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秀芬1,朱建军1,童清2,唐红燕2*
    2015,31(6):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60Co-γ辐照对思茅松不同家系的影响,对5个思茅松家系进行了4种(0 Gy,50 Gy,100 Gy,150 Gy)辐照剂量处理,结果表明:60Co-γ辐照能延迟思茅松初始出苗时间和结束时间,而且对不同家系的影响一致;随着辐照剂量加大,出苗持续时间变长;50 Gy辐照对思茅松出苗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 Gy和150 Gy辐照处理时,思茅松出苗率明显降低;不同家系思茅松出苗率对辐照的反应趋势一致,但敏感程度存在区别;在辐照影响下,家系千粒重与出苗率正相关;辐照剂量为100 Gy时,千粒重与出苗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1,说明家系的千粒重越大,受辐照的影响越小。
  • 田志慧1,沈国辉1*,张兆辉2
    2015,31(6): 5-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于2014—2015年对豌豆田杂草的发生消长及其防除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播种后9 d,田间阔叶杂草开始陆续出苗,至豌豆播种后30 d 左右发生量达到峰值。豌豆苗前使用33%二甲戊灵EC 2250—3000 mL/ha、96%精异丙甲草胺EC 1125—1500 mL/ha、24%乙氧氟草醚EC 750 mL/ha和50%敌草胺WDG 1500—2250 mL/ha,可有效控制一年生杂草的为害;豌豆生长期、繁缕2—4分枝、荠菜和小藜3—4叶期使用480 g/L灭草松AS 1500—3000 mL/ha,能有效防除田间阔叶杂草的为害,且对豌豆出苗和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 王 川,黄 敏,王大山,赵安平,王晓东
    2015,31(6): 1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鸡肉、鸡蛋价格为研究对象,运用Census X12季节调整方法、Hodrick-Prescott滤波法结合风险度量法(VaR法)测算了北京畜产品价格风险阈值。通过将畜产品实际价格剔除趋势价格的偏离视为市场价格风险,有效排除了价格内在趋势性变化的影响,只反映波动要素的一面,更能客观反映引起市场风险的价格波动状态。研究发现,北京畜产品市场是一类高风险频发的市场,价格异常涨跌的风险事件占整体价格风险事件发生的一半以上,并且价格风险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持续性,经常是连续数月持续发生涨跌情况。其中,猪肉的价格波动风险强度要高于鸡蛋和鸡肉。
  • 赵峰1,白建江2*,杨瑞芳2,石英尧1**,朴钟泽2**
    2015,31(6): 18-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水稻品种‘Dasanbyeo’和‘TR22183’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分别在高氮和低氮2种水平条件下对水稻苗期最大根长、根干重、茎(叶)干重和苗高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这4个苗期形态性状与不同氮素水平存在明显互作效应。高低2种氮素水平条件下共检测到2个茎(叶)干重、1个根干重、1个苗高和3个最大根长QTL,同时检测到1个根干重、1个茎(叶)干重和2个最大根长的高低不同氮素水平差值QTL。其中,高氮素水平下仅检测到一个与茎(叶)干重有关的QTL;低氮素水平下根干重的一个QTL与最大根长的一个QTL均定位在第10染色体RM239-S10023标记区间,可能存在基因的“一因多效”或“基因紧密连锁”现象。此外,高氮素水平下茎(叶)干重QTL与高、低氮素水平茎(叶)干重差值QTL均定位在第9染色体S09075A-S09075B标记区间,低氮素水平下2个最大根长QTL与2个高低氮素水平最大根长差值QTL分别定位在第12染色体RM101-S12075和S12012-S12011标记区间,定位在这2个染色体相关区域的QTL很有可能与水稻的氮素(缺氮)响应以及吸收利用相关。
  • 朱峰1 ,田成丽1* ,陈井生1, 2 , 段玉玺1 , 陈立杰 **
    2015,31(6): 24-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使用3种复合诱变方法处理链霉菌Snea253-GL 8菌株,比较3种诱变方法的致死率和正突变率,测定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及代谢产物的杀线虫活性,并筛选稳定高产的突变株。结果表明:UV+EMS诱变的正突变率最高为38.4%,致死率78.9%,杀线虫活性为93.0%;UV+DES诱变的正突变率为33.7%,致死率为73.8%,杀线虫活性为92.7%;UV+LiCl诱变的正突变率为29.5%,致死率为82.0%,杀线虫活性为93.7%。5代稳定遗传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杀线虫活性差异不显著,遗传稳定性好。
  • 张桐1 , 张雷1 , 张春兰2 , 徐济责
    2015,31(6): 30-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温度、pH、氮源、碳源、单色光、无机盐、维生素对宽鳞大孔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宽鳞大孔菌胞外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及抑制细菌的作用。结果表明:宽鳞大孔菌菌丝体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酵母膏、最适光源为白光、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镁、最适维生素为叶酸。宽鳞大孔菌胞外粗提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明显。
  • 张 民1,李银花2,3,袁晴春1,李 娟2,3,刘仲华2,3,戴思慧2,3,李 明1,2*
    2015,31(6): 36-4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试验基地鲜茶叶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含量的差异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光谱特性,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对鲜茶叶的品质进行检测,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法检测精度更高,测得氨基酸和茶多酚测量模型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与0.94,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60%与2.99%。
  • 肖长峰,李俊霞*,卢永红**,吕玉华,薛惠琴,杭怡琼,熊慧慧
