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杨 华, 陈 珏∗, 龙 萍, 王磊, 韩 静, 邹丹蓉, 夏 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嘉定白蚕豆的遗传特性,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了嘉定白蚕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来源蚕豆种质的遗传差异,并利用检测到的SNP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42份蚕豆种质资源中共检测到了30984个SNP。主成分分析可大致区分嘉定材料与其他材料,聚类分析将这142份材料划分为上海嘉定、上海其他和其他省份材料为主的三簇,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则显著区分了嘉定材料与其他材料。进一步从上述SNP中筛选了18个在嘉定和其他材料间存在高分化的SNP标记均匀分布在6对染色体上,利用这些SNP可准确鉴定(准确率78%)嘉定白蚕豆核心材料。本研究可为嘉定白蚕豆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白建江, 汤剑豪, 赵麒, 万常照, 杨瑞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稻6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宜直播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含抗除草剂基因,抗倒性较强,田间调查病害发生轻,稻瘟病抗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机械化直播等轻简栽培。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该品种米质符合国标优质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本文主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情况。
  • 陈芋西, 吴强, 毕文青, 张奕萱, 王爱勤, 詹洁, 何龙飞, 肖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薯品种‘西瓜红’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得到IbTOE3-like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基本功能。结果表明:IbTOE3-like基因在甘薯块根中的转录水平相较于其他组织中更高,并且伴随甘薯块根的发育而升高,确定其为甘薯块根膨大相关基因。IbTOE3-like蛋白拥有两个相连的AP2结构域,属于AP2/ERF家族的一员,预测其为亲水性蛋白。烟草瞬时转化试验确定IbTOE3-like蛋白定位在细胞核。转录激活活性验证发现IbTOE3-like基因无转录激活活性。此外,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过量表达miR172能有效抑制IbTOE3-like基因的转录水平,并通过5’RACE试验证明了miR172与IbTOE3-like基因的靶向关系。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TOE3-like基因在甘薯根系膨大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罗尤木, 王然, 杨尔倮, 邓俊, 阿尔力色, 张荣萍, 马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四川西北丘陵区不同播期下叶面肥对直播杂交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泸两优晶灵’杂交稻为试验材料,采取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播期,设置5月16日 (SD1)、5月23日(SD2)、5月30日(SD3)3个水平;副区为叶面肥,设置不施叶面肥(T1)和施叶面肥(T2)2种处理,分析‘泸两优晶灵’产量构成因素、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结果表明:与T1相比,在SD1下T2处理‘泸两优晶灵’的有效穗数、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66%、3.38%、2.11%和0.55%,在SD2下分别增加1.44%、4.20%、2.29%、0.95%,在SD3下分别增加2.00%、4.49%、4.16%和1.32%。与T1相比,在SD1、SD2、SD3三个播期下,T2处理‘泸两优晶灵’的产量分别增加7.83%、8.70%、12.14%,差异显著,垩白度分别降低3.45%、6.25%、8.11%,垩白粒率分别下降4.17%、5.51%、5.19%。以SD1下喷施叶面肥产量最高,为10.74 kg/hm2,但与SD2下无显著差异。在SD2下,结合喷施叶面肥直播稻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表现较好,在四川西北丘陵两熟制地区种植杂交稻播期以SD2为宜。研究结果也可为四川西北丘陵区杂交稻播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李刚, 张强, 郭哈伦, 杨国栋, 王聪, 罗博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崇明区农场主栽品种‘银香38’为试验材料,在6月1日(第一期)、6月7日(第二期)、6月13日(第三期)3个播期条件下,设置无人机器飞播、机条播、机穴播3种机直播方式,探究播期与播种方式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抗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播期条件下,3种播种方式理论产量均表现为无人机飞播>机条播>机穴播,其中6月1日(第一期)无人机飞播产量达到9.3 t/hm2,相较于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别提高2.6%和3.8%。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无人机器飞播提高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实现高产。同时无人机飞播条件下,水稻抗倒能力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增强。可见,采用无人机飞播并适宜早播有利于直播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的协同提高。本研究可为无人机飞播丰产、稳产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 园林·园艺

