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2,38(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22,38(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林月霞,吕玉华,廖荣荣*
    2022,38(3):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羊是重要的经济动物。近年来,分子标记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羊经济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而基于分子标记的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则促进了羊育种进展,加快了优质、快长等专门化肉羊新品种(系)培育。通过梳理与羊生长性状、繁殖性状、肉质性状等相关的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园艺·园林

  • 杜纪红,叶正文*,苏明申,周慧娟,李雄伟,张夏南
    2022,38(3): 7-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设施栽培早熟油桃‘中油9号’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对油桃果实发育和新梢生长以及各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对油桃果实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多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油桃果实单果重和果肉硬度;摘心处理对油桃单果重和果肉硬度影响均不显著。(2)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均减少了油桃新梢的生长量。(3)多效唑和摘心处理均降低了油桃果肉和叶片的淀粉含量,增加了结果母枝、种子和新梢的淀粉含量。(4)多效唑处理降低了油桃果肉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了种子、叶片、结果母枝和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摘心处理提高了油桃果肉、叶片和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了种子、结果母枝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生产中建议合理选择多效唑的施用浓度和时期,避免使用不当造成减产。
  • 查倩,奚晓军,和雅妮,殷向静,蒋爱丽*
    2022,38(3): 14-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砧木嫁接对‘申雅’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SO4、5BB、3309C、110R、1103P共5种材料嫁接的‘申雅’葡萄为试材,分析不同砧穗组合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申雅’自根苗优点为果实玫瑰香味浓,缺点为树势弱。‘申雅’在嫁接后树势增强,其中‘申雅’/5BB的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糖酸比和香气)等综合性较其他砧穗组合强,说明5BB为‘申雅’最适宜的砧木。
  • 王玉杰,申海燕,何红梅,孙云乔,顾 群
    2022,38(3): 19-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光合、荧光及表型参数的影响,以“新场青”为试材,采用温室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深,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胞间 CO2 浓度(Ci)显著降低及稍增加、相应地气孔限制值(Ls)显著升高及稍下降,PS II 的实际光合效率 (Y(II))、PS II 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上升趋势;复水后第5天光合、叶绿素荧光和表型参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光合、表型参数及地上部鲜重均与CK差异显著。试验表明,不结球白菜轻度和中度干旱下主要由于气孔限制导致光合速率下降,重度干旱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非气孔限制;持续干旱未对不结球白菜的光合机构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结球白菜对干旱胁迫的恢复能力强,但复水后短期内难以消除干旱对不结球白菜光合特性和表型的影响。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朱丽华1, 李超汉1, 尤佳琪1, 顾卫红1, 杨红娟1*,宋荣浩2,卜崇兴3
    2022,38(3): 26-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黑津’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小果型黄瓤特色西瓜新品种,种子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为提供优质足量杂交种,开展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地区 ‘黑津’西瓜采用单蔓整枝,种植密度控制在11 500—12 000株/hm2为宜。在主蔓上留瓜坐果,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春季播种育苗适期在2月15日至2月25日,秋延后播种育苗适期在8月1日至8月5日,结果以主蔓第3雌花节位表现最好,种瓜采收后后熟9—10 d处理可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 韩 晴,田 东1,施 标1,沈雪芳1*
    2022,38(3): 30-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红糯1号’是以‘申W105’为母本、‘申W10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紫红色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熟期中等,产量高,高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南方锈病等。在上海地区春播出苗至采收86.6 d,平均产量(去苞叶鲜穗净重)达13 066.3 kg/hm2,比对照品种‘申糯2号’增产21.1%。该品种果穗颜色鲜亮,鲜食糯性品质极佳,口感香甜糯,综合品质评分90,达一级标准,是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尹艺璐1,钱婷婷2 ,李达仁1 ,熊鑫1,常丽英1*
