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杜俊, # 刘蓉 , # 王换换, # 王淞, 迟娇娇 奉树成 明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Calcineurin B-like protein,CBLs)是一类Na2+感受器,在植物维持细胞离子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月季RcCBL3基因在维持Na+稳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通过同源比对,我们成功克隆了月季RcCBL3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RcCBL3蛋白含有四个EF-Hand结构域,定位于液泡膜系统,且在叶片中高表达。在高浓度Na+处理下,RcCBL3表达显著上调,而高浓度K+处理下表达无显著变化。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实验表明,RcCBL3基因沉默株系对Na+胁迫的耐受性显著降低,表现为叶片枯萎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进一步的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实了RcCBL3蛋白能与RcCIPK1/2/3蛋白相互作用,且沉默RcCBL3基因后,RcCIPK1表达上升而RcCIPK3表达下降,暗示RcCBL3蛋白可能与RcCIPK1/3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Na+稳态。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月季细胞Na+稳态调控网络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月季耐盐育种工作提供了指导意见。
  • 石晗, 陈子义, 邹丹蓉, 陈珏, 周德尧, 龚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 3份嘉定白蚕豆新品种(系)及对照本地蚕豆、三白豆、‘陵西一寸’为试验材料,对6个蚕豆品种(系)在生长势、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方面的17个田间性状进行比较试验,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上海地区及生态环境相似地区的蚕豆育种和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结果表明:新品系12-3-H产量最高,比本地蚕豆(CK1)增产27.93%,比三白豆(CK2)增产11.28%,比‘陵西一寸’(CK3)增产33.94%。参试品种(系)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均在0.65以上,说明参试品种的关联度均较强,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基于等权关联度、加权关联度和小区产量对6个蚕豆品种(系)进行排名,12-3-H的关联度和产量排名分别为第2名和第1名。聚类分析将试验材料分为三个类群,第一个类群属于分枝性强、结荚较多的种质,第二类群属于多粒荚多、高产种质,第三类群属于大粒种质。在选育蚕豆优良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单株荚重、籽粒大小以及结荚性对产量的影响,同时要兼顾株高、分枝数等性状。12-3-H的等权关联度、加权关联度以及产量均表现优异,具有在上海及气候相似的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潜力。
  • 程灿, 孙滨, 张安鹏, 代雨婷, 况思梦, 厉高中, 张克红, 曹黎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上海市主栽的水稻品种存在着食味好但稻瘟病抗性差、高产却适口性一般等问题,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分子标记选择等技术快速创制具有爆米花香味、低直链淀粉含量、抗稻瘟病的亲本材料,结合高密度SNP芯片检测、显性基因互补育种测配技术培育出米质优、香味浓、食味好、高抗稻瘟病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R2’,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上海、苏南、皖南、浙北等地作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庞坤懿, 王熙媛, 邓俊, 马鹏, 张荣萍, 鄢圣敏, 殷伟, 兰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氮肥减施对有色稻花青素和产量的影响,以日本引进的有色稻品种D64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氮:180 kg/hm²、减氮25%处理:135 kg/hm²,不施氮0 kg/hm²三个处理,以不施氮0 kg/hm²为对照。分析有色稻叶片花青素、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在减量施氮下的表现。 结果表明:有色稻D64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花后各时期均表现为N180 > N135 > N0,开花后21 d,N135下叶片叶绿素含量为4.159 mg/g,较N180低0.16 mg/g;综合两年的试验结果来看,叶片花青素含量均在N135下达到显著最大,平均为1.815 mg/g,较N180显著增加57.0%;齐穗期和成熟期有色稻D64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N135茎叶穗平均总干物质积累量为6276.40 kg/hm²,较N180降低506.24 kg/hm²;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均在N0下达到显著最大,分别为967.26 kg/hm²和21.6%;有色稻D64花后干物质贡献率、穗粒数、结实率及成穗率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施氮处理下,N180和N135的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分别为74.84%、73.97%,均显著高于N0;N135下的平均穗粒数较N180高5.59%,平均成穗率和结实率分别为93.62%和89.22%,分别较N180增加3.25%和1.82%;有色稻D64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135下的产量为5975.09 kg/hm²,N180下的产量为6061.71 kg/hm²,仅比N135高出1.43%,差异不显著(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四川盆地西北丘陵区有色稻栽培最适宜的施氮量为135 kg/hm²。
