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19,35(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19,35(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余纪柱*
    2019,35(1):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棚黄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常规水肥管理技术(对照)对大棚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以及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的不同生长时期,水肥一体化技术处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苗期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9.22%、15.19%、12.07%、31.68%,差异显著;拉秧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2%、17.4%、4.96%和25.67%;土壤总盐含量和EC值有所下降,pH值变化不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增强了土壤纤维素酶和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黄瓜生长的4个时期土壤纤维素酶分别比对照高10.41%、47.55%、28.51%、40.58%,盛果期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从而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强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明显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黄瓜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总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16.67%、12.5%、16.64%和25.82%;黄瓜产量比对照增加17.12%,果实中的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2.44%、7.82%和9.06%,硝酸盐含量降低。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肥、节水,增加经济效益。
  • 姜宗庆,李成忠,余乐,汤庚国
    2019,35(1): 7-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年生薄壳山核桃实生苗为材料,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叶片丙二醛(MDA)和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干旱不会引起薄壳山核桃叶片膜脂过氧化,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强和时间的延长,薄壳山核桃叶片中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反应增强,对膜系统的伤害增加;薄壳山核桃植株在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与适应机制,而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遭受的胁迫伤害不可逆,保护酶的防御及自我修复能力存在一定阀值。
  • 邵文奇,文廷刚,唐金陵,陈川*
    2019,35(1): 11-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小麦种植中沼液合适的施用方法,以猪场沼液作为肥源,常规化学施肥为对照,在确定基肥和追肥两个施用时期及沼液总施用量为600t/hm2的条件下,研究了前轻后重法(T1)、均衡施用法(T2)、前重后轻法(T3)、一次基施法(T4)4种沼液运筹方法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营养生长量及叶片光合特性表现一致,为T2=T3>T1>T4>CK;T1-T4处理分别比CK增产2.6%、8.9%、6.8%、4.3%,但千粒重分别下降9.6%、6.2%、6.8%、2.1%,熟期延迟7-8d、4-5d、3-4d、0-1d。沼液追施量增加易导致小麦生长旺盛贪青迟熟,在小麦种植中推荐使用“前重后轻法”施用沼液,应重施基肥(总量2/3左右),适量追肥(总量1/3左右)。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牛付安,程灿 ,周继华,储黄伟,曹黎明*,罗忠永
    2019,35(1): 16-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9个杂交粳稻新恢复系和4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一定程度上均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多数性状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申恢415、申恢26、申繁C8和申繁C7是较优的杂交粳稻新恢复系,由其作为父本较易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繁40小区产量和外观品质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作为父本也有可能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株高、播始历期、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加性遗传作用较大,而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更为突出。
  • 周优1,林冬枝1,2,董彦君1,2,3
    2019,35(1): 22-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粳稻品种‘嘉花1号’的谷蛋白基因GluA3(LOC_Os03g31360)进行编辑获得转基因T0代植株,并对其衍生的T1代28个单株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两种类型的GluA3编辑突变植株;突变体的未成熟胚乳中GluA3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突变体谷蛋白含量有着下降趋势。对野生型及突变体农艺性状进行考查发现,突变体水稻穗数和产量下降明显。试验表明,CRISPR/Cas9技术可有效编辑水稻谷蛋白基因,可为水稻谷蛋白品质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 颜韶兵1,黄凯美1,汪继华2,邹宜静1,汪 艳2,丁 力2
    2019,35(1): 29-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糯玉米优良地方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创建糯玉米自交系‘BN330’;利用单倍体诱导技术获得单倍体,经自然加倍选育出双隐性甜糯自交系‘TN180’。两者杂交后育成高产多抗糯玉米品种‘天糯828’,该品种鲜穗产量14416.5 kg/hm2,比对照‘美玉8号’增产25.3 %,生育期(出苗至采收)85.1 d,比对照短1.6 d,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园艺·园林

  • 王涛1,谭琦 2,李玉2,李正鹏2,郭力刚2,周峰 2*
    2019,35(1): 33-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接种机等设备和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条件参数为接种量150mL、通气压力0.05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为6.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50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 李巧珍,李晓贝,吴迪,李正鹏,杨焱*
    2019,35(1): 38-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7个工厂化栽培的不同杏鲍菇菌株子实体中的非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含量等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等鲜浓度值对其鲜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的可溶性糖及糖醇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粗脂肪、粗蛋白、还原糖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菌株间的呈味核苷酸总量、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等鲜浓度值(EUC)值计算得出150菌株呈鲜效果最明显(EUC= 40.96g MSG/100g dry matter)。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袁永达 张天澍 常晓丽 滕海媛 王冬生*
