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9年, 第2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8-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梁崇,冯宇梅,彭日荷,熊爱生,薛永,李贤,姚泉洪,黄英金
    2009,25(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酵母单杂交方法从水稻中获得编码转录因子的WRKY16基因.序列分析表明,WRKY16蛋白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第二类别.利用根癌农杆菌进行WRKY16基因的拟南芥转化,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证明WRKY16基因已经转入拟南芥中,RT-PCR检测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已在转基因植株得到表达.
  • 葛立军,卢庆,高俊锋,曹爱巧,郑筱峰,芮荣
    2009,25(3):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猪鲜精、冻精进行体外受精试验.结果表明:用劣质鲜精(活力≤0.5、畸形率>30%)进行体外受精后,所获卵裂率与优质鲜精组(活力>0.8、畸形率<15%)差异不显著(51.0%对53.6%),但16-细胞胚发育率较优质鲜精组明显降低(28.9%对47.4%).用不同精卵比(A组12 000∶1、B组6 000∶1和C组3 000∶1)的冻精进行体外受精发现, A组卵裂率(37.5%)和16-细胞胚发育率(34.4%)均明显低于B、C组,后2组卵裂率和16-细胞胚发育率无明显差异(54.3%对54.2%,4
  • 于瑞嵩,沈世缘,董世娟,朱于敏,李震
    2009,25(3): 1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重组牛生长激素基因工程大肠杆菌摇瓶和5、30 L发酵罐发酵表达的研究,建立了基因工程牛生长激素的高密度发酵表达工艺,菌体密度最高可达到OD550=120,rbIL-2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
  • 李南羿,柴荣耀,郭泽建
    2009,25(3): 14-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了解OsWRKY80基因参与调控的抗病分子机理,对OsWRKY80增强表达转基因水稻和干涉转基因水稻进行稻瘟病抗性检测,Northern杂交分析OsWRKY80基因和PR基因(ZB8、PBZ1)稻瘟病接种0 h和24 h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干涉转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增强表达转基因水稻表现出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干涉转基因植株中内源OsWRKY80基因的诱导表达被抑制,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与OsWRKY80基因的表达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在干涉转基因植株中均未
  • 陈烨丽,陈学好,陈锦秀,缪体云,薄天岳
    2009,25(3): 19-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几种来源不同的甘蓝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类型,获得与其不育性状相关的特异序列,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通过检索NCBI核苷酸及蛋白质数据库获得orf138和orf224开放阅读框序列,依据其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甘蓝的5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进行PCR扩增.orf138引物在5个甘蓝雄性不育系中均扩增出749 bp的片段,同源性比对发现这5个不育材料的特异片段与萝卜 Ogu CMS所具有的 Ogu orf138基因同源度达100%,表明这几个来源不同的甘蓝细胞质不育材料同属萝卜细胞质不育类型.
  • 涂尾龙,卢永红,吕玉华,夏东
    2009,25(3): 23-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克伦特罗(C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采用重氮偶联法将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经多次加强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经检测表明,抗血清效价为128 000,和莱克多巴胺(Rac)、沙丁胺醇(Sal)交叉反应率为0.1%,具有很强的特异性.用CL抗血清建立了CL间接竞争ELISA法,得到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logit y=-0.8756x+1.6958,相关系数为0.995,可检测范围为1 ng/mL~10 μg/mL,并检测出饲喂了含CL饲料的猪的尿样中含有CL.
  • 杨山亭,王磊,戴建军,吴彩凤,张廷宇,张德福
    2009,25(3): 27-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冷冻环玻璃化法对猪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后存活率达80.00%,显著高于OPS法和细管法的72.50%和53.33%;冷冻环玻璃化法激活后的卵裂率为7.22%,也显著高于后两者的4.85%和0;紫杉醇和细胞松弛素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MⅡ期卵母细胞的抗冻能力,两种添加物对冻后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卵裂率无显著影响.
