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19,35(5):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19,35(5):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李水根,李秀芬,李记开,朱建军*
    2019,35(5):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红掌‘阿拉巴马’的间接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NP)对红掌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再生及植株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中添加SNP可一定程度上影响愈伤组织的发生,其中20 μmol/L的SNP处理可显著提高红掌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当SNP的浓度大于80 μmol/L时,愈伤的发生频率和鲜重均受到抑制。在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中添加SNP对不定芽的分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40 μmol/L的SNP处理可显著提高不定芽的数量。将植株转接到添加20 μmol/L SNP的生根培养基上,不定根的数量显著提高,但SNP处理对不定根的长度没有显著影响。综上,适宜浓度的SNP处理可促进红掌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再生和植株生根。
  • 杨珊1,2,杨焱1,李巧珍1, 吴迪1, 杨瑞恒1, 汪文翰1, 张赫男1*
    2019,35(5): 7-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猴头菌株0605为出发菌株,首次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选育高产胞内多糖的猴头菌株。结果表明:经筛选最终得到5株高产胞内多糖优良猴头菌株,其中菌株321的生产能力最佳。与出发菌株相比较,优势菌株321的摇瓶发酵生物量提高了30.37%,胞内多糖含量提高了47.45%,且其菌丝多糖抗氧化活性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均优于出发菌株。拮抗实验和RAPD分析结果表明:优势菌株321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证实其为突变菌株。高产多糖猴头菌株的获得为猴头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资源,为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诱变其他担子菌提供了参考。
  • 张红梅1,金海军1*,杨学科2,丁小涛1,崔佳维1,卜立君3,余纪柱1**
    2019,35(5): 12-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欧洲类型短黄瓜‘春秋王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闷棚条件下黄瓜植株的光合参数、生理指标和病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后,黄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蒸腾速率(Tr)增加,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变化不大;黄瓜植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对照相比增加明显,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加幅度较小;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高温闷棚后有所增加;白粉病和霜霉病病情指数在高温闷棚后有所降低。可见,高温闷棚可以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效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增强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 郑天汉
    2019,35(5): 18-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茵芋花粉增殖条件,采用蔗糖(A)、硼酸(B)、氯化钙(C)三因素三水平培养基离体培养法,使用染色法以及生物荧光显微镜对茵芋花粉活力进行观察与检测,筛选茵芋花粉活力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外部介质蔗糖、硼酸、氯化钙对花粉管生长的交互效应极显著,15 g/L蔗糖+0.01 g/L硼酸+0.02 g/L氯化钙组合的花粉管最长(398.8 µm),15 g/L蔗糖+0.03 g/L硼酸+0.02 g/L氯化钙组合次之(364.4 µm)。A×B×C三因素三水平互作下,对茵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效应具有较强一致性;A×B、A×C、B×C的双因素组合仅对茵芋花粉萌发具有一致性,对茵芋花粉管生长不具一致性。影响茵芋花粉管生长的主因素为氯化钙,次因素为硼酸,辅助因素是蔗糖。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杨贞,蔡友铭,张永春,杨柳燕*,王艺程
    2019,35(5): 23-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SRAP分子标记法对13份来自中国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研究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81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引物,在13份材料共扩增出238条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96.75%。13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0.79,在相似系数0.46处13份材料被划分为3个类群。研究结果可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品种亲缘关系的鉴定以及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谢留杰 1,段敏1,曾国应2,黄善军1,潘晓飚1*
    2019,35(5): 28-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8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开颖时间、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等8个花器官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颖时间和异交结实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达显著相关水平。开颖时间和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偏相关系数为0.640和0.383,是影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性状。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开颖时间(x1)、柱头外露率(x2)、柱头长度(x3)、开颖角度(x4)和柱头活力系数(x5)的回归方程为y=-53.709+0.269x1+0.137x2+10.241x3+0.730x4+5.060x5。通径分析表明,开颖时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最为重要,而柱头外露率主要通过开颖时间来影响异交结实率。
