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剑锋, 毕庆宇, 魏源, 毕俊国, 刘国兰, 余新桥, 罗利军, 侯丹平
    摘要 (106) PDF (495)
    为探究旱直播旱管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籼型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设置一次性基施4个氮肥处理:零氮(N0,不施氮),低氮(N1,90 N kg/hm⊃2;),中氮(N2,150 N kg/hm⊃2;),高氮(N3,210 N kg/hm⊃2;),在生育期内测定不同处理的‘八月香’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质量,并于成熟期考种,测定稻米品质(结果表明:‘八月香’在增施氮肥处理下产量显著增加,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变化,穗数,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分蘖数,叶片SPAD值,茎,叶,穗干物质质量也显著增加(增施氮肥导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垩白粒率,垩白度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150 N kg/hm⊃2;处理下‘八月香’产量和米质较高。
  • 白蓝, 贾军伟, 陈一帆, 章寅, 潘爱虎, 吴潇,
    摘要 (85) PDF (565)
    以新型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ZH10-6外源插入片段的旁侧序列为靶标,建立了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PCR和单通道微滴式数字PCR精准定量检测体系,并邀请8家农业农村部检测中心对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及广泛的适用性,定量极限达到50 copies/μL,检测极限达到5 copies/μL。该检测方法有望作为检测标准用于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ZH10-6的定量检测,为该大豆品系的商业化应用及转基因标识等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 常晓丽, 武向文, 袁永达, 张天澍, 顾浩天, 王冬生, 王培, 王然
    摘要 (85) PDF (371)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对番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两种病毒都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本文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番茄褪绿病毒病的扩散趋势、引起这两种病毒病的病原物特性及其发病症状差异、传播这两种病毒的主要媒介昆虫、烟粉虱媒介的危害及其研究概况、烟粉虱生物型的演化及其鉴定方法、烟粉虱和番茄两种病毒的互作以及烟粉虱媒介和番茄两种病毒病的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病虫害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 杨晓磊, 梁子豪, 刘文超, 梁硕硕, 张建辉, 陶 宏, 沙之敏
    摘要 (79) PDF (228)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田肥料的不合理施用成为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依据水稻养分吸收规律,通过设置优化施肥处理组、常规施肥处理组和氮、磷、钾减素处理组,比较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农学效率和回收利用率等差异。结果表明,除减氮处理外,其他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1.7%,其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53.89%、248.02%和34.88%,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回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9%、138.07%和19.60%。结合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发现青浦区土壤中的磷钾含量较高,肥料农学效率和回收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采用缓释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并减少肥料施用量,是保障水稻产量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的重要手段。
  • 杨邦伟, 黄琳丽, 张述伟, 宗营杰, 李颖波, 陆瑞菊, 刘成洪
    摘要 (72) PDF (263)
    为明确富硒大麦苗的最佳培育条件,分别以大麦‘H30’和青稞‘XL22’两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将大麦苗置于最适生长环境中(恒温22℃、连续光照12 h/d)培养,以麦苗地上部总硒含量、株高及鲜重等生理指标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其最佳的施肥方式、硒肥配施量、硒肥种类以及大麦品种。结果表明,对大麦‘H30’幼苗叶面喷施10.0 mg/kg纳米级单质硒,每7 d施肥一次,21 d后株高为51.2 cm,鲜重3.7 g,总硒含量可达8.598 mg/kg。相较对照组,大麦苗中的总硒浓度、地上部株高、鲜重均有提升,且大麦幼苗植株体内含硒含量超过富硒食品国标要求(0.15 mg/kg),是合理施肥条件最佳组合。研究可为进一步生产新型富硒大麦若叶提供理论依据。
  • 高欢, 李梦臣, 赵洪阳, 王飞名, 刘毅, 张剑锋, 罗星星, 张安宁