  • 朱红芳,朱玉英,侯瑞贤,李晓锋,侯喜林
    2009,25(3): 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聚丙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不育系与保持系在营养生长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及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POD、SOD及EST同工酶表达种类及表达活性之间均存在差异.在盛花期,不育系花蕾和花朵的POD均比保持系多1条特征带,叶片的SOD比保持系少2条特征带;EST同工酶的表达谱带无论是在叶片、花蕾还是花朵中均比保持系少.
  • 杨红娟,顾卫红,宋荣浩,佘建华,戴富明
    2009,25(3): 3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引自美国的抗枯萎病和抗蔓枯病的西瓜品种与东亚生态型的早熟、优质种质杂交,并对分离后代进行连续自交和回交选择,借助抗病性的人工接种鉴定,育成优质的具不同早熟性状的抗病西瓜新种质W6-8、W6-9和 W23-18-7,为选育适合南方多阴雨地区栽培的抗病、早熟、优质西瓜新品种奠定了种质基础.
  • 张建中,白洁,张建明,应红山,陆马全,徐申中,许良,李建粤
    2009,25(3): 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相同栽培条件下比较"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两种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食味品质指标和根系特性.结果显示:"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总生育期少2 d;两种水稻总体株型相似,"上师大3号"比"秀水123"约高10 cm,秆茎比"秀水123"粗壮,每穗实粒数也明显高于"秀水123",较"秀水123"增产3.85%;两种水稻食味品质在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指标上基本相同;"上师大3号"根数比"秀水123"明显增加,在水稻生长后期,"上师大3号"侧根结构依然保持完好状态.
  • 郭菊叶,蒋芳玲,吴震,曾旋睿,靳慧卿
    2009,25(3):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蒜薹用品种'正月早'、'二水早'和'三月黄'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摄影法对大蒜茎端及蒜薹发育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大蒜茎端生长点的分化进程可分营养生长期、总苞和花序分化期、鳞芽形成期和花芽分化期,其中花芽分化期又可分为花原基分化、苞片分化、气生鳞茎分化以及花器官分化等不同阶段.大蒜鳞芽分化晚于花序分化而早于花器官分化.蒜薹薹身的解剖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组成.不同品种大蒜花芽分化和抽薹始期不同,从早到晚依次为'正月早'、'二水早'和'三月黄',与品种特性一致.
  • 邱倩倩,李明,姚东伟,陈磊,朱月林
    2009,25(3):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蛭石引发处理和非蛭石引发处理对'杭椒六号'在NaCl胁迫下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干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超氧阴离子(O- *2)的产生速率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表明,蛭石引发提高了辣椒种子的活力并增强了幼苗的耐盐性.
  • 尤秀娜,卜崇兴,贾永霞,郭世荣
    2009,25(3): 51-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高垄覆膜滴灌全价营养液栽培技术在利用次生盐碱地和防止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以试验用菜园土和露地土为对照,次生盐碱土作处理,栽培黄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项栽培技术后,与露地土栽培植株相比,盐碱土栽培黄瓜幼苗生长略受抑制,但此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未受影响,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均略有提高.栽培结束后,盐碱土土壤EC值下降.
  • 李涛,沈国辉,钱振官,柴晓玲,温广月
    2009,25(3): 54-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柑桔园行间定向喷雾试验结果表明,在41%农达AS中加入70%苯嘧磺草胺WG和助剂Dash不仅能有效控制乌蔹莓、铁苋菜、假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多种耐草甘膦阔叶杂草的危害,控制多年生杂草的再生,而且作用速度可与20%克无踪AS相当,对柑桔生长安全.从高效、经济、安全的角度综合考虑,三者混用的适宜剂量为41%农达AS 1 000~1 500 g ai/hm2+70%苯嘧磺草胺WG 12.5~25.0 g ai/hm2+助剂Dash(喷液量的1%).
