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秦 涛, 王 慧, 赵志雄, 申龙斌, 史亚兴, 卢柏山, 施 标, 郑洪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DIR(Dirigent)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但其在玉米中的系统性鉴定尚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在玉米B73-V4参考基因组中鉴定到39个DIRs家族成员,系统解析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保守基序。结果表明,79.5%的ZmDIRs蛋白具有高稳定性,74.4%具有疏水性,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25.6%定位于叶绿体,23.1%定位于内质网,说明玉米中DIRs存在多样化的生物学功能。进化分析表明ZmDIRs分为3个亚家族,且启动子区域包含多样化的逆境响应元件及系统发育相关响应元件。进而围绕ZmDIR17的功能解析,发现其突变导致籽粒形态显著改变,同时发现玉米籽粒蛋白质成分占比显著增加,淀粉占比和总木脂素含量明显降低。蛋白互作网络与GO富集分析表明,ZmDIR17通过参与核糖体生物发生(互作Pescadillo同源蛋白)和苯丙烷代谢(调控木脂素合成)双重通路,协调碳氮分配。本研究首次揭示玉米DIR基因家族的系统特征,并阐明ZmDIR17通过整合初级与次生代谢调控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玉米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参考。
  • 王凯, 闫影, 张丽霞, 胡泽军, 叶俊华, 杨航, 吴书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香糯1911’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沪粳137’为母本、‘武香糯8333’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经多代系谱选育成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聚合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和香味基因badh2。在上海地区种植全生育期为150 d左右,田间综合抗性强,稻米糯性好,有香味。2022年10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上海、苏南、浙北、皖南等地种植。
  • 李丹, 张彦文, 何英子, 侯喜林, 李英, 肖栋, 刘同坤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二倍体不结球白菜‘绿星’L033为试验材料,采用浓度为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在子叶期对茎尖生长点进行处理,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鉴定同源四倍体‘绿星’,并对二倍体和四倍体‘绿星’的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形态学方面,四倍体植株的花器官、花和角果与二倍体植株相比都表现出巨大性,但植株开展度和叶片呈现变小的趋势,种子大小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解剖学方面,四倍体植株的气孔明显变大、气孔密度减小,花粉形状发生不规则变化。在细胞学方面,观察到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40条和20条;通过流式细胞DNA分析,四倍体‘绿星’的DNA荧光强度约为二倍体植株的2倍,与前述染色体倍性相符合。在营养品质方面,四倍体‘绿星’的纤维素含量、叶绿素总浓度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相对于二倍体‘绿星’分别显著提高了132.39%、34.81%和21.17%,硝态氮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分别提高了0.18%、12.41%和1.95%。在农艺性状方面,四倍体‘绿星’的株高、单株质量、十叶厚、叶长/宽、叶柄长/宽和全株叶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叶柄厚度及单叶质量则分别提高了9.1%、4.54%,净光合速率有显著提升。本研究通过对二倍体‘绿星’L033进行秋水仙素诱变,获得了株型矮化、紧凑的四倍体绿星,创制了新的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 同时也证明秋水仙素在植物基因组的加倍过程中,并不是绝对地造成营养器官的“巨大性”。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普雪可, 李晓珍, 宋素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河南典型区安阳市玉米大豆作物为研究对象,分析2002-2014年夏季玉米、大豆初始生长期(S1)、快速发育期(S2)、生育中期(S3)、成熟期(S4)等阶段水热变化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河南粮油扩种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提供气候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需水量随生育期推进呈现低—高—低变化趋势,需水量高值区域集中于主城区,低值区域集中于西部丘陵区。S1和S3生育阶段均处于水分亏缺状态,其中玉米分别为-0.45和-1.45,大豆分别为-0.11和-0.16,这与阶段性生理需水和降雨有关;在S1阶段,玉米、大豆高温持续日数有逐渐后移趋势,且大豆后移趋势更为显著; S2阶段,高温积温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期,玉米、大豆分别为为32.9d.℃和70.3d.℃。产量变异系数表现为大豆(22.1%)>玉米(6.5%),区域间玉米产量变异系数以西部丘陵区林州市最高,大豆作物产量变异系数以东部平原区内黄县最高;气象产量分析表明,玉米气象产量为0.019 kg.hm-2,而大豆则为-0.204 kg.hm-2 ,这表明气象因子对部分年份大豆产量形成存在负效应;产量年型划分中,玉米产量均表现为正常年份,大豆歉收年份为1-3个;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玉米、大豆高温积温及大豆需水量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河南典型区夏玉米、大豆生育期内气象水热因子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尤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育前期的高温天气存在向中后期转移趋势,增加了作物中后期高温胁迫风险,而大豆作物对水热的高敏感性,使得其年际产量变幅较大,甚至减产。建议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结合区域环境,采取调整播期、选用耐高温及玉米大豆作物生育期相对接近品种,同时在作物生育关键期增强田间管理等措施,调节水热资源分配,适时合理灌溉,以此达到稳产增效的目的。