    2015,31(6): 41-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改性硅铝酸盐霉菌毒素吸附剂对仔鸡日粮中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2(VB2)两种维生素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在酸性条件下对VB1和VB2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VB1的最大吸附率为25.14%,对VB2的吸附率为9%~13%。随着营养物质含量的升高,吸附剂对2种维生素的吸附率呈增加趋势。
  • 时小艳1,刘庆新2
    2015,31(6): 45-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单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H4K20二甲基化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4K20二甲基化在生长期的卵母细胞中呈逐渐增加的趋势;15d时的小鼠卵母细胞没有H4K20二甲基化的表达,但在第20天和第25天重新被检测到信号;卵母细胞在生发泡(GV)期、生发泡破裂(GVBD)期和减数分裂中(MⅡ)期均没有H4K20二甲基化的表达;二细胞胚胎和四细胞胚胎中有H4K20二甲基化的表达,其他时期的胚胎中检测不到荧光信号。
  • 张天澍,袁永达,常晓丽,滕海媛,王冬生
    2015,31(6): 49-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魁’和‘徐香’两个猕猴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树上的昆虫种类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 结果表明:‘金魁’和‘徐香’上植食性昆虫种类比例分别为72.45%和87.50% ,其中刺吸类昆虫种类最多,占植食性昆虫的87.32% 和75.71% 。随着猕猴桃树的展叶,昆虫多样性指数也随之波动,在6月份和8月份昆虫多样性指数较高;猕猴桃树两个品种上的主要害虫均为柿广翅蜡蝉,但发生动态有所不同;两个品种上的天敌昆虫种类以瓢虫和螳螂为主,‘金魁’上的天敌昆虫多样性高于‘徐香’ 。
  • 仇淑芳,杨乐琦,奚梦源,黄丹枫,唐东芹*
    2015,31(6): 53-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质栽培条件下,分析比较了8个观赏型白菜品种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并建立了观赏型白菜的综合评价模型以筛选出适合于家庭园艺栽培的赏食性优良品种。结果表明:(1)形态指标方面,8个试验品种中,‘紫玉’株型较为紧凑细长;其他品种相对松散矮小;(2)生理指标方面,8个品种的差别较大,‘紫油菜’的花青素含量高达1.07 mg/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奶白菜’的硝态氮含量超过1.00 mg/g,超出可食用标准;(3)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观赏型白菜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得出:紫叶类白菜叶片呈现不同程度的紫色,且有一定的反卷,观赏价值明显高于绿叶类,其中,‘紫油菜’和‘紫衣’的观赏等级达到1级,观赏性较强;‘紫油菜’和‘苏州青’的营养品质评分达到1级,营养品质较高;综合两方面评分,‘紫油菜’得分最高,为1.864分,表明该品种优越性最强,较为适合选用于家庭栽培。
  • 石如琼,江解增*,田秋芳,潘瑞瑞,刘 野
    2015,31(6): 61-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湿栽水芹(Oenanthe stolonifera DC.)生长适宜的最低土壤含水量,设置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100%、80%—90%、70%—80%、60%—70%四个不同土壤含水量梯度,比较了其对冬春季湿栽水芹新品系D07和G0601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07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90%时产量最高而G0601则在90%以上时最高,灌水量分别为669.30 m3/hm2和795.60 m3/hm2,产品粗纤维含量在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均较低。由此认为,湿栽水芹可以进一步降低灌水量且品系间有差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是适宜品系D07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下限;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是适宜品系G0601生长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下限。
  • 徐四新,杨建军,宋科,薛永,罗国安,姚政,乔红霞*
    2015,31(6): 65-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上海郊区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控释尿素和尿素配比对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N量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加尿素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趋势,其中,40%U+60%CRU+追肥处理可以提高节水抗旱稻产量约5%。与等N量尿素处理相比,控释尿素加尿素处理可提高N肥利用率30%—75%,降低N肥用量,N肥利用率提高的效果更加显著。不同控释尿素和尿素配比处理中,50%控释尿素+50%尿素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
  • 乔红霞,徐四新,杨建军,宋 科,薛 永
    2015,31(6): 69-7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本底调查资料、当地花椰菜传统栽培中氮化肥施用量过大的现状和花椰菜生长所需敏感元素,制定了减部分氮化肥、全部磷钾化肥并结合施用硼肥的试验方案;试验中对土壤水溶性硼含量、花椰菜硝酸盐含量和花椰菜各部分的硼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施用硼肥后,土壤水溶性硼增加了0.144mg/kg,增加幅度达到23%;花椰菜样品各个部位的平均水溶性硼含量增加4.50mg/kg,增加幅度达到32%;花椰菜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没有增加,花椰菜的产量没有降低,是一项可提高花椰菜潜在品质的安全农业技术。
  • 焦书道1,白保勋2,刘风鱼3,孙利萍4