    摘要 (69) PDF (277)
    ‘旱优640’是以沪旱5A为母本、旱恢1640为父本,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而成的绿色、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的抗旱新品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审定(沪审稻2021009)。本文详细了介绍‘旱优6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繁种与制种技术,为‘旱优640’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瞿洋, 杨正阳, 周昌艳, 林婷, 索玉娟
    摘要 (69) PDF (350)
    为了解生鲜蔬菜来源蜡样芽胞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来自5种生鲜蔬菜的3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了毒力基因(nheA、nheB、nheC、hblA、 hblC、hblD、entFM、cytK、ces)检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显示:37株分离株除呕吐毒素基因ces未检出外,其它8个毒力基因均有检出,其中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B的检出率最高,为94.6%,其次为溶血素基因hblC、hblD、hblA和肠毒素基因entFM,检出率均超过80%,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A和nheC检出率较低,分别为78.4%和64.9%;细胞毒素基因cytK的检出率最低,为29.7%。根据毒力基因携带模式,将37株分离菌株分成14个型别,II型携带率最高,携带Hbl和Nhe两种基因的型别有I型、II型和IV型。MLST分析则发现,37株分离菌株可分为30个ST型和5个CC群。ST4和ST378为主要ST型;CC142分布最广泛,不仅包含的ST型最多,而且携带5种毒力型别。毒力基因在ST型的上多样性分布。以上结果表明上海市蔬菜中蜡样芽胞杆菌具有潜在肠毒性危害并在遗传上呈现出多样性。该结果对蜡样芽胞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监控、预警和爆发后感染源追踪具有指导意义。
  • 杨 华, 陈 珏∗, 龙 萍, 王磊, 韩 静, 邹丹蓉, 夏 辉∗∗
    摘要 (68) PDF (174)
    为了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嘉定白蚕豆的遗传特性,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嘉定白蚕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来源蚕豆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检测到的SNP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42份蚕豆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了30984个SNP。主成分分析可大致区分嘉定材料与其他材料,聚类分析将这142份材料划分为上海嘉定、上海其他和其他省份材料为主的三簇,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则显著区分了嘉定材料与其他材料。进一步从上述SNP中筛选了18个在嘉定和其他材料间存在高分化的SNP标记均匀分布在6对染色体上,利用这些SNP可准确鉴定(准确率78%)嘉定白蚕豆核心材料。本研究可为嘉定白蚕豆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李秋静 , 申瑞雪 , 黄建荣
    摘要 (64) PDF (470)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份菊科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及分子鉴定奠定基础,利用NTSYSpc 2. 1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多态性分析,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构建遗传树。结果表明:10条引物扩增出255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94.80%。UPGMA聚类分析得出27份菊科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 36—1.00,在相似系数0.40处27份菊科种质被划分为3个类群。目前搜集的27份菊科植物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的10个ISSR引物可进一步用于后续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 许闻科, 黄海峰, 朱吉风, 雷蕾, 王伟荣
    摘要 (62) PDF (348)
    为筛选适合上海冬闲田种植的油菜品种,基于原有审定品种,选择生物学产量较高的11个油菜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沪油17’和‘沪油21’的植株高度中等(165—170cm),分枝部位较低(50cm左右),主花序较长(62—65cm),有效分枝数多(14个以上),二者的鲜草产量均超过了34 50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60%和11.34%。经鉴定,‘沪油17’和‘沪油21’被确定为耐低温型,推荐‘沪油17’和‘沪油21’作为上海冬闲田绿肥种植品种。
  • 潘羽彤, 宁可, 朱哲毅,
    摘要 (60) PDF (227)
