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7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17,33(3):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2017,33(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程 灿,储黄伟,周继华,牛付安,罗忠永,曹黎明*,袁 勤
    2017,33(3):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来自粳稻‘寒丰’繁种圃的一个早熟突变体‘早寒丰’,其播始历期比野生型‘寒丰’提早15.2 d。对它的生育期遗传分析表明,控制该早熟性状的基因为一对半显性核基因。以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与‘早寒丰’连续回交,育成早熟粳稻新不育系‘早寒丰A’。以‘寒丰A’和‘早寒丰A’分别与‘湘晴’、‘申恢254’、‘R44’等三个粳稻恢复系配组,结果表明:‘早寒丰A’所配组合的播始历期为95.2—99.4 d,比‘寒丰A’所配组合的播始历期提早8.2—10.4 d,且其中一些组合产量降低不显著,因此‘早寒丰A’携带的早熟半显性核基因在杂交粳稻早熟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 吕贝贝1,2,于海龙3*,蒋 玮1,2,吴 潇1,2,武国干1,2,赵 妍3,陈 蕾4,唐雪明1,2**
    2017,33(3): 5-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草菇电击遗传转化体系,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用1.5%溶壁酶,32 ℃酶解草菇48 h菌龄菌丝体3 h,将20 μL 50 ng/μL质粒融入100 μL草菇酶解液中,在外加电压1 000 V的条件下电击;电击后的草菇菌丝体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中,32 ℃培养2 d后在含有20 μg/mL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抗性筛选,分子检测正常生长的单克隆是否为阳性克隆。
  • 张晶星,林双冀,杨永娟,郭彦宏,孙 明*
    2017,33(3): 11-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8-羟基喹啉和冰水混合物,按不同时间对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根尖进行预处理,设置解离时间梯度,获得每种野生种最优解离时间。结果表明: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经过冰水混合物24 h预处理,可得到分散良好,形态正常,便于统计的高质量染色体制片;最适宜的解离时间为:灌木亚菊为12.5 min,甘菊和太行菊为12 min,神农香菊、野菊和小红菊为11 min,毛华菊为14 min;得到了7个野生种的核型公式。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26 %;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核型公式为2n=2x=18=17m+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71%;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核型公式为2n=2x=17=14m+2M+s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5%;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 aromaticum)核型公式为2n=2x=18=15m+2sm+M,2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86%;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核型公式为4n=4x=36=31m+3sm+2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28%;小红菊(Chrysanthemum chanetii)核型公式为4n=4x=36=25m+8sm+2T+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5%;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核型公式为6n=6x=54=36m+11sm+4T+2M+1st,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33%。
  • 代文婷1,2,吴 宏1,2*,夏芳3,连喜军4,康海岐5,吴洪斌1,2
    2017,33(3): 19-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地区腐乳中分离纯化后的10种红曲霉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再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其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10种红曲霉菌丝体大体相似,但新疆地区的红曲霉菌落形态与其他地区红曲霉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红曲霉菌色素基因的DNA长度为1024—1121bp,通过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10种红曲霉菌的红曲色素基因在3’端和5’端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该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表明:BCQ-北京与天津5连,ZBX(7)天津与6-吉林,9M与ZBX-新疆,ZBX-北京、9H与ZBX(D)北京的遗传关系较近。
  • 吴书俊1,闫影1,张丽霞1,万常照1,顾永平2*
    2017,33(3): 25-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培育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香粳品种,以优质香型粳稻品种‘武香粳14号’为母本,高产粳稻品系‘武2699’为父本进行配组获得F1种子,再以高产、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为母本与(‘武香粳14号’ב武2699’)的F1复交,进行聚合育种。分别利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STS11-31和香味基因fgr共分离的分子标记InDel-E2,对分离世代进行标记检测,聚合Stv-bi和fgr基因。结合田间选育、抗性鉴定及香味测定,育成高产、优质、抗条纹叶枯病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沪香粳106’。
  • 陈辉1,冯川1,2,陈明杰1,赵静3,汪虹1,王倩1,张津京 1*,冯志勇1,2*