    2019,35(1): 43-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监测、室内生测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小猿叶甲的发生规律以及多种药剂对该虫的毒力大小及田间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小猿叶甲一年发生3代,存在春秋两个发生高峰,设施栽培条件下可越冬,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发生规律相似;多种药剂对小猿叶甲室内毒力结果显示,0.6%苦参碱的毒力最高,为0.0781 mg/L,3%啶虫脒、2.2%甲维盐和10%虫螨腈毒力次之,分别为0.4824 mg/L、1.7444 mg/L、2.6286 mg/L,40%辛硫磷对小猿叶甲的毒力最小,为23.0373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综合考虑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0.6%苦参碱6 mg/L、20%呋虫胺200mg/L、10%虫螨腈100mg/L、10%溴氰虫酰胺50mg/L和60g/L乙基多杀菌素60 mg/L防效最好,药后3—7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22%氟啶虫酰胺、20%啶虫脒和25%噻虫嗪药后3d的防效也能达到90%以上,可与上述药剂轮换使用防治小猿叶甲。
  • 潘 琦, 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 刘长娥,宋祥甫
    2019,35(1): 47-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藻类等大量繁殖,在对水体造成破坏的同时,藻类产生的藻毒素会使动物中毒或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的健康。为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减少水华的爆发,利用生态浮床技术,以浮床植物香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铜绿微囊藻培养中添加香根草种植水的方式,研究香根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每3d使用血球计数板计算藻细胞密度,记录接种微囊藻的种植水和对照处理下的藻类数量;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使用固相萃取方法收集香根草种植水中的根系分泌物,经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香根草种植水中的化学物质。结果表明:以蒸馏水培养5 d收集获得的香根草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香根草种植水与藻类培养中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缓慢。其中共培养6 d后,香根草种植水开始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在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21 d后,抑制率达到76%。种植水中藻类叶绿素a含量为447.62 mg/L,对照组铜绿微囊藻中叶绿素a含量则高达3 592 mg/L,对照组铜绿微囊藻中叶绿素a含量是试验组的8倍。香根草根系分泌物中有己酸、棕榈酸、油酸和硬脂酸等24种化合物。2-羟基丙酸相对含量最高,为 50.71%;其次是棕榈酸,相对含量为 23.2%,其含有的己酸、棕榈酸、硬脂酸等脂肪酸对铜绿微囊藻等藻类有抑制作用。香根草种植水通过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及其生长数量,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 杨银娟1,鞠中安2,曹婷婷3,俞 懿2,施颖红1,唐玉英1,郭欣欣1
    2019,35(1): 53-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霜霉病是常年发生的重要灾变病害,为研究该病的中期预警技术,将上海市奉贤区积累的1999—2015年测报调查资料汇总,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出影响该病发生的预警关键因子,包括春黄瓜3月—4月上旬和秋黄瓜8月下旬—9月的旬均株发病率、旬平均气温℃、累计雨量、累计日照时数、累计雨日及因变量3月—6月上旬和8月下旬—10月的旬均株发病率。建立春、秋二季的黄瓜霜霉病预警数学模型各1个,预警效果的符合率都可达95%以上。
  • 畜牧·兽医

  • 魏 娟,戚 星*,邢晋祎**,徐 敏,孙炜涵
    2019,35(1): 58-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肉鸡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基因(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dehydrogenase 2,MTHFD2)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肉鸡MTHFD2基因cDNA部分片段长度为155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肉鸡与日本鹌鹑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97.33%。MTHFD2蛋白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位于胞外,不具备跨膜结构。MTHFD2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为:α-螺旋占31.16%,延伸链占22.26%,β-转角占9.2%,无规则卷曲占37.39%。定量PCR结果表明,MTHFD2基因在腿肌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最低。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MTHFD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家禽叶酸代谢通路提供参考。
  • 颜 瑶1,2,3, 谢承光3,徐志刚3,卫晓峰3 ,邵刚刚3 , 杨 俭3 ,宋贵军3,严华祥1,2*
    2019,35(1): 64-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新杨黑羽蛋鸡是新培育的蛋鸡品种。本研究旨在研究新杨黑羽蛋鸡育雏(0—6周龄)育成(7—18周龄)期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开展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技术支持。以翅号标记的500羽1日龄新杨黑羽蛋鸡为测定群体,每周随机选取50—70羽进行称重,从中选取10羽进行解剖,测定育成育雏期新杨黑羽蛋鸡的体重体尺、消化器官质量、免疫器官质量和腹脂质量。新杨黑羽蛋鸡配套系最适合的生长模型为Gompertz模型,拐点体重、拐点周龄和最大周增量分别是542.08 g、7.00周龄和96.77 g。18周龄前体重呈线性增长,肠道持续增长。法氏囊第8周龄后停止生长,腺胃、肝脏和脾脏在第12周龄后停止生长,胫骨和跖骨在第13周龄停止生长,肌胃第17周龄停止生长,腹脂在13—20周保持快速增长。肝脏质量与肠道质量与其他多数测定指标显著相关(P<0.05)。在上海家禽育种公司标准饲养流程条件下,新杨黑羽蛋鸡配套系,体重体尺、肌胃、肝脏、肠道长度、法氏囊和脾脏的育雏期生长速率均大于育成期的生长速率。法氏囊和脾脏18周龄前未有退化现象。
  • 翟晓虎1,徐传芬2,张玲玲3,贺卫华1,马 霞4*,杨俊花5*
    2019,35(1):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蜂胶黄酮不同使用方法对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选取99只豚鼠用于实验研究,其中24只用于检验PPV疫苗的安全性,其余75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中,分别为蜂胶黄酮佐剂PPV疫苗组(PFA)、油佐剂(OA)PPV疫苗+口服蜂胶黄酮组(OA-PFApo)、油佐剂(OA)PPV疫苗+肌注蜂胶黄酮组(OA-PFAim)、油佐剂PPV疫苗组(OA)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与油佐剂PPV疫苗组相比,蜂胶黄酮可以提高豚鼠细胞免疫和早期体液免疫。OA-PFAim组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显著增强,而OA-PFApo组豚鼠早期体液免疫效果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蜂胶黄酮可以直接作为一种PPV疫苗佐剂使用。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司文帅1, 张 颖2,张其才1,韩奕奕3,杨晓君3,白 冰1,宋卫国1*
