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朱吉风, 周熙荣, 王伟荣, 孙滨, 雷蕾, 曹黎明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上海蚕豆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选取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收集的43份蚕豆种质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这些蚕豆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5.7%—37.5%。相关分析显示,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主要与产量、籽粒和荚果性状相关,累计贡献率达75.560%;聚类分析将其分为2大类群,分别包含32份和11份蚕豆资源。第I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亚群I-1籽粒大、单株产量高、浅褐色种皮,亚群I-2籽粒较大,可作为大粒新品种的育种材料;第II类群籽粒较小、单株荚数较高,可作为小粒多荚新品种的育种材料。该研究结果以及这些上海地方种质将为蚕豆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 朱红芳, 李晓锋, 奚丹丹, 高 璐, 张兆辉, 朱玉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抗根肿病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为试材进行杂交,通过连续五代回交转育和自交纯化,创制了抗根肿病不结球白菜新种质两份,编号为BC20和Q20,并对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创制的两份新种质综合农艺性状接近不结球白菜,属于中箕类型,生长势强,叶片绿色,宽椭圆;叶柄匙形,中长较窄,浅绿;BC20叶面较平整,Q20叶面略皱。该新种质的创制为进一步培育抗根肿病不结球白菜新品种奠定了资源基础。
  • 李超汉, 朱丽华, 尤佳琪, 杨红娟, 李青竹, 宋荣浩, 顾卫红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是西瓜生产的限制因子。本研究以西瓜抗病种质“V13-9-3”和感病种质“W16-1”为亲本,构建了“W16-1”דV13-9-3”的F1、F2群体。苗期人工接种结果显示:F1植株表现抗病,F2群体的抗病:感病的分离比为3:1,表明“V13-9-3”对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1的抗性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BSA技术,采用SNP指数和InDel指数法,将西瓜抗枯萎病基因FON-1定位在1号染色体上2.20 Mb和2.32 Mb区域内,将这两种方法的定位结果取交集,最终将目标抗病基因区域缩小在2.20 Mb之内,其中包含8个非同义突变基因和1个移码突变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这9个突变基因在接种枯萎病菌5 d和10 d后的表达量变化,发现抗病亲本“V13-9-3”中有7个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感病亲本“W16-1”。研究通过结合SNP指数和InDel指数分析可以快速进行基因初定位,为西瓜抗枯萎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邰翔, 陈锦秀, 朱晓炜, 王敏, 孙建, 卓昌盛, 薄天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甘2150’是由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轮011-81’为母本和结球甘蓝自交系‘ZS008-183’为父本选配而成的宜机化结球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开始采收约为70 d。生长势强,中抗黑腐病。叶球翠绿,蜡粉少。球形圆正,结球紧实。苗期株型直立性好,适合机械化移栽。叶球重1.03kg,每667m2平均产量为4004.06 kg,较对照品种‘绿宝石’增产12.08%。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况慧云, 孙萍东, 林金元, 杨立年, 王慧, 戴惠学, 胡颖雄, 郑洪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玉米须多糖含量及体外生物活性,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提取3个品种(‘黑金699’、‘金银308’和‘夏王’)玉米须多糖,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体外生物活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黑金699’、‘金银308’和‘夏王’3个品种玉米须多糖含量分别为(32.57±0.12) mg/g、(96.39±0.76) mg/g、和(27.48±0.63)mg/g。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个品种玉米须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且分子量大小分布不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个品种玉米须多糖均为β构型的酸性吡喃多糖。体外活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玉米须多糖具有良好抗氧化、降血糖和抗肿瘤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黑金699’玉米须多糖表现最为优异。综上,3个品种玉米须多糖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研究为其在功能性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 白静, 李欣苹, 赵怡然, 陈辉, 张津京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淀粉培养基中羊肚菌菌丝生长、淀粉酶活(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α-淀粉酶、β-淀粉酶、淀粉分支酶DBE、淀粉脱分支酶SBE)、淀粉含量(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淀粉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25℃的温度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淀粉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加快,菌丝浓密度和菌丝尖端分叉也增加;ADPase、DBE、α-淀粉酶、β-淀粉酶都在20℃下活性最高,SBE则在10℃下活性最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剩余含量都在10℃下最高。另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α-淀粉酶活性和SBE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与β-淀粉酶活性、ADPase活性、DB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在15—20℃下,羊肚菌对培养基中的淀粉代谢能力最强,10℃低温或者高于25℃高温都不利于羊肚菌对培养基质中淀粉的利用。研究可为羊肚菌的菌种制作和人工种植提供理论支撑。
