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张德顺, 章丽耀, 胡立辉, 奉树成, 王本耀, 陈莹莹, 刘玉佳, 姚鳗卿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上海市典型公园绿地的实地调研,选取10种槭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遮阴率分别为0%、30%和55%条件下,通过测定分析形态特征、光响应曲线、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探讨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对不同树种叶片日灼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树种在不同遮阴处理下其叶片的日灼伤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遮阴能有效减轻不同树种叶片的日灼伤害程度;不同遮阴处理对不同树种光响应曲线、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显著。综合评价表明:依据试验树种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生理表现和形态表现(差异依次减小),其叶片日灼伤害可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A类为复叶槭和羽毛枫,B类为夕阳红、秋火焰、鸡爪槭和挪威槭,C类为三角枫、五角枫,D类为三季红和橙之梦。该研究结果可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张 丹, 朱秋瑾, 谭 琦, 宋春艳, 于海龙, 王瑞娟, 尚晓冬, 刘建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白色金针菇退化菌株进行复壮,研究了复壮后菌株与正常菌株的菌丝生长性状及工厂化栽培的农艺性状,并对复壮前后的菌株进行了基于转录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和特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技术是白色金针菇菌种复壮的有效手段,复壮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育期、原基形成时间、菇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数量以及单瓶产量可恢复至正常菌株水平。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表明,复壮菌株较退化菌株的遗传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数比退化菌株增多,且大部分位于基因密码子区域。特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复壮菌株中与细胞吞噬、能量代谢、抗氧化、细胞骨架构建以及细胞DNA甲基化修饰等相关的基因特异表达。
  • 马 坤, 龚 静, 苗 辰, 袁 瑗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22份旱金莲材料(高代自交,F6)的园艺学性状和自交亲和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自花授粉和自然同株异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旱金莲的自交亲和性。无论是田间种植还是花盆种植,在开花II期(开花后雌蕊柱头三分叉)对旱金莲进行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均可提高旱金莲的自交亲和性。自交亲和指数聚类分析表明,22份旱金莲材料可分为5组,其中第i组和第iv组的自交亲和指数均大于0.9,可作为后续杂交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选育旱金莲优良自交系和开展新品种创制奠定基础。
  • 园艺·园林

  • 刁倩楠, 曹燕燕, 姚东伟, 许爽, 陆世钧, 郁勤飞, 张永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温敏感型甜瓜品种‘XL-1’为试材, 在低温胁迫(10℃/6℃)下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NO)和Ca2+在缓解甜瓜幼苗叶片低温胁迫中的作用及关系。结果表明:外源喷施200 μmol/L 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SNP)能够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的Ca2+含量;而施用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后Ca2+含量有所减少。外源SNP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外源SNP处理能够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中抗坏血酸 (AsA)、谷胱甘肽 (GSH)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活性;而加入乙二醇四乙酸(EGTA,Ca2+清除剂)、氯化镧(LaCl3,Ca2+通道抑制剂)和三氟拉嗪(TFP、钙调素拮抗剂)后,NO对提高甜瓜幼苗抗氧化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推测Ca2+可能通过调节ASA-GSH循环参与NO提高甜瓜幼苗的耐冷性。
  • 吴凌云, 卢盼玲, 沈海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青花菜‘沪绿5号’和花椰菜‘沪松85’种子萌发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mmol/L NaCl胁迫下,‘沪绿5号’和‘沪松85’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发芽时间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沪绿5号’和‘沪松85’吸胀种子中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未引发种子)相比,经固体基质引发处理的‘沪绿5号’和‘沪松85’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减少;经固体基质引发的‘沪绿5号’和‘沪松85’吸胀种子中β-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
