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5-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钱振官,沈国辉*,李 涛,柴晓玲,温广月
    2010,26(2):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30%壬酸EW对23种供试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 30%壬酸EW 11 250 g a.i./hm2、15 000 g a.i./hm2、22 500 g a.i./hm2 3个剂量对供试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剂量越高,防除效果越好;阔叶杂草防效优于禾本科杂草;鲜重防效明显优于株数防效。田间应用效果趋势同室内一致。在20 000 g a.i./hm2和25 000 g a.i./hm2的剂量条件下,田间用水量以750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差异显著(P<0.05)。3 750 g a.i./hm2剂量以上对供试作物麦子、油菜、水稻、草坪、花生、马铃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且剂量越高,药害程度越重。30%壬酸EW为速效、广谱、触杀型、无选择性的除草剂品种。
  • 徐克斯,蒋 辉,杭怡琼,薛惠琴,夏 东*
    2010,26(2): 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雄性小鼠繁殖性能及生理机制的影响,将成年雄性昆明小鼠用10 mg/kg BW氰戊菊酯连续灌胃40 d,分析其对小鼠精子质量、睾丸组织结构和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10 mg/kg BW)小鼠精子密度与活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精子畸形率显著增加。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线粒体出现空泡化,支持细胞线粒体有肿胀和空泡化现象,并且溶酶体增多,内质网明显扩张。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结果表明:用10 mg/kg BW氰戊菊酯长期灌胃雄性成年小鼠,可扰乱小鼠雄性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并影响小鼠的精子发生,从而导致小鼠繁殖性能下降。
  • 陈召亮,方 强,王海宏,乔勇进*
    2010,26(2): 9-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电子束对鲜切西洋芹的保鲜效果,研究了不同剂量(400、1 000和2 000 Gy)电子束处理对鲜切西洋芹微生物的控制作用,测定了辐照对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及呼吸强度、多酚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1 000和2 000 Gy均能较好地控制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两种处理可显著降低呼吸作用,明显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延缓总糖含量的增加,对Vc及可溶性固形物无破坏作用。4℃下贮藏12 d,1 000 Gy处理的鲜切西洋芹感官指标良好。综合电子束辐照对鲜切西洋芹的品质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影响,确定1 000 Gy为最佳处理剂量。
  • 戴建军1, 2,吴彩凤1, 2,张廷宇1, 2,吴华莉1, 2,乔建宁3,黄丽欣3,黄松明3,张德福1, 2*
    2010,26(2): 14-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CIDR-FSH-PG-hCG法对崇明白山羊进行超数排卵,比较不同来源FSH的超数排卵效果;同时,对获得的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和解冻后胚胎移植。结果表明,新西兰和宁波产FSH组分别获得75.0%和85.7%的发情率。新西兰FSH组左右卵巢平均分别获得8.67个和9.67个排卵点,宁波FSH组平均获得7.33和6.33个排卵点。新西兰FSH和宁波FSH组分别平均获得9.67枚和8.00枚可用胚胎,前者略高于后者。OPS冷冻胚胎经解冻后,获得了80.77%的形态正常率,经胚胎移植,3头(3/5)山羊顺利妊娠,产下5头小羊。
  • 郑培忠,沈健英*
    2010,26(2): 18-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对2种常见固氮蓝藻——固氮鱼腥藻及水华鱼腥藻生长效应和光合色素的影响,探讨有机溶剂丙酮的水生生态毒性。结果表明,丙酮在高浓度10%时显著抑制2种藻的生长,对其生长速率、干重的改变明显;而在较低浓度(0.001%~1%)下,藻体生长所受影响较小,随浓度的递减,表现出与对照组相比更为优异的生长趋势,剂量-效应关系明显,二者168 h时相应的EC50分别为3.90%和4.80%,NOEC值分别为0.1%及0.3%,表明固氮鱼腥藻对丙酮更为敏感。另外,低浓度(0.001%~0.1%)丙酮对固氮蓝藻光合色素的影响不显著,当浓度达到1%时,藻体细胞内类胡萝卜素、藻红素、藻蓝素、别藻蓝素含量减少,在10%浓度时色素种类发生质的变化,表明高浓度用量丙酮对藻类毒性效应较大,而低浓度的刺激效应使藻类在自然环境中容易造成水华等问题。
  • 朱立伟1,钱炳俊1,肖晨龙1,罗 文1,邓 云1, 2*
    2010,26(2): 25-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贮藏在空气和100%氧气中样品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总酚含量、pH值、色泽、水分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在2oC和95%相对湿度下30天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变指数与pH值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亮度和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减少。与空气贮藏相比,纯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褐变、总酚和水分损失以及L和h值的降低。褐变指数与PPO活性间存在极为显著的正相关系,与维生素C和水分含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维生素C、pH和L值与褐变指数间存在适度相关性。褐变指数与总酚含量存在负相关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h值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 杜志钊1,邹 磊2, 3,张艳敏1,陈志伟2, 3,何 婷2, 3,黄剑华2, 3*
