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1,37(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21,37(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孙佳1, 2,吴清清1, 2,周文昊1, 2, 林冬枝1, 2, 宋忠明3*, 董彦君1, 2*
    2021,37(3):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RISPR/Cas9技术,以水稻PPDK基因(LOC_Os05g33570)为靶基因,构建载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粳稻品种‘嘉花1号’,获得一个碱基A缺失的突变编辑植株ppdk3。该突变体胚乳为白色粉质,其淀粉颗粒结构松散变小,I-KI染色溶液颜色明显比野生型浅,直链淀粉含量下降了约5%,抗性淀粉含量略有增加。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体千粒重和水稻穗数也下降明显。此外,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有大幅度下降。试验表明:利用CRISPR/Cas9 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水稻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编辑,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材料。
  • 朱吉风,王伟荣,张俊英,江建霞,蒋美艳,李延莉,杨立勇,周熙荣*
    2021,37(3): 7-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室内发芽试验,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芽长为种子萌发参数,研究油菜的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和高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菜的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但会延迟种子发芽速度,即水浸提液抑制水稻种子发芽势,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油菜的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发芽势表现为促进作用,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和芽长总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规律。从化感指数来看,油菜不同器官的水浸提液抑制水稻和高粱根的生长,其中对水稻根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在不同浓度下,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对高粱的化感综合效应在3.1 g/L与6.2 g/L时为促进,在12.5 g/L与25.0 g/L时为抑制。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侯丹平,谭金松*,毕庆宇,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毕俊国**
    2021,37(3): 14-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直播干旱管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 ‘沪旱61’ 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沪旱61’在增施氮肥处理下的结实率、千粒重无显著变化,总颖花数显著提高,产量显著增加,叶片SPAD值及茎、叶、穗的干物质量均有所提高;施氮量为120 kg/hm2时,‘沪旱61’ 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高于N0处理;施氮量为240 kg/hm2、360 kg/hm2时,与氮肥只作基肥施用的处理相比,前氮后移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1.0%和9.1%,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减小。在同一施氮量基础上,与氮肥只作基肥的处理相比,前氮后移处理会使 ‘沪旱61’ 的青粒率显著增加。
  • 黄雯,甘小虎*,魏猷刚,胡静,阎庆久,张艳双,胡波
    2021,37(3): 20-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LED光源对甘蓝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荧光灯光源作为对照,研究红光和全光谱白光两种不同LED光源照射下的甘蓝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光质处理对甘蓝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相较于荧光灯光源, LED全光谱白光光源照射下的甘蓝幼苗植株矮壮,茎粗较粗,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壮苗指数高,而红光照射下的甘蓝幼苗植株高大,地上部发达,叶色较深,叶片较大。研究认为LED全光谱白光照射(T2处理)较适合甘蓝育苗。
  • 朱晓璐1, 2,韩 伟2,冯 娜1,唐庆九1,袁 峰3,徐国华3,冯 杰1*,张劲松1
    2021,37(3): 24-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000 L工业级别发酵罐规模化制备赤芝液态深层发酵活性产物,获得的30 L发酵产物,经醇提浓缩后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得到3个不同极性部位的萃取物,分别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添加油酸可以促进活性产物的合成,发酵产物中三萜及甾醇含量高达8.91 mg/(100 mg 干菌丝);石油醚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L1210和K562肿瘤细胞活性。可见,液态深层发酵技术是规模化制备赤芝活性物质的有效手段,可为后续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余舜武,张小庆,陈守俊,叶水烽,张余,罗利军*
    2021,37(3): 29-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MKK基因功能,基于CREP数据库芯片数据,对MKK家族基因发育过程及对植物激素响应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了OsMKK10-3基因无生物芯片探针外,其他基因的表达均能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检测到。其中,OsMKK3、OsMKK5和 OsMKK10-1 基因在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OsMKK1、OsMKK4、OsMKK6 和 OsMKK10-2 基因在营养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部分MKK基因的表达在干旱、盐、高温和冷处理下均上调,且100 μmol/L ABA处理能诱导 OsMKK1、OsMKK3 和OsMKK5基因表达。不同的表达模式说明MKK家族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周德平,孙会峰,褚长彬,赵峥,周胜,吴淑杭*
