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1,3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21,3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贾丽丽1,沈迪1,陈龙正2,路晓华3,陶建平4,刘洁霞1,刘惠吉1,熊爱生1*
    2021,37(1): 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评价芹菜的种质资源,提高芹菜育种效率和栽培水平,以2018年秋季移栽于南京市溧水区的18个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12个主要的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芹菜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5%,其中单株质量、单株叶片数、单株叶柄数、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的变异系数>20%,说明芹菜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453%,其中第一主成分的特征值为5.772,贡献率为48.102%,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690,贡献率为22.471%,第三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72,贡献率为13.934%。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根冠比、小叶长与单株叶柄数、叶柄厚与单株叶柄数、叶柄宽与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叶柄宽与根冠比、叶柄厚与单株地下部鲜质量、叶柄厚与根冠比,单株地上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呈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每个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性状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8个芹菜品种在遗传距离为5处分为3个类群,第Ⅱ类群芹菜植株矮小,叶片和叶柄数较少;第Ⅰ和第Ⅲ类群性状优良,可作为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资源。
  • 尹玉玲,叶艳英,张冰冰,汤泳萍,周劲松,罗绍春*
    2021,37(1): 8-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倍体芦笋品种‘井冈701’和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为试材,在连作条件下研究芦笋植株株高、鲜质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在品种间的差异,分析连作对其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处理降低了‘井冈701’和‘井冈红’植株株高及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第一次连作相比,第二次连作显著降低了‘井冈701’植株株高、地上部和根系鲜质量。与首茬(CK)相比,连作处理使2个不同倍性芦笋品种叶片的PPO、SOD和POD活性增强,且‘井冈红’高于‘井冈701’。连作处理后,‘井冈红’根系的PAL、PPO和SOD活性高于‘井冈701’,仅POD活性低于‘井冈701’。可见,四倍体芦笋品种‘井冈红’对连作的耐受性强于二倍体品种‘井冈701’。该结果可为芦笋品种选育及生产上的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吴莹莹,2,鲍大鹏1,2,李燕1,李金鑫3,王 莹1,周陈力1,曹 娜3,高利慧1,2,陈洪雨1*
    2021,37(1): 13-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2种工厂化栽培斑玉蕈(蟹味菇和白玉菇)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均衡性,测定了6个不同工厂生产的12份斑玉蕈样品的氨基酸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抽取了各样品的必需氨基酸综合特征,采用多种参数对氨基酸营养均衡性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2份样品均含有18种常见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IAA)含量为436.18—33.00 mg/g pro,含量最高的是Met;各氨基酸评分均值为123.16(Leu)— 394.87(Met + Cys),满足多种国际权威氨基酸平衡模式谱的要求。Met + Cys、His、Trp和Thr的氨基酸比值系数相对最贴近模式谱要求。对IAA的化学评分分析发现,斑玉蕈的氨基酸营养供给略逊于全鸡蛋蛋白。通过PCA可抽取出4个主成分(PC),共解释了90.02 % 的样品氨基酸组成差异。蟹味菇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在PC2的得分均高于白玉菇。基于氨基酸营养均衡性分析,推荐将蟹味菇和白玉菇与含硫氨基酸较少的豆类等蔬菜搭配食用,以满足人体对膳食氨基酸的平衡摄取。
  • 薛惠琴1,卢永红1,潘美娟3,杭怡琼1,蔡旋1,2*
    2021,37(1): 22-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产地及采摘季节对猫须草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广西玉林及云南西双版纳不同季节采摘的6个猫须草样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夏季采摘的猫须草叶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显著高于秋季采摘样品,但不同地区间同一季节采摘的猫须草提取物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无明显规律。不同地区及季节采摘的猫须草中迷迭香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号样品(玉林地区2017年夏季采摘)迷迭香酸含量最高,6号样品(西双版纳地区2017年秋季采摘)迷迭香酸含量最低。猫须草叶提取物中多酚和迷迭香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提示在运用猫须草时要注意不同采摘时间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朱红芳 ,李晓锋,奚丹丹,高璐,沈海斌,朱玉英*
