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0,36(3):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20,36(3):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周琳,张永春,蔡友铭,杨柳燕*
    2020,36(3): 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展彩色马蹄莲基因功能分析、表型差异研究、分子标记开发和遗传多样性等研究,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个彩色马蹄莲育成品种‘金丝绒’和‘梦幻’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组装后获得76 060条unigene,进一步利用4个公共数据库(Nr、Swiss-Prot、KOG和KEGG)对其进行注释,注释了30 321条unigene;并基于转录组数据开展SSR位点预测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有10 083个unigene参与了132条KEGG代谢通路,其中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unigene最为富集的2个途径;从9 721条unigene序列中共含有13 206个SSR位点;预测到1 115个转录因子,分属于54个家族。此外,彩色马蹄莲密码子偏好性较弱,高频密码子为AGG、CAG和AAG。
  • 王飞名1,孔德艳1,刘国兰1,刘毅1,余新桥1,2,毕俊国1 ,罗利军1,张安宁1*
    2020,36(3): 9-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携带抗褐飞虱基因和抗旱性好的节水抗旱稻 M535为供体材料,以优质高产常规水稻‘黄华占’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的方法,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Bph15基因紧密连锁的MS5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过抗旱性筛选与农艺性状选择,选育出3个抗旱且携带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W1、W2、W3。利用全基因组56K水稻SNP芯片分析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2.01%、88.18%、84.26%。抗性鉴定表明:3个株系苗期对褐飞虱抗性为“抗虫”,W1、W2、W3的抗旱性级别分别为2级、3级、2级,优于‘黄华占’。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考察表明:3个株系的株高均比‘黄华占’显著增加;株系W2的穗长显著长于‘黄华占’;株系W3的千粒重显著大于‘黄华占’;在其他性状上,3个株系与‘黄华占’均没有显著差异。
  • 韩晴[1],孙小淋2,田东1,卢媛1,施 标1,沈雪芳1*
    2020,36(3): 15-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糯玉米品种DNA指纹库,保护品种资源。利用Illumina公司研发的包含56 110个SNP标记的芯片,对50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按照SNP标记选用标准,共得到42 406个SNP标记。这些标记的杂合率均值0.04,SNP缺失率均值0.0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均值0.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0.38,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0.44。对上述获得的SNP标记设置不同数量位点筛选,确定25 000位点为核心标记位点,用于构建糯玉米自交系DNA指纹库。在25 000位点时,对50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SNP聚类分析,共划分为4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来源一致。该研究为糯玉米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的鉴定分析及品种保护发挥指导作用。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王亦菲1,杜志钊2*,马运涛3**,许建华4,余飞宇4,陆瑞菊1,刘成洪1,陈志伟1**
    2020,36(3): 2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糯玉米作为一种主要谷物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沪玉糯2号’和‘沪玉糯3号’为试材,利用质量浓度为0(CK)、0.5%、1.0%、1.5%、2.0%的NaCl溶液对糯玉米种子进行预处理,分析其在质量浓度为0、0.5%、1.0%、1.5%NaCl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无预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沪玉糯2号’直到在1.5% NaCl胁迫下其发芽率显著下降,而‘沪玉糯3号’则在0.5% NaCl胁迫下开始显著下降;NaCl预处理对‘沪玉糯2号’种子正常萌发影响较小,而2.0% NaCl预处理可能损害‘沪玉糯3号’种子的正常萌发;在0.5%盐胁迫下,1.5% NaCl预处理显著提高了‘沪玉糯3号’的耐盐性;在1.5%盐胁迫下,尽管0.5%NaCl预处理提高了‘沪玉糯2号’的耐盐性,而其它预处理则降低了其耐盐性,而1.0%、1.5% 和2.0%NaCl预处理都显著提高了‘沪玉糯3号’的耐盐性。综上,不同NaCl溶液预处理对提高盐敏感品种发芽期种子萌发更为有效。
  • 宋宏伟1,刘少华1,张江涛2,马永涛2,晏增2,王朝阳1
    2020,36(3): 25-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大田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光合、蒸腾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曲线或双峰曲线,日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而后呈下降趋势,18:00降到最低。4月、5月‘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测定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每天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00—14:0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低值出现在18:00。6月、7月‘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典型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18:00为全天最低值。不同月份‘凤丹’牡丹气孔导度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 园艺·园林