    2021,37(3): 35-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上海地区稻-麦轮作模式下稻季最佳施氮量,以8年田间定位试验点的水稻和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AMF侵染状况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显著促进水稻增产,施氮水平与产量呈正相关(r=0.923),超过200 kg/hm2后,增产效应不再显著;在0~3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pH、有效P和速效K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施氮水平与土壤pH、有效P和速效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984*、-0.979*和-0.952*);在氮磷钾养分配比不平衡时,土著AMF的侵染性能提高,以帮助水稻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更多养分以应对逆境;增施氮肥促进可水稻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增殖,施氮水平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5和0.820);施氮200kg/hm2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种群比例(B/T)最高、真菌种群比例(F/T)最低、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A/F)和细菌与真菌数量比(B/F)均最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综合代谢能力最强、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综上,在上海地区单季粳稻种植过程中氮肥施用量应以200 kg/hm2为宜,利于减缓耕作土壤酸化,保护土壤微生态结构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 曾蓉1,高萍1,丁国强2,宋志伟1,高士刚1,徐丽慧1,戴富明*
    2021,37(3): 42-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20年5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和青浦区设施栽培黄瓜上,发现一种能导致黄瓜茎基部腐烂并伴有茎秆流胶、最终整株死亡症状的病害。经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病原菌分离物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灰白色,有很浓烈的臭味,无荧光反应,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经Blastn比对,其16S rRNA序列和RNA聚合酶β基因(rpoB)序列与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相似性分别为99.86%和97.14%;基于16S rRNA序列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的类群聚在一族;又经特异性引物的鉴定,确定该分离物为胡萝卜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
  • 夏 菲,周江鸿*,车少臣,仲 丽,赵正楠
    2021,37(3): 47-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枯萎病造成黄栌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北京香山公园的红叶景观,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黄栌枯萎病菌(V. dahliae)检测技术对于黄栌枯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P1/P2扩增出的ITS序列设计了三对巢式PCR引物,并对其可扩增性和产物的特异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以引物P1/P2为第一轮扩增引物,以PN1/PN2为第二轮扩增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可检测出的DNA最低浓度为2.325×10-4 ng/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体系为黄栌枯萎病的快速检测和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园艺·园林

  • 薛坤1,陈海荣2,陈火英1,王新华1,刘杨1*
    2021,37(3): 52-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樱桃番茄成熟期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栽培管理措施并确立适宜的采收期。以FN110、FN207、FN208、FN402、FN403五种樱桃番茄为试材,对成熟阶段果实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比进行持续观测,绘制出以上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蛋白在整个果实成熟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表现较为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在成熟过程中逐渐上升;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在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上基本相同,但是不同果色番茄在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有一定差异。转色期、粉红期是樱桃番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结合适宜的田间管理和环境调控以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樱桃番茄短期储藏的适宜采收期是粉红期,长期储藏的果实在转色期采收更佳
  • 田立立,郭斗斗,黄丹枫,常丽英*
    2021,37(3): 58-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了解鸡毛菜生长期内冠层温度的差异性变化以及分布特性,通过不同灌溉处理下的鸡毛菜栽培试验,利用红外检测技术连续获取植株冠层温度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种水分处理下鸡毛菜(‘华王’)各生长时期植株冠层温度,均呈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趋势,即饱和灌溉处理<正常灌溉处理<缺水灌溉处理。(2)鸡毛菜(‘华王’)生长期内冠层温度变化与环境大气温度变化显著相关,且冠层温度变化强度小于空气温度。(3)鸡毛菜(‘华王’)冠层温度日变化规律呈现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从早上6:00开始逐渐上升,到12:00-14:00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4)鸡毛菜(‘华王’与‘抗热605’)冠层温度在植株空间分布呈现出:底部子叶温度最高,由最底部向上L1、L2、L3、L4、L5温度依次降低,顶部L5温度最低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基于冠层温度的快速检测实现对鸡毛菜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精准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孙 翊1 ,蔡友铭1 ,赵会会1,2 殷丽青1 , 李思源1,3, 张永春1*
