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吴建忠1 , 孙惠忠1,常伟2, 高军3
    2015, Vol.31 (6): 117-119.
    摘要 (753) PDF (5820)
    以青贮饲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机械化生产、收割切碎、压缩和裹包青贮技术研究,阐明青贮裹包生产工艺标准。结果表明:机械裹包的压缩比为4时,青贮饲料生产成本与质量最佳。
  • 张德顺, 章丽耀, 胡立辉, 奉树成, 王本耀, 陈莹莹, 刘玉佳, 姚鳗卿
    摘要 (337) PDF (5489)
    基于对上海市典型公园绿地的实地调研,选取10种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遮阴率分别为0%、30%和55%条件下,通过测定分析形态特征、光响应曲线、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探讨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对不同树种叶片日灼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树种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其叶片的日灼伤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遮阴能有效减轻不同树种叶片的日灼伤害程度;不同遮阴处理对不同树种光响应曲线、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显著。综合评价表明:依据试验树种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生理表现和形态表现(差异依次减小),其叶片日灼伤害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A类为复叶槭和羽毛枫,B类为夕阳红、秋火焰、鸡爪槭和挪威槭,C类为三角枫、五角枫,D类为三季红和橙之梦。该研究结果可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徐四新,杨建军,宋科,薛永,罗国安,姚政,乔红霞*
    2015, Vol.31 (6): 65-68.
    摘要 (702) PDF (5236)
    在上海郊区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和尿素配比对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N量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加尿素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趋势,其中,40%U+60%CRU+追肥处理可以提高节水抗旱稻产量约5%。与等N量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加尿素处理可提高N肥利用率30%—75%,降低N肥用量,N肥利用率提高的效果更加显著。不同控释尿素和尿素配比处理中,50%控释尿素+50%尿素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 杨俊花,刘峰良,杨海峰,郭文博,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 Vol.31 (2): 142-146.
    摘要 (779) PDF (4248)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谷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可降低生产性能、损伤免疫系统、干扰鞘酯代谢,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概述伏马毒素的分子结构、物理特性,分析污染状况及居民膳食暴露情况,着重对其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组织器官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为伏马毒素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于海龙,冯志勇,郭 倩*
    2010, Vol.26 (2): 46-48.
    摘要 (603) PDF (3303)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杏鲍菇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可采收菇体数目等均呈显著性影响。其中生产温度在17 ℃条件下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温度,16 ℃时虽然单瓶产量稍低,但是可采收菇体数目在3~4个左右,且单菇重量最高达到40 g左右,其出口级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陈小灵1, 2,王 念1,朱延林1*
    2012, Vol.28 (1): 102-105.
    摘要 (811) PDF (3015)
    论述了返祖与突变的区别,依据返祖现象发生的器官,总结了植物中出现的5种返祖类型,并对返祖现象发生的条件及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返祖现象发生时的对应措施。
  • 周建强,方海兰*,郝冠军,朱丽,王若男,王贤超
    2016, Vol.32 (4): 71-75.
    摘要 (549) PDF (2771)
    对2014年上海市11个区新建的23个园林绿化工程土壤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土样呈碱性或强碱性;EC值偏低,盐分潜在毒害可能性小;土壤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除个别样品,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钼含量总体偏低;所有土样均不存在砷、镉、铬、铅、汞和镍含量超标;部分土样的交换性钠、有效锌和有效铜超标,与施用这3种元素含量高的有机改良材料有关。虽然施用土壤改良材料能提高土壤质量,但要严格控制土壤改良材料中盐分、铜和锌含量;应将土壤改良材料质量尽早纳入园林绿化工程监管。
  • 王金斌1, 2,陈大超1,李 文3,蒋 玮1,李 鹏1,张倩倩1,唐雪明1, 2, 3*
    2014, Vol.30 (1): 115-120.
    摘要 (771) PDF (2705)
    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的特点、载体以及其元件、转化方法及外源基因表达及蛋白分泌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最新进展。
  • 郝冠军,黄懿珍,赵晓艺,奚有为,方海兰
    2011, Vol.27 (3): 103-109.