    2021,37(1): 28-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和评价新创制的紫叶紫菜薹组合19-520的光合能力,以菜薹新组合19-520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于播种后75 d进行菜薹叶片的叶绿素、花青素等色素指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菜薹新组合19-520叶片的花青素指数(Anth)显著高于普通菜薹(对照),而叶绿素指数(Chl)与对照相当;光合作用指标中,新组合19-520的Tr、Pn和Gs均高于对照,而Ci则低于对照;在暗反应指标中,19-520的初始荧光(Fo)、暗适应后的最大荧光值(Fm)、可变荧光Fv均高于对照;在光反应指标中,19-520的PSII实际光合效率(ΦPSII)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其亲本及对照,而用于热量耗散的能量的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比例[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比例[Y(NO)]低于对照。此外,Chl和Fo与光合作用呈显著性正相关。紫叶紫菜薹新组合19-520表现优良,在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方面具有较强的潜力,可进一步推广示范和应用生产。
  • 蒋美艳1,李秋红2,李延莉1,江建霞1,杨立勇1,周德平1,吴淑杭1,王伟荣1*
    2021,37(1): 35-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沪油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期对绿肥油菜的生物产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期明显影响绿肥油菜生物产量。绿肥油菜生物产量随着播种量增加而提高,随着播种期推迟而降低。当播种量为10.25 kg/hm2时,油菜鲜样产量为27573.47 kg/hm2,干物质产量为4814.33 kg/hm2。当播种量>10.25 kg/hm2时,生物产量趋于稳定。绿肥油菜地上部氮、磷、钾积累量在各播种量处理间表现不一致。随着播种期推迟,养分积累量逐渐下降。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绿肥油菜适宜播种量为6.00—10.25 kg/hm2,播种期在11月之前较好。
  • 园艺·园林

  • 刘 娜1,杜 旋1,鲁 博2,田守波1,李 丹3
    2021,37(1): 39-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节瓜果实为材料,对影响丙醇二酸提取率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行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节瓜果实中丙醇二酸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对丙醇二酸提取效果影响显著,乙醇浓度、料液比的二次项、萃取时间的二次项、萃取温度的二次项对丙醇二酸提取效果影响极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体积分数)、料液比1:60(g/mL)、萃取时间55 min、萃取温度25 ℃,与模型预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为1.75%,说明该模型有效。本研究可为优化节瓜中丙醇二酸的提取及利用奠定基础。
  • 李朝英1,郑路1,2*
    2021,37(1): 47-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准确测定土壤pH,对不同检测条件下所测的土壤pH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振荡5min、静置60min和振荡30min或60min、静置30min或60min所测土壤pH趋于一致,悬液静置120min以内完成检测,检测误差较小。测定搅拌中悬液可提高电极响应速度,测定结果稳定,且用时短,是适宜检测状态。土壤的pH氯化钙、pH氯化钾、pH水有显著差异,但三者可相互转换计算。pH水与pH氯化钙的拟合线性方程y=0.986x+1.018(R2=0.990);pH水与pH氯化钾的拟合线性方程y=1.230x+0.130(R2=0.922); pH氯化钾与pH氯化钙的拟合线性方程y=0.744x+0.952(R2=0.936)。对于pH为4—9的土壤,pH水受液接电位等因素干扰影响,精密度低于pH氯化钾和pH氯化钙。pH氯化钾和pH氯化钙测定干扰小,精密度较高。pH氯化钙转换值与pH水的差异较小,两者的可比性良好。对于pH在5—9的土壤,pH氯化钾与pH水差异增大,两者的可比性欠佳。氯化钙浸提液测定土壤pH有利于克服干扰,测定准确稳定,可参比性强,是一种优选的测定方法,可代替水浸提法测定土壤pH。
  • 杨淑红,张江涛,赵蓬晖,朱延林*
    2021,37(1): 53-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速生刺槐‘民刺1号’的抗干旱能力,对比研究6个刺槐品种(‘民刺1号’、‘豫刺1号’、M3、M24、R5、M30)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根据8个生理指标(Pn、Tr、Gs、Ci、MDA、脯氨酸、SOD、POD)的统计结果,对刺槐品种的抗干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下,‘民刺1号’和‘豫刺1 号’叶片Pn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叶片 Pn、Tr的降低及产生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时间均迟于其他品种,2者土壤含水量临界值分别仅为3.75%和4.04%,低于其他刺槐品种20.32%以上;‘民刺1号’和‘豫刺1 号’叶片MDA、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较低,达到峰值时间迟于其他品种;‘民刺1号’、M3和‘豫刺1 号’叶片SOD、POD活性始终高于其他刺槐品种,出现峰值时间相对滞后。综合评价,抗干旱能力:‘民刺1号’>‘豫刺1 号’>M3> M30 >R5>M24,与植株叶片外部形态变化(反卷、脱落、落叶)基本吻合。‘民刺1号’的抗旱能力更加优于 ‘豫刺1 号’,其次为M3,M24抗旱能力最弱。