    2010,26(2): 34-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2份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NaCl处理种子萌发后的根、茎、叶生长量和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以及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5% NaCl胁迫严重抑制供试品种种子萌发后的生长量以及POD和SOD活性,“花11”受抑程度明显小于“花30”,“花11”的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小于“花30”。0.5% NaCl浸种预处理提高了“花30”于1.5% NaCl胁迫下的生长量、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花11”的生长量和POD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
  • 张春英1,陈 真2,于 芳1,尹丽娟1
    2010,26(2): 38-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15个不同类型的ERM菌株对云锦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能侵染幼苗根系,侵染率33%~72%;云锦杜鹃对ERM菌根的依赖性较强,所有供试菌株对接种幼苗的生长均表现为积极的正效应,12个菌株接种苗干重显著高于对照,而且不同菌株接种苗生长量差异明显。
  • 许占伍1, 2,陈 辉1,冯志勇1,陈明杰1
    2010,26(2): 42-4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真姬菇SIEF3133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孢子单核体及与真姬菇SIEF3136孢子单核体的杂交菌株为材料,研究了特异SSR标记H35在上述材料中的分布及传递性。结果显示:特异标记H35在真姬菇SIEF3133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交配型为A2B2核中有分布,该标记与交配型因子A2还存在一定的连锁性,并能跟踪具有A2交配型单核体的杂交菌株。本研究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真姬菇中应用提供了证据。
  • 于海龙,冯志勇,郭 倩*
    2010,26(2): 46-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杏鲍菇单瓶产量、单菇重量以及可采收菇体数目等均呈显著性影响。其中生产温度在17 ℃条件下单瓶产量明显高于其他供试温度,16 ℃时虽然单瓶产量稍低,但是可采收菇体数目在3~4个左右,且单菇重量最高达到40 g左右,其出口级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左右,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杜秀菊1, 2,张劲松1*,刘艳芳1,潘迎捷3
    2010,26(2): 49-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金耳子实体进行连续提取分离,利用化学发光法和H2O2诱导PC12氧化损伤保护模型,对提取得到的氯仿相、乙酸乙酯相、乙醇相等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氯仿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三种提取部位对H2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高于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乙醇相对由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金耳子实体的氯仿相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部位,乙醇相是保护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主要有效部位。
  • 朱延林1, 2, 3,贠 超1,赵蓬晖2, 3
    2010,26(2): 53-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洛宁县成熟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林地土壤中有效Mn和速效K含量高于无林地6.79%和43.90%,有效Fe、Cu、Zn、速效P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低于无林地31.81%、4.39%、26.53%、29.68%和1.14%。物理性状分析表明:成熟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无林地高 5.07%、11.88%、11.99%、5.50%、2.06%和5.32%,自然含水量和容重比无林地低9.44%和6.43%。成熟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上升了60.73%、6.27%、30.24%%和13.25%,过氧化物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7.41%和7.66%。成熟林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数与无林地相比分别多118.60%、少39.02%、多459.72%和多163.27%。
  • 朱辉明1, 2,白建江2, 3,王 慧2,李茂柏2,郝再彬1,朴钟泽2*
    2010,26(2): 58-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抗生素对淀粉水解效果和被检测样品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改进McCleary等测定抗性淀粉的方法。结果表明:抗生素能有效抑制淀粉水解过程中的发酵作用,而不影响淀粉酶的活性;最有效的抗生素为混合抗生素,其最佳剂量为30 μL。
  • 朱宗文1, 2,郭世荣1,朱为民2*,朱龙英2
    2010,26(2): 61-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干种子和经30% PEG引发的不同萌发状态的两个番茄品种‘黄盆栽’和‘1479’材料,采用发芽盒发芽试验,研究了同发芽状态和不同品种的番茄种子对电子束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较低剂量的电子束辐射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明显,‘黄盆栽’在达到600 Gy时才对其发芽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而‘1479’则对电子束较为敏感,达到500 Gy时就对其发芽率产生影响。电子束对两种番茄种子萌发进程的影响较明显,经过30% PEG引发的种子对电子束反应比干种子敏感,可见引发使种子处于萌动状态,使种子体内各种物质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对外界逆境的抵抗力有所下降。当电子束达到600 Gy时两种番茄种子的胚根分化和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大部分萌发种子的根生长处于停滞阶段,呈“短胖根”状态。
  • 李秀芬1,朱建军1,吴富兰1,张德顺2[1],刘贤雯1,殷丽青1,张辛华1
    2010,26(2): 66-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60Co-γ为辐射源,采用剂量率为100 Gy/h的不同剂量(50~250 Gy)对矛叶锦葵、木槿和海滨木槿的干种子进行照射,将辐射后的种子进行播种,调查其发芽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照对3个树种的影响程度不同,辐射剂量小于200 Gy和50 Gy时分别对矛叶锦葵和木槿幼苗成活有促进作用,反之则有抑制作用。所有辐照处理对海滨木槿幼苗都有抑制作用。3个树种对辐照的敏感程度以海滨木槿最敏感,其次是木槿,最不敏感的是矛叶锦葵。推测木槿和海滨木槿诱变育种的适宜辐照剂量分别为130和110 Gy,而矛叶锦葵的适宜剂量大于250 Gy。
