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11-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沈国辉1,张士新2,李 涛1,钱振官1,王风波2,沈 杰2,孙永斌2
    2010,26(4): 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防除水直播稻田恶性杂草线状匍匐茎藨草,以不同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地后播种前使用10%吡嘧磺隆WP 300 g/hm2土壤处理、水稻1叶1心期使用10%吡嘧磺隆WP 300 g/hm2或30%苄嘧磺隆WP 225 g/hm2或30%莎稗磷EC 4 500 mL/hm2二次用药技术,可有效控制线状匍匐茎藨草的危害,药后28 d株数防效可达97.57%以上,药后148 d,鲜重防效仍高达84.02%以上,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 朱玉英,侯瑞贤,李晓锋,朱红芳,成素云,岳 翔,吴爱忠
    2010,26(4): 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青菜新品种“新夏青2号”是在广泛收集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两个基因型纯合、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均较强的自交不亲和系P60-440和P70-25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为中矮箕类型,叶绿色,椭圆形,叶面光滑,叶柄宽、绿色,生长势强,具有较强的抗病、抗逆性,可在大棚、防虫网室等设施内栽培,夏秋季播种后20~40 d可采收。
  • 丁雪峰1, 2,刘鸿艳2*,罗利军2*
    2010,26(4): 8-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克隆了水稻抗旱QTL区段内抗旱相关基因OsGRAS1上游1 332 bp的调控元件启动子序列,并对其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该序列具有典型的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结构,并且包含多个与干旱胁迫相关和激素应答的调控元件。根据该序列在93-11和日本晴的同源序列间存在的插入缺失位点设计引物,在120份稻种资源中对OsGRAS1启动子片段进行序列多样性分析,发现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启动子序列。其中,Ⅳ型OsGRAS1启动子比其它三种类型多了3个顺式作用元件:MYB1LEPR,GT1CORE,NTBBF1ARROLB。每种序列类型选取1份材料,进行冷、盐、外源ABA和PEG胁迫处理,分析其下游基因OsGRAS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V型材料的启动子对ABA和PEG处理较其余3种类型更敏感。
  • 李文兰1,李景剑1,李华英2*
    2010,26(4): 15-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罗汉果子叶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拟南芥中克隆到的NPR1基因导入罗汉果。经抗生素筛选、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NPR1基因已经整合到罗汉果基因组。本研究通过外植体不同分化阶段的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的烟草花叶病毒接种6周后,转基因植株的发病程度明显低于非转基因植株。
  • 蒋玲曦1, 2,刘 华1,王玥月3,王金斌1, 2,朱 宏1, 2,吴 潇1, 2,谭芙蓉1, 2,赵 凯1, 2,陶世如1, 2,唐克轩3,唐雪明 , 2, 4*
    2010,26(4): 20-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和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青蒿植物个体发育正常。总体而言,转基因青蒿在株高、冠幅、茎粗、叶间距、叶形、叶片宽度方面与其受体材料无显著差异性,但在个别时间点,存在例外。转基因青蒿和其亲本材料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明显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
  • 曾 蓉1, 3, 陆金萍1, 3, 张学英2, 3, 叶正文2, 3,戴富明1, 3
    2010,26(4): 26-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经形态与分子鉴定,上海崇明绿华柑橘基地危害柑橘的2种主要病害柑橘树脂病和炭疽病其病原菌为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2种病原菌的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咪鲜胺锰盐络合物、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氟硅唑等药剂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85%以上的抑制效果。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对柑橘树脂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18 μg/mL、0.059 μg/mL、0.057 μg/mL和0.288 μg/mL,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对柑橘炭疽病病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0.066 μg/mL、0.073 μg/mL、0.266 μg/mL和0.430 μg/mL。田间试验表明,咪鲜胺、多菌灵分别对柑橘叶片炭疽病、果实沙皮病(树脂病危害果实症状)、枝干树脂病均表现出显著的防治效果,一间一的间伐措施可以明显减轻过度密闭柑橘园柑橘枝干树脂病的发病程度。
  • 龚繁荣1, 2,朱丽华1, 2,张 穗2, 3,温广月2, 3,王 颖1, 2
    2010,26(4): 3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彩椒(Capsicum annuum L. var. grossum Sendt.)种质材料连续多代的自交纯化及观测鉴定,选育出优良高代亲本自交系P20628和P20611。经配组、品比试验,以及低温弱光耐性、病毒病抗性、商品性、产量等相关性状以及其他园艺性状的观测与鉴定,选育出适于设施栽培、商品性状与荷兰品种Mandy(CK)相当,综合性状优良,优质抗病高产红色彩椒新组合P20628×P20611。该组合为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长势旺,株型紧凑,耐低温弱光,抗TMV,果实灯笼形、红色亮丽、大果肉厚味甜质脆,单果重218 g,肉厚7.3 mm,货架保质期5 d,商品产量30.45 t/hm2,较对照增产11.37%。
