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3-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付晓燕,韩红娟,朱 波,王 波,彭日荷*,姚泉洪*
    2017,33(2):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对密码子的选择偏向性,对来源于细菌(Cronobacter universalis)的植酸酶基因(以下命名为CuPhyS)进行了密码子优化改造,合成并且作为外分泌蛋白成功地在毕赤酵母GS115里表达,CuPhyS的蛋白分泌量可积累到45 μg/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pH为4.0,最适温度为50 ℃,在pH 3.0—12.0时该酶比较稳定,在50 ℃下热稳定性较高;以植酸钠作为底物,Mg2+对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酶还具有良好的抗胰蛋白酶水解的能力和部分抗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 刘华1,常晓蕾1,2*,蒋玮1,王金斌1,白蓝1,吴蔚3,郑曙峰4,唐雪明1**
    2017,33(2): 7-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华东地区种棉大省共计14个布控点,在长期种植转基因棉花的农业地块于花铃期和收获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并根据nptII基因设计4组引物,对土壤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检测选择性标记基因nptII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210个土壤样品中均无目的条带出现。
  • 何 淼1,刘 洋1,焦宏斌2,王 想1,金利妍1,周蕴薇1*
    2017,33(2): 13-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成功引种栽培在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苗圃的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 aromaticum)3个优良株系S1401、S1407和S1415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分析系统对3个株系的光合生理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S1407为双峰型曲线,S1401和S1415为单峰曲线;3个株系的光补偿点差异不大,S1415的光饱和点最高,S1401最低;对强光的利用能力S1415>S1407>S1401,S1415的光适应范围最广。(2)在荧光参数上,3个株系的初始荧光Fo大小是S1407>S1415>S1401,PhiPS2、qP、ETR均为S1401>S1407>S1415,S1401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最小,为0.83,其光合系统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弱。
  • 李思思1,2,张红梅2,金海军2,丁小涛2,余纪柱2,朱月林1*,盛亚红2*
    2017,33(2): 19-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日本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甬砧8号’白籽南瓜(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 ‘Yongzhen No.8’)、‘五叶香’丝瓜(Luffa cylindrica ‘Wuyexiang’)和‘傲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n ‘Aomei’)为砧木,‘春秋王2号’黄瓜(Cucumis sativus‘Chunqiuwang No.2’)为接穗,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的成活率,以及开花结果期嫁接植株和自根植株在25℃(CK)和35℃根际温度下处理5 d及恢复生长5 d后的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黑籽南瓜砧木嫁接苗成活率最高;根际高温处理后,开花结果期的嫁接植株和自根植株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根系活力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傲美’苦瓜砧、黑籽南瓜砧嫁接植株和自根植株叶片内降低,在其他砧木嫁接植株叶片内升高;日本南瓜砧木嫁接植株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仅次于黑籽南瓜砧木嫁接植株果实,VC含量仅次于‘五叶香’丝瓜砧木嫁接植株果实,综合来看,日本南瓜作砧木嫁接植株果实品质最佳。研究还表明:在开花结果期不同砧木黄瓜嫁接植株对根际高温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五叶香’丝瓜作砧木的嫁接植株耐受性最强。
  • 史超超1,2,冯美臣1*,沙之敏2,曹林奎2
    2017,33(2): 26-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杂交粳稻‘花优14’为材料,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穗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穗期水稻叶片SPAD值和含氮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有机肥处理,与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功能叶氮代谢酶活性抽穗期均高于孕穗期,且两个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一致,其中抽穗期谷氨酸合酶(GOGAT)与各氮素相关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 537.44 kg/hm2,显著高于有机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较化肥处理提高3.27%。综合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维持水稻穗期旺盛的氮代谢。
  • 徐相明1,2,3,顾品强3﹡,候稚群4,过霁冰3,郭萱昊4,王玲燕4,朱峰4
    2017,33(2): 3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上海市奉贤区2011—2015年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2014—2015年水稻收割、小麦播种进度统计资料和同期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夏秋季异常气候对水稻生育期及稻麦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奉贤区夏秋季水稻生长期间积温偏少、雨量偏多,造成水稻生育期延迟7—10 d,导致水稻成熟高峰期刚好与持续连阴雨天气相遇,是水稻收割严重延误和小麦无法播种的主要原因。水稻成熟期随移栽至成熟期间≧10℃有效积温增加(减少)、移栽期提早(推迟)呈提早(延迟)变化。迟栽、收割时间对水稻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据此,从水稻安全生产和种植机械化考虑,提出针对异常气候的避灾对策,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 李双喜,何七勇,郑宪清,张娟琴,袁大伟,张翰林,吕卫光*
