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夏新然, 况慧云, 孙萍东, 卢媛, 郑洪建, 王慧, 张中林, 胡颖雄,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甜玉米的种质遗传基础,提高甜玉米优良品种选育效率,基于重测序手段进行基因型分型,获得20 648个高质量SNP位点,并基于SNP位点对167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67份甜玉米自交系的期望杂合度为0.09~0.50,平均值为0.23,观测杂合度的变化范围为0.0133~0.9521,平均值是0.2495。主等位基因频率变化范围是0.50~0.95,平均值为0.85。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范围是0.095~0.500,平均值为0.228。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交叉验证错误率最低,结合系统发育树,将167份甜玉米自交系划分到3个类群,该类群划分结果与基于种质来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划分基本一致。供试群体中甜玉米自交系整体上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部分类群有较好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甜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群构建提供技术依据。
  • 王军, 蒋靖乾, 杨阳, 周鸿章, 李英, 侯喜林, 刘同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不结球白菜二倍体和其同源四倍体之间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并筛选出营养品质优良的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对实验室前期诱变获得的17份来源不同的二倍体和其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苏州青、上海青、矮脚黄类型以下分别简称“S”、“H”、“A”)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有机酸以及纤维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综合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在营养指标和综合营养品质方面因不同类型、不同品种而不同。相较于二倍体,四倍体的叶绿素含量大多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大部分显著增加,其中“H”类型全部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增有减,其中“A”类型全部降低;有机酸含量有增有减,其中“H”类型全部增加,“S”类型四倍体大部分降低,且多差异显著;纤维素含量变化多无显著差异。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四倍体综合营养品质比二倍体好,综合营养品质较好并满足四倍体优于二倍体的材料共有5份,分别为S-4、S-5、S-7、H-1和H-3。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品质育种为目标、以多倍体育种为方式的不结球白菜品质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梁子豪, 杨晓磊, 梁硕硕, 杨武德, 史超超, 沙之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以水稻品种‘花优14’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坑定位试验,探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植株氮磷养分积累、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中,各生育期植株的氮磷积累量表现一致,均为20%的有机肥替代肥料处理(20%NPM)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显著高于全量有机肥替代处理(M)和空白处理(KB);花后氮素的转运主要是由叶片转运到穗中,磷素的转运主要是由茎鞘转运到穗中,有机肥的施用对磷素在茎鞘的转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与产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此外,20%NPM处理的氮回收利用率与FP处理相当,而磷回收利用率与FP处理相比提高1.7%。因此,在目前推荐施肥量为 300kg/hm2 的基础上,施用20%有机肥替代肥料,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施肥方式。
  • 董沁, 朱龙弟, 郭倩, 范贤权, 孙育红, 陈明杰, 赵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鹿茸菇菌渣和稻秸秆复配培养料在草菇栽培中的应用前景,将不同比例的鹿茸菇菌渣与稻秸秆进行复配,测定草菇不同生长时期栽培复配培养料的全氮、有机碳、碳氮比、灰分、pH、电导率、含水量以及草菇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筛选出最适培养料配方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分析草菇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转化机制。结果表明:配方1、2、3的草菇总产量分别为1.75 kg/m2、1.24 kg/m2、0.29 kg/m2,其中配方3的总产量显著低于配方1和2。在栽培周期内,3个配方培养料的全氮和灰分含量均呈升高趋势,碳氮比和含水量呈下降趋势,有机碳、pH和电导率基本保持稳定。根据PLS-DA分析和VIP值的计算结果,发现在整个栽培周期内,含水量和pH均是影响配方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碳氮比在建堆阶段贡献率较大,之后逐渐减弱;电导率在栽培初期贡献率较低,在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贡献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草菇产量与建堆时期的pH,灭菌后的pH、电导率,满菌时期的碳氮比、pH,原基形成时期的灰分含量、电导率、pH以及采收时期的pH均显著相关。