  •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杨立勇,蒋美艳
    2010,26(4): 36-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农艺性状好,抗倒、抗冻性较强。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高达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由于其含油率比对照高,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 蒋爱丽,李世诚*,金佩芳,程杰山
    2010,26(4): 39-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小败育型的无核“喜乐”葡萄杂交胚珠为材料,进行胚挽救技术研究及杂交后代无核性状的观察。结果表明,“喜乐”胚珠接种适宜期应在盛花后30~40 d左右;用二次果的胚培养成功率明显比一次果高;“喜乐”采用剖胚培养等技术,能提高胚培效率;以“喜乐”为亲本的杂交后代,其无核株率平均达60.4%。
  • 阚春月1,衣杰荣1,王守法2,于 翠3,杨翠云3*
    2010,26(4): 43-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感染了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黄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免疫磁珠结合RT-PCR直接检测种子携带病毒的高灵敏度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免疫磁珠结合RT-PCR检测病毒,当磁珠的包被单克隆抗体浓度为1.5×10-5 mg/mL时,可检测到的最低抗原浓度为7.813×10-3 mg/mL,相当于8 ng种子中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该方法的灵敏度比免疫捕获反转录PCR(IC-RT-PCR)的灵敏度高出8倍。
  • 孔秋莲1,陈庆隆3,戚文元1,岳 玲1,陈志军1,包英姿2,徐 赟2,郭 卡2,袁忠谊2, 吴 庆4*
    2010,26(4): 48-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进口甜樱桃为试材,研究了电子加速器和钴源辐照处理对果实货架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了不同剂量处理条件下甜樱桃的呼吸强度、维生素C、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氨基酸、总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失重率、腐烂率的变化情况,为辐照技术在进口检疫处理中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辐照处理未导致甜樱桃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含量的显著损失;本试验条件下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导致甜樱桃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果实硬度降低、腐烂率增加;钴源辐照的效果优于电子直线加速器,250 Gy处理的甜樱桃在货架期(25±3)℃存放5 d后,其维生素C、可滴定酸、果实硬度均高于未辐照处理,腐烂率比未辐照处理低8.34%。
  • 周 然1,闫丽萍2,谢 晶1,李云飞3,方恒和1
    2010,26(4): 53-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利用羧甲基壳聚糖涂膜和一种市售森帕尔保鲜涂膜处理上海蜜梨,4 ℃冷藏并定时检测梨品质。结果表明,与直接冷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涂膜处理降低了上海蜜梨的呼吸速率,减少了储藏过程中上海蜜梨的可溶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硬度和果肉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相对于市售的森帕尔涂膜,羧甲基壳聚糖涂膜对上海蜜梨的保鲜效果更好。
  • 朱建军,李秀芳,张智奇,叶正文
    2010,26(4): 57-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对林木固碳机理以及森林群落固碳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增加城市森林碳汇的措施,强调了城市森林建设中要不断挖掘潜力以扩大森林面积,城市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体,尽量利用幼龄树苗造林,加强管理及时采伐老弱大树,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
  • 李永卫1,卓丽环1, 2*
    2010,26(4): 60-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对百子莲4年生苗进行未断根、1/3断根、1/2断根和2/3断根4个处理,观察百子莲开花进程和品质的变化,并研究了断根对其花芽分化前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断根处理的现蕾期分别提前5 d、7 d和1 d;初花期分别提前5 d、7 d和2 d;平均花期分别延长5 d、6 d和3 d;开花率分别提高15%、15%和-35%;平均花葶高度分别增加了25.6 cm、32.2 cm和13.4 cm。三个断根处理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三个处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2断根最佳,1/3断根次之。表明适当断根可以有效提高百子莲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有利于百子莲花期提前和开花品质的提高。
  • 李宁毅,刘 冰,孙莉娟