    2017,33(2): 37-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芋艿N、P、K、Ca、Mg吸收及在体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芋艿植株不同器官对N、P、K、Ca、Mg等元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是一致的。与传统机械耕作(CK)相比,生物耕作(T2)可以大幅促进N、P、K、Ca、Mg等元素在芋艿体内的积累(P<0.05),幼苗期以及发棵期(出苗后60d)的N、P、K分配均为叶柄>叶片>根,Ca、Mg分配为叶片>叶柄>根;发棵期(出苗90d)以及球茎膨大期的N、P、K主要分配在球茎中,子芋和孙芋中N、P、K含量最高,Ca素和Mg素则主要分布在子芋和叶片内,其他器官较少。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 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生物耕作)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对实现芋艿产业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周建强,梁晶*,方海兰
    2017,33(2): 43-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典型有机改良材料进行了饱和浸提法和传统浸提法对EC值测定的比较研究,并通过种子发芽指数与不同有机改良材料EC值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有机改良材料EC的阈值。结果表明,饱和浸提法和传统方法测得的EC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饱和浸提法对EC值测定不受浸提液固比、浸提用水中CO2及放置时间的影响,更接近样品实际情况,是一种适宜于土壤有机改良材料EC值测定的方法。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饱和浸提法测定的土壤有机改良材料EC值应小于10 mS/cm。
  • 范洁群,王伟民,吴淑杭*,褚长彬,周德平,宋卫国
    2017,33(2): 48-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露天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生物质炭对老桃园再植障碍的调理机制。 结果表明:添加1%、2%和5%生物炭处理对老桃园新栽桃苗的生长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群落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添加1%生物质炭处理的效果最佳。添加1%生物质炭处理的桃苗枝干数增加2个,叶绿素SPAD值增加3.5,光合速率增加10.2μmol·m-2·s-1,蒸腾速率增加2.2g·m-2·h-1,土壤含水率增加57%,土壤速效钾增加15%,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个数量级、2个数量级和2个数量级。
  • 周曼舒1 张饮江1.2* 方敬雯1 谷月1 姬芬1 严铭1 陈晓君1
    2017,33(2): 52-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开放式组织培养方式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采用传统组织培养与开放式组织培养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通过围隔试验比较两种方式下培养的马来眼子菜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的马来眼子菜对水中DO(溶解氧)、TN(总氮)、TP(总磷)、NH3-N(氨氮)、COD和Chl.a(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对水质净化效果差异基本相同。并且相对空白对照,马来眼子菜在其生长季节表现出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因此开放式组织培养方式具较好的应用前景。
  • 蒋 宝1,张振文2﹡
    2017,33(2): 58-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山西省乡宁地区山地酿酒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运用理化和光谱法对位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葡萄园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葡萄园土壤pH均在8.0以上,属于碱性土壤;不同的地形条件对山地葡萄园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地形条件下的果实糖酸比值超过20,成熟度良好;谷地‘赤霞珠’和平地‘品丽珠’果实多酚物质的含量更高,不同地形下果实中总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土壤的有机质、全N、速效P、速效K、速效Cu、速效Fe、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土壤的全N含量与果实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山地葡萄园需要根据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程度、合理的营养元素配比及各元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
  • 周田田1,丁 榕1,蔡建超1,赵和文1,2,3*,崔金腾1,2,3*
    2017,33(2): 63-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迎红杜鹃和照白杜鹃是北京仅有的两种野生杜鹃花,为了解海拔和种源对杜鹃根际菌落组成的影响,采样不同海拔、不同种源的杜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进行菌种纯化和分子鉴定,同时提取土壤DNA,进行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结合采样地自然条件,分析不同因素对根际菌落组成及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杜鹃根际土壤得到了来源于5个属的11种细菌单菌落和来源于7个属的9种真菌单菌落;低海拔迎红杜鹃和高海拔迎红杜鹃的根际土壤中,分别具有5个和3个优势菌属;低海拔和高海拔的非根际土壤中,分别具有8个和9个优势菌属;杜鹃根际土壤中的菌种组成较非根际稳定,并且根际优势菌有一定的定向性;迎红杜鹃的根际细菌多样性大于照白杜鹃,但照白杜鹃根际优势菌属要多于迎红杜鹃;低海拔迎红杜鹃的根际细菌多样性和优势菌属都要大于高海拔迎红杜鹃。结论是海拔与种源对于杜鹃根际菌落组成与丰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杜鹃根际细菌的多样性与植物的物候期有关系,不同种源的杜鹃由于其根系分泌物的不同也导致了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与高通量测序结果相比,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种类明显较少,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 王 倩1,朱燕华1,李正鹏1,汪虹1,宋晓霞1,李晶2,黄建春1*,陈辉1*
    2017,33(2): 71-7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最优设计对双孢蘑菇A15泥炭覆土制作时的含水量(A)、搅拌时间(B)以及泥炭覆土厚度(C)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个因素中,B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A和C。AB之间的交互作用强于AC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BC之间的交互作用。双孢蘑菇泥炭覆土制作时最佳条件为含水量62.4%、搅拌时间11 min、覆土厚度5 cm,在该条件下,双孢蘑菇两潮菇产量为 1584 g/筐。
  • 吴凌云,李 明* ,姚东伟
    2017,33(2): 77-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引发温度、引发时间、水份、渗透势等不同引发因子对辣椒和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和渗透调节引发的最适条件分别为15℃、80%含水量、5d 和15℃、-1.5MPa KNO3、24h,均显著提高了辣椒和茄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固体基质引发效果好于KNO3渗透调节引发。
  • 宋荣浩1,杨红娟2,朱丽华2,李超汉2,顾卫红2*
