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0,36(2):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20,36(2):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闫 影1, 李 刚2,顾麦云3,杜继平3,张丽霞1,胡泽军1,曹黎明1,吴书俊1*
    2020,36(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42份粳稻品种(系)的米饭食味值、食味品质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并根据米饭食味值筛选出优质食味组[13个品种(系)]和普通食味组[13个品种(系)]。同时测定了42份粳稻品种(系)的倒伏指数和影响植株倒伏的相关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品种倒伏的代表性状,并对优质食味组和普通食味组粳稻品种(系)的这些代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较普通食味粳稻品种(系)的株高高、茎秆壁薄、茎秆中硅含量少、基部第1伸长节间短且第3伸长节间长,倒伏指数较大,易发生倒伏;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AC)较低,胶稠度(GC)较高,崩解值(BDV)较大,消减值(SBV)、最终粘度(CPV)、峰值时间(PeT)和回复值(CSV)均较小;抗倒伏能力较强的粳稻品种株高较矮、茎秆壁较厚、茎秆中硅含量较多、基部第1伸长节间较长且第3伸长节间较短。
  • 沈千1,2,陈岳1,顾立君3,潘俊松1*
    2020,36(2): 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豆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利马豆、白扁豆、大白芸豆共64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48对大豆SSR引物中,筛选出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1对引物,扩增出84条多态性条带,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从3到12条不等,平均7.6条;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19条,扩增出151条多态性条带,每条ISSR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从5到13条不等,平均7.9条。综合两种分子标记的数据,用NTSYSpc V2.1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64份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材料64独自为第I类群;材料60、62和63成为类群II;材料27和61为类群III;其余材料都是崇明白扁豆,为类群IV。结果显示,所收集的崇明白扁豆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很小,和材料61差异不大,说明崇明白扁豆遗传背景比较狭窄,但是与外地的白扁豆和大白芸豆能有效区分。
  •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
    2020,36(2): 13-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产量是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探讨油菜品种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对今后油菜育种方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通过查阅行业资料和相关文献,对2001—2017年我国油菜生产现状以及244个国家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来,我国冬油菜单产逐年递增,审定品种区试单产平均每年提高48.7 kg/hm2,每角粒数平均每年提高0.14粒,千粒重基本不变,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病毒病病株率呈下降趋势,而历年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的菌核病较重;对于品质性状,油菜籽芥酸含量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均已大幅度降低至国家“双低”油菜标准。从审定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上看,其与生育期、含油量、每角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建议今后将提高每角粒数作为冬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刘凯歌,龚繁荣*,宋云鹏,张丽丽
    2020,36(2): 19-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高温胁迫下外源6-BA对甜椒幼苗生理响应的调控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了外源6-BA对不同高温处理时间下甜椒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高温胁迫严重抑制了甜椒幼苗的生长,喷施外源6-BA可显著缓解高温带来的伤害,促进植株生长。(2) 高温处理下,甜椒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与之相比,S3处理组(高温条件下喷施10 μmol/L 6-BA)分别上升了103.3%、106.9%和104.2%。(3) 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ield、φPSII显著降低,NPQ显著升高,喷施6-BA后,各项指标得到缓解并趋于常温水平。(4) 抗氧化酶在高温条件下表现不同,但施加外源6-BA后,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另外,喷施6-BA显著降低了甜椒幼苗叶片O2-•的产生速率、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以上结果说明:6-BA在高温胁迫下促进了叶甜椒幼苗叶绿素的合成,缓解了高温导致的叶绿素含量降低,维持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甜椒幼苗的正常生长。6-BA在光能的吸收、转换、传递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使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6-BA增强了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进而降低了O2-•的产生速率及MDA的积累。
  • 孙丽娟1,宋科1,秦秦1,张翰林1,王峻2,薛永1*