  • 吴立东,刘亚婷*,钟金仙,林淑婷,罗英**
    2020,36(3): 30-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RAP标记技术分析亲本间的遗传距离,探究苦瓜杂种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苦瓜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在不同组合间差异较大。配合力分析发现,瓜纵径、瓜横径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瓜肉厚、单瓜重、单瓜种子数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单株产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杂种优势仅与单瓜重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各性状的SCA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距离与GCA、SCA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且仅与第一雌花节位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可通过SCA对苦瓜各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预测,进而提高苦瓜亲本的选配效率,但利用SRAP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苦瓜杂种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朱宗文,吴雪霞,张爱冬,查丁石*
    2020,36(3):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茄子材料07-15和25-5的干种子和经25% PEG渗透处理的引发种子为材料,使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进行辐照处理,并进行室内发芽试验,观测幼苗生长情况,研究电子束辐照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茄子材料对电子束敏感性差异显著,07-15抗电子束辐照能力强于25-5,主要表现在种子发芽率、萌发速度、幼苗形态和根系活力上;不同萌发状态种子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经25% PEG渗透调节处理的引发种对辐照较干种子敏感。大辐照剂量处理(>600 Gy)显著降低了种子活力和萌发速度,幼苗生长也受到明显的抑制。可见,电子束处理能有效影响茄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为其辐照诱变育种提供有效的诱变源。
  • 裴蓓
    2020,36(3): 41-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杨浦区城市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66个样点的土壤pH和7个主要养分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并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研究区域土壤肥力进行分级和评价,为城市道路绿地绿化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杨浦区城市道路绿地土壤酸碱度(pH)平均值为7.7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38g/kg、1.25g/kg、0.87g/kg、7.27g/kg、99.52mg/kg、31.67mg/kg、231.66mg/kg。该区道路绿地土壤总体呈弱碱性-碱性,速效钾含量高,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全钾含量则偏低。各种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有效磷(73.73%)、有机质(59.28%)、速效钾(49.27%)、碱解氮(44.69%)、全氮(44.51%)、全磷(30.03%)、全钾(17.50%),除有效磷外,其余6种养分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与多数养分含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杨浦区城市道路绿地土壤状况总体良好,但问题也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同时也存在土壤碱性较为严重,磷素积累、钾素偏低等现象。基于以上结论,对杨浦区城市道路绿地施肥管理提出建议,包括改良土壤碱性、控制有机质含量、适量减少施磷、增施钾肥等。
  • 畜牧·兽医

  • 林鸷,何锡忠,潘洁,朱永军,彭丽英*
    2020,36(3):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毒TK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利用PCR对猪伪狂犬病毒SX 株TK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国内外经典毒株、疫苗毒株以及近些年的变异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SX株TK基因序列包含963bp的编码区,共编码320个氨基酸;与国内流行的变异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国内外其他经典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9.4%~99.7%,氨基酸同源性在99.1%~99.7%。与经典毒株相比,变异毒株TK基因编码的蛋白大部分都出现了第215位由苏氨酸(T)变异为缬氨酸(V)和第284位由丙氨酸(A)突变为缬氨酸(V)。氨基酸进化分析也表明,SX株及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呈现各自独立的遗传进化分支。
  • 夏叶1,郑琳琳1,李春华1,郭佳宏2,凌红丽3, 蒋贻海3,缪德年1*