    2015,31(6): 73-7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郑州市常见的27种植物,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林地、绿地、果园、耕地、设施用地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770% 、0.660% 、0.829%、0.591% 、0.830% ,土壤平均全氮含量分别为0.118% 、0.056% 、0.082% 、0.072% 、0.071% ,土壤平均全磷含量分别为0.344% 、0.071% 、0.080%、0.070% 、0.113%,土壤平均全钾含量分别为 1.829%、1.809% 、1.854% 、1.824% 、1.782%。根据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与全钾的聚类分析结果,油松、圆柏、栎树林下土壤肥力较高,草莓、黄瓜、桃树、枇杷、石楠、悬铃木、龙柏、苹果、泡桐、女贞、葡萄、白蜡、小麦 + 花生、枣树、菊花、豆角下土壤肥力中等,刺槐、杨树、黄山栾、百合、小麦 + 玉米、早熟禾、小麦 + 谷子下土壤肥力较低。
  • 郭肖,宋毓雪,张余,杨龙云,陈庆富,黄凯丰*
    2015,31(6): 78-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品种‘威苦1号’和‘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P333)对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苦荞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适宜浓度的外源多效唑喷施苦荞可提高产量,两苦荞品种均以多效唑处理质量浓度130mg/L时产量达到最高;通过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与相关分析表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后,苦荞农艺性状中株高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
  • 杨 慧,贾文婷,吴 宏,吴洪斌,金新文
    2015,31(6): 83-8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无核白葡萄真空脉动压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分析真空时间、常压时间和温度3个因素对产品总糖含量和 Vc含量的影响,并建立2个评价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干燥工艺条件为:真空时间14min,常压时间4min,温度54 ℃ 。
  • 陆利明1 ,陆 爽2
    2015,31(6): 88-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时鼠密度智能探测设备对浦东新区桃园鼠类活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南汇桃子研究所桃园内鼠种主要有小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以及褐家鼠四种,共监测到老鼠活动705鼠次。该设备监测到农田鼠害活动分别在5月以及8、9月出现两个高峰,活动频率分别为12.25只/天、10.54只/天和10.50只/天。该设备各月监测到的鼠密度均高于鼠夹法监测的鼠密度。
  • 王依明,王冬翼,顾春军,吴雪源,戴国忠
    2015,31(6): 91-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2 mmol/L茉莉酸甲酯溶液分别于7:00、9:00和15:00对田间粳型不育系进行喷雾处理,观察了茉莉酸甲酯对粳型不育系的颖花开放诱导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粳型不育系对茉莉酸甲酯诱导颖花开放的响应有各自的特点;两系粳型不育系白天时段都可以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下形成开花高峰,响应速度快、开花峰值高,但是开花高峰持续时间短;三系粳型不育系只能在午前被茉莉酸甲酯诱导形成开花高峰,高峰持续时间长,但是响应速度慢、开花峰值低。因此,在实际制种中,要根据不育系类型合理确定适宜的茉莉酸甲酯喷施时间,确保父母本花时吻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
  • 顾巍巍1,顾树平1,张 强1,沈 杰1,袁 伟
    2015,31(6): 95-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早熟晚粳品种‘武运粳23’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方式对秸秆还田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氮化肥施用量300kg/hm2、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为30%时水稻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结实率。
  • 朱 萍,王 华,夏 伟,顾艾节,汤梅林,周士良
    2015,31(6): 101-1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奉贤地区新围垦的滩涂盐碱地上使用微酸性有机肥,对水稻品种‘秀水123’进行了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微酸性有机肥45 t/hm2,土壤理化性状改良效果最佳,使用微酸性有机肥30—45 t/hm2,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单产14.0%—21.4%。
  • 蒋成国,李增红*,周 杰,彭婷亭
    2015,31(6): 104-10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查草莓相关指标,探究控释肥与叶面肥对草莓‘红颜’营养生长、繁殖、产量等的影响,为基质盆栽草莓提供施肥技术和方法。结果表明:?叶面肥和控释肥对草莓营养生长有促进作用,除功能叶数外,对其它性状的促进作用都是显著的;控释肥对功能叶数和株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叶面肥增强了草莓的无性繁殖力,有效分株和匍匐茎分别增加了38.64%和133.77%;控释肥增加了草莓的有效分株,而降低了草莓匍匐茎数。③控释肥和叶面肥对基质盆栽草莓结果数和产量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 张红梅,陈华涛,袁星星,刘晓庆,崔晓艳,陈新 ,顾和平
    2015,31(6): 108-1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苏红3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小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合一次性收获等优点。为了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红3号’在江苏地区的最适播期是6月上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13万株/ hm2,施肥方案以有机肥7 500 kg/hm2和45%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为佳,初花期再追施尿素600 kg/hm2。
  • 陈建军1,黄小兰2
