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1, 2,辛立勋3,张旭1, 2,崔娜欣1, 2,周丽1, 2,邹国燕1, 2,陈桂发1, 2*
2020,36(3): 82-89.
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同时由于过量施肥及农业污水灌溉,导致大量硝酸盐(NO3--N)通过淋溶等流入地下水中,成为农业灌溉区的主要污染物。水体中过高浓度的NO3--N对人群健康及生态平衡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反硝化过程是水体中NO3--N衰减和去除的重要途经,其主要集中出现在地下水的弱透水层的厌氧或准厌氧环境下,NO3--N浓度、溶解氧、微生物等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弱透水层/含水层互层分布的典型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村的通州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采集不同层深的不同类型的原状土样,通过构建实验室条件下的微宇宙系统,比较包括不同NO3--N初始浓度、固液比、溶解氧(DO)含量、土壤类型及微生物这五个因素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确定地下水弱透水层中硝态氮主要的消散场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NO3--N在20天内会被完全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 动力学,其反硝化速率常数为0.06—0.10 d-1,在反硝化过程中NO2--N和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对于不同NO3--N初始浓度(25 mg/L、50 mg/L、100 mg/L)及固液比(1:10、1:20、1:30),反硝化速率常数分别为K25 > K50 > K100,K1:30 > K1:20 > K1:10;(3)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准厌氧环境下(DO < 0.2 mg/L),而在常氧环境下(DO = 5—6 mg/L)基本无反硝化过程发生;(4)不同土壤类型(黏土,沙土,粉土)间的反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粉土中反硝化过程产物亚硝酸盐的累积量最低、降解最快;(5)微生物是参与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在灭菌处理中,基本无反硝化发生。本研究探索了NO3--N在弱透水层中的反硝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后续合理评估硝态氮在华北地区地下水中的污染及生态健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