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鲍大鹏1,马元伟1,2,王荣1,刘敏祥1,茅文俊1,汪滢1*
    2016,32(6):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蛹虫草基因组数据挖掘,发现Jacalin类凝集素编码基因JRL-ccm4,本研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产物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原核异源表达获得凝集素蛋白JRL-ccm4,并检测了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测定;通过RT-PCR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蛹虫草样品中JRL-ccm4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JRL-ccm4蛋白有一个JRL结构域,能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异源表达的JRL-ccm4蛋白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活性;原基期JRL-ccm4基因表达水平最高,是菌丝期的3.49倍,是子实体时期的2.39倍,表明JRL-ccm4基因可能参与蛹虫草子实体形成过程。
  • 王红梅1 程向阳2 张光忠3 余养朝3 王瑞娟2 鲍大鹏2 茅文俊2*
    2016,32(6): 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金针菇栽培过程中氮素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本文对金针菇整个栽培周期基质-菌丝体混合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实体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菌丝体混合物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菌期显著上升,至出原基期达到最高为初始状态的12.95倍,搔菌前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为精氨酸,达到最高值2279.57 μg·g-1(占比15.57%),搔菌后,精氨酸快速积累趋势改变,而谷氨酸、丙氨酸、天冬酰胺等氨基酸继续积累,至原基形成时,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分别是精氨酸 2213.39 μg·g-1 (占比10.41%)和谷氨酸2147.53 μg·g-1(占比10.10%),出原基到子实体成熟过程中基质菌丝体中几乎所有游离氨基酸含量都逐渐减少。在子实体中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是含量最高的氨基酸。由此推测在金针菇子实体形成过程中,菌丝可以转运与利用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多种游离氨基酸的运输为金针菇子实体的快速发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 王国瑞1,2,冯 杰2,冯 娜2,唐传红2,张劲松2*
    2016,32(6): 10-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实验室保藏的72株灵芝菌株液体深层发酵的终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两个指标进行了分析,以胞内多糖得率为依据,筛选出了其中得率最高的G0041,G0045和G0059仨菌株,得率分别为(2.39±0.06) g/L、(2.28±0.03) g/L和(2.74±0.12) g/L,且仨菌株在5%和1%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仨菌株进行动力学模型构建,得到了菌丝体生长、产物胞内多糖生成和底物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和方程参数;方程的建立为后续灵芝液体深层发酵胞内多糖的优化及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
  • 陈磊1,2,许晶2,韩红娟2,邱瑾1,2,孙百慧1,2,彭日荷2*,姚泉洪2*
    2016,32(6): 18-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按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将来自Yersinia rohdei的植酸酶基因(YrAPPA)进行了化学合成,并成功在毕赤酵母GS-115中异源分泌表达,重组植酸酶分泌量能达到72 μg/mL。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酶比活达到1.5×103 U/mg,重组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4.5。纯化的重组植酸酶能耐受在60℃高温,且pH在3—7.5范围内,重组植酸酶有良好的稳定性。Cu2+、Zn2+、Fe3+对植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重组植酸酶有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特性。
  • 王东 王智永 裴雪 辛萍萍 张佐经※
    2016,32(6): 26-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番茄光合速率主要受温度和光子通量密度影响的现象,如何实现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饱和点信息动态获取,是提高光环境调控效率的关键。针对光饱和点获取困难的问题,本文结合遗传粒子算法提出了一种光合优化调控模型,并以番茄幼苗为例进行验证。利用光合速率双因素嵌套试验获取多维数据,构建温度、光子通量密度耦合的光合速率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光合速率模型进行优化,获取任意离散温度值下的光饱和点,以饱和光照强度作为目标值建立光合优化调控模型。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动态获取不同温度条件下光饱和点,光饱和点实测值与计算值决定系数为0.9873,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6%,具有较高精度,对提高设施光环境调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卞黎霞
    2016,32(6): 33-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崇明水仙露地栽培中出现的褪绿、斑驳、花叶和黄条等多种症状的植株为样本,以水仙试管脱毒苗为参照,采用DAS-ELISA法定量检测了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水仙潜隐病毒(NLV)、水仙花叶病毒(NMV)和水仙黄条病毒(NYSV) 5种病毒病。结果发现全部样本带毒率共计50.8%,复合感染带毒率11.1%;54份露地栽培的样本中TMV、CMV和NYSV带毒率分别为38.9%、14.8%和1.85%;组培苗中TMV和CMV带毒率分别为88.9%和11.1%。
  • 李天菲,韩静,林田,刘国兰,王加红,罗利军*