  • 园艺·园林

  • 庞钰洁,竺啸恒,陶宁颖,陈心源,满坤,贾惠娟*
    2019,35(5): 33-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南方地区温度高、湿度大、光照不足,充沛的水分条件使桃树长势旺盛,树冠辐射面大,整枝修剪的工作量大,幼龄树花芽分化欠佳,早期成园慢且产量低。根域限制栽培具有抑制果树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等方面的效果,适用于密植果园。桃树采用主干形整枝,不仅结构简单、作业省力,还具有成形快、便于密植、产量高、果实品质均一等优点。以普通桃‘圆梦’[Prunus persica (L.) Batsch.]为试材,设计两种副梢诱导技术——短截和扭梢,通过测定树体生长量和成花量,比较不同整枝技术和根域限制栽培对树形养成的影响,旨在为密植早产主干形桃树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梢两芽短截的方式诱导桃副梢发生,与扭梢的方式相比,能有效控制新梢生长量,改善果枝结构,使长果枝增加约45%、徒长性果枝减少约50%。根域限制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圆梦’都在新梢长度20~25 cm时短截成花最好,尽管根域限制栽培的树冠面积较常规栽培减少41%左右,但总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总花芽数增加11%左右,并且两年生树折合每667m2产量可达407 kg,约为常规栽培的58倍。
  • 苏怡柠1,骆天庆1*,金樑2,王晓娟2
    2019,35(5): 39-4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保持上海地区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轻型屋顶绿化的越夏景观效果,实现低维护生态效益,本研究进行了佛甲草屋顶越夏观测。参考美国草坪评价方法(National Turfgrass Evaluation Program, NTEP)对其景观效果开展分阶段评分,将评分结果与同期小气候环境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与评分值显著相关的小气候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有效环境参数,并在综合考虑环境参数的可获取性后筛选出关键环境参数,以探析佛甲草景观变化的临界点及其相应的小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进而总结归纳出佛甲草需加以灌溉养护时的小气候条件。研究获得的有效环境参数为日均气温、日均基质温度、日最高温、日最低温、日降雨量、日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分别表征温度、湿度和辐射;筛选后得到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和降雨量三项关键环境参数;在上海夏季日最高温35 ℃左右、日最低温25 ℃以上的高温胁迫下,连续4日无降雨即可使佛甲草景观效果降至可接受水平之下。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佛甲草屋顶绿化的视觉景观质量与环境温湿度条件显著相关;越夏养护的关键时间点在7月中下旬,夏季养护阶段需持续至9月初;在此期间,若连续3日气温上升、日最高温达35℃、日最低温达25℃、且无降雨过程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养护。
  • 何诗静,张辛阳
    2019,35(5): 46-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评价方法,选取武汉市8个典型的综合性公园,160个植物群落。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选取11个定量和定性指标,建立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体系涉及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服务功能三个方面。结果发现,人们更加重视植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其权重值为0.540,其次是服务功能、美学功能,权重值分别为0.250和0.210。其中七个公园处于Ⅰ级、Ⅱ级,只有一个公园处于Ⅲ级水平,市级综合性公园综合景观质量优于区级综合性公园。这与公园定位和现状相符,说明评价体系能够客观的评价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质量。
  • 王涛1,谢鑫鑫2,黄语燕1,陈永快1,廖水兰1,吴宝意1
    2019,35(5): 51-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国内外收集8个在福州市露地栽培表现优秀的上海青种质资源,在中以示范农场薄膜温室内进行NFT栽培试验,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品质指标以及产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适合福建省温室大棚NFT栽培模式下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Cks-140’的产量最高,但硝态氮含量积累最多;(2)‘Cks-250’叶片中光合色素、可溶性糖、纤维素含量最高,硝态氮含量积累最少,营养品质最好;(3)除新原种在栽培过程中出现轻微烧心外,其余品种均适合NFT模式栽培。
  • 汤国雄1,丁宁2,李明星1,邱忠平1*,冯明3,李红1,杨晨辉1
    2019,35(5): 56-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菌肥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和主成成分分析法对柑橘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的柑橘平均果重和糖酸比较施用复合肥处理和对照分别高14.3%和25.0%、71.40%和162.6%,且果实色泽、均匀度均较优;总酚、VC等抗氧化物质较其他两种处理分别高8.7%和25.0%、2.3%和12.5%;果胶、蛋白质、脂肪较其他两种处理分别高73.2%和0.65%、24.3%和26.6%、1100%和140%。模糊数学分析法和主成成分分析法表明,柑橘果实品质均为处理Ⅰ>处理Ⅱ>CK。可见,施用生物菌肥可提高柑橘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马蕾,葛新伟,王锐,常芳弟,闫鹏科,孙权*
    2019,35(5): 61-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宁夏红寺堡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贫瘠,肥力不足等问题,寻求最佳施肥量,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滴灌专用肥施用量对酿酒葡萄生长、果实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滴灌专用肥可以促进酿酒葡萄树新稍的伸长以及发生数,并能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糖、总酚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酿酒葡萄会出现品质变差,产量减少等现象。综合而言,酿酒葡萄滴灌专用肥的合理施用量为750 kg/hm2。
  • 畜牧·兽医

  • 刘成倩,李红*,高骏,姚惠娟,易建中**,孙凤萍**
