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1,37(6):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21,37(6):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聚焦

  • 张德顺,陈莹莹,张百川,尹伊凡,姚驰远*
    2021,37(6):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15种常见固氮园林植物株高生长胁迫指数和形态评价等级两项指标,在探究园林树种对气候干旱和立地土壤贫瘠双因子胁迫的耐受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园林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初步构建了基于生长形态指标的园林植物抗旱性评价体系,将15种固氮园林树种依据抗旱性强弱分为四类,可为科学选择园林树种提供参考。
  • 夏叶,孙莹慧1,李春华1,郭佳宏1,王秀花2,缪德年1*
    2021,37(6):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江苏地区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的流行变异情况,以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猪为试验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其部分16S rRNA基因序列,并对其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样品均扩增出695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附红细胞体分离株PE1、PE2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6.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两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分离株PE1与中国、日本猪细小支原体分离株的亲缘性关系最近;分离株PE2与意大利绿念珠菌支原体分离株的亲缘性关系最近。本研究为掌握江苏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流行及系统进化情况奠定基础。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陈子义,赵硕,章竞瑾*,黄丹枫
    2021,37(6): 10-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通白菜品种‘夏王’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普通白菜光合特性、形态及膳食纤维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 400 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普通白菜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不可溶膳食纤维、总膳食纤维、细胞壁纤维素和总半纤维素含量较100 μmol·m-2·s-1光照强度下显著提高,光照强度提高至500 μmol·m-2·s-1时,其并无显著增加;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其叶面积、叶片厚度、可溶性膳食纤维、细胞壁果胶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400 μmol·m-2·s-1最大;普通白菜的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光照强度升高增加,500 μmol·m-2·s-1时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综上,400 μmol·m-2·s-1较适合用于人工光型植物工厂高品质普通白菜生产。
  • 丁小涛,何立中,金海军,张红梅,崔佳维,周强,余纪柱*
    2021,37(6): 16-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营养液不同电导率(EC)对温室黄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茎粗、叶柄长、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均随着EC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EC2.9处理最大。黄瓜叶片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EC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大, EC浓度达到1.08 dS·m-1后,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黄瓜植株大量元素N、K、P、Ca、Mg含量随着EC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电导率增加至2.17—5.8 dS·m-1后其含量停止增加或略有降低,说明植株体内主要营养元素的积累在营养液EC为5.8 dS·m-1时达到饱和或过饱和。建议生产中黄瓜苗期营养液电导率控制在2.17—2.9 dS·m-1。
  • 李巧珍1,沈秀芬2*,张美彦1,尚晓冬1,张丹1,于海龙,2**
    2021,37(6): 23-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不同栽培模式对猪肚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以17个猪肚菇菌株为材料,比较埋土和覆土两种栽培模式对不同菌株8个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子实体营养成分和砷、镉等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7个菌株中,有4个菌株的8个农艺性状(子实体产量、菌盖质量、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褶宽度、菌柄长度、菌柄厚度、菌盖质量/子实体产量)表达不受栽培模式的影响,其余菌株均有部分性状表达存在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品种内的各个性状的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栽培环境对猪肚菇子实体品种内的性状表达影响是相同的。覆土模式下生产的子实体菌盖中的粗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埋土模式下的含量,粗脂肪和镉含量显著低于埋土模式下的含量,粗纤维和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 王慧,胡颖雄*,关媛,卫季辉,于典司,孙萍东,顾炜,郑洪建**
