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7-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卫海滨,夏 辉,楼巧君,冯芳君,马孝松,梅捍卫*,罗利军*
    2016,32(4):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取SNP标记技术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99个水稻抗旱种质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s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68.98% (1 927 238/2 793 702),SNPs标记密度在12条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4.5—6.2个SNP/kb;供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具有两个密度高峰;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99个品种划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综合SNPs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形成复杂进化史,99个抗旱种质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呈现两个极端,遗传距离分布范围较大(0.003—0.998),具有较宽遗传基础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期为水稻节水抗旱新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 李大红1,李 伟1,邵海阔2
    2016,32(4): 6-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转拟南芥AtP5CS1基因羽衣甘蓝和野生型(对照)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0 d、2 d、4 d、6 d和复水2 d、4 d条件下,研究水分胁迫和复水后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天数的增加,转基因羽衣甘蓝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Fv/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气孔限制值(L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上升的幅度小于对照,说明转基因羽衣甘蓝的光系统在水分胁迫时受到的伤害程度要小于对照;复水后转基因羽衣甘蓝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迅速恢复,而对照的光合参数及其他参数恢复缓慢。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羽衣甘蓝能保持良好的光合特性,复水后具有良好的生理补偿效应,是适应干旱环境的重要生理因素。
  • 张微微1,张红伟2,王 慧3,陈 岳4,周 鹏1,李 炯2,俞平高1*
    2016,32(4): 1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10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2对稳定扩增的多态性SSR引物,多态性比率为40.8%,并对117份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2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71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位点等位基因数从2到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多态性信息量(PIC)值范围从0.73到0.90,平均每对引物0.82。用UPGMA方法将117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划分结果与其系谱来源基本相符。
  • 刘德好1,陆永良2,娄玉霞1,郭水良1*
    2016,32(4): 17-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稗属植物ISSR-PCR反应体系的4个因素(Taq DNA聚合酶、引物、dNTPs和模板DNA)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建立了稗属植物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Taq DNA聚合酶 0.5U、引物0.1μmol/L、dNTP 200 μmol/L、DNA模板150 ng。共筛选出9条适合稗属植物ISSR-PCR的引物,并确定了每条引物的最适退火温度,可为后续利用ISSR技术开展稗属植物鉴定和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徐建军1,张云辉2,顾 啸1,姚麒麟1*
    2016,32(4): 22-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利用已克隆的水稻株高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用于分子育种,对水稻理想株型的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发水稻半矮秆基因sd1的功能标记,利用该标记对国内外99份水稻品种的sd1基因位点进行了分子检测,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有利工具。
  • 潘静娴,张建林,陈锦祥,陈英杰,颜彬,崔丽洁,开国银*
    2016,32(4): 25-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水稻新品系‘沪选101’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沪选101’的多数农艺性状与‘秀水128’和‘秀水134’差异显著;该品系生长势强,株高101.86cm,茎坚韧有弹性,生育期全株绿色,分蘖力强,剑叶及倒二叶叶长和叶面积无明显差异,叶宽均小于对照;产量构成因素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产量10839.15kg/hm2,比‘秀水134’增产16.13%。田间观察显示,‘沪选101’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稻瘟病、纹枯病发病较轻,稻曲病发生较少。
  • 朱燕华,王倩,陈明杰,汪虹,宋晓霞,黄建春*
