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翟丹丹, 尚怀国, 章炉军, 田 龙, 张美彦, 李玉, 于海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L135与931的F1代群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菇温度(12℃、17℃、22℃、27℃)对不同菌龄香菇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出菇温度下,香菇菌龄与原基数量、子实体个数、单包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龄与现蕾天数的相关性系数逐渐减小;出菇温度与菌龄可共同影响群体的现蕾天数、采菇周期、单包产量、单菇重4个农艺性状,提高出菇温度会降低菌龄的影响;原基数量与子实体个数更易受到菌龄的影响;长菌龄群体比短菌龄群体更容易受出菇温度的影响。香菇高温品种选育工作可将单菇重、单菇重环境方差和子实体个数可作为代表性状筛选指标。以环境方差作为表型进一步验证了单菇重受出菇温度影响较大。
  • 李文瑞, 李颖波, 郭桂梅, 宗营杰, 周龙华, 徐红卫, 刘成洪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低温对小孢子细胞全能性获得的影响,对低温处理0 d、3 d、7 d的大麦小孢子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愈伤产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增加而显著增长。转录组分析显示,以低温处理0 d为对照,3 d和7 d分别得到5 290、7 103个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在3d和7d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均为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赤霉素分解代谢过程、孢粉素生物合成过程等,细胞组分富集种类均为核小体、类囊体、细胞壁等,分子功能富集种类均为蛋白质异源二聚化活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低温处理3 d和7 d中的通路富集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在上调富集的通路中最显著,相关的基因可能在低温诱导小孢子全能性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与植物防御机制相关的热休克蛋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也可能参与到小孢子重编程的过程中。
  • 余宏傲, 谢志亮, 陈怡超, 李飞, 朱润梓, 江皓, 朱建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蓝莓无菌试管苗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等试验方法,开展抑菌剂种类和浓度、培养液浓度与基质的比例、CO2浓度等无糖培养主要技术环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质培养液中添加清菌易8 ml/L,基质中培养液含量80%时,可明显抑制培养基质污染,污染率可控制在15%以内,且蓝莓苗生长、增殖正常。(2)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表明,培养液中基本培养基(Lloyd & McCown’s Woody Plant Medium,1981)比例(1/2 WPM,1/4 WPM,1/8 WPM)对增殖率、污染率、生根率、成苗率、根长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O2浓度对增殖率、生根率、根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激素配比对蓝莓开放式培养的增殖率、生根率等影响也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基质培养液浓度及比例对污染率、生根率等的影响达到差异显著水平。结合考虑降低污染,蓝莓无糖培养的最佳增殖培养配方是培养液为1/4 WPM,CO2浓度1000—1500 μmol/mol,珍珠岩基质中培养液含量80%,激素配比为ZT:IBA为(0.5—1):2 mg/L。3. 培养液添加方式试验表明,培养液先低后高的添加方式可降低污染率,明显提高增殖率。
  • 朱丽华, 李超汉, 尤佳琪, 顾卫红, 杨红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申香芹一号’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青柄绿叶空心芹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分蘖性极强,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叶柄淡绿色,叶柄内腔空心。株高60—70 cm,开展度20—22 cm,叶片锯齿状中大。叶柄细长纤秀,清炒后质地脆嫩,纤维少,香味浓郁,口感品质极佳。该品种综合抗病抗逆性强,极耐抽薹,一次种植可多次收割,适合各地春秋两季设施及露地栽培。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赵娜, 薛冬, 姚梦楠, 周瑶, 周恩强, 王永强, 缪亚梅, 王学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蚕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了6种不同叶面肥对稻茬蚕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赤·吲乙·芸苔(T1)、生根粉(T2)、含氨基酸水溶肥(T4)、含腐植酸水溶肥(T5)、糖醇螯合硅肥(T6)处理的蚕豆株高均显著增加;T1、复硝酚钠(T3)、T4、T5处理的蚕豆始荚高显著增加;T1处理的蚕豆大分枝节数显著增加;T2、T4、T5处理的蚕豆籽粒显著增大,T5处理的蚕豆籽粒百粒重显著提高13.39%。从产量上看,T5处理的稻茬蚕豆荚和籽粒产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63.96%和58.97%。从品质指标来看,T4处理的蚕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CK显著增加8.33%;T2处理的籽粒脂肪含量较CK显著增加15.73%。合理喷施适宜的叶面肥有助于提高稻茬蚕豆产量和部分品质指标,可在稻茬蚕豆栽培技术中应用。
  • 俞 静, 李彭丽, 翁金阳, 黄金阳, 牛庆良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温水灌溉对低温胁迫下不结球白菜生理应激响应的影响,以不结球白菜抗热品种‘新夏青’为试验材料,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进行温水浇灌处理。结果表明:35℃温水灌溉处理不结球白菜的生物量,包括干鲜重、株高、茎粗、叶面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30.1%和4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提高32.5%和13.2%,SOD、POD、CAT活性显著提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 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47.3%和61.6%,光系统I和II的实际光合效率分别提高42.3%和50.9%。研究可为未来设施园艺作物对抗冷害提供了新思路。
