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扬1,徐小艳2,严明2,冯芳君2,马孝松2,梅捍卫2*
    2016,32(1):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长粒品种‘三粒寸’、‘IAC1246’、‘JAPPENI TUNGKUNGO’和‘MIGA’作为供体亲本,以优良选系SAGC-4作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利用GS3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SF28进行BC1F1和BC2F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不同BC2F1单株派生的BC2F2分离群体中,观察到粒长性状的典型双峰分布或单峰连续分布。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考察,选出89个具备细长粒型且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单株,其中4个优良单株的平均粒长从原始受体亲本的8.32mm增加至9.84mm左右,平均长宽比由原来的2.61增加至3.00。结果表明,GS3基因具有控制粒长和长宽比的较大遗传效应,对该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改良亲本的粒型性状。
  • 王 静1,2,刘成倩2,李 红2,易建中2*,于宗幸1,2,陈 磊1,2,孙晓云1,2
    2016,32(1):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从PCV2突变株中扩增出PCV2 Rep基因,对PCR扩增产物清洁后进行双酶切,连接到pEGFP-C1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经PCR筛选和测序后鉴定出正确的重组基因,完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将重组质粒转染到PK15细胞中,收取病毒液抽提DNA,PCR检测到Rep基因,证明转染是成功的。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以检测Rep基因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试验结果很好的验证了Rep基因的免疫原性。这为进一步研究PCV2的生物学活性及PCV2新型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王苑螈1,2,王波2*,王秀英2,3,申强4,薛永2,李大伟1,2,彭日荷2,姚泉洪2**
    2016,32(1): 10-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来自某异源菌种的葡聚糖酶基因进行化学合成改造,用电转化方法整合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并对表达出的内切β-葡聚糖酶进行相关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0 oC;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与缓冲溶液类型有关,为4.0-6.0;Al3+对酶有激活作用,但Mn2+和Cu2+则会抑制酶的活性;此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有较强的分解能力;胃蛋白酶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 陈 磊1,2,刘成倩2,李 红2,易建中2*,王 静1,2,孙晓云1,2
    2016,32(1): 15-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pET-32a-2SS28-SS14和pET-32a-3SS28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将两种形式的生长抑制素SS14和SS28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采用不同终浓度的IPTG在37 ℃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组分别诱导出分子量大小为28.4 kD和29.8 kD的目的蛋白,不同终浓度的IPTG诱导对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目的蛋白主要为可溶性蛋白,少数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本研究为生长抑制素基因工程疫苗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丁卫星1,王荣谈 ,郭佳宏2,廖学文2,缪德年2*
