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1,37(5):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21,37(5):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曾海娟1,2,翟绪昭2,孙静娟2,王金斌1,刘 箐2 *
    2021,37(5):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检测果斑病菌的新型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作为荧光探针,共价偶联抗瓜类果斑病菌野生型菌株SD01的鼠源单克隆抗体4F,将抗SD01单克隆抗体6D和羊抗鼠二抗喷涂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以双抗体夹心反应模式制备检测果斑病菌的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对实际样品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试纸条对纯培养果斑病菌SD01的检测限为3.1×106 CFU/mL,试纸条可检出8种果斑病菌(其中标准株1种,野生株7种),与6株近源的植物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检测实际样品时,8种葫芦科植物的果斑病菌最低检出限为3.1×106 CFU/mL,表明汁液中的杂质对试纸条的检测灵敏度无影响,该试纸条适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研究制备的荧光试纸条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肉眼可见,为果斑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手段。
  • 潘明,熊良荣,张克岩,潘健,何欢乐,潘俊松, 蔡润,王刚*
    2021,37(5): 7-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自交系WD1为材料,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方式获得了一个稳定遗传的黄叶突变体yl;以yl突变体为父本、黄瓜自交系S52为母本,构建F2群体,并对yl突变体、S52、F1和277株F2群体的叶色性状进行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且绿色叶对黄色叶为完全显性。利用黄瓜7条染色体上的235对SSR引物对F2群体的野生型与突变体DNA池进行混合分组分析法(BSA)分析,筛选得到两个DNA池间多态性标记5对,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黄瓜4号染色体分子标记SSR15682和SSR05415之间。通过进一步开发和筛选亲本间多态性分子标记,利用277株F2群体将YL基因定位于黄瓜4号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InDel4-9和InDel4-10之间,物理距离为936.39kb。利用20株黄化苗DNA混池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课题组已有的黄瓜自交系WD1、S52重测序数据以及黄瓜9930基因组数据,对定位区间内基因进行序列分析,推测Csa4G297530为候选基因。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郭桂梅1,宗营杰1*,何 婷1,张述伟1,杜志钊2**,陆瑞菊1,王亦菲1**,刘成洪1
    2021,37(5): 13-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藏地区优良主栽春青稞品种‘喜马拉22号’为材料,对供体植株小孢子再生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22号’在上海能正常完成整个生育期,其籽粒结实率在97% 以上;供体植株幼苗期低温春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后期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产量,对株高、穗密度和单株产量等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诱导培养基中麦芽糖最适浓度为90 g/L,2,4-D最适浓度为1.5 mg/L;获得的加倍单倍体植株约占再生植株总数的60%。本研究建立了‘喜马拉22号’小孢子培养植株再生体系,获得了加倍单倍体株系。
  • 张建周1*,郜振2*,吴楠楠2,杨宪立3,张静雅3,宫安东2,王建华3**
    2021,37(5): 18-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菌的种属和产毒化学型,从上海郊区分离获得小麦赤霉病菌65株,其中奉贤23株、金山10株、浦东12株、青浦15株、嘉定5株。鉴定结果表明:1株菌株属于SCAR类型I,是禾谷镰刀菌,其余64株为SCAR类型V,属于亚洲镰刀菌。化学型分析表明,48株为3-ADON型,数量最多;15-ADON型菌株最少,只有3株;其余14株是NIV化学型。其中,奉贤和青浦的小麦中分离到了3-ADON型、15-ADON型和NIV型3种化学型菌株,金山和浦东分离到3-ADON型和NIV型,嘉定只检测到3-ADON型。该研究表明,上海地区以产3-ADON毒素的亚洲镰刀菌为优势病原菌,这与长三角其他省份报道的赤霉病菌种群结构和产毒化学型基本一致。
  • 朱世杨,张小玲,刘庆,罗天宽,唐征,荆赞革,徐谦,裘波音
    2021,37(5): 25-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下胚轴为紫色和下胚轴为绿色的花椰菜自交系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构建6个世代群体(P1、P2、F1、F2、B1和B2),研究花椰菜下胚轴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下胚轴紫色与下胚轴绿色花椰菜正反杂交F1的下胚轴颜色均为紫色,但其色泽较下胚轴紫色亲本要浅。在F2群体中,下胚轴颜色分离比例接近紫色:绿色= 3:1;B1群体下胚轴颜色全部为紫色,而B2群体下胚轴颜色为紫色:绿色=1:1。χ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花椰菜下胚轴颜色受一对细胞核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花椰菜幼苗下胚轴颜色可以作为父母本防伪及杂种F1纯度鉴定的标记性状。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李巧珍,张美彦,刘建雨,尚晓冬,李玉,周峰,谭琦,宋春艳*