    2016,32(4): 29-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不同采摘期双孢蘑菇A15和SB295子实体的蛋白质进行综合营养评价。结果表明:A15与SB295在采摘期 Ⅴ 和 Ⅳ 时的单菇最重,分别为24.27 g与17.32 g。各采摘期的A15与SB295子实体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质量比分别为38.58%—43.00%与43.20%—47.73%。随着采摘期的延迟,A15与SB295的单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再减少,在采摘期 Ⅳ 时达最大值,分别为244.07与153.76 mg。不同采摘期的A15与SB295子实体蛋白相当于鸡蛋蛋白较为接近,贴近度均在0.80以上。各采摘期的A15与SB295子实体蛋白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A15与SB295子实体蛋白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均随采摘期的延迟而不断变小。从生物学产量考虑,A1与SB295应分别在采摘期Ⅴ 与 Ⅳ 进行采收。而在采摘期Ⅰ和Ⅱ 时,A15与SB295子实体中的氨基酸营养构成最为均衡。
  • 张宗豪, 李玉玲
    2016,32(4): 35-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冬虫夏草真菌筛选过程中,蝙蝠蛾拟青霉SH-1的菌丝会逐渐产生粉红色变化,SH-1和粉红菌株ZH-1在形态上存在很大差异,经分子鉴定,两株菌为同一种。为查明产生粉红菌株的原因,最大化粉红菌株的得率,在考察4个培养基配方因素对粉红菌株产生的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中的BBD设计优化冬虫夏草培养基配方,分析影响菌株SH-1产生粉色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产生ZH-1最适的培养基配方为氮源A(x1)为43.51mL,K2HPO4(x2)为0.6g、氮源B(x3)为2.56g、葡萄糖(x4)5.18g。在此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菌株ZH-1产生概率为37.24%。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中氮源A、K2HPO4的含量对产生粉红现象有显著影响,氮源A、葡萄糖含量对粉红菌株ZH-1的得率有显著影响。
  • 马鹏,陶诗顺,余康宁,段转宁,胥伟秋,岳彩萍
    2016,32(4): 42-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对45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后直播杂交稻的有效穗与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与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实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 雷艳芳1,王仪明2,3,常伟3,李俊诚3,魏臻武4
    2016,32(4): 45-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上海崇明地区不同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品种生物量、干物质、营养成分和纤维含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全株生物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个青贮玉米品种在不同刈割时间的生物量差异显著,平均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耀青3号’>‘登海11号’>‘雅玉8号’。‘雅玉8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在现8月6日和8月7日,‘耀青3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2日,‘登海11号’生物量的高峰值出现在8月5日和8月7日。刈割时间对3个青贮玉米全株干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干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青贮玉米的淀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收获时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淀粉含量最高峰在8月23日,为36.7%;粗蛋白含量最高峰在8月17日,为7.87%;粗脂肪含量最高峰在8月18日,为4.38%。不同阶段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个青贮玉米平均相对饲用价值在8月7日达到最高,为152.34%。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量和干物质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4.741%,收获时间为8月9日时主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
  • 向达兵1,2,宋月1,吴琪1,2,白雪1,2,万燕1,张宝林3,赵钢1,2*
    2016,32(4): 50-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苦荞品种‘西荞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肥料处理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株高和第一节间长,以A4处理的第一节间长最长,为2.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2除外)。除A3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茎粗,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苦荞主茎节数没有明显的影响。除A1和A3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总干物重,但苦荞干物质在各器官的积累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增加苦荞的产量,以A4处理最高,为2508.4 kg/hm2,显著高于A5、A6和CK处理。不同的肥料处理对单株粒数、有效株数和产量明显的影响,但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
  • 蔡树美1,2,3, 田吉林4, 余廷园1,2,3, 吕卫光1,2,3, 诸海焘1,2,3*
    2016,32(4): 54-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滩涂盐碱地区大麦植株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合大麦生长发育特点,确定了影响大麦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第一节间长>第二节间长>单株有效穗数>总穗数>成穗率>株高>茎粗>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0.934)、总穗数(0.893)、株高(0.820)、成穗率(0.764)和第二节间长(0.762),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入选的6个因子(茎粗、第一节间长、穗长、总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大麦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0.954;通径分析表明株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在滩涂盐碱地区大麦高产栽培中,建议优先选择植株高、籽粒大而饱满的品种进行栽培。