  • 园林·园艺

  • 田守波, 钱春桃, 姚东伟, 刁倩楠, 曹燕燕, 戚欢军, 王楠, 张永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甜瓜18X-9和W4-3为试材,研究了授粉后10d和授粉后20d两个套袋时间对甜瓜果实基本性状、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甜瓜套袋的适宜时间,明确套袋对甜瓜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2个甜瓜品种的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授粉后10d套袋处理的18X-9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均高于对照,而授粉后20d套袋的18X-9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授粉后10d套袋的W4-3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授粉后20d套袋处理的W4-3除单果重外,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稍高于对照。套袋可以显著降低甜瓜的果肉硬度,对果皮硬度的影响较小;果实脆性显著增加,且授粉后10d套袋效果最佳。授粉后10d套袋处理的18X-9各品质指标均显著提高,其中,蔗糖和类黄酮含量增加最为显著;授粉后20d套袋处理的18X-9除果糖和总酚外,其他品质指标值均高于对照。W4-3的2个套袋处理的果实品质均好于对照,其中授粉后10d套袋对W4-3甜瓜果实品质提升的效果显著好于授粉后20d套袋。可见,套袋处理对W4-3品质的促进作用好于18X-9,授粉后10d套袋的效果最佳。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顾建芹, 江 健, 任周桥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奉贤区农田土壤和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粮田、菜田和果园3种作物的农田土壤及其对应农产品,分别测定了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Hg、As、Cd、Cr、Pb、Cu、Zn和Ni)和农产品5种重金属元素(Pb、Cd、Cr、As和Hg)的含量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积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等方法对土壤-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将地统计学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分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上海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奉贤区农田土壤Hg、Cd、Cr、Zn和Ni的平均含量较高,分别是背景值的1.40、1.36、1.06、1.15和1.44倍。单项及综合污染指数值显示土壤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但Cd、Ni、Hg元素的积累指数值显示无-中度污染水平,其中有4.92%农田土壤处于Hg元素的中度污染。在空间分布上,Hg呈连片分布;As、Cd整体含量低,南北区域分布;Cr、Zn呈条带状分布,自南往北递增状态;Pb呈散点状分布;Cu元素整体含量高,呈东西梯度分布;Ni元素呈岛状分布。因子分析中,因子1包括Cu和Zn,因子2是Pb,因子3包括Cd、Cr,因子4是Ni,因子5是As和因子6是Hg。奉贤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到工业源、农业源、交通源和自然源影响较大,应加强污染源控制,降低风险水平。农产品样中的5种重金属均未超出标准限量值,单项及综合污染指数值显示农产品重金属属于清洁水平。经土样和农产品样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两者无相关,农产品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因子较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菜地土壤和农产品对Cd较为敏感,吸收能力较强,而果园土壤和农产品对各重金属吸收总体较弱。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作物吸收重金属特性来调整种植结构,以减轻重金属污染。综合来看,奉贤区土壤-农产品系统中重金属累积程度低,但局部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轻微污染,需引起重视。
  • 杨娜, 易扬, 孙小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种使用碳酸盐淋洗联合离子色谱法测定水稻秸秆降解液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方法。样品处理方法为:用涡旋仪震荡混匀样品后立即吸取50mL样品,C18固相萃取小柱真空抽滤,用超纯水稀释1 000倍后测定秸秆降解液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降解液中氟离子和氯离子互不干扰,分离度较好。氟离子线性范围为0.01~2.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0;氯离子线性范围为2.0~40.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在0.9981。用该方法测定两种离子相应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5.6%(n=6),同时对3个秸秆降解液样品的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4.3%~102.5%,相对标准偏为1.30%~4.30%。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便,适合于水稻秸秆降解液中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检测。
  • 周宇, 李军, 辛跳儿, 史艳姝, 黄文娟, 谢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91—2020年上海11个自动气象站日气温、降水、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等方法分析上海高温、低温、暴雨和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特征,采用ArcGIS插值方法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上海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近郊多于远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7月下旬出现5 d以上高温的概率达33.3%;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远郊多于近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1月下旬出现5 d以上低温的概率达43.3%;暴雨日数和年暴雨总量呈增加趋势,近郊多于远郊,东部多于西部;大风日数和极大风速呈减少趋势,东部大于西部。结合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点,建议加强耐温水稻和蔬菜品种的筛选,在上海近郊宜种植耐高温的作物品种,而在远郊宜种植耐低温的作物品种。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技术参考。