    摘要 (983) PDF (2654)
    对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5 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过程、重复滴定和乘以系数1.1等4个过程在有机质测定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度比较高,因此在有机质测定过程中要通过更精密的量具、减少实验温差、增加测量实验的滴定重复组来提高土壤有机质测量的精度。
  • 陈 雯,武 威,孙成明*,陈 晨,王 瑞,刘 涛
    2016, Vol.32 (2): 138-143.
    摘要 (622) PDF (2642)
    无人机遥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成本低、实时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地块面积估测、生长状况以及灾害监测;对比了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近地遥感监测手段,分析了无人机的优势;最后展望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应解决的问题,为无人机在作物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 顾晓君,张莉侠,张 晨*
    2012, Vol.28 (1): 1-5.
    摘要 (761) PDF (2614)
    基于安全型农业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分别从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及生态安全角度探讨安全型农业的内容,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分析了我国安全型农业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安全型农业的实现途径。
  • 李志文1, 2,周宝利3,刘 翔4,张 平1*
    2011, Vol.27 (3): 129-134.
    摘要 (764) PDF (2585)
    糖苷生物碱是茄科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理和化学生态学活性。本文阐述了糖苷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合成代谢,总结了糖苷生物碱生理和化学生态学活性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 王晶晶1,潘雪男1,何晓芳1,毛 慧1,王荣谈2*
    2014, Vol.30 (1): 5-8.
    摘要 (666) PDF (2578)
    从猪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猪Lhx8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经酶切分析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质粒pEGFP-N1-Lhx8。将构建成功的pEGFP-N1-Lhx8分别转染猪肾细胞PK-15和猪颗粒细胞(GCs),转染后48 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猪Lhx8基因在这2种细胞中的定位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绿色荧光呈点状分布,根据绿色荧光分布的位置,推测Lhx8蛋白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
  • 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 Vol.29 (4): 1-3.
    摘要 (754) PDF (2575)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477、恢复系08184,经“三系”配套而育成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其籽粒含油率高达47.76%,芥酸含量为零,硫苷总量为21.75 μmol/g。在2008—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22.4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8.85%;产油量1 25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9%。在2009—2010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146.70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48%;产油量1 346.10 kg/hm2,比对照增12.46%。
  • 洪琦, 张津京, 郝海波, 赵静, 陈 辉, 赵勇
    摘要 (394) PDF (2574)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中和土壤盐碱度,并显著提高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30%以上和40%以上。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对照土壤,处理组土壤中优势菌群为Hypocreales(肉座菌目)、Russulaceae(红菇科)、Pezizales(盘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Bursaria(植物的群心木属或袋形虫属);对照土壤中优势菌群为 Pseudoplatyophyra(拟匙口虫属)、Aleuria(网孢盘菌属)、Onygenales(爪甲团囊菌目)、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ales(粪壳菌目)、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 张 忠1,张劲松1,2,3,刘艳芳1,周 帅1,王金艳1,2,于华峥1,3,唐庆九1,2*
    2016, Vol.32 (1): 61-65.
    摘要 (666) PDF (2570)
    分别运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了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孢子粉中三萜含量,发现不同方法所测得的含量差别较大。对不同的灵芝酸标准品及干扰物质油酸、麦角甾醇进行香草醛高氯酸的显色反应,发现不同的灵芝酸显色后最佳吸收波长在530-550nm之间,在550nm处得测定值相差很大,特别是灵芝中含量较高的灵芝酸A、B和C的测定值严重偏低,而干扰物质油酸和麦角甾醇对测定值具有严重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中总三萜的含量不能如实反应灵芝中总三萜的实际情况,不建议作为测定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总三萜含量的方法。
  • 赵志鹏, 李 刚, 施 标, 李茂柏, 王新其, 吴书俊, 曹黎明, 张建明
    2015, Vol.31 (5): 1-5.
