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3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15,31(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张穗1, 陈海霞2 , 杜兴彬2 , 张强3,许煜泉4
    2015,31(1):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方式、药效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保护和防止病菌的侵入,药剂不能在水稻植株体内上下传导;该药剂与11种常用稻田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后均不影响其药效。申嗪霉素(有效用量:15 g/hm2)与井冈霉素(75 g/hm2)和噻呋酰胺(72 g/hm2)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和水稻理论产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 王航1,2,杨君2,薛薇1,2,何永梅1,2,彭日荷2,姚泉洪1,2*
    2015,31(1): 5-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ATCC49460为出发菌株,通过抗生物素抗性筛选技术和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多杀菌素的产量。 结果表明:通过抗生素抗性筛选技术获得的链霉素抗性菌株(Str-70)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3.3倍,庆大霉素抗性菌株(Gen-139)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2.9倍。将以上两种菌株再次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四轮基因组重排,获得的同时具有两种抗性的菌株(SG4-34)多杀菌素产量提高了6倍。
  • 董世娟1,2,石明明1,2*,朱于敏1,2,于瑞嵩1,2,张源淑3,夏 东1,李 震1,2**
    2015,31(1): 1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DNAStar软件对GeneBank中登录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M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制备M基因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检测PED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及重复性。结果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Ct值和模板起始拷贝数对数在108-101copies/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该方法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6.368 copies/μL的质粒DNA;应用本法检测49份临床样品,其阳性率达98%,比普通RT-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高18%。研究表明,建立的PED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适用于临床样本中PEDV的快速检测,为PEDV的感染和增殖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杨君1,王航2,薛微2,赵伟3,田永生3,彭日荷3*,姚泉洪3*
    2015,31(1): 17-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人工合成的米曲霉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AoglnA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通过谷氨酰胺营养缺陷型菌株功能基因互补进行了试验,并利用亲和层析法对重组酶进行纯化。 结果表明:重组酶分子质量为40.11kD,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为7.0。重组酶对底物谷氨酸钠、氨、ATP的Km值分别为9.1mmol/L,2.05mmol/L,2.49mmol/L。重组酶的酶学特性与非重组酶有一定的差异。
  • 奚晓军,查 倩,蒋爱丽*,田益华
    2015,31(1): 23-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估算模型分别对4个上海地区设施葡萄主栽品种的需冷量及需热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个测试品种的需冷量值分别介于575—684 h(0—7.2 ℃模型)、738—895 h(≤7.2 ℃模型)和738—865 CU(犹他模型);‘巨玫瑰’需冷量最低,‘巨峰’最高;需热量值介于9 113—10 722 GDH(生长度小时模型);‘夏黑’需热量最低,‘醉金香’最高;4个葡萄品种的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 唐利华,高君辉,茅文俊,周陈力,黄建春,鲍大鹏*
    2015,31(1): 27-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子筛选方法,探讨不同的培养基起始pH值、氮源、碳源、培养温度、接种量以及通气、转速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 确定杏鲍菇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最适起始pH为6.0,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豆饼粉,最适碳源为葡萄糖, 最适培养温度为27℃,最佳接种量为12%,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23r/min,较佳通气方式为纱布塞。
  • 王惠影,刘毅,龚绍明,王翠,周宗清,何大乾*
    2015,31(1): 30-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两种填饲方式对84日龄朗德鹅进行填饲,比较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和肥肝变化,以及肥肝成熟期、肝重、屠宰指标等。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填饲方式能够降低脂肪在肝脏周边脂肪组织内的沉积,加速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显著缩短填饲周期15.5%,且对屠宰指标无显著影响。
  • 高俊锋1,赖志1,舒银辉2,漆世华2,马晶晶1,吴碧清1,龚建培1
    2015,31(1): 32-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分离到的一株伪狂犬病毒,命名为猪伪狂犬病毒C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纯化。在gE和gI基因段上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闽A株在5000 bp处出现目的条带,该毒株在1500 bp附近出现目的条带,对目的条带测序,扩增产物大小为1538 bp,在第989~4468位基因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3570 bp,该缺失片段包含了伪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毒力基因(gE基因),除此缺失片段外,分别在第873、4665、4666、4950位发生了碱基突变,同猪伪狂犬病病毒Bartha K61同源性为95%~96.0%,与PRV Bartha K61不是同一个毒株。用该毒株对部分省市分离到的伪狂犬毒株和标准毒株闽A株进行中和试验,中和指数为708~6761,该毒株可完全中和临床分离的伪狂犬病毒株,故可用作候选疫苗毒株。
  • 滑志民,张似青 ,顾剑新,张陈华,曾晖,赵熠群,杜波
    2015,31(1): 37-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母猪产后乏情的情况,本研究主要是要为明确产后乏情母猪血浆中促乳素水平是否异常,以及考察了卡麦角林诱导母猪发情的效果。结果表明:产后乏情母猪有50%以上血浆中促乳素水平过高;卡麦角林诱导产后乏情母猪的发情率为55%,促乳素过高母猪的诱导发情率为75%,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证实卡麦角林对由于促乳素过高而导致的乏情母猪有较好诱导发情作用。