  • 李传华1 ,曲明清2 ,于荣利1 ,周昌艳2,宋晓霞1 ,汪 虹1 ,陈明杰1﹡
    2016,32(4): 59-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调查发现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有160种,分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40科,84属。其中,食用菌57种,药用真菌29种,有毒真菌24种,用途不明种类48种。物种丰度表明采自佘山的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度最高,较能代表上海大型野生真菌物种的多样性。
  • 步洪凤,杜云安,顾振华,吴超广
    2016,32(4): 66-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初步试验了不同浓度的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液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和基本培养液相比,不同浓度的6-BA瓶插处理一定程度上都会显著延长切花的寿命,平均延长2—3 d;10 mg/L 6-BA处理与其他各组相比,花青素含量较高,与对照相比花径下降较慢,水分平衡值达到0的时间比较晚,膜透性低于对照组,同时SOD酶、CAT酶的活性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6-BA可以提高月季切花品质,延缓衰老,以10 mg/L浓度的6-BA处理效果最好。
  • 周建强,方海兰*,郝冠军,朱丽,王若男,王贤超
    2016,32(4):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14年上海市11个区新建的23个园林绿化工程土壤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土样呈碱性或强碱性;EC值偏低,盐分潜在毒害可能性小;土壤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锰和有效铁含量较丰富;除个别样品,大部分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钼含量总体偏低;所有土样均不存在砷、镉、铬、铅、汞和镍含量超标;部分土样的交换性钠、有效锌和有效铜超标,与施用这3种元素含量高的有机改良材料有关。虽然施用土壤改良材料能提高土壤质量,但要严格控制土壤改良材料中盐分、铜和锌含量;应将土壤改良材料质量尽早纳入园林绿化工程监管。
  • 刘莹莹,翁仕强,卢 瑛*,赵 勇,潘迎捷
    2016,32(4): 76-8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测不耐热溶血毒素TLH,以His-TLH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TLH单克隆抗体,然后将纯化后的单抗与磁珠偶联制备免疫磁珠,以此免疫磁珠为标记物构建了TLH重组蛋白的磁性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结果表明,该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实现了TLH重组蛋白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限12.5 ng/mL)等特点。本研究所构建的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为重组溶血毒素的快速鉴定、诊断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李继源1,孔佳2,柯异芸1,肖新峰1,包斌1*
    2016,32(4): 81-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提取液提取方法对鱼体中的甲基汞进行前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法分析测定甲基汞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原子荧光法测定鱼类甲基汞的前处理。超声辅助提取和提取液提取的回收率分别为81%—95%和82%—101%;精密度分别为6.7%和5.6%;检测限分别为33.5μg/kg和13.4μg/kg;两种前处理方法测定FAPAS样品得到的测定结果与定值吻合,准确度满足分析要求。超声波辅助提取相对提取液提取简便、经济性较好,而提取液提取相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试验耗时短、检出限低,在对未知浓度甲基汞(痕量)进行测定时,采用提取液提取相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更为可靠。
  • 李 红1,2,易建中1,刘成倩1,严华祥1*
    2016,32(4): 87-9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化试验、序列分析和药敏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9日龄鸡胚中细菌的存在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表明:经NCBI Blast比对确定分离的5个菌株均为蜡状芽孢杆菌,与GenBank上登录的蜡状芽孢杆菌KF150385、JX566534、KF475814菌株高度同源,同源性高达99.4%;5株分离菌株间也高度同源(99.9%)。药敏试验结果发现,5株蜡状芽孢杆菌对环丙沙星、麦迪霉素、丁胺卡那、红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敏感,对多黏霉素B、复方新诺明、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具有耐药性。
  • 郭 智1,刘红江1,陈留根1*,王子臣1,2,邱 丹2,堵燕钰3
    2016,32(4): 92-9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11—2012年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单施化肥(T1)、有机肥-化肥配施(T2)及单施有机肥(T3)等不同施肥模式对冬瓜氮素利用及菜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较T1处理,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了冬瓜氮素累积吸收量13.69%和13.16%,但菜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T1处理分别降低了9.33%—22.91%和8.76%—27.08%。T2、T3处理条件下,冬瓜氮素表观利用率分别达26.11%和24.78%,较T1处理提高10.04%和4.41%,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处理条件下,菜地氮素盈余量达89.93 kg/hm2,而T2、T3处理则显著增加菜地氮素盈余量达17.37%—32.20%,且氮素盈余率显著增加8.33%—22.69%。
  • 汪恩国1,刘伟明2,郑永利3