    摘要 (646) PDF (2566)
    为选育香型优质粳稻新种质,以粳稻‘武香075’为香味基因供体,优质水稻‘金丰’为受体,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KOH香味检测法对杂交分离后代进行味基因与香味鉴定筛选。 经世代综合优良性状选择,最终选育获得优质高产香型粳稻种质纯合株系‘香粳 1305'。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香粳1305’稻米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二等食用粳米标准。 两年多点试验结果显示,‘香粳1305’实割产量9487.50—9685.50kg/hm2,较对照有显著或极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3.79%-7.23%,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可快速获得香味性状株系。
  • 吕卫光1, 2,杨广超2,李双喜1,张春兰2,朱毅勇2,郑宪清1,沈其荣2*
    2013, Vol.29 (2): 1-4.
    摘要 (679) PDF (2561)
    试验表明,在西瓜残体腐解产物和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的香豆酸、肉桂酸、阿巍酸、香草酸四种酚酸物质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的某些生理活性有显著影响。酚酸物质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酚酸浓度为800 mg/L时,肉桂酸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香草酸的抑制作用最小,其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2.6%和37.9%;肉桂酸对西瓜的胚根长和胚轴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香草酸的抑制作用最小。西瓜幼苗根系脱氢酶和SOD酶活力随酚酸浓度增加逐渐降低,POD、PPO酶活性随着酚酸浓度的增加逐渐提高。
  • 殷武平,陈 罡,朱月林*,杨立飞,陈国户
    2013, Vol.29 (3): 1-6.
    摘要 (738) PDF (2551)
    以转StBADH基因的T1代番茄植株(SBTT)和未转基因对照品种‘金棚一号’(WT)为材料,在200 mmol/L NaCl的胁迫下,对番茄盐害级别、生长、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番茄的生长量、相对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O2?ˉ生成速率、H2O2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盐害级别均显著低于对照。以上结果显示,在NaCl胁迫下,转基因番茄耐盐性的提高与其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较小的氧化损伤有关。
  • 张天澍1,章巧利1,习育艺2,袁永达1,滕海媛1,王冬生1*
    2013, Vol.29 (1): 1-4.
    摘要 (677) PDF (2547)
    以LC10、LC20、LC30和LC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20、LC30、LC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章力建1,吴爱忠2, 赵志辉2*, 蔡典雄3,朱立志3, 胡育骄3
    2011, Vol.27 (3): 1-4.
    摘要 (927) PDF (2531)
    建立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及联合研究平台,加强亚太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不仅对亚太地区国家农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保护涉农利益,增加出口,保证进口食品安全以及对我国食品安全保障非常必要,也是建立全球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的有益探索。
  • 田志慧1,沈国辉1*,芦芳2,顾士光2,温广月1
    2015, Vol.31 (4): 1-5.
    摘要 (766) PDF (2517)
    研究了麦稻田水竹叶发生特点及其化学防除技术。结果表明,麦田中的水竹叶种子3月上中旬开始萌发,4月中旬出苗达到高峰,5月中下旬麦子收割后匍匐茎留于田间,并随耕翻进入稻田开始无性繁殖;水稻种植3周后水竹叶进入生长旺期,并产生大量的一二级分枝,7月下旬和9月上中旬分别出现2个发生高峰;水竹叶9月上旬始花,下旬结实,10月上旬种子成熟,并自然开裂脱落田间,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全生育期约210天。水竹叶的防除应坚持麦田防除压基数为主、稻田补除为辅的原则。(1)麦子生长期、水竹叶萌发前以喷雾法或毒土法使用苄嘧磺隆WP进行土壤处理,水竹叶出苗后2-4叶期以喷雾法使用氯氟吡氧乙酸EC或2甲·灭草松AS进行茎叶处理,(2)粳稻生长期、水竹叶2-3分枝期,以喷雾法使用氯氟吡氧乙酸EC或2甲4氯钠AS进行茎叶处理。上述药剂不仅除草效果好,药效表现快,而且对小麦和粳稻生长安全。
  • 2022, Vol.38 (6): 0.
    摘要 (360) PDF (2513)
  • 田守波1, 2,张 辉2,于 力2,朱龙英2,黑银秀2,陈亚丽2,朱为民2*
    2012, Vol.28 (3): 1-5.