  • 吴垠, 张亚利, 邢强, 周和达, 朱建军, 胡永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束花茶花品种‘甜凯特’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基质配方、4种施肥处理,探索不同栽培基质及施肥处理对茶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及施肥处理对根体积、根表面积影响不同,T1(60%进口泥炭藓+40%珍珠岩)、T2(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赤玉土)和T3(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椰糠)基质条件下显著大于T4(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腐熟松皮)、T5(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河沙)和T6(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稻壳炭)。T1、T2和T4的基质有利于提高‘甜凯特’新梢数量、最大新梢长度。碱解氮浓度与‘甜凯特’的新梢生长成正相关关系,pH值、EC值、速效磷及速效钾浓度与新梢生长呈负相关。综上,“60%进口泥炭藓+40%珍珠岩”和“50%进口泥炭藓+30%珍珠岩+20%赤玉土”2种基质更有适于‘甜凯特’生长,施肥对‘甜凯特’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沈 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苗圃机械化水平,降低苗圃综合运行成本,利用测试观测、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2019—2021年在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苗圃用于树木挖掘、装卸、登高修剪的三类13台园林机械新装备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轮胎式机械相比,履带式机械更适用于苗圃应用。滑移装载机挂接挖树机机头用于树木挖掘,能节约50%—80%的运行成本,且适用范围大于挖掘机挂接挖树机机头。用于树木装卸的滑移装载机所挂接的包夹或吊臂,在苗圃作业中的使用率不高,用于登高修剪的高空作业平台在现有苗圃中使用率也比较低,它更适用于行道树专类苗圃。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李 丹, 徐莉莉, 黄艳娜, 顾艾节, 陆方燕, 俞晓云, 曹 婷, 顾晓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丰富糯玉米种质,筛选适合上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对7个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测定其生育期、田间植株性状、抗病性、果穗性状、果穗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结果表明:‘荆恒一号’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小斑病抗性也好于对照。参试糯玉米品种“荆恒一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上海奉贤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 吴雄兴, 杨芳凤, 吴 炜, 沈嘉秋, 沈 淳, 朱吉明, 李秋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的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通过不同施氮量和氮肥基蘖肥与穗肥的配比试验,对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26’的品质和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基肥与追肥比例8∶2的条件下,杂交粳稻新组合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在总肥量纯氮270kg/hm2条件下,优质化栽培氮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以 8∶2为宜。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林涛, 马国斌, 姜守阳, 张克岩, 李菊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16种杀菌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抑菌环试验,筛选到5种具有不同程度抑菌效果的杀菌剂,并选用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杀菌剂(杀菌剂1号200倍液、萎锈·福美双100倍液和0.3%四霉素250倍液)处理甜瓜带菌种子。结果表明:杀菌剂处理后,PCR检测结果仍为阳性,但在杀菌剂1号200倍液处理的甜瓜带菌种子中未分离到致病活菌,0.3%四霉素250倍液处理后种子的带菌量明显减少,而萎锈·福美双则无明显杀菌效果。杀菌剂1号200倍液和0.3%四霉素250倍液处理对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而苗期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
  • 杨娜, 易扬, 王若男, 朱丽, 郝冠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电热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餐厨垃圾渗滤液中全磷、全钾和总钠的测定方法。称样量为0.5g餐厨垃圾渗滤液样品,加入3 mL浓硝酸及1.5 mL30%过氧化氢,电热石墨消解温度为135℃,消解时间为100min,采用ICP-OES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90,磷、钾和钠的检出限分别为2.14、2.68和1.94 mg/kg。该方法对3个餐厨垃圾渗滤液样进行测定,全磷、全钾和总钠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3.4%,加标回收率97.8~101.7%。电热石墨消解法测定结果与湿法消解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可快速测定餐厨垃圾渗滤液中全磷、全钾和总钠。
  • 畜牧·兽医

  • 孙莹慧, 夏 叶, 陈鹏飞, 缪德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临床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及其遗传进化情况,利用PCV检测试剂盒对10份疑似感染PCV的患病猪的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0份样品中,PCV1均为阴性,PCV2阳性率为90%,PCV3阳性率为30%,PCV2与PCV3混合感染率为30%。全基因组遗传进化结果显示,9株PCV2毒株全序列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4.5%—100.0%,分属PCV2a、PCV2b、PCV2d和PCV2e基因型,其中PCV2d为优势基因型,占比达55.56%。3株PCV3毒株全序列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2%—99.8%。对Cap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CV3毒株与PCV2毒株的亲缘性较远,氨基酸同源性仅为43.9%—45.1%。PCV3毒株的Cap蛋白抗原指数与参考菌株间差异较小,5株PCV2d毒株的Cap蛋白抗原指数较疫苗株有明显差异。综上,在临床PCV2患病猪中PCV2d为优势基因型,且存在一定比例的PCV2与PCV3混合感染现象。