  • 畜牧·兽医

  • 何孟纤, 戴建军, 孙玲伟, 徐皆欢, 吴彩凤, 张树山, 滑志民, 张德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抗氧化剂原花青素(Procyanidin, PC)在鸡精液冷冻中的应用效果,在10%卵黄上清稀释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60 μg/mL)的PC,检测冻后鸡精子的质量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在卵黄上清稀释液中添加10—30 μg/mL PC,冻后鸡精子的质量指标(存活率、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和线粒体活性)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当PC添加质量浓度为40—60μg/mL时,冻后鸡精子的各项质量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在抗氧化指标方面, PC添加可提高冻后鸡精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添加30 μg/mL PC的冻后鸡精子抗氧化能力最高,冻后鸡精子的MDA含量和ROS含量最低,分别为5.48 nmol/L和342.00 U/mL;SOD活性和GSH-PX活性最高,分别为137 U/mL和90.85 U/L,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当PC添加浓度为40—60 μg/mL时,冻后鸡精子的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对精子的毒副损伤。可见,在鸡精液冷冻过程中添加10—30 μg/mL的PC虽不能显著提高冻后鸡精子的质量,但却能显著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 李河林, 魏佳彤, 王夏源, 黄艳, 高睿, 敬晓棋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估湖羊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及其对羔羊首次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采用商品化小反刍兽疫病毒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健康母羊产羔当天的母羊血清中、产后不同时间初乳和乳中以及所产羔羊不同时间血清中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并选取2批羔羊,分别于羔羊21日龄和42日龄或50日龄时,免疫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Clone 9 株),监测免疫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羔羊吮吸初乳后抗体迅速转阳,到49日龄抗体阳性率几乎均为100%,但抗体滴度缓慢下降;母羊乳汁中抗体阳性率5 d时接近70%,7—10 d时抗体阳性率则分别为42.9%和53%;且母羊生产当天的血清抗体水平与其初乳和乳中抗体水平及其所产羔羊的母源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6±0.128和0.933±0.058)。羔羊免疫试验表明,免疫接种后21d内,组间的抗体水平无差异,但21—28d时,A组(50日龄免疫组)及C组(42日龄免疫组)的抗体水平较高,显著优于21日龄免疫组(B组、D组)。湖羊母羊一次免疫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后,其所产羔羊母源抗体保护水平至少可维持49d以上,且母羊生产当天的血清抗体水平与其初乳和乳中抗体水平及其所产羔羊的母源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在存在母源抗体的情况下,羔羊过早免疫接种疫苗会严重干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及持续时间,故羔羊免疫应根据母源抗体监测情况调整羔羊首免日龄,以保证免疫效果。
  • 朱永豪, 严华祥, 吴凡, 朱丽慧, 杨凯旋, 涂盈盈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密闭遮光保存的唾液乳杆菌SNK-6菌粉为研究对象,首先设计不同温度、相对湿度(RH)、光照强度,通过平板计数法探讨唾液乳杆菌SNK-6菌粉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下储存不同时间活菌数的变化,确定唾液乳杆菌菌粉适宜的储存方法;其次通过菌粉与淀粉不同比例混合以及菌粉水悬浮,模拟拌料饲喂条件和饮水饲喂,探讨拌料饲喂和饮水饲喂不同饲喂方式对菌粉活菌数的影响,为唾液乳杆菌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均能显著影响菌粉的稳定性。其中,菌粉-80℃密闭储存720 d未见活菌数显著性下降,而 -17℃、4℃和25℃密闭储存时,其保质期分别为270 d、180 d和10 d。菌粉在25℃、50% RH条件下避光储存保质期为3 d(P>0.05),而60% RH和70% RH储存3 d菌株完全失活。此外,与避光储存相比,60 LX光照在 25℃和50% RH放置可保质1 d(P>0.05),1700 LX光照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2)菌粉与淀粉混合后,吸收淀粉水分,唾液乳杆菌的稳定性显著下降(P<0.05)。菌粉与淀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不同含水率混合物,25℃密闭保存1 d后含水率5%、7%、9%、11%的混合物中唾液乳杆菌成活率分别为73.03%、61.97%、51.32%、49.83%;储存16 d后,成活率分别为8.66%、1.61%、0.24%、0.09%。(3)菌粉在水中悬浮1 h成活率93.56%(P>0.05),悬浮2 h成活率38.18%(P<0.05),水中唾液乳杆菌的初始浓度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提示,唾液乳杆菌SNK-6菌粉需要密闭低温储存,避免强光照射,饲料饲喂需要当天拌料当天饲喂,饮水饲喂需要1 h内饮用。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李卫东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绿色认证的部分叶类蔬菜的监管过程中,发现部分农药的残留限量超过绿色标准的频次过高。通过解读绿色食品允许使用农药清单入选原则和绿色食品农药残留指标制定方法,分析了绿色产品青菜因质量抽检不合格撤销认证的原因。在对《绿色食品 白菜类蔬菜》NY/T654—2020和《绿色食品 绿叶类蔬菜》NY/T743—2020进行比对和梳理后,发现现行绿色标准对青菜农药残留的分类归属存在偏差和部分限量值过于严苛,无法满足生产和监管实际需求。建议将以上2个标准合并重修订为《绿色食品 叶类蔬菜》,对于绿色农药清单中的农药种类应包含至少2种以上均能防治同一作物同一病虫害的可选农药,以满足生产农药交替使用的需求。
  • 占绣萍, 李建勇, 方朝阳, 王齐旭, 张恒铖, 孔令娟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残留量是评价蔬菜等农产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上海市蔬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对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残留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对有机蔬菜和常规种植蔬菜、不同种类蔬菜、同一种类蔬菜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时间之间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残留差异与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施用氮肥等调控对策,并呼吁科研工作者加快开展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生态减控综合技术集成研究及田间生产应用。
