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0,36(6):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20,36(6):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吕文远1,2 张丽勍2 高清华2 段 可2 *
    2020,36(6):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颜’草莓果实为材料,经RNA提取后反转录获得草莓果糖激酶基因FaFRK3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草莓FaFRK3基因完整读码框ORF长 1158bp,编码386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等电点和分子量分别为5.04 和94292.57ku。草莓FaFRK3基因与其他植物的FRK基因相似度较高,FaFRK3编码蛋白属于pfkB 糖激酶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FaFRK3基因在‘红颜’草莓的不同器官的表达量相差较大,其中在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该基因在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也存在差异,随着草莓果实成熟,FaFRK3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
  • 张圣美1,2,刘晓慧2,尚静2,张爱冬2, 朱宗文2, 朱月林1*
    2020,36(6): 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色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果皮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以27 °C为对照,测定38 °C和45 °C条件下处理1 h、3 h、6 h、12 h、24 h、48 h、60 h花青素、类黄酮含量,以及花青素生物合成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花青素合成酶(ANS)、类黄酮3-葡糖基转移酶(UFGT)的活性,并测定3 h和6 h时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温胁迫诱导花青素和类黄酮浓度显著降低,其中45 °C较38 °C下降幅度大; PAL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S、CHI、DFR、ANS、UFGT的活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高温胁迫下,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处理3 h时,SmPAL、Sm4CL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当处理达到6 h时,38 °C和45 °C条件下,其表达量均低于对照。SmCHI的表达量在38 °C时显著升高,而在温度达到45 °C时表达量降低至与对照相当的水平。SmF3H、SmANS、SmUFGT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处理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表达量越低。上述结果表明,高温胁迫降低了茄子果皮花青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导致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降低。
  • 陈敏敏1, 张永春1* ,蔡友铭1 ,杨柳燕1 ,聂功平2
    2020,36(6): 13-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方法分析61个百合品种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亚洲百合、东方百合等组内杂交品种二倍体较多,19个亚洲百合品种中,仅1个三倍体,2个四倍体,其余16个均为二倍体;16个东方百合均为二倍体。而LA、OT等组间杂交品种大部分为三倍体,15个LA品种中有14个为三倍体,9个OT品种中有6个为三倍体。2个Martagon品种中有1个为二倍体,1个为三倍体。部分二倍体和三倍体品种出现染色体非整倍化现象。流式细胞仪鉴定法可缩短鉴定时间,提高鉴定效率。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田守波1,陈春宏2,张兆辉2*
    2020,36(6):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不同瓠瓜自交系的耐热性,探究高温胁迫对瓠瓜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以23份瓠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耐热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不同瓠瓜幼苗的耐热性及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与瓠瓜热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23份瓠瓜自交系分为三大类群,其中以第二类群耐热性最强。在高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GSH含量等均可作为瓠瓜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在23份材料中,以B-3、B-4、B-5、B-9、B-10、B-12、B-18、B-20、B-23的耐热性最强。
  • 王宏辉,2,顾俊杰3,房伟民1*,陈发棣1,张栋梁3
    2020,36(6): 24-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红掌叶片细胞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规律,以耐热性不同的4个红掌盆栽品种‘阿瓦托’(‘Arento’)、‘马都拉’(‘Madural’)、‘特伦萨’(‘Turenza’)、‘甜冠军’(‘Sweet champion’)为材料,测定并分析39 ℃高温胁迫不同时间后4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的4个红掌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增加,但耐热性越强的品种增加幅度越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时间延长均先升高后降低,但越耐热的品种升高的幅度越大,降低幅度越小。因此,耐热性越强的红掌品种的细胞膜越稳定,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越多。