  • 董岩,陈辉,赵明文,冯志勇
    2009,25(3): 59-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ITS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个真姬菇菌株进行遗传分析.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域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ITS序列长度为594 bp,与GenBank上登录的真姬菇菌株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株为真姬菇.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技术和转移扩增技术,根据香菇、糙皮侧耳、灰盖鬼伞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真姬菇供试菌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从54对引物中筛选出23对能够扩增出稳定带型且菌株之间带型差异明显的SSR引物.利用23对引物对全部供试菌株进行扩增,
  • 张学英,张上隆,叶正文,骆军
    2009,25(3):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石早生和黑琥珀李为试材,探讨了果实中苹果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成熟前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逐渐增加,果肉中苹果酸含量逐渐下降,而果皮内苹果酸含量不断提高.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酶(PEPC)活性测定显示,果皮中的酶活性比果肉高,MDH 和PEPC酶活性变化与苹果酸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性.外源有机酸促进了果实着色,使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增加,这说明果皮内酸含量可能与花色素苷合成存在一定关系.
  •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周熙荣,庄静,杨立勇,蒋美艳,金巧玲
    2009,25(3): 69-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 韩惠雯,黄菲菲,赵嘉胤,何亚斌,王建军
    2009,25(3): 72-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样品中的富马酸二甲酯经甲醇-氨水溶液(20+1)提取,以甲醇-乙酸钠缓冲液(55+45)为流动相,通过C18柱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于220 nm处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富马酸二甲酯标准溶液在0.5~10.0 μg/mL 范围内呈线性相关(r=0.9999),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81.2%~112.0%,检出限为0.05 mg/kg.试验证明甲醇氨水溶液提取是一种准确、方便的测定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方法.
  • 曹晨,刘宝林
    2009,25(3): 75-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测定两株植物内生菌EJS-1和EMD-1的发酵液抗菌谱,用牛津杯法对34种常见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害菌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EJS-1对受试真菌菌株的抑制作用达70%,且对G+和G-均有抑制效果;EMD-1对受试真菌菌株的抑制作用达到87%,对G+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 沈明星,吴彤东,谢正荣,刘凤军,陆长婴,姚月明
    2009,25(3): 79-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常规施肥的麦茬稻与不施肥的大棚作物茬稻的产量、田面水氮素含量的差异和不同施氮肥期对大棚作物茬水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常规施肥的麦茬稻田田面水总氮量为不施肥的大棚作物茬的6.02倍,水稻增产10.64%;前茬为大棚作物时,水稻全季不施基肥、仅在叶龄余数4或5时一次追肥(施氮量75 kg/hm2)可比不施肥增产23%以上,此氮素管理模式有使大棚作物茬水稻增产和降低氮素面源污染的正向作用.
  • 徐祖祥
    2009,25(3): 82-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肥、栏肥和秸秆还田及其不同组合的施肥处理,以长期不施肥料为对照,对麦-稻两熟作物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确定不同施肥处理对麦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等量化肥3个处理中,以栏肥配施化肥麦稻有效穗最高,产量也最高,其次为秸秆还田配化肥处理,单施化肥处理的麦稻有效穗最低;在不施化肥3个处理中,施栏肥麦稻有效穗及其产量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和对照.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秸秆重量,也增加了秸秆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
  • 汪学才,王南,徐建陶,沈佳治
    2009,25(3): 85-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上海市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现状和成效,并对今后做好上海市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展望.
  • 李军,赵星海,殷勤,柯福源,杨建军,金胜男
    2009,25(3): 89-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队伍是科研院所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科研院所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牢固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以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坚持科技创新、科技产业、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人才"四支"队伍一起抓,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新型科研院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 陈荣
    2009,25(3): 93-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的相关要素,并对如何优化这些要素进行了阐述.
  • 蔡金华,刘照亭,王敬根,曲直
    2009,25(3): 96-9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实施品牌战略重要性,实施品牌战略是使农业生产改变封闭的自给自足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大契机,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发展.