    2021,37(5): 29-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具有高的营养价值,为筛选优蛋白香菇加工和育种材料,以香菇‘申香18’和‘L808’以及杂交子代中农艺性状优良的10个菌株为材料,测定了10个杂交选育新菌株和亲本子实体的粗蛋白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系统地评价了10个杂交菌株及其亲本的氨基酸特征和蛋白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2株菌株的粗蛋白含量为14.87%—25.26%,除15L2、15L22外其余杂交菌株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亲本,15L19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5.26%。12个菌株的氨基酸总量在118.16—170.77 mg/g,必需氨基酸在49.16—69.44 mg/g,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为39.33%—45.37%,其中15L15的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15L2菌株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5.37%。15L2蛋白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总含量最高。从AAS 、IOM和CS三种评分模式来看,15L2可以作为优质的蛋氨酸+半胱氨酸补充食物,其余各菌株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分布与各参照模式相比较为均衡,其中15L13的氨基酸平衡性最好。该研究可为优质蛋白香菇加工和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 朱婵1,施定基2,何培民1,贾睿1*
    2021,37(5): 36-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转基因聚球藻7942在不同生长阶段vp1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氧电极的方法测定转vp19基因聚球藻7942在不同温度、光强、pH和盐度下的光合活性的变化,探究其最适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转基因聚球藻7942的最佳采收时间是对数生长后期(约12d),其vp19基因相对表达率达到9.2%,VP19蛋白的产率达到7.3 mg/L。转vp19基因型聚球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8 ℃,光照强度2 500 lx,pH 8,盐度0 mol/L NaCl。研究结果可为转vp19基因型聚球藻口服疫苗规模制备提供依据。
  • 贺卓1,2,姚东伟1*,李明1,吴凌云1**
    2021,37(5): 42-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杂交一代花椰菜‘白阳’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硝酸钾引发和亚精胺引发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引发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花椰菜种子的萌发和出苗特性,以及花椰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可见,3种引发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花椰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了抗氧化酶系统的防御能力,降低了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强了种子活力。固体基质引发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指标的有益影响较硝酸钾引发和亚精胺引发大。
  • 胡承伟1,周志淑2,朱程1,刘希忠1,黄桃翠1*
    2021,37(5): 47-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机械直播、机械收获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6个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机械直播条件下油菜的苗期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机械收获与人工收获的效益。结果显示:播种量为4.5 kg/hm2时,‘庆油1号’的苗数、密度最大,生育期最短,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低,适宜机械化播种。‘渝油28’的人工收获产量最高,而‘庆油1号’的机收产量最高,机收的损失量和损失率最低,分别为178.72 kg/hm2和6.91%,机收的增加效益最大,适宜机械化收获。油菜对机械化种植的适宜性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机械种植可获得高产高效。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田沂民1,朱雅君1,罗金燕1,陈磊1,余慧2,易建平1,叶军1,于翠1*
    2021,37(5): 52-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17—2018年对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奉贤区、浦东新区葡萄种植园进行病毒病调查及传毒介体检测,将采集的叶片混合后通过小RNA测序方法确定侵染病毒种类。结果表明:混合样品带有葡萄双生病毒A(Grapevine geminivirus A, GGVA)、葡萄卷叶伴随病毒2 (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2,GLRaV-2)、岩生葡萄茎痘伴随病毒 (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GRSPaV)、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和葡萄蚕豆病毒属病毒(Grapevine fabavirus, GFabV)等5种植物病毒;RT-PCR或PCR复验,结果与小RNA测序结果一致。同时,对浦东葡萄园种植点周边的昆虫带毒情况检测发现,葡萄双生病毒A普遍存在于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盲蝽Miridae sp.、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 (Uhler)、桃蚜Myzus persicae和寡脉蝇Asteia amoena Meigen体内,此外在盲蝽体内还检出GFkV,其他病毒则未检出。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上海地区葡萄上发生的病毒病种类及传毒介体提供参考。
