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17,33(6):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17,33(6):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于成野1,2,韩红娟1,付晓燕1,游双红1,孙淼1,朱恒文1,2,彭日荷1,姚泉洪1*
    2017,33(6):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毕赤酵母的密码子偏爱性和木聚糖酶的蛋白序列设计并合成了木聚糖酶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pYPX88连接,构建成分泌表达载体;构建的分泌表达载体经BglⅡ酶切后电击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研究了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pH、pH稳定性、最适温度、温度稳定性以及部分金属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二硫苏糖醇(DTT)对该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0,在pH4.5-8.0时酶学性质稳定;最适温度是60℃,在20℃-65℃时酶学性质稳定;金属离子Mn2+与Cu2+对酶有抑制作用,化合物DTT对酶有明显促进作用。
  • 朱燕华,王倩,宋晓霞,张津京,李正鹏,陈辉,黄建春*
    2017,33(6): 6-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式发酵各阶段的主要降解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降解酶的酶活力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纤维素降解酶分别在不同发酵阶段起作用,Cx酶活力在2次转仓时达到峰值,而C1酶与BG酶的酶活力分别在二次料与一次料中最高。半纤维素降解酶中的木聚糖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次转仓时酶活力最高,而木糖苷酶的活力一直较低。木质素降解酶(Lac、MnP与LiP)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然后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次转仓时各酶活力达到峰值。蛋白酶活力在1次转仓时最高,此后开始下降,而在二次料中再次升高。淀粉酶活力仅在培养料开始发酵的时期较高,此后的酶活力则一直较低。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在1次转仓阶段降解最快,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最快的时期是在2次转仓阶段。
  • 王 倩1,田益华2*,朱燕华1,曹晖1,陈明杰1,汪虹1,张津京1,黄建春1**
    2017,33(6): 1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泥炭土为对照,筛选出椰糠、木屑、珍珠岩3种持水性较好的覆土材料,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将3种覆土材料混合后以40%的比例添加到泥炭土中进行配方优化。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筛选得到3种覆土材料最优配方:X1(椰糠)=0.283,X2(木屑)=0.427,X3(珍珠岩)=0.29。在最优条件下,双孢蘑菇筐栽两潮菇产量预测值为1519 g/筐,实际产量为1636 g/筐。在床架栽培中,配方覆土三潮菇总产量36.5 kg/m2,较对照提高11.6%;同时商品菇质量提高,子实体单重增加18.8%,商品菇率提高11.7%,商品菇产量增加 5.6 kg/m2。该覆土配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覆土成本降低7%。对优化后覆土的持水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配方覆土在覆土后到双孢蘑菇采收期间,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对照覆土3%—5%,这可能促进了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以及品质的改善,并导致子实体含水量增加0.75%。
  • 陈 旭1,张秋丽1,费全凤2,顾远帆3,周峰利4,李秀玲1*
    2017,33(6): 18-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 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 /hm2、270 kg /hm2时,基追比为 6:4 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 /hm2时,基追比为 7:3 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 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 ‘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 李双喜1,吕卫光1*,郑宪清1,张翰林1,张娟琴1,陶晓斌2,张惠兰2
    2017,33(6): 23-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阐述上海发展都市型郊区循环农业的必要性,结合崇明国际生态岛建设需求,系统分析了上海崇明区在农业发展模式上的创新升级新模式——“菜蚓鳝”立体种养模式,介绍了该模式的原理与循环路径特点,解析了菜蚓鳝立体模式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后提出了都市型郊区发展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对策与措施。
  • 崔丽红,宋金秋*,陈继富,恩特马克·布拉提白,田清武
    2017,33(6): 28-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前期分离纯化得到的9株根际内生菌进行皿内拮抗活性试验,筛选出对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的JDG6、 JDG16、JDG23菌株,其菌株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13.0 mm、14.5 mm、12.5 mm,JDG16抑制效果最好。对3个菌株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滤液稀释100倍时,菌株JDG6, JDG16, JDG23均表现出较强的拮抗活性,可降低了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入侵植株体内的机率,抑制致病菌在植株体内的扩展,减轻病菌对植株的危害,为猕猴桃溃疡病生防菌株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赵 杰1,戴富明2