  • 许梅玲, 陈美伊, 郭晓莹, 杨静, 李梦莹, 王小萍, 顾月兰, 倪迪安, 段可, 高清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申馨’和华东主栽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产地鲜果外观和糖酸品质,分析‘申馨’各性状稳定性和变异情况,探究不同地域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发现设施栽培品质调控重点。结果表明:60%产地的‘申馨’单果重在20-30g、30%产地果实在30-40g,与‘红颜’等无统计学差异。其果型指数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60%产地的果实在1.0-1.2,小于‘红颜’大于‘越心’。75%产地‘申馨’与对照果面光泽和红色饱和度无显著差异,硬度小于‘红颜’大于‘章姬’,充分成熟果面光泽和硬度出现下降。33%产地以上‘申馨’可溶性固形物在12%-14%;62.5%产地的果实在12%以上,由南向北呈降低趋势。其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小于‘红颜’大于‘越心’,>40%产地果实的酸含量在0.51%-0.55%;平均固酸比20.4,与‘红颜’和‘天仙醉’接近。要之,‘申馨’在华东地区适应好,应用潜力大,冬季提早保温(尤其山东和安徽)有助于保持果型圆整、提升糖酸品质。
  • 园艺·园林

  • 方梦微, 董青云, 吴垠, 李秉玲, ①, 张亚利, 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6种山茶属(Camellia)连蕊茶组(Sect. Theopsis)和毛蕊茶组(Sect. Eriandria)野生资源为研究材料,对其叶的黄酮等7个营养成分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种植物在检测的7个叶营养指标中均存在差异,其中四川毛蕊茶(C. lawii)游离氨基酸(2.389 mg/g)含量、柃叶连蕊茶(C. euryoides)总皂苷(49.845 mg/g)含量、毛萼金屏连蕊茶(C. tsingpienensis var. pubisepala)茶多酚(156.072 mg/g)含量、斑枝毛蕊茶(C. punctata)多糖(49.365 mg/g)含量、心叶毛蕊茶(C. cordifolia)黄酮(27.440 mg/g)含量、和岳麓连蕊茶(C. handelii)儿茶素(3.798 mg/g)含量在6个指标中分别为最高的种,长尾毛蕊茶(C. caudata)咖啡碱(0.358 %)含量最低。叶营养成分间呈现负(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多糖和总皂苷、黄酮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物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区间为0.314~0.484,其中心叶毛蕊茶、四川毛蕊茶、小果毛蕊茶(C. villicarpa)、柳叶毛蕊茶(C. salicifolia)、荔波连蕊茶(C. lipoensis)平均隶属函数值在0.450以上,为茶饮领域的功能开发提供了潜在优良植物资源。
  • 刘修丽 刘晓荣 滕龙 马跃 刘继恩 王宏光 王志刚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取茎尖作为外植体,基于MS培养基研究了采集茎尖的最佳发育状态、次氯酸钠消毒最佳时间、扩繁生根培养基与成苗的最佳基质配比,观察了组培苗开花结果情况。结果表明:‘红颜’草莓茎尖采集的最佳发育状态为匍匐茎第一片叶展开<1/2且第二片叶未完全展开时;消毒以酒精处理30s,2.5%次氯酸钠处理10min最适宜;扩繁培养基为MS+6-BA(0.5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5mg/l)为最佳;成苗最佳基质配比为风化砂:草炭土:园土=1:1:1;组培苗下地开花结果正常。
  • 杜纪红, 张夏南, 苏明申, 周慧娟, 李雄伟, 张明昊, 叶正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桃液体授粉效率,研究了悬浮剂、糖、硼酸、尿素、储放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300-800mpa)、羟甲基纤维素钠(黏度800-1200mpa)、黄原胶、阿拉伯胶、琼脂五种悬浮剂处理后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高于对照,0.05%琼脂悬浮稳定性最好 。(2)随着葡萄糖和蔗糖浓度的上升,花粉萌发率呈上升趋势,同等浓度条件下,蔗糖处理的花粉萌发率高于葡萄糖,其中15%蔗糖为最适浓度。(3)硼酸能够提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以0.03%的浓度效果最佳。(4)0.10%~0.40%浓度的尿素会降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不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5)随着花粉营养液储放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呈下降趋势,储放2h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储放3h后显著低于对照。(6)随着花粉营养液储放温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下降趋势,4℃和15℃条件下花粉活力较高。本研究筛选出的桃液体授粉的花粉营养液最佳配方为0.05%琼脂+15%蔗糖+0.03%硼酸+1g/L花粉,储放最佳温度为4℃~15℃,配好后需在2h内用完。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顾浩天 袁永达 滕海媛 张天澍 王冬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沉水植物作为浅水湖泊重要初级生产者和调节者,对维持水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福寿螺是入侵我国华南地区的恶性水生生物,其大量牧食可导致沉水植物覆盖度下降、群落结构改变、湖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为探明福寿螺对不同寄主的牧食效应及其生理响应特征,笔者采用生物化学分析结合行为学观察,比较评价了4种水草的理化特性、营养品质及其对福寿螺牧食选择性、偏好性、生长和产卵的影响。我们发现福寿螺对伊乐藻和轮叶黑藻具有较强的取食选择性,可能与高含量的总糖和氨基酸有关;轮叶黑藻和金鱼藻为最喜食水草,取食偏好性可能与低纤维素、总酚含量及高粗蛋白、灰分含量有关;牧食伊乐藻后中螺体重增长率最高,推测与高能值相关;牧食轮叶黑藻后雌螺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均最多,可能与高含量类胡萝卜素相关。综合来看,苦草对福寿螺引诱效果和适口性最差,牧食后体重增长率和产卵量最低,因此,以苦草为优势种群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式可作为有效的抗摄食对策。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沉水植物影响福寿螺牧食行为、生长性能和繁殖生物学的理化机制,研究结果可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沉水植物,防控和管理福寿螺入侵扩散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 杨啸, 孟子童, 尹一江, 杨冰, 黎睿欣, 沈海斌, 张鼎宇, 朱红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种植玉米对于连作青菜土壤的改良作用,以‘艳青’和‘申科甜糯99’为试验材料,考察增加玉米茬口对于青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青菜轮作模式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的积累有着显著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保持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的稳定性;玉米收获后土壤酶活性都显著增强。