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洪琦, 张津京, 郝海波, 赵静, 陈 辉, 赵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利用大球盖菇菌渣,研究了大球盖菇菌渣原位还田对土壤养分(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土壤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球盖菇菌渣还田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中和土壤盐碱度,并显著提高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性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磷酸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加30%以上和40%以上。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组的土壤真菌多样性低于对照土壤,处理组土壤中优势菌群为Hypocreales(肉座菌目)、Russulaceae(红菇科)、Pezizales(盘菌目)、Saccharomycetales(酵母目)、Bursaria(植物的群心木属或袋形虫属);对照土壤中优势菌群为 Pseudoplatyophyra(拟匙口虫属)、Aleuria(网孢盘菌属)、Onygenales(爪甲团囊菌目)、Trichosporon(丝孢酵母属)、Sordariomycetes(粪壳菌纲)、Sordariales(粪壳菌目)、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高璐, 朱红芳, 奚丹丹, 朱玉英, 李晓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海青3号’是利用国内优异种质资源经多年系统单株自交纯化,并结合田间综合园艺性状鉴定筛选获得的自交不亲和系612和118-600,经杂交后得到的不结球白菜优质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直立生长,矮箕类型,生长势强,叶深绿色,叶面光滑,叶柄宽、绿色,抗病毒病和霜霉病,营养丰富。播种后25—40 d均可采收,多点试验表明,‘海青3号’定植40 d的采收产量高达43112.4 kg/hm2。营养品质指标分析表明:在移栽后35 d内,‘海青3号’与对照‘苏州青’的营养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在移栽第35 d时,‘海青3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苏州青’,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苏州青’;‘海青3号’的氨基酸、还原型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均比‘苏州青’略高。该品种适宜在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冬季节栽培。
  • 许嘉诚, 张梦阳, 陈翠萍, 闫殿海, 刘 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61份来源不同的胡麻材料为试验材料,利用20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构建胡麻DNA指纹图谱,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得到88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有87个,多态性比为98.86%,PIC(多态信息含量)值在0.120—0.870,平均PIC值为0.508。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胡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50—0.780,在遗传相似系数0.7715处可将61份胡麻材料分为3类。构建的61份胡麻材料DNA指纹图谱,可为今后胡麻品种鉴定与选育提供参考。
  • 尹 莲, 赵建锋, 孙玉东, 罗德旭, 王林闯, 许文钊, 刘 璐,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比较与评价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以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调查田间生长情况,并对其13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差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不结球白菜品种的整齐度较高。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其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6%—33.65%,其中叶质量、叶柄质量、叶柄长、和叶片质量的变异系数超过25%,说明不结球白菜品种间性状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各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各性状至少与1个其他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产量与单株质量和叶柄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8.561%,其中第一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476和34.43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不同不结球白菜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品种最多,主要表现为株高较平均,植株及其质量较小;第Ⅱ和第Ⅲ类群植株产量较高,单株及叶片质量较大。该研究发现不结球白菜遗传多样性丰富,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差别,也互为联系,为江苏地区不结球白菜的生产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 李茂柏, 楼坚锋, 王 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2012—2021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近10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基本情况。数据表明,近10年上海市共审定了78个鲜食玉米品种,企业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育成品种占比74.4%;年度间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和出籽率变化不大,但品质和产量水平提高较快。新育成品种在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推动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需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创制优良亲本材料,选配强优势鲜食玉米品种。
  • 园艺·园林

