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杨晓磊, 梁子豪, 刘文超, 梁硕硕, 张建辉, 陶 宏, 沙之敏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田肥料的不合理施用成为肥料利用率低、土壤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依据水稻养分吸收规律,通过设置优化施肥处理组、常规施肥处理组和氮、磷、钾减素处理组,比较不同处理下水稻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偏生产力、肥料农学效率和回收利用率等差异。结果表明,除减氮处理外,其他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1.7%,其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53.89%、248.02%和34.88%,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回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4.89%、138.07%和19.60%。结合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发现青浦区土壤中的磷钾含量较高,肥料农学效率和回收利用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基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采用缓释肥料替代传统肥料并减少肥料施用量,是保障水稻产量并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的重要手段。
  • 吴凌云, 刘佳, 王春涛, 王子睿, 朱为民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松花菜‘沪松85’种子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松花菜种子贮藏1-8年过程中种子活力、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维生素E(V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松花菜种子贮藏时间增加,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升高,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下降,种子中SOD、APX活性降低,VE、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3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开始显著下降,贮藏8年的松花菜种子活力最低。建议松花菜种子在常温干燥石灰桶中贮藏年限不宜超过2年。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鲍珊珊, 范小炎, 武国干, 王翠, 章寅, 李鹏, 明凤, 宋丽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巨能7’、‘SK3010’、‘金皇后’、‘WL358HQ’、‘WL525HQ’、‘WL319HQ’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苜蓿叶片的粗蛋白、氨基酸、B族维生素含量,分析必需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对紫花苜蓿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L358HQ’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且与其它5个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苜蓿品种中均含有被测的17种氨基酸,‘金皇后’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各品种药效氨基酸均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0%以上。紫花苜蓿SRC值在57—61,且‘金皇后’SRC值最高;‘金皇后’维生素(FA/VB9、DHF、5-FTHF、5,10-CHTHF、VB6)含量最高;6种紫花苜蓿均符合优质蛋白质的标准且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金皇后’苜蓿营养价值最高。通过评价紫花苜蓿的氨基酸及维生素营养价值,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的优质牧草,为紫花苜蓿的引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沈海斌, 汪宽鸿, 田守波, 唐玉英, 吴珏, 陈春宏, 张兆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 CAT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在白粉病菌侵染后中的作用,基于瓠瓜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对LsCATs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并研究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瓠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个CAT家族同源基因,其氨基酸数分别为489、1 019个,且均为亲水性蛋白;进化分析表明,瓠瓜CAT基因家族被分成2个亚组,推测在相同亚组的瓠瓜与黄瓜CAT转录因子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利用MEME软件预测得到15 个motif 元件,不同CAT基因家族的motif数量及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LsCATs的启动子包含ABA、乙烯、MeJA、干旱、低温等多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响应元件;瓠瓜接种白粉病菌后LsCATs家族成员表达量分析表明,LsCAT1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LsCAT2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LsCAT1、LsCAT2可能与瓠瓜的白粉病抗性相关。本研究为CAT基因在瓠瓜抗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园林·园艺