综上,玉米-青菜轮作模式较青菜连作对于土壤改良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 马里超, 陈芳芳, 姜忠旭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法开展了不同除草剂防除水直播稻田杂草效果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各供试剂量下,无论是通过播喷同步方式施药,还是植保无人机方式施药,4%双唑草腈悬浮剂+30%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含安全剂)、4%双唑草腈悬浮剂+90%禾草丹乳油+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30%苄嘧·丙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含安全剂)对杂草均具有优异的防除效果,药后14 d杂草株数防效91.2%~95.1%,且各供试剂量对水稻的株高、茎蘖数和地上部分植株鲜重等生育指标均无不良影响。本研究表明,4%双唑草腈悬浮剂和25%双环磺草酮悬浮剂两个产品的复配剂有望成为水直播稻田与苄嘧·丙草胺交替使用的产品。
  • 赵杰, 季香云, 曹征宇, 王玥璞, 许业帆, 胡晓颖, 郭鑫鑫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评价不同杀虫剂对天敌的安全性,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异色瓢虫2龄幼虫、成虫和卵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后72h的校正死亡率下,对2龄幼虫的安全性最低的为240g/L虫螨腈悬浮剂、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安全性等级均为Ⅳ级;22.4%螺虫乙酯悬浮剂、8000IU/µL苏云金杆菌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的安全性较高,安全性等级均为Ⅰ级。对成虫安全性最低的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56.25mg/L)和240g/L虫螨腈悬浮剂1250倍液(192mg/L),安全性等级均为Ⅳ级,安全性较高的为240g/L虫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96mg/L)、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5000倍液(44mg/L)、8000IU/µL苏云金杆菌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97%矿物油乳油,安全性等级均为Ⅰ级。对卵的安全性最低的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安全性等级为Ⅳ级。在应用异色瓢虫防控田间害虫的实际生产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8000IU/µL苏云金杆菌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3种药剂可以作为联合防治的杀虫剂品种。
  • 刘 彬, 胡 永, 钱益芳, 王绘华, 田椿燕, 李 程, 唐泽庚, 须志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采用浸叶法测试环丙氟虫胺、溴虫氟苯双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活性。采取喷雾方法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生物活性和药效作用效果。室内测试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和环丙氟虫胺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活性较高,LC50值分别为0.168 mg/L和0.266 mg/L,溴氰虫酰胺对跳甲的活性较差,LC50值为110.12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氟虫胺和溴虫氟苯双酰胺杀虫效果明显,速效性和持效期都较好,能够有效防治曲条跳甲,未对蔬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 畜牧·兽医

  • 周靖, 陈亚平, 刘利平, 刘艳芳, 冯杰, 张劲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组分(Y1-Y4),并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版)中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检验方法,进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构建,通过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学探究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不同水溶性物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水提物的水提醇沉-上清组分和沉淀组分(Y1-Y4)均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质沉积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P<0.05);调节肝脏脂类代谢,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减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水平,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发挥保肝活性。综合比较,G0119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水提物在辅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上具有同等的作用效果。因此,灵芝菌株G0119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水提醇沉沉淀部分和上清部分均可作为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原料。