    2021,37(3): 63-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个品种(‘黑曜石’、‘栀子黄’和‘上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遮阴(0%、30%、60%和90%)处理对矾根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环境对矾根叶片胁迫并维持其观赏价值,有助于其顺利越夏。矾根的热害指数随遮阴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植株的株高、冠幅、叶长、叶宽与遮阴度正相关;当植株在夏季受到胁迫时,遮阴度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正相关,说明遮阴处理能够通过缓解矾根叶绿体的损伤从而减轻植株受胁迫的程度。综合分析认为,矾根‘黑曜石’和‘上海’在上海地区露地生长的最适遮阴度为60%,‘栀子黄’为90%,每年5月上中旬至9月底为适宜进行遮阴处理的时间。本研究能够为矾根在华东地区的应用和推广以及适生性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吴凌云1,2,姚东伟1,李 明1,Steven P.C.Groot2*
    2021,37(3): 69-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胡萝卜种子为试材,研究加入脱氧剂、充氮气和真空包装三种方法对种子贮藏环境中氧气水平、相对湿度及种子水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包装不改变种子水活度,但不能创建无氧贮藏环境;以0.5 L/min 流速充氮气2 min或使用含有增湿剂的铁粉脱氧剂可建立种子无氧贮藏环境。充氮气后,种子水活度略微减少。含有增湿剂的脱氧剂去除贮藏环境中氧气效果最好,但是增加了种子水活度;加入一定量的干燥剂可避免种子水活度的增加,加入一定量和种子同样相对湿度(RH)的缓冲硅胶可保持种子水活度。
  • 何超
    2021,37(3): 74-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71—2018年常山逐日气候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常山11个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证实分析气候条件对常山油茶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山极端最高(低)气温、暖昼(夜)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最长连续有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冷昼(夜)日数、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呈现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暖昼日数、大雨日在未来可能出现增加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冷昼(夜)日数、暖夜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连续无(有)雨日数在未来均可能出现减少趋势。降水强度每增加1%会使油茶产量降低0.15%,极端最高气温每增加1%将会使油茶产量降低0.01%。
  • 畜牧·兽医

  • 冯博1,黄柳娟1,周昌艳1,2,邵毅1,2*
    2021,37(3): 80-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2份饲料样品中80种抗生素的残留情况,用抗性培养基筛选法对6类耐药细菌进行分离、计数,并用荧光定量PCR法对17个耐药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仅食槽样品中发现磺胺氯吡嗪、强力霉素、氟苯尼考3种抗生素的残留,残留量分别为0.082 mg/kg、0.005 mg/kg、0.014 mg/kg。大多数饲料样品中均检出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 Salt, Ctx)、盐酸强力霉素(Doxycycline hyclate, Dox)、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红霉素(Erythromycin, Erm)、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Sul)的耐药菌,浓度在103—107 CFU/g;样品中耐药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耐药基因总拷贝数在105—108 copies/g,其中tet类和sul2基因在食槽饲料样品中的含量较高,且与其他几类饲料样品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鸡饲料中的抗生素耐药菌是禽源耐药菌的潜在来源之一。
  • 王惠影,刘 毅,杨云周,龚绍明,李光全,王 翠,何大乾*
    2021,37(3): 87-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同日龄浙东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为研究对象,研究遗传效应和再生过程对鹅羽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120日龄霍尔多巴吉鹅羽绒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浙东白鹅。(2)试验组经过两次采集后,正羽和绒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仅一次的采集量。再生羽绒的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指标均高于首次采集的羽绒。(3)浙东白鹅经过45 d,霍尔多巴吉鹅仅经过42 d的羽绒再生过程后,正羽质量和绒羽质量均可达到并超过第1次的采集量,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也达到第1次采集羽绒的水平。(4)羽绒再生过程显示,经过30 d左右发育,鹅整个体表均再次覆盖1cm以上的绒毛,且羽毛丰满,不见皮肤。42—45 d羽绒产量可达到采集羽绒前水平。主冀羽生长速度与成熟期滞后于正羽和绒羽。综上,鹅羽绒采集后再生可增加羽绒产量,提高羽绒品质。霍尔多巴吉鹅产绒性能较好,绒再生速度快,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相对优质,适合作为培育绒用鹅品系的育种素材。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周慧娟,杜纪红,张夏南,苏明申 李雄伟,叶正文*
    2021,37(3): 91-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芳香型黄桃‘锦香’果实为试材,设置以下处理:1)UVC照射5 min;2)UVC照射20 min;3)UVC照射40 min;4)不做任何处理(CK),利用HS- SPME- GC- MS 技术分析‘锦香’黄桃采后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数量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UVC处理可缓解‘锦香’黄桃果实酯类和内酯类物质的代谢障碍,以UVC预处理5min、温度1±0.5℃、相对湿度85%-90%的冷藏条件效果较佳。UVC预处理5min可显著诱导果香和花香型挥发性物质的产生,其中酯类、萜类和内酯类物质数量分别增加3种、5种和2种;可抑制冷藏和货架期间1-己醇和反式- 2 -己烯- 1 -醇的合成、诱导较高的γ-癸内酯、δ-癸内酯和芳樟醇的合成,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整体风味。
  • 范婷婷,赵晓燕*,李晓贝,张艳梅,刘海燕,蔡 祥,周昌艳