    2016,32(4): 99-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高产、高效栽培制度下单季杂交稻病虫发生危害,2006—2012年利用自然圃与防治圃时序病虫系统调查和实收产量数据,对病虫数量变化及致害当量与产量损失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各病虫时序复合数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渐趋增加;时序白背飞虱成若虫数量、褐飞虱成若虫数量、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螟虫丛害率动态变化与其纹枯病丛发病率变化存在线性或非线性数量关系,从而建立各种害虫与纹枯病关系函数模型,得出各病虫为害当量参数;年度病虫为害当量与产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年度产量损失率与年度各病虫实际发生为害当量数学模型为Y=0.5343X+12.648(r=0.9076**,r0.01=0.8745)。根据综合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原理制定出了病虫害聚集性防控阈值、离散性防控阈值和关键节点防控阈值;综合运用这些防控阈值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保护田间生态和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 马 勇,张如标,潘 勇,王东明
    2016,32(4): 105-1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以来,江苏省建湖地区小麦赤霉病成为了小麦常发性病害,危害程度加重。针对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主体药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用30多年,防效下降的现实情况,选出19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25%丙硫菌唑SC、80%戊唑醇WP、15%丙硫·戊唑醇SC、75%戊唑·百菌清WP、45%戊唑·咪鲜胺WP、25%氰烯菌酯EC等7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均在70%以上,可替代多菌灵及其复配剂。
  • 王奇杰1,2,3 ,李 猛2 马旭洲1,3,4* 王 武1,3,4 高建忠1,3,4李星星5
    2016,32(4): 110-1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缓解网箱养鱼对承载水体造成的污染,以漂浮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和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Roxb.)Nakai]为研究对象,设置满江红、大薸及混养三组生态网箱以及传统网箱,探究种植水生植物对网箱养殖长吻鮠氮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生态网箱(满江红、大薸、混养)和传统网箱氮的回收率分别为38.43%、36.20%、36.14%和34.18%,磷的回收率分别为30.09%、29.01%、28.18%和27.00%,三组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而大薸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与混养生态网箱无显著性差异,满江红生态网箱的氮回收率与大薸及混养生态网箱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三组生态网箱间磷的回收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网箱之间的氮磷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满江红对氮磷移除效果优于大薸和混养,当网箱面积与满江红种植面积为1:24.64左右时,养殖长吻鮠网箱的氮和磷为零排放。
  • 徐丽慧,高士刚,曾蓉,戴富明*
    2016,32(4): 116-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对来自上海、山东、辽宁和广东等地黄瓜上分离的9个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株在黄瓜不同品种上进行了致病性鉴定;并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田间试验,对常用杀菌剂进行了活性与防效的评价。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但未发现致病力的分化。10个主栽黄瓜品种对黄瓜靶斑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碧玉’抗性最强,而‘春五’、‘申青一号’等抗性较差。室内活性及室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5%咪鲜胺乳油对黄瓜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徐春花1,陆利民2,周超英2,杨业凤2,石磊2,朱恩1,林天杰1
    2016,32(4): 122-1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排盐降碱治理一年期的上海东滩滩涂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滩涂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壤盐分、酸碱度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东滩土壤盐碱分布表现为表层低于下层、东部高于西部的特点;短期灌水洗盐,对0-40cm表层土壤盐分下降有明显作用,但会增加40-100cm土层盐分,而对降低土壤碱性作用较小;短期内洗盐培肥综合农艺措施,能明显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有机质,但对降低土壤碱度、提升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等养分作用不明显;因此,东滩土壤整体要达到当地五级耕地地力标准,尚需较长的土壤脱盐降碱、培育熟化过程。
  • 田明华,李慧敏*,潘 丽,贺 立,朱厚强
    2016,32(4): 126-1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对北京市空中菜园发展的潜在规模和潜在经济价值进行了估计,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居民愿意参与和支付“空中菜园”建设的意愿支付率高达79.55%;被调查者的人均支付意愿(WTP)每年为1 430.76元(人民币,下同),人均愿意支付的菜园面积为4.08 m2,每平方米每年愿意支付的金额为350.68元,由此估算得出全北京市“空中菜园”潜在发展空间为6 863.88万m2,潜在价值为每年240.70亿元;受教育程度、居民对空中菜园的了解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北京市空中菜园潜藏巨大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应普及居民对空中菜园屋顶利用模式的认知,实施配套政策支持鼓励空中菜园市场的商业经营开发,充分挖掘和利用“空中菜园”潜在价值。