  • 关媛*,党冬冬1, 2*,王慧1,Reshmi Rani Das3,潘广磊 1,Daniel Paul Jeffers4,阮燕晔2,郑洪建1**
    2020,36(6):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夏季高温胁迫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鲜食甜、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试验以485份甜、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高温对甜、糯玉米自交系的空秆率、产量、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以及雌雄穗开花间隔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自交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以空秆率小、穗位系数大、单株籽粒重量高和雌雄穗开花间隔(ASI)时间短作为筛选耐高温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比较不同甜、糯玉米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选出综合表现好的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可以为耐高温甜、糯玉米品种育种提供抗性种质。
  • 园艺·园林

  • 朱红芳,李晓锋,吴轩, 臧晓韵,朱玉英*
    2020,36(6):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紫色不结球白菜品种‘紫艺’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温度(5℃、25℃和35℃)处理对其脯氨酸含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低温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紫艺’脯氨酸和H2O2含量、SOD、CAT、APX和GR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O2˙-产生速率、AsA和GSSG含量先增后减,而POD活性和GSH含量则持续下降;在35℃高温条件下,H2O2和GSSG含量、POD和APX活性呈上升趋势,脯氨酸含量、O2˙-产生速率、SOD、CAT和GR活性先增后减,而AsA和GSH含量持续降低;在适宜的25℃条件下,植株的各个指标均比较平稳,变化不趋势不大。试验表明,高温和低温均会诱导紫色不结球白菜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增加,抗氧化酶系统和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发生响应,促使植物提高响应温度变化的胁迫能力。
  • 孙翊1,殷丽青1,张永春1*,庹晓庆1,付正龙2,田莉1,3
    2020,36(6): 39-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矾根‘巴黎’和‘闪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以叶柄和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暗培养时间以及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矾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矾根再生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21 d,矾根叶片和叶柄产生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分别为MS+0.5 mg/L 6-BA+0.1 mg/L NAA和MS+0.2 mg/L 6-BA+0.1 mg/L NAA,矾根‘巴黎’的不定芽再生率高达89.58%,不定芽数为28.50;矾根‘闪秋’的不定芽再生率可达75.00%,不定芽数为21.25。本研究建立的矾根直接再生方法取材范围更广,且更为简便高效,能够为矾根种苗的快速繁殖、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矾根性状的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 李菊芬,林涛,马国斌*
    2020,36(6): 44-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分别进行70℃、75℃、80℃干热灭菌、包衣剂(卫福Vitavax)、70℃干热灭菌+包衣剂5种方式的处理,并利用特异引物(BX-L1/BX-S-R2)对细菌性果斑病菌进行PCR检测,以期探索一种既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又能有效杀灭种带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除70℃干热灭菌+包衣剂处理外,其他4种处理的种子均能检测到279bp的目的条带;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5种处理的种子果斑病菌带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70℃干热灭菌+包衣剂处理效果最佳。活菌分离结果表明,只能从70℃干热灭菌的种子上分离到细菌性果斑病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显示,75℃和80℃干热处理对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有影响,其他处理均无影响。
  • 张青青,徐冰,伍海兵,陈平,何小丽,朱清,李跃忠,梁晶*