    2022,38(3): 35-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意大利耐抽薹’叶用莴苣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氮素水平处理(0.00 mmol/L、3.25 mmol/L、6.50 mmol/L、9.75 mmol/L)对水培叶用莴苣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0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2)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地上部及地下部鲜干重和叶面积显著提高,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与其他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m、Y(Ⅱ)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F0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在9.75 mmol/L的氮素水平处理(T3)下,水培叶用莴苣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提高氮素水平有利于叶绿体色素积累。本研究初步探究了水培叶用莴苣氮素胁迫的适应性机制,可为水培叶用莴苣的氮素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 刘乔斐
    2022,38(3): 42-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两年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与复水周期处理对北柴胡生长和根部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增加柴胡的根长、根直径,降低柴胡的株高、根干重、冠干重、生物量和根冠比,增加柴胡皂苷a、皂苷d、总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粗多糖和总多糖的含量。复水后,根长、株高、根干重、冠干重、生物量、根冠比、皂苷a、皂苷d、总皂苷、黄酮类、可溶性糖、粗多糖、总多糖均增加,且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柴胡生长方面,两个干旱复水周期的增幅最显著;次生代谢物含量方面,三个干旱复水周期的增幅最显著。因此,在人工栽培柴胡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提高柴胡的产量和品质。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张翰林1, 郭惠宝2, 杨业凤3, 施俭4, 陆利民3, 吕卫光1 *
    2022,38(3): 48-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空白处理为对照(CK),考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麦产量结构、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T20%处理稻、麦产量比RT处理高3.3%和4.3%,但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各施肥处理间稻季氮素偏生产力无显著差异,全年氮素农学利用率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为OT20%> RT> OT40%> OT60%;OT60%处理速效钾含量在麦季与RT处理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RT处理,OT20%处理稻季脲酶和全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RT处理。综上,在上海稻麦轮作地区,采用有机肥替代20%化肥,在稳产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同时增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 梁晶1,2 ,张青青1,2 ,张浪1,2﹡
    2022,38(3): 54-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遗留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湿垃圾堆肥、氨基酸和木醋液等不同配比改良材料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植物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湿垃圾堆肥或湿垃圾堆肥与氨基酸和木醋液配施均具有降低搬迁地土壤容重及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入渗率、水稳性团聚体、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作用。仅考虑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时,单施40%湿垃圾堆肥的配比2对搬迁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作用最大,但因植物望春玉兰的成活率较低(50%),不适宜推广利用;综合考虑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情况和植物长势时,添加20%湿垃圾堆肥、1 kg/m3氨基酸并喷施1L/m3木醋液的配比5既对搬迁地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较大改善作用,且望春玉兰成活率较高(100%)。经改良后,搬迁地土壤容重为1.22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2.52%,总孔隙度为52.56%,土壤入渗率为4.01 mm/h,>0.25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10.02%,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为429.47 g/kg和403.80 g/kg。本研究可为搬迁地土壤改良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 孙丽娜,黄开华,高新华,陈伟,黄万金,吕卫光*
    2022,38(3): 60-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估不同杀菌剂对蚯蚓的毒性,采用人工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嘧苷素、井岗霉素、塞呋酰胺、宁南霉素、甲基硫菌灵、稻瘟灵、蜡芽菌、氟环唑、戊唑醇和三环唑)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作用增加。采用人工土壤法染毒14 d 时,10种稻田常用杀菌剂对威廉环毛蚓的 LC50值为9.79‒250.68mg/kg。采用自然土壤法染毒14 d 时,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的LC50 值为4.10‒9.65mg/kg,均小于10 mg/kg;其余7种杀菌剂的LC50值在30.67‒244.29 mg/kg。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甲基硫菌灵、稻瘟灵和戊唑醇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中毒级,噻呋酰胺、氟环唑、三环唑、嘧苷素、蜡芽菌、井冈霉素、宁南霉素对威廉环毛蚓属于低毒级。
  • 曹燕燕 1,刁倩楠1,姚东伟1,陆世钧1,郏惠彪2,张永平1*