    2010,26(4): 64-6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探讨烯效唑(S3307)及水杨酸(SA)对矮牵牛穴盘苗生长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用S3307及SA处理矮牵牛幼苗,在植株展开6片真叶时,测定植株的生长及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浓度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植株的高度,增加茎粗、茎粗/株高、全株干重和干重根冠比;显著降低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增加根系活力以及Pro、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PAL活性,加快缓苗速度。S3307可使矮牵牛穴盘苗生长健壮,提高矮牵牛幼苗体内的抗性生理指标,SA对促进壮苗和提高抗性生理指标有进一步增强的作用。最佳为处理4,与CK相比,高度降低了46.52%,茎粗、全株干重和干重根冠比分别增加了13.53%、90.42%和76.92%,叶片电解质渗出率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了16.7%和21.46%,根系活力、Pro、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4.94%、74.35%、109.09%和21.16%, SOD、POD和PAL活性提高了82.32%、59.18%和76.92%。
  • 戴忠良,潘跃平*,肖 燕,秦文斌,姚悦梅,张振超,潘永飞
    2010,26(4): 69-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浓度为0、100、200、300、400 mg/L的赤霉素(GA3),对两个冬性不同的甘蓝自交系36-5和04-1-2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抽薹率、花期、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以及对内源GA3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GA3对甘蓝提前抽薹、花期均有一定作用。相同浓度GA3对冬性弱的甘蓝材料开花影响效应比冬性强的明显;随GA3处理浓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总C/N升高,内源GA3含量也相应增加。
  • 刘伟明1,吴卿法2,朱申龙3,朱丹华3,傅旭军3
    2010,26(4): 72-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浙秋豆2号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稀植可极显著地增加浙秋豆2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实粒数和干籽百粒重,但随着播期推迟,稀植与密植对单株实粒数的影响不显著;适当的早播密植能够极显著地提高浙秋豆2号的产量。
  • 黄 建,曹洪虎,刘承珊,张淑玲,潘其云,翟建中,闵 炜
    2010,26(4): 75-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露地和盆栽试验,在上海松江对引自德兴的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和大余红花油茶(C. phellocapsa)的苗木进行引种驯化。结果显示在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等方面,德兴红花油茶更适应本地生长。并研究出上海引种红花油茶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适应红花油茶盆栽的土壤配方。
  • 柳福春1,李 涛2,管丽琴3,陆保理3,柴晓玲2,顾月兰3,温广月2,钱振官2*
    2010,26(4): 80-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不同密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玉米的生长有影响,主要表现为玉米的株高增长,并随密度的增加玉米株高的增长率增加,玉米秸秆鲜重的减退率也在增加,各密度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玉米每株结穗数和穗重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密度呈负相关,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密度加拿大一枝黄花对自身株高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自身鲜重的影响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玉米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密度、鲜重和株高同样具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逐渐减弱。
  • 吴琴燕,陈宏州,杨敬辉,朱桂梅,潘以楼*
    2010,26(4): 83-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两个复合菌系,利用两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并以未加菌剂为对照,研究三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天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三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 李利军1,李冬娟2,卢美欢1
    2010,26(4): 87-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免疫试剂盒法对酿造酱油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 (AFB1)、赭曲霉毒素A (OTA)、呕吐霉素(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ZEA)四种霉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采用不同霉变程度的原料对酿造酱油食品安全危害。结果表明,添加较低比例的霉变粮食,对生产也有明显影响,产品中黄曲霉素B1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且其他三种毒素含量较高,建议酿造发酵食品的卫生标准中增加霉菌毒素的限量种类和指标。
  • 顾国华,徐 莉,葛 红,季 桦
    2010,26(4): 91-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将南通地区一代灰飞虱发生期内的历年旬均温实况分成不同气温类型,构建二维数组变量,以灰飞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不同虫态历期模型为基础预测模型,以越冬代成虫始盛期为起点,通过选择一定的气温类型,采用不同虫态依次叠加预测方式和VB编程的方法,编制一代灰飞虱不同虫态发生期预测程序,构建预测软件。经过2006-2009年预测和验证,表明该预测软件操作简便,预测结果准确。