利用配方1栽培草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可为利用农业废弃物栽培草菇的循环菌业生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 江建霞, 张俊英, 李延莉, 杨立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PEG-6000溶液(9%、12%、15%、18%、21%)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12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和总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总鲜重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说明干旱胁迫明显抑制了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9%的PEG-6000胁迫下多个品种萌发7 d的幼苗的平均苗高高于对照,表明9%的PEG-6000胁迫对胚轴伸长有促进作用;而更高浓度PEG-6000胁迫下的苗高逐渐下降。综合分析12个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4个指标,发现发芽率和总鲜重能更好地反映油菜品种的耐旱能力,其中‘72WA27’、‘越优1203’和‘纯湘油668’的耐旱能力较强,其次为‘宁杂50’和‘沣油737’,而‘中油155’和‘中油218’的耐旱能力较差。本研究可为耐旱油菜新品种选育和耐旱基因的挖掘提供种质资源和基础研究材料。
  • 孙国荣, 金琦琦, 周 静, 彭 义, 刘海燕, 陈 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我国主产区巴氏蘑菇样品,检测其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评价巴氏蘑菇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特征和营养状况。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在27.0—52.7 g/(100g),平均值为35.0 g/(100g),贵州、四川产巴氏蘑菇蛋白质含量与其他省份差异显著;(2)氨基酸总量在16.8—30.3 g/(100g),平均值为22.4 g/(100g),不同产区氨基酸总量差异性与蛋白质相似;(3)9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之和平均值为10.4 g/(100g),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之比为46.5%,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属于优质蛋白;(4)氨基酸评分结果显示亮氨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显示氨基酸营养平衡性一般,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结果显示巴氏蘑菇的营养价值较高。
  • 园艺·园林

  • 钱军 杨瑞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金山城区和工业区5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比较城区和工业区5个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分析植物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的影响因子,评价其养分状况,为金山区城区和工业区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树种是影响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子,树种和区位对植物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金山区桂花对氮和磷的相对利用效率较好;城区和工业区5个树种生长主要受N限制。园林绿化管理时应施加氮肥,以缓解植物生长受到的养分限制。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孙会峰, 张继宁, 王从, 张鲜鲜, 周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湿地系统中常用的不同挺水植物的甲烷(CH4)排放潜力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水稻、菖蒲、黄菖蒲、茭草、芦苇、美人蕉、香蒲和再力花这8种挺水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挺水植物在湿地系统中的CH4排放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挺水植物湿地的平均单位面积CH4累积排放量是无植物水面(空白对照)的27.9倍;茭草的地上生物量虽然最低,但单位面积和单位生物量CH4累积排放量最高;美人蕉、芦苇和水稻的单位面积和单位生物量CH4累积排放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再力花和香蒲的单位面积和单位生物量CH4累积排放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为构建高效低碳型人工湿地系统,再力花或香蒲等具有高地上生物量、低CH4排放潜力的挺水植物是有效的候选植物。
  • 杨娜, 马想, 李爽, 梁晶,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该区域0—30 cm、30—60 cm和60—90 cm土层深度的绿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肥力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鹅湖区域绿化土壤pH值较高,42.3%的采样点位为碱性土壤;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相对较低,均值仅为0.115 mS/cm;部分区域有机质含量偏低,19.2%的土壤样品低于《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的标准要求;除有效硫以外,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铁、有效镁含量适中;土壤质地以粉(砂)质粘壤土为主,占比达50.00%;土壤紧实度适中,仅有1个采样点密度>1.35 Mg/m3;区域内所有采样点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较低。同时,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为表层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效镁、有效铁和有效钾含量均高于底层土壤。天鹅湖区域内约23.08%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小于0.9,为“贫瘠”;约76.92%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1.8,土壤质量属于“一般”。