  • 滕海媛1, 王冬生1*,章巧利1,袁永达1,张天澍1 ,常晓丽1,赵胜荣2,卢会祥3
    2015,31(1): 40-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田间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性信息素产品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诱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诱芯产品对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专一性和明显的引诱效果。试验期间斜纹夜蛾所有诱芯共诱集到8557头,诱蛾总量所占的百分比中1号诱芯显著高于其它4种诱芯,依次为1号>4号>5号>2号>3号。1号、2号、4号、5号速效性相似,3号速效性较差。1号、4号>5号诱芯持效期均达到70天,1号诱集数量显著高于其它4种诱芯。性价比依次为4号>5号>1号>2号>3号。甜菜夜蛾所有诱芯共诱集到12930头,诱蛾量所占的百分比中Ⅲ号和Ⅴ号诱芯显著高于其它3种诱芯,顺序为Ⅲ号>Ⅴ号>Ⅰ号>Ⅱ号>Ⅳ号。5种诱芯速效性相似差异不显著。Ⅲ号和Ⅴ号诱芯持效期显著高于其它3种诱芯。性价比依次为Ⅲ号>Ⅴ号>Ⅰ号>Ⅱ号>Ⅳ号。
  • 林万树
    2015,31(1): 44-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古田县5种园地作物土壤上采集耕层土壤样品7023个,调查园地作物状况,探讨土壤养分供应与土壤主要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园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5.38g/kg,pH值为5.07,全氮含量1.2 2 g/kg,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43.5、29.95和59.3 mg/kg,各养分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供试园地土壤全氮含量中等,碱解氮、有效磷含量较高,78.51%土壤速效钾处缺乏水平。提高有机质含量和改良土壤酸度是供试园地土壤改善养分供应状况的根本措施。
  • 梁 晶1,章菁熠1, 2,方海兰1*
    2015,31(1): 49-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研究了绿化植物废弃物和草炭添加量对自制Cu污染土壤中Cu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供试改良材料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具有碳酸盐结合态Cu逐渐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先增加后减少和有机结合态Cu逐渐增加的趋势;供试改良材料添加量高于60%时,草炭处理较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理有机结合态Cu所占比例高、碳酸盐结合态Cu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所占比例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供试改良材料逐渐降解,有机结合态Cu有略微降低趋势。
  • 张芙蓉1,赵丽娜1,张瑞1,黄丹枫1,江洪2,陈云飞2,张屹东1*
    2015,31(1): 54-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生物炭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改良作用以及对甜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有机肥(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在果实成熟期,栽培‘冰雪脆’土壤电导率由1232.8 μS/cm降为940.00 μS/cm;生物炭处理土壤呼吸作用小于对照,在果实膨大期, 栽培‘玉露’土壤呼吸作用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8.28%,且差异显著;‘冰雪脆’在开花期,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25%和69.99%。与常规施用有机肥相比,生物炭处理降低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含量以及土壤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温室气体CO2的排放,同时提高了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但对甜瓜生物量及果实品质没有显著改善。
  • 沈慧芳1,杨波1,方克明2,吴丁1*
    2015,31(1): 59-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江西浮梁县茶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土壤和茶叶样品的采集与检测,分析茶园土壤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的相关性,探讨土壤主要理化因子对茶叶硒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浮梁土壤硒与茶叶硒含量呈正相关,土壤硒在0.4~0.5mg/kg时,茶叶对硒的富集能力较强;(2)茶园土壤pH与茶叶硒富集能力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6189;(3)茶园土壤有机质与茶叶硒的富集能力呈正相关,R2=0.6018;(4)茶园土壤全N,速效P、速效K与茶叶中的硒富集能力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551、0.9014、0.9721。
  • 李忠喜1,朱延林1*,王润军2,贺少锋2
    2015,31(1): 63-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美国33个原产地刺槐种源和我国5个次生刺槐种源的抗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38个刺槐种源中,抗寒性最好的种源为ST James种源,其次是Independence、Elberfeld种源。在183个刺槐家系中,抗寒性最好的家系为ST James种源中的113号家系,ST James种源中的116号、Elberfeld种源中的103号家系次之。原产地刺槐抗寒性具有地理变异规律,总体呈经向渐变模式,抗寒性随着经度的增大而增强。
  • 张保才,何红梅,张秀荣,化娟莉
    2015,31(1): 67-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圣婴’是以22-2-3-2-4-1为母本,M1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番茄黄曲叶病毒的高档串收樱桃番茄品种。无限生长类型,早中熟,植株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于第7—9节,花序间隔3—4叶,花序顺直美观,每花序小花数14—16个,果实近圆形,大小均匀,果实硬度好,单果重20—2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成熟果亮红色,着色均匀,口感佳,商品性好,串收性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和根结线虫,适宜保护地栽培。
  • 池 浩1, 2,丁小涛2,张红梅2,金海军2,余纪柱2*,罗庆熙1*
    2015,31(1):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春秋王二号’为材料,研究了0.05—0.20 mmol/L水杨酸(SA)对35 ℃根际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0.20 mmol/L处理会降低脯氨酸(Pro)含量外,其他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均可显著降低超氧阴离子(O2?ˉ)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EL);显著提高了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外源水杨酸缓解苗期根际高温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1 mmol/L的SA缓解根际高温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效果最好。