    为考察双减政策对城乡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山东、河北、浙江、江苏、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8个省市1039个中小学生的两期调查数据,采用三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双减政策能有效降低城乡学生影子教育参与,但会扩大城乡教育不平等。因为双减政策实施后,城镇学生参与影子教育的方式由市场补习机构转入私教或校内辅导,而农村学生因缺少教育资源而无法参与影子教育,导致农村学生影子教育参与率下降程度大于城市,尤其是在双休日的学科辅导上。因此,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需充分考虑城乡教育差距实际。
  • 罗玉兰, 张冬梅, 奚霄松, 陈光荣
    摘要 (58) PDF (353)
    紫藤是立体绿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开花藤本植物。本文从紫藤属系统分类¸地理分布和种质资源等方面总结国内外紫藤属植物的发展概况,从茎¸叶¸花等观赏性状对品种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品种资源适宜的繁殖方式和应用形式,规范棚架式栽培及其配套的技术体系,为紫藤属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的制定,推动我国紫藤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 陈自杰, 董晓霞, 彭华, 余泽田, 朱敬慧
    摘要 (56) PDF (217)
    随着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网络资源在乳制品营销中的巨大优势也逐渐凸显。结合4R营销理论,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乳制品网络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乳品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可运用该理论进行策划:反应方面,通过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关联方面,强调体验营销,与消费者创造关联;关系方面,拓宽营销渠道,稳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回报方面,创新战略布局,获得回报,并最终形成一套适应自身的企业营销策略。
  • 胡雯雯, 徐识溥, 刘勇, 郭孝坤, 安明明, 周志文, 蒋雯斐, 王运圣
    摘要 (55) PDF (236)
    统的番茄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与叶面喷施为主,靠人工经验不仅水肥利用率低,易造成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提出设施番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该系统根据目标产量、设施番茄植株长势、需肥规律等要素,构建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智能服务平台、灌溉施肥系统以及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控设施番茄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情况,并根据番茄生长不同阶段需肥规律,实现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
  • 张江涛, 杨淑红, 晏增, 马永涛, 赵蓬晖, 朱延林
    摘要 (51) PDF (243)
    以‘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杨’3个品种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模拟淹水环境,以正常浇水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胁迫处理时间下,3个杨树品种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淹胁迫期间,3个杨树品种叶片色素含量及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均极显著下降。胁迫后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b,同时叶片Ci升高,羧化效率(CE)下降,Ci与Pn的相关性由正变为负,三者Pn的再次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所致。对P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色素苷含量与‘全红杨’叶片Pn呈正相关,而‘2025杨’花色素苷含量与Pn呈负相关。淹水胁迫70d,3个杨树品种叶片Pn均始终为正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大幅提高,表现出稳定的耐涝遗传特质,其中‘全红杨’耐淹水能力相对较弱。
  • 刘梦红, 张喜娟, 李红宇, 魏媛媛, 赵海成, 钱永德, 吕艳东, 刘丽华,
    摘要 (50) PDF (340)
    为明确施肥方式和减施氮肥的主效及互作效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以水稻‘垦粳8’为材料,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和减施氮肥对寒地水稻产量、株高、以及各节间长度、直径、鲜重、茎壁厚度及抗折力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产量、第三节间长度、重心高度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全层施肥7.49%、7.02%、2.54%。侧深施肥第一节间直径、茎壁厚度、鲜重、抗折力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全层施肥7.85%、14.18%、4.13%、2.03%;第二节间直径、茎壁厚度、抗折力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全层施肥8.15%、9.18%、18.61%;第三节间茎壁厚度和抗折力分别极显著低于全层施肥16.00%、16.15%。侧深施肥的抗倒伏指数极显著低于全层施肥16.60%。减施氮肥条件下重心高度、各节间长度、茎壁厚度、节间鲜重及节间抗折力变化多利于提高水稻抗倒性,减氮15%和减氮30%处理的抗倒伏指数较常规施氮分别极显著提高6.19%和9.52%。全层施肥条件下抗倒伏指数随施氮量下降呈增加趋势,而侧深施肥的减氮施肥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 傅鸿妃, 郭赛赛, 郑积荣
