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第1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1-08-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万平
    2001,17(3): 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发展嘉定区优质稻米的现实需求出发,阐述了发展嘉定区优质稻米生产的有利条件,分析了制约嘉定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不利因素,针对嘉定区优质稻米三年发展计划,总体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加快嘉定区优质稻米生产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李贤 姚泉洪 等
    2001,17(3): 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把ACC解氨酶基因转入青花菜栽培品种“上海2号”,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GUS检测,初步证明ACC解氨酶基因已转入青花菜中表达,另外,对影响转化频率几个因素,即:农杆菌的悬浮液、共培养的方法、维持培养的时间进行了探讨,由此总结出了青花菜转基因的优化程序,采用优化程序的转化率达到了5.5%。
  • 林鸿生 华志华 等
    2001,17(3): 9-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标记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基因转化的细胞、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4种抗性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nptⅡ)、潮霉素抗性基因(hpt)、草丁膦(Glufosinate)抗性基因(bar)和草甘膦(Glyfosinate)抗性基因(epsps)对水稻遗传转化过程所起的选择作用的差异作了较系统的比较,得到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合适选择标记基因。
  • 2001,17(3):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安祖花嫩茎切段离体培养的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都以改良的MS为最好;初代培养试验的四种激素浓度配比,均能诱导切段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组合为改良MS+BA1.0mg*L-1,诱导率达88.17%,培养30d,愈伤组织块的直径超过1cm.愈伤组织转接于改良MS+BA0.8mg*L-1+NAA0.05mg*L-1培养基上,丛生芽的分化率在80%左右,丛芽月增殖系数为2~3.将1cm以上的小芽切下转接于改良MS+IBA0~0.1mg*L-1或NAA0.1mg*L-1促生根培养基上,6~7d发根形成完整植
  • 孙超才 赵华 等
    2001,17(3):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硫甙)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43%,菜油芥酸含量为0.38%,菜籽粕硫甙含量为19.01μmol/g,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23.9%以上,适合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 倪林娟 袁勤 等
    2001,17(3): 22-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莫惠栋提出的p q pq交配设计的种子性状遗传方法,分析了上海地区杂交粳稻主要的4个不育系和3个恢复系配组的12个杂交种F1植株的F2种子及其亲本的5个稻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在杂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育系间率、 米率、直链锭粉含量也存在差异,而在恢复系间差别较小,不育系间、不育系对恢复系、杂种对亲本的变异都大于环境变异,加性和显性遗传变异普遍存在,对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精米率的比较表明:湘晴及其组合8204A/湘晴、52A/湘晴、5016A/湘晴等直链锭粉含量较低,8204A/R16
  • 郑海柔
    2001,17(3): 27-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获得突变株的离体培养和辐射系统:(1)由甘薯茎的含有NAA1mg/L,IAA2mg/L和BA0.01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2)用5Gyγ-射线辐照愈伤组织;(3)经辐照的愈伤组织在含有IAA2mg/L和KT2mg/L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突变株。从茎愈伤组织获得774株突变二代(M1V2)植株,并对各种性状进行观察,在这774株M1V2植株中选出了适合食品加工的突变株91-C3-15。
  • 谈永松 何玉英 等
    2001,17(3): 34-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4用PCR-RFLPs法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猪场的皮特兰猪进行氟烷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40头皮特兰猪中,检测到具有NN氟烷基因型的猪1头,具有Nn基因型的9头,其余的为nn型,试验结果提示,采用此法对皮特兰猪的氟烷基因进行检测不但可行,而且还可依据此结果进行无氟烷隐性基因皮特兰猪群的选育。
  • 茅国芳
    2001,17(3): 38-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90年代中期上海郊区农,田土壤肥力元素街环特点的基础上,于1999年10月集中采集市郊10区(县)中6个区(县)2个乡(镇)7个主要类型水稻土0-20cm耕层土样152份,对其中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作了分析测定,并以其区域性大样本统计分析数据与采样区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对应土类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农田土壤基因肥力元素的演变特征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全面回升;全N持续盈余,全P基本持平,全K亏损缩小。
  • 杨代凤 葛玉林 等
    2001,17(3): 45-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宁虫素对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具有较高的和,其LC50分别为3.75mg/kg、2.02mg/kg和0.08mg/kg,该药对水稻螟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对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6.17,178.61和185.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及保穗效果,单位面积(666.7m^2)用30g、20g、10g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98.07%,91.15%,80.26%,14