  • 牛 清, 王晓亮, 齐新勇, 周震祥, 杨凯旋, 王军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观察感染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 SP) 后鸡肠道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的特征。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30周龄的肉种鸡鸡白痢沙门菌感染情况,在检测结果呈阴性和阳性的鸡群体中各随机选取25羽鸡进行屠宰,采集回肠样品,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手段探究鸡白痢沙门菌感染后对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2 260 481 863个碱基,4 916 095个原始序列共鉴定出40个门、1 019个属和5 044个OTUs,其中32.61 %的OTUs两组共有,鸡白痢阴性组(PN)与阳性(PP)组分别鉴定出1 761和1 638个特有的OTUs。PN与PP间样品沿PC1轴分开聚集,PC1值为37.8 %,ANOSIM分析显示两组样本组成差异显著(p<0.01)。在属水平,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等32个物种丰度对两组差异效果有显著影响,值得关注的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在PP组显著富集。微生物功能特征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转运代谢和防御机制微生物功能丰度上PP显著高于PN。综上所述,肉鸡感染鸡白痢沙门菌后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同时,被感染鸡回肠菌群结构特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宿主可能通过调整自身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度发挥一定的功能作用,维持机体机能。本研究为揭示鸡抵抗鸡白痢的肠道微生物特征以及在未来探索防控该病新方法提供参考。
  • 质量标准· 食品安全

  • 张明昊, 周慧娟, 叶正文, 苏明申, 王 俏, 陈 兵, 李雄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实为试材,研究25℃、15℃和1℃贮藏温度对燕窝果的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腐烂率、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并利用电子鼻检测了3种贮藏温度下燕窝果的香气变化,对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载荷分析(LA)。结果表明,与25℃贮藏相比,15℃和1℃贮藏均可较好地维持燕窝果硬度、保持果肉色泽和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能有效减少果实水分的流失、延缓果实腐烂,从而保持贮藏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和风味,果实安全贮藏期分别达18 d和24 d,果实贮藏期可分别延长15 d和21 d。与15℃贮藏相比,1℃贮藏0 ~12 d,对保持燕窝果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失重率的效果均较好;当1℃贮藏18 ~36 d时,虽然燕窝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及腐烂率的维持效果均优于15℃贮藏,但硬度和色泽低于15℃贮藏(P>0.05);1℃贮藏30 d、货架第3 d,可显著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但对果实硬度和色泽的影响不显著。综上结果,1℃是燕窝果较为适宜的贮藏温度,但长时间的低温冷藏容易发生果实冷害,36 d为1℃的贮藏极限。PCA和LDA均能较好地区分开同一温度处理组不同贮藏天数的果实气味,并准确判别燕窝果在25℃贮藏第3 d时风味成分变化最明显,LA显示甲烷类(W1S)和硫化氢类(W1W)化合物成分在燕窝果贮藏期间发挥作用最大。
  • 张丽霞, 夏 伟, 顾 盈, 王 华, 闫 影, 叶俊华, 胡泽军, 吴书俊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粳型水稻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成因,本文以2个粳型糯米品种‘太湖糯’和‘沪香糯1911’,2个粳型软米品种‘银香38’、‘沪香软450’和2个普通粳米品种‘秀水134’和‘沪香粳209’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质构特性、糊化特性、淀粉精细结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粳型糯米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回复值均最低,表明糯米糊化特性较弱;其米饭硬度最低、弹性最小、附着性最强,推测与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短支链淀粉含量最高有关;其米粉糊化快可能与其淀粉分子量大有关。普通粳米米饭弹性大,硬度高,黏性小,附着性弱,其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高,表明冷饭容易回生;其米饭食味值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粳型软米峰值粘度和崩解值最高,表明其糊化特性较强;粳型软米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硬度、弹性和附着性均介于粳型糯米和普通粳米之间,综合了粳型糯米的柔软性和普通粳米的弹性。本研究为优质食味水稻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智慧农业·农业经济管理

  • 袁 涛, 班松涛, 李琳一, 陈旭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生菜霜霉病发病后会严重影响生菜产量,在霜霉病早期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生菜损失。本文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生菜霜霉病的早期检测进行了探索。使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分别对接种霜霉病生菜和健康生菜进行为期十天的拍摄。从获取的高光谱图像上提取生菜冠层叶面区域,统计目标区域的平均光谱反射率,并将其作为特征数据集。分别使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 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滤波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从接种后第三天,以天为单位,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法来筛选两组生菜的差异波段,发现两组生菜在500~520nm,611~666nm,679~694nm,711~769nm几个波段区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霜霉病检测的敏感波段。将这些敏感波段作为特征输入量,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分别构建两组生菜每天的分类模型,将分类准确率0.8作为阈值,判定准确率大于0.8时,表明光谱能够明确表征出接种霜霉病的生菜与健康生菜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在接种后3天、肉眼见症状前4天,光谱就能检测出两组生菜存在显著差异(准确率达到0.864)。这表明了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PLS-DA能够实现霜霉病的早期检测。