  • 邹丹蓉, 赵向杰, 周德尧, 龚玮, 石晗, 陈子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出适宜沪郊地区栽培的优质口感型樱桃番茄品种,对10个口感型樱桃番茄品种进行引筛试验,调查其生育期、果实、抗病性、产量、品质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可溶性固形物、产量、果实颜色等差异明显。其中综合评分最高的是‘青霞66’,评分为74,其可溶性固形物最高达11.2,且亩产量达4028.16kg。其次为‘小黄黄’综合评分为61,‘龙珠’和‘紫霞2号’评分为别54和53分。综上这四个口感型樱桃番茄品种生长适应性好、抗逆性强、口感好、产量高,在沪郊地区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吴凌云, 朱明芬, 阎 君, 朱为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固体基质引发对不同温度下崇明小菠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出苗温度由20 ℃增加至28 ℃,崇明小菠菜种子出苗势、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显著降低,平均出苗时间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固体基质引发提高了崇明小菠菜种子的出苗特性、小菠菜幼苗的POD和APX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含量。固体基质引发增强了崇明小菠菜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防御能力,增加了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了种子活力和出苗特性。固体基质引发显著提高了陈年菠菜种子的出苗势和出苗率。经引发的菠菜种子在常温、相对湿度30%条件下贮存1.5年仍保持较高的出苗势。固体基质引发是提高崇明小菠菜种子活力和出苗特性的有效方法。
  • 何 锴, 卢盼玲, 陶军, 徐 桦, 张红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因子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溉频次与遮阴度对塑料大棚内种植的出口加工型芜菁生长发育的影响。灌溉频次为每3 d(W3)、6 d(W6)、9 d(W9)一次(每次灌水量0.0056 m3/m2),遮阴度为0(S0)、40%(S40)、50%(S50)、60%(S60),每个组合3次重复,共36个试验小区。结果表明:芜菁肉质根裂根率及病情指数都随灌溉间隔期的延长而降低,为W3>W6>W9,病毒病发病指数分别为0.23、0.17和0.13,菌核病发病指数分别为0.10、0.03和0.02;在水分供应相对均衡情况下,适当遮阴(40%-50%遮阴度)可以减少芜菁肉质根开裂及芜菁病害感染,并提高肉质根商品率;综合比较,W6S40处理最好,其次为W9S50和W6S50处理,肉质根商品率分别为47.54%、38.33%和37.01%,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66%、17.39%和17.59%,得出芜菁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和遮阴度分别为17%-18%(指10-12 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和40%-50%。
  • 园艺·园林

  • 王晓庆 席东 施春晖 蒋爽 奚晓军 骆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4个早熟砂梨品种为材料,调查比较了其在上海市青浦区、奉贤区、金山区的生长结果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的花期均为青浦区早于奉贤区,奉贤区早于金山区,且‘翠冠’花期早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成熟期依次为:‘沪晶梨18号’‘早生新水’‘翠冠’‘沪晶梨67号’。主干直径高低依次为:‘早生新水’>‘翠冠’>‘沪晶梨67号’>‘沪晶梨18号’。4个品种整体短枝数较多,且长枝数比中枝数多;短枝数平均占比多少依次为:‘翠冠’>‘沪晶梨18号’>‘沪晶梨67号’>‘早生新水’;长枝、中枝占比多少排序与短枝数占比正好相反。4个品种平均花芽数量多少依次为:‘翠冠’>‘沪晶梨67号’>‘沪晶梨18号’>‘早生新水’,平均产量高低排序也是如此。春季平均萌芽率都为85%左右。整体看‘沪晶梨67号’和‘早生新水’高温后的返青率和萌芽率高于‘翠冠’和‘沪晶梨18号’。青浦区高垄栽培的梨秋季返青率低,且萌芽率最低,为1.7%-4.7%。因此,建议开花前花粉尽早准备,果实成熟时适时采收;对于树势强的‘沪晶梨67号’和‘早生新水’,注意控旺、抑徒长,‘早生新水’应减少重剪,培养更新结果枝组,增加花芽数量。对于树势中等的‘沪晶梨18号’,肥水要按时节供应充足,增强树势,可通过拉枝或刻芽促进花芽形成。建议新种植的梨树最好采用高垄栽培;果实采收后注意树体病虫害管理等防止早期落叶,抑制梨树返青开秋花。
  • 胡菊, 马春艳, 凌朝宁, 廖家就, 梁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紫金牛属3种典型树种朱砂根、红凉伞和虎舌红叶片进行色差值、色素含量测定及色素占比分析,探讨三种植物的叶色差异,为紫金牛属高观赏价值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朱砂根叶片为绿色,红凉伞叶片叶正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红色,虎舌红叶片为红色;(2)朱砂根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红凉伞叶片中花青素和总黄酮(除花青素外)含量最高;(3)朱砂根和虎舌红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占比高于红凉伞中,而红凉伞和虎舌红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占比高于朱砂根;(4)各色泽及色素含量指标彼此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推测朱砂根叶片呈绿色是叶绿素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而红凉伞及虎舌红叶片呈色是叶绿素和花青素共同主导的结果。