    2022,38(3): 65-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甜瓜抗病材料,对40份甜瓜种质资源分别进行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鉴定并对筛选到的抗病材料进行抗性来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到11份甜瓜白粉病抗性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共鉴定到8份蔓枯病抗性材料。通过对鉴定到的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材料进行抗性来源分析发现,9份材料可用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me4em37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与抗病甜瓜收集一号相同的白粉病抗性基因;6份材料可用白粉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BR120-172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白粉病抗性基因Pm-2F;2份材料可用蔓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CT505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蔓枯病抗性基因Gsb-1;1份材料可用蔓枯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引物CMAT170a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其可能含有蔓枯病抗性基因Gsb-4。该研究可为甜瓜白粉病和蔓枯病抗性遗传改良及其抗病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
  • 黄璐璐,徐春花,王站付,金海洋,杨晓磊,严瑾,陈旭,朱恩
    2022,38(3): 72-7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菜‘五月慢’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减施对菜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处理下,青菜株高、叶绿素SPAD值、单株鲜重和产量与常规施肥均无极显著差异。T2、T4处理株高显著低于T1、T7和T8处理。T1叶绿素SPAD值显著高于T3—T8处理, T2—T8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T1处理鲜重显著高于T2、T4、T7、T8处理。T4、T7产量显著低于T1、T5处理(P<0.05),但各处理间无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减肥处理(T2—T8)的氨挥发通量与氨挥发损失率均极显著低于常规处理(T1),T3处理最低。建议首先考虑施用缓释肥作为氨减排技术,其次为水肥一体化、有机无机复混肥和蚯蚓养殖的减排技术。
  • 畜牧·兽医

  • 林鸷,何锡忠,朱永军,丁卫星,彭丽英*
    2022,38(3): 77-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细胞传代,获得了35代次的PRVSX-gE基因缺失毒株。对不同代次的病毒进行TCID50测定、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特异性检验,并通过动物感染试验测定毒株对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代次之间病毒滴度无显著差异且无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PRVSX-gE基因缺失毒株(107.0TCID50/mL)可致仔猪发病。用PRVSX-gE基因缺失毒株制备的油乳剂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发现其对小鼠保护率达90%以上,对猪保护率达100%。说明PRVSX-gE基因缺失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沈秀平,2,谭 江3,潘玉春1*
    2022,38(3): 82-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基于大群体的杜洛克猪体尺指标相关遗传参数,以潍坊江海原种猪场160—180日龄的3560头杜洛克种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并估计了体高、体长、胸深、胸宽、管围和臀宽等6项体尺指标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体尺性状总体属于中、高等遗传力,其中体高遗传力较高(0.56),体长、胸宽、管围和臀宽遗传力中等,胸深的遗传力较低(0.21)。杜洛克群体体高与胸深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为0.73),胸宽与臀宽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为0.72)。研究结果为开展杜洛克猪体尺性状常规育种和标记辅助选种奠定基础,也为其他国家级核心场的种猪育种提供借鉴。
  • 姚俊峰1,2,杨长锁1,2,王晓亮1,2*,朱根生3,吕文纬2,涂盈盈2,徐海军2,侯浩宾1,2
    2022,38(3): 87-9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蛋公鸡的福利,并对其进行高效饲养和有效利用,研究了不同能量和蛋白饲料配方对海兰褐蛋公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和风味感官评价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7—12周,A配方组的海兰褐蛋公鸡日增重显著高于B配方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B配方组。2)不同配方对海兰褐蛋公鸡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是A配方组的腹脂率极显著低于B配方组的腹脂率。3)A配方组的海兰褐蛋公鸡脾脏指数和睾丸指数较B配方组显著提高,其他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4)不同配方对海兰褐蛋公鸡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会显著影响人们对腿肌的风味感官。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参考肉鸡常规饲料配置的A配方更加适合海兰褐蛋公鸡肉用的饲养。
  • 周佳明1,陈冈1,司伏生2,于瑞嵩2,陈冰清2,谢春芳2,李震2,董世娟2*
    2022,38(3): 93-9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上海市郊区猪场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从3个猪场随机采集180份新鲜粪便样本,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HEV ORF2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结果表明:HEV RNA的PCR检测总阳性率为15.6%,个别猪场HEV RNA检出率达30%,且存在基因3型和4型同时检出的情况。经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分析,23份样本为基因4型,5份样本为基因3型。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基因3型和的4型毒株与来源于上海地区的参考毒株遗传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6.3%。研究表明,该地区某些猪场HEV感染率仍比较高,且存在基因3型与4型共感染的现象,应注意加强防控。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瞿洋1,宇盛好2,白亚龙1,林婷1, 周昌艳1, 索玉娟1*
