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林月霞, 周金勇, 吕玉华, 主性, 刘康明, 方永飞, 孙玲伟, 廖荣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当前对妊娠后期湖羊母羊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通过对妊娠后期母羊进行营养限饲,探讨营养限饲对妊娠后期母羊及羔羊发育的影响。选择15只妊娠湖羊,在其妊娠90 d,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NC组,100%妊娠营养需求)、低限饲组(LR组,80%妊娠营养需求)和高限饲组(HR组,60%妊娠营养需要),根据分组,饲喂全价日粮至分娩当天,后采集分娩当天3组母羊的颈静脉血液样品。测定血浆样品的葡萄糖、乳酸、β-羟基丁酸、尿素氮、总蛋白、血氨、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记录各组母羊产羔情况,以及羔羊体尺指标。LR组和HR组母羊的体重、羊羔的成活率、出生初始体重及头臀长比NC组显著降低,而LR组与HR组相比无显著影响。分娩当天各组血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LR组和HR组的葡萄糖、尿素氮显著低于NC组;HR组母羊血液中乳酸、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的浓度显著降低;各组血液中β-羟基丁酸、总胆固醇、血氨浓度都无显著的变化。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的营养状况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当妊娠母羊营养供给不足时,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的血液生化指标,也会造成羔羊成活率降低,并降低羔羊的出初生重,从而限制羔羊生长发育。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张分云, 刘国兰, 刘毅, 罗星星, 王飞名, 张安宁, 罗利军, 余新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旱82S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利用沪旱3S(沪旱1S/青四矮)和沪旱5S(沪旱1S/黄华占)杂交,经上海和海南等多年异地交叉筛选,育成的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较低、抗病性好、抗旱性强、稻米品质优(达部标3级)等特性,2018年10月通过了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田间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选配的两系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两优8200’通过2021年国家审定;配组的‘旱两优8208’分别通过广西区和江西省审定,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
  • 韩静, 林田, 周丽, 滕小英, 龙萍, 李天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保存颗粒野生稻资源,选取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种颗粒野生稻,诱导愈伤并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对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结果表明:通过种子诱导和发芽后的胚根诱导,都得到了颗粒野生稻愈伤;NB和MS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有助于提高愈伤活性;利用高糖预培养和干燥处理结合的方式,2种颗粒野生稻愈伤在超低温保存后成功存活,新生愈伤率分别为34.24%和23.95%,且恢复生长的愈伤组织可分化出新的颗粒野生稻植株。通过组培快繁技术与超低温相结合,为颗粒野生稻种质保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徐 珍, 杨 慧, 张美彦, 章炉军, 宋春艳, 王瑞娟, 谭 琦, 尚晓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的产业化推广,比较3种设施化栽培方式(袋栽、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下中国美味蘑菇菌盖直径、高度、单菇重量等农艺性状,以及生育期、出菇率、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袋栽和瓶栽子实体的菌盖表面局部可见棕色色素,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的菌盖表面极少见到;袋栽子实体比瓶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子实体大;瓶栽子实体基本垂直培养料生长,菇型较正,袋栽和免割保水膜袋栽培子实体较大概率为菌包侧面出菇,菇型偏斜;袋栽子实体的平均直径(70±7 mm)、平均高度(65±8 mm)和单菇重(60.2±9 g)均为最大;瓶栽的生物学效率(79.4%)最大;免割保水膜袋栽培的出菇率(91%)最高、单包(瓶)出菇个数(2.7个)最多、单包(瓶)产量(130.2±12 g)最高。综上,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袋栽更适合于农户栽培,瓶栽更适合于工厂化栽培,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两者均适合。
  • 徐莉莉, 李丹, 王慧, 王站付, 陆雪珍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制适合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栽培习惯的缓控释肥,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上海地区鲜食玉米主栽品种‘中糯2号’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的吸收量、氮肥的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均能显著改善玉米秃尖现象,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单穗重等,提高产量和果穗商品性。其中以N-P-K为26-6-10,缓释氮占50%,用量为900 kg/hm2的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其干物质量增加16.16%,吸氮量增加16.95%,产量增加13.74%,穗长、穗粗、穗粒数分别增加15.86%、2.62%和10.27 %。添加50%缓效氮的缓释肥不仅可减少2次后期追肥,还能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植株干物质量积累、氮肥利用率、产量、经济效益等。