    2016,32(1): 19-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RT-PCR对2015年江苏、安徽、山东9个猪场的腹泻样品(新鲜粪便、肠道组织等)进行PEDV和TGV检测,并对检测到的一株PEDV(CHNJPK2015)的纤突蛋白中和抗原表位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9个猪场PEDV检测阳性率为100%,PEDV个体阳性率为63.89%,TGEV均未检出,说明本次流行的仔猪腹泻病主要是由PEDV感染引起的。所测毒株与参考毒株可分为3个群,CHNJPK2015株与AVCT12、Br1/87、CHM2013、LZC、SM98等毒株的S蛋白中和抗原表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较近,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5%?99.8%,处于同一群;而与2014年中国各地分离的CH/GDZQ/2014、FJ-FQ 2014、FJ-ZP 2014、PEDV-LY、PEDV-WS、PZ1406、SC1402、SH1404和疫苗株CV777序列的遗传距离较远,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9%?96.2%,处于不同的群。
  • 胡瑞丽1,3,倪建平2*,赵 笑4,赵 庆5,史 斌5,赵桓震6,赵斌安7,赵 凯1,8**
    2016,32(1): 23-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建立有效的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诊断技术及开发试剂盒。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PCV2的ORF2基因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扩增PCV2基因的最佳温度和时间优化到59 ℃孵育55 min。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LAMP检测对PCV2的检测限为10拷贝/μL,而常规PCR检测法的检测限为1 000拷贝/μL,表明LAMP检测法灵敏度高。该检测法不会与猪圆环病毒Ⅰ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的猪病毒和轮状病毒发生交叉反应。用建立起的LAMP检测法对1 100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950个样品被检测出为阳性样品。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试剂盒可以耐受至少40次的反复冻融。结果显示,该方法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诊断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
  • 张俊平1,2,蒋凤英1,2,杨惠萍1,李春华1,2,倪建平2, 赵本进2,何锡忠1,2*
    2016,32(1): 29-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粘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毒株纯净、有血凝性和血凝抑制性,病毒含量为108.5ELD50/0.1 mL,初步判定纯化的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可作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效力试验攻毒毒株。
  • 王惠影1,龚绍明1,王翠1,刘毅1,陈永水2,杨云周1,何大乾1*
    2016,32(1): 33-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同批出雏、相同条件饲养、体重相近的7周龄浙东白鹅216只,随机分成A组(饲喂1.98%粗脂肪含量的日粮)和B组(饲喂4.01%粗脂肪含量的日粮),测定试验鹅群育肥期各周体重,以及3周后屠宰性能、器官重量和胸肌、腿肌肉质、pH等指标。结果表明:B组试验鹅群各周体重均显著高于A组;B组料重比为9.72,A组料重比为34.34;B组试验鹅群的胸肌率、肠脂率以及腿肌pH等显著高于A组,其它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浙东白鹅育肥期间,选择4.01%粗脂肪含量的日粮饲喂效果优于1.98%粗脂肪含量的日粮。
  • 张 强1,代文婷2,金新文1*
    2016,32(1): 37-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凡纳滨对虾分别在-5℃、-18℃、-35℃、-60℃进行贮藏,分析虾肉新鲜度、解冻损失率、质构性能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5℃、-35℃、-60℃下贮藏,虾肉解冻损失率低,质构性能保持较好,但-5℃保鲜期短, 30d已不可食用。在-18℃下冷冻贮藏,新鲜度保持良好,但解冻后汁液流失严重,虾的质构性能下降较明显。在-35℃与-60℃下贮藏,虾肉品质差异不大,均能够长时间保持虾新鲜度,解冻损失率较小、质构特性保持较好。由于在-60℃下贮藏对设备和操作要求都很高,且能耗大,因此凡纳滨对虾在-35℃下贮藏较为理想。
  • 丁小涛1,许 真2,金海军1,张红梅1,余纪柱1*
    2016,32(1): 43-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秋季水果黄瓜花粉不同储藏温度(5 ℃、15 ℃、25 ℃)对其萌发率及授粉坐果情况的影响,及黄瓜雌花和雄花开放当天不同授粉时间(7:00、9:00、11:00、13:00、15:00、17:00),花粉的萌发率及授粉坐果情况。结果表明:5 ℃低温储藏黄瓜雄花花粉,花粉萌发率及授粉坐果效果最好,可以有效延长黄瓜授粉时间,至第3天花粉萌发率仍有58.4%,收获种子数为第1天授粉的69.2%,并且种瓜收获时没有化瓜或无籽瓜。秋季黄瓜雌花开放当天,早上进行授粉的效果最好,尤其是早上7:00—9:00,下午授粉也能获得一定的种子产量,但收获种子数只有早上7:00的56.8%—75.9%。
  • 秦亚芬,张 杰?