  • 园林·园艺

  • 王宇星, 董浩然, 章炉军, 李玉, 李巧珍, 谭琦, 赵勇, 周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沪香F2’为试验材料,探究了9种碳源配方和10种氮源配方对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和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发酵完成时接种后菌丝在木屑试管中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以糖蜜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6.10 mm/d,以木糖为碳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84 mm/d;以麸皮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为4.01 mm/d,以尿素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3.19 mm/d。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糖蜜为主要碳源时,菌丝生物量达8.04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8.69%;以麸皮为主要氮源时,菌丝生物量达 7.9 g/L,发酵固形物体积比达96.57%。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菌丝生物量与发酵固形物体积比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碳氮源的菌丝生物量与菌丝接种后在木屑上的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糖蜜和麸皮是香菇液体菌种最佳的碳氮源组合。该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香菇液体菌种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 陈小琴, 杨焱, 李晓锋, 奚丹丹, 宋云鹏, 朱红芳, 张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香菇菌渣提取物浓度对生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以苦菊生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香菇菌渣提取物溶液(0.2、2、20、200、2 000 mg/L)进行叶喷处理,考察苦菊生菜幼苗的表观形态、株高、根鲜重与干重、地上部鲜重与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香菇菌渣提取物溶液浓度的增加,苦菊生菜幼苗的株高、光合作用参数和营养品质指标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0 mg/L香菇菌渣提取物溶液处理的苦菊生菜幼苗各项指标值最大。综上,基于穴盘基质育苗条件下,喷施20 mg/L香菇菌渣提取物溶液可显著提高苦菊生菜育苗质量。
  • 刘青青, 于银凤, 田代科, 张大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洲莲地下茎顶芽为外植体,主要对消毒处理方法、顶芽初代培养激素种类及其浓度进行摸索,并比较了取材时间和培养温度对顶芽离体培养成苗的影响。研究表明:对顶芽采取消毒后去掉一层鳞片再消毒,或在此基础上再去掉一层鳞片,将去掉一层或两层鳞片后的剩余部分接种至含有0.1%植物组培抗菌保护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或250 mg/L 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污染率能降低到10.71%—15.99%。外植体在含3 mg/L 激动素(Kinetin,KT) + 0.2 mg/L 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的Murashige and Skoog(MS)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转移至含1 mg/L KT + 0.1 mg/L NAA的培养基上,或始终在含2 mg/L KT + 0.2 mg/L NAA培养基上培养,能获得较好的成苗和增殖效果。10—12月份冬季休眠期的芽比3—5月份春季萌芽期至营养生长前期的芽更易培养成苗。30℃较25℃培养更利于顶芽的成苗。本研究建立的美洲莲地下茎顶芽离体培养体系可为该物种的推广应用以及试验研究提供一致性的材料和技术支持。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张青青, 徐春花, 金海洋, 葛立傲, 林天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广东菜心为试材,在种植前和苗期向土壤中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或复合微生物肥料,测定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对广东菜心根肿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鲜重和干重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根肿病防治的土壤改良方式,减缓根肿病对十字花科蔬菜的危害。结果表明:以复合微生物肥料、全水溶肥料、生物促生剂、尿素及硫酸钾为基肥,并追施有机全营养水溶肥和生物促生剂(T3处理)的广东菜心鲜重和干重最高,且其对根肿病的控制效果最好,45d时防治效果为58.92%。不同处理的土壤pH、有效磷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广东菜心根肿病病情指数与广东菜心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
  • 罗亚桑, 侯小改, 郭丽丽, 王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牡丹作为我国特有的原生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探索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施肥管理方式更有利于促进牡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根际土壤中具有解有机磷能力的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并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菌株种类,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评价菌株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从9种牡丹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4株解有机磷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3株,节杆菌属3株,贪铜菌属3株,芽孢杆菌属2株,红球菌属1株,链霉菌属1株,固氮菌属1株。