    摘要 (49) PDF (246)
    为有效解决茄果类蔬菜残体处理问题,以茄果类蔬菜残体为原料,以鸡粪、发酵菌剂为添加物,研究不同配比发酵残体与商品育苗基质配成的复合基质对四季豆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基质中加入1/4无添加物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的真叶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30.74%、31.09%和43.15%(P<0.05);SOD、POD和CAT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5.74%、6.07%和4.77%(P<0.05)。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真叶叶绿素含量、SOD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7.26%、2.04%和2.18%(P<0.05)。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和发酵菌剂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SOD、POD和CAT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4.10%、4.23%和4.39%(P<0.05)。因此,复合基质中加入1/4无添加物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适用于四季豆育苗;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或者添加了鸡粪和发酵菌剂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也可以用于四季豆育苗。
  • 李卫东, 俞美莲,
    摘要 (48) PDF (355)
    “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以来通过抽检数据分析发现豇豆不合格率不降反升的反常现象。依据《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NY/T 402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中涉及豇豆的相关信息、中国农药信息网的数据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归纳分析比较,从豇豆生产者、农药生产及管理、农药使用技术指导、标准制定等阐述豇豆农药残留不合格率不降反升的原因,以期提高豇豆生产者对禁限用农药的科学意识,夯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的基础“最严谨的标准”,提升消费者对豇豆等农产品的安全消费信心。
  • 王霞, 李雄伟, 苏明申, 张明昊, 杜纪红, 胡洋, 杨雪莲, 叶正文
    摘要 (47) PDF (338)
    采用PEN3型电子鼻对38份桃种质资源进行香气检测,并将获得的传感器响应信息利用Winmuste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负荷加载分析(L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为桃风味品质评价及香气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CA分析可明显将沪439、沪341、‘沪油005’、沪443、‘中桃绯玉’、‘邵阳白桃’这6个品种(系)与其余32个品种(系)分开;LA分析显示,在不同桃品种(系)的区分中,传感器W1W(硫化物、萜烯类)、W1S(甲烷)起主要作用,传感器W5S(氮氧化合物)、W2W(有机硫化物)起次要作用;LDA分析不能将桃品系与选育品种、油桃与普通桃区分开,但对于日本桃与地方桃及黄白肉桃的区分有一定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不同桃品种(系)香气物质的差异,电子鼻技术是快速筛选香气特异种质的重要手段。
  • 陈思宇, 杨秀蓉, 段可, 倪迪安, 李斌, 高清华
    摘要 (46) PDF (235)
    以‘申琪’草莓花粉为材料,结合不同电脉冲形态、电场强度和电击次数进行处理,然后在花粉萌发培养基上28℃黑暗孵育,于3、6、18、24h时用显微镜观察分析花粉萌发变化,探索草莓花粉电击适宜参数。结果表明:80μs方波脉冲在4.5—6.0 kV/cm强度电击1次,可逆抑制花粉萌发,抑制程度与电场强度正相关;电击后3h花粉萌发率为对照的36%—70%,24h时为对照的60%—85%。方波4.5—5.0 kV/cm强度电击2次产生部分可逆抑制,电击24h后花粉萌发率为对照的20%—50%;5.5—6.0 kV/cm方波脉冲电击2次和4.5—6.0 kV/cm电击3次产生不可逆抑制,电击24h后花粉萌发率低于对照10%。用2.75—6.0 kV/cm指数衰减波3.5ms脉冲电击后,花粉活力快速下降,电击18h后花粉萌发率在1%以下。综上,强度4.5—5.0 kV/cm方波脉冲80μs电击2次为草莓花粉适宜电击参数。
  • 张明昊, 李 利, 高梦祥, 刘 华, 王金斌, 曾海娟, ∗
    摘要 (46) PDF (218)
    近年来,多种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凭借其具有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应用于检测转基因作物蛋白、抗生素、违规添加剂、生物毒素等多个领域。本文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发光体系、构建模式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陈子义, 石晗, 陈珏, 陈建清, 龚玮, 范晓华, 周德尧, 邹丹蓉