    2017,33(2): 81-8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申香芹一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青柄绿叶小芹菜新品种,为加速该新品种的推广,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申香芹一号’在上海地区可以周年播种栽培,其春季栽培的播种适期为3月中旬,秋季栽培的播种适期为9月中旬,而越冬栽培的播种适期为10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75.0—82.5万株/hm2;基肥施用量以狮马牌复合肥450—600 kg/hm2+精制有机肥7.5 t/hm2为最佳;小苗移栽成活后,每5 d叶面喷施一次7.5 kg/hm2狮马绿叶面肥,比不追肥对照增产33.5%,比传统追肥方式增产10%以上,同时显著改善了‘申香芹一号’的口感品质。
  • 刘成倩1,李 红1*,易建中1,孙晓云1, 2
    2017,33(2): 85-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制备可用于基因治疗载体构建及疫苗研制的启动子,根据高效启动子的特点,人工合成了一段特异启动子(SEP)序列,通过酶切连接将其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pEGFP-C1载体内,得到一新的启动子ESP,借助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将其和pEGFP-C1质粒转入BHK2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含有启动子ESP序列的pEGFP-ESP-C1荧光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pEGFP-C1,而且表达稳定。结果提示启动子ESP可以用于基因治疗载体的构建,将导入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提高,为基因治疗的最后成功打下基础。
  • 任方方1,2,胡瑞丽1,2*,倪建平3,许 燕2,李春华3,赵 笑4,杜亚楠2,赵 凯1,5**
    2017,33(2): 89-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诊断技术及其试剂盒,对PCV2的ORF2基因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V2。试验表明:该方法循环阈值(Ct)与标准DNA模板在101—107拷贝/μL浓度范围内具有极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重复性好,批内试验中Ct值的变异系数在0.59%—1.05%,批间试验的Ct值变异系数为1.9%—4.2%;研制的检测试剂盒与猪瘟病毒(HCV)、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不发生交叉反应,检测极限和定量极限分别为10和100拷贝数。用此方法对1 000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710个被检测为阳性。结果显示,所研制的PCV2诊断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PCV2的检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 陈亚宁1,2,3,吴彩凤2,3,张树山2,3,张德福2,3*,戴建军2,3*
    2017,33(2): 96-10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处理对猪孤雌激活囊胚抗冻能力的影响,利用2 μmol/L RES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玻璃化冷冻与解冻和随后的胚胎培养过程中进行全程添加,观察其对猪孤雌激活囊胚冻后线粒体膜电位、TUNEL凋亡水平、多种Caspase活性、凋亡相关功能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外成熟和胚胎培养过程中添加RES能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95.18% vs. 85.79%, 51.85% vs. 41.46%;P<0.05)。RES全程添加后其孤雌激活囊胚的抗冻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囊胚腔恢复率和囊胚细胞数增高(35.09% vs. 31.25%, 37.95 vs. 31.81, 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0.92 vs. 0.46, P<0.05),囊胚细胞凋亡比例下降(8.24% vs. 10.13%, P<0.05),Pan-caspase、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的荧光强度值和Caspase-8, Caspase-9, TNF-α基因表达水平下降,Bcl-2和SOD-1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冷冻囊胚相比,新鲜囊胚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Bcl-2和SOD-1基因表达量更高;细胞凋亡比例、Pan-caspase、Caspase-8、Caspase-9、Caspase-3荧光强度值以及Caspase-8、Caspase-9、TNF-α基因表达水平则更低(P<0.05)。因此,RES全程添加可通过改善冻后猪孤雌激活囊胚的线粒体功能,降低囊胚细胞凋亡水平,从而提高其抗冻能力。
  • 孙晓云1,2,刘成倩2,易建中2,李 红2*
    2017,33(2): 104-1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GenBank上下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型标准株M基因的标准序列,以此标准序列为模板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从IBV尿囊液中提取总RNA,采用PCR技术扩增出M基因,将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上获得pMD18-IBV-M质粒,通过亚克隆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经过改造的pEGFP-C1-SCP-SEC载体上,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1-IBV-M。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了构建的真核载体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通过动物免疫试验来检测该真核表达载体对动物的免疫保护情况。
  • 钱帅 1,2,3 ,包婷雯 1,3,南杰东智1,2,卢永昌1,2,3 *,李海丽 1,2,3
    2017,33(2): 109-1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藏药蓝侧金盏花的挥发油,对其进行GC-MS分析,并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研究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蓝侧金盏花挥发油GC-MS分析得到34种匹配度均在85%以上的化学成分,占总离子峰相对含量的64.17%,其中主要成分包括蒈烯(9.70%)、α蒎烯(5.70%)和红没药醇(4.82%)。纸片扩散法测试藏药蓝侧金盏花挥发油对7种革兰氏阴性菌和1种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对3种供试真菌无抑制作用。
  • 王金梅,包建强*
    2017,33(2): 114-1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草鱼皮胶原蛋白,并通过SDS-PAGE、圆二色谱法对超声作用得到的草鱼皮胶原蛋白结构和变性温度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超声功率310 W,超声时间10 min,酶解时间29 h,提取率达到68.67%。SDS-PAGE和CD显示:胶原蛋白为典型Ⅰ型,且纯度较高,变性温度为36 ℃,胶原蛋白的三螺旋结构完整,超声波对其结构无明显影响,且具有生物活性。
  • 舒 平,张 蕾,狄家卫,杨 慰,张妮妮,郭启新*