  • 蔡晓霖, 詹庆玲, 邓正清, 夏故成, 陈发棣, 管志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定植密度和摘心处理对‘福白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福白菊’的高效产业化栽培提供依据,对同一时间定植的‘福白菊’按照摘心次数和摘心程度设置15种不同的摘心处理,其中一次摘心的三个处理分别为:主茎留9叶、12叶和15叶摘除顶稍,两次摘心的六个处理是基于一次摘心后萌发的侧枝,分别留9叶和12叶摘除侧枝的顶稍。三次摘心的六个处理是在二次摘心的基础上,留9叶摘除二级侧枝的顶稍。另外设置3种整地做畦定植方式,对应3种定植密度,分别是:单畦单行定植(每667 m2栽1587株)、单畦双行定植(每667 m2栽1709株)、单畦三行定植(每667 m2栽1754株),通过在花期测量株高、冠幅、单株花数、单株产量,旨在选择基于高产目标‘福白菊’适合的摘心方案和定植密度。结果表明:摘心可以增加‘福白菊’单株开花数量,所有摘心的单株产量皆优于未摘心的对照。此外,摘心还有提高一、二茬花比例的明显作用。在试验的15种摘心方案中“12-12”、“12-9-9”、“12-12-9”三个方案产量最高,综合省工和高产目标,推荐“12-12”方案,即主茎留12片展开叶摘第一次心,待侧枝萌生达到12片叶以上时,留12片展开叶做第二次摘心。在三种整地定植方案中,相比最佳的单畦双行定植方式,单畦单行估算单位面积产量较单畦双行仅低1.5%,但其单株产量最高,单畦三行的单株产量最低,单位面积产量较单畦双行低15.3%。研究认为在‘福白菊’生产中采用单畦双行整地、株距60 cm,每667 m2栽约1600—1700株,按照“12-12”两次摘心,能达到高效和高产的目标。
  • 陈子义, 石晗, 陈珏, 陈建清, 龚玮, 范晓华, 周德尧, 邹丹蓉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蚕豆生长及产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陵西一寸’蚕豆作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春化温度水平(2 ℃、6 ℃、10 ℃)和3个春化天数水平(8 d、12 d、16 d)共9个组合,处理蚕豆幼苗,并以室温育苗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春化温度对蚕豆幼苗株高、始花期、鲜荚始收期、始花节位和累积产量有显著影响,春化时间显著影响幼苗株高、始花期和累积产量,而春化温度和春化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蚕豆累积产量。6 ℃和10 ℃下,幼苗株高随着春化时间增加而增加,始花期、始荚期显著提前。相同春化时间条件下,2 ℃、10 ℃处理的蚕豆始花节位较低;但蚕豆结荚与否主要受环境影响。6 ℃或10 ℃下春化12 d、10 ℃下春化16 d使蚕豆产量达到高峰的日期分别提前7 d、15 d。6 ℃和10 ℃条件下,早期产量和总产量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且6 ℃条件下春化12 d的早期产量较高、总产量最高。10 ℃、12 d条件处理的蚕豆物候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变化表现较好,但产量不理想。综合来说,6 ℃处理12 d的蚕豆早期产量、总产量显著较高,同时鲜荚产量达到高峰的时间较早,适合作为蚕豆促早栽培的春化处理在上海地区推广。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赵峥, 褚长彬, 赵洪阳, 周德平, 张建辉, 王庆峰, 余新桥, 吴淑杭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节水抗旱稻‘八月香’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缓释肥施用对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肥施用能够有效提高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CS处理)则有利于土壤有效态养分(氮、磷、钾)保持在较高水平;不同施肥方式改变土壤细菌在门水平的群落结构组成,CS处理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等细菌群落显著富集;土壤碱解氮和pH是影响节水抗旱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缓释肥和复合肥混合施用是适合节水抗旱稻田采用的最佳施肥方式。该施肥方式既能保障作物高产和土壤养分的持续供给,还能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生态健康和养分循环过程,可为节水抗旱稻田土壤养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峰, 石博, 杨雪桐, 谢媛媛, 张景云, 王凯, 万新建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不同冬瓜品种枯萎病抗性以及探究抗、感品种在枯萎病菌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以52份江西地方冬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菌鉴定其抗性强弱,并对抗、感品种在枯萎病胁迫下生理响应差异进行分析。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瓜品种冬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出现较大差异,鉴定获得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2份,高感材料20份。生理响应差异结果表明:枯萎病胁迫明显抑制抗、感冬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且与抗病品种相比,感病品种受影响较大。抗病品种光合作用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而感病品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抗性品种冬瓜叶片生理和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响应差异较大。抗性品种较感病品种表现为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强,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较轻;感病品种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呈上升趋势,抗病品种则在侵染后期急剧上升。该研究结果可为冬瓜抗病育种及抗枯萎病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 畜牧·兽医

  • 林月霞, 吕玉华, 朱丽慧, 戴建军, 张德福, 廖荣荣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探讨抑制miR-99b-3p对山羊骨骼肌细胞发育的影响机制,首先建立地塞米松诱导的山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 SMSCs)应激模型并转染miR-99b-3p,然后通过转录组测序研究抑制miR-99b-3p对SMSCs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转染miR-99b-3p可促进SMSCs细胞增殖以及肌肉分化基因MyoG和MyoD的表达,抑制miR-99b-3p则会抑制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抑制miR-99b-3p后导致细胞中761个基因差异表达;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大多富集于与疾病相关的通路;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和DNA修复相关生物学过程。此外,鉴定到1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包含9个上调和8个下调miRNAs。