  • 孟佳佳,范 楷,郭文博,王建华,聂冬霞,韩 铮*
    2021,37(5): 57-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桃生长发育过程易遭受多种霉菌的污染,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明确黄桃中污染真菌的种类,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黄桃表面真菌,依据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海地区黄桃表面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并鉴定出59株真菌,分属于12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为主要污染真菌,分离比例分别为40.68%和20.34%,其它分离到的真菌有拟茎点霉属、枝孢属、曲霉属、青霉属、葡柄霉属、地霉属、拟青霉属、丝核菌属、小丛壳属、拟暗球腔菌。样品来源分析显示,镰刀菌为试验地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而链格孢菌为市场中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桃中真菌的污染情况,为黄桃病害防治及潜在真菌毒素的污染筛查奠定了基础。
  • 刘雅1,2,杨静2,张丽勍2,李斌3,周艳孔4,周洁5,高清华2,段可2#
    2021,37(5): 63-6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莓病毒病常常会给草莓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为开花结果异常、品质劣化、产量下降,果实商品性降低等。为了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病毒病的分布和为害情况,对来自上海郊区包括金山、奉贤、浦东三个草莓产区抽样采集了137份疑似病毒感染样品,采用RT-PCR技术进行分子检测分析并测序。结果表明,137份抽检样品中有88份样检出病毒,总检出率达到64.2%,其中,草莓镶脉病毒(SVBV)和草莓斑驳病毒(SMoV)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40.9%和43.8%;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仅在浦东新区采集样品中检出,检出率达到1.5%;草莓皱缩病毒(SCV)在三个地区均未检测到;SVBV和SMoV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为21.2%,且症状明显。测序结果显示,在上海地区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SVBV病毒小种,3个不同的SMoV病毒小种。本研究为掌握上海地区草莓产业草莓病毒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顾慧萍1,袁国徽2,高 原2,田志慧2*
    2021,37(5): 68-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双唑草腈(Pyraclonil)系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为了明确其在直播水稻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研究了4%双唑草腈SC随播随用和水稻1—2叶期、2—3叶期茎叶喷雾对‘南粳46’(常规粳稻)、‘申优26’(杂交粳稻)、‘旱优73’(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不同芽长稻谷出苗与生长的影响以及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在稻谷浸种不催芽、露白、芽长半粒谷等三种不同催芽状态下,4%双唑草腈SC 1 500 mL/hm2随播随用处理对三个供试水稻品种的出苗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均没有不良影响,但当4%双唑草腈SC用量提高至3 000 mL/hm2时,各水稻品种的安全性表现不一;水稻1—2叶期和2—3叶期茎叶喷雾,4%双唑草腈SC 1 500 —3 000 mL/hm2处理对水稻茎蘖数、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鲜重等生长指标均表现安全。药后28 d 调查,4%双唑草腈SC 1 500 —3 000 mL/hm2随播随用处理对直播稻田主要优势杂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耳叶水苋、丁香蓼的株数防效均为100%,对稗的株数防效为74.99—93.36%,对水稻的出苗数、株高和地上部鲜重无不良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双唑草腈SC 1 500 mL/hm2随播随用处理不仅对供试水稻品种安全,而且对直播稻田主要优势杂草有优异的防除效果。本研究为双唑草腈在直播稻田应用探明了前景,也为直播稻田交替使用随播随用土壤封闭除草剂提供了更多选择。
  • 园艺·园林

  • 沈盟1,袁晔1,宋小亚2,王保君1,郑巧平 2,王瑞森1,张敏3,姚祥坦1
    2021,37(5): 74-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6种林果树木屑和1种杂木屑的营养成分及其对秀珍菇、猴头菇和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探讨林果树木屑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运用。结果表明:6种林果树枝经粉碎后获得的木屑持水力相差较大,葡萄树和无花果树木屑具有较强的持水力。杂木屑的碳氮比最大,梨树木屑的碳氮比最小。桃树和无花果树木屑的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紫薇树木屑的纤维素含量最高,柳树和桃树木屑的木质素含量最高。7种木屑的煮出液对秀珍菇和猴头菇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仅杂木屑煮出液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7种木屑制作的培养料均能成功栽培秀珍菇和猴头菇。不同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均与木屑含碳量有显著相关性,秀珍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还与碳氮比有显著相关性。按照其营养成分与碳含量的关系重新设置配方可将此类木屑运用于生产。用无花果树木屑培养秀珍菇和猴头菇时菇蕾大小整齐,并且能使秀珍菇提前采收。