    2020,36(6): 49-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适宜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湿垃圾堆肥产品(简称“湿垃圾”)添加量,选取伞房决明、大花秋葵、皇帝菊3种园林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测定不同湿垃圾添加量对3种园林植物株高、蓬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生物量等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湿垃圾添加量对伞房决明、大花秋葵、皇帝菊在不同生长时期的株高、蓬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生物量等影响不同。但就植物整个生长期而言,湿垃圾添加量为10 %—20 %时,均对3种植物有较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伞房决明和皇帝菊添加10 %湿垃圾后长势最佳,大花秋葵添加20% 湿垃圾后长势最佳。本研究不仅为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出路,而且为湿垃圾堆肥产品合理利用于园林绿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陈裕鹏
    2020,36(6):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不同林分对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适生性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林分处理下、大棚栽种和组培石斛干燥茎中的石斛碱含量,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测定石斛干燥茎中的多糖含量,并测定不同林分处理下铁皮石斛的生长发育指标,由此判断不同树种和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生长状况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从而筛选出该立地条件下适宜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的树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生长表现最好的为无患子林,其次是香樟林。在无患子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总花数最多(405朵);发芽率最高(35.9%);茎长度(11.1cm)和胸径(5.4mm)紧次于香樟林中铁皮石斛的茎长度(11.5cm)和胸径(5.7mm);每100g多糖含量(36.3g)和石斛碱含量(0.077%)最高。
  • 畜牧·兽医

  • 刘雷1,2, 程靖华1,3, 石迎1,3, 陶洁1,3, 李本强1,3, 刘惠莉1,3*
    2020,36(6): 60-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Shanghai/3/2014为模板,选择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NLS1)和核输出序列(Nuclear export signal, NES)区域中5个保守关键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分析NLS1和NES区域中影响NS1蛋白定位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氨基酸位点。结果表明:NS1L36A、NS1L141A、NS1L146A与野生型NS1蛋白相似,转染后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可检测到蛋白表达。NS1R38A有少量进入细胞核,而NS1L144A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不进核。NS1R38A和NS1L144A表达载体转染细胞,细胞内Ⅰ型干扰素β(type I interferon β, IFN-β)和抗病毒蛋白(OAS-1)水平升高,与野生型NS1蛋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因此,NS1蛋白中第38位和144位氨基酸的突变可以减轻对宿主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抑制,但这两个突变蛋白在细胞中定位和分布不同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 张 琪1 , 张皖静1 , 张晓霞1 , 赵悦琪2 , 吴文静1 , 袁文天2 , 许 燕1 *, 赵 凯3 *
    2020,36(6): 66-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上海闪晶分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诺维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蓝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st酶和LAMP反应缓冲液,进一步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试剂盒的原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诺维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试剂较好,该厂家的原材料可实现试剂盒检测性能的最大化。该组合灵敏度高,阳性参考品稀释度为10-11(5个病毒/μL)可进行反应,且特异性较好。本研究可为后期的药证申报奠定基础,同时为其他相关LAMP诊断试剂盒的药证申报提供参考。
  • 吴华莉,涂尾龙,曹建国,王洪洋,张莺莺,谈永松*
    2020,36(6): 72-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丰富猪ZFAND6基因研究的基础数据以及多态性分析,以‘申农猪’肝脏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测序技术对猪ZFAND6基因CDS区进行扩增,使用ProtParam、PredictProtein、SWISS-MODEL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采用RFLP-PCR方法检测猪ZFAND6基因g.2395C>T位点和g.15060A>G位点在不同猪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获得猪ZFAND6基因长度为1097bp,包括CDS区624bp,共编码208个氨基酸残基,(A+T)含量高于(G+C)含量。猪ZFAND6蛋白为酸性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中Ser(15.38%)、Val(8.17%)及Gln(7.21%)的频率较高,属不稳定类和可溶性蛋白。猪ZFAND6蛋白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构成,分布在细胞质、线粒体、溶菌体和内质网比例分别为65%、10%、10%和15%,具有ZnF-A20结构域和ZnF-AN1结构域。猪ZFAND6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同源性较高,与牛、羊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最近。ZFAND6基因g.2395C>T和g.15060A>G两个SNP位点在5个猪群体内表现出不同的遗传特点。在‘长白猪’群中未检出g.2395C>T位点的TT型和g.15060A>G位点的不利基因型GG型,并且GG型在‘杜洛克猪’‘大白猪’‘申农猪’和‘梅山猪’群体中比例低。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田志慧,袁国徽,高萍