限制土壤质量提升的因子主要为pH、有效硫含量及孔隙度,建议采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动物园天鹅湖区域土壤质量提升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对上海动物园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常越亚, 常磊, 刘艳芝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重金属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增多,蔬菜已成为人体重金属积累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此,研究选取山东省济宁市唐口农贸市场常见的6种蔬菜(白萝卜、胡萝卜、茎用莴笋、芹菜、生菜、卷心菜),利用单因子污染和内梅罗(Nemero)指数对可食用部位的铅(Pb)、镉(Cd)、铬(Cr)、砷(As)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富集系数和健康风险评估重金属的风险度。调查结果表明:胡萝卜中Cd和As含量最高,而Pb较低;芹菜的Pb含量较高而Cr、As含量较低;但是6个蔬菜品种的可食用部分Pb、Cd、Cr和As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022)》。根类蔬菜的Cd、Cr和As含量最高,茎类的Pb含量最高。6种蔬菜品种中重金属含量的内梅罗指数(PN)显示其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3种类型蔬菜积累的Pb显示对人体不存在致癌风险,但积累的Cd、Cr、As显示均对儿童产生致癌风险,Cd和As显示对成人产生致癌风险。
  • 畜牧·兽医

  • 孙玲伟, 朱永军, 周金勇, 刘富琴, 张德福, 戴建军, 滑志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茯苓多糖(Poria cocos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PCP)在上海白猪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采集8头上海白猪24份精液,在精液冷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PCP,测定冷冻-解冻后精液质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冷冻保存后精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与未添加PCP组相比,600 μg/mL PCP添加组精子活力最高(P<0.05),600、900 μg/mL和1 200 μg/mL PCP添加组精子活率最高(P<0.05),而600 μg/mL和900 μg/mL PCP添加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此外,600 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P<0.05)最高,300、600、900 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P<0.05),600、900、1 200 μg/mL PCP添加组精液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P<0.05);600、900 μg/mL PCP添加组精子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添加适量的PCP可以改善上海白猪的精液冷冻保存效果,也能够降低冻后精子的DNA甲基化水平。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李卫东, 朱雷鹰, 彭 勃, 徐文平, 张 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监测上海奉贤区草莓中多种农药残留水平,并对其累积急性摄入毒性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奉贤区全区草莓种植户的237批次草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利用国际估计短期摄入量对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37批次中共检出农药28种,检出率为78.9%;118个批次检出两种及以上农药,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农药多残留检出率为49.8%。28种农药安全指数均小于1,风险系数均小于1.5,表明受检农药处于低风险,对于草莓食用安全的影响是可接受的。草莓上新烟碱类、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三唑类、双酰肼类检出农药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值(%ARfD值)分别为9.615%、5.716%、3.969%、0.263%,均处于低风险水平,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内。
  • 王春芳, 柳洪入, 何辉, 陈冰洁, 刘晨霞, 王乾坤, 王娟紫,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氮气包装和空气包装对糙米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沪软1212’糙米为材料,设置氮气以及空气包装(对照)处理,在5 ℃、15 ℃、25 ℃温度条件下贮藏360 d,测定贮藏期间糙米色泽、质构、脂肪酸值、丙二醛、微观结构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气调包装对糙米的外观色泽无显著影响,总色差ΔE值小于2。氮气包装以及低温贮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糙米贮藏后蒸煮米饭硬度和胶着性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米饭硬度和胶着性提高1.5%—7.8%。贮藏45 d、5 ℃条件下黏附性降低24.22%,而对照组下降了43.14%。5 ℃下脂肪酸值比对照组少10.5 mg KOH/(100g)),表明低温及氮气包装可延缓脂肪酸值的升高。5 ℃下丙二醛含量比对照组低9.8%,表明低温及氮气包装可降低脂肪的次级氧化程度,抑制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另外,低温及氮气包装还能维持糙米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减缓裂缝的增多增大。综上可知,氮气包装可以有效贮藏糙米,减缓糙米品质劣变,本研究为氮气包装贮藏糙米提供了理论基础。