    2019,35(1): 76-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过乙腈涡旋提取后,无水MgSO4、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2—100 µg/L的线性范围内,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 µg/kg;在水稻、西瓜、青菜、番茄和黄瓜五种基质中,10 µg/kg、20 µg/kg和40 µg/kg三个添加水平下,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为88.2%—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2%。该方法可以满足植物源性食品中氟吡菌胺、烯肟菌胺、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检测的需要。
  • 刘晨霞1,2,乔勇进1*,黄宇斐1,王 晓1
    2019,35(1): 80-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的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ate,ACS)稀释液处理(ACS-10-3、ACS-10-4、ACS-10-5和ACS-10-6)对‘湖景蜜露’水蜜桃在2—4 ℃下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CS稀释液处理的水蜜桃各项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能有效地延缓水蜜桃果实品质下降。在25 d时,ACS-10-3处理有效保持了桃果实硬度和色泽,降低了呼吸速率和果肉褐变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桃果腐烂率下降了87.50%,PG和PPO活性分别降低了28.19%和36.13%,POD活性则高出86.05%,明显延缓了水蜜桃软化衰老进程,保持了较好的品质。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何林飞1 ,朱 煜*1 ,钱婷婷2 ,汪 妍2
    2019,35(1): 87-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叶片的含水量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植物叶片的含水量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实验以黄瓜叶片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黄瓜植株,分批次采集植物整株图像。使用GrabCut算法分割得到目标叶片图像,融合计算灰度统计特征及纹理特征,与叶片含水量建立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为0.8358,对于不同生育期的黄瓜叶片的含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两批测试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88%和7.98%。该模型可以用于黄瓜叶片含水量无损检测,可与高通量表型平台相结合,提高黄瓜叶片含水量变化连续监测的精确度。
  • 张 盼,张海辉*,胡 瑾,辛萍萍,张 珍,王智永,张斯威
    2019,35(1): 92-9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作物不同叶位光合速率差异的基础上,以花期茄子植株为试验材料,设计嵌套试验,利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算法(SVR)实现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建立了一种融合不同叶位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采用异校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叶位影响下的光合速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9960,均方误差为0.2503,平均相对误差为5.47%,平均绝对误差为0.068,为研究作物株间按需补光以及不同叶位高效智能补光奠定了良好基础。
  • 王丽媛,马 佳*
    2019,35(1): 97-10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相关文献和法律法规对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进行了梳理,依据耕地保护及农用地利用目标变化,将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变革过程划分为关注耕地数量保护、数量和质量并重、“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综合整治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下,基于上海农用地不同功能的农用地整治目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理清了上海农用地整治历程及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未来农用地的综合功能及整治方向进行了预判。
  • 刘 星1,钱群丽1,李祥洲2,王 坦1,沈源源1,邓 玉2,宋卫国1*
    2019,35(1): 103-1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消费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了大城市消费者自身特征、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外部影响因子、消费者舆情反应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受访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认知程度呈上升趋势;公众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来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残留;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受访消费者会通过微信进行转发,偶尔会主动对事件进行甄别,后续的购买信心受损,总体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 综述

  • 张鲜鲜,周 胜*,孙会峰,张继宁
    2019,35(1): 109-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DNDC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反硝化-分解模型)是以模拟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为目的,耦合生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相应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模型,在模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有较好的应用。本文以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与查阅文献,针对稻田作物参数、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等模块的优化改进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表明,经过历年来的改进,模型已经能够较好地模拟作物生长状况、甲烷排放以及氮素流失,然而,模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稻类型匮乏、管理技术措施输入参数、氧化亚氮再现性较弱等。因此,模型在今后发展中应丰富水稻类型、改进农田管理相应参数及优化氧化亚氮的模拟机理,为在稻田减排降污方面推广模型应用、建立可靠的评估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 李 瑾 , 郭美荣* , 冯 献
    2019,35(1): 118-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服务业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农业服务业创新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比较,系统梳理了农业服务业创新内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现代农业服务业创新模式等前沿研究观点与成果。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服务业应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是未来研究重点。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