    2021,37(3): 100-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金针菇在煮制过程中如何使其蛋白质利用充分且滋味突出,测定了金针菇在不同煮制时间下[0min(鲜样)、0.5min、1 min、3 min、5 min、10 min]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评价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呈味游离氨基酸的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评价其呈味特性。结果表明:金针菇鲜样(新鲜对照品)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35.76 mg/g,煮制会增加水解氨基酸含量,但煮制3 min后总量增速有所下降。金针菇中富含必需氨基酸,其中含硫氨基酸的含量最高,缬氨酸为第1限制氨基酸。金针菇鲜样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7.85 mg/g,煮制后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急速下降后又缓慢回升的趋势,煮制3 min时含量最低,仅为12.31 mg/g。金针菇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及TAV值均最大。由此可知,金针菇在煮制3 min时蛋白质营养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呈味游离氨基酸大量释放出来,满足了营养与感官的双重需求。
  • 邓姗1,2,陈海荣1,2,褚云霞1,2*
    2021,37(3): 106-1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保障育种者权利、激励育种创新、规范种子市场、促进农林业发展而设立的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调查上海市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情况,上海共有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670件,大田作物占了近50%,申请人以农业科学院和农业事业单位为主。通过总结上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和特点,发现主要缺陷和不足,提出对策,将有利于提高保护意识,促进上海种业发展。
  • 禹淞文,陈志军,王厅,鲁方华,文奕峰,丰金玉,赵大兴,张平喜
    2021,37(3): 111-1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朝鲜蓟通过干燥处理后的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朝鲜蓟不同干燥温度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以及相对含量确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比了不同温度干燥条件下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55℃、65℃、75℃、85℃、95℃温度条件下干燥的朝鲜蓟样品分别鉴定出19、23、30、21和21种挥发性成分,各占总成分的77.69%、74.5%、79.87%、74.27%和82.11%。5种温度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18种、醛类10种、烃类7种、醇类5种、酯类4种、酸类2种、酮类1种,其中烯类占主要部分,相对含量分别为48.32%、46.43%、49.3%、51.93%和49.7%。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5℃与75℃、65℃与95℃条件下处理的朝鲜蓟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小,但两组温度在成分上差异较大;85℃条件下的朝鲜蓟挥发性成分与其它温度均存在差异。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曹红亮1,张扬2,王丽媛1,章伟江3,俞美莲1*
    2021,37(3): 116-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长三角地区是一块地缘相近、经济和文化联系较紧密的区域,历史以来这里形成了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从不同角度调研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文化建设主要包含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展馆建设、历史文化聚落建设、公共空间建设、示范村建设、社会资本投入建设6种模式,其中每种模式各有优点和不足。笔者认为,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与本源相关的几种文化遗产建设模式,同与载体相关的几种公共空间建设模式以及与经济基础相关的社会资本建设模式,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而示范村建设模式往往是这些模式的最佳综合。
  • 陆健东1,张向飞1,王运圣2,3,杨红2*
    2021,37(3): 123-1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落实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研讨会工作部署,考察评价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采用Z-score法对上海市9个涉农区2018年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发展环境、基础支撑、信息消费、生产信息化等7项基础数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评价水平为62.2%,总体处于全国领先;2018年上海市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5 542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农产品交易总额的9.8%,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县均财政投入346万元,与全国平均投入额616万元尚有较大差距。
  • 综述

  • 杨俊花1,孙诗谣1*,孙玲伟2,凌阿茹1,饶钦雄1,赵志辉1**
    2021,37(3): 127-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添加型溴代阻燃剂,也是一类具有高亲脂性、难降解、易沉积和高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PBDEs在各类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风险,其引起的健康问题特别是生殖毒性,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PBDEs对睾丸、精子、子宫、卵巢、胚胎、生殖内分泌和发育毒性,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等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PBDEs的生殖毒性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顾浩天1,王冬生1,张天澍1,滕海媛1,常晓丽1,袁永达1 *
    2021,37(3): 134-14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对促进土壤生成、维持土壤理化结构及生态功能等均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重金属和农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了用于评估两者复合污染作用方式的模型。建议将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纳入化学品毒性风险评估框架,以期为环境标准的制定和环境监测提供依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