  • 张慈, 岳玲, 颜伟强, 郑琦, 田文慧, 陈志军, 段卓旭, 孔秋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软枣猕猴桃采后衰老软化、保鲜期短的问题,通过调控电子束辐照剂量,辅以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MCP)和低温冷藏,考察软枣猕猴桃质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0.4 kGy电子束辐照结合MCP的复合保鲜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软枣猕猴桃采后的衰老过程,4℃储存30 d时,软化率仅为对照组的25%,果肉硬度是对照组的5倍,货架期可达30 d。
  • 智慧农业·农业经济管理

  • 胡冬, 班松涛, 马超, 田明璐, 袁涛, 李琳一, 庄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解决玉米雄穗无人机识别过程中因雄穗尺寸过小造成的漏检、识别速度慢、模型体积大等问题,通过添加注意力机制、融入轻量化模块和优化损失函数,建立了一种改进YOLOv8n卷积神经网络的玉米雄穗检测模型YOLOv8n-maize。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达97.8%,比原模型提高了2.6%;模型计算量(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FLOPs)减少了15.8%, 参数量(Parameters,Params)体积缩小了17.6%。这种高精度、小体积模型能够满足玉米雄穗快速识别的需求,为无人机机载平台的部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 赵若彤, 邢强, 胡永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关键词聚类、合作网络、引文分析等多个角度,对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2002—2023年发表的1146篇与根域限制有关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深入研究了植物根域限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 “根际”“群体”“定植”“基因表达”作为突现词的持续时间长, “干旱胁迫”“水分”“耐受力”为目前突现强度较高的突现词。2)根域限制在植物根际生态学、植物生长与发育及真菌和植物相互作用等领域意义重大。3)2002—2023年,相关文献发文量呈波动增长趋势。根域限制研究受多学科重视,其中植物科学与农学的文献占比达65%。美国发文量居首,其次是中国、巴西;中国突现强度排名第一。研究涵盖了植物适应逆境的机制、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根腐病、土壤菌群等多个热点领域,旨在揭示当前植物根域限制研究的主要领域、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 周爱民, 周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农田水利灌溉管道灌水量预测方法,参数缺少有效更新,导致预测误差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学习参数梯度更新模型的农田水利灌溉管道灌水量预测方法。使用SVM算法,计算函数估计的最小二乘值,并按照最优超平面参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更新,导入预处理后的农田水利灌溉管道灌水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按照数据对核函数进行确定,基于学习参数梯度更新模型建立模型二层结构,利用学习参数梯度构建灌水量预测模型,设置模型神经元个数,对数据进行训练并计算得到农田水利灌溉管道灌水数据预测结果。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了本研究设计的农田水利灌溉管道灌水量预测方法,其预测误差较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吴阳, 蒋思远, 易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昆明市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呈贡大学城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呈贡大学城建设期间,研究区域从农村田园景观变成了典型的城市园林景观。耕地大幅减少并转向其他土地用途,主要转为大学城所需的建设用地,并且土地用途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虽然耕地的形式趋于简单化,但建设用地的形式正变得更加复杂,建设用地用途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在恶化,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连通性变差。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强,异质化程度逐渐增高,形成了一个具有多种类型的密集格局。
  • 综述

  • 王娜, 杨柳, 赵国栋, 李昱莹, 侯小改, 郭丽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该文总结了几种重要木本植物,包括桉树、茶树、棉花、楸树、松树、杨树和牡丹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培养环境等因素探讨其对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再生效率的影响,概括分析了木本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容易污染褐化、组培苗生根困难和移栽难以成活等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今后开展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 李佳荷, 柳洪入, 何 辉, 王春芳, 刘晨霞, 钟耀广, 胡留申,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果蔬采后常温下呼吸旺盛,极易衰老腐烂,每年平均损耗20%30%。气调保鲜技术通过调控果蔬贮藏微环境中的气体组分来抑制呼吸、降低代谢速率、减少低温冷害、维持芳香品质,延长贮藏期,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物理保鲜技术。本文针对果蔬采后衰老、低温冷害、褐变等品质劣变问题,探讨了气调技术对果蔬贮藏过程中呼吸代谢、硬度、色泽、挥发性物质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为气调调控果蔬采后保鲜机理研究及技术应用提供支撑。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