    2020,36(2): 26-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稻-鳝种养结合和非种养结合(水稻单一种植)模式下,设置不同氮肥减量梯度试验,研究稻田土壤对典型重金属镉吸附、解吸的差异。结果表明:稻-鳝种养具有降低稻田土壤pH、增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作用;减氮处理组中,稻-鳝种养结合模式下的稻田土壤Cu、Zn、Pb、Cd及Cr浓度有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的趋势,两种模式下的As和Hg差异并不显著;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均可用Langmiu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表明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更可能是一个不均一的多相界面,吸附的Cd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Langmuir模型得到的稻田土壤Cd2+最大吸附量为986~1081 mg/kg,种养结合模式下稻田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非种养结合模式;稻田土壤对Cd2+的解吸量与吸附量成显著正相关。稻鳝种养结合模式可通过改变稻田土壤的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从而影响稻田土壤对Cd2+的吸附过程,增大土壤Cd2+的最大吸附量。
  • 张皓1,2,张学彬1,2,金昭贵1,邓仁菊3,秦杰1,滕万里1,王禄静1,李娟1
    2020,36(2): 33-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特色马铃薯‘红宝石’土壤养分及全生育期降水量、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和有效辐射逐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各因子对其产量形成的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不同开厢宽度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适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形成;块茎生长-膨大期土壤温度偏高,全生育期光合有效时数偏长以及降水前少后多,不利于马铃薯增产,为主要限制因子。气温、土壤温度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负相关,pH与全磷为极显著负相关,与全钾含量为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速效钾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全钾为极显著负相关。在土壤温度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中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与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马铃薯产量与累计降雨量、全磷、有效磷为正相关。针对不同开厢宽度进行的各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1.0 m开厢更适宜试验地点该种马铃薯产量形成。
  • 闫龙翔1,阚雨晨1,陈露1,王雨沁2,石磊2,陆利民2,杨业凤2*
    2020,36(2): 4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轻度盐渍化土壤在化肥减施10%、20%和30%的基础上,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以黄瓜‘荷兰先锋f1’为材料,在上海市普南园艺场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减肥梯度下黄瓜病害的防效、植株长势及果品品质、产量和土壤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减肥条件下使用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可以不同程度促进黄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中减肥20%时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优,增产效果达到10.1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繁殖,减少病害发生,对黄瓜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有明显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分别为85.7%、51.4%和 31.8%。
  • 魏媛媛1,司洋2,刘梦红1,张兴梅1,赵海成1,李红宇1*,郑桂萍1,吕艳东1
    2020,36(2): 48-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了减磷施肥和苗田与本田分配比例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生产、根部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磷15%处理下,寒地水稻穗数高于常规施磷处理;在减磷3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结实率有效增加,但穗数、穗粒数及产量明显下降。在苗田与本田分配比例20:8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根部性状较好;在苗田与本田分配比例40:60处理下,寒地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苗田与本田分配比例0:100处理。可见,减磷15%处理配合苗田本田分配比例40:60处理为最优组合。
  • 园艺·园林

  • 李秀芬1,曹冰东2,朱建军1*,李水根1,李记开1,池坚3
    2020,36(2): 54-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IBA和NAA对吊灯扶桑扦插繁殖的影响,设计蒸馏水(对照)、IBA 100 mg/L、IBA 200 mg/L、IBA 300 mg/L、NAA 100 mg/L、NAA 200 mg/L、NAA 300 mg/L共7种处理方式浸泡插穗15 min,调查分析插穗的生根、发芽和扦插苗根系、新梢和叶片生长状况。结果表明:IBA 200mg/L 和NAA 200mg/L处理的插穗发芽率最高,为93.33%;IBA 2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最快,只需17 d,比对照提前了28 d,插穗的生根数量、扦插苗的根长和根重也都显著高于对照;NAA 200 mg/L处理对扦插苗根长和根系干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IBA 300 mg/L处理对扦插苗根重、新梢重和叶片数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推荐吊灯扶桑扦插繁殖最佳处理方式为IBA 200 mg/L,其次是IBA 300 mg/L和NAA 200mg/L。
  • 许蓝心,辛建攀,林桢,田如男*