    2021,37(6): 29-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测定优质广适甜玉米新品种‘申科甜2号’的产量及营养成分,为更好地推广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申科甜2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SHL01为母本,SHL0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甜玉米杂交新品种。2018年、2019年参加申科玉(东南区)鲜食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结果表明:2018年,‘申科甜2号’平均鲜穗产量13316.7 kg/hm2,2019年,平均鲜穗产量14338.5 kg/hm2;该品种生育期80.8 d左右。品尝品质综合评分89.0分,皮渣率9.8%,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3.1%、11.2%, δ-VE、 γ-VE、 α-VE含量分别是0.1543 μg/g、0.8403 μg/g、0.3521 μg/g,VE总含量是1.3467 μg/g,紫黄质、辣椒红色素、叶黄素、玉米黄质、隐黄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0.0532 μg/g、0.1382 μg/g、8.0358 μg/g、9.9777 μg/g、0.5712 μg/g、0.2164 μg/g、0.6453 μg/g,该品种适合东南地区栽培种植。
  • 杨秀丽 ,宁东贤,赵玉坤,杨丽萍,李楠
    2021,37(6): 35-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17.5%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26份花生品种种子萌发期胚轴长、主根长、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用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和根长胁迫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依据隶属函数值和抗旱性度量综合评价D值来评价供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5个综合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6份花生品种间抗旱性存在差异;抗旱性综合评价D值变幅范围大,‘花育25号’D值最大,抗旱性最强,‘白珍珠’D值最小,抗旱性最弱;26份花生品种分为5个类群,通过研究2个类群花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差异,发现4份花生品种具有强抗旱性。
  • 园艺·园林

  • 赵吉莹1,吴震1,侯喜林1,袁建玉2,齐迎斌1,吴翠云1,蒋芳玲1*
    2021,37(6): 43-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结球白菜‘改良金品28’为试验材料,在减氮20%基础上,研究了叶面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扶斯特”“碧护”“海藻精”“展叶灵”对不结球白菜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生物刺激素在不结球白菜氮肥减施增效与替代技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氮20%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光合作用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即降低了维生素C(VC)含量;(2)600—2400 mg/L“扶斯特”、100 mg/L“碧护”、800—1600 mg/L“海藻精”和8000 mg/L“展叶灵”处理可同时提高叶片Pn、Gs和Tr,300 mg/L“扶斯特”、50 mg/L“碧护”、400 mg/L“海藻精”和4000 mg/L“展叶灵”处理可同时提高叶片Pn和Tr,2000 mg/L“展叶灵”处理可同时提高叶片Pn和Gs,而200 mg/L“碧护”、200 mg/L“海藻精”和1000 mg/L“展叶灵”处理仅提高叶片Pn;(3)400 mg/L“海藻精”和4000 mg/L“展叶灵”处理使不结球白菜的株高和株幅较N2处理显著增加,与CK保持相同水平;(4)4000 mg/L“展叶灵”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CK增产14.88%,增收人民币123667.30元/hm2,其次 为400 mg/L“海藻精”处理,两者均使不结球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且对VC、纤维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综上,在不结球白菜生产中,减氮20%并叶面喷施400mg/L“海藻精”或4000mg/L“展叶灵”均可实现氮肥减施增效的目的。
  • 肖婷婷,王 倩*,隽加香,陈明杰,陈 辉,张津京,宋晓霞,黄建春**
    2021,37(6): 53-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钠盐对双孢蘑菇A15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及工厂化培养料三次发酵生产产量的影响,分别测定了醋酸钠、柠檬酸钠处理后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以及工厂化栽培的产量。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添加0.2 g/L醋酸钠或0.5 g/L柠檬酸钠均可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1 g/L醋酸钠或0.2 g/L柠檬酸钠均可提高菌丝的生物量,缩短培养周期。栽培试验表明:在培养料中喷施0.5 g/L柠檬酸钠能够增加双孢蘑菇产量,而喷施醋酸钠对双孢蘑菇产量无显著影响;覆土后喷施0.1 g/L醋酸钠和1 g/L柠檬酸钠使双孢蘑菇产量分别提高17.4%和21.6%。可见,适量的醋酸钠和柠檬酸钠溶液能够促进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提高生物量和工厂化生产产量。
  • 刘 娜1,杜 旋1,鲁 博2,田守波1
    2021,37(6): 60-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节瓜品种‘J-31’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破壳率(25%、50%、75%、100%)对节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对节瓜种子进行破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节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节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重、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幼苗的电导率。随着破壳率的增大,其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破壳率50%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