  • 张德顺1 陈一家1 杨雯文1 有祥亮2 刘晓萍1 刘鸣3 姚驰远1 *
    2021,37(5): 81-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的持续,近海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滨海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对滨海园林健康及生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测定上海21种常见园林树种11项因子5个不同盐分胁迫浓度下的指标变化,对其耐盐机理及耐盐性强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指标因子的选择对树种抗盐性综合评价起主导作用;不同树种应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策略不同;树种耐盐幅度的测定能够指导适地适树规划原则的实现。该结论为上海滨海地区耐盐性园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了技术对策。
  • 孔莉1,史艳姝2,3,辛跳儿2,周宇2,李军2*
    2021,37(5): 91-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05—2020年上海郊区10个气象站小时气温资料和葡萄需冷量,统计分析了满足葡萄450 h、750 h、1 050 h、1 350 h(≤7.2℃模型)需冷量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结果表明: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09年12月22日,最晚为2020年1月16日,年际间差异为23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时间分布,最早为2010年1月8日,最晚为2020年2月6日,年际间差异为29 d;2016年以来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晚的年份有增多趋势。满足需冷量4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2月30日),最晚为宝山(1月6日),空间差异为7 d;满足需冷量750 h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空间分布,最早为崇明(1月15日),最晚为浦东(1月23日),空间差异为8 d。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的年际差异明显大于空间差异,年际差异和空间差异随需冷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空间分布上,中部偏晚,西部、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葡萄结束自然休眠时间偏早;2007年以来出现了不能满足需冷量(1 050 h以上)的气象站。该结果可为上海地区葡萄引种、促成栽培品种选育和确定覆膜时间提供技术支撑。
  • 苏明申1,叶正文1*,刘苗会2,杜纪红1,周慧娟1,李雄伟1,张夏南1,潘琦1
    2021,37(5): 96-10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桃果实成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伏蜜桃采收前20 d,10 d和0 d的生长指标、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酶、抗氧化力和酚类物质变化。结果表明: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和果肉的L*与A*值呈上升趋势,B*与C*值呈下降趋势;果肉的L*值与A*值高于果皮,果肉的B*值与C*值低于果皮。硬度值与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丙二醛(MD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泽和硬度可作为判别桃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硬度值与果肉B*值,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MDA、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LOX、SOD和总抗氧化力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果肉A*值显著负相关。
  • 畜牧·兽医

  • 周 梅 ,2,刘秋月1#,狄 冉1,胡文萍1,王翔宇1,张效生3,张金龙3,储明星1*
    2021,37(5): 103-10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GLIS1基因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绵羊GLIS1基因的2个SNP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绵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羔和多羔绵羊品种之间,GLIS1基因2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关联分析显示,g.27775611T>C位点与小尾寒羊第二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而g.27857114T>G位点与各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g.27775611T>C位点可能参与绵羊产羔数性状的调控,而g.27857114T>G位点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位点。该研究可为绵羊高繁殖力基因及关键位点的筛选提供参考。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张莺莺,涂尾龙,王洪洋,曹建国,吴华莉,谈永松*