    摘要 (46) PDF (176)
    为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蚕豆生长及产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陵西一寸’蚕豆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春化温度水平(2 ℃、6 ℃、10 ℃)和3个春化天数水平(8 d、12 d、16 d)共9个组合,处理蚕豆幼苗,并以室温育苗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春化温度对蚕豆幼苗株高、始花期、鲜荚始收期、始花节位和累积产量有显著影响,春化时间显著影响幼苗株高、始花期和累积产量,而春化温度和春化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蚕豆累积产量。6 ℃和10 ℃下,幼苗株高随着春化时间增加而增加,始花期、始荚期显著提前。相同春化时间条件下,2 ℃、10 ℃处理的蚕豆始花节位较低;但蚕豆结荚与否主要受环境影响。6 ℃或10 ℃下春化12 d、10 ℃下春化16 d使蚕豆产量达到高峰的日期分别提前7 d、15 d。6 ℃和10 ℃条件下,早期产量和总产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6 ℃条件下春化12 d的早期产量较高、总产量最高。10 ℃、12 d条件处理的蚕豆物候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变化表现较好,但产量不理想。综合来说,6 ℃处理12 d的蚕豆早期产量、总产量显著较高,同时鲜荚产量达到高峰的时间较早,适合作为蚕豆促早栽培的春化处理在上海地区推广。
  • 石 迎, 陶 洁, 李本强, 程靖华, 刘惠莉
    摘要 (45) PDF (224)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流行于猪群中的一种新发肠道冠状病毒,能引起猪腹泻、呕吐、脱水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威胁。PDCoV可在猪、禽类和牛体内复制,甚至在人体血浆样品中检出,具有潜在的公共安全问题,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威胁,深入开展PDCoV的致病机理研究对该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其入侵宿主细胞以拮抗干扰素反应、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抑制细胞焦亡途径来逃避宿主免疫应答,以及其他影响 PDCoV复制的分子机制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总结,为后续科学研究和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 顾建芹, 唐卫红, 江 健
    摘要 (45) PDF (348)
    基于2019年的耕地地力调查监测点,分析农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分布特征,结合分级标准和缺素临界值,揭示当前土壤中量微量元素丰缺状况;并对1983年、2004年的土壤的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奉贤地区农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微量元素养分中Av-S含量为20—30mg/kg,Av-Si >300mg/kg,Av-Cu 4—6mg/kg,Av-Zn 2—3mg/kg,Av-Fe 100—150mg/kg,Av-Mn 30—40mg/kg,Av-B 0.75—1mg/kg,Av-Mo 0.1—0.15mg/kg,平均含量依次为20.04mg/kg、390.92mg/kg、4.31mg/kg、2.42mg/kg、131.08mg/kg、34.74mg/kg、0.95mg/kg和0.13mg/kg,分别处于土壤养分分级标准(5级)的第3、1、3、2、2、2、2、3级。这8种中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强度,以Av-Fe(90.39%)最大。在1983年、2004年、2019年三个时间上,除Av-Mo含量整体变化较为平稳,缺素现象在不断加剧(目前缺素面积达73.68%)外,其余中微量元素在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减,无缺素现象或缺素面积在减少。中量元素Av-S和Av-Si含量变化为一降一升,两者均在果园中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微量元素Av-Cu、Av-Fe、Av-Mn总体含量比较丰富,无低于临界值田块,在空间分布上为条状或斑状分布,呈自西往东逐渐减少格局,其菜地中的含量要低于粮田和果园;Av-Zn和Av-B含量在年际间不断提高,菜地中的含量普遍较高,区域分布上呈现相反趋势,Av-Zn为中部高东西部低,而Av-B为东西部高于中部。同时土壤多个微量元素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Av-Cu、Av-Zn、Av-Fe、Av-Mn间表现出正相关性,它们也受土壤SOM和pH 影响较大,其中Av-Cu受SOM、Av-Mn受pH 作用最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区域分布的土壤养分管理和中微肥合理搭配提供依据。
  • 王丽媛, 马 佳, 马 莹, 王雨蓉
    摘要 (45) PDF (321)