    摘要 (857) PDF (2511)
    于2010年秋季选取田间表现为植株矮缩, 叶片卷曲、黄化等疑似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植株为材料,对症状表现差异较大的3份病样进行鉴定。序列比对结果证明检测到的样品均为TYLCV;对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其同源性超过98.9%,是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的不同分离物;将序列在GenBank上进行BLAST分析,发现与上海已报道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9%以上,与其它双生病毒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
  • 陈大超1, 2,王金斌1, 2, 3*,蒋 玮1,吴 潇1,何建华1,刘 华1, 李 鹏1,白 蓝1,武国干1,吕贝贝1,唐雪明1,3, 4**
    2013, Vol.29 (5): 1-5.
    摘要 (665) PDF (2508)
    合成opd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28b-opdA,将其转化至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诱导前菌液OD600 的吸光值为0.5,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5 h。opdA对甲基对硫磷的Km为42.6 μmol/L,其Vmax为32.669 μmol·L-1·min-1,比酶活为24.48 U/mg。
  • 叶水烽,李天菲,刘国兰,罗利军*
    2012, Vol.28 (2): 1-3.
    摘要 (724) PDF (2484)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cry1C*基因导入籼型节水抗旱稻品种‘旱恢3号’中。通过对Basta抗性植株的PCR筛选和Southern检测证实,cry1C*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品种中;田间自然感虫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对稻纵卷叶螟的具有明显抗性。
  • 俞菊生,张 晨,罗 强
    2012, Vol.28 (4): 1-5.
    摘要 (660) PDF (2475)
    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资源和政策两方面论述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合作的基础,阐述了合作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生产、流通、科技与社会四个方面构建了长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合作效果进行模拟评估,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 2015, Vol.31 (1): .
    摘要 (592) PDF (2471)
  • 俞菊生1,吴轶韵1, 2
    2011, Vol.27 (1): .
    摘要 (740) PDF (2466)
    建设“两型都市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分析“两型都市农业”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上海“两型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上海建设“两型都市农业”的基本路径和政策建议。
  • 李皓青,韩兴勇
    2015, Vol.31 (2): 8-12.
    摘要 (767) PDF (2465)
    研究了上海都市型休闲渔业的发展概况,结合金山嘴渔村典型案例分析了上海都市型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沈国辉1,唐国来2,温广月1,蒋耀培2,钱振官1,李 涛1,田志慧1
    2011, Vol.27 (4): 1-4.
    摘要 (787) PDF (2461)
    连续两年对上海9个区县稻田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呈扩散趋势,发生频率由2009年的22.29%上升至2010年的24.07%,乡镇分布率由2009年的75.89%上升到2010年的83.79%。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面积中的90.0%以上属于零星发生且不造成危害的1级,3级中度以上危害的发生面积仅占3.0%左右,5级严重危害的田块经过防治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与分布趋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
  • 丁小涛1,张兆辉1,姜玉萍1,2 ,陈春宏1
    2015, Vol.31 (6): 150-153.
    摘要 (664) PDF (2459)
    生态水培技术是结合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蔬菜特点的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循环的生产模式,符合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本文综述了鱼菜共生技术即生态水培技术的原理、作用机理和类型,并阐述了其在城市家庭中的应用前景。
  • 李扬1,徐小艳2,严明2,冯芳君2,马孝松2,梅捍卫2*
    2016, Vol.32 (1): 1-5.
    摘要 (720) PDF (2455)
    以长粒品种‘三粒寸’、‘IAC1246’、‘JAPPENI TUNGKUNGO’和‘MIGA’作为供体亲本,以优良选系SAGC-4作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利用GS3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SF28进行BC1F1和BC2F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BC2F1单株派生的BC2F2分离群体中,观察到粒长性状的典型双峰分布或单峰连续分布。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考察,选出89个具备细长粒型且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单株,其中4个优良单株的平均粒长从原始受体亲本的8.32mm增加至9.84mm左右,平均长宽比由原来的2.61增加至3.00。结果表明,GS3基因具有控制粒长和长宽比的较大遗传效应,对该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改良亲本的粒型性状。
  • 王伟荣,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3, Vol.29 (6): 1-3.