  • 马仲炼, 阮国兵, 马永翠, 陈 悦, 刘健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品种‘川荞1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对照)、0.05 mg/L(Y1)、0.10 mg/L(Y2)、0.15mg/L(Y3)油菜素内酯(BR)溶液,现蕾期通过叶面喷施的方法,旨在明确BR对苦荞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BR溶液处理均能增加苦荞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其中以Y3处理效果最显著;BR处理能有效调节苦荞植株的生理特性,促进荞麦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有效降低MDA的积累量;BR处理的籽粒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均高于CK处理,对籽粒品质改善明显,Y3处理可显著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Y2处理对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提升效果最佳。综上,适宜浓度的BR处理能促进苦荞生长、改善叶片生理特性、提高苦荞产量及品质。
  • 园林·园艺

  • 姜 宁, 董浩然, 李巧珍, 李 玉, 周 峰, 李正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Lentinula edodes)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浓郁的香气,香菇的风味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不同光质对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um,GC-IMS)技术,对不同光质光照培养下的香菇子实体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种光质(红光、绿光、蓝光、红绿光、红蓝光、绿蓝光、红绿蓝光)光照培养以及黑暗环境(CK)培养下的香菇子实体中共鉴定到2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物质12种、醇类物质7种、酮类物质6种、酯类物质1种、呋喃类物质1种和酸类物质1种。香菇挥发性成分中其他类物质的含量占比最高(37.98%—45.94%),其次是醛类(27.43%—34.38%)、醇类(14.96%—16.99%)、酮类(5.72%—10.36%)、酸类(2.17%—3.71%)和呋喃类(0.46%—0.65%)有机物,酯类有机物的含量最低(0.28%—0.45%)。不同光质光照培养的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有机物有较大差异,1-辛烯-3-酮、1-己醇和3-甲基丁醛等物质在对照组中的含量较高,绿光处理组中癸醛、2-丁酮,2-癸酮的含量最高,3-戊酮和壬醛分别在绿蓝光和红绿光处理组中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中,PC_1[63%]与PC_2[13%]之和为76%,能将不同光质光照培养下的香菇子实体很好地区分。该研究结果为香菇风味品质评价提供了参考。
  • 冯杰, 李晔, 刘艳芳, 唐传红, 刘国辉, 金高平,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丰富灵芝真菌资源,将从野外桃树上采集的灵芝子实体,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摇瓶发酵液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外代谢物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灵芝菌株在分类上属于多孔菌科灵芝属,学名为树舌灵芝,序列上传GenBank,登录号为OK037622。液态发酵研究表明,其菌丝体生物量为15.16 g/L,底物葡萄糖利用率为77.63%,胞内外多糖含量和质量浓度分别为16.04 mg/g和1.23 g/L,胞内代谢物主要有糖醇类(45.07%)、糖类(40.05%)、脂肪酸类(13.33%),胞外代谢物主要有氨基酸类(40.02%)、糖类(15.74%)、糖酸类(12.09%)、糖醇类(9.85%)、脂肪酸类(6.28%)、有机酸类(5.82%)、酯类(4.34%)、醇类(2.83%)、核苷类(2.79%)。该研究可为下一步开展灵芝研究提供菌种准备,并为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马二磊, 臧全宇, 黄芸萍, 丁伟红, 郝芳敏, 王毓洪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微生物菌肥对土壤真菌群落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利用2种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进行处理,测定土壤样品的电导率和全盐,并经DNA抽提、PCR扩增和真菌ITS测序,进行分析制图。结果显示,电导率和全盐在A和B处理中呈现下降趋势,在CK中呈现升高趋势。A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B和CK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现升高的趋势,但B处理的增加幅度高于CK,表明在施用菌肥、种植甜瓜后,B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物种的均匀度、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不同处理在试验处理后,优势种群相对丰度发生了明显变化,A1与A2处理、B1与B2处理、CK1与CK2处理分布象限没有交集,表明施用菌肥、种植甜瓜后,土壤真菌群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分析中,A、B、CK在处理后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B处理下降幅度最大达80.99%,表明B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真菌群落的镰刀菌属相对丰度。B处理的果重、果肉厚、中心糖、边缘糖最高,品质最优,表明B处理可以提高甜瓜品质。因此,施用微生物菌肥具有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有害菌镰刀菌属相对丰度、改良土壤、提高甜瓜品质的作用。