    2016,32(6): 37-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4个节水抗旱稻主要育种亲本/组合为材料,对不同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低温预处理时间、热激处理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力的条件进行单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M84(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 2mg/L、NAA 3mg/L,KT 1mg/L、脯氨酸300mg/L、谷氨酰胺5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55g/L麦芽糖和植物凝胶4g/L)的愈伤诱导率和花药培养力最高,且与其他4个诱导培养基存在显著差异;花药接种前低温预处理能普遍提高花药愈伤诱导率,8-10℃预处理7d,花药培养力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和对照的差异显著;花药接种后热激处理24h的愈伤诱导率和花药培养力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 王 伟1,徐双双1,郜爱玲1,权伟1,卢珊1*,金荷仙2
    2016,32(6): 43-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6-BA、NAA、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种类等4个因素进行L16(44)正交试验, 研究各因素对大苞鞘原球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无菌播种50 d已突破种皮的原球茎转接于3 g/L花宝1号+2 g/L 蛋白胨+ 0.2 mg/L NAA+10%马铃薯提取液+20 g/L蔗糖(pH 5.6)上培养70 d,分化效果最好。6-BA对原球茎分化影响最为显著。
  • 丁小涛1, 2,姜玉萍1*,王虹1,周强1, 2,何立中1, 2,余纪柱1, 2**
    2016,32(6): 48-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LED株间补光对番茄叶片质量、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D补光使番茄上部、中部和下部叶片单位叶面积鲜重明显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同时,LED补光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和VE含量,并且果实品质有了明显提高,果实采收期提前5d。
  • 张维庭1,2,杨宏业1,冯文涛1,2,王 锐1,2
    2016,32(6): 52-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北方后墙体日光温室智能化建设需要,提出了4层架构体系,并设计开发了温室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该方案有别于现有架构的设计思路,采用4层架构,包括底层传感网络层、数据传输汇聚层、综合服务层和顶层监控应用层。ZigBee无线数据采集终端和路由器节点构成底层传感网络层;由NI公司LabVIEW软件开发的监测软件和协调器构成数据传输汇聚层;服务器综合监控平台构成综合服务层;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的电脑客户端和手机移动客户端构成监控应用层。温室环境远程测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室环境信息(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并可通过电脑客户端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实现生产基地的远程管理。通过实验测试,该系统运行稳定,适合于北方后墙体日光温室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建设需要,具有示范推广应用价值。
  • 崔夏倩,张宗迪,奥岩松*
    2016,32(6): 59-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蜈蚣草、遏蓝菜、印度芥菜和龙葵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分别对Cu、Zn、Cd和Hg四种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对供试植物生物量、吸收量和富集系数进行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于针对特定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结果表明,在低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龙葵对Cd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9.39 mg/kg;遏蓝菜对Zn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419.2 mg/kg;印度芥菜用于Cu污染土壤最为适宜,积累量可达146.93 mg/kg;而印度芥菜对Hg的提取效果最好,积累量可达1.06 mg/kg。
  • 王钦博1,杨焱2,齐晓彦1
    2016,32(6): 64-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桑黄(Phellinus baumii.)是一种食药用真菌,利用沸水提取其子实体抑菌成分。选取了乳制品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有害指示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霉菌和酵母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桑黄水提物在1-10mg/mL作用浓度下,实现了对牛乳中有害细菌、真菌有效的抑制,能显著控制巴杀牛乳中菌群总数的变化,同时,对有益菌无显著影响,相对Nisin等抑菌剂具有广谱抑菌性。
  • 吴 凯1,2,3,马旭洲*1,2,3,王友成4,王 武1,2,3,郎月林4
    2016,32(6): 69-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2014年5-10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和水源水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水源区和蟹塘区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TN和 TP,水源区的最大超标幅度为232.7%和78.5%,蟹塘区为20.4%和129.5%,总体上水源区的超标幅度高于蟹塘区,水源区有富营养化特征和轻微的有机污染。蟹塘区的DO、NH4+-N、NO2--N和NO3-N均达标且优于水源区,pH、CODMn和PO43+-P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较小。同时发现,蟹塘区每天有大量的外源性氮、磷投入,但是氮、磷的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水草对氮、磷的吸收较充分。总之,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上海松江泖港地区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 郑宪清1,2,李双喜1,2,张娟琴1,2,张翰林1,2,陈新兵3,吕卫光1,2*,陶晓斌4