  • 畜牧·兽医

  • 王文杰1,2,葛雷1,2,张树山 1,2,吴彩风1,2,戴建军1,2*,张德福1,2
    2021,37(1): 60-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胚胎培养及玻璃化冷冻与解冻过程中全程添加200 nmol/L MitoQ,观察其对猪孤雌激活囊胚解冻后线粒体膜电位、TUNEL凋亡水平、活性氧(ROS)水平、脂质氧化产物(MDA)水平、总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itoQ冷冻后其囊胚线粒体膜电位(0.83 ± 0.16)相比对照组(0.52 ± 0.05)显著升高;囊胚凋亡阳性细胞比例(22.36 ± 1.14%)相比对照组(36.42 ± 2.64%)显著降低;MDA含量(37.64 ± 3.19)与ROS荧光强度(26.32 ± 1.86)相比对照组(49.83 ± 2.31与35.70 ± 2.92)显著降低;总Caspase活性荧光强度(20.65 ± 1.03)相比对照组(42.47 ± 2.88)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其Bcl-2、DNM1、CuZnSOD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提升,Bax和TNF-α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综上,全程添加MitoQ能够降低猪孤雌激活囊胚的氧化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并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达到降低细胞凋亡和提高抗冻能力的目的。
  • 白红杰1,范磊 1,王丽英1, 刘丙贤2,王璟2 ,张家庆2,郑凯3
    2021,37(1): 66-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评价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对舍内空气指标和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同一批次为平均日龄70 d、平均体重为32㎏的保育猪1 224头,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6头,2个重复。对照组通风方式为负压通风、试验组为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系统。每日0时、6时、12时、18时收集舍内气象数据、有害气体浓度、微粒浓度;每3周定期抽检猪群健康指标;病、死猪及时送检;详细统计生产物料用量、猪只状况和出栏均重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温度升高0.92 ℃、湿度升高8.33%,两项指标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风速降低0.19 m/s,差异极显著。试验组NH3浓度降低3.13 mg·m-3,差异极显著;H2S、CO2 、CH4浓度显著降低。试验组PM10降低133.91 mg/m3、PM2.5降低337.33 mg/m3,两项指标差异极显著。试验组发病率减少1.9%、死亡率降低0.82%、出栏率提高1.79%,3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均重增加5.8㎏/头、生产物料成本降低17.54元/头,饲料费用、兽药费用差异显著。建议规模化或有条件猪场安装过滤式垂直立体通风换气系统。
  • 张晓霞1 , 张 琪1 , 张皖静1 , 赵悦琪2 , 吴文静1 , 杨 丹1 , 许 燕1* , 赵 凯3 *
    2021,37(1):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三家公司生产的Taq酶、PCR反应缓冲液和UDG酶,对已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中阳性参考品、最低检测限参考品、精密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进行制备。结果表明: Takara宝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Taq酶、PCR反应缓冲液和上海博彩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UDG酶的试剂组合扩增效率最高,荧光增长值的平均值达182 464,各组合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可为相关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药证申报提供参考。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田志慧,袁国徽,沈国辉*
    2021,37(1): 76-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双唑草腈防除直播稻田杂草效果及其对水稻安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播水稻2—3叶期使用2%双唑草腈GR 150—210 g a.i./hm2直接撒施,对直播稻田杂草稗、千金子、异型莎草、鸭舌草、多花水苋均有优异防除效果,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7.70%—92.94%和89.27%—96.36%、90.71%—98.23%和92.80%—96.38%、92.05%—100%和92.96%—100%、90.77%—100%和90.00%—100%、81.45%—93.01%和83.50%—93.90%;但对丁香蓼防效效果一般,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为69.30%—81.14%和66.52%—81.10%。各供试剂量对直播水稻的茎蘖数、株高、植株鲜重和根系鲜重等生育指标均无不良影响。推荐使用剂量180—210 g a.i./hm2,施药时田间保持2—3 cm浅水层并保水4 d以上。
  • 严佳瑜1,张亚萍1,宋坤1,2,3*,田志慧4*,陆俊尧1,王依明5,吴雪源5 ,达良俊1,2,3