  • 徐春花, 严瑾, 陆利民, 杨业凤, 张青青, 林天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草莓品种‘章姬’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化肥减施量,并根施生防菌剂,研究不同化肥减施比例配施复合生防菌剂对草莓产量、品质以及病害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施量处理下,施用生防菌剂均可促进草莓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减少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减肥5%和10%的基础上(处理A、处理B),施用生防菌剂对草莓增产及病害防治效果较佳。与对照相比,处理A和B的草莓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14.6%和1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6.8%和9.4%,产量分别提高11.7%和10%,对草莓炭疽病、白粉病和灰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9.5%、51.3%、58.4%和52.4%、50.7%、55.9%。
  • 黄思其, 李妍, 杨育文, 刘明庆, 杨立飞, 张纪兵, 黄思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丁香酚提升设施番茄耐盐性的生理机制,以‘合作903’番茄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处理(20、40、60、80、100 μmol/L)NaCl胁迫下的番茄幼苗,测定处理后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处理均显著缓解了NaCl胁迫对设施番茄的生长抑制,其中40 μmol/L的丁香酚处理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40 μmol/L丁香酚处理可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的根系活力,并降低根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下降了11.3%、12.3%、28%;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脯氨酸、H2O2含量、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丁香酚可通过激活番茄幼苗体内抗氧化系统有效缓解NaCl胁迫的伤害。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潘春丹, 陆晓莉, 顾雪梅, 谭禾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地膜覆盖对上海浦东地区水果甜玉米的栽培效果,以‘申雪甜1号’为材料,对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膜下杂草、玉米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不覆盖(CK)相比,地膜覆盖显著提升了土壤温度,增加了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玉米植株干重和果穗产量。在3种不同地膜处理中,黑膜处理(T2)对提升土壤温度效果最差,但杂草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防效接近100%;其次为黑白膜处理(T3),平均防效为45.5%;而白膜处理(T1)在玉米生长前期对杂草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在提升土壤温度、玉米株高、穗位高、干物重、果穗性状和产量方面效果比其他处理好。在不同处理中,玉米果穗产量以白膜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0.6%,其次为黑白膜处理和黑膜处理,比对照分别增产11.3%和6.6%。
  • 张慧萍, 寿松涛, 王荣嘉, 王树凤, 刘晓晨, 张建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加剧,导致太湖湖滨水陆系统受到损害,对水环境安全和饮用水水质形成严重威胁。研究以太湖地区烧香港和百渎港为试验区,建立两种不同湖滨陆地系统生态修复模式,探究其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湖滨陆地系统生态修复技术均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质量。其中烧香港陆地生态修复系统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速效钾、土壤全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9.80%、28.11%、30.82%、15.89%、14.40%、19.87%、16.73%、16.18%以及12.90%。(2)不同的湖滨陆地系统生态修复模式对土壤性状有不同的优化效果。烧香港陆地系统生态修复模式对土壤物理指标有较好的提升效果,而百渎港陆地系统生态修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改善效果更优。因此,在太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时应根据预期目标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
  • 白保勋, 徐婷婷, 陈东海, 杨海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农田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监测了河南常见的3种农作物轮作模式下农田灌溉水、土壤、农药、肥料、作物籽粒常见重金属Cd、Pb、Hg的含量,并计算了作物籽粒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灌溉水Cd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月、7月、4月和10月,Pb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7月、10月、4月、1月,Hg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0月、1月、7月、4月。鸡粪、农药、化肥中Cd、Pb含量较高,农药和鸡粪中Hg含量较高;小麦+花生轮作系统土壤Cd、Pb、Hg含量最高,小麦+谷子轮作系统作物籽粒重金属富集系数最高。建议在农田施用无重金属污染的精致有机肥,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逐步降低土壤和作物籽粒的重金属含量。