    种业制度体系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奥斯特罗姆的多层次制度分析框架,立足国际背景研究中国种业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为完善中国种业制度体系建设和加快实施种业振兴战略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种业制度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一方面,宪政选择层面的制度奠定了种业制度的实践基础,体现在推动种质资源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和种业企业培育等方面;另一方面,集体选择层面的种业地方实践及操作规则层面的种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促进宪政选择层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种业振兴制度体系建设方向要在宪政选择层面上健全种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在集体选择层面上深化种业产业化制度改革,在操作规则层面上加强对种业企业的金融服务,进而提升中国种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 沈晓晖, 高瑞圆, 侯浩宾, 李欣, 丁卫星, 杨长锁, 赵维民, 姚俊峰,
    摘要 (44) PDF (237)
    为了解不同品种肉鸽胸肌组织的代谢差异及其对肉品质和风味产生的影响,选取28日龄银王鸽和申王肉鸽1号乳鸽各16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其胸肌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检测,并运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进行代谢模式差异分析、差异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银王鸽和申王肉鸽1号胸肌中分别检测出80种和47种代谢物,筛选出13种差异代谢物。与银王鸽相比,申王肉鸽1号中有8种代谢物丰度显著上调(P<0.05),5种显著下调(P<0.05)。KEGG分析表明这13种差异代谢物在23条代谢通路上富集,主要为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磷酸盐代谢等通路。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不同鸽品种中胸肌风味物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梁文杰
    摘要 (44) PDF (346)
    为探寻台湾相思种子的耐盐情况,在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盐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胁迫可提高种子发芽率,随着NaCl浓度的增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且和对照有显著差异。通过拟合台湾相思发芽率和NaCl胁迫浓度回归曲线,发现种子萌发期台湾相思适宜的最大NaCl胁迫浓度为203.87 mmol/L,NaCl致死浓度为383.16 mmol/L;幼苗期台湾相思叶鲜重、茎鲜重、根鲜重、主根长、株高、地径以及叶片数等指标在NaCl胁迫下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先上升后下降,植物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总根尖数、分枝数、交叉数均和NaCl浓度呈负相关,NaCl胁迫适宜的最大浓度为49.28 mmol/L,台湾相思幼苗SOD、POD活力及MDA、PRO含量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
  • 李 欣, 王晓亮, 蔡 霞, 侯浩宾, 肖长峰, 姚俊峰, 杨长锁,
    摘要 (43) PDF (325)
    为了从海量的科技文献中筛选出家禽遗传参数估计领域的绝大多数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本研究以科技文献的聚类分析、热点词分析等方法为基础,借助CiteSpaceⅤ软件和Carrot2软件,直观展示我国高产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分布情况,并通过高被引文献和高频关键词分析等手段,绘制出1900—2022年我国家禽遗传参数估计领域的科技文献可视化图谱;同时还对国际遗传参数估计领域的发展概况进行了梳理。该结果可帮助研究者及时发现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更全面、快速和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家禽领域的研究情况,提高研究效率。
  • 王 凯, 周 桐, 李洋洋, 杨大杰, 殷志鹏, 何 璐
    摘要 (42) PDF (237)
    以淡紫拟青霉和哈茨木霉为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及浓度制备淡紫拟青霉和哈茨木霉冻干粉剂,同时以苹果轮纹病为防治对象,进行混配菌剂的室内离体试验。研究发现:淡紫拟青霉冻干保护剂最佳配方组合为蔗糖10%、乳糖10%、甘油5%,当-80℃预冻18 h,菌体∶保护剂=2∶3时,淡紫拟青霉冻干存活率达85.23%;哈茨木霉冻干保护剂组成为蔗糖15%、蛋白胨2%、甘油5%,当-80℃预冻18 h,菌体∶保护剂=1∶1时,哈茨木霉冻干存活率可达95.25%。哈茨木霉与淡紫拟青霉冻干粉以6∶4的比例混配时,对苹果轮纹病防效最佳,防治效率可达70.24%。该结果可解决冻干菌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失活、环境中存活时间短、药效不稳定等问题,为开发出良好的生防菌新剂型提供了依据,对推动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徐琳君, 王嘉萱, 逯连静
    摘要 (42) PDF (321)
    在出版业改革和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知识服务模式是农业科技期刊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是农业科研创新的有力推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科技期刊应从期刊集群化发展、多种媒体融合、优化运营策略、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编辑团队建设等方面创新农业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应用,以期为农业科技期刊开展高质量的服务提供参考。