    2016,32(1): 47-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晋麦9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稀释10倍、100倍、1 000倍的液体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小麦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方面,稀释1 000倍的菌剂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增加8.30%、8.30%和5.94%,但稀释10倍的菌剂抑制显著;在生长发育方面,稀释100倍的菌剂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的株高、两侧根长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9.78%、21.59%和56.60%;稀释100倍、1 000倍的菌剂均能提高其干重、鲜重、可溶性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其中1 000倍的效果更好。
  • 李世峰1,陆 建2,周 宇1,吴九林3
    2016,32(1): 52-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武运粳2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施氮总量(370.5 kg/hm2和445.5 kg/hm2)和2种穗肥运筹比例(促花肥和保花肥的施用比例6︰4和5︰5),研究不同穗肥运筹对南通地区膜下滴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促花肥︰保花肥为6︰4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总颖花量、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5︰5处理,但结实率极显著低于5︰5处理;单位面积颖花量、穗数、每穗粒数的增加与增产关系密切,且各因子中每穗粒数的作用最大;成穗率仅为46.7%—48.1%,单株分蘖成穗数不足0.2个。本试验条件下,膜下滴灌水稻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在确保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以攻取大穗作为高产目标。
  • 饶钦雄1,赵 晶1,2,闵 红3,邵 婷1,4,孙明星3,罗 峰5,姚春霞 *
    2016,32(1): 56-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有机肥中4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取5 g有机肥样品以5 mL Na2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pH=4.0)与20 mL乙腈∶乙酸=9∶1(V/V)超声提取两次,用HLB 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富集,以5%氨化甲醇进行洗脱,氮气吹干后以溶液(三乙胺+磷酸+水=0.66+0.74+100)+乙腈=88+12(V/V)复溶。以0.1%甲酸水和甲醇分别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LC-MS/MS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中4 种喹诺酮类化合物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在66.19%—115.00%,相对标准偏差在2.40%—9.45%,检测限为0.010 mg/kg,定量限为0.050 mg/kg,本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有机肥样品的测定要求。
  • 张 忠1,张劲松1,2,3,刘艳芳1,周 帅1,王金艳1,2,于华峥1,3,唐庆九1,2*
    2016,32(1): 61-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运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了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孢子粉中三萜含量,发现不同方法所测得的含量差别较大。对不同的灵芝酸标准品及干扰物质油酸、麦角甾醇进行香草醛高氯酸的显色反应,发现不同的灵芝酸显色后最佳吸收波长在530-550nm之间,在550nm处得测定值相差很大,特别是灵芝中含量较高的灵芝酸A、B和C的测定值严重偏低,而干扰物质油酸和麦角甾醇对测定值具有严重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灵芝中总三萜的含量不能如实反应灵芝中总三萜的实际情况,不建议作为测定灵芝及其相关产品中总三萜含量的方法。
  • 张春晓,钱 玮,王 威*,胡洪波,彭华松,张雪洪
    2016,32(1): 66-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洛蒙真菌素的结构类似物吩嗪-1-羧酸(Phenzine-1-catboxylic acid, PCA)对一株洛蒙真菌素的产生菌——洛蒙德链霉菌野生菌株S015诱变,筛选到突变株S015-P34,其洛蒙真菌素的产量达到了(106.0±4.4) mg/L,是野生株的3.2倍;通过作用于核糖体的抗生素利福平和庆大霉素分别对菌株S015诱变,筛选到突变株S015-R6和S015-G11,洛蒙真菌素的产量分别达到了(103.4±0.1) mg/L和(81.2±2.5) mg/L,是野生株的3.2倍和2.5倍;最后,结合PCA和利福平的复合抗性筛选,得到突变株S015-R6-46,洛蒙真菌素的产量为(168.0±2.2) mg/L,是野生型菌株的5.1倍;又通过添加0.1 mmol/L FeCl3发酵培养,使突变株S015-R6-46的洛蒙真菌素产量达到(258.7±5.7) mg/L。这试验结果可为其他产吩嗪类活性物质的链霉菌的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提供参考。
  • 余 欢1,2,王运圣2,3*,徐识溥2,3,刘 勇2,3,黄攀攀2,4
    2016,32(1): 72-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现有温室有线监控设施不便于现场布线和设备维护的问题,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的葡萄温室为实验基地,采用TI公司的CC2530芯片,开发了基于ZigBee技术的葡萄温室环境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葡萄温室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易安装、易拆卸、开发成本低、工作稳定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远程环境监测领域。
  • 姚远,崔彦玲,陈海丽,孟淑春?