  • 朱红芳,侯瑞贤,李晓锋,朱玉英*
    2015,31(1): 76-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了提高青菜夏季栽培的产量和控制青菜硝酸盐含量,以不同量的有机肥、复合肥和它们的混合肥分别做基肥,采用泡沫槽撒播,并于播种后20 d,筛选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处理中的各2个处理进行不同量的尿素追肥。结果表明:以有机肥处理A3、混合肥处理的A2B1及尿素处理的A1N1的青菜生长量显著高于以基质作为对照栽培的青菜,其中以处理A3有机肥288 g/槽(约600 kg/667 m2)处理的夏季速生青菜生物量最大。青菜硝酸盐含量较低且介于国家食品安全评价标准一级和二级之间的处理有A1、A2、A3和A1B1,其中A3处理的青菜体内硝酸盐含量为771.98 mg/kg,而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等品质均较高,因此A3处理的青菜生长和硝酸盐含量效果较好。
  • 张文献1,倪秀红2,李 军3,陈建才2,陈春雷2,范红伟1
    2015,31(1): 81-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上海地区早春套棚五膜覆盖和传统五膜覆盖方式对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小气候变化规律,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2012—2013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早春甜瓜两种覆盖方式小气候、甜瓜生育和产量等试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棚五膜覆盖明显提高了作物层内最低气温,与传统五膜覆盖之间的差异显著;套棚五膜覆盖甜瓜苗移栽后成活率提高了3.2%—5.5%,开花期提早了3—8d,果实成熟期提早了7—9d,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加了29.9%,甜瓜蔓枯病发生率增加了2.0%—2.6%,两种覆盖方式甜瓜果实品质、商品率的差异不显著。套棚五膜覆盖明显提高了甜瓜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但病害发生的风险增大。研究结果为上海地区甜瓜生产制定气象防灾措施及指导甜瓜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 雷 萍,赵晓燕*
    2015,31(1): 87-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GB/T 6432—1994对DDGS中粗蛋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JJF 1135—2005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A类不确定度对不确定度贡献达到87.7%,B类不确定度只占12.3%,应提高样品均匀度和增加测定次数以降低A类不确定度。
  • 刘 刚1, 2,韩 铮2,聂冬霞2,杨俊花2,赵志辉2,李和平1,廖玉才1,武爱波2*
    2015,31(1): 92-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获得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通过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在室温下(25℃)快速、定量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仅30 min,检出限为0.3 μg/kg,线性范围0.5—10 μg/kg,回收率为76.7%—104.2%。应用此方法测定了16份小麦、玉米等谷物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其中9份小麦、玉米7份,检出率为69%,含量在5.12—400.02 μg/kg,其中两份样品为阳性。同时该ELISA检测结果与LC-MS/MS的验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该新型快速、定量的ELISA技术对小麦、玉米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大范围筛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王达威1, 2,李荣正3,李 冰4,丁晨旭1, 5*
    2015,31(1): 96-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超声提取藏药塞北紫堇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影响总生物碱提取效果较大的盐酸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总生物碱的紫外吸收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 评估了这些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法辅助提取塞北紫堇中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7.5 mL·g-1,盐酸浓度为3%,提取时间为78 min。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的紫外吸收达0.3117。
  • 王新新,顾保根*,蒋雪君,沈新芬,王成科,芦 芳
    2015,31(1): 101-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金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总结了金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及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短缺、生产投入浪费及农业废弃物利用不足等方面,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推进金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陈建林,姚鑫峰,杨 娟,赵京音*
    2015,31(1): 106-1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高温已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逆境之一,开展水稻耐高温研究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水稻耐高温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陈玉梅1,和苗苗1, 2,宁晈莹1,张 晓3,周根娣1, 2*
    2015,31(1): 110-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蔬菜地重金属镉的污染现状及其来源和危害,分析了镉在土壤-植物体系的迁移机制以及不同蔬菜和蔬菜不同部位对重金属镉吸收量的差异,并归纳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对修复植物后期处理的一些方法。
  • 吴华莉 ,何大乾 *,王惠影,司晓辉2
    2015,31(1): 118-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脂滴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它是脂肪细胞参与脂类合成代谢的细胞器,同时也在非脂肪组织中发挥功能。本文就脂滴在动物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中的功能进行了综述。
  • 张彩峰1, 何三鹏2, 李珍珍3*
    2015,31(1): 122-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菜油两用型油菜09-M005与常规油菜‘上油一号’的比较试验发现,菜油两用型油菜09-M005茎粗、节间短、叶片深绿、叶梗短、嫩茎叶多,适宜食用;菜油两用型油菜09-M005菜薹可溶性糖含量比常规油菜高26.2%,纤维素、硝酸盐含量比常规油菜 ‘上油一号’低34.6%、15.5%;菜油两用型油菜09-M005种子的硫代葡萄糖苷及芥酸含量分别较常规油菜‘上油一号’低65.5%、15.5%。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