    2021,37(1): 82-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洗镜检的方法,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与物种多样性3个方面,研究不同耕作深度(深耕、浅耕)和轮作模式(水稻-绿肥、水稻-休耕、水稻-小麦)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2科30种;2)0—10 cm土层中,浅耕+水稻-绿肥处理杂草土壤种子库密度最大,达12.27×104粒/m2,浅耕+水稻-休耕处理为8.99×104粒/m2,两者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深耕的3种轮作模式;浅耕+水稻-小麦轮作处理的杂草种子库丰富度最低,仅为6,显著低于其他5种处理;深耕+水稻-小麦处理杂草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2.07,显著高于浅耕的3种轮作模式。综上,增加耕作深度有利于降低水稻-绿肥和水稻-休耕模式杂草种子库密度,这可为上海稻田“三三制”下的杂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郭智,刘红江,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鑫,盛婧*
    2021,37(1): 87-9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农户习惯性施肥(对照,CK)、减量施肥(T1)及优化施肥(T2)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太湖流域麦稻两熟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特征和麦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稻轮作农田地表径流排水主要分布于强降雨集中的水稻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磷素径流流失集中在稻季,各处理的流失量占周年流失总量的66.65%—75.05%。在农户习惯性施肥(CK)条件下,麦季径流总磷平均质量浓度(0.36 mg/L)显著高于稻季(0.19 mg/L),但磷素径流流失量(0.47 kg/hm2)却显著低于稻季(1.40 kg/hm2)。减量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模式处理可显著降低麦季、稻季径流磷素质量浓度和麦稻周年磷素径流流失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降低麦稻周年TP径流流失量,降幅达22.62%和44.54%。CK处理条件下,麦稻两熟农田磷素周年径流偏流失率达119.06 mg/kg,T1和T2显著降低偏流失率17.95%和41.22%。虽然与CK处理相比,麦稻产量在T1、T2条件下均显著下降,但T1与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可见,麦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稻季不施磷具有养分减排与作物稳产的协同效应。
  • 诸海焘1,蔡树美1*,李建勇2,张德闪1,付子轼1,徐四新1**
    2021,37(1): 93-9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以‘碧玉黄瓜’为试材,通过设置全营养滴灌施肥区(TFNPK)、滴灌施肥无氮区(TFPK)、滴灌施肥无磷区(TFNK)、滴灌施肥无钾区(TFNP)、全营养沟灌冲施对照区(TCNPK)等不同施肥方式,调查各处理地上部茎、叶、瓜累积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明确滴灌施肥技术对提高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的效果。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有利于黄瓜植株地上部各器官的均衡生长,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全营养滴灌施肥处理下每667 m2黄瓜产量为4921.8 kg,比常规冲施对照提高6.90%,缺少氮、磷、钾任一元素都会降低黄瓜产量,其中缺氮对黄瓜产量影响最大,缺磷其次,缺钾影响最小,全营养滴灌施肥处理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比常规冲施对照提高10.44%、14.45%和14.54%。滴灌施肥可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滴灌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较常规冲施对照分别提高了7.51%、10.66%和15.40%。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陈冰洁1,乔勇进1*,雷天慧2,王晓1,张怡1,刘晨霞1
    2021,37(1): 98-1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包络结合法制作壁材为β-环糊精、芯材为花椒精油的微胶囊保鲜剂,研究不同剂量保鲜剂对恒温恒湿(温度37 ℃,相对湿度95%)条件下大米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保鲜剂处理的大米蒸煮品质和食味值均下降,脂肪酸值和衰减值先升高后下降,色差变大,回生值、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均显著增加。推荐0.3 g作为大米保鲜剂的选用剂量。
  • 黄柳娟1,冯博1,刘海燕1,周昌艳1,2,白冰1,邵毅1,2,*
    2021,37(1): 104-1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冷鲜鸡肉产品表面及内部组织中细菌菌群的组成结构和增殖趋势差异,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冷藏0 d和3 d的冷鲜鸡外源及内源细菌的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的两个取样时间点上,鸡肉内源和外源细菌菌群的组成均存在差异,优势菌属中的假单胞菌属和环丝菌属在鸡肉产品表面的污染程度较内部严重,而乳杆菌属在内部组织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表面菌群;此外,5个非优势菌属的内源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应的外源细菌。冷鲜鸡不同部位的菌属增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鸡肉外源细菌在冷藏3 d后仅有与腐败相关的假单胞菌显著增殖,7个非优势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而鸡肉内源菌群中,丰度显著增高或降低的菌属分别为2个(假单胞菌属和环丝菌属)和1个(Romboutsia属)。因此,在鸡肉产品污染细菌的研究和监测中,应根据目标菌的污染来源而对鸡肉产品的表面或内部肌肉组织加以区分采样。