    2017,33(6): 33-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防治该病原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的测定来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和PS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0 ℃,最适温度25 ℃;培养基pH 4左右,菌丝产孢量最多;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4 ℃;全暗和全光有利于菌落生长,全光条件下产孢量最大。碳源测定的试验显示:淀粉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果糖最适宜产孢。氮源试验表明:氮源中以酵母膏、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宜菌丝生长,蛋白胨最适宜产孢。12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己唑醇、多菌灵、咪鲜胺锰盐的毒力较强,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以上结果为实验条件下高效地培养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上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俊华1, 2,蒋杰贤1, 2*,万年峰1,张浩1,季香云1
    2017,33(6): 38-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2种学习经历对其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蜂幼虫期学习经历中,繁育寄主为未感毒幼虫的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均在感毒后84h出现显著差异;而繁育寄主为感毒幼虫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72h、72h、72h、84h出现显著差异。寄生蜂成虫期学习经历中,在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过卵的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分别在感毒后48h、24h、24h、24h、72h出现显著差异;而对感毒幼虫有学习经历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84h、72h、84h、84h出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侧沟茧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联合应用提供依据。
  • 夏 叶1,郭佳宏1,廖学文1,李春华1,易建中1,凌红丽2,蒋贻海2,缪德年1*
    2017,33(6): 43-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猪圆环病毒2d亚型病毒样颗粒,根据GeneBank上公布的PCV2d亚型HB-MC1株的序列和大肠杆菌密码子使用频率表优化合成PCV2d亚型ORF2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a-Cap2d,将该质粒转化入Rosetta(DE3)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及产物的可溶性进行分析,利用Western blot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并利用电镜技术鉴定重组Cap2d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SDS-PAGE结果表明PCV2d的ORF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可溶性表达;电镜下观察超声破碎后的上清中存在大量直径约17 nm的病毒样颗粒;Western blot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结果表明该可溶性蛋白可与猪PCV2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为制备PCV2d亚单位疫苗和相关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何锡忠1,倪建平2,李春华1,林 鸷1,潘 洁1,彭丽英1*
    2017,33(6): 49-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稀释法从含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PK15细胞中克隆得到一株含PCV2高感染比例的PK15-A8细胞株,初步研究了该克隆株中PCV2增殖的特性及稳定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将该克隆株在方瓶中静置培养连续传代40代后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7.5 TCID50/mL,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病毒滴度最高可达108.0 TCID50/mL以上。利用常规方瓶培养细胞方法,在37 ℃培养96 h,收获得到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液。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价的PCV2全病毒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 王鹏,韦月平
    2017,33(6): 53-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小鼠模型,‘小金海棠’多酚(MXP)灌胃给药(50 mg/kg、100 mg/kg)连续7周检测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水平,并观察肝组织形态,最后检测糖脂代谢途径相关蛋白(IRS、Akt)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MXP可以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并能明显抑制肝细胞损伤,其中100 mg/kg组效果较好;更为重要的是MXP可以显著提高IR和IRS的表达,改善糖脂代谢信号通路。
  • 吴华莉1,2,涂尾龙1,2,曹建国1,2,吴 潇3,常 华4,都启晶5,谈永松1,2