    2020,36(3): 5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确定2019年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分型鉴定以及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在血平板上形成浅灰色半透明的有α溶血环的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基因分型,确定其病原为猪链球菌2型,命名为HA21。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HA21主要毒力基因分布为sly+/epf+/mrp+,提示HA21为强毒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A21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
  • 周震祥,张俊平,何锡忠,李春华,杨惠萍,蒋凤英,倪建平*
    2020,36(3): 56-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并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80d对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川沙株的攻毒保护率在90%以上。结果表明,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安全有效。
  • 王晓亮1,2,吕文纬2,涂盈盈2,余华3,杨长锁1,2,姚俊峰1,2*
    2020,36(3): 60-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自主培育的新杨黑羽蛋鸡为试验材料,在“UFO阳光鸡房”福利养殖模式下育雏育成,每周称重,第2、第5、第8、第11、第15周龄屠宰并测定体长、胸肌重、腿肌重、龙骨长。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新杨黑羽蛋鸡体重、体长、胸肌重、腿肌重和龙骨长性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福利养殖模式下,3种模型对体重均有较高的拟合度,其中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对于体长和龙骨长性状,Logistic模型拟合度最高;Bertalanffy模型对于胸肌重和腿肌重的拟合度最高。新杨黑羽蛋鸡体重的生长拐点为6.8周,体长拐点周龄为3.2周龄,胸肌重的拐点周龄为5.1周龄,腿肌重的拐点周龄为13.2周龄,龙骨长的拐点周龄为2.9周龄。本研究为新杨黑羽蛋鸡的育种和关键点饲养管理工作的改进奠定理论基础。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侯淑玲,朱雅君*,刘静远,田沂民,谢小珏,于翠,叶军,易建平
    2020,36(3): 6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橘臀纹粉蚧 Planococcus citris (Risso)是一种常见的农林业害虫,可为害寄主植物的茎、叶、花和果,造成叶、花和果的褪绿或畸形,严重影响水果的经济价值和园艺植物的观赏性。由于粉蚧科昆虫体较小,需制作玻片后才能进行鉴定,鉴定周期长、难度大,并且橘臀纹粉蚧与其近似种大洋臀纹粉蚧P. minor (Maskell)形态相似,因此研究快速准确鉴定橘臀纹粉蚧新方法十分必要。本试验根据橘臀纹粉蚧线粒体DNA中特异序列设计实时荧光Taqman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橘臀纹粉蚧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方法,可在基层实验室开展橘臀纹粉蚧检测鉴定。
  • 徐灿灿1,孙达2,王根荣2,李瑾2,刘锐1*,陈吕军1,3
    2020,36(3): 70-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低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在低汞污染农田土壤中投加富里酸(投加量为0、0.075 kg/m2、0.15 kg/m2、0.225 kg/m2),并在试验结束后分析植物生物量和组织内汞含量及土壤总汞、有效汞含量,研究棉花对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投加富里酸对棉花植株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植物中总汞的含量,促进植物根部汞向地上部分转运和土壤总汞及有效汞的降低。富里酸投加量为0.075 kg/m2时促进效果最好,修复后,土壤总汞含量由0.45 mg/kg降低到0.34 mg/kg,土壤有效汞含量由1.45 μg/kg降低到0.28 μg/kg。所有处理中,棉絮没有汞检出。投加富里酸可作为促进棉花修复低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潜在修复技术。
  • 孙小淋,吕巍巍,袁泉,黄伟伟,周文宗*
    2020,36(3): 75-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温(18±2)℃和室温26℃环境下,在室内水族箱(100cm×50cm×25cm,长×宽×高)中研究(1)标志黄鳝、(2)不同规格黄鳝、(3)不同水深下的黄鳝,对鱼巢的选择性和回巢行为,为黄鳝无土养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饥饿条件下,黄鳝主要根据鱼巢内径大小而非长度来选择鱼巢;在摄食条件下,黄鳝选择居住的鱼巢范围扩大,并且在塑料袋和内径大的PVC管内多次出现黄鳝共巢现象,黄鳝有一定的固定回巢行为;(2)在摄食和10cm水深条件下,20~30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PVC弯管> PVC直管>塑料袋; 6~8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直管>塑料袋、棕片;1~3g黄鳝对不同鱼巢的喜好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丝瓜络> PVC弯管、塑料袋> PVC直管;0.1~0.3g黄鳝68.99%±8.99%栖息于大薸(Pistia stratiotes),30.01%±8.99%栖息于塑料袋;(3)水深5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塑料袋,水深10cm时黄鳝全部栖息于轮胎,水深在15~30cm时,黄鳝对轮胎和塑料袋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P>0.05)。
  • 蔡敏1, 2,辛立勋3,张旭1, 2,崔娜欣1, 2,周丽1, 2,邹国燕1, 2,陈桂发1, 2*