  • 张明昊, 李雄伟, 周慧娟, 马小雯, 苏明申, 杜纪红, 张夏南, 叶正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2年(2021年11月—2022年4月和2022年11月—2023年4月)采用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对上海地区9个“锦”系列黄桃品种的花芽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估算,并对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间、需冷量与需热量间以及需冷量和需热量与盛花期和果实生育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个“锦”系列黄桃品种中,花芽2年的需冷量平均值在551—867 h,花芽需冷量最低的品种是‘锦春’,为551 h;‘锦香’‘锦冠’和‘锦绣’的花芽需冷量居中,为704—767 h;‘锦辉’‘锦枫’‘锦园’‘锦花’和‘锦硕’的花芽需冷量较高,为823—867 h。花芽2年的需热量平均值在251—285 d·℃,花芽需热量较低的品种是‘锦春’‘锦香’和‘锦冠’,为251—258 d·℃;‘锦枫’‘锦园’、‘锦绣’和‘锦花’的花芽需热量居中,为270—275 d·℃;‘锦辉’和‘锦硕’的花芽需热量较高,为282—285 d·℃。花芽需冷量与开花需热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与盛花期存在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低的品种开花早,需冷量和需热量高的品种开花晚。需冷量和需热量与果实成熟期无相关关系。
  • 吴莹莹, 李文云, Tan Yeeshin, 周陈力, 万佳宁, 杨瑞恒, 鲍大鹏, 陈洪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15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市售秀珍菇,比较分析营养成分特征和蛋白质品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抽取综合元件, 降维阐释样品间差异。基于现行国际氨基酸模式谱,系统评价秀珍菇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秀珍菇的干物质中含有20.29%—40.86% 蛋白质、2.29—7.07 mg/g粗多糖、8.47—14.76 mg/g粗纤维。我国秀珍菇的氨基酸、粗纤维和脂肪含量高于马来西亚产品,而后者粗多糖和硒含量更高。27个营养成分标准化后抽取出5个主成分(PC),共计解释91.445% 的样品差异,我国和马来西亚生产的秀珍菇分别在PC1和PC3得分较高。综合来看,我国生产的秀珍菇均一程度更高,马来西亚来源的产品营养成分差异大。秀珍菇蛋白质的IAA总量满足WHO和IOM的氨基酸模式谱的要求,Met + Cys是优势氨基酸,氨基酸评分(AAS)、IOM模式评分、化学评分和比值系数(RC)得分最高。Val 和 Leu相对得分最低。马来西亚样品的His和Phe + Tyr 的评分低于我国样品。所有样品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在84.87—104.70,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80.38—96.14,蛋白质品质存在样品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秀珍菇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张德顺 尹伊凡, 姚鳗卿 张振 曹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蓝绿空间是风景园林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立地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园林树种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是蓝绿空间功能综合发挥的关键因素。选取重庆市蓝绿空间适生的17种园林树种,通过淹水胁迫试验,测定综合生长、水分生理、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等方面共14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树种的耐淹能力。17种树种按照耐淹性大小可分为最强、较强、较弱、最弱4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树种选择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张江涛 赵蓬晖 杨淑红 刘学昊 马永涛 晏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白榆7个优良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地径、苗高的年生长节律进行了调查,并利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构建了白榆苗期生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白榆苗期表现出间歇性的生长特性,生长进程为典型的“S”型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进程中都呈现出3—4次生长高峰,不同峰值之间差别不大,地径生长相对于苗高有滞后性。生长期较长,属于全期生长类型。从不同无性系的角度来看,225号苗木是高生长表现良好的无性系,生长速度和速生时间均优于其它无性系;43号苗木的生长量最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r均在0.97以上。将白榆杂交无性系苗期生长过程分为生长前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后期,在快速生长期内的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65%—81%左右,应根据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提出相应的育苗管理措施。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刘 朋, 李 文, 刘利平, 刘艳芳, 张劲松, 杨 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16种常见的食用菌醇提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炎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瓦尼桑黄醇提物具有良好的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0.05 mg/mL浓度下,其对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7.21%和93.46%。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正相关。