  • 钟君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上海地区‘天鹅绒’紫薇二次开花精准调控技术,采用3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修剪时间、修剪量、施肥频率对其二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1)修剪时间是二次开花花期的主要影响因子,施肥频率是二次开花花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处理11—16及对照组无法二次开花,处理1—10中盛花始期与修剪时间、修剪量和施肥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修剪时间越晚、修剪量越大、施肥次数越多,盛花始期越晚,盛花始期最晚可到10月上旬。除处理8以外,其余处理的二次开花花量均显著大于首次开花。2)连续两年采用处理1—10对‘天鹅绒’紫薇进行二次开花调控,不同处理的花量年际增量差异较大,其中处理4—6能显著增加第二年首次和二次开花花量,但持续多年调控会导致后续二次开花盛花期延迟和开花持续时间缩短。3)跨区和跨年份的重复性试验表明,相同调控措施下‘天鹅绒’紫薇二次开花花期具有高度一致性,证实本研究技术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 邹小花, 张丽勍, 徐奕扬, 杨克邦, 方献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全人工光植物工厂条件下草莓新品种‘东方丽人’生长最优光周期条件,本研究设置10/14 h、12/12 h和16/8 h三个不同光周期,对‘东方丽人’草莓物候期、生长农艺性状、果实表型特征、果实品质特征和产量指标进行测定和比对分析,以筛选出适宜在全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种植‘东方丽人’草莓的光周期条件。结果表明,10/14 h光周期条件促进‘东方丽人’草莓提早现蕾和开花;16/8 h光周期条件下‘东方丽人’草莓第1/2茬花期的单株花序数目、开花数目和果实数目相对较高;16/8 h光周期‘东方丽人’草莓株高、冠幅等生长势指标最高;3种光周期对‘东方丽人’草莓两茬果实的大小硬度等性状影响不显著;12/12 h光周期下‘东方丽人’草莓第1/2茬花果平均单果质量最重,产量也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全人工光植物工厂条件下‘东方丽人’草莓不同生长期适宜的光周期环境,为优化‘东方丽人’草莓植物工厂栽培光周期调控奠定理论支撑。
  • 沈新芬 郁巍 刘小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红美人柑橘采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设三个处理,处理1与对照相比,5-10月每月叶面喷施一次靓红益佰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代替常规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2与处理1相比,较多地施用了含氨基酸、中量元素水溶肥及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在柑橘根系萌动期及果实膨大期施用微生物菌剂含氨基酸水溶肥复配中量元素肥与在柑橘果实膨大期及转色期单纯施用含氨基酸水溶肥相比,在提升柑橘果实风味与内在品质方面表现更佳,而在柑橘果实膨大期及转色期施用含氨基酸水溶肥较常规施用磷酸二氢钾对提升柑橘果实风味与内在品质效果较好,因此实际生产中因结合红美人柑橘园实际情况,综合施肥的便利性和成本,在柑橘根系萌动期及果实膨大期通过施用微生物菌剂、含氨基酸水溶肥等措施来提升果实的风味与内在品质。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张月, 张翰林, 吕卫光, 李双喜, 郑宪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解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士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探索障碍土壤的生态调控过程,旨在为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与科学施肥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连作2年的设施西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K(无肥)、CF(化肥)、OF(有机肥)、OC(有机肥与化肥配施)、BO(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5个定位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组(CF、OF、OC、BO)碳源代谢能力、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CK),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BO>OF>OC>CF>CK;在6类碳源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强,对酚酸类碳源的代谢能力最弱;主成分分析显示6类碳源对主成分I(PC1)贡献度-0.3686~-0.4270,其中贡献度最大的为酚酸,其次为羧酸。综上所述,施肥显著提升了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功能多样性及养分含量,酚酸、羧酸是导致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代谢差异的主导碳源。配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强碳源的代谢能力、从而促进养分转化,尤其是添加了抗病功能菌的BO处理,说明有机质及微生物多样性与碳源的代谢能力正相关。
  • 杨娜, 梁晶, 崔心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含硅土壤调理剂对江苏射阳滨海农田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改良效益显著的含硅土壤调理剂适宜施用量。以黑麦草为试验植物材料,盆栽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1)未施用处理(CK);2)10%施用量处理(S1);3)20%施用量处理(S2);4)30%施用量处理 (S3);5)40%施用量处理(S4)。测定土壤pH、氯离子、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容重和通气孔隙度以及黑麦草的主要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当含硅复合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30%时,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佳,土壤pH、氯离子含量和容重降低了18.34%、91.38%和34.63%,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通气孔隙度分别提升了176.2%、2550.1%、540.3%、346.0%和271.6%,黑麦草的发芽率、株高、叶长、茎宽、根鲜重和根长均有提高,分别为272.7%、255.2%、98.0%、56.0%和106.6%。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容重和氯离子含量与黑麦草生物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和氯离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和通气孔隙度极显著负相关。可见,含硅复合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合理施用对盐碱土壤改良有显著效果。