  • 杨艳敏,魏鑫,张舵,王升,刘修丽,王宏光,王莉,刘成*
    2021,37(6): 65-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品种树莓杂交种子为材料,采用成熟胚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其发芽、幼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莓杂交种子(HT)成熟胚最适灭菌条件为0.1% HgCl2灭菌10min;在1/2MS+6-BA 0.5mg/L +IBA(1.5—2.0)mg/L培养基上,树莓杂交种子萌发率最高达 88.9%(RQ);无菌苗在MS+6-BA(0.5—0.8)mg/L +IBA0.1mg/L+GA30.5mg/L培养基上增殖倍数最高达4.87倍(AT),且植株生长健壮;在生根培养基1/2MS+IBA(0.2—0.3)mg/L培养时生根率最高达96.35%(WH)。可见,6-BA、IBA和GA3对树莓种子萌发和成苗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优化的培养基可显著提高树莓杂交种子成熟胚的萌发、成苗和生根。
  • 张如平,曾炳山,黄烈健*
    2021,37(6): 70-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为材料,设置不同花枝和磷酸二氢钾添加浓度营养液处理,通过比较开花率及落花率筛选适宜相思树的室内花枝培养方法。结果表明: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均在有营养液培养下生长时间最长,马占相思一般可达21d,大叶相思一般可达12d。其中马占相思的5片叶、小枝、3g/L磷酸二氢钾处理最佳,大叶相思的5片叶、大枝、1g/L磷酸二氢钾处理最佳。建立马占相思和大叶相思的水培技术,可方便人工控制授粉,进而促进相思杂交育种研究。
  • 吴建宇,蔡益航,陈强
    2021,37(6): 74-7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面子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播种处理,开展绿化树种播种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GA3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人面子播种发芽率、幼苗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存在极显著影响,交互作用(GA3浓度×浸泡时间)对人面子播种发芽率和幼苗平均株高存在极显著影响,对平均地径存在显著影响。播种时间对人面子播种发芽率和幼苗平均株高存在极显著影响,对平均地径存在显著影响。播种深度对人面子播种发芽率、幼苗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存在极显著影响。人面子播种最佳GA3浓度为100 mg/L,最佳浸泡时间为6 h,最佳播种时间为春末夏初,最佳播种深度为3 cm。
  • 邢 强1,曾丽2,胡永红1,刘智媛2,秦俊1*
    2021,37(6): 78-8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漕溪立交、虹梅立交和莘庄立交3个典型的高架桥桥阴环境为试点,以上海辰山植物园非高架桥阴环境下种植的同一批植物作为对照,通过测定上海市常用的5种绿化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对不同绿化植物的生理指标进行比较,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绿化植物的综合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莘庄立交下环境胁迫程度最重,虹梅立交下环境胁迫程度较重,漕溪立交下环境胁迫相对较轻;综合隶属函数值表现为‘花叶’常春藤>小叶黄杨>麦冬>八角金盘>五叶地锦,说明‘花叶’常春藤、小叶黄杨和麦冬3种绿化植物对高架桥阴环境的适应性比八角金盘和五叶地锦的适应性强。
  • 资源环境·植物保护

  • 秦 秦1,2,3,孙丽娟1,2*,段海芹4,宋 科1,2,孙雅菲1,2,江建兵5,薛 永,2 **
    2021,37(6): 86-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利用沸石、生物炭、微生物菌剂及三者混合物对畜禽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废水的净化效果,并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水质处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对总氮均无净化效果;硝态氮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沸石效果最好,去除率为24.86%;总磷、活性磷酸盐大幅下降,沸石、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70.08%和71.90%;重金属去除效果最明显,沸石和生物炭对镉的去除效果最好,沸石、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复合处理对铬、铜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99%;新型有机物去除效果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卡马西平以沸石、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0.85%,而布洛芬和双酚A以生物炭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0.28%和81.43%。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沸石、生物炭和微生物菌剂复合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的水质较好。
  • 袁泉,吕巍巍,黄伟伟,孙小淋,吕卫光,周文宗*
    2021,37(6): 91-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黄鳝对稻田资源的利用特征,连续监测水稻生长期内(6—10月)黄鳝潜在饵料资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变化,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不同食物对消费者的贡献率,并根据营养级公式得到消费者的相对位置,应用“简化食物网”原则,构建稻鳝共作水体食物网,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显示:6—10月,稻鳝共作水体的δ13C值为-31.364‰—13.205‰,δ15N值为-1.444‰—10.082‰。黄鳝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沉积物、腐殖质、水生昆虫、寡毛类、浮萍和泥鳅;穗花狐尾藻、水花生和双穗雀稗固定的碳未流向黄鳝。水生昆虫、寡毛类贡献最大,贡献率平均值为68%,其次是泥鳅,为19.5%,螺蛳和浮萍贡献率为4.1%和3.3%,沉积物和腐殖质的贡献率较少,分别为1.9%和1.1%。黄鳝的营养级为3.17±0.36,泥鳅的营养级为3.22±0.21,食蚊鱼的营养级为2.36±0.15,克氏原螯虾的营养级为2.10±0.13,水生昆虫、寡毛类的营养级为1.92±0.36,螺蛳的营养级为2.00±0.08。研究表明,泥鳅和螺蛳是仅次于水生昆虫、寡毛类被黄鳝摄食的种类,同时螺蛳也是泥鳅、食蚊鱼、克氏原螯虾等次级消费者的摄食来源之一,建议在稻鳝共作模式中投放一定比例的螺蛳;此外,建议在放养黄鳝苗种的同时,投放一定比例的适口泥鳅以促进黄鳝摄食生长。