  • 郭玉人 万振家 等
    2001,17(3): 49-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上海市农业的变化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在都市型现代农业条件下,植保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许建平 倪礼斌 等
    2001,17(3):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多年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水稻应用耐铵型联合固氮菌后,既可增加稻谷产量4.05%-7.10%,还可节省化学氮肥10%-15%,节约农本8.79-26.37元人民币/666.7m^2,起到增产、节氮、增益的效果,同时,还可减轻过多使用化学氮肥给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陈香波 吴根娣 等
    2001,17(3): 57-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三色堇与角堇黄色、紫色两色系杂交组合父、母本及F1代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探明父本角堇、母本三色堇及F1代过氧化物同工酶特征和相互差异,并对其遗传特点进行讨论。
  • 王荣青
    2001,17(3): 61-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种皮的革质和内部激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茄子的休眠,严重影响了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溶液的干湿处理能打破种子的休眠。研究了赤素的不同处理浓度、处理方法、贮存时间等因素对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茄种子12h有促乾中子迅速萌发提高种子活力的显著作用,并在6个月内依据保持良好的生理效果和较好的商品种子外观。
  • 刘会宁 朱建强 等
    2001,17(3): 64-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于同一试验园中,在葡萄霜霉病盛发期(7-8月份),对7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田间自然鉴定、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及同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梅鹿特、爱格丽为重感品种;品丽珠、8803、8802为中感品种;8804、色拉为轻感品种,且不同品种的叶绿不含量与相应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性。
  • 崔秀敏 孙春华 等
    2001,17(3): 68-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蛭石、炉渣灰、细沙、草炭和有机肥等按照不同组合与配比组成复合基质,用于番茄穴盘育苗。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复合基质T2(蛭石:有机肥:炉渣灰=7:2:1)育苗效果最佳,明显好于CK(草炭:蛭石=2:1),表现为幼苗生长迅速,干物质积累快,壮苗指数大。因此,T2可代替CK用于工厂化穴盘育苗,T3、T7分别为蛭石:有机肥:炉渣灰=5:3:2,有机肥:细沙=5:5的育苗效果次于T2,但优于CK,亦具有利用价值。
  • 李明 王文娟 等
    2001,17(3): 72-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年度采收的白菜、萝卜、尖椒种子采用吸湿培养法、玻板直立发芽法、盆栽出苗法测试了发芽率、生活力和出苗状况,结果表明:白菜、萝卜、尖椒种子贮存时间和长短与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成反相关。白菜、萝卜种子存放5年虽然仍有80%的发芽率,但是正常菌数已大幅度下降,出苗率<40%;存放5年的椒种子发芽率只有20%多,出苗率仅为20%。
  • 田吉林
    2001,17(3): 7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与露地土培条件下作物干物质积累一般呈“s”曲线特征有所不同,番茄无土基质栽培的干物质积累曲线基本上呈直线,其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也不同于露地土培,露地土培吸收较多的磷,设施无土基质栽培吸收较多的钾。番茄的钙营养除了合理供应外,也应注意钙在体内的运输、分配。番茄的钙营养诊断取样,应在第三层果树开花前取叶片样品,第三层果枝座果后应取叶柄样品。
  • 陈发棣 陈素梅 等
    2001,17(3): 80-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叶绿素相对含量、POD酶活性和电导率测定,对毛华菊、南京3、京11、北林红、红十月5个小菊品种(或种)的耐热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毛华菊叶片叶绿素下降速度最小、电导率上升最慢、POD酶活性表现最高,是一最耐热的各类,其次是南京3;耐热性最差的是京11;红十月和北林红的耐热性介于毛华菊与京11之间。
  • 张佳华
    2001,17(3): 83-8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国内外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和作物产量模型的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利用遥感技术对自然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和作物产量的研究状况,探讨了植被第一性生产力建模中气象、生物等各项影响因子;提出了建立遥感-光合作物产量耦合模型中所要考虑的参数。
  • 王建书
    2001,17(3): 90-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首次发现高粱性4种植物的颖片表面分布有一种特殊结构物,这种结构物的顶面观呈哑玲形或“8”字型。分布在颖片表面中部的这种特殊结构物与颖片表面其它部位的相比较,体积大、数量少、密度小。不同植株,结构物的形状略有变化,进一步观察发现,结构物的边缘略有翘起现象。
  • 顾真荣 韩长安 等
    2001,17(3): 92-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103份采自中国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了312株芽孢杆菌,用平板透圈法筛选到3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1、G2和G3。经鉴定,G1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G2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G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它们的几丁质平板上的透明圈直径以G1>G3>G2 ,在以Schales‘法测定壳聚糖酶活力时,其摇瓶发酵上清液的酶尖力以G3>G1>G2为序。本文首次报道短芽孢杆菌产生几丁质酶和壳聚糖酶。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