    2020,36(6): 79-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了10种除草剂在直播稻田的杀草谱、防除杂草效果及水稻安全性评价研究。药后28 d调查结果表明:9%氰氟·嘧啶肟ME 13.5 g a.i./hm2、9.5%丙嗪嘧磺隆SC+10%氰氟草酯EC 71.25+90 g a.i./hm2对稻田稗、千金子、水苋菜属、丁香蓼、异型莎草、水三棱等杂草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3.18%—100%、70.21%—100%;3%氯氟吡啶酯EC+10%氰氟草酯EC 27+90 g a.i./hm2对丁香蓼的防效较差,对其余杂草的株数防效为92.66%—100%;75%氯吡嘧磺隆WG+10% 恶唑·氰氟EC 45+225 g a.i./hm2 对水苋菜属杂草效果较差,对其余杂草的株数防效为92.70%—100%。10% 恶唑·氰氟EC 225 g a.i./hm2对稗、千金子有特效,株数防效高达97.77%—99.65%;2%双唑草腈GR 210 g a.i./hm2除了对稗和千金子防效优异,株数防效95.19%—99.19%,还对水苋菜、异型莎草防效优异;6%三唑磺草酮OD 225 g a.i./hm2对稗和千金子的防效优良,株数防效为87.51%—99.29%,但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效果差。75%氯吡嘧磺隆WG 45 g a.i./hm2对丁香蓼、异型莎草和水三棱等杂草株数防效高达97.03%—100%。19%氟酮磺草胺SC 28.5 g a.i./hm2对千金子和水苋菜属杂草无效,但对稗、丁香蓼、异型莎草和水三棱的株数防效高达94.76%—100%;33%嗪吡嘧磺隆WG 99 g a.i./hm2对千金子无效,对水三棱效果较差,但对稗、水苋菜属、丁香蓼和异型莎草的株数防效为80.96%—100%。药后14 d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 33%嗪吡嘧磺隆WG 、6%三唑磺草酮OD处理对水稻株高和植株鲜重有一定抑制,9.5%丙嗪嘧磺隆SC+10%氰氟草酯EC、75%氯吡嘧磺隆WG及其复配剂、19%氟酮磺草胺SC 各处理都对株高有一定抑制,但水稻生长至分蘖期均可恢复正常生长。
  • 张翰林1,2,3, 郭惠宝4, 白娜玲1,2, 张娟琴1,2, 郑宪清1,2, 李双喜1,2, 张海韵1,2, 吕卫光1,2,3*
    2020,36(6): 85-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蚯蚓对西瓜连作土壤障碍的修复效果,采用盆钵培养西瓜连作与轮作土壤方式,在接种不同密度(0、500条/m2和1000条/m2)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1个月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酶活性。结果表明,1)接种蚯蚓均显著提升了障碍土壤EC和降低速效磷,其中1000条/m2蚯蚓处理还可以显著提升障碍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在轮作土壤中,蚯蚓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磷,降低了土壤EC、有机质、全氮;2)蚯蚓显著提高连作与轮作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在连作障碍土壤中分别提高了69.4%—108.3%、46.0%—71.8%和41.0%—59.0%,且随蚯蚓接种数量的增加,三种酶活性也均显著提升;3)在连作障碍土壤中,蚯蚓处理后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8.2%—11.4%和68.9%—75.1%,在轮作土壤中,蚯蚓处理后则微生物量碳氮分别降低了18.0%—19.3%和15.7%—16.7%。但不同蚯蚓接种数量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4)蚯蚓处理提高了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且1000条/m2蚯蚓处理高于500条/m2蚯蚓处理。接种蚯蚓使得连作障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逐步趋近于轮作对照处理。综上,在西瓜连作土壤中接种蚯蚓可以显著修复由于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失调、微生物数量降低、细菌群落结构受到破坏等障碍问题,蚯蚓接种密度为1000条/m2时修复效果优于500条/m2。
  • 褚长彬,赵峥,周德平,姜震方,吴淑杭*
    2020,36(6): 91-9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添加不同质量比例的生物质炭(0、1%、2%、4%、8%)于桃园土壤中,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探讨生物质炭对桃园土壤淋溶液体积、pH、电导率以及NH4+-N和NO3--N淋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能够减少桃园土壤淋溶液的体积,提高其保水能力,并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桃园土壤淋溶液的pH和电导率。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2%(T2)的处理显著减少了土壤NH4+-N和NO3--N的淋失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11.9%和24.6%;添加量4%(T3)的处理NH4+-N淋失量相比对照高出96.3%;添加量8%(T4)的处理土壤NO3--N淋失量相比对照高出10.4%。总的来说,桃园土壤施入2%的水稻秸秆生物质炭能减少氮素淋失,而过量施用生物质炭将增加氮素淋失,不利于土壤氮素的保持。