    2020,36(3): 82-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是人类的主要饮用水源,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加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同时由于过量施肥及农业污水灌溉,导致大量硝酸盐(NO3--N)通过淋溶等流入地下水中,成为农业灌溉区的主要污染物。水体中过高浓度的NO3--N对人群健康及生态平衡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目前,反硝化过程是水体中NO3--N衰减和去除的重要途经,其主要集中出现在地下水的弱透水层的厌氧或准厌氧环境下,NO3--N浓度、溶解氧、微生物等是影响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华北平原弱透水层/含水层互层分布的典型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张家湾村的通州试验场为研究区域,采集不同层深的不同类型的原状土样,通过构建实验室条件下的微宇宙系统,比较包括不同NO3--N初始浓度、固液比、溶解氧(DO)含量、土壤类型及微生物这五个因素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确定地下水弱透水层中硝态氮主要的消散场所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NO3--N在20天内会被完全降解,降解过程符合一级 动力学,其反硝化速率常数为0.06—0.10 d-1,在反硝化过程中NO2--N和三磷酸腺苷(ATP)的浓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对于不同NO3--N初始浓度(25 mg/L、50 mg/L、100 mg/L)及固液比(1:10、1:20、1:30),反硝化速率常数分别为K25 > K50 > K100,K1:30 > K1:20 > K1:10;(3)反硝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准厌氧环境下(DO < 0.2 mg/L),而在常氧环境下(DO = 5—6 mg/L)基本无反硝化过程发生;(4)不同土壤类型(黏土,沙土,粉土)间的反硝化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粉土中反硝化过程产物亚硝酸盐的累积量最低、降解最快;(5)微生物是参与反硝化过程的重要因素,在灭菌处理中,基本无反硝化发生。本研究探索了NO3--N在弱透水层中的反硝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后续合理评估硝态氮在华北地区地下水中的污染及生态健康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 程彬彬,刘长娥*,原源
    2020,36(3): 90-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固岸护滩、净化水质、绿化海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原生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基于文献信息分析,阐述了互花米草的危害性和对原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分析了若干年来诸多学者对互花米草防控的研究情况,并提出展望,以期从根本上阻断互花米草的入侵途径,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唐红霞,温广月,孙 强,李玉博,董茂锋,王伟民*
    2020,36(3): 96-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在露地和设施栽培两种栽培模式下杀虫环和啶虫脒在普通白菜中的残留特性。结果表明:杀虫环和啶虫脒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95%、77%—86%,定量限分别为0.1 mg/kg和0.01 mg/kg。在露地和设施栽培模式下,杀虫环和啶虫脒在普通白菜中的消解降解曲线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9、3.4 d和4.0、5.1 d;末次施药后5 d,残留高值分别为0.670 mg/kg和0.372 mg/kg,推荐安全采收间隔期为5d。
  • 王晓1,乔勇进1*,张国强1,刘晨霞1,陈冰洁1,黄宇斐1,归蔚羚2
    2020,36(3): 102-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在2 ℃低温下,采用0 μg/L、10 μg/L、30 μg/L、50 μg/L和70 μg/L浓度臭氧对绿芦笋进行处理,测定贮藏过程中绿芦笋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 ℃时,臭氧处理浓度为50 μg/L时,可以保持鲜切绿芦笋较好的品质,其中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的含量较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同时丙二醛、多酚氧化酶含量降低。本研究对绿芦笋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胡天娇,刘灵芝*
    2020,36(3): 107-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消费者对深加工农产品的购买意愿以及对农产品品牌的消费认同,以水禽熟食产品为例,通过调查收集了武汉市居民消费者购买水禽熟食产品的消费频率及偏好等数据,并且运用二元分类Logistic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了能够影响消费者购买频率和品牌产品支付溢价的具体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消费者对熟食产品口感的要求、对熟食产品价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熟食产品品牌的重视程度等因素均能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并且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品牌熟食产品支付一定程度的溢价,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 袁 涛1,田明璐1,马 超1,李琳一1* ,王 笑2,叶有灿3
    2020,36(3): 114-1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将PostgreSQL数据库管理系统、 GeoServer地图管理与发布服务框架、OpenLayers前端地图显示框架等3个开源框架进行整合,并利用WebService技术进行模块化封装,开发了轻量级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系统能够满足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功能需求,并大幅降低了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服务的价格,很好地解决了区县级农业管理部门和中型农场信息化管理中经费预算不足的问题。