  • 李 红, 颜 瑶, 姚俊峰, 王晓亮, 蔡 霞, 严华祥
    摘要 (40) PDF (319)
    为改善新杨黑羽蛋鸡配套系的生产性能,对新杨黑羽蛋鸡育雏期(1—6周龄)、育成期(7—18周龄)和产蛋期(19—80周龄)消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探究。以500羽1日龄新杨黑羽蛋鸡为测定群体,每周随机选取60羽进行称重,1—33周龄每周随机解剖10羽,45、47、55及80周龄分别解剖50、14、20及36羽。测定鸡体重、免疫器官重、消化器官重以及消化道各段的长度,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杨黑羽蛋鸡肌胃、腺胃快速生长期在9周龄之前,发育完全在13周龄左右;肠道的快速生长期为8周龄之前,21—24周龄再次生长,24周龄基本趋于稳定;肠道的最适生长曲线拟合模型为Bertalanffy,生长拐点在4周龄左右,肌胃的最适生长曲线拟合模型为Gompertz;体重与肝脏重和腺胃重、肠道长极显著相关(P<0.01);腺胃重与肝脏重极显著相关(P<0.01),与空肠长、十二指肠长显著相关(P<0.05);肌胃与其他器官不显著相关(P>0.05)。
  • 吴立东, 王家腾, 刘亚婷, 林淑婷, 廖承树, 尚伟, 钟柳青
    摘要 (40) PDF (326)
    以加工型朝天椒新品种‘明椒10号’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加工型朝天椒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生物炭和生物菌肥作为基肥对朝天椒主要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4种肥料对朝天椒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复合肥>生物菌肥>生物炭>有机肥;对二氢辣椒素、辣椒素、色价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机肥>复合肥>生物炭>生物菌肥;对油脂、挥发性物质数量、含水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机肥>生物炭>复合肥>生物菌肥。试验表明,在生产上加工型朝天椒最佳施肥组合为A2B3C3D3,即基肥施用复合肥750kg/hm2、有机肥4500kg/hm2、生物炭4500kg/hm2及生物菌肥1500kg/hm2。朝天椒优质、高产施肥原则是基肥适量施用复合肥,配施有机肥、生物炭和生物菌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 钟平, 纪力, 孙春梅, 邵文奇
    摘要 (40) PDF (239)
    为探明常规育苗、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三种方法对水稻育苗及大田生长的影响,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相同播量下三种方法所育秧苗素质差异及对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育苗方法成苗率在71.7%—75.0%,其中漂浮育苗最高,三者的地上部性状无显著差异,但常规育苗根系数量及长度较托盘育苗和漂浮育苗分别增加21.4%、16.1%和3.3%、9.8%;漂浮育苗的空穴率和伤秧率分别为0.39%、0.78%,栽插质量最优;漂浮育苗分蘖高峰期分蘖数较托盘育苗和常规育苗分别增加9.8%和24.0%,但单株生物量积累有所降低;漂浮育秧最终成穗数较托盘育苗、常规育苗增加7.2%和8.1%,但每穗实粒数较二者降低4.9%、4.6%,在最终产量上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三种育苗方法都可育出健壮秧苗,并且栽插质量、大田生长和产量表现良好,在生产上可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育苗方法。
  • 张德顺, 刘卫佳, , 张 振, 孙明洋, , 曹 玮,
    摘要 (39) PDF (229)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高温热浪增加导致了夏季高温时间和日照强度增加,植物日灼问题加剧,但目前针对园林植物抗日灼性的研究较少。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模拟光照试验,对重庆市8种常见园林树种的抗日灼指数、抗日灼程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园林树种的抗日灼能力。结果表明:可从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方面来评价园林植物的抗日灼能力;依据抗日灼能力得分的高低,依次将8种树种分为抗日灼能力强(三角枫、香樟、金桂)、抗日灼能力中等(银杏、五角枫、鸡爪槭)、抗日灼能力弱(红枫、银桂)3种类型。
  • 袁新程, 施永海, 谢永德, 徐嘉波, 杨明
    摘要 (39) PDF (227)
    为探究混养凡纳滨对虾对草鱼生长的影响,比较和分析了草鱼+凡纳滨对虾混养和草鱼单养(对照组)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消化、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代谢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模式中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大于单养模式,其肠内淀粉酶(AMS)、胃蛋白酶(PP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TPS)活力均增大,其中PPS和TPS活力显著大于草鱼单养模式;胃内LPS和AMS活力显著降低,TPS活力无显著变化;肝脏内除AMS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消化酶活力均显著低于单养模式。在抗氧化酶中,混养模式草鱼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有所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与单养模式无明显差异,但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大于单养模式。草鱼+对虾混养模式草鱼肝脏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降低,而谷丙转氨酶(ALT) 显著升高。综上,混养模式下的草鱼生长更快,肥满度更高,且其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大,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力和代谢能力并未减弱,更利于草鱼生存和生长。