  • 秦 秦1,2,3,孙丽娟1,2,3*,宋 科1,2,3,孙雅菲1,2,3,段海芹4,江建兵5,薛 永,2,3 **
    2020,36(6): 98-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猪粪水为原料,研究温度、酸碱度和培养周期等环境因子对光合细菌提升猪粪水中营养元素(氮、磷)含量的影响及经光合细菌处理后猪粪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对光合细菌处理的猪粪水中氮、磷含量无显著影响,而酸碱度能够显著影响光合细菌处理的猪粪水中氮素和磷素含量。培养周期对光合细菌处理的猪粪水中氮素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磷素含量影响较为显著。在30℃、pH7.5条件下,光合细菌处理3d,猪粪水中氮素含量最高,而在30℃、pH4.5条件下,光合细菌处理3d的猪粪水中磷素含量最高。经光合细菌处理的猪粪水稀释100和1000倍后,可促使小青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其中,发芽率分别是对照(清水处理)的1.02和1.32倍,而幼苗根长、株高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4.94%—16.09%、26.07%—26.81%。与稀释100倍相比,稀释1000倍的光合细菌猪粪水应用效果更好。
  • 顾建芹,江 健*
    2020,36(6): 103-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作物科学灌排的基础。运用奉贤区2014-2018年的气象资料及定点墒情监测数据,分析奉贤区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演变特点,建立以水量平衡法为基础原理的时段墒情诊断模型进行预报,并利用自动监测仪的特性,形成小青菜墒情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奉贤区表层土壤墒情受降雨和气温影响较大,总体经历缓慢变化期(2-5月)、剧烈变化期(6-9月)和逐步稳定期(10月-次年1月)3个阶段,其中土壤墒情最低值出现在7-8月。平衡法时段墒情诊断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土壤含水量,决定系数为0.9214,经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验证后,可用于预报作业。对土壤墒情实时变化监测分析,初步掌握了夏季小青菜生长阶段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并建立相应的墒情评价指标体系。盆栽试验表明,该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可以作为奉贤区夏季青菜的土壤含水量监测的定量评估标准和农田水分精准管理的依据。
  • 毛伟1,2,李文西1,2, 赵海涛2 陈欣1 王长松3 曾洪玉4
    2020,36(6): 109-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的全国“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成土母质和侵入体含量等4个指标,应用特尔菲方法和构造层次分析模型重构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仪征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修订后的评价方法与现有通用评价结果吻合度较高,评价结果不仅能够真实地反应补充耕地存在的问题和地力等级,而且一般成熟耕地的地力等级与现有通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修改后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统一了一般成熟耕地和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可有力支撑我国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与建设管理工作。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刘泽辉1,宣岩芳1*,雷胡龙2,黄志英1,凌超1,赵志辉1**
    2020,36(6): 114-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空白样品添加回收试验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样品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以甲醇:水(V:V =95:5)为流动相,采用XSelect® 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TUV Detector(λ=265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00 µ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定量限(LOQ)为0.3 mg/kg。添加水平在0.3 mg/kg、0.6 mg/kg和3 mg/kg时,两种不同的饲料基质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RSD均在3.00%以下。该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是饲料中25-羟基维生素D3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
  • 孙钦军1,包建强1,2,3*,徐志善1,王锡念1,马翼飞1
    2020,36(6): 119-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菌落总数、pH、TBARS、TVB-N、ATP关联产物、K值与感官品质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甲鱼肌肉在不同贮藏温度(4℃、0℃、-3℃)下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4℃、0℃、-3℃条件下甲鱼肌肉 TVB-N值分别在7 d、16 d、27 d超过国家二级鲜度标准(20 mg/100 g),菌落总数分别于7 d、13 d、26 d超出6.0 lg(CFU/g)限量值;不同贮藏温度下甲鱼肌肉K值均随贮藏时间显著增加,4℃、0℃、-3℃条件下K值分别于8 d、14 d、27 d超过临界值60%,肌苷酸(IMP)含量与次黄嘌呤核苷(HxR)含量均呈先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4℃、0℃、-3℃条件下甲鱼肌肉超过二级鲜度时间分别为8 d、14 d和26 d,-3℃贮藏能较好地保持甲鱼肌肉品质,延长贮藏时间。