    2016,32(6): 75-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蔬菜种植中高复种指数、强机械扰动和大量施肥导致土壤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下降、功能降低和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在水旱共作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下,长期定位试验田中添加蚯蚓,探索生物耕作对菜田土壤氨化和硝化菌数量及强度的影响。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耕作层内氨化细菌数量随生物耕作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达2 332.1万个/g干土;硝化细菌数量随耕作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与无蚯蚓的免耕处理相比,增加7.89—12.73倍,最高值达3.872万个/g干土;硝化作用强度在生物耕作的第二年达到最高值99.99%;5—20 cm耕作层硝化菌数量和强度均高于0—5 cm土层;在0—5 cm土层主要是土壤全氮和速效钾起主导作用,影响因子综合解释率达80.2%—99.5%;5—20 cm土层全氮、pH和速效磷共同影响硝化强度,影响因子综合解释率达93.8%—96.9%;生物耕作深度和耕作时间对氨化菌和硝化菌数量均有显著的交互影响。
  • 王华君1 王新其2* 丁国平1 朱元宏1 赵志鹏2 薛建德1 曹黎明2 吴雄兴3
    2016,32(6): 82-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蛙稻生态种养条件下,研究了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提高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水稻株高、分蘖、有效穗数有促进作用,对总粒数、实粒数及千粒重数有负向作用;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水稻分蘖成穗率最高,达68.9%,6:4时最低,为63.4%。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11464.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3个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水稻基蘖肥与穗肥氮适宜比例为7:3。
  • 张天澍,袁永达,常晓丽,滕海媛,王冬生
    2016,32(6): 87-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质和糖类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处理甜菜夜蛾幼虫72 h后,能显著提高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C40处理组蛋白含量最高为6.74mg/ml。此外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后对甜菜夜蛾还存在一定的后续影响,4龄时,LC10、LC20和LC3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C40处理组的蛋白质浓度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为7.61mg/ml。血淋巴SDS-PAGE分析也表明,LC10、LC20和LC30处理组几条主要蛋白条带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龄时LC10、LC20处理组的蛋白含量要显著低于LC30、LC40处理组和对照组。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5龄血淋巴中最主要蛋白条带(85.1 KD)含量在LC10、LC20处理组中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亚致死浓度的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总糖含量的升高具有促进作用。杀虫剂处理72 h后,各处理组的总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甲氧虫酰肼处理结束后,对甜菜夜蛾幼虫后续不同发育阶段的总糖含量也有一定持续影响,如4龄和5龄各处理组的糖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 刘娅琴1,付子轼1,邹国燕1*,孔令彬2
    2016,32(6): 92-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成熟的生态浮床技术,对引黄灌区中度污染河流水体治理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进行了技术示范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浮床对工程示范区域水体中的TN、NH4+-N、CODMn平均相对去除率分别为59.4%、59.7%和24.7%;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由前期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啮齿隐藻(Cryptomonas erosa)变为后期的小环藻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浮游植物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由2.17、2.04提升至2.85和2.44,且同时段浮床区域监测点的值高于对照点。研究表明,生态浮床技术在西部高寒地区夏季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水质改善效果,但针对西部地区特定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如何延长生态浮床的作用时间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郝冠军,周建强,方海兰*
    2016,32(6): 100-10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AB-DTPA通用浸提剂联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我国21个地区8种典型土壤共39个土样的11种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经典的土壤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B-DTPA法提取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与经典方法测定结果达到极显著相关,占其80%以上和90%以上;AB-DTPA浸提的9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均高于CaCl2-DTPA的浸提量,前者通常为后者的1.56—3倍,有个别土壤或个别元素会更高,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达到极显著相关,以pH低的土壤相关系数略低。结果表明,AB-DTPA法不但具有快速、精准的优势,而且其测定结果与我国不同地区典型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适用于我国典型土壤中多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分析;但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与传统测定方法测定数值和评价指标的差别。
  • 朱建军1,陈裕鹏2,李秀芬1*,单连友3,郑勇2,吴思3