    2021,37(5): 108-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血豆腐产品的食品安全现状,为血豆腐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取市场上销售的10个不同来源的食用畜血豆腐产品(A~J),每种检测5份,依据相关国标规定的方法检测了感官指标、理化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指标、N-二甲基亚硝胺含量、瘦肉精含量、兽药和农药残留、甲醛等食品卫生和安全指标。结果表明:参照现行有效的相关食品安全指标要求,采用真空采血和低温灭菌方式的预包装猪血豆腐产品A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其它样品(P<0.05);10种样品的理化指标100%达标,预包装畜血豆腐的微生物指标达标率100%,裸装畜血豆腐的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微生物指标达标率为0;10种样品中均检测出污染物铬元素,但100%符合参照标准要求,汞元素达标率94%,汞元素超标样品主要为裸装豆腐样品(J);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到N-二甲基亚硝胺、瘦肉精、兽药和农药残留以及甲醛。综上,采用真空采血和低温灭菌工艺可使畜血豆腐的感官品质更佳;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预包装畜血豆腐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指标达标率较好,来自手工作坊的裸装畜血豆腐存在一定程度的卫生安全隐患,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以及汞重金属污染物的超标,应加强对市场上裸装畜血豆腐产品的监督管理。
  • 赵志勇1, 朱少华2, 赵晓燕1, 索玉娟1, 陈爱亮3, 李晓贝1, 张艳梅1, 周昌艳1*
    2021,37(5): 117-1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检测肉制品中6种动物源性成分(牛、羊、鸡、猪、鸭和驴等)的多重PCR方法,比较了3种DNA提取方法,设计筛选了6对引物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验证,同时对影响多重PCR扩增效率的因素(引物比例、退火温度和镁离子浓度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剂盒法为最佳的DNA提取方法;多重PCR法最优反应条件如下:引物比例为牛/羊/鸡/鸭/猪/驴=2/1/1/0.5/1/1,退火温度为58.6 ℃,镁离子浓度为3 mmol/L,各动物源性成分DNA最低检出限为0.1 ng。该方法具有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捷等优点,可用于肉制品中六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同时检测。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李干琼1,2,王盛威1,2*,许世卫1,2,赵京音3,马佳3**
    2021,37(5): 125-1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供应保障是大都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作为全国特大城市的上海,应该始终将“菜篮子”产品供应保障放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为了探究如何高效推进上海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从地产现状、消费状况、市场价格等角度对上海蔬菜产业现状与供需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应用上海农业展望模型,对“十四五”及2027年上海蔬菜生产、消费、价格等进行中长期预测。结合目前发展现状,放眼未来供需趋势,提出了“稳生产、提效率、提质量、促流通、稳市场”上海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可为大城市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 贾磊1 ,赵心童2 ,张莉侠1 ,覃梦妮3*
    2021,37(5): 133-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农业和农村衰落的问题,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并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振兴法律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日本农村振兴法律体系的演变过程、立法结构和法律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日本农村振兴相关法律的颁布和修订都具有相应的时代背景,针对特定时期的农业农村问题。第二,日本农村振兴的立法按对象可分为社会经济相关法律和基础设施相关法律,前者为地区的发展目标,后者为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第三,日本农村振兴立法的特征表现在立法及时、内容健全、覆盖面广和内容更新快。参考日本经验,我国在乡村振兴立法中,应注重立法的时效性和长效性,重点关注三产融合、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保护乡村文化、发挥农业农村多重功能性以及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刘勇,徐识溥,胡雯雯,吴颖静,王运圣*
    2021,37(5): 140-1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温室环境监控中,实现对传统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在监控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方式上,综合分析了GPRS、4G、以太网等接入方式的优劣,选取具有较大优势的Wi-Fi技术实现设备的联网,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完成了温室环境监控设备及相应的手机APP。用户可以在控制设备没有按键和显示屏的条件下通过手机APP配置Wi-Fi模块接入云平台,继而使用APP随时随地对其关注的温室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无延时控制。
  • 综述

  • 殷丽青 1,邵雅东2,李青竹1,张永春1, 孙翊1,蔡友铭1 *
    2021,37(5): 147-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其快速繁殖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决定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对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重点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作用及影响,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石蒜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