  • 戚文元,王海宏1,岳玲1,郑琦1,陈志军1,颜伟强1,包英姿2 ,孔秋莲1*
    2020,36(6): 126-1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鲜切西兰花冷藏期间的黄化衰老、微生物腐败问题,研究电子束辐照的保鲜和杀菌效果。采用0.03 mm厚聚乙烯保鲜袋(PE)、0.02 mm厚聚氯乙烯保鲜袋(PVC)、一次性聚丙烯保鲜盒(PP)3种不同材料包装鲜切西兰花,分别经0 kGy(未辐照)、2.4 kGy、4 kGy电子束辐照后于4℃±1℃下冷藏30 d,定期检测黄化率、失重率、腐烂率、花球坚实度、总叶绿素含量、组织相对电导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大肠菌群。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抑制鲜切西兰花冷藏期间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的增加,有效杀灭鲜切西兰花初始携带的大肠菌群,减少黄化发生和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采用0.02 mm厚PVC保鲜袋结合2.4 kGy辐照处理效果最佳,4℃冷藏18 d时,鲜切西兰花的黄化率为2.2%,失重率小于1.3%,花球坚实度为入贮初值的82.3%,总叶绿素含量为11.5 mg/hgFW,是入贮初值的84.6%,组织相对电导率较入贮初值升高26.6%,无腐烂发生,无大肠菌群检出。2.4 kGy电子束辐照有效提高了冷藏鲜切西兰花的贮藏品质,延长了其保鲜期。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田明璐1,班松涛2,袁涛1,王彦宇1,马超1,李琳一1*
    2020,36(6): 132-1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虫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人工巡查法调查虫害的方法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大范围农田虫害监测,因此,快速、客观的虫害监测手段是规模化种植农业的必要需求。以稻纵卷叶螟虫害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无人机平台的遥感技术获取不同虫害程度水稻的多光谱影像,结合地面卷叶率调查,分析不同虫害程度水稻的冠层光谱特征,建立稻纵卷叶螟危害下水稻卷叶率的遥感估算模型,用于虫害严重程度的快速诊断。结果表明: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的水稻卷叶率与冠层在绿(560 nm)、红边(717 nm)和近红外(84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显著负相关,与红(668nm)波段光谱反射率显著正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显著负相关。以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为自变量、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建立的卷叶率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R2为0.675,RMSE为0.753。通过使用PLSR模型得到的卷叶率分布图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以为稻纵卷叶螟虫害快速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也可以为虫害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 郑秀国,杨娟*,钱婷婷,许叶颖
    2020,36(6): 138-1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更好地分析预测蔬菜价格的波动趋势,为蔬菜生产管理和经营提供科学决策参考,采用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上海蔬菜批发价数据,研究建立最佳的上海蔬菜SARIMA模型。结果表明:SARIMA (3,1,3) ×(2,1,0)12模型效果最佳,利用该模型对2020年1—6月上海蔬菜价格进行预测,对比分析预测数据(经春节调整后)和实际的上海蔬菜批发价数据,得出该模型的静态预测平均误差率为7.3%,动态预测平均误差率为4.6%,表明SARIMA (3,1,3) ×(2,1,0)12模型能较好地表现上海蔬菜价格的波动特征,即上海蔬菜价格与前3个月价格以及前2年同期价格的紧密关联关系。SARIMA模型可用于科学分析预测上海蔬菜价格未来走势,指导产业发展。
  • 俞美莲1 祁凤梅2,黄建春3,汤倩倩4 张莉侠1*
    2020,36(6): 142-14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上海市10个区实地调查的1001位消费者调研问卷数据,依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并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上海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口味、在外点餐情况、饮食倡议、品牌保障、生产流程了解程度、营养保健功效了解程度显著影响消费者食用菌产品的购买行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加强食用菌科普、宣传,引导健康消费理念;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市场为导向,提升食用菌产业有效供给水平。
  • 周洲 贾磊 张莉侠*
    2020,36(6): 150-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作为核心任务,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数量和质量、国内和国外、市场化改革与粮农收入保障、小农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从形成合理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和补贴机制、支持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构建我国粮农收入保障机制、加快现代粮食产业经营体系建设和进一步提升粮食宏观调控水平几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