  • 畜牧·兽医

  • 郑素威, 侯浩宾, 李 欣, 乔紫涵, 涂盈盈, 吕文纬, 丁卫星, 沈晓晖, 姚俊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鸽肉以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在全球健康食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日龄及性别对其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尚未系统研究。本研究以‘申王1号肉鸽’为对象,比较市场消费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关键日龄阶段(28日龄乳鸽与4年龄老鸽,)以及不同性别肉鸽的肉质特性、营养特性和组织结构差异,深入剖析其变化规律,为鸽肉产品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选购鸽肉产品提供专业参考。结果表明,28日龄肉鸽肉质表现出较低的剪切力(1.03 Kgf)与较高的水分含量(72.77%),同日龄公鸽的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略高于母鸽,但差异不显著;4年龄老鸽肉质则具有显著提升的肌苷酸(0.0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122.58 μg/g)及胶原蛋白含量(0.71%),鲜味和健康价值更为突出。其中,肌苷酸和胶原蛋白含量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而DHA在同一日龄组中母鸽高于公鸽,且在4年龄组中差异显著(P< 0.05)。此外,4年龄肉鸽肉质的硒元素(0.14 mg/kg)显著高于28日龄肉鸽肉质(0.09 mg/kg),但同一日龄组内性别间差异不显著,说明4年龄老鸽肉质更具功能价值,更适合健康饮食。不同日龄肉鸽肉质的脂滴沉积呈现显著差异(P< 0.05),28日龄乳鸽肌纤维面积较大、脂滴更丰富,肉质更为嫩滑。与同日龄公鸽相比,母鸽肉质在持水性、风味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方面更优,营养价值更高。综上所述,28日龄乳鸽适合鲜嫩市场,而4年龄老鸽更具加工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价值。本研究为鸽肉产品的深加工利用以及消费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 质量标准· 食品安全

  • 田文慧 郑 琦 岳 玲 颜伟强 张 慈 陈志军 张艳艳 孔秋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发黄曲霉菌抑制效果良好的缓释型绿色食品保鲜剂,以延长食品货架期。方法:利用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协同指数法筛选出对黄曲霉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植物精油及其协同增效组合,利用辐照接枝交联结合β-环糊精包埋制备缓释型绿色食品保鲜剂,研究其缓释性能及对烧卖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筛选出4种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植物精油,利用得到的协同增效组合制备缓释型绿色天然食品保鲜剂,30 ℃下缓释时长超过14天,对烧卖保鲜效果良好,4 ℃冷藏5天、10天、15天时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均低于对照处理,货架期延长10天。电子鼻分析发现直接精油处理影响烧卖风味,而缓释保鲜剂处理对烧卖风味无影响。结论:通过辐照接枝结合β-环糊精包埋制备的缓释型绿色天然食品保鲜剂,可以实现精油的缓慢释放,对烧卖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 司皓宇, 邬松恒 卢阳阳 陈冰洁 王 晓 郭广耀 张 怡,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抗性淀粉因其小肠中不易被消化,在抑制血糖升高方面具有一定潜力。本文以α-淀粉酶(RS-α)、普鲁兰酶为酶制剂(RS-P),采用单酶法、双酶法(RS-αP)制备RS3型抗性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所得RS3型抗性淀粉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玉米淀粉(NCS)相比,采用酶法制备的RS3型玉米抗性淀粉中的RS含量显著提升,且双酶法制备的RS含量最高(28.17%)。FT-IR和XRD分析表明,酶法改性过程中未产生新的基团,所有RS样品的晶体结构均由A变为B+V,短程有序性和相对结晶度均有所提高,RS-αP具有最高相对结晶度(51.31%)。同时,玉米淀粉经过酶处理后分子质量分布更加集中,且溶胀力显著降低,溶解度显著提高,且有效降低了预测血糖指数eGI,其中RS-αP最低降至47.38。研究表明,α-淀粉酶-普鲁兰酶法显著提高了RS含量,且显著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对RS生产和降血糖食品开发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 智慧农业·农业经济管理

  • 张丽勍, 邹小花, 徐奕扬, 方献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智慧植物工厂作为新型闭环生产系统,通过摆脱自然光照与环境依赖实现农产品周年化稳质生产,已成为传统农业的重要补充范式。相较于露天种植,该系统在空间集约化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农药零残留、营养元素精准供给及环境负反馈控制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其技术发展呈现代际演进特征:初期技术突破集中于立体层架设计、水耕自动化及人工光调控系统;当前研究则转向逆境响应机制构建与资源闭链循环等可持续创新。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作为微生物组工程核心要素,在传统农业中通过增强胁迫耐受性、优化根际微生态等多重机制,成为替代化学投入品的生物强化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智慧植物工厂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可控性为PGPR精准调控提供了独特应用场景。本文系统综述了以下内容:(1)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及研究进展;(2)PGPR在水耕栽培系统种的应用;(3)智慧植物工厂的发展现状。