    2022,38(3): 98-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长预测模型,采用修正的Gompertz(SGompertz)模型和修正的Logistic(Slogistic)模型作为一级模型,分别拟合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5℃、25℃、30℃、37℃和40℃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通过比较各模型的评价参数选择最优模型,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迟滞期。在此基础上,采用Huang-rate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二级生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一级模型中,SGompertz模型对生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拟合度较高。建立的Huang-rate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为μmax =0.021×(T-14.958)[1-e5.175(T-40.193)],λ=0.02423T2 -1.97932T + 42.12497;其R2、偏差因子(Bf)、准确因子(Af )分别为0.978、1.011、1.018和0.956、1.004、1.035,表明使用该模型描述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比生长速率和迟滞期的影响是可信的。拟合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菜中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4.958℃,最高温度是40.193℃。
  • 岳玲1,郑琦1,王海宏1,孔秋莲1,颜伟强1,陈志军2,张艳艳3, 戚文元1*
    2022,38(3): 106-1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鲜切苹果容易褐变、变质等问题,延长鲜切苹果货架期,研究电子束辐照结合保鲜剂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分别用去离子水、1%抗坏血酸、0.5%氯化钙、2%γ-氨基丁酸浸泡鲜切苹果,经0 kGy(未辐照)、2.3 kGy电子束辐照后于2 °C、8 °C冷藏贮存15 d,定期测定其微生物水平(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脆性、咀嚼性、褐变程度指标。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的抑制鲜切苹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效的杀灭鲜切苹果中的大肠菌群。0.5%氯化钙结合2.3 kGy电子束辐照保鲜效果最佳,2 °C贮存至15 d时,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均<10 cfu/g,无大肠菌群检出,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平均硬度下降13.7%,脆性为初始值的51.5%,咀嚼性为初始值的85.1%,且能抑制鲜切苹果褐变,有效的延长了鲜切苹果的货架期。
  • 王子衡1,胡钰梅1,周立法2,齐自元1,谢 晶1,3,4,潘迎捷1,3,4,赵 勇1,3,4 *,刘海泉1,3,4,5*
    2022,38(3): 114-1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上海市售的淡水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与海水养殖的三疣梭子蟹中砷(As)、镉(Cd)的富集情况及食用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分别测定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的性腺、肝胰腺、腿肌和胸肌中的As、Cd含量并运用目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 THQ)和目标致癌风险(Target cancer risk, TR)进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中As(8.813 mg/kg)、Cd(2.653 mg/kg)含量显著高于中华绒螯蟹中As(1.097 mg/kg)、Cd(0.149 mg/kg)含量;两种蟹中As、Cd的富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三疣梭子蟹与中华绒螯蟹的可食组织中,性腺与肝胰腺富集As的能力都显著强于腿肌和胸肌;Cd大部分富集在肝胰腺中。初步评估表明,长期食用As、Cd污染的三疣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并且三疣梭子蟹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更大。本研究为科学指导蟹类的食用以及精准评估蟹类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提供了基础参考。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刘勇,杨娟,王运圣,徐识溥,郑秀国*
    2022,38(3): 121-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业物联网感知层对传感器接入的需求,选取农业生产中国内外常见的12种土壤湿度传感器,以传感器直接接入物联网为目的,对其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对比研究。所选取的12种国内外土壤湿度传感器按接口类型可分为模拟接口、SDI-12接口、RS485接口三大类,分别对这3类接口进行了信号采集和通信协议研究,并以STM32微控制器为平台按照各自的通信协议编程实现了对这3类接口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转化,获取到了相应的土壤湿度数据。结果表明:Modbus接口协议的传感器是国内主流,协议复杂度最为简单;SDI-12接口协议的传感器国外使用较多,协议复杂度次之;模拟接口作为一种国内外厂商都保留的接口类型,其获取的数据需经过复杂换算才能得到湿度值,且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取决于厂商提供的校准公式,或需自行校准,协议复杂度最高。
  • 张 辉,田守波,杨学东,朱为民*
    2022,38(3): 128-1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种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生物育种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种业现已发展成为技术、资本和人才高度集中的高科技产业,全球化、垄断化呈现加速趋势。通过从技术、人才和政策3个方面,梳理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和挑战,思考进一步提高我国种业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多学科协同及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以提高种业技术创新;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团队的组建与管理以发挥人才在种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强政策设计与实施以支持种业基础性研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种业产业信息平台,发挥政策对种业创新的支撑作用。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