  • 水产养殖

  • 于志君, 王李宝, 黎 慧, 史文军, 赵 然, 万夕和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发病原因,从濒死的患病对虾肝胰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MRY0520,并对菌株MRY0520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人工回感健康的凡纳滨对虾可致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该菌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105 CFU/g,药敏结果显示MRY0520对新霉素(30μg/片)、多西环素(30μg/片)等多种药物敏感。该菌对凡纳滨对虾具有致病性,可致对虾肝胰腺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导致对虾死亡。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田敬云, 赵中华, 王先磊, 赵喜喜, 李友训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产品加工是山东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山东水产品加工竞争力必须明确影响水产品加工竞争力的因素。运用钻石模型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机会和政府等五个主要方面,对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山东海洋水产品加工基础较好,但在加工效率、技术创新、装备机械化等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应从发展精深加工、建设产业化基地、培育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升山东水产品加工业竞争力。
  • 何志亚, 刘闯, 武官府, 刘云贵, 马建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蔬菜价格预测模型多针对单一品种且稳定性与适用性不足,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HP滤波法(Hodrick-Prescott Filter)与经验模态分解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分解数据,并耦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 CNN)与长短期记忆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蔬菜价格预测模型。HP-EMD方法将价格序列分解为意义明确的分量以分析价格的波动规律,CNN-LSTM方法提取分量特征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以云南省2019—2021年西红柿、芹菜、菠菜、大白菜和大蒜的价格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西红柿价格平均相对误差为5.03%、决定系数为0.85、均方误差为0.30元/kg,DM检验(Diebold Mariano Test)表明该模型显著优于其他模型。其他蔬菜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也均在0.8以上,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 刘勇, 徐识溥, 胡雯雯, 郭孝坤, 蒋雯斐, 王运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实现了一种农用推杆电机的低成本行程控制算法。该算法基于霍尔计数原理,通过给普通农用推杆电机加装2个霍尔传感器使得电机运行时输出2路方波信号来实现。电机运行时每转一圈会触发霍尔传感器输出一个脉冲信号,2路信号具有90°的相位差,通过2路信号的相位关系可判断出电机的正反转状态并据此对脉冲信号进行加数计数或减数计数,算法根据用户设置的行程百分比、霍尔计数值以及全行程霍尔计数总值实现电机行程的自动控制。该算法具有行程控制稳定可靠、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农业高湿多尘环境等优点,可应用于设施农业和大田农业中相关设备的现场自动控制以及基于农业物联网的远程精准控制。
  • 综述

  • 白亚龙, 廖小艳, 普春敏, 邵 毅,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适配体技术近20年来快速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法医鉴定、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小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细胞等进行了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适配体筛选。然而ssDNA适配体筛选仍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一般都需要经过10轮左右甚至更多轮的ssDNA-dsDNA(双链DNA)-ssDNA重复步骤,直到亲和力强的序列成为主要序列,经过测序后,从中挑选一条或几条亲和力最强的序列。显然,在此过程中ssDNA的获取是适配体筛选的关键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本文对适配体筛选研究中ssDNA获取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针对适配体筛选中ssDNA次级文库的获取环节可以展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筛选效率。
  • 俞振宁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耕地休耕补偿是耕地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沿着休耕补偿研究自然形成的“前期-中期-后期”轨迹,现有研究从“休耕补偿政策剖析与比较”出发,着力于“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决策”,落脚于“休耕补偿的政策效应与评估”。研究发现,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休耕补偿政策各有特点,中国的休耕政策相对简单,仍需完善;休耕补偿对农户行为决策存在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异性,以及较多具体因素的影响路径仍不明确;休耕补偿主要表现为减贫增收和环境增益效应,但效应评估方法和影响机制研究仍不成熟。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对休耕补偿实践关注较多,但缺乏理论成果,休耕补偿政策的理论内核研究亟待加强;休耕补偿与农户行为研究较多,但系统性欠佳,休耕补偿与各主体行为的系统性研究是未来研究重点;休耕补偿效应研究相对较薄弱,休耕补偿效应的综合交叉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