    2016,32(1): 76-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40份来源不同的菠菜种质资源进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将40份菠菜材料分为4个亚类,通过聚类分析又可以将4亚类分成两类:第一类以国内地方品种为主,株型较小,叶片小,单株鲜重低,株型半直立,叶片无光泽,叶形多戟形;第二类以国外品种为主,株型较大,叶片大,单株鲜重高,株型半直立,叶片有光泽,叶形近圆形。
  • 车文玉1,2,商侃侃2,王妍婷1,2,郑思俊3,张庆费2*
    2016,32(1): 80-8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交通污染对道路绿化植物的影响,本研究分别测定了上海城区、近郊、远郊地区主要行道树种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叶片6种重金属(Pb、Zn、Mn、Cr、Cu、Fe)含量和三种营养元素(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含量,并分析上海城区-近郊-远郊地区交通重金属污染以及悬铃木叶片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行道树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近郊样品含量最高,城区次之,远郊最低。利用相对污染指数评价污染情况,6种重金属为中度污染。营养元素则均低于背景值。悬铃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重金属污染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TN和TK含量与Pb、Cu、Cr、Fe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TP与各金属元素间无相关性。
  • 张兆辉1,3,杨晓峰1,姜玉萍1,陈春宏1,杨红娟2,顾卫红2*
    2016,32(1): 86-8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早佳’和‘京欣1号’为对照,采用春播早熟覆盖栽培技术,对自主育成的4个中大果型西瓜新品种的生育期、品质、产量和抗病抗逆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申蜜968’和‘抗病948’在低温、弱光下易坐果、产量高、果皮较薄、品质优,适合春播特早熟设施栽培;‘申抗988’和‘申选958’综合抗病抗逆性强,无论在早春低温及炎夏高温条件下均表现易坐果,丰产性好,品质好,耐储运,易栽培管理,尤其在炎夏高温条件下栽培,果肉不易发生紫瓤或倒瓤等生理病害,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施长季节栽培。
  • 陆利民1,赵晶2,杨业凤1,邵婷2,周艳孔1,胡晓颖1,沈源源2*
    2016,32(1): 90-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设施大棚中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两种土壤改良剂——松壤与木霉菌剂,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壤后,连作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真菌总数无显著变化;施用木霉菌剂后,连作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增加,微生物总量增加。两种土壤改良剂施用均提高了脲酶、中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此外,施用两种土壤改良剂均有利于青菜植株根系生长,设施青菜的长势和产量有明显提高。
  • 周 燕,奥岩松*
    2016,32(1): 95-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外埠蔬菜上市量、主要外埠蔬菜来源地分布以及消费品种等方面研究上海市场外埠蔬菜的消费情况,结果表明:在供应数量上,上海市场近年来外埠蔬菜的上市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外埠蔬菜月上市量变化较为平稳,夏淡季外地菜源补充力度显著,冬淡季上市量水平较低;在外埠蔬菜来源地分布上,上海外埠蔬菜以江苏、河北、山东等为主。夏秋淡季以山东、河北、甘肃等华北及黄土高原地区的部分省份供应为主,冬春蔬菜主要来自华南、西南一带;上海市场对于白菜类、茄果类、根菜类及瓜类的需求量大于其他耐运藏种类的需求。最后提出提高省市间区域合作水平,加强外埠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上海市场外埠蔬菜优化供给的对策建议。
  • 张 慧, 陶小马
    2016,32(1): 100-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研,详细分析了丹麦农村典型农户实施可再生能源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以及其农村新能源建设的特点与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农村新能源建设的现状及困境,从改进制度政策组织设计、加强技术开发以及提高农民素质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 段可, 黄欣, 张丽勍, 高清华*
    2016,32(1): 106-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幼苗生长、开花转变、顶端优势、胁迫响应等方面介绍了糖信号的调节作用。在介绍SnRK1、 TOR、HXK1、 C/S1 bZIP等糖信号途径关键成员的同时,从生长素和糖信号的相互调控研究进展中,进一步阐释了激素与糖信号的互作对植物生命活动精细调控的重要性。最后,对糖信号及其与激素互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和展望。
  • 廖荣荣,林月霞 ,丁宏林,吕玉华
    2016,32(1): 113-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近年来崇明白山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保种及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分别从种质特性研究、遗传多样性、保种研究、规模化养殖与杂交育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崇明白山羊保种与开发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崇明白山羊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童 敏1,高洪娣2,陈文海1,滕明益1, 金国林1,李红煜1,郑先芳1,赵献民1
    2016,32(1): 117-1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宁地区非洲菊主要栽培品种‘北极星’为材料,采用遮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强对非洲菊鲜切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提高非洲菊鲜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夏、秋季节海宁地区非洲菊的设施栽培过程中应该采用遮阳网进行遮荫,其中夏季日光直射的天气应按透光率为设施内自然光强的60%,秋季按透光率为设施内自然光强的80%最好。冬、春季节海宁地区非洲菊的设施栽培过程中可不遮荫,如在阳光较强的天气下进行遮荫,透光率应大于设施内自然光强的80%为宜。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