  • 张宇泉1,曹正伟2,锡林图雅3
    2020,36(3): 119-1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精准农业技术的普及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收益与环境质量双赢有重要意义。其中,现代农机装备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促进精准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着力点,且中小规模农户的广泛参与对落实推广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和借鉴美国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比较分析了精准农业技术普及的着力点。研究认为:(1)在推广方面,技术信息服务应向信息接收不充分农户倾斜,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经济较弱势农户的财政支持,以助其生产方式升级转型;(2)在宏观政策层面,我国可借鉴美国,通过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来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
  • 陈旭,张向飞,叶有灿,戴俊,王意生,邵芳*
    2020,36(3): 126-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上海农产品价格监测与预警分析系统在信息服务方式上的不足,采用HTML5+ App跨平台技术方案,快速构建了同时兼容安卓和苹果手机的上海农产品价格查询App软件,软件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上海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田头交易价格及价格行情走势等。应用情况表明,采用跨平台技术,可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减少维护成本。App的使用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系统的便捷化服务能力,能够满足用户对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便捷化和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 王新其1,程 灿1*,曹黎明1**,李 刚2,李茂柏3,沈慧梅2,吴雄杰4,金海洋2
    2020,36(3): 131-15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总结近十年来上海郊区水稻产业发展概况,梳理水稻生产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下水稻生产中出现了稻田生态服务功能削弱、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不紧密、稻田生态绿色防控效果不突现等一系列新情况,严重制约了水稻绿色发展。围绕“绿色、生态、高效、质量”发展目标,由此提出水稻绿色发展的技术对策和政策建议,以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产能稳定、生态保护利用的良性发展态势,引领都市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 综述

  • 沈秀芬1,2,章炉军1,张美彦1,尚晓冬1,李 玉2,于海龙[1],2 *
    2020,36(3): 136-1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InDel分子标记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或亲缘关系较近物种的同源序列或基因组相同位点的序列中存在不同数量碱基的插入(insertion)或缺失(deletion)。InDel 具有数量多、扩增产物稳定、多态性高、易于检测等优点,目前在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食用菌研究中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InDel标记的产生机制和特点,及其在食用菌中构建遗传图谱的应用,对性状和基因进行标记、定位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杨玲霞1 ,许兴1*,邱小琮2,杨涓2,石伟3
    2020,36(3): 141-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稻渔综合种养是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模式。为进一步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研究状况,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水产动物的生长及品质、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水体理化性状、稻田病虫草害、稻田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各方面对稻渔综合种养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概述,明确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意义。并针对稻渔综合生态种养新型模式目前存在问题,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提出建议,为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科技支撑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 董 慧, 李晓贝, 张艳梅, 鄂恒超, 周昌艳, 赵晓燕*
    2020,36(3): 146-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功能食品。随着人们对食用菌的不断研究和开发利用,其品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香菇和羊肚菌为例,从食用菌品质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食用菌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食用菌品质评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食用菌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