  • 涂尾龙, 雷胡龙, 毛慧, 薛惠琴, 夏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杜长大三元育肥猪为试验对象,研究姜黄素对育肥猪的生理生化、抗氧化及猪肉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姜黄素组猪血清的红细胞比积(HCT)显著低于对照组,饲喂姜黄素组猪血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和淋巴细胞数(LYMPH)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姜黄素组谷氨酪转肽酶(GGT) 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C)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喂姜黄素组猪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球蛋白(GLOB) 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乳酸脱氢酶(LDH)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喂姜黄素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饲喂姜黄素组猪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失水率、嫩度、肌内脂肪三个方面,饲喂姜黄素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综上,猪饲喂添加400 mg/kg姜黄素的日粮后,猪肉品质显著改善。
  • 王惠影, 李光全, 龚绍明, 刘毅, 王贤泽, 杨云周, 王翠, 何大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稻壳和麦麸作为饲粮纤维源养殖浙东白鹅的效果及适当比例,180只28日龄浙东白鹅被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为(5:9)、(5:1)和(100%稻壳)的饲粮,并测定各组试验鹅的生长性能、消化器官重量与消化酶活性、食糜pH值以及饲粮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当饲粮中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由5:9增加至100%稻壳时,浙东白鹅的体重与料重比均显著增加(P<0.05);肌胃和胰腺的质量有增加趋势,肌胃食糜pH值有降低趋势,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胰腺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胆碱酯酶活性显著升高。当稻壳与麦麸添加比例达到(5:1)时,浙东白鹅苏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总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其它必需氨基酸影响不明显。综上,4—8周龄浙东白鹅饲粮中稻壳与麦麸的添加比例为(5:1)—(100%稻壳)时,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综合效果最佳。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周慧娟, 叶正文, 张明昊, 苏明申, 张夏南, 杜纪红, 李雄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低需冷量桃‘京清1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低需冷量早熟溶质桃冷链物流特性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链物流和货架期间,对照桃果实蔗糖、苹果酸含量及甜味、鲜味值急剧下降,货架期第2天出现酸味无味点,综合风味大大降低;在温度为(5±1)℃、相对湿度为80%—85%的条件下,用2.16μL/L的1-MCP熏蒸24h,可显著抑制桃果实蔗糖、果糖、葡萄糖及苹果酸含量的下降,较好的保持果实固有甜味、鲜味和质构特性,延缓果实酸味无味点的出现,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到达目的地时,果实带皮硬度和果肉组织硬度为5.29 kg/cm2和3.26 kg/cm2,果实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61.07 mg/kg和34.41 mg/kg,苹果酸含量为2.35 mg/kg,酸味值高于无味点值,甜味和鲜味值高,综合风味佳。综上,2.16μL/L的1-MCP处理可较好地保持果实固有风味和质构特性,抑制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延长货架期至3—4d。
  • 汤剑豪, 白建江, 万常照, 朴钟泽, 龚长春, 徐伟琴, 杨瑞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优糖米熟粉是以功能稻米“优糖米”为原料,采用焙炒工艺开发的口感风味俱佳的高抗性淀粉含量初加工产品。以优糖米熟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种类及含量;通过控制不同水浴温度条件(55℃、65℃、75℃、85℃、95℃)测定其溶解特性;使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其糊化特性;通过开展人体试验,测定其GI值,并对其控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每100g优糖米熟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87.62g、蛋白质8.31g、脂肪2.46g。优糖米熟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7.61g/(100 g),其中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为2.75 g/(100 g),相比优糖米生粉,优糖米熟粉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增加。优糖米熟粉的溶解度和溶胀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显著低于优糖米生粉的溶解度。优糖米熟粉的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分别为94.5℃、7.0min,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分别为92.0RVU、60.3RVU、123.7RVU、31.6RVU、63.4RVU和94.8RVU,相比优糖米生粉,优糖米熟粉糊化难度增加,溶胶黏度显著下降。人体GI测试表明,沸水冲调后的优糖米熟粉GI值为56,属于中GI食物。由上述结果可知,高温焙炒处理影响了优糖米粉的加工特性和营养价值,食用优糖米熟粉可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 周峰, 董浩然, 章炉军, 李玉, 姜宁, 宋春艳, 尚晓冬, 谭琦, 于海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香菇菌棒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各环节缺乏操作规范的产业问题,通过多年、多点、多平台技术研发、参数优化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了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在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涵盖了菌棒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厂区选址及布局、设施设备、品种选择、栽培基质、料棒制作、灭菌、冷却、接种、菌棒培养、菌棒贮存等环节的作业技术要求及香菇菌棒集约化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并针对菌棒制作过程出现的微孔、胀袋、灭菌不彻底、污染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适合我国现阶段香菇生产模式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杨文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农场是松江区主要经营模式,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松江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家庭农场培训的现状和培训存在的问题,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进而提出健全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强化激励保障制度、优化配套扶持政策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上海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参考。