此外,蟹味菇、杏鲍菇、瓦尼桑黄、灵芝、香菇、白玉菇、茯苓、猪苓、猴头菌、羊肚菌、松茸菌、蛹虫草、鹿茸菇、裂褶菌、樟芝菌醇提物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的分泌,阻滞该细胞的吞噬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综上,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食用菌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 袁瑗, 奚丹丹, 方草创, 张红梅, 田守波, 吕铎, 马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上海市郊区秋季南瓜棚中的主要流行病毒病,对奉贤区和青浦区2020—2022年间采集的21份南瓜叶片样本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及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种病毒,分别为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LCNDV)、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LCCNV)、南瓜黄矮化失调病毒(CYSDV)和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CYV)。其中ToLCNDV和SLCCNV在不同年份和区域均被检测出,是上海市奉贤区和青浦区南瓜的主要流行病毒。此外,ToLCNDV和SLCCNV在黄瓜、甜瓜和西瓜中也被检测出。对来自15个国家64个ToLCNDV分离株的外壳蛋白(CP)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ToLCNDV的适应性进化与地理因素有关,ToLCNDV分离株被分为欧洲型和亚洲型两大类,中国大陆的ToLCNDV分离株应来自中国台湾。
  • 畜牧·兽医

  • 吴凡, 吴婕, 朱丽慧, 姚俊峰, 蔡霞, 侯浩宾, 张安云, 严华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微生态制剂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是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卫生的重要产业技术。本研究通过过滤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唾液乳杆菌SNK-6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 CFS),96孔板检测CFS对8个属13个种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的CFS对检测的16株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不同菌株的MIC和MBC差异较大,其中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弯曲杆菌的MIC和MBC为1250—2500 mg/L;对沙门氏菌的MIC和MBC为5000—10000 mg/L;对奇异变形杆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均为10000 mg/L;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00 mg/L和10000 mg/L;对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和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均为5000 mg/L。本研究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具有广谱抑菌和杀菌活性,为唾液乳杆菌SNK-6 CFS预防和治疗主要细菌性疫病提供了基础数据。
  • 谢春芳, 马嘉, 于瑞嵩, 董世娟, 陈冰清, 李震, 李春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不同的PEDV毒株,其感染细胞方式、病毒增殖速度有所不同。目前,主要依靠消毒等预防管理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污染。本研究运用不添加胰酶法在体外贴壁培养细胞上分别感染PEDV的CV777毒株和DR13毒株,检测紫外线对不同毒株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00 TCID50 PEDV DR13和CV777株需要使用48.6 mJ/cm2的UV能量值灭活,10 000 TCID50 DR13和CV777株需要291.6 mJ/cm2的UV能量值灭活。本研究对PEDV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朱雪婷, 郭文博, 张志岐, 孟佳佳, 黄晴雯, 聂冬霞, , 韩铮, , 范楷,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小麦,研究不同温度(10、20、30 ℃)、水活度(0.95、0.98 aw)和培养时间(7、14、21、28、35 d)条件下原型和修饰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的产量以及TRI3、TRI5、TRI6和TRI8等关键TRI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受环境因素单一因素和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型和修饰型DON产生的最适温度和水活度均为20 ℃和0.98 aw,大部分基因也在该条件下表达最高。TRI5基因的表达量与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 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TRI6和TRI8基因的表达量与DON、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 3-ADON)和15-ADON的产量显著相关,而TRI3的表达量与4种毒素的产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eoxynivalenol-3-glucoside, D3G)的产量与TRI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温度、水活度和培养时间单一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可以显著影响DON的产生和TRI基因的表达,而修饰型DON受大多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产品中原型及修饰型DON真菌毒素的监管、防控等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 