最后,重点介绍了目前PGPR在智慧植物工厂应用的最新范例,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 赵晓冉, 李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要素配置和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高渗透、高融合和高增长特性,与传统农业融合,促进了要素配置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基于2021年82家北京市设施蔬菜经营主体微观调研数据,本研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分位数回归法(QR)、工具变量法(IV),选取每公顷信息化投入资金表征信息化指标,分析了信息化对北京市设施蔬菜经营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信息化能显著促进北京市设施蔬菜经营收入,但信息化应用存在扩大北京市设施蔬菜经营收入差距的可能性,信息化增收效应仅存在于北京市收入水平高、信息化投入多、物质资本禀赋丰富的设施蔬菜经营主体中。据此,为有效促进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收入的增长,建议建立健全信息化转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信息化关键设备创新与应用,鼓励开展信息化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化经营,加强经营主体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 吴颖静, 原源, 蔡小昂, 张琴, 程彬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文献计量法,借助incites分析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通过发文量、关键词、被引频次等指标,分别从总体态势分析、学科影响力分析、学科发展力分析、学科合作力分析、学科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等5个方面分析“十四五”期间2020-2023年低碳与循环农业学科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低碳与循环农业领域发展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优势明显。
  • 综述

  • 李海超, , 苗雪霞, , 关若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RNA生物农药是基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的新型生物农药,通过外源双链RNA(dsRNA)特异性沉默靶标基因的表达,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防控,被誉为农药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2023年12月,美国环保署(EPA)批准登记全球首款可喷洒RNA杀虫剂Calantha™,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RNA生物农药正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本文系统综述了RNA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从1998年RNAi机制的发现到2023年首款产品的成功上市,重点阐述了其在靶向性、环境友好性、研发周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RNA生物农药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监管挑战和市场推广等问题。最后,基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现状,呼吁加强产学研协作,完善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以推动RNA生物农药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 杨阳1, 裴文霞, 孙丽娟, 秦秦, 杨湜烟, 薛永, 孙雅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转运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结合并水解ATP释放能量实现底物逆浓度梯度运输。根据ABC转运蛋白的序列相似度、系统发育及结构域的组织形式将其分成ABCA—ABCH八个亚家族。ABCB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与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调控密切相关。同时ABCB亚家族成员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运输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它还通过介导镉、铬、铝和铅等重金属离子的转运来提高植物重金属耐受性。本文从ABCB亚家族的结构组成、ABCB亚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ABCB亚家族调控机制以及ABCB亚家族对胁迫环境的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综述,并对此进行了展望,为了解ABCB亚家族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忻怡 李梅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数字化科技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这为农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良机。本研究立足农业绿色转型和农业数字化,对近年来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农业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涵盖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涵、原因、存在问题、指标选取、实现路径,以及数字化驱动机制和实现路径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 张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党参多糖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党参多糖的分离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参多糖的分离提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为其在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