    2017,33(3): 3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外源添加皂苷对斑玉蕈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皂苷显著抑制了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并对菌落形态有所影响;显著增加了培养60 d的菌丝子实体的产量和个数,但对培养85 d的菌丝子实体影响不明显。当皂苷质量浓度是0.01 g/L和0.05 g/L时,培养60 d的菌丝子实体产量比未添加的85 d对照组高。外源添加皂苷后,斑玉蕈胞外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 吴凌云,李 明*,姚东伟
    2017,33(3): 37-4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蛭石引发和KNO3渗透引发对辣椒和茄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萌发和出苗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引发提高了辣椒和茄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和出苗特性,温度越低,效果越显著。与对照相比,在昼温20 ℃/夜温15 ℃时,蛭石引发处理后辣椒和茄子种子发芽势提高53.3%—82.0%,发芽指数提高3.1—6.8,活力指数提高0.1—0.3,出苗率提高25.7%—57.1%,出苗指数提高0.8-2.3,鲜重增加0.80-0.89g,平均出苗时间提前2.9—4.9d;KNO3渗透引发处理后辣椒和茄子种子出苗率提高5.7%—17.1%,差异达显著水平。蛭石引发效果好于KNO3渗透引发。
  • 李 莉,李 佳,高 青,袁 方,陈金星*
    2017,33(3): 41-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效果,在人工气候室中,以白光荧光灯为对照,比较了两种复合型LED光源对拟南芥生长全生育期的影响。LED-1光质组成为红+白+远红,波峰449+660+733 nm,红/蓝比(R/B)约为对照5倍;LED-2光质组成为红+蓝+远红,波峰465+665+733nm,红/远红比(R/FR)约为对照4倍。结果显示,LED-2处理的拟南芥综合长势优于对照,表现为开花提前3 d,株高增加9.2%,茎粗增加12%,分枝数增加11.7%,果荚数增加57%,地上部分鲜重增加37.2%,干重增加93.3%,种子产量增加39.2%。LED-1处理的拟南芥开花提前6 d,分枝数和果荚数分别增加150.6%和54%,但综合长势低于对照,表现为株高降低9.8%,茎粗降低22.3%,地上部分鲜重降低42.2%,干重降低18%,种子产量降低23.9%。两处理叶绿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叶绿素荧光方面,LED-2处理的叶片光化学反应能力更强,其ФPSⅡ、ETR和qP分别提高18.8%、17.6%和18.4%;两处理的Fv/Fm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是可行的,节能27.1%—35.7%;适当提高光源中红光比例对拟南芥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物质积累、结实等都有利;远红光显著加快拟南芥生长周期,使生殖生长提前,但容易造成早衰,使后期生长不佳。
  • 徐宏佳1,孙锦1,鲁娜2,朱月林1*
    2017,33(3): 48-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叶生菜‘Romaine’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方式,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精胺(Spermidine, Spd)对根部高温胁迫下生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温度为35℃条件下,叶面喷施0.50 mmol/L的Spd后,生菜植株的干重、鲜重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显著上升,表观量子效率(AQY)、RuBP羧化效率(CE)、饱和光强和饱和CO2浓度下最大光合速率显著升高,电子传递效率和碳同化效率显著提高。叶面喷施0.50 mmol/L的Spd提高了生菜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物的气孔导度及有效地保护电子传递链和碳同化实现的。
  • 郭丽丽1,郭大龙2,赵威1,郭帅1,王占营3,侯小改1*
    2017,33(3): 54-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引种在洛阳地区经初步产量筛选的20个油用牡丹品种为试材,于盛花期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将其光合及生理指标与种籽结实率进行相关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血染风采’、‘枣园红’、‘景泰蓝’和‘凤丹’的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其叶片可溶性有机物质的积累较多,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所有指标与种籽结实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光合速率与结实率的相关性最高(0.938)。研究为进一步选育和推广油用型牡丹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顾春军1,盛亚红2*,陈 建1,王冬翼 1,张 珍 1,王依明1,王治雄1,吴雪源1
    2017,33(3): 60-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粳籼交超高产水稻新品种‘浦优22’为材料,研究了制种父母本大行比、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和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钵体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扩大父母本行比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父母本行比最佳值为2:12;钵苗机插有利于发挥产量潜力,以株行距12cm×33cm的产量最高;秧苗期喷施多效唑对‘浦优22’钵体秧苗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根系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秧苗在2—3叶期间喷施450g/hm2的多效唑纯量对钵苗培育壮秧较为适宜。
  • 王金庆1,ZHOU Joe2,吕卫光1*,张翰林1,李双喜1,郑宪清1,张娟琴1,刘长娥1
    2017,33(3): 65-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10年对长江下游典型淡水池塘内的鱼类、甲壳类和贝类等水生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采集鱼类16种,总数量达3668尾、总生物量达27.3 kg,草虾851尾,总生物量1379g,同时还采集到河蚌、蟾蜍和河蟹等种类。研究发现,水深、面积较大的池塘能承载较高的生物资源量,具有较高的鱼类密度和生物量,草虾、河蟹、河蚌和蟾蜍等种类密度和生物量也较高。水生植物覆盖度100%的池塘适合鱼类、底栖动物等生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但不适合河蚌的栖息分布。研究表明:长江下游奉贤地区的池塘具有较高的水生动物多样性,随着池塘水深和水生植物覆盖度的增加,水生动物的多样性也随之增加,但水生植物明显限制了掘洞种类河蚌、龙虾的栖息分布。