  • 于海龙,郭倩,杨娟,王瑞娟,唐利华,袁涛,冯志勇
    2009,25(3): 10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温度、湿度、空气条件、酸碱度、光线、风速等食用菌生产中主要环境因子对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各环境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 李金凤,糜林,霍恒志,陈雪平,吉沐祥,潘跃平,李国平
    2009,25(3): 105-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日本设施草莓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日本草莓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
  • 薛珠政,李永平,林珲,张瑞珠,温庆放
    2009,25(3): 108-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槟榔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早播种促进槟榔芋生长,同期单株叶片数可增加1.7~1.9张,播种期相差10 d以上,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提早播种可提高品质,达到早熟优质.
  • 徐兰,顾海峰,金春英,张旭,马英华,张文献,张文芳
    2009,25(3): 111-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经过太空辐射的育种材料303,通过2年的栽培试验,筛选出2个正向突变体,分别为早熟的突变体334和中心糖度升高的突变体333-2.以303-m为父本,以白皮甜瓜与网纹甜瓜杂交后筛选固定的育成种材料319为母本,选育出优质甜瓜杂交组合319×303-m.该组合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果肉较紧,耐贮藏,不易产生发酵果,成熟果中心糖度16度以上,适宜在东部沿海地区推广种植.
  • 顾品强,金巧玲
    2009,25(3): 115-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上海市奉贤区1959-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4-2008年单季晚稻苗情、产量和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的基本特征,计算了单季晚稻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以研究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单季晚稻产量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日平均气温稳定≥15 ℃、≥20 ℃初终期早晚、间隔日数长短及活动积温对产量影响显著,且这些气象因子总体演变趋势使单季晚稻生育可利用的适宜生长期延长,提高了气候资源利用率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在21.7~24.3 ℃产量表现出
  • 蒋建忠,顾贫博,陶赛峰,邬永昌,戴智春
    2009,25(3): 120-12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分析了2007年沪郊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其特大发生主要与迁入虫量大、峰期长、气候条件适宜、食料充足、抗药性上升、防治适期较短以及管理水平和施药技术下降等因素有关,并据此提出了积极开展综合防治、加强监测以及科学使用农药等治理措施.
  • 张耀良,宋科,金海洋,曹忠,徐益章
    2009,25(3): 123-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NO3-和H2PO4-两个指标,探讨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机理.研究表明:土壤酸化和NO3-、H2PO4-、K+的明显积累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区别于内陆、滨海原生态盐渍化的4个表观特征指标,减少设施土壤养分过剩性积累是遏制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
  • 陈春雷,张德祥,卢永新
    2009,25(3): 127-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母本X011和父本X001组配获得小型西瓜新品种"春雷"(X20241),试验表明:"春雷"是极早熟的杂交一代品种,果实发育期28 d,比"春光"和"早春红玉"等主栽品种早熟1~2 d,耐低温,低温坐果好,果实椭圆美观,果肉细嫩,品质高,风味好.
  • 石富超,顾华,陈斌,孙兴全
    2009,25(3): 130-1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上海地区丝带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1~5龄幼虫头壳分别为0.07±0.01、0.13±0.02、0.22±0.04、0.34±0.05 mm和0.45±0.06 mm;1~5龄幼虫历期分别为2.14±0.38、3.43±0.53、3.57±0.97、2.42±0.54 d和4.14±0.89 d.初孵幼虫耐饥力平均为4.67±0.71 d.幼虫期总食叶量为8 970.87 mm2,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6.90±1.07 d和5.57±0.98 d.雌雄性比1
  • 黄卫峰,许建华,陈祥,黄俭,施晓钟
    2009,25(3): 134-1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崇明西部跃进气象哨2001-2007年主要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主要气象因子(光照、降雨量、积温等)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崇明西部地区12月下半月是有效分蘖发生的决定期,此期的光照对成穗率和最终穗数影响较大;12月上半月的降雨量对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有显著影响;11月下半月的积温高低对大分蘖的数量有较大影响,1月上半月是分蘖成穗与否的分界期,此期的积温高低决定分蘖的有用与否.
  • 施秀娟,孙东明,邱韩英,沈茂里,杨永兴
    2009,25(3): 137-1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比较试验,从3个姬菇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宝山地区栽培的品种--姬菇57,并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出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基含水量.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