  • 周 峰, 杨焕玲, 赵 妍, 姜淑霞, 陈明杰, 李正鹏, 查磊, 李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 ℃倒置黑暗恒温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锁状联合情况,筛选获得大球盖菇单核体。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再生率均较高,‘土肥’品种再生率最高,达1.73%,‘高邮’品种再生率次之为1.13%,‘大T’品种的再生率最低为0.90%。单核化率‘大T’品种高达85.2%,‘土肥’的单核化率次之为66.0%,‘高邮’的单核化率最低为59.8%。对不同大球盖菇品种的单核体表观形态特性进行观察分析,对利用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新品种提供单核体,可丰富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体资源,为研究遗传及育种提供材料。
  • 刘立平, 崔佳维, 卞志伟, 卜立君, 卜崇兴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3个香葱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和播种密度对移动式NFT活体盆栽香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葱的成苗率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荣宝603’和‘荣剑’均有较高的成苗率;单盆鲜重同时受品种、播种数量和栽培基质的影响,在细沙栽培条件下播种10粒/盆‘荣剑’品种表现最优;香葱总成本的差异主要由栽培基质决定,使用细沙作为栽培基质成本最低,其中‘荣剑+播种10粒/盆+细沙基质’处理的单位成本最低,为3.88元/kg。综上,‘荣剑+播种10粒/盆+细沙基质’组合的生产方式具有成苗率高、产量高和生产成本低的特性,是移动式NFT活体盆栽香葱最适宜的生产方式。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张 晶, 张定一, 党建友, 裴雪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在滴灌条件下化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0—2021年以晋南麦区主推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小麦品种为主区,施肥模式为副区,调查其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化肥减施潜力不同,4个小麦品种化肥减施潜力依次为‘烟农1212’>‘济麦22’>‘石农086’>‘品育8012’,小麦产量主要受限于群体数量和千粒重。施肥量对小麦蛋白质组分的影响因品种而异;适量减施化肥有利于提高‘济麦22’‘石农086’和 ‘烟农1212’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而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试验表明:晋南地区冬小麦在生育期进行化肥减施,即总施纯N 240 kg/hm2,其中基施纯N180.0 kg/hm2、P2O5 105.0 kg/hm2、K2O 34.5 kg/hm2,拔节期追施纯N 60.0 kg/hm2,‘烟农1212’和‘济麦22’能够实现稳产提质和化肥减施增效。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刘战勇, 张佳倩, 张向前, 厉雅华, 迟文峰, 张德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南麓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筛分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并采用经典统计学对其团聚体组成结构进行分析,探索农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稳定性。结果表明:阿荣旗各乡镇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主要以大团聚体为主,≥2 mm粒径的大团聚体占总体的一半以上;≥2 mm和0.25—2mm粒径的大团聚体之间及0.053—0.25 mm和<0.053 mm粒径的微团聚体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关系。各乡镇之间≥2 mm和0.25—2 mm粒径的大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各乡镇之间0.053—0.25 mm和<0.053 mm粒径的微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微团聚体结构相对稳定。相关结果表明:大团聚体容易受到耕地不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等外因素影响而产生崩解或分解为微团聚体,造成各乡镇间微团聚体差异性显著于大团聚体,直接影响土壤质量。合理利用耕地,保护性耕作才能阻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 马想, 伍海兵, 梁晶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绿地土壤571个采样数据,分析了3种类型绿地土壤pH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地上植被类型和绿地建成年限对绿地土壤pH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平均值为8.20,属碱性土壤,广场绿地土壤pH显著高于公园绿地土壤和道路附属绿地土壤,且不同行政区域土壤pH具有显著差异。在土壤剖面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pH逐渐增加,表层0—20 cm土壤pH显著低于40—90 cm土壤。上海绿地土壤pH与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呈负相关,表明绿地土壤肥力越高,土壤pH越低。土壤质地对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分布无显著影响,但土壤pH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植被类型显著影响绿地土壤pH,草被群落下土壤pH显著高于乔灌群落。随着绿地建成年限的延长,土壤pH有降低趋势,但与新建绿地相比,绿地建成30年后土壤pH才会表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可为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养护管理措施的优化,助力上海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提供一定指导。
  • 畜牧·兽医

  • 李本强, 刘惠莉, 刘佳佳, 陶洁, 程靖华, 石迎, 乔长涛, 沈晓晖,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猪萨佩罗病毒在仔猪腹泻病情中的作用,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于2016年-—2020年采集的上海市及周边11个猪场腹泻病料,共计1 446 份腹泻病料。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SV筛检,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及病毒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共筛检出256份为PSV 核酸阳性样品,阳性率17.7%。从阳性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株PSV病毒,全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SV分离株聚集在中国PSV毒株的集群上,分离株在3D区域4 696-—5 945bp处存在重组区域。