不同解有机磷菌株的溶磷指数在1.5—2.9,溶磷效率为54.6%—194.6%,对应培养液中的速效磷含量范围在0.060—5.853mg/L,对植酸钙的活化率为30.48%—91.22%,其中,从杨山牡丹根际土壤中分离的菌株PO15(隶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磷指数、溶磷效率和速效磷含量均最高,其降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该研究对牡丹高效解磷菌株的筛选及专用微生物菌肥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实现牡丹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 郑庆锋, 史军, 涂广平, 朱春刚, 李军, 徐卫忠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白粉病是上海市悬铃木主要病害,气温和湿度是影响悬铃木白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基于上海市区2014—2020年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及同期气象资料(气温、相对湿度等),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气象预报模型,为防控悬铃木白粉病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和6日滑动平均气温、最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和0.29(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年内6日滑动平均气温首次≥19.2℃时,悬铃木白粉病开始发生;建立的悬铃木白粉病病情指数气象预报模型拟合效果为R2=0.96,RMSE=2.542,独立样本检验效果为R2=0.97,RMSE=1.661,模型效果较好,可用于白粉病气象预报服务。
  • 诸海焘, 黄华, 蔡树美, 张德闪, 徐四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崇明区新村乡为调查区域,基于高密度采样数据,对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进行了时空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村乡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1 g/kg、100.6 mg/kg、14.0 mg/kg和136.6 mg/kg。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 g/kg的土壤仅占2.8%,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10 mg/kg的缺磷土壤占23.3%,不同点位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差异较大。为有效推进新村乡优质米绿色生产和土壤健康,建议推行绿肥轮作休耕、养分精准管理与根际土壤调控等技术,实现新村乡农业高质量发展。
  • 畜牧·兽医

  • 胡浪, 王颖, 周亚杰, 钱一帆, 郭原, 冯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灵芝孢子糖肽对荷瘤小鼠的特异性免疫调节作用,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随机设4个处理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云芝胞内糖肽胶囊组,阳性药环磷酰胺组),灵芝孢子糖肽设低、中、高(130 mg/kg、260 mg/kg、520 mg/kg)三个剂量组。通过对小鼠体重、瘤重、主要脏器的重量、白细胞计数及血清溶血素试验来研究灵芝孢子糖肽对小鼠体内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糖肽对小鼠无明显毒副反应,可以升高小鼠的血清半数溶血值,提高小鼠体内特异性免疫作用,升高白细胞值。灵芝孢子糖肽可以显著降低瘤重。上述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糖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增强荷瘤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无明显毒副作用。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曹浩杰, 孟佳佳, 黄晴雯, 王 杰, 赵秀英, 范 楷, 聂冬霞, 韩 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不同链格孢菌(Alternaria ochroleuca,Alternaria alternata和Alternaria tenuissima)产毒的能力,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对A. ochroleuca产主要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链格孢甲基醚(AME)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3种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毒素的产量均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培养温度26.8 ℃、培养时间11.4 d、培养基初始pH 4.7是TeA的最佳产生条件,最大产量为4841.3 mg/kg;当培养温度为25.9 ℃、培养时间为7.8 d、培养基初始pH为6.4时,AOH和AME的产量最高,分别达2096.1 mg/kg和152.8 mg/kg。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对TeA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AOH和AME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明确了链格孢菌A. ochroleuca产生链格孢霉毒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控制链格孢霉毒素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刘 星, 李祥洲, 邓 玉, 廉亚丽, 宋卫国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系数分析和回归分析,对2012—2019年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发生区域、风险诱因、行业、产业链环节及报道媒体的特征揭示国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结果表明,舆情事件发生具有周期性,夏秋为高峰期;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为舆情问题事件高发区域;风险诱因具有复杂性,“违禁农兽渔药及农兽渔药残留”(27.03%)、“制假售假及违法违规加工”(22.06%)和“非法添加”(15.00%)为前三诱因;发生行业具有集中性,多在种植业(30.10%)和畜牧业(29.86%);问题多出现在产业链前端,即生产和初加工环节;报道问题事件的首发媒体主要为报纸(45.30%)和网站(43.59%)。
  • 冯 博, 邵 毅, 黄柳娟, 禹建虎, 龚新武, 白 冰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延长青皮核桃的保鲜期、研究适合的保鲜方法,以云南‘大泡’核桃为研究对象,采用3 μL/L 1-MCP(1-甲基环丙烯)对青皮核桃进行熏蒸处理,以未使用1-MCP处理的青皮核桃为对照,使用两种厚度的PE保鲜袋真空密封后,在贮藏温度2—4℃条件下低温储藏,定期测定核桃的青皮腐烂率、青皮褐变率、仁衣褐变率、果仁硬度、口感以及果仁丙二醛的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MCP熏蒸结合厚度为80 μm的PE袋密封保存的方式更有利于延缓青皮核桃的腐败。