    2016,32(6): 108-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人工林林下种植药用植物对林地环境的影响,对水杉+地黄、水杉+板蓝根、银杏+地黄、银杏+板蓝根、榉树+浙贝母等几种林药模式下林木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林地内进行林下药用植物种植,对林木的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林下种植药用植物1年后,地黄和板蓝根地块的有机质水平有比较明显的降低,整个试验地块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较种植前有降低的趋势,土壤的含盐量、酸碱度没有显著变化,说明林药模式对林地环境在短期内没有显著影响。
  • 张丽勍1,徐珊珊1,2,宋丽丽1,3,吴晨垚1,2,段可1,高清华1*
    2016,32(6): 113-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上海市草莓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上海市草莓主要产区崇明、奉贤、浦东、青浦、金山5个区的草莓基地为调查对象,采样分析了草莓基地的土壤重金属镉、铅、砷、汞、铬、铜、锌含量,并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被监测区域范围内土壤各项重金属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镉0.101 mg/kg ,铅16.111 mg/kg,砷7.972 mg/kg,汞0.123 mg/kg,铬85.860 mg/kg,铜23.248 mg/kg,锌115.329 mg/kg,均低于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HJ 332-2006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土壤中各项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1,综合污染指数为0.390,土壤未受到污染,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草莓生产。但大部分监测点重金属铬、汞和锌的含量均高于上海市农业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其中以锌的平均含量最高,是上海地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34倍,说明上海市草莓主产区土壤中重金属铬、汞和锌已经产生了累积,其中锌的累积尤为明显,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污染监测与控制。
  • 杨淑红1,朱镝2,任媛媛1,朱延林1
    2016,32(6): 118-1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土壤持续干旱胁迫下,研究了杨树品种‘2025’及其2个芽变品种‘全红杨’、‘中红杨’当年生嫁接苗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脯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关系,并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持续,三者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全红杨’始终高于‘中红杨’和‘2025’。三者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总量有减少的趋势,但可溶性糖含量均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质膜相对透性成显著正相关(1>|r|≥0.7),这有利于植株适应干旱胁迫和抗旱能力的获得;‘2025’叶片脯氨酸的变化与质膜相对透性呈显著正相关(1>|r|≥0.7),膜系统相对稳定。3个品种各生理指标对照组和处理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抗旱能力为‘2025’>‘中红杨’>‘全红杨’,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可知: 游离脯氨酸是反映3个杨树品种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
  • 石玉波1,钱长根1,张平1,卓丽环2
    2016,32(6): 124-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4年生盆栽百子莲为试材,研究了控温栽培和喷施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控温栽培百子莲花芽分化明显提前,花芽分化速率加快,变温处理组花期提前50—66d,小花数量减少25.5%,花序直径缩短27.2%。生长素PP333 50mg/L可使花期推迟12天;矮壮素1200mg/L处理花期提前8天,小花数量增多27.7%,植株高度缩短29.4%。本研究可为百子莲等观赏植物的定向花期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 赵斌1, 2, 3, 付乃峰2, 向言词1*, 田代科2, 3*
    2016,32(6): 128-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荫棚等园艺设施及室内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表现及其对光照的需求,以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和瓦氏秋海棠(B. wallichiana)盆栽幼苗为材料,在植物栽培室内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LED人工光源下两种秋海棠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四季秋海棠株高最大值出现在2000 lx,茎粗和分枝数最大值出现在2500 lx,光照强度继续增加后这些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瓦氏秋海棠株高、分枝数在2000 lx下达到最大值,茎粗在2500 lx时达到最大值。四季秋海棠叶片厚度、地上部分鲜干重、气孔密度、气孔长轴长度及叶绿素a、b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3000 lx。除叶绿素b外,瓦氏秋海棠上述指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500 lx。综合分析评价,栽培瓦氏秋海棠和四季秋海棠的低成本最佳光照强度分别大约为2500 lx和3000 lx,二者均适合室内人工光照条件下栽培观赏。
  • 孙莉
    2016,32(6): 134-1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海方塔园是一个集自然、空旷、幽静、观赏文物为一体的历史文物公园,但是其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令人堪忧,古树名木的复壮及保护工作亟待加强。本文在调查上海方塔园古银杏树生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衰弱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复壮措施,园内的古银杏树现在长势良好,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以期为古树名木的复壮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 周玲1, 朱镝2,李忠喜1, 吕学华3, 翟晓巧1*