    2020,36(2): 58-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植物资源应用状况,对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南京财经大学5所校园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季相结构、应用频度及类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植物共有83科180属260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科1属1种,裸子植物共有8科16属24种,被子植物共有74科163属235种。优势科共有10科119种,优势属共有18属6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2科12属13种。生活型上,南京仙林大学城校园绿化应用乔木共有107种,其中落叶类乔木应用较多;灌木共有83种,以常绿类灌木为主;草本共有70种,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应用为主。观赏特性上,春季观花植物共有67种,夏季观花植物共有45种,秋季观花、观叶植物各有18种和21种,校园季相变化较为明显;应用频度上,行道树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以及银杏(Ginkgo biloba)为主;绿篱以红叶石楠(Photinia × fraseri)、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常绿灌木为主;草本植物以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及金边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 'variegata')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总体上仙林大学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季相变化明显,但5所高校植物种类大多一致、植物配植手法相似,建议加强乡土植物的应用、增加藤本植物及水生植物应用,使校园绿化体系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 郭聪,张健,马祥建,李玉娟,王莹,谈峰,李敏
    2020,36(2): 66-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利用0 mmol/L、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 4个NaCl溶液对15种柳树进行苗期盐胁迫模拟,统计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以及平均隶属函数值等指标,评价其苗期耐盐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0 mmol/L NaCl是进行柳树耐盐性鉴定的较佳浓度;在50 mmol/L NaCl处理下,大部分指标之间的盐害系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聚类分析显示: 15种柳树被分为了4类,包括高等耐盐柳树(4种)、中等耐盐柳树(5种)、低等耐盐柳树(4种)以及敏盐柳树(2种)。本次研究对柳树苗期耐盐性进行了评价,为以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以及植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 沈 盟1,姚祥坦1,沈亚强1,郑巧平2*
    2020,36(2): 72-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探索大球盖菇简化栽培方式,本试验以稻草、茭白叶、油菜秆和麦秆为大球盖菇培养料,设置覆土、覆盖菌渣和无覆盖3种方式,在单栋大棚内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在4种秸秆上均能正常生长,在麦秆上菌丝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其次是稻草,在茭白叶和油菜秆上生长最差,产量也最低;3种覆盖方式下,以覆土处理产量最高;无覆盖的情况下,利用麦秆栽培大球盖菇,也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且单菇重与覆土处理无显著差异,且菇脚干净无泥土。本研究可为大球盖菇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 李菊芬,林涛,马国斌*
    2020,36(2): 77-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引物、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浸提液及不同提取时间对细菌性果斑病菌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完整带菌种子浸提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操作最简单且特异条带亮度最高,“种壳+种仁”处理次之,而以磨碎种子浸提液为模板,未能扩增出特异条带。以无菌水作为浸提液的PCR扩增效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液和液体KB培养基,浸提时间以3-12h为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一致。另外,在3对特异引物中,引物BX-L1/BX-S-R2的普通PCR扩增效果最佳,引物SEQID4m/SEQID5更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畜牧·兽医

  • 王文杰1,2,3,葛雷2,3,张树山 2,3,吴彩风2,3,戴建军2,3,张德福2,3*
    2020,36(2): 82-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猪卵母细胞解冻后的孵育液中添加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早期凋亡、脂质氧化水平、活性氧水平、胚胎发育水平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研究MitoQ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冷冻后使用MitoQ处理,其线粒体膜电位(0.66±0.06)与对照组(0.47±0.05)相比显著升高,早期凋亡比率(43.00%±3.51%)与对照组(55.33%±1.45%)相比显著下降;冷冻后MitoQ处理卵母细胞,其活性氧水平(3.03±0.61)与脂质氧化水平(20.54±0.91)与对照组(13.13±1.52与26.78±0.54)相比显著下降;冷冻后MitoQ处理卵母细胞的存活率(60.33%±1.86%)、卵裂率(28.82%±1.38%)和囊胚率(4.50%±0.48%)与对照组组(47.67%±1.67%,22.07%±1.07%和2.20%±0.51%)相比显著升高;在基因表达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冷冻后MitoQ处理组其Bcl-2、CuZnSOD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提升,DNM1、Bax和TNF-α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综上,在冻后孵育液中添加MitoQ能够提高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和改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从而提高冷冻后猪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能力。
  • 廖荣荣,林月霞,吕玉华*
    2020,36(2): 88-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某崇明白山羊扩繁羊场母羊的产羔间隔、产羔月份、胎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等繁殖性能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此外,还分析了高产和低产母羊比例,以及不同产羔间隔的母羊比例。研究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发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有68.6%的母羊在春秋两季发情,分别有38.9%和29.7%的母羊在1—4月和7—9月产羔;约65%的母羊产羔间隔在185—250d,多数母羊2年可以繁殖3胎,更有一些优秀母羊可年产2胎;母羊胎均产羔数2.01只以上,活羔率在93.9%以上;各年度羔羊的初生重分别是1 891.2 g、1 906.4 g和2 007.3 g,断奶重分别是9 799.8 g、9 981.6 g和10 007.2 g。结果表明,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等种质特性保存良好,该扩繁羊场的保种选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成效。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刘长娥1,付子轼1,2*,周胜1,2,宋祥甫1,2,刘娅琴1,2,刘福兴1,2,邹国燕 1,2,董家华3