    2019,35(5): 66-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GenBank上公布的Latexin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Latexin 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载体,转化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得到重组质粒PET-30a-Latexin。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感受态细胞,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得重组蛋白约32 ku ,以可溶形式存在,且该蛋白能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潘 琦, 刘娅琴*,邹国燕**,周文宗,付子轼, 刘长娥,宋祥甫
    2019,35(5): 70-7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夏季6—8月间,收集浮床陆生植物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比较这3种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8月10日)时,3种植物干物重均达到了较高水平,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生物量干重分别是开始(6月15日)时的6.9倍、4.6倍和5.3倍,根系干重分别增长7.5倍、2.5倍和3.0倍。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与藻类培养时间越长,对藻类的抑制效果越显著,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4.2%和67.7%,二者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最高抑制率为56.3%。随着植物的生长,旱伞草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逐渐减弱,美人蕉则保持稳定的抑制效果。3种植物不同时期的种植水,均在10—15d后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最高值。第一期对照组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分别是旱伞草、美人蕉和黄花美人蕉种植水的1.47倍、1.98倍和2.53倍。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显示,旱伞草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棕榈酸等11种化合物,美人蕉根系分泌物中有硬脂酸等10种化合物。
  • 诸海焘1, 付子轼1*,周丕生2,徐四新1,蔡树美1,张德闪1**
    2019,35(5): 77-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土地利用适应性评价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农业耕作栽培措施对不同土层(0—20 cm,20—60 cm,60—100 cm)土壤盐碱性和主要盐类物质(水溶性Na+、Cl-)的影响,系统研究园区土壤盐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园区农业产业模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土壤主要为非盐化土,30%—40%的土壤为轻盐化土,主要盐分物质为NaCl,土壤盐性随土壤深度增加。上实农业园区目前的耕作栽培模式会造成表层土壤盐分积累,深层土壤盐分降低,主要表现为:经过两年耕作,土壤全盐量和60—10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土壤水溶性Na+降低,0—6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和水溶性Na+、Cl-含量增加。因此,改变种植模式,或者在现有耕作模式的基础上种植绿肥作物或耐盐、避盐植物将是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
  • 刘华琳,徐晓民,焦瑞,梁文涛
    2019,35(5): 83-8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地下水是干旱草原区最为关键的生态因子,不仅是生态系统构成、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据,而且决定着草原群落演替。首先通过样方采集试验像得到研究区优势种群(大针茅等)覆盖度,同时测量得到不同对应地质单元的水位埋深,然后建立研究区几种优势种群基于覆盖度的生态分布高斯模型,之后分析几种优势种群与地下水位关系,最后找到该优势植被的适宜、不适宜的地下水位埋深,最终得到几种优势种群不同覆盖度下对应的地下水位阈值。结果表明:几种优势种群的地下水位埋深都在10m以下,其中克氏针茅在3.8m时植被盖度达到最大值,大针茅在4m时植被盖度达到最大值,羊草在1.7m时植被盖度达到最大值。在相应的水位阈值范围内,以上几种优势种群植被盖度与地下水埋深相关的关系明显。
  • 卢洪秀
    2019,35(5): 90-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裂解温度(300 ℃和600 ℃)和不同施用量(4 t.hm-2、12 t.hm-2 和24 t.hm-2)的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施用量相同,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下降。(2)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下降。(3)所有处理组中,600 ℃下裂解,施用量为24 t.hm-2的处理组青菜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4)600 ℃下裂解,施用量为24 t.hm-2的组合对改善土壤肥力和青菜增产效果最好。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苏攀峰1,2,3,陈盛4,许剑锋1,3,周帅2,刘艳芳2,赵明4, 王玉兰4,唐庆九2*
    2019,35(5): 95-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葛仙米中水溶性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对葛仙米水溶性多糖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对苯酚-硫酸法测其多糖含量的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葛仙米水溶性多糖含量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水浴100℃、加热时间6h、料液比1:500,提取的多0糖含量达到32.65%。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y)在0—0.1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0.1202x-0.0054、R2=0.9997;苯酚-硫酸法测定葛仙米水溶性多糖的精密度、重现性和显色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289%和0.584%,说明测定结果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显色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3%、RSD为1.18%,表明加样回收率高、结果可靠。
  • 章毅颖1,2,褚云霞1,2,邓姗1,2*,任丽1,2,陈海荣1,2,赵洪1,2,张靖立1,2,李寿国1,2
    2019,35(5): 101-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业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中辣椒作为申请量与授权量最多的蔬菜,在2000—2018年新品种累积申请量380份、授权量101份,分别占蔬菜总申请量和授权量的16.4 %和14.9 %。我国辣椒DUS测试指南已制定完成,并发布了行业标准和操作手册。对辣椒新品种育种现状与趋势进行简要概述,并对辣椒新品种保护现状及DUS测试技术标准进行说明分析,针对辣椒新品种同质化问题、一致性问题、品种权保护力度及DUS测试指南的性状描述与操作性上提出问题及建议,对辣椒新品种保护的努力方向作出展望。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杨娟1,郑秀国1,吴子平2,钱婷婷1,赵京音1*