  • 程彬彬, 原源, 蔡小昂, 张琴, 吴颖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NKI学术期刊库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采用文献与专利计量法,根据发文量、关键词、专利量、专利技术等指标,分析2010—2021年期间我国南美白对虾研究与应用发展态势。结果显示:2010—2021年,我国南美白对虾领域的文献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领域作者形成许多研究团队,构建了庞大的合作网络体系。而相关专利的申请量与公开量则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申请量来看,我国主要是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广西、福建、上海较为突出。机构而言,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都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
  • 周恩强, 周瑶, 姚梦楠, 赵娜, 缪亚梅, 魏利斌, 金建华, 王学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绿肥鲜食两用蚕豆作为粮、饲、菜、肥兼用的经济作物,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供给侧改革而产生的产业新类型。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鲜食两用蚕豆,不仅可以解决冬闲田闲置而造成土地浪费的问题,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研究从冬闲田的利用现状、绿肥鲜食两用蚕豆种植模式及效益、两用蚕豆发展需求3个方面梳理冬闲田形成的原因,思考进一步利用绿肥鲜食两用蚕豆在冬闲田周年种植的模式,并提出建议:筛选适宜于南方种植的品种、研发配套适宜于南方的栽培技术和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优化周年高效种植模式和构建种养循环新模式、创新优化冷链物流技术和速冻加工技术、探索鲜食蚕豆修复重金属污染效果。旨在解决南方冬闲田大量闲置的问题并为绿肥鲜食两用蚕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朱路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7—2022年1890篇数字乡村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研究表明,从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来看,国内主要作者和机构对于数字乡村的研究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紧密的研究网络;从研究的热点来看,“数字农业”、“数字金融”、“数字产业”、“数字鸿沟”、“数字治理”等是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上看,国内数字乡村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未来数字乡村研究应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标准体系研究,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培育研究,以及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延深数字乡村的研究领域。
  • 胡雯雯, 王运圣, 徐识溥, 刘勇, 吴颖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传统农业灌溉用水浪费、耗人力、物力等问题,研发出一套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上海农场智能灌溉项目,利用JavaScript、C#、HTML5等技术作为平台开发基础,通过LORA网关+蓝牙技术,实现平台对灌溉设备的精准远程控制、数据监控、多平台交互控制等功能。经使用,节水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综述

  • 张海韵, 李双喜, 郑婷, 张翰林, 郑宪清, 吕卫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有关微纳米塑料生物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淡水水生生物中,其对陆生植物影响的研究在近几年才陆续展开。本文主要从微纳米塑料的植物吸收传输和分布、微纳米塑料对植物不同生物学水平的毒性效应,以及微纳米塑料与其他污染物共存时对植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微纳米塑料对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王乐惠, 张继宁, 张鲜鲜, 孙会峰, 周化岚, 周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水稻产业体系的飞速发展,稻米的食味品质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对比了国内外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历程,细化和列举了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淀粉的糊化特性和胶稠度,并分别阐述了这四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同时,分析了现有的稻米食味品质的综合检测方法,如感官评价法、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法和无损检测评价法及其对应的评价标准。最后,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应通过精准评价构建科学规范、本国化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标准/系统,实现食味型水稻真正地本地化和产业化。
  • 于潇, 李冠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促生细菌(mushroom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 MGPB)是指通过分泌或者分解某种物质对食用菌生长产生促进作用的有益细菌,具有分解纤维素、产生吲哚乙酸、分解乙烯以及增溶磷酸盐、消耗1-辛烯-3-醇等作用。相对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目前对MGPB的研究较少。研究介绍了MGPB的分离方法,并综述其促生机制以及促生特征,为食用菌健康、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