    2020,36(2): 94-10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植物生长特征,设置5种草林复合系统,利用径流小区试验,分析不同草林复合系统对氮沉降的阻滞与拦截特征,以筛选出拦截效能高的草林复合系统,降低氮随降雨径流进入湖泊水体的风险。结果表明:疏林与草被配置有利于降雨径流的入渗,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林下种植常绿草坪能够减少氮的溶出风险,促进氮的吸收与利用;草林复合系统对氮沉降的阻滞与拦截主要通过地下径流在土壤-植被中的消纳实现,通过地下渗漏流失的氮基本达到地表水排放标准;草林复合系统通过地表径流输出的氮大幅度减少,氮的截留率达到77%以上,以疏林麦冬与疏林马蹄金复合系统氮截留率较高。
  • 石雨鑫1,汤春宇1,谭梦1,何培民1,2,邵留1,2,*
    2020,36(2): 101-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种入侵植物(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喜旱莲子草、水葫芦)水提液对黄丝藻、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3种常见水华藻的抑藻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水提液对黄丝藻的生长抑制效果最为显著,96 h时黄丝藻的生长抑制率达90%以上;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均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96 h时两种藻的生长抑制率均超过70%;一年蓬水提液对3种水华藻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96 h时3种藻的生长抑制率均超过60%。喜旱莲子草水提液对黄丝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最明显,96 h时黄丝藻的Fv/Fm值仅为对照组的1.47%。此外,添加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提液96 h时,铜绿微囊藻的Fv/Fm值抑制率达到98.24%;一年蓬水提液对水华微囊藻光合活性影响效果最为明显,96 h时水华微囊藻YII值抑制率达95.69%。综上,水生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和水葫芦对黄丝藻有较好抑制效果,而陆生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一年蓬对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 褚长彬1,赵峥1,周德平1,吴淑杭1*,金海洋2*
    2020,36(2): 108-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养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采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上海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的养分特征和差异,以期为桃园中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区域桃园土壤中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浦东区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种植区。在土壤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则是金山区普遍高于其他种植区。根据ASI法养分分级标准,上海各种植区桃园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各桃园应根据当前养分状况适当降低施肥量、调整有机肥施用比例,从而实现土壤养分的平衡供给与高效利用。采用ASI法进行土壤营养诊断并进行按需施肥是实现桃园养分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
  • 袁新程,严银龙,施永海*
    2020,36(2): 114-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以人工繁育的褐菖鲉幼鱼(3.65±0.82g)为研究对象,设置7.5、10、15、20、25、30共6个盐度梯度,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其体成分、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盐度对褐菖鲉幼鱼体成分、消化能力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褐菖鲉幼鱼在盐度为10、15和20的水体中均生长良好,存活率均大于90%。幼鱼体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均随盐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盐度为23.05和19.07时达到理论最大值,而随盐度增加,水分呈下降趋势。各组间脂肪酶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盐度在15—20时淀粉酶活力较低,盐度为15时显著低于盐度为30时(P<0.05)。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均随盐度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盐度在7.5—20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较高,25时最低。幼鱼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力具有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各组间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盐度20—25时较低,其他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褐菖鲉幼鱼最适宜盐度在20左右。
  • 张 穗1,陈 伟1 ,王 东2 ,朱洪彩2 , 程欢欢3