    2017,33(6): 57-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杜洛克、大白猪和长白猪等3个品种共330头样品,提取基因组DNA,采用RFLP-PCR方法检测13个基因在3个猪品种群体内15个SNP位点的多态性,以期寻找到多态性信息含量丰富的SNP位点用于猪肉DNA溯源标记。结果表明:ADAMTS、DAZL、FBXO32、FUT1、MC4R、MyoG、NR4A1和PSMB基因的9个SNP位点可以用于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肉产品检测。根据9个SNP位点基因型对应的9个数字和字母组合形成的DNA条形码可以用于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肉产品溯源。
  • 黄志城,2,王 倩3*,李寿国1,杨晓峰3,田益华3**
    2017,33(6): 63-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颜’草莓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上海冬季草莓大棚种植期间,通过4种不同补光方式处理,探讨其对设施草莓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方式的不同可显著影响果实大小、第二批果单株果量、单果重、可滴定酸、单株商品产量和单株总产量,对果形指数、第一批果单株果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等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补光方式下的产量、产值的增量比差异显著,主要受光源数量影响,光源数量主要由行数和灯距两个因素组成,其中灯距的选择更重要。
  • 杨晓华1,顾保根2,朱彩华1,宋荣浩3,陈肖华4
    2017,33(6): 69-7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亭雪1号’的品质和质量,加速‘亭雪1号’的推广,进行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亭雪1号’在上海地区可以周年栽培,该品种春夏秋播栽培的理种植密度为株距33 cm、行距250 cm、8910株/hm2为佳;基肥施用量以精制有机肥15 t/hm2 + 狮马牌复合肥600 kg/hm2或西瓜专用复合肥300-450 kg/hm2为宜,最佳整枝留果方式为双蔓整枝,即在主蔓3-4片叶时摘心,选留2根粗壮子蔓生长,春季栽培在子蔓第12节时打顶,秋季栽培在子蔓第10节时打顶,选留子蔓上第8-10节孙蔓坐果,其余孙蔓全部摘除。
  • 周和达1,吕秀立2,3,4*,黄军华2,尹丽娟2,陈绍灿5,余 刚6**
    2017,33(6): 73-7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厚叶岩白菜一年生组培苗探索了分株苗生根和根茎扦插。结果表明:一年生组培苗的分株倍数可达5;用0.2 mg/L IBA浸泡分株苗基部20 s,生根率可达100%;带顶芽或腋芽的根茎进行扦插,修切长为4 cm时成活率可达90%;在珍珠岩∶草炭土∶腐殖质=2∶1∶1的混合基质中,培育6个月即可成为商品苗。
  • 郭文博,沈源源,杨俊花,范 楷,赵志辉,韩 铮*
    2017,33(6): 78-8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鉴定产生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 FB1)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 FB2)的真菌菌株并对其产毒条件(培养基、温度、时间、水分含量)进行考察,揭示伏马毒素的发生规律。将发霉玉米的提取液接种至PDA培养基,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产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进行真菌形态学和种属鉴定;将产毒菌株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并选择不同条件(温度、时间、水分含量)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种培养基中FB1、FB2进行定量检测。BLAST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KC709665.1、KR020684.1和KR052812.1的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证明分离得到的产毒菌株为F. verticillioides。接种试验表明,F. verticillioides的最佳产毒条件为玉米培养基,40%水分含量,28 ℃黑暗条件下培养28 d,FB1、FB2产量分别达到821.08 mg/kg、339.50 mg/kg。玉米中伏马毒素产毒菌株主要为F. verticillioides,且伏马毒素的产生与培养基、温度、时间和水分含量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杨 慧,2,王永刚3,贾文婷1,2,吴洪斌1,2*
    2017,33(6): 85-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酿酒葡萄皮渣副产物膳食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纤维素酶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提高葡萄皮可溶性膳食纤维(Grape Soluble Dietary Fiber,GSDF)得率,并对其功能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液料比11∶1(mL/g),酶解温度52 ℃,酶解时间62 min,酶添加量1.4 mg/mL时为改性技术最佳工艺条件,得率为33.68%;改性后,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4项功能性质指标均显著提高。
  • 段筱筠1,张爱琳1,2,苗颖[1],2,陈丹香1,李志文1,2*
    2017,33(6): 91-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鲜花生仁为原料,采用丙酮和乙醚交替脱脂,PBS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过透析袋处理小分子蛋白和盐离子,获得的蛋白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花生中的主要过敏原蛋白。结果表明:该花生过敏蛋白的得率为13.5%;SDS-PAGE电泳测得花生过敏蛋白的分子量大约在15kD和60kD;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显示在2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峰型单一,结合光学特征分析花生过敏原蛋白结构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结构。
  • 马桂莲,程彬彬,张 琴,张莉侠*
    2017,33(6): 96-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系统作为统计源,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分别从专利申请数量、专利结构、类型、研发机构、学科分布领域、专利发明人等专利定量评定指标,探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利活动情况和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以期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 潘松松1,陈 旭2,何晓丰1,张向飞2*