病毒核苷酸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PSV毒株与韩国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7%-—88.5%,与欧洲PSV毒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4.9%-—87.3%。对VP1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与参考株存在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中间氨基酸序列是保守的,没有突变及插入和缺少现象。PSV分离株与参考株比较都含有173位潜在糖基化位点,VP1蛋白分子表面存在分布均匀的抗原表位。该研究可这一研究结果为猪萨佩罗病毒病原学及其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吴华莉, 张莺莺, 黄济, 王洪洋, 曹建国, 涂尾龙, 范春, 谈永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GRB7基因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梅山猪和申农猪群体内的多态性。结果表明:猪GRB7基因片段长度为626 bp,检测发现该片段的163 bp和243 bp处存在突变位点。163位点突变在杜洛克猪群体内CC基因型较多,在长白猪、大白猪和申农猪群体内CT基因型较多,在梅山猪群内TT基因型较多。243位点突变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群体内CT基因型较多,在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TT基因型较多。GRB7基因TTTT合并基因型在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内为优势基因型,在杜洛克猪和长白猪群体内CCTC合并基因型频率较高,在大白猪群体内CTCT合并基因型频率较高。
  • 周梅, 刘秋月, 孙庆, 田志龙, 向光明, 狄冉, 王翔宇, 储明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绵羊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组蛋白细胞周期调节 (histone cell cycle regulator, HIRA) 基因g.71874104G>A和g.71833755T>C位点突变引起的HIRA mRNA和HIRA蛋白表达以及孕酮(progesterone, P4)和雌二醇(estradiol, E2)分泌水平在绵羊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变化。结果表明:g.71874104G>A和g.71833755T>C位点突变均导致卵巢颗粒细胞中HIRA蛋白表达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HIRA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并且仅g.71874104G>A突变位点对P4和E2的分泌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推测HIRA基因的g.71874104G>A和g.71833755T>C两个突变位点通过改变绵羊卵巢颗粒细胞中HIRA蛋白表达量,进而影响后续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最终影响绵羊的生殖能力。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陈冰洁, 刘贵阁, 路遥,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合适的花菇干燥方式,比较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花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对花菇结构损伤最小,干燥的花菇复水比高、收缩率小,具有良好的色泽品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保留率高,可接受度较高,但真空冷冻干燥所需时间长、能耗大,且设备成本高,适合高品质的花菇生产。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热风干燥的花菇复水比和收缩率差异不明显,香味浓郁,且干燥能耗低,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制备干花菇。微波干燥效率高、能耗小,但微波干燥的花菇收缩严重,复水比低,营养物质损失较多,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适用于花菇干燥。
  • 黄柳娟, 王红梅, 邵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用于食用菌粗多糖含量测定的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中对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根据标准NY/T1676—2008中方法对一个灵芝破壁孢子粉样品的粗多糖进行测定,分析该方法在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和合成不确定度,并对各分量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名。结果表明:灵芝破壁孢子粉样品的粗多糖含量为2.71%±0.13%(k=2),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标准曲线拟合、标准品溶液配制和稀释以及样品重复性。增加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量可有效降低方法的不确定度,提高方法可靠性。
  • 王晓, 陈冰洁, 刘晨霞, 白会庭 , 归蔚羚,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气调包装对水培小白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空气为对照组,探讨在2 ℃低温下不同气调包装组(5% O2 + 5% CO2,5% O2 +10% CO2 ,10% O2 + 5% CO2 ,10% O2 + 10% CO2 )对水培小白菜营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小白菜的呼吸强度呈下降趋势,初始CO2浓度为5% ,O2浓度在5%—10%时有利于降低小白菜的呼吸强度;5% O2 + 10% CO2和10% O2 + 5% CO2处理组可溶性固形物下降速度相对缓慢;10% O2 + 5% CO2组色差变化最小,感官品质较好,可溶性固形物、色泽、水分的含量较高,保藏效果最佳。本研究对水培小白菜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施春晖, 王晓庆, 雷 磊, 蒋 爽, 骆 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外及我国梨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国内外梨相关现行标准的颁布情况。从国际组织及各国现行梨相关标准情况、国内各地方梨标准颁布情况、上海梨产业发展分析、构建上海梨产业标准综合体的设想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上海梨产业标准综合体的设想。其中,我国现行的梨标准不论是在总数量上还是分类细化程度上都远超国际组织、美国、土耳其、欧洲等;我国梨全产业链各环节颁布的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主要涉及产前、中、后3个环节7个技术领域,但标准体系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梨产业后端的果品商品化处理与国外相关标准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指出建立适宜本地区的梨高品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打造新型梨产业联盟是上海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梨产业发展提供实用性及前瞻性的指引。