对差异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与差异基因比对,筛选到18个重叠的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与致病相关通路。本研究可为阐明断奶应激对山羊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张晨婷¹, ², 薛惠琴², 杭怡琼², 缪德年², 卢永红², 裴彩霞¹, 陆扬²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葡萄糖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B61合成纳米硒(SeNPs)的机制,研究了不同浓度葡萄糖对菌体生长、SeNPs合成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硒酸钠胁迫下,B. amyloliquefaciens BB61的nfsA、trxA和trxB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且具有显著剂量效应(P<0.05),namA基因表达水平虽也显著上调,但剂量效应并不显著;此外,亚硒酸钠的出现和浓度升高还会导致tcyC、tcyA、gabD、zwf、nhaC、fdhF、KSO-RS02125和KSO-RS17170等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这些基因分别参与亚硒酸盐的转运、糖代谢、电子链传递和SeNPs的分泌。以0.5 g/L亚硒酸钠为底物时,LB培养基中添加20 g/L葡萄糖对促进菌体蛋白和SeNPs合成作用最佳,72 h时亚硒酸钠转化率为72.33%(对照为53.25%),上述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综上,硫氧还蛋白还原系统(TrxA、TrxB)和亚硝酸还原酶(NfsA)可能对于高浓度亚硒酸钠环境下SeNPs转化更为关键;LB培养基中适当添加葡萄糖可显著提高SeNPs合成过程中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和SeNPs的转化效率。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刘晨霞, 柳洪入, 孔凡俊, 王春芳, 何辉, 乔勇进, 房鹏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厚度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对采后葡萄质构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用0(无包装组,CK)、0.02、0.03、0.04、0.05 mm和0.06 mm厚度的LDPE保鲜膜袋包装,于(1±1)℃低温下贮放42d,每隔7d测定其贮藏期质构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变化,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最佳保鲜膜厚度。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不同厚度LDPE保鲜膜均能延缓葡萄掉粒率及失重率的上升,保持葡萄较好的色泽和亮度,同时能抑制水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延缓果皮和果肉硬度的降低。CK组、0.05 mm和0.06 mm的LDPE组分别在28d、35d和35d时失去商品价值,而0.02 mm、0.03 mm和0.04 mm的LDPE组能将葡萄保鲜期延长至42d且保鲜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得知,葡萄贮藏期间质构、感官和营养各指标之间密切相关。PCA结果显示,0.03 mm-LDPE组置信圈较窄小,保鲜效果最好。综上,0.03 mm-LDPE能较好地保持‘巨峰’葡萄的贮藏品质。
  • 张丽勍, 邹小花, 邓波, 成炜, 陆芳燕, 方献平,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国内外草莓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梳理并比较了国内外草莓相关标准的颁布情况,并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分析了国内草莓地方标准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的草莓相关标准在总数量上远超国际组织(欧盟和美国等)。我国草莓地方标准主要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3个环节和5个技术领域,缺乏产前的产地、建园及产后果品包装、加工、贮运等相关标准。草莓产后的商品化处理与国外相关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结合上海草莓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对推进上海草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思考,以期为我国草莓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实用性、前瞻性的指引。
  • 农业气象

  • 周宇, 辛跳儿, 谢烨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上海市日照时数变化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根据1961—2020年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逐日日照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Morlet连续小波变化、M-K检验和GIS等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近60年日照时数的时空间特征、周期和突变点,以及对水稻和设施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年来,上海市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小趋势,每10年平均减少73.5h,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突变,由偏多期转为偏少期,突变后年平均日照时数下降了247h,春季日照时数未发生突变,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的分别在1978年、1995年和1986年发生突变;日照时数减少导致全年晴天日数减少,多云和阴天日数增加;除春季的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余三个季节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减幅最大(每10年减少38.3h),冬季次之(每10年减少19.8h),秋季最小(每10年减少17.8 h)(P<0.01);全年12个月份中,8月的日照时数减幅最大,每10年达14.9h(P<0.01);年日照时数在不同时间度上存在周期震荡,其中31年的周期震荡最强;日照时数在突变(1982年)前,空间上呈现自东北多西南少的特征,在突变后呈现西部和中部较少、北部和东南部较多的特征;近60年水稻全生育期的日照时数平均每10年减少49.8h,8月和9月下旬至10月的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308(P<0.05)和0.435(P<0.01),该时间段内,上海北部、南部以及东部的日照时数较多,而西部和中部的日照时数较少;设施农业各等级寡照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南部重于东北部的特征,并在日照时数突变后合计每10年增加了17次。