田文慧, 朱雯, 孔秋莲, 岳玲, 颜伟强, 陈志军, 张艳艳, 郑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浓香型白酒独特的香型口感离不开酿造环境中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为了考察高产淀粉酶菌株的特性,利用透明圈法和淀粉酶活力测定,从浓香型白酒窖泥和酒糟中分离高产淀粉酶菌株,经显微镜和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NCBI基因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其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四株高产淀粉酶菌株,淀粉酶活力最高达到235.78 U/mL,其同源性菌株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对其他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四株菌具有一定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抑制能力。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张 琛, 郗笃隽, 裴嘉博, 阮若昕, 骆慧枫, 黄康康, 刘 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品种、成熟度、样本量对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便携式无损检测仪精度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猕猴桃、不同后熟程度及不同样本量条件下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无损检测值与真实值间的决定系数,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学习回归对部分参数与决定系数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损检测仪检测红肉、黄肉、绿肉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时决定系数各不相同。当红肉猕猴桃成熟度中等(11.5
  • 胡冬, 马超, 章毅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不结球白菜进行植物新品种DUS(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测试过程中,性状获取大多依靠人工测量、目视测量等方式,存在测量精度不高、主观判断成分高以及相关性状仅能定性描述等问题。首先本文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不结球白菜图像依据NY/T 2223-2012不结球白菜测试指南进行分析,然后定义了叶长宽比、叶弧度、叶内角等10个与不结球白菜形状相关的表型性状,定义了叶面积、叶周长、株高等13个与不结球大小相关的表型性状,定义了叶面泡状程度、叶均匀度2个与不结球纹理相关的表型性状。数字化手段更为精准的获取以往人工测量的性状指标;同时将仅能定性描述的性状指标使用新的数字化表型指标量化代替,最后开发了一套不结球白球表型性状分析软件,实现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关键性状的自动提取和定量分析,提高了不结球白菜DUS测试工作中表型信息采集以及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 林楚航, 王琦, 黄艳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国内鼠尾草属植物的市场前景及人们对鼠尾草的具体需求,针对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功能特点等方面设计问卷,开展线上公众号和线下调查。共收集2328份有效问卷,线上和线下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女性(73.1%)参与人数远高于男性(26.9%),29—45岁青年人为主要答卷人群(62.7%)。70.6%的消费者愿意购买鼠尾草,主要用于家居生活,表明鼠尾草属植物在我国花卉市场上有一定的消费前景。整体上,人们更偏爱观赏性好(花期长、花朵数量多)、常规型株高(30—100 cm)、多年生草本且适宜于盆栽的鼠尾草种类。具体性状上,人们更偏好蓝、紫色花并期望复色花朵,对红、银、紫等叶色也很青睐。但是,“养护难易程度”“不知道栽培方法”和“是否会招蚊虫”是人们购买和家庭栽培鼠尾草最顾虑的因素。这些信息为今后鼠尾草属植物的新品种选育和文化科普宣传提供了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 综述

  • 董青云, 吴垠, 李秉玲, 张亚利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服务“大食物观”的背景下,植物的多功能开发备受关注。山茶属植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较好的研究基础。基于其叶、果、花等不同器官在生物活性物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山茶属植物在茶饮、油用、日化、医药等领域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山茶属资源进入多功能开发的研究和应用视野。本文就山茶属植物在食用、日化和药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山茶属植物的多功能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 武月园, 刘 宇, 孙晓红, 高 琪, 郑 凯, 王守现, 宋庆港, 宋 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维护和林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林业废弃物。食用菌强大的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系可将林业废弃物中的营养转化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菌物蛋白、活性多糖、膳食纤维等。林业废弃物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不仅可以消耗大量林业废弃物,同时还可以解决食用菌栽培原料短缺的问题。本文从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等方面,论述了林业废弃物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和存在问题,并探讨了从宏观政策引导、加强基础应用研究以及基质化生产链条建立等角度推进林业和菌业结合的发展潜力,以期为林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