  • 臧晓韵1,王国宾2,况慧云3,4,孙萍东3,4,王慧3,4,孙建1,郑洪建3,4,林金元1,3*
    2021,37(6): 96-10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过程中,添加助剂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防治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于室内测定不同喷雾助剂对甲维盐溶液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喷液量下的植保无人机雾滴沉积分布特征及药后不同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喷雾助剂可有效降低甲维盐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雾滴在玉米叶片上的接触角,提高雾滴铺展系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有所不同,其中二元复配药剂甲维盐·氟铃脲具有最好的速效性,施药3 d后防效达到73.6%~76.3%,氯虫苯甲酰胺持效性最好,施药10 d后防效仍达到80.3%~80.4%,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防治效果最低,这可能与当地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有关。同时,添加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可有效的提高甲维盐药剂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对于植保无人机药剂喷施防治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念鑫1,孔 勇1, 于君君1,舒凤月1,周 晶*,王庆峰2,于国红3*
    2021,37(6): 103-10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氮污染已成为影响南四湖水质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南四湖沉积物种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的种类和系统发育信息,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具有氨氮去除能力的细菌,并用格利斯试剂检测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强弱,从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的氨氧化细菌,并对其进行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及分析。结果筛选到5株氨氧化细菌,经鉴定:3号和11号属于异氧硝化菌(Diaphorobacter sp)、5号属于嗜酸菌(Acidovorax ebreus)、4号和12号属于酯香微杆菌(Microbacterium esteraromaticum)。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出的5株氨氧化菌,既可利用有机氮又可利用无机氮,其营养来源多样,适应力极强。该结论不仅为研究南四湖内部的氮素循环起重要作用,还为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株材料。
  • 邹宜静1,王光锋2,任国华3,郑志强4,严百元4,朱徐燕3
    2021,37(6): 108-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番茄品种‘惠裕’和10个砧木品种进行了青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的苗期抗性鉴定,并以‘惠裕’为接穗,研究了10个砧木品种嫁接对其幼苗成活率、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健壮25’的综合抗病性最好,对黄萎病表现为高抗,对青枯病、枯萎病表现为抗病;各砧木品种的嫁接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与‘惠裕’的亲和性较好;各砧木品种嫁接均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茎粗、叶长、叶宽和单果重,单株产量以‘京番501’‘浙砧5号’‘健壮25’嫁接增幅较大;不同砧木品种嫁接降低了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而对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规律不同,‘健壮25’嫁接的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与对照较为接近。综合评价认为,‘健壮25’抗病性好,能促进植株生长,对果实品质影响小,可作为番茄嫁接栽培的潜力砧木品种进一步试验应用。
  • 畜牧·兽医

  • 王 剑,徐慧明,门程芳,徐一凡,于瑞嵩,董世娟,谢春芳,李震*
    2021,37(6): 114-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测定临床流行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XS12毒株对新生仔猪的半数致死量(LD50),了解不同攻毒剂量对新生仔猪攻毒后体征指标的影响,探索新生仔猪PEDV攻毒模型的建立,依次对PEDVAg-/Ab-未哺乳新生仔猪进行PEDV肠毒增殖、肠毒扩增后的病毒载量测定和攻毒后新生仔猪的LD50测定。测定过程中对采食量、体重、体温、24h排泄量、粪便病毒载量等指标进行24h、为期7d的观察与记录,并通过固定剂量法(Fixed Dose Procedure, FDP)、序贯法(Up and Down Procedure, UDP)、改进寇氏法、Bliss法综合计算出PEDV-XS12 LD50。最终,各组攻毒剂量分别为:200copies/mL(LD100),126copies/mL(LD80),79copies/mL(LD60),50copies/mL(LD40),31copies/mL(LD20),20copies/mL(LD0)。各组受试动物死亡率依次是LD100=10/10、LD80=6/10、LD60=5/10、LD40=4/10、LD20=3/10、LD0=2/10。由此得出:PEDV-XS12 LD50为48.044 copies/mL,95%置信区间为29.053—72.071,i=0.63。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 吴华莉 ,2曹建国1,2张莺莺1,2王洪洋1,2涂尾龙1,2黄济1,2谈永松*1,2