    2020,36(2): 120-1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13—2015年采集来自上海郊区8个区县(崇明、金山、奉贤、松江、宝山、嘉定、青浦、浦东)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spp.)233株, 其中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207株,占总菌株数的88.84%;抗药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11.16%,且均为超高抗药菌株。从分布上看,除奉贤区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外,金山和崇明的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低,分别为4.55%和8.22%;其次是浦东和青浦,频率分别为10.91%和12.50%;松江、宝山和嘉定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高,分别为20%、27.27%和28.57%。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上海郊区对多菌灵敏感的小麦赤霉病菌株的平均EC50值依次为(0.463 1 ±0.033 74)µg/mL、(0.251 6±0.038 4)µg/mL、(0.130 9±0.013 8)µg/mL,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0.650 5±1.413 7)µg/mL和(12.303 4±0.626 3)µg/mL,但2015年抗性菌株EC50平均值达到(20.530 1±1.823 0)µg /mL,较前两年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达到高水平抗性)。2014和2015年上海郊区赤霉菌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1.61%和15.38%。对来自同一病穗的不同分离菌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分离的抗药菌株的抗性较高且具有群体遗传的稳定性。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生频率的增高与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呈现出正相关性。建议加强麦类赤霉病菌抗药菌群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防控力度。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曹红亮,吴颖静,俞美莲*
    2020,36(2): 125-1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发展目标,当代农耕文化的复兴是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部分。通过梳理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时期农耕文化背后的经济、政治背景,归纳整理出上海地区历史上部分重要民俗节庆。研究发现:上海近代以来农耕文化的流变可分为江南农耕文化传承期、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并行与耦合期、农耕文化的式微期、农耕文化的复兴与转型期等四个阶段,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上海农耕文化的流变始终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它既具有相对稳定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 朱哲毅1,宁可2,吴颖静1,张莉侠1*
    2020,36(2): 131-1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家庭是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而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群体的婚姻问题表现的愈发严重,这不仅加剧了家庭贫困甚至影响下一代。基于上述社会现实,从理论上剖析了贫困对婚姻稳定的影响机制,并用来自江苏省5个精准扶贫试点县的258户年轻夫妻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虽然年轻夫妻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消费较少,降低了婚姻中的幸福感,但生活中的相互陪伴增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消费匮乏对婚姻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家中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成员的贫困家庭,家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照料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虽然这不会对年轻夫妻相处的时间造成太大影响,但会显著降低他们消费,降低婚姻幸福。可见,主客观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贫困户的婚姻往往处于低水平稳定状态。未来扶贫方面公共政策的制定,应当从普惠性政策向针对个体所需技能等有利于维持家庭中夫妻和子女间长期可持续关系层面入手。
  • 魏斌1,毕研飞1,唐政辉1,孙昊1,钱旻晗1,王健2*,孟颖3,赵金元4
    2020,36(2): 139-1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草莓冬季架式栽培中夜间基质温度较低,易造成草莓生长发育受限、早期产量较低、果实品质较差等问题,基于空气源热泵及热水管道加热技术集成开发了一种草莓架式栽培的基质加温系统。结果表明:应用该基质加温系统后,基质日均温较对照提高3.4℃以上,且基质温度维持在14℃以上,可为草莓提供较为稳定的根际温度;草莓植株花芽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显著提高,平均单株果实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7.8%,优质果率提高了28.6%。该系统能够有效满足草莓生长发育中根际温度的需要,促进草莓的生长与开花结果。
  • 综述

  • 叶正文1,2 , 李雄伟2, 周京一3 , 苏明申2 , 马亚萍1,2 , 王宁宁1 , 杜纪红1, 周慧娟1
    2020,36(2): 146-1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桃流胶病是影响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桃树枝干及果实,严重时导致树体整株死亡,给我国及世界桃产业造成严重危害。 桃流胶病分为侵染性真菌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种,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地区,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尤为严重。因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仍存在防治难,效果差的问题,重茬或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率可达90%以上,可造成桃产量降低40%左右。本文综述了桃流胶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抗病机理研究,指出了选育抗流胶病新品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未来桃育种中的重要性。
  • 陈冰洁1,乔勇进1*,雷天慧2,张怡1,王晓1
    2020,36(2): 151-1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糙米除含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谷维素、二十八烷醇、γ-氨基丁酸等多种营养物质,相比精米而言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糙米是稻谷去除稻壳的颖果,与传统稻谷储藏相比,糙米贮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仓容,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糙米由于失去稻壳的保护,耐储藏性变差。通过分析影响糙米贮藏保鲜的因素、储藏特性,综述低温、冷杀菌、气调、包装、生物保鲜等主要贮藏技术,以期为糙米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