  • 司文帅1,王 坦1,董茂锋1,赵 莉2,王伟民1,赵志辉1,宋卫国1*
    2017,33(3):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灭幼脲为供试农药,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田间施用后桃果实中的灭幼脲残留动态,评估了其残留膳食安全风险,为灭幼脲安全施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桃果实中灭幼脲残留,方法添加回收率在101.2%~116.1%,变异系数为4.8%~8.7%,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施用剂量为0.375 g/L时,灭幼脲在桃果实中残留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施药10 d后,其消失率大于90%,降解半衰期为3.1 d。在0.25 g/L和0.375 g/L剂量下,两次施药,第7、10、21天残留量不超过0.883 mg/kg。经过残留安全评价,不同人群单独摄入桃的膳食风险熵值均低于ADI的15%,不会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安全风险。桃生产中灭幼脲的安全使用指标为:有效成分用量不高于0.25 g/L,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收获前安全间隔期为7 d,最大残留限量值为2.0 mg/kg。
  • 邵奕珉1*, 邾静静2*, 韩 铮1, 杨宪立1, 陈珊珊1* *, 聂冬霞1 **
    2017,33(3): 76-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及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展青霉素分子印迹聚丙烯腈-聚氨脂纳米纤维膜(PAN-PU-nanoparticle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表明分子印迹纳米颗粒被负载在PAN-PU纳米纤维表面上,纳米粒子发生团聚现象,纳米纤维膜均匀度和径向性好,直径约为200 nm。所制备的PAN-PU-nanoparticles对展青霉素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有望用于果汁中展青霉素的清除与检测技术研究。
  • 李海丽1 卢永昌2 朱奎德1
    2017,33(3): 82-8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藏药苞叶雪莲中Zn、Fe、Mn、Cr、Ni、Cu、As、Cd、Ag、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藏药苞叶雪莲进行前处理,以6Li、45Sc、72Ge、89Y、115In、159Tb、209Bi为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上述10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各测定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2~0.9998,检出限为0.0041~4.6040μg/L,回收率为98.6%~110.5%。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苞叶雪莲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 张 腾1,2,周昌艳1,陈珊珊1,周佳欣1,白 冰1*
    2017,33(3): 86-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在青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生长过程中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菜对土壤中的DBP和DEHP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0.017和0.136,无生物富集效应。在青菜的生长周期内,DEHP的检出量在生长的前10 d增长较快,其后检出量快速下降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DBP的检出量则是在整个生长周期内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生长成熟时,青菜中DEHP和DBP的检出量分别为621.41μg/kg和 37.29μg/kg,青菜对DEHP的吸收积累能力远强于DBP。
  • 朱朋波, 赵统利,邵小斌,孙明伟,王江英,汤雪燕*
    2017,33(3): 91-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长江以北地区切花生产需温室等设施的特点,并根据连云港地区切花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切花品种结构更新,特引进36个切花非洲菊品种,进行田间性状表现比较试验。通过对36个引进非洲菊品种花型、切花产量和抗性等性状的综合考量,筛选出可在连云港地区日光温室条件下推广种植的6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红色系:‘北极星’和‘热带草原’,黄色系:‘大雪桔’和‘金凤凰’,粉色系:‘多利’和橙色系:‘秋日’等),为更新地方切花品种和开展切花非洲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 宋荣浩1,杨红娟2,李超汉2,朱丽华2,顾卫红2*
    2017,33(3): 96-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现有小果型西瓜品种抗病抗逆性差、坐果困难、产量低、不适合周年栽培的缺陷,采用多元杂交和定向自交系统育种方法,借助西瓜抗枯萎病性苗期人工接种技术,育成早熟性好、耐低温弱光、易坐果、优质、中抗西瓜枯萎病的小果型西瓜新种质W2-1-2、W1-6-1、W1-7-3、W1-11-2 、W2-3-3及W2-7-1。以育成新种质为核心亲本,通过不同种质间杂种优势的测配及多点区试鉴定,育成优质、高糖、易坐果、耐储运、综合抗病抗逆性强、栽培适应性广的小果型西瓜新品种‘圣女红3号’。该品种已通过了国家西瓜甜瓜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及江苏省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江浙沪皖鲁赣等地区累计推广达3 000 hm2以上。
  • 朱红芳,高倩倩,李晓锋,刘金平,翟 文,朱玉英*
    2017,33(3): 101-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加不结球白菜人工加代的代数和提高蕾期人工自交授粉效率,选取弱冬性(早)、半冬性(中)、强冬性(晚)三种抽薹性状的材料,进行不同的春化处理和授粉前处理。结果表明:种子萌发12 h后放入4 ℃冰箱培养30 d,春化效果最好,均能抽薹;冬性弱、中材料抽薹率可达到100%,冬性强的材料也能达到41.8%以上。通过保留一个主薹和10个侧薹,并将侧薹花枝的幼嫩花蕾去除,10 d后进行蕾期人工授粉,其授粉效率最高,收获的种子产量较高。
  • 周玲玲1,张黎杰1,姜若勇1*