    2021,37(6): 123-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猪ALAS1基因内含子9多态性及其对繁殖性能指标的遗传效应,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S1基因内含子9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群体内的多态性,并分析该突变位点与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LAS1基因内含子9在长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为CC(0.01)、CT(0.32)和TT(0.67);在大白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为CC(0.23)、CT(0.40)和TT(0.38);在梅山猪群体内的基因型频率为CC(0.62)、CT(0.26)和TT(0.11);在杜洛克猪群体内只检测出TT基因型,TT基因型频率为1.00。ALAS1基因在长白猪群体内CT型的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比TT型的TNB和NBA分别高0.23头(P>0.05)和0.29头(P>0.05)。ALAS1基因在大白猪群体内的TNB和NBA均表现出CC>CT>TT的趋势。在大白猪群体内CC型的TNB、NBA比CT型的TNB、NBA分别多0.28头(P>0.05)、0.24头(P>0.05);CC型和CT 的TNB比TT型的TNB分别多1.63头和1.35头 (P<0.01);CC型和CT 的NBA比TT型的NBA分别多1.58头和1.34头 (P<0.01)。ALAS1基因在大白猪群体中CC型为影响产仔数的优势基因型,CC型和CT型的TNB、NBA均高于TT型的TNB、NBA,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张皖静1 ,张 琪1 ,张晓霞1 ,吴文静1 ,杨 丹1,袁文天2 ,许 燕1* ,赵 凯3*
    2021,37(6): 128-1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传播范围十分广泛,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对这种病毒进行免疫预防,必须进行检测、扑杀和隔离,因此亟需建立简便、快速、有效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介绍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几种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归纳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司文帅1, 张 颖2,张耀丹1,黄志英1,白 冰1,赵晓燕1*
    2021,37(6): 132-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菠菜、普通白菜和叶用莴苣3种基质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样品经过乙腈涡旋提取,用无水MgSO4、GCB、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5—200 µg/L范围内,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 µg/kg;在10 µg/kg、50 µg/kg和100 µg/kg三个添加水平下,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回收率为92.6%—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8%。该方法可以满足绿叶蔬菜中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残留检测的需要。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陈 宇1 ,路 阳1,*,蔡 娣1,姜 峰1,杨化龙1,2
    2021,37(6): 136-1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田间条件下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3种常见水稻叶部病害的快速识别和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粒子群优化算法(SPSO)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水稻病害诊断方法。首先对在田间采集到的300幅水稻叶部病害图像,利用中值滤波方法和方向梯度直方图,得到3种病害3780维特征向量;然后建立病害识别支持向量机模型,使用交换粒子群优化算法(SPSO)优化支持向量机径向基函数(RBF)的参数γ和惩罚因子C。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单独使用支持向量机或粒子群(PSO)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3种水稻叶部病害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 93.2%,该方法可用于上述3种水稻叶部病害的识别。
  • 俞美莲,王丽媛,刘增金,马 佳*
    2021,37(6): 143-1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龙头企业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为考察上海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上海市93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抽样调查问卷,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农业龙头企业对智慧农业的认知、对智慧农业技术的采用情况、政府扶持与技术推广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有助于推进上海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龙头企业负责人对智慧农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但关注度较高。龙头企业负责人对智慧农业带来好处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政策和资金支持、技术成熟适用、规模化经营是发展智慧农业的必要条件。阻碍农业企业采用智慧农业技术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成本高与收益不确定。农业龙头企业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及相关设备多在产前和产后阶段,减少人工投入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是企业采用智慧农业技术的主要目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技术和市场信息是农业企业需求最大的技术和服务。上海在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政策支持、发展基础、专业人才、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问题,推进上海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发展基础、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