    2019,35(5): 106-1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几乎都曾经历过乡村衰退,有些国家很好地调整了工农、城乡关系,走向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发展稳定,农业就业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差距不大,而有些国家没能很好协调好工农与城乡关系,仍在不断探索中。通过回顾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和阿根廷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重点分析这些国家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和最后的效果,进而提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建设有借鉴作用的建议:应从村镇建设、政府扶持、农业发展、合作社发展和科技创新五方面借鉴国内外不同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经验。
  • 吴天强1,马佳2*,杨德利1,李珂欣3
    2019,35(5): 115-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金山区与宁夏同心县两地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为例,分析两种模式的异同,并探究其差异性的内在逻辑,指出现有模式仍需完善之处。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两地区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模式的共性表现为相似的贷款供给主体及社会性风险,外在差异表现为政府职能、贷款需求主体及土地价值的不同,其内在差异为地方资源禀赋的差异。因此,各地应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通过一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模式,以实现乡村振兴。虽然两种模式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可通过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赎回机制、建立专业的土地价值评估机构、构建规范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及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进一步完善关键环节。
  • 付永虎1,2, 刘俊青1,3, 魏范青1*, 宗婷1, 姚莹莹1
    2019,35(5): 123-1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物质流分析通过定量解析集约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物质的迁移与转化路径,测度物质使用的环境影响,为高集约化农区环境风险控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探讨立足于高投入产出条件下,如何减少过量投入及降低环境风险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设计范式。从土地利用系统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物质流调控理论,详细阐释理论框架、研究内容与评价准则、设计模式及其图式。通过物质流调控来创造集约农业与环境的共生关系,沿着“热点”投入行为管控、区域关键环境问题阻控及系统间物质循环效率提升的研究思路,构建“三位一体”的高集约化农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可更加精准地预测各种设计的环境后果及社会经济效应。研究成果可为指导农业发展方式向减量投入、低环境风险的可持续农业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 马超,袁涛,姚鑫锋,籍延宝,李琳一*
    2019,35(5): 131-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基于机器视觉的病虫害识别方法普遍存在病虫害图片拍摄条件要求严苛、图片预处理步骤繁琐、图像处理技术难度高的问题,导致该技术在生产中实用性不强。本文以在田间开放环境采集的水稻主要病害图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方向梯度直方图(HOG) 特征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水稻病害检测方法,先对训练集中病斑样本块和非病斑样本块提取HOG特征,运用HOG特征作为输入向量代入SVM分类器进行训练,训练好的分类器用于整幅图的病斑自动检测。研究结果表明,HOG+SVM对多种病斑检测的综合识别率可达94%以上,HOG+SVM病斑定位正确率可达91.7%,该方法具有拍摄环境兼容性较高,处理过程简便,对样本数量要求不高等优点,可对农田开放环境下采集的图片进行病害识别和评估。
  • 管孝锋,陆林峰,陶忠良*
    2019,35(5): 137-1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管理,浙江省采用统一的追溯编码设计标准,为农产品发放电子身份证,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解决了追溯编码多样、质量数据分散、信息系统孤立等问题。该平台包括“四系统一中心”,即生产档案管理系统、质量检测信息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质量安全查询系统和质量安全数据中心。生产者借助物联网等配套采集设备,在整个农产品生产周期内进行标准化管理。消费者和监管者可通过手机扫描、网上查询等方式,准确了解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信息。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浙江省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过程数字化、档案化管理,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综述

  • 汤小朋,熊康宁
    2019,35(5): 144-1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是一类由光合菌、酵母菌、固氮菌、放线菌、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群。它是通过微生物之间协同共生关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在在发酵饲料、畜禽养殖、水产动物养殖、作物生产、环境治理、生物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综述有效微生物菌群在农副产品发酵、畜禽生产及畜禽舍内环境中的作用,为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欧秀琼 李星*
    2019,35(5): 149-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受遗传、生理阶段、环境、营养、运动及激素等很多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肌肉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旨在为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猪肌肉品质提供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