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水稻和设施农业的布局和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方秋爽, 黄建春, 汤倩倩, 张莉侠, 隽加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双孢蘑菇集中供料带动农民周年化栽培作为循环农业的一种典型范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种有效路径。工厂化带动农民周年化栽培可以通过改善要素合理配置,在缓解都市农业劳动力和原材料紧缺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变农村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利用中国上海市2010—2023年双孢蘑菇产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产业发展现状(数量和质量)、生产模式(传统的和工厂化的)、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工厂化模式相比传统模式,在技术应用、组织经营和市场销售方面更具有优势;工厂化集中供料模式发挥的分工优势,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工厂化集中供料带动农民周年化栽培模式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都市循环农业模式的范例,也是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 周慧娟, 苏明申, 杜纪红, 李雄伟, 张夏南, 张明昊, 周 讯, 叶正文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动上海桃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产业布局、品种结构、经营主体概况、成本结构、采后仓储、市场动态等产业信息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桃全产业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与市场空缺期配套的高品质品种选育有待完善,省力化、智慧化配套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提升,产业链延伸关键技术、分等分级、贮运保鲜技术和品牌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优品种结构,推广省力化、智慧化配套管理模式,推进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技术、提高经济附加值的发展建议。
  • 盛瀚, 刘雪梅, 杨红英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收获期间受极端自然条件影响而导致的时间窗缩短,现有农机数量无法完成作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与聚类算法二阶段组合求解策略,以农机最小调度数量、最小非作业行驶距离为目标建立了农机应急救灾作业数学模型,利用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出理想情况下的农机调度与作业方案。参考遗传算法所得解非支配解设置聚类中心数目,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农田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簇农田的作业顺序再次进行优化,获得二次优化的农机调度方案。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二阶段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保证所有农田能够被及时收获的前提下,使用K-Means聚类算法与遗传算法进行二阶段优化能够有效减少因忽略实际道路网络与地理条件等因素造成的影响,提升车辆作业路径上田块间作业条件的相似程度,有利于农机驾驶员快速熟悉地况及其他辅助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农机高效运转。
  • 费建, 王桂霞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迎合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微旅游应运而生。研究以游客满意度理论为研究依据,针对上海市休闲农业微旅游资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4个潜变量16个观测变量,并利用整体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旅游要素、目的地设施与服务、微旅游自由度以及微旅游优势4个潜变量对题项均有较好的解释度,而其中旅游要素、目的地设施与服务以及微旅游优势作为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 综述

  • 普春敏, 陈丽丽, 索玉娟, 赵晓燕, 白亚龙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感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食源性病毒的检测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挑战。其中,食品样本的前处理一直是食源性病毒检测的瓶颈环节,且不同食品基质的复杂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的基质制定不同的洗脱富集方法。本文综述了不同食品基质的不同洗脱富集方法,对抗体、适配体、多肽以及组织血型抗原四种NoV分子识别元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NoV的分子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NoV洗脱纯化及检测技术做出了展望。
  • 丁梓钊, 肖长峰, 许云英, 吕文纬, 朱丽慧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畜牧业高速发展,环保压力增大。饲料全面“禁抗”法规的实施以及国际环境变化导致的饲料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给家禽养殖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寻找适宜的饲料原料替代品成为家禽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也是畜牧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我国家禽养殖和饲料资源现状、理想的替代性非常规饲料原料及其优化应用技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家禽生产中饲料原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