  • 张朝轩1,杨天仪1,骆 军1,吴淑杭2,周德平2,蒋爱丽1,叶正文1,李世诚1
    2010,26(2): 70-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膨大期施用不同浓度生物钾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物钾肥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施生物钾肥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特别是根施100倍和300倍生物钾肥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葡萄叶片的全钾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100倍和300倍生物钾肥处理还显著提高了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叶片胞间CO2浓度;施用生物钾肥也显著提高了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
  • 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丁小涛,朱玉英,侯瑞贤,李晓峰
    2010,26(2): 74-7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立架式苗床基质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对青菜生长、产量以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施1.5%浓度尿素溶液的青菜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单株鲜重指标明显高于施1%浓度尿素溶液的处理,并且前期施肥的青菜生长情况好于后期施肥的处理。施肥晚和施肥浓度高的青菜硝酸盐含量高。
  • 郑瑞娜1, 2,万延慧2,朱为民2,朱龙英2,郭世荣1*
    2010,26(2): 77-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基质栽培的方法,研究了生物磷肥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磷肥后,植株的各项形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磷肥显著提高了番茄苗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可见,施用生物磷肥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提高其生理活性,1∶100的肥料用量最为显著。
  • 徐月明
    2010,26(2): 81-8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密度试验,初步明确了弱筋小麦扬麦9号优质高产群体质量和株型指标,并研究了密度对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①弱筋小麦扬麦9号以基本苗240万株/hm2最能建立合理的优质高产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发展的矛盾;②扬麦9号产量>7 500 kg/hm2优质高产株型指标和群体质量指标为:上三叶面积顺序为倒二叶>剑叶>倒三叶,株高为80 cm左右,穗下节间/节间总长为35.5%左右,(穗下节间+穗长)/株高为43.6%左右,株高构成指数为0.563,每穗43粒左右,单穗重1.55 g左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4 000~4 500 kg/hm2,高峰苗1 100万/hm2左右,成穗数500万/hm2左右;LAI的动态指标是越冬始期0.9左右,拔节期3.0左右,孕穗期出现最大值7.0左右,开花期4.5~5.0。
  • 邱 源1, 2,黄成超2,朱忠南2,黄丹枫1*
    2010,26(2): 86-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进优良花椰菜种质资源,经过多年的纯化和定向选择,采用有性杂交技术,选育出耐寒性强、品质好的花椰菜新品种崇花3号。2004—2008年品比试验表明,崇花3号抗寒综合分数为2.73~5.00,抗寒能力较强,产量较本地120天花椰菜品种提高19.1%。该品种生育期为120 d,植株生长势强,蜡质多,内叶多层抱合护球,花球雪白、紧实、密度高,适宜密植。
  • 李 萍,聂继云*,李 静
    2010,26(2): 89-9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类黄酮提取、分离方法,提出了研究适用性更广的综合检测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刘 彦,刘承初*
    2010,26(2): 93-9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甲鱼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并具有药食兼用的功效,是一种传统的营养滋补佳品。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甲鱼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甲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于荣利,曹 晖*,朱丽娜,王瑞霞
    2010,26(2): 97-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列举和分析了科技论文中表格使用常见错误,并结合国家有关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编辑工作经验,阐述了目前广为使用的三线表的设计要求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科技论文写作和投稿提供借鉴。
  • 李琼玉1, 3,王冬生2﹡,李琳一3
    2010,26(2): 100-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阐述了现有的三类稻纵卷叶螟测报方法、特点,并对今后的测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袁 涛,马 超,金剑锋,李琳一*
    2010,26(2): 105-1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危害和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特点,指出以元胞自动机为代表的时空动态模拟模型已经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认为是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的第四个阶段。最后总结了现有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孟祥黔1, 2, 3,张德福2, 3,马恒东1,戴建军2, 3,吴彩凤2, 3*,张廷宇2, 3
    2010,26(2): 110-1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国内外的哺乳动物精子冷冻干燥保存研究工作现状,阐述了精子冷冻干燥研究历史、精子冷冻干燥保存机理、冷冻保存保护剂及相关处理研究进程,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展望。