    2017,33(3): 105-1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针菜早熟品种‘三月花’和中晚熟品种‘大乌嘴’为材料,在设施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比较分析了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的变化对金针菜植株生物学性状、花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平均透光率为52.0%,但空气温度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设施栽培下金针菜现蕾期比露地栽培提前15 d以上,实现提早上市。设施栽培的全天最大温差为23.4 ℃,比露地栽培高出11 ℃,两个品种金针菜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45.718 mg/g、61.796 mg/g,比露地栽培提高了22.17%、34.07%,Vc含量分别为3.625 mg/g、3.845 mg/g,分别比露地栽培提高28.14%、12.53%,设施栽培显著提高了金针菜的品质。设施栽培下两个金针菜品种的产量略高于露地栽培,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金针菜设施栽培适宜在江苏地区推广应用。
  • 李晓锋,朱红芳,朱玉英*,翟 文,侯瑞贤
    2017,33(3): 109-1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培育不结球白菜耐湿性新种质,以不结球白菜和水生蔬菜西洋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研究了授粉时间、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以及同一时间授粉后杂交组合种荚长度的发育。结果表明:19个杂交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获得了杂交种子,但经鉴定为假杂种,其它组合的种胚均在发育过程中败育,不结球白菜与西洋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较低,表现为受精后不亲和,亲和性与不结球白菜的基因型紧密相关;重复授粉与切割柱头授粉对杂交组合亲和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的种荚长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长,但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性略有不同,授粉后5—15 d为种荚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可为利用胚培养技术挽救杂交授粉后的未成熟种胚,选择适宜的培养时间提供重要依据。
  • 高骏1,2, 倪丽菊3 孙凤萍2 肖君华1 周宇荀1 李凯1*
    2017,33(3): 114-1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16对引物,完成了我国6个地区东方田鼠样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扩增和测序拼接。结果表明:东方田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长度在16303~16312bp。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在我国分布的东方田鼠主要分为3个主要的分支:广西样本、宁夏指名亚种为代表的北方样本(包括宁夏、黑龙江、吉林)、湖南长江亚种为代表的湖南福建样本。对中国6个地区84个东方田鼠野生样本的线粒体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进行重测序,并与其它亚洲近缘田鼠的同源序列比对,共发现13个东方田鼠特有的SNP位点。在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上发现南方样本(广西、湖南、福建)与北方样本(宁夏、黑龙江、吉林)在线粒体基因组轻链复制区(OL区)的二级结构颈环上有一个3碱基(CCC→TTT)的突变。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今后东方田鼠样本鉴别、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分子遗传标记。
  • 谢春芳1.2,于瑞嵩1.2,董世娟1.2,陈冰清1.2,冯蒙3,缪德年1.2,李震1.2*
    2017,33(3): 119-1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方法对2014年在上海郊区某奶牛场分离得到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SHYB)进行基因组5'UTR、Npro和E2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和进行SimPlot重组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上海郊区奶牛场感染的BVDV 5'UTR保守序列与猪源性BVDV-1m亚型的ZM-95病毒株高度同源,属BVDV-1m基因亚型,命名为BVDV-1 SHYB;紧接着BVDV-1 SHYB病毒株5'UTR序列后面的Npro基因与BVDV-1b亚型病毒株同源性高,在5'UTR基因的3'端与Npro基因连接处有基因重组位点。
  • 钮莹芳1,2,3,吴彩凤2,3*,张树山2,3,陈亚宁1,2,3,戴建军2,3,张德福2,3*
    2017,33(3): 124-1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猪MII期猪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的孵育液中添加凋亡抑制剂Z-VAD-FMK,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早期凋亡、胚胎发育和相关基因表达等研究Z-VAD-FMK对冷冻后卵母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1)冷冻后线粒体膜电位(0.91)与新鲜卵母细胞(1.33)相比显著降低,Z-VAD-FMK添加显著提高线粒体膜电位(1.19);(2)冷冻后卵母细胞的早期凋亡率(57.65%)与新鲜卵母细胞(8.37)相比显著升高,存活率(61.45%)、孤雌激活卵裂率(13.18%)和囊胚率(3.10%)与新鲜卵母细胞(98.97%,89.41%和41.40%)相比显著下降,冻后孵育液中Z-VAD-FMK处理能显著降低其早期凋亡比率(32.82%),并显著提高其存活、孤雌激活卵裂和囊胚的发育能力(73.21%,39.83和10.79%);(3)冷冻后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中促凋亡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抗凋亡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加入Z-VAD-FMK后促凋亡基因表达显著下降,抗凋亡基因表达显著增加。总之,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冻后孵育液中添加后能提高卵母细胞膜电位水平,降低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提高冻后猪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目的。
  • 柳艳超