  • 杨 丰1,沈思远1,黄海源1,陈露珠1,施文正 1,2,汪之和1,2,3
    2021,37(1): 110-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罗氏沼虾在冷藏中的货架期,探究复合保鲜剂保鲜罗氏沼虾的最优配方及其保鲜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ε-聚赖氨酸、茶多酚、壳聚糖复配保鲜剂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确定复合保鲜工艺的最佳配方,并通过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菌落总数、感官评价的测定,揭示罗氏沼虾保鲜剂保鲜规律。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 ε-聚赖氨酸0.32%、茶多酚0.33%、壳聚糖2.3%。经验证,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在此条件下保鲜罗氏沼虾,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虾肉菌落生长,减缓脂肪氧化,冷藏(4±1)℃下可使其货架期由4d延长至9d。研究显示响应面法优化罗氏沼虾冷藏辅助复合保鲜剂保鲜可有效抑制其腐败变质,以延长其货架期。
  • 王晓1 ,张国强1 ,刘晨霞1 ,陈冰洁1,黄宇斐1,归蔚羚2,乔勇进1*
    2021,37(1): 118-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2 ℃低温下,采用不同气调包装条件(O2 5%‒10%、CO2 5%‒15%、N2 75%‒85%)或气调包装结合臭氧处理对鲜切绿芦笋进行贮藏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对鲜切绿芦笋贮藏过程中营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 ℃时,气调包装条件为O2 10%、CO2 5%、N2 85%,同时结合臭氧处理,可以保持鲜切绿芦笋较好的品质,其中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的含量较高,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同时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本研究对鲜切绿芦笋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农业气象

  • 李世峰1,任海建1,徐云2,郁伟1
    2021,37(1): 123-1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江苏省南通市1957—2016年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有关界限温度指标,分析冬小麦传统播种期及越冬前气候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越冬前有效积温和日平均气温随年份呈上升趋势, 1997—2016年0 ℃及以上有效积温比1957—1977年增高65.9 ℃,日平均气温增高1.1 ℃。根据冬前壮苗形成所需积温,半冬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2日—11月1日;春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29日—11月8日。根据界限温度变化趋势,江苏沿江地区越冬始期推迟到12月27日(以3℃为界限温度),1997—2016年传统越冬期温度≥3 ℃的天数达42.5 d,表明已无明显越冬期。1997—2016年播种后至越冬始期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越冬期有效积温和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与越冬前一致,均随年份持续上升,播后需及时开沟降渍。
  • 综述

  • 周 瑞,陈舜胜*
    2021,37(1): 129-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有机体各组织,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性蛋白之一。因为鱼皮中胶原蛋白的高含有量和可取代陆生动物胶原蛋白的安全性,鱼皮胶原蛋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为了使鱼皮得到有效利用,扩大鱼皮胶原蛋白的应用范围,基于目前水产品副产物胶原蛋白的研究现状,综述了鱼皮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特性、提取方法、分离纯化、脱腥和应用,重点介绍了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和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根据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提取液特性,选用相应提取方法,可使鱼皮得到高效利用。
  • 陆新章1,张梅2, 娄颜坤2 ,马育芳2 ,李大力2
    2021,37(1): 136-1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采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对猪进行了广泛的基因组改造,不仅构建出了涵盖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陈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缺陷等各方面的多种人类疾病模型,同时还通过对猪进行基因编辑以降低异种移植免疫排斥、敲除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以及生产嵌合体动物等,使猪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更前进了一步。综述梳理近几年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在异种器官移植及人疾病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进展。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