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吕卫光,周文宗*
2020,36(5): 17-22.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鳅共作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泥鳅生长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探讨稻鳅共作模式下的施肥特征。结果表明: 各处理间泥鳅平均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泥鳅体重差异显著,稻谷和稻秆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减氮50%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 为6850 kg/hm2, 无肥处理的稻谷(6100 kg/hm2)和稻秆产量均最低; 无肥处理泥鳅平均成活率最高, 但泥鳅体重显著低于减氮30%和50%处理。施肥处理的溶解氧、总氮含量相较于无肥处理均有大幅上升,高温季节氨氮含量明显高于无肥处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减氮50%处理综合得分最高, 综合效益最好, 无肥处理综合得分最低, 其中减氮50%处理泥鳅生长因子贡献最高, 而无肥处理水稻产量因子贡献最低, 常规施肥处理泥鳅成活因子贡献最低。研究结果表明: 稻鳅共作模式应实行化肥减量, 氮肥减量影响效果大于磷肥减量效果, 以减氮50%(纯N 150 kg/hm2)综合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