  • 郭之兵 陈新星 蒋琳曦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我国穴盘种植业的具体条件,如穴盘规格、基质特性、作物选种及独特培育模式,提出了一种定制化的机械手解决方案。通过分析自动取盘技术现存的挑战,如精确识别与稳定抓握穴盘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创新的穴盘抓取机械手。所设计的机械手,末端力感知精度为0.1N,最大可力控范围为200N,重复定位精度(±0.05mm),整机力控频率1kHz,IP防护等级为IP65。在苗床定位之后,机械手利用高精度力控搜索技术与力控触碰策略,无须依赖视觉系统,即可在非固定位置下自动调整姿态,实现穴盘的精确定位与稳定抓取,之后将其转运至自动化采摘流水线,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并减轻了劳动负担。本研究可促进我国穴盘种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可为设施农业的机械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对推动“机器换人”进程、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王丽媛, 张华生, 陈晓海, 马佳, 马莹, 陈旭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和溯源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农产品溯源系统在数据安全性和透明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信息易篡改、系统互通性差,无法满足现代供应链的要求。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高度透明的特性,为改进农产品溯源系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以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为例,梳理了上海地产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发展历程,提出区块链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供应链透明度,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自动执行预设条件,提高供应链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有助于建立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增强品牌竞争力。研究还进一步讨论其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智能设备不足、标准化体系不完善、技术成本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溯源系统中的实质性应用。总结而言,本研究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农业供应链透明化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参考。
  • 原源, 张琴, 蔡小昂, 吴颖静, 程彬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背景】南美白对虾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也是上海水产养殖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统计数据、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上海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现状、成效及瓶颈。【主要发现】近年来,上海南美白对虾单位面积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养殖模式以淡水土池和大棚养殖模式为主;虾苗来源逐年减少,以购买苗为主;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总体保持增长,市场价格总体呈下降走势,市场需求旺盛;虾质量安全可靠,品牌发展态势良好。通过对上海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其发展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绿色稳产的健康养殖技术上到新台阶;设施养殖初具一定规模;产业链发展稳定,同时推进产业升级融合。【目的】论文基于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旨在为促进上海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综述

  • 吕玉华, 林月霞, 刘月, 杜万和, 杨淑珍, 廖荣荣, 陆娜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山羊规模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疾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疾病的自动监测、预警和辅助诊断是山羊疾病防控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山羊疾病辅助诊断系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机遇。山羊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当前集约化规模化羊场疾病自动监测及预警的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有助于解决兽医资源不足的难题。本文旨在阐述山羊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现状、应用情况、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山羊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任善军, 任若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 JWB)有枣树的“癌症”之称,在我国发生普遍。患病枣树常减产以至绝产,严重危害着我国枣产业的发展。开展枣疯病病原的研究对于培育抗病性品种、科学有效地阻止和防控枣疯病发生蔓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枣疯病病原病毒论、病毒与类菌质体混合论、组或亚组水平植原体论、混合侵染论等认识、鉴别、分类历程,着重从光学显微、电子光学显微、扫描电镜检测、化学试剂检测、单克隆检测、基于PCR技术系列检测、核酸杂交印记检测和木材结构解剖检测等8方面对鉴定技术手段分类评价,从酶及代谢水平、组织结构、根部菌群、光合水平、激素水平、免疫水平、效应因子、基因转录等8个方面对其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对其在寄主体内发生规律、提取保存进行简要总结,并以防控为落脚点进行小结,可为今后枣疯病发生机制及综合防控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