    2017,33(3): 130-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西安市2004—2014年间都市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都市农业生态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0.881下降到2014年的0.819,相对DEA有效从2004年的7个区县下降到2014年的6个区县;西安市都市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差异整体上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从2004年的0.189扩大到2014年的0.234。②研究时段内,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长安区、蓝田县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率处于良好状态,其余5个区县较多年份的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率低下;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效率低下的原因不同,主要是科技资源及管理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投入规模存在冗余。③2014年未央区、临潼区、周至县、户县的农业总产值冗余率为零,而投入要素和面源污染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表明这4个区县都市农业生态效率低下的原因不是期望产出不足,而是投入资源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
  • 马姣姣,张 楠,谭春兰*
    2017,33(3): 136-1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农民收入是最困难也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利用南疆三地州2005—2014年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对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很低,仅有16%,而健康投资的贡献率为19%;人力资本投资贡献率相比较其他省份平均贡献率处于低水平,其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推进、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大幅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率(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结合南疆三地州情况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建设;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科技发展;加大农村医疗投资相关。
  • 刘然然1,2,王 梁2*
    2017,33(3): 142-1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14年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西部各地农业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了评价与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产品产量和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农民兼业化趋势明显,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和动力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根据各县(市、区)农业特点,将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农业分成四种类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各地农业转型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科学规划该区域农业资源,统筹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 顾芹芹,楼坚锋,姚丹青,夏建明*
    2017,33(3): 150-1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传统的人工、纸质方式处理种子检验信息工作量大、易出错的问题,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设计开发了“上海种子质量检验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选型原则、模块设计、结构功能及主要特色。系统具备了扦样单快速录入、检测原始数据自动计算修约、文书自定义生成、数据汇总分析等功能,实现了检测业务全过程数据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种子检验机构的管理水平。
  • 赵正楠1,王建华2,孙宏彦1,卜燕华1,李子敬1*
    2017,33(3): 156-1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种子耐贮藏的生理机制(脂肪氧化酶、抗氧化酶和非酶类抗氧化剂)和遗传机制(QTL定位、耐贮藏相关基因)以及与种子耐贮藏性相关的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徐丽慧,曾蓉,高士刚,戴富明*
    2017,33(3): 161-1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的基础,也是决定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认为是土壤抑制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土传病害危害逐渐加重,但是土传病害发生条件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结构与功能仍不清楚。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土壤真菌多样性对土传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 马丹丹1,汪雯翰*1,贾 薇1,张劲松1,葛欣芸2
    2017,33(3): 166-1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对病毒、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多糖是天然大分子物质,药理作用非常广泛,其独特的活性和低毒效应在临床应用及养殖业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和微生物中,为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对多种食用菌,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等进行了多糖的提取纯化、分离鉴定及功能性方面的研究。这些食用菌多糖是理想的天然添加剂,且成本低廉,功能广泛,相信将来食用菌多糖在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