  • 张向飞1,2,丁永生2,王运圣3,4*
    2016,32(4): 132-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技术的农业物联网集控器和测控节点的设计方案,主要介绍采用单片机和PLCC设计集控器和测控一体节点的电路板方案与软件功能,并对其性能与特点进行讨论。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组成的测控系统,只要简单地把集控器和节点接在同一根电力线上,它们就可以通过自定义的通信协议进行互联、通信。集控器主要功能:负责与上位机通信,通过触摸液晶显示屏查看节点采集上传的信息,发送控制信息给节点。节点主要功能:通过连接在节点上的不同类型传感器,对农业土壤和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节点接收到集控器下发的控制信息,执行模块和机构对农业设施大棚和温室、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进行控制。系统的应用会对农业节本增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 余欢1,2,刘勇2*,郑秀国2,王运圣2,徐识溥2,徐琳君2,陈旭3
    2016,32(4): 140-1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ARM Cortex M3内核的微控制器STM32为硬件平台,开发了一套针对科研人员使用的农业环境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该系统可采集农业生产常用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实时传输到远端服务器的同时也在本地保存至SD卡,且系统专门设计了UPS供电系统,从而保证数据不间断、不丢失。采集环境数据所用传感器均为数字接口,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也降低了硬件成本,配合自行开发的通信协议,使得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均能高效稳定进行。
  • 曹自强,杨正勇*,李佳莹,杨明晨
    2016,32(4): 147-1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区位熵,随着大菱鲆养殖产业的发展,产业出现养殖成本上涨、收购价格走低、水资源匮乏等问题,而产业集群作为当今一种极有效率的产业经济组织形式,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区位熵测算我国大菱鲆养殖主产区的产业集聚度,结合GEM模型从基础要素、企业要素和市场要素三方面构建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在我国2013年大菱鲆养殖产业主产区的数据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评价各影响因素与产业集聚度的关联程度,研究表明:基础要素中技术推广水平、海水资源禀赋的关联度较高,市场需求和大型生产者数量的关联度分别在市场要素和企业要素中较高。因此建议,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加快研发大菱鲆苗种繁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推动循环水养殖模式,规范养殖企业标准化管理方式;建立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加大产品宣传;引进和扶持大型企业,推行合作社或股份公司的建设。
  • 王超,戴蔚明,程静,信飞*
    2016,32(4): 154-1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提高松江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于2012—2013年选取松江部分农业(主要是养殖、果园、花卉行业)进行了气象服务调查工作,并对松江区农业进行了减损效益评估工作。根据松江区25名农业技术专家的调查资料,应用德尔斐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松江区气象为农服务贡献率为1.82%,约为0.375亿元人民币。(2)台风、高温、连阴雨、暴雨、降雪是影响松江农业的重要敏感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3)花卉对台风、高温最敏感;养殖对高温、低温最敏感;果树对台风、高温最敏感。(4)有效预报时段分别为:台风提前24—48h、高温提前24—48h、连阴雨提前48h以上、降雨提前12—24h、降雪提前12—24h。在分析了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及需求后,结合相关研究给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建议,并为改进下一步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出了建议。
  • 薄天岳,陈锦秀,邰 翔,任云英
    2016,32(4): 161-1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抱1号’是由萝卜质抱子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0-85’和自交系‘抱甘10-88’选配而成的抱子甘蓝早熟新品种,从定植到开始采收芽球约为85 d。生长势强,较抗黑腐病。平均株高91 cm,开展度63 cm。叶色深绿,蜡粉较轻。小芽球螺旋向上排列,较紧密,球形高圆,平均球高3.33 cm,横径2.36 cm。芽球绿色,心叶嫩黄,品质优良。单株芽球54个,单芽球重9.5 g。平均亩产1 197.5 kg,较对照品种‘早生子持’增产12.96%。
  • 孙 强
    2016,32(4): 165-1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常规人工杂交育种的方法,对非洲菊F1代部分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花色性状分离广泛,花心颜色只有黑心和绿心两种,单瓣型具有遗传优势。初选42个杂种单株,复选出4个申请新品种,其中‘申黄’、‘金太阳’和‘金韵’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
  • 李 骥,韩兴勇*
    2016,32(4): 169-17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日本渔村为例,介绍了渔村在发展观光体验事业时中间支援组织的主要机能、独特的组织构成特点和运营形式的要点,并总结其在中间作用的发挥和人才育成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分析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渔村开发和管理中的机能作用,指出金山嘴渔村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渔村公司在投入和开发时尚存资源开发内容单一、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的问题,结合日本渔村成功模式总结了其在组织网建立、项目设定、居民参与、人才建设和发展教育旅游等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