  • 薛正平1,李 军1,汤剑平2
    2010,26(4): 95-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据上海市松江区1993—2009年直播单季晚稻大田考察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直播稻产量结构的因素。结果认为:(1)大穗型品种和高产群体栽培法的推广是每穗总粒数增加、有效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2)千粒重随每穗总粒数增加而减少,随开花灌浆期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加;(3)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雨量、暴雨日数是影响结实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实率与气温的关系不密切,此结论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结实率的年际波动是造成直播稻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4)产量结构要素对单产贡献依次为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单产变化的61.13%是由产量结构要素波动造成的。
  • 龚亚明1,胡齐赞1,张古文1,王新斌2,丁 桔1,夏乐舜3,徐盛春1
    2010,26(4): 100-10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浙农8号菜用大豆新品种是用辽22-14与29-34杂交后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耐肥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菜用大豆新品种,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或旱地春播种植。
  • 姚月明1,王海候1,宋 浩1,郁寅良2
    2010,26(4): 103-1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以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采用中(小)苗机插丰产栽培试验(三年多点联片成方),根据189块大田的试验资料,按Ⅰ~Ⅵ不同产量水平对其超高产形成机理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产量构成因素以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呈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2)库容大小与产量的关系十分紧密,达极显著水平,表现为库容越大,产量越高;(3)源强流畅在于合理调控群体生长的叶面积指数,并保证有70%以上的高效叶面积占比和较高的粒叶比,以保证生物产量和抽穗后的物质生产能力。由此提出:大穗是实现超高产的主攻方向,扩大库容是实现超高产的重要前提,源强流畅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
  • 张 平,奥岩松
    2010,26(4): 109-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为使高效生物肥料能在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将生物肥料与赤霉素在不同浓度配比下施用,对结球生菜进行大田生产试验。2008-2009年试验表明,喷施生物肥料和赤霉素对结球生菜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生物肥料中含有的大量有机酸和蛋白酶,能使植物细胞质膜去极化,形成养分离子流入细胞,有效促进结球生菜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从而有利于球茎膨大,产量提高。
  • 朱建华,杨晓磊,严 瑾,王寓群,高善民,林天杰,朱 恩
    2010,26(4): 113-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通过调查采样及室内检测的方法,分析上海市商品有机肥料样品331个,就重金属含量情况和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重(类)金属Cu、As、Cd、Cr、Pb和Hg的含量变化比较大,从痕量到1 000 mg/kg都有,平均值分别为62.12、21.00、2.44、38.49、6.22和0.37 mg/kg,超标率依次为55.59%、15.71%、5.14%、0.03%、0%和0%。物料影响方面,以猪粪作为原料的有机肥料超标情况比较多,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的铜含量和砷含量偏高,鸡粪有机肥料的砷和镉超标情况较多。当有机肥料偏碱性时,发生重金属超标几率大为提高,特别是当8≤pH<9,Cu、As和Cd分别占总超标个数的54.35%、55.77%和47.06%,Cd在pH小于8的情况下,没有发生超标的情况。
  • 马 佳1,王子军2,王 炜3,李碧影3,王 中3
    2010,26(4): 117-1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基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分析了上海农村金融服务情况;借鉴台湾农会信用部经验,提出了重构上海农村合作性金融服务的思路;现有金融机构没有合适的载体承载合作性金融的功能,建议在现有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挖掘其金融功能。
  • 俞美莲,罗 强,张莉侠,刘 刚,俞菊生
    2010,26(4): 121-1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分析了上海农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限制因素,确定了上海农业生物技术未来发展的基本定位、发展目标,并提出提升上海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能力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部门等提供决策依据。
  • 王维君,张建明*
    2010,26(4): 126-1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根据近几年上海郊区种植业的成本效益数据,从主要种植业品种的生产成本、收益、耗费工时等角度分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蔬菜种植品种的优劣势,并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提出种植选择和劳力安排的建议。
  • 杜华章