  • 刘小宝1, 2, 3,李 震2, 3,朱于敏2, 3,于瑞嵩2, 3,沈世缘2, 3,董世娟2, 3*
    2010,26(2): 114-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arc-145细胞体系验证重组猪α干扰素(rPoIFN-α)制剂的抑制病毒作用。结果表明:rPoIFN-α稀释至1010可有效预防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当rPoIFN-α稀释至108 可有效抑制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这些结果在细胞水平上明确了rPoIFN-α对PRRSV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的rPoIFN-α动物实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郑丽霞1,高泽正1, 2,吴伟坚1*,符悦冠3
    2010,26(2): 117-1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散尾葵叶片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散尾葵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出73个峰,用Kovats保留指数对照谱库方法鉴定了26种成分,该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硝基-乙醇、2-乙氧基-丁烷、乙酸乙酯、3-硝基丙酸、1-(1-乙氧乙烷)丁烷等。
  • 张颖琦1,杨佩燕2,张建文1,王丹侠1,刘志学2,沈俊毅1*
    2010,26(2): 120-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008年对上海市某区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进行了抽样检测,并与2005—2007年历史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灌肠类、烧烤类食品均合格,酱卤、白切、盐水类则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其中盐水类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仅为87.0%。每月采集的市售熟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合格率和未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2005—2007年该区抽检的市售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比较,2008年的未检出率显著上升。结果说明:2008年该区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总体情况良好,但仍需加强熟肉制品的监管工作。
  • 张耀良1,尹 君1,郭开秀2, 3*,陈 亦1,杨业凤1,陆利民1
    2010,26(2): 123-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9镇26个蔬菜品种,共294个样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各镇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有所差异,但总体含量水平较高;(2)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的含量依次为叶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合格率为39.49%,瓜类为42.86%,豆类为62.50%,茄果类合格88.24%。各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完全达标。(3)除了杭白菜,其他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均值大棚种植高于露地种植。
  • 朱 萍,王 华,翁矑遥,沈金芳,徐春花,朱 群
    2010,26(2): 128-1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上海市奉贤区不同地块进行了小麦不同氮、磷、钾施用量试验,并统计和建立了不同肥料品种用量与产量关系的方程。结果表明:按目前肥料价格标准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奉贤地区小麦氮、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40、120、48 kg/hm2。
  • 袁 伟,刘 洪,张士新,黎伟裕
    2010,26(2): 132-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化防田、稻鸭田和自然观察圃为对照,对长江农场有机稻区田的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进行研究,用群落研究方法评价了有机稻主要害虫的生态控制效果;并调查分析了有机稻区生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稻田天敌群落重建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稻生防田中,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效果优于化防田,天敌功能团丰盛度显著高于化防田。害虫与天敌群落特征值(H′J和C)均反映出有机稻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优于化防田。有机稻田与四周生境天敌群落相似度高,表明稻田四周多样化植物背景的保留,有利于稻田天敌的迁移和繁殖;冬季绿肥紫云英显著增加了稻田天敌多样性指数,为天敌越冬提供有利自然条件。
  • 蒋建忠,陶赛峰,何 吉
    2010,26(2): 137-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分析了近年来奉贤区水稻纹枯病大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菌源、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是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危害的主要因子。提出了相关综合防治措施。
  • 陈泉生
    2010,26(2): 140-1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93份崇明金瓜种质生长和果实性状的研究,揭示了金瓜生长及果实性状的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优质种群。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材料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40 %,其中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6.31 %,子叶长/宽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58 %;聚类分析可将93份崇明金瓜种质分为三类,其中第Ⅲ类?为优质种群。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