    2017,33(6): 101-10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数据的应用背景下,农业大数据资源的共享是必然趋势。通过介绍农业大数据的相关概念之后,梳理了当前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即初步形成了一批农业数据共享与发布平台、数据共享水平不高。同时,从现有农业资源梳理情况、现有数据资源类型两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数据资源现状。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上海农业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格局,指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共享标准体系框架,需要加快建立共享技术体系,包括数据标准化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共享系统平台对接技术、共享数据安全技术。最后,提出了上海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体系架构初步构想。
  • 吴伟伟
    2017,33(6): 107-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田利用碳排放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碳源之一,测算了各省农田利用碳排放量,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基于2000-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财政支出显著地提高了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该影响的区域差异仅与农产品种植结构相关,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显著,其次是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农业财政支出有利于降低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减排效应的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种植结构均相关,在东部地区和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和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为提升农业财政支出的碳减排效果,应优化财政支出偏向,提高政策与当地农业资源禀赋的耦合程度。
  • 马改艳1,周 磊2
    2017,33(6): 113-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广西现行甘蔗个人产量保险对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行的甘蔗保险具有道德风险严重、保障程度低、经营管理成本高等方面的弊端,使其陷入了“供需双冷”的局面。区域产量保险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个人产量保险的上述弊端,且广西具有诸如基差风险整体可控、甘蔗种植面积大及数据有保障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因此,在广西可推广甘蔗区域产量保险。要顺利推广甘蔗区域产量保险,要做好产品方案设计和财政补贴方面的工作。
  • 张 亮,朱丹*,潘红梅,郭宗义
    2017,33(6): 118-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烯丙孕素MATRIX、促性腺激素OvuGel等激素药物的开发,母猪的同期发情排卵、定时深部输精、同期分娩等繁殖技术在北美养殖场得以实现,使得母猪的生产节律可从一周变为三周或四周。母猪生产的批次化管理能够使生产者更有效地组织劳力和物力投入,在提高生产效率、产量的同时实现员工的休假制度。北美部分农场通过集成这些繁殖技术和各方面进展,在进行诸多养猪实践后形成了一整套管理体系。通过综述北美农场在批次化管理中激素药物的运用、不同输精方式的优劣、同期分娩中激素药物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国内养猪管理和研究者提供学习和借鉴。
  • 高 欢1,赵洪阳2*,聂元元3,张剑锋1,周佩雯1,黎佳佳1,龚丽英1**
    2017,33(6): 123-1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水稻生产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梳理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近几年多年多点示范数据,指出节水抗旱稻在高产稻田种植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和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面源污染;在中低产田表现高产稳产。近几年,节水抗旱稻在“玉米改稻”和“棉改稻”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向。推进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和开发,将有利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建立标准的审定体系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是节水抗旱稻今后发展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 王丽丽,赵统利,葛金涛,刘兴满*
    2017,33(6): 129-1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植物低温胁迫调控机制、miRNAs的生物合成及作用方式,及其在低温调控网络中的相关作用进行了综述,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对植物miRNAs在低温胁迫下参与的调控以及3类低温胁迫相应miRNA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miRNAs中,miR156家族、miR169家族、miR172家族和miR396家族成熟序列碱基保守性相对较高;第二类miRNAs中,整体miRNAs家族碱基保守性都较高;第三类miRNAs中,miR397家族和miR408家族成熟序列碱基序列保守性相对较低。以期利用miRNAs成熟序列保守性特征,从miRNA角度分析植物的耐寒机制,为进一步开展植物抗寒机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