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林林1, 2,王海候1, 2,蒋 敏1, 3,张 帆1, 4,陆长婴1, 2,周新伟1, 2,沈明星1, 2*
2013,29(2): 33-37.
基于长期肥料定位试验,选择具有不同磷素面源污染特征处理,分析水绵生物量(干物质量)、氮磷含量与土壤、水体氮磷含量的关系,探讨利用水绵生物指示磷素面源污染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绵生物量与土壤总磷、Olsen-P含量极显著相关,而与土壤总氮、有效氮以及田面水总氮、总磷含量无明显相关性。根据水绵生物量与土壤Olsen-P的回归方程以及文献报道太湖地区磷素面源污染阈值(土壤Olsen-P=30 mg/kg),得出水绵生物量 45 g/m2为该区域稻田磷素面源污染的生物指示阈值;因太湖地区稻田系统土壤供氮能力稳定,水绵磷含量与水绵N∶P极显著相关,所以水绵化学计量值N∶P也是稻田系统供磷能力的有效生物指示;根据水绵N∶P与稻田土壤Olsen-P含量回归方程,可得出水绵N∶P=9.57是判断本区域磷素面源污染的阈值,水绵N∶P低于9.57即需对稻田生态系统磷库容量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