  • 丁国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根据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针对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秸秆还田温室气体和水污染物排放风险等问题,基于园区水稻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产生规律和理化特征,构建了以干法厌氧发酵为核心集“农业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了日处理12.0 t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中心,并通过优化秸秆预处理、反应温度、料液回流比等运行参数,实现了高C/N秸秆类农业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系统的稳定运行,干物质产气量超过350 L/kg TS,沼气产量约2 500 m3/d,日均发电量4 250 kWh,探索出了一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低碳农业园区建设之路。根据三年运行效果减污降碳综合效益分析,园区秸秆离田资源化利用工程每年可减少农田径流TN、TP和COD排放量分别达1.30 t、0.11 t和9.72 t,年均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量约5 206 t CO2-eqv,在不计秸秆综合利用政府补贴情况下,通过沼气发电和沼渣生产有机肥取得的直接经济收益年均达151.36万元人民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李胜华, 路广亮, 孙荣华, 高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发生于上海的一种毒蛾鉴定为线丽毒蛾Calliteara grotei (Moore),同时对其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形态进行了描述;通过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确定线丽毒蛾在上海一年发生3代,幼虫共5个龄期,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上中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线丽毒蛾在上海各地的为害程度有差异,从轻度为害至重度为害均有发生,寄主植物中以红叶石楠与悬铃木遭害程度最重。
  • 畜牧·兽医

  • 涂尾龙, 黄济, 张莺莺, 王洪洋, 娄起华, 冯景松, 谈永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公猪与岔路黑猪母猪进行配种,获得岔路黑猪纯种和大岔、长岔、杜岔、皮岔和巴岔六个组合。选取日龄相近,体重100 kg左右的子代肉猪进行屠宰测定,并对肉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六个不同杂交试验组合中,杜岔生长速度最快、瘦肉率最高,岔岔肉质最佳。综上,杜岔为二元杂交最佳组合。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肖婷婷, 张津京, 王 倩, 陈 辉, 隽加香, 宋晓霞, 陈明杰, 黄建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国内外共20个双孢蘑菇菌株,将采后的子实体在4℃中贮藏7 d,测定品质相关指标,探究不同双孢蘑菇菌株子实体采后的贮藏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菌株,菌株901、XXX、K6、福蘑38及8302的失重率、L*值、总糖含量及SOD活性下降较慢,MDA含量及PPO活性较低且增加较慢,说明该5个菌株子实体较耐贮藏,具有较长的鲜菇货架期。
  • 陈冰洁, 乔勇进, 张 怡, 王 晓, 刘晨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选择γ-氨基丁酸含量高,食味品质优良的上海地产发芽糙米品种,首先通过测定发芽糙米的感官品质选择出食味品质较好的品种,再通过发芽糙米的特性、蒸煮品质、糊化特性和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发芽糙米的品质。结果表明:从最佳蒸煮时间、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综合评价得出,‘松香粳1018’的蒸煮时间较少;从感官评分、质构特性及糊化特性综合分析得出,‘松香粳1018’食味品质较好,且γ-氨基丁酸含量高,由此得出‘松香粳1018’可作为发芽糙米开发的优良品种。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袁 涛, 胡 冬, 马 超, 李琳一, 郑秀国, 钱戴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精准农业中智能除草设备工作时需要精确快速识别稻田杂草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4算法的稻田杂草检测方法。该方法参照PASCAL VOC数据集格式,构建了稻田杂草目标检测数据集,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原有的标准卷积,并将逆残差组件(Inverted Residual Unit,IRU)代替CSP-Darknet中的残差组件(Residual Unit,RU),使模型减少参数数量,提高了检测速度。此外,采用K-means算法聚类得到的边界框尺寸应用到各尺度网络层,在路径聚合网络(Path Aggregation Network,PANet)的自适应特征池输出后添加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噪声层,提高了模型检测精度。将改进后的模型在GPU服务器上进行算法训练,并与原始YOLOv4算法进行模型性能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高出4%,达到97%;检测速度提高了12.1帧/s,达到60.3帧/s,改进效果明显;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鲁棒性强的优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智能除草设备对稻田杂草的检测,极大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 综述

  • 刘贵阁, 陈冰洁, 王晓, 张怡, 乔勇进*, 钟耀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红薯叶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保护眼睛、预防高血压、抗衰老等作用;其化学成分,如多糖、多酚、黄酮化合物等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癌等保健功能。本文对其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进行综述,为红薯叶在食品和医药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黄思杰, 孙常伟, 岳冬, 王宇萧, 杨立飞, 张纪兵, 刘明庆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气体,可通过损害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线粒体呼吸,此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气体。最近,H2S作为一种新型信号递质在植物中的作用逐渐被揭露出来。本文主要围绕植物内源H2S合成途径、作用机制及其在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系统分析H2S在植物中发挥的作用,为农业生产中作物的产量、品质以及抗逆性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