    2016,32(6): 138-1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在河北省平泉县东山栽植的288株4年生菌料刺槐林为试验材料,以生长量因子树高、地径、冠幅以及地径平方与树高乘积为自变量,以立木地上部分(不含树叶)生物量即自然风干质量为因变量,应用SPSS17.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构建生物量估测模型。对初选出的20个估测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 和SEE 值进行模型拟合效果检验,优选出4个估测模型。对优选出的4个估测模型以总相对误差(RS) 、平均相对误差(EE) 、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MA) 和预估精度(P)进行预测精度验证,最后确定最优估测模型。结果显示,优选的4个估测模型为:以冠幅作自变量的线性方程y=4.746x-8.278、幂函数y=0.451x2.309、对数函数y=14.867ln(x)-10.210和以地径作自变量的复合函数y=1.4261.252x,通过RS、EE、RMA、P预测精度验证,都可以用来预测刺槐地上部分(不含树叶)生物量。以冠幅作自变量的幂函数y=0.451x2.309预测该生物量更为准确,预测精度更高,线性方程y=4.746x-8.278次之。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表明,生长量因子树高、地径、冠幅相互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地径的相关系数高达0.905,冠幅与树高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695,对其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后认为,以地径作自变量,以冠幅作因变量的线性方程y=0.282x+1.296,决定系数R2大于0.8,SEE值很小,可靠性比较高,可以通过地径来预测冠幅的大小。
  • 孙真真1,2,杨俊花2*,郭文博1,2,陈慧英1,2,赵志辉2
    2016,32(6): 143-1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翅静脉分别注射0.5 mg/kg.BW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毒素纯品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处理组产蛋率均显著下降,软破壳蛋率均显著升高,DON、OTA和ZEN组采食量显著降低。血常规指标中,毒素处理组PLT较对照均显著降低,其中ZEN组尤为明显;FB1组WBC、LY、MO和GR较对照显著升高,而其他处理组无显著变化。血清生化指标中,4种毒素分别导致蛋鸡ALP和GLUC指标较对照显著降低,而ALT、AST和TBIL则显著升高。可见,翅静脉注射DON、FB1、OTA和ZEN毒素均可使蛋鸡生产性能下降,血小板数目减少,对肝脏、肾脏功能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而ZEN对蛋鸡生产性能、凝血系统以及肝脏、肾脏功能的危害最为严重。
  • 艾雪
    2016,32(6): 150-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2009年至2014年A股市场23家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占总资产份额较小,存货比率过高导致未来现金净流量不确定,过低的存货比率也带来流动性风险。有些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为企业偿债带来很大压力。研究还发现:农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基本一致,固定资产投入与经营规模相比行业内水平相当,成本费用利润率差异较大,公司的经营有些偏离主营业务,无形资产增长率大体上是稳定上升。文章最后对农业上市公司提高经营绩效提出积极寻求外部投资者、尽快扩大销售,处理积压,降低库存、加大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扩大主营业务收入,提升营业利润,降低对营业外收益、政府补贴的依赖等建议。
  • 虞紫燕
    2016,32(6): 155-1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调研,分析其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整体偏低、科技成果市场适应性不强、成果转化推介途径的局限、科技人员的长期激励偏弱等问题,并从营造环境、调整导向、平台建设、股权激励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 王伟荣1,蒋美艳1*,顾永平2,顾春军3,杨立勇1,李延莉1,周熙荣1,张俊英1,孙超才1**
    2016,32(6): 159-1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沪油16’和双低油菜品系9804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交的方法,育成了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5’,201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16.12 μmol/g,种子含油量49.07%。两年上海市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433.6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3.07%,产油量1 257.80 kg/hm2,比对照增11.00%。2013—2014年上海市油菜生试中,平均产量2 13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6.09%,产油量1 064.90 kg/hm2,比对照增9.49%。‘沪油25’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抗倒和抗裂角性好适合机械收获。
  • 姚悦梅,潘跃平
    2016,32(6): 163-1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牵牛花 ‘紫云’是以白色攀援牵牛花(札幌白)中发现的无攀援能力变异单株(B-2)为母本、紫色大花裂叶攀援牵牛(浜空)做父本杂交,后代连续自交5代,根据选育目标,获得无攀援性的紫色悬垂牵牛花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旺,观赏性状优良,开花数量多,耐热抗旱、抗病性强,观赏期长达3个月以上。
  • 刘毅,余新桥,张安宁,王飞名,刘国兰*
    2016,32(6): 171-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高通量测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阐述近年来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基因组重测序的作物基因定位与发掘新方法。这些将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带来新思路,极大的缩短育种进程。
  • 赵丽娜,张芙蓉,莫 霏,黄隆堂,张屹东*
    2016,32(6): 176-1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甜瓜(Cucumis melo L.)在盐碱逆境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渗透调节类物质及相关基因、逆境胁迫蛋白、转录因子等,为甜瓜抗逆性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