    2015,31(6): 112-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了江苏糯玉米品种的选育目的、选育方法和研究结果,以及品种推广模式和应用情况,可为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等相关产业提供参考依据。
  • 吴建忠1 , 孙惠忠1,常伟2, 高军3
    2015,31(6): 117-1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贮饲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机械化生产、收割切碎、压缩和裹包青贮技术研究,阐明青贮裹包生产工艺标准。结果表明:机械裹包的压缩比为4时,青贮饲料生产成本与质量最佳。
  • 胡芷嫣,宋肖霏,张建华
    2015,31(6): 120-1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与植物造景艺术的异质同构性,发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境界是通过笔法的线条美、墨法的色彩美和章法的布局美而实现的,这与植物造景艺术的线条体现、色彩搭配、空间布局有着内在联系。 故提出将书法艺术中线条的立体感、动态感、力量感,色彩的色系配置、对比配置,布局的因地制宜、因境而异,以及笔法、墨法、章法三者有机统一表现的质感美、意境美、整体美应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可有效解决完善植物造景中的文化性、艺术性和创新性三大问题,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审美的摆正与提高,创 新意识的增强与开发。
  • 陈廷贵,陈苗苗
    2015,31(6): 126-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产转基因大米和进口转基因大豆油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上海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消费意愿[Willingness to consuming(WTC)],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影响消费者对这两种转基因食品消费意愿的因素。 结果表明:正面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是积极的,当正负两方面信息同时存在时,负面信息占主导地位;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和对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评价显著正影响其消费意愿;负面事件和对实施强制标识制度的态度的影响是负向的;消费意愿还受到性别、家庭未成年成员情况、职业和收入等特征因素和标签信息阅读情况、对监管效果的评价、购买频率等不同程度的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大米和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有明显的差异。
  • 彭 晴,郑锦荣
    2015,31(6): 134-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玉米油国际质量竞争力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搜集和整理,利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等对我国玉米油的贸易特征及其质量竞争力做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油进口重心从美洲向亚洲转移,出口重心从东亚、东南亚向西亚转移,玉米油产品质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与我国国内其他食用植物油产品比较而言,并没有明显的质量竞争优势,与国际其他国家比较,产品质量竞争力也较弱;因此我国玉米油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贺 坤,张志国*,邹维娜,陈首君
    2015,31(6): 140-1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20余家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调研分析,总结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理念。以上海市光明百果园现代休闲农业园为例,以生境网络布局、产业融合发展和游憩互动格局的构建为目标,从生态、产业、游憩三个核心功能出发,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完善的产业结构和优美的景观体系,为长三角地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 乔勇进1,张娜娜1,戚文元2,张 辉1,归蔚羚1
    2015,31(6): 145-1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对食用菌采后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感官品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采后衰老特点与生理生化机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等技术进行阐述,展望食用菌保鲜产业的发展,以期为食用菌采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丁小涛1,张兆辉1,姜玉萍1,2 ,陈春宏1
    2015,31(6): 150-1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水培技术是结合水产养殖和水培种植蔬菜特点的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循环的生产模式,符合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本文综述了鱼菜共生技术即生态水培技术的原理、作用机理和类型,并阐述了其在城市家庭中的应用前景。
  • 曹玲珍
    2015,31(6): 154-1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上海市宝山区水稻种植面积、单位产量、总产量以及种植方式、种植品种、高产典型等生产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宝山区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明确了今后水稻生产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 吴瑞芹
    2015,31(6): 158-1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在介绍上海郊区土地流转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上海郊区土地流转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于规范土地流转给出了一些建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