  • 刘晨霞, 王春芳, 柳洪入, 乔勇进, 房鹏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求一种有效、安全、适宜推广的葡萄熏蒸保鲜方法,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采用5、10、15 mg/L二氧化氯和30、60、90 mg/m3臭氧气体熏蒸处理30 min后,于(2±1) ℃低温条件下贮藏,每隔7 d测定葡萄的质构及营养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二氧化氯和臭氧熏蒸处理可显著保持‘巨峰’葡萄果粒硬度和质地特性,提升外观品质,维持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60 mg/m3的臭氧处理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第35 d时,葡萄硬度为81.91 N,是CK组的1.23倍,果实弹性保持较好,仅下降了0.04 g·mm,葡萄果粒黏附性绝对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凝聚性、咀嚼性和胶着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糖酸比为16.29,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7.85%和0.14 mg/g,且果粒饱满,色泽较明亮,香味明显。本研究对‘巨峰’的贮藏保鲜应用及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杨 娟, 赵汗青, 马新明 , 钱婷婷, 张滢钰, 王 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精准、高效、无损地获取植物工厂环境下水培生菜相关长势参数叶面积(Leaf area,LA),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回归方法建立单株水培生菜冠层图像LA估测模型。首先,通过智能手机获取2个生菜品种不同生长期的冠层可见光图像,利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原始图像统一剪裁为900像素×900像素大小,采用中值滤波(MedianBlur)法对剪裁后的图像做去噪运算,将RGB图像转化为HSV颜色空间,再采用mask掩膜法分割彩色图像;然后,利用图像法获取单株生菜LA实测值,构建以LA实测值为因变量,以生菜冠层投影面积(Projected leaf area,PLA)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和以全局图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等)为自变量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等LA估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采用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RF模型估测效果最好,对于生菜绿萝单株LA估测结果的R2为0.9714,RMSE为8.89cm2,对于品种‘碧霄’估测结果的R2为0.9201,RMSE为23.34cm2。本研究验证了RF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估测生菜单株叶面积,可为植物工厂水培生菜LA无损估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基础。
  • 曹冰雪, 李瑾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明确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立足乡镇层面,基于2022年北京乡镇设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OLS、QR与2SLS法,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乡镇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产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公顷信息技术应用增加1%,乡镇每公顷设施农业产出平均增加3.56%,但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仅在高农业产出乡镇中显著、弹性系数为5.03%,在低农业产出乡镇中不显著。且农业信息技术在促进乡镇农业增产中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相较于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少的乡镇,劳动力或物质资本投入多的乡镇农业信息技术的增产效应更为明显,弹性系数分别为4.91%、4.53%。
  • 贾 磊, 赵心童, 刘增金, 覃梦妮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在经历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农村衰退后,制定了农村振兴战略,并将绿色旅游作为激发地域活力的主要手段。立足于城乡共构的基本理念,日本绿色旅游经历了发展、扩大、转变和成熟4个阶段,在完备的政策支持下,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精品旅游项目。群马县的文化交流型绿色旅游将文化艺术与旅游融合,岩手县的观光教育型绿色旅游借旅游观光为学生创造体验农业的机会,宫城县的休闲体验型绿色旅游将高品质农产品和三产融合作为绿色旅游的核心动力,三种模式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参考日本绿色旅游发展经验,在宏观上,应分区域制定旅游主题,分时段出台扶持政策,激发农民建设农村的热情。在微观上,应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与教育相融合,做强区域农业品牌。
  • 综述

  • 仝潇洋, 张怡, 逄金鑫, 柳洪入, 刘晨霞, 刘宝林, 肖朝耿, 乔勇进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禽肉是重要的经济肉类之一,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腻、风味独特的优点,是食品保鲜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气调包装、静电场等物理保鲜技术对肉类保鲜效果的研究热度不减,诸多学者应用不同技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理保鲜技术维持禽肉品质并延长货架期的有效性,并初步揭示了物理保鲜技术对微生物腐败和蛋白质氧化、脂质氧化的抑制机理,拓宽了物理保鲜技术在禽肉中的应用范围。该文综述了导致禽肉品质劣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低温保鲜技术、辐照保鲜技术等5种物理保鲜技术的保鲜效果,并分析了不同保鲜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此外,该文结合保鲜实例对物理保鲜综合协同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解决单一保鲜技术的短板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