    摘要 (669) PDF (2452)
    ‘沪油杂8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等特性。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3 094.5 kg/hm2,较对照品种(2009年‘沪油15’,2010年‘沪油杂4号’)增产20.12%,产油量比对照增加31.29%。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108.6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7.90%,产油量增加22.88%。在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长江下游)中,平均产量为2 551.95 kg/hm2,较对照‘秦油7号’增产8.10%,产油量增5.69%。种子含油率43.39%,芥酸含量0.5%,硫苷总量26.40 μmol/g。
  • 曹黎明1,2,潘晓华1*,李茂柏2
    2012, Vol.28 (1): 112-115.
    摘要 (766) PDF (2451)
    为减少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碳排放量,从发展精准农业、提高肥料使用效率、科学使用农药、节水灌溉、病虫害生态防治和农机农艺节能减排等方面探讨了低碳农业的发展趋势。
  • 谭 琦1, 2,蔡 涛1, 2,汪 虹1,魏 静1,冯爱萍1,林 楠1,鲍大鹏1*
    2011, Vol.27 (3): 5-8.
    摘要 (1030) PDF (2447)
    采用PCR技术对供试的蛹虫草栽培用亲本菌株及其100株无性孢子单孢分离株的交配型基因类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栽培用的亲本菌株同时含有MAT-HMG(MAT1-2-1)和MAT-alpha(MAT1-1-1和MAT1-1-2)两种类型交配型基因,100株单孢分离株中,40株只含有MAT-alpha类型交配型基因,25株只含有MAT-HMG类型交配型基因,其余35株含有两种与亲本相同交配型基因。
  • 孙丽娜,黄开华,高新华,陈伟,黄万金,吕卫光*
    2022, Vol.38 (3): 60-64.
    摘要 (710) PDF (2437)
    为评估不同杀菌剂对蚯蚓的毒性,采用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嘧苷素、井岗霉素、塞呋酰胺、宁南霉素、甲基硫菌灵、稻瘟灵、蜡芽菌、氟环唑、戊唑醇和三环唑)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作用增加。采用人工土壤法染毒14 d 时,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 LC50值为9.79‒250.68mg/kg。采用自然土壤法染毒14 d 时,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的LC50 值为4.10‒9.65mg/kg,均小于10 mg/kg;其余7种杀菌剂的LC50值在30.67‒244.29 mg/kg。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中毒级,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宁南霉素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低毒级。
  • 杨海锋1,刘 丹2,杨俊花1,赵志辉1*
    2013, Vol.29 (4): 14-17.
    摘要 (790) PDF (243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饲料中丙二醛的含量,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定量评估饲料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选取鸡、猪、宠物和水产等不同饲料样本,经三氯乙酸提取,TBA衍生化,以乙腈∶磷酸二氢钾(50 mM[mol/L])(V/V=18/82)为流动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0.02~0.20 μg/mL范围内,丙二醛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定量限(以信噪比为10计)为0.05 mg/kg。在鸡、猪、宠物等7种饲料样本基质中添加1、2、5 μg/kg丙二醛,其平均回收率为85%~96%,相对偏差均小于5%,满足饲料中丙二醛检测的要求。
  • 马 佳,马 莹,张 睿
    2014, Vol.30 (3): 1-5.
    摘要 (689) PDF (2432)
    根据上海耕地利用情况,选用耕地利用的五个投入要素(分别为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分析了2007—2011年上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演变规律及特征,以及2011年上海各郊区(县)耕地利用集约度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1年上海耕地利用集约度表现为小幅波动,总体水平较高,基本高于1,3×1016 sej/hm2;劳动力集约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所占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到49%。2007—2011年,农业机械集约度增幅为12%,其所占比重更是稳居首位,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农药、地膜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都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化肥集约度与农药集约度也是先增后降,地膜集约度则一直表现为下降趋势。2011年,上海各郊区(县)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宝山区和崇明县耕地利用集约度(排名前两位)是闵行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最低)的2倍以上,从空间分布上看,上海位于北部远郊的区(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远高于上海南部远郊和近郊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研究结果为促进上海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支持。
  • 2015, Vol.31 (2): .
    摘要 (511) PDF (2405)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