    2017,33(2): 120-1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ICP-OES测定有机肥中铅、砷、镉、铬和镍的含量,通过建立测定过程中各分量的数学模型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并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的规定进行合成,评估了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消解、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配置和标准曲线拟合对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在实际检测中应严格控制。
  • 汪迪松1,浦宏杰1,2,*,李臻峰 1,2,陆勇1
    2017,33(2): 125-1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自行设计的敲击振动检测系统对西瓜进行敲击振动检测,通过不同激励-接收组合发现,当瓜脐处为测量点瓜蒂处为激励点时,声学特征和西瓜内部糖度的相关性较高,且当声学特征为第二共振峰频率 时,与样本糖度建立的三次拟合模型的 为0.877。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西瓜糖度的检测模型,回归模型为: ,模型的 为0.881,通过校正集验证,预测样本平均误差为7.48%,检测模型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是0.663和0.796。该模型的建立为在线无损检测西瓜的内部糖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 马佳1,刘增金1 ,马莹1,冯晓晓2,盛亚红*
    2017,33(2): 131-1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我国和上海市农产品加工发展现状,利用对上海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微观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从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融合与带动两个角度分析上海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从顶层制度设计和发展路径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上海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思路。研究发现:上海市农产品加工发展还存在地产农产品缺乏、用工成本提高、生产研发资金不足、政府扶持政策作用有限、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难、促进三产融合作用难以发挥等问题;上海市应该在明确发展农产品加工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概念界定、目标与方向的前提下,具体从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以及企业管理体系方面寻求突破。
  • 刘虹燕1,张敬明2,杨德利1*
    2017,33(2): 138-1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对浦东新区的种源农业发展历程和现状,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浦东新区种源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 黄 河,杨林娟*,柴 洪
    2017,33(2): 143-1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DEA-Tobit模型对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整体上较低,各区域、市州间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总体上呈现“西强、东进、南弱”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呈显著正相关;涉农贷款不良率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之间无明显关系。建议涉农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发展“背包银行”,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及水平。
  • 刘瀑
    2017,33(2): 149-1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典型相关模型,对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与其消费支出结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实证分析双方各变量间的关联程度及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家庭设备支出、居民的居住支出关系最为密切;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对食品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财产性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最大相关。由此提出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居民各项收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周 胜1 ,刘长娥2,张继宁1
    2017,33(2): 154-1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畜禽养殖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氨氮、磷及悬浮物等污染物,传统污水处理方法用于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不仅设备投资多,运行成本高,氮磷等营养元素还难以得到深度净化。人工湿地是一种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有投资少、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尤其对畜禽养殖废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介绍畜禽养殖废水的现状和传统处理方法利弊,综述了国内外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人工湿地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索玉娟,沈源源,周昌艳*
    2017,33(2): 161-16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及污染状况进行简介,综述了国内外对此开展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提出了我国微生物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农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风险分析的开展提供参考。
  • 赵晓燕,周昌艳,白 冰,赵志勇,李晓贝,雷 萍*
    2017,33(2): 168-17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照栽培基质(环境)、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收贮运、产品等环节,对我国目前现行有效的食用菌标准体系进行了整理分析,理清了现有食用菌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为总数量不少,但少规划、不系统、有交叉、有缺失。建议按照“通用为主,品种补充”原则,加强食用菌标准体系规划,并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同时尽快制修订一批急需标准。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