  • 王晓庆 施春晖 蒋爽 朱涛 林雪君 李水根 骆军
    摘要 (38) PDF (326)
    以上海地区4个梨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模型测试其需冷量及需热量。结果表明:梨品种的需冷量在≤7.2℃模型下为191—518h、0~7.2℃模型为171—394h、犹他模型为138—192C·U(‘翠冠’除外),‘翠冠’需冷量最低,其次为‘沪晶梨18号’和‘沪晶梨67号’,需冷量最高的是‘早生新水’;需热量在生长度小时模型下为10 456—10 781 GDH·℃,‘早生新水’需热量最低,其次为‘翠冠’,需热量最高的为‘沪晶梨18号’和‘沪晶梨67号’;有效积温模型为187—240 D·℃,‘翠冠’的需热量最低,其他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适用于上海地区的梨品种的需冷量估算,优先推荐0~7.2℃模型,犹他模型推荐需冷量高的梨品种,生长度小时模型比有效积温模型更适合梨需热量估算。
  • 鲍珊珊, 范小炎, 武国干, 王翠, 章寅, 李鹏, 明凤, 宋丽莉
    摘要 (38) PDF (176)
    以‘巨能7’、‘SK3010’、‘金皇后’、‘WL358HQ’、‘WL525HQ’、‘WL319HQ’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苜蓿叶片的粗蛋白、氨基酸、B族维生素含量,分析必需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对紫花苜蓿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L358HQ’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且与其它5个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苜蓿品种中均含有被测的17种氨基酸,‘金皇后’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各品种药效氨基酸均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以上。紫花苜蓿SRC值在57—61,且‘金皇后’SRC值最高;‘金皇后’维生素(FA/VB9、DHF、5-FTHF、5,10-CHTHF、VB6)含量最高;6种紫花苜蓿均符合优质蛋白质的标准且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金皇后’苜蓿营养价值最高。通过评价紫花苜蓿的氨基酸及维生素营养价值,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的优质牧草,为紫花苜蓿的引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蔡亚玲, 张志岐, 董 芳, 聂冬霞, 韩 铮, 李志忠, 赵志辉
    摘要 (36) PDF (227)
    为科学防控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以玉米和小麦为材料,用乙腈/水/甲酸溶液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准确定量,建立了一种可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用于同时测定玉米和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和玉米赤霉烯酮-14-葡萄糖苷(ZEN-14G)。结果表明:ZEN和ZEN-14G在0.1—2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检出限为0.03—0.3 μg/kg,定量限为0.1—1.0 μg/kg。在20 μg/kg、50 μg/kg和100 μg/kg三种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0.2±9.8)%—(98.6±4.2)%,精密度为0.2%—9.1%(n=5)。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可以满足玉米和小麦中ZEN和ZEN-14G的检测要求。
  • 白建江, 汤剑豪, 赵麒, 万常照, 杨瑞芳
    摘要 (36) PDF (132)
    ‘沪稻6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宜直播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含抗除草剂基因,抗倒性较强,田间调查病害发生轻,稻瘟病抗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直播等轻简栽培。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米质符合国标优质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情况。
  • 吴凌云, 刘佳, 王春涛, 王子睿, 朱为民
    摘要 (35) PDF (179)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下降,种子中SOD、APX活性降低,VE、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3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开始显著下降,贮藏8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最低。建议松花菜种子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年限不宜超过2年。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