    2010,26(4): 130-1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分析了江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并结合江苏省实际,从农业观念创新、生态农业制度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管理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生态体系创新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谭芙蓉,王利刚,王金斌,蒋玲曦,唐雪明*
    2010,26(4): 135-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描述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一般特性、分类鉴定及分布以及它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分类、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定位及其鉴定方法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及其基因资源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陆成彬1, 2,范金平2,王朝顺2,褚正虎2
    2010,26(4): 140-1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综述了小麦赤霉病抗性表现与鉴定方法、遗传机理,表型性状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抗、感赤霉病基因的定位与分子标记,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在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进展,并对赤霉病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加快育成抗病品种提供参考。
  • 刘晓青,苏家乐,李 畅,刘晓宏
    2010,26(4): 145-1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选用‘小叶铁红’、‘玉麒麟’、‘红珍珠’、‘红粉玉蝶’、‘粉金蝶’、‘火花’6个杜鹃花品种为母本,‘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大白花’4个野生资源为父本,进行6×4不完全双列杂交,并通过部分反交、自交和开放授粉,对其结实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与种间杂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为0~94.0%;(2)同一品种(种)作父本或母本,其杂交结实率也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人工杂交过程,除选择好亲本外,还要注意确定正反交组合的数量;(3)不同品种(种)自交和天然授粉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自交结实率为12.3%~76.1%,天然授粉结实率为0~21.7%。雄蕊完全瓣化或花药败育者天然授粉结实率为零。
  • 何锡忠1,李春华1,倪建平2,蒋风英1,邹 勇1*
    2010,26(4): 149-1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研究了生物反应器、转瓶、方瓶3种不同培养系统生产PCV2,对转瓶不同参数下的病毒效价情况进行了比较和优化,最终确定培养参数为:以1∶10稀释种毒后接种、接种24 h的PK15细胞、5~7 mg/mL微载体浓度和维持液低糖DMEM+2 g/L水解乳蛋白(LH)的培养方式效果最为理想;采用微载体和反应器系统生产PCV2,病毒效价可达5.0 lgTCID50/mL以上,比方瓶培养系统提高1倍以上。
  • 王方晓,程新胜
    2010,26(4): 152-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用斜纹夜蛾性诱捕剂诱集成虫,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斜纹夜蛾成虫每年主要发生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6月份之前蛾量少,不同年份间发生轻重有较大差异。3种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比较表明:日均诱蛾量桶型诱捕器(223.89头)和筒型诱捕器(217.67头)诱捕效果极显著优于三角形诱捕器(5.22头),筒型诱捕器与桶型诱捕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顾海峰,张 旭*,张文芳,金春英,徐 兰,卢小露,樊静华
    2010,26(4): 155-1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定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上海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共6份白粉病菌样本进行病原菌种及生理小种鉴定。根据一系列甜瓜白粉病菌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初步确定上海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主要由瓜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所致,并存在2个生理小种即小种Race 1和Race 2 France,且优势生理小种为小种Race 1,小种Race 2 France仅在浦东新区甜瓜白粉病菌上发现。
  • 胡大明1,钱益芳1,蒋其根1*,盛 建2,顾玉龙2,顾芹芹1,郑 超1
    2010,26(4): 159-16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摘 要: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分析了2008—2009年度上海市区域试验中11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新品种浦优608、秋优169高稳系数和产量水平排序较高,但变异系数也较偏高,故在良好栽培环境下增产潜力大。新品种(系)S07-55、嘉07-34 为丰产稳产型品种,地区适应性广。新品种青角574则属于低产不稳产类型,需要良好的栽培条件才可获得丰产。与几种常用统计参数间的相关分析表明,HSC法分析水稻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简便有效,结合变异系数参数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