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逯连静, 杨红, 王丽媛, 马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下,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尤为迅猛,逐渐成为上海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柔性实施机制缺乏、电商人才培育仍需加强、地产农产品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农产品生产及流通标准待完善等亟待破解的问题。基于主要电商企业、相关主管部门、上海各郊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相关领域专家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座谈和访谈,深入分析上海农产品电商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上海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限制性政策的柔性实施,提供农产品绿色通道服务;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训,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制定生产和流通标准,加快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
  • 陆利明, 王丽媛, 王雨蓉, 陈建, 马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数字化是数字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浦东新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数字化,在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产销对接智能化、农业监管智慧化方面进行了不少积极探索。虽然浦东新区在人工智能、农业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和技术储备,在全国先行发展数字农业有一定的优势,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发现,浦东新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对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编制实施方案,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引进培养综合型人才,加强区、镇、村三级数字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加强信息融合,分类实现产销精准匹配,最终为数字化助力农业产销高效对接的“上海样板”提供决策依据。
  • 王振旗, 徐 昶, 曹 莹, 张 敏, 胡双庆, 倪远之, 薛 云, 周佳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我国生猪稳产保供的背景下,根据上海都市型畜禽养殖业发展定位及产业模式特征,针对“十二五”末畜禽环境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十三五”期间实施的畜禽养殖生产布局优化、粪污还田规范管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等一系列环境管理举措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回顾评价,并从粪污资源化利用监测考核体系构建、臭气与氨协同减排控制技术应用、畜禽养殖新型污染物控制技术推广、畜禽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等角度,展望了“十四五”期间上海都市型畜禽养殖业环境综合管理重点工作。
  • 旦真旺姆, 全淼儿, 钱婷婷, 石称华, 刘哲辉, 常丽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lexNet、VGG16、GoogLeNet和Resnet50等4种CNN模型对黄瓜4个病害级别的白粉病叶片图像进行反复迭代训练,探究迭代次数、BATCH_SIZE参数对4种模型识别分类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CNN模型的性能,以选择出应用于黄瓜白粉病识别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从训练集损失函数的损失率、识别准确率及训练时间综合考量,在当前实验样本条件下,在迭代次数40次条件下,BATCH_SIZE值等于90时,Resnet50模型结果最优,其训练用时为24 min,模型识别准确率为91.30%,对黄瓜白粉病不同病害级别智能识别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
  • 综述

  • 吴潇, 黄继文, 蒋玮, 朱丽慧, 涂尾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方猪种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种质资源,关系到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肉质性状作为生猪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八大地方品种猪之一的陆川猪,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鲜美,是优良的肉质遗传资源库。通过从基因的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性状关联性、基因编码区突变、基因的表达这四个方面,分析与陆川猪脂肪沉积、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阐明陆川猪肉质形成的调控机理和陆川猪优良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着重要意义,可为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借鉴。
  • 肖长峰, 许云英, 王惠影, 杨长锁, 吕文纬, 李欣, 朱丽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蛋白质饲料原料资源紧张和养殖氮排放污染是我国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为此,低蛋白日粮和非常规日粮应运而生,成为水禽养殖的趋势。低蛋白饲料可减少蛋白质饲料原料消耗、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氮排放,而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可有效缓减蛋白质饲料短缺问题。水禽相对耐粗饲,开发非常规低蛋白日粮在水禽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非常规低蛋白日粮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水禽上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非常规低蛋白饲料在水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