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19,35(2):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19,35(2):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作物栽培·生理生化

  • 王新其1,施圣高2,李国梁2,奚 刚2,曹伟召2,陈小倩2,左 军2,曹黎明1*
    2019,35(2):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精量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145.92 ± 277.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8︰2和9︰1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 > 穗粒数 > 结实率 > 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 = -9142.21 x2 + 12178.18 x + 7779.51 (R2 = 0.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施用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43-0.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25×104/hm2)基础上,以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为高产目标。
  • 姚金保1,2,张 鹏1,2,马鸿翔1,张 瑜1,余桂红1,杨学明1,周淼平1,张平平1
    2019,35(2): 7-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2—2015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以及2013—2016年度国家冬小麦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资料,对小麦新品种‘宁麦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26’平均穗数476.6万/hm2,穗粒数36.7粒,千粒重41.9 g,产量6 636.9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8**、0.3296**和0.2497*。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7 583.99+11.76X1+116.44X2+103.94X3。通径分析表明,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6426),其次是穗粒数(Py=0.4309),千粒重的作用相对较小(Py=0.3572)。‘宁麦26’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千粒重。
  • 朱宗河,郑文寅,余燕,周可金
    2019,35(2): 12-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2008-2017年长江上游国家区试中长江下游参试组合(品系)的产量和适应性表现,旨在为长江下游生态条件下选育适宜长江上游推广的油菜组合(品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8年以来,长江下游生态条件下选育的油菜组合(品系)在长江上游国家区试中大多表现不佳,22个参试组合(品系)产量比对照平均减产2%,全部317个试点(次)中增产点(次)137个,占43.2%。参试组合(品系)中‘天禾油10号’是唯一通过国家审定,适合长江上游推广的油菜品种。长江下游生态条件下选育适宜长江上游推广的油菜组合(品系),宜将早熟、具有较高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列为主要育种目标,在育种后期阶段,应加强在长江上游生态条件下开展产量和适应性试验。
  • 毕俊国1,谭金松1,寇志奎1,李风雷2,刘国兰1,余新桥1,罗利军1*
    2019,35(2): 17-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和‘沪旱15’为材料,使用不同引发剂[50µg/L VC、蒸馏水(H2O)、1110µg/L CaCl2、2074µg/L KCl、25µg/L KT、25µg/L NAA和50µg/L SA]进行处理,调查水分胁迫下不同引发处理旱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和最大根长,并选取引发效果最好的处理进行大田验证,调查基本苗及产量构成因子,计算群体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经过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和最大根长均显著高于未进行引发的处理。其中,2074µg/L KCl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势、苗高和最大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引发处理。大田验证表明,经2074µg/L KCl引发处理后,‘沪旱15’和‘旱优73’两个品种的基本苗分别增加11.38%和9.7%,穗数分别增加6.08%和4.16%,实际产量分别增加8.93%和9.19%。可见,种子引发处理能显著提高旱作条件下节水抗旱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显著增加其基本苗和穗数,降低苗高、最大根长、基本苗和穗数的变异系数,提高群体的均衡性,最终提高产量。
  • 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

  • 程灿1,储黄伟1*,周继华1,牛付安1,高卫兵2,罗忠永1,曹黎明1**,袁勤1
    2019,35(2): 22-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申繁24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育种中间材料ZR213为母本、CR-3作父本,通过杂交、自交系统选择,结合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及稻瘟病鉴定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晚粳恢复系。该恢复系抗稻瘟病、有香味、配合力强,配组育成的‘申优24’‘紫祥优24’‘申优415’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顾啸,陆铭昌,金菊花,黄慧珍,毛瑷璇,姚麒麟*
    2019,35(2): 26-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粳稻稻米品质特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上海市松江区13个粳稻品种(系)的12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个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垩白度、透明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长宽比品种(系)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3.5%、45.6%、39.2%、28.7%、20.3%。共选出4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1.069%。13个粳稻品种(系)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方面表现较好,多数粳稻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聚类分析将13个品种(系)归为5类,有76.9%的品种被归在第Ⅰ类和第Ⅱ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
  • 柯裴蓓1,2,刘玉1,张婷1,孙宇欣1,何立强1,肖进1,王秀娥1*
    2019,35(2): 3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手段解析乙烯通路参与小麦抗赤霉病的调控网络,筛选到一个乙烯合成通路上的关键基因——氨基环丙烷羧酸合成酶基因TaACS2,并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在抗赤霉病病小麦品种‘望水白’和‘苏麦3号’中瞬时沉默TaACS2,初步研究其在小麦抗赤霉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TaACS2基因在抗病品种‘苏麦3号’中受赤霉菌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感病品种‘Alondra's’中不受诱导,甚至下调表达。沉默TaACS2的植株接种赤霉菌后,与对照相比,‘苏麦3号’平均病小穗率从7.2%上升到13.3%,病穗轴率从4.6%上升到19.0%;‘望水白’平均病小穗率从10.8%上升到28.4%,病穗轴率从0%上升到53.6%,病小穗率和病穗轴率均显著提高,表明基因沉默TaACS2后,小麦赤霉病抗性显著下降,提示TaACS2基因正向参与调节小麦对赤霉病的抗病反应。
  • 李庆伟1,2,宗英杰2*,郭 娇2,刘成洪2,陆瑞菊2,许建华3,黄剑华2**
    2019,35(2): 37-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克隆了一个与‘凤大麦7号’抗白粉病相关的SnRK2类基因,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与SnRK2蛋白激酶家族典型的结构域Cdd: cd14662相似度很高,因此命名为HvSAPK3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HvSAPK3蛋白与粗山羊草AgSAPK3蛋白亲缘关系最近。HvSAPK3基因在受白粉菌侵染24h的‘凤大麦7号’叶片中开始上调表达,在48h、72h持续上调表达;而在感白粉病品种‘花30’中下调表达。沉默‘凤大麦7号’的HvSAPK3基因后,沉默植株叶片上的白粉菌形成次生菌丝,表明HvSAPK3基因可能在大麦抗白粉病中发挥作用。
  • 园艺·园林

  • 完香蓓,简丽蓉,辛萍萍,单慧勇,胡瑾*
    2019,35(2): 42-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如何在嵌入式控制终端上实现不同根温、气温、CO2浓度下光饱和点的动态获取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水培生菜为试验材料,设计多因子嵌套试验方案,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面向嵌入式控制终端的光调控目标值模型。讨论随机森林算法参数对模型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基于嵌入式控制终端的光饱和点的动态获取,模型决定系数为 0.9955,均方根误差为5.677,平均绝对误差为5.3475,可为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光环境高效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 常晓丽1,袁永达1*, 张天澍1, 滕海媛1,常文程2,徐佳3,王冬生1**
    2019,35(2): 48-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验证尼龙防虫网对小菜蛾的阻隔作用,设置了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和用药棚3种处理,并对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种植的两茬青菜分别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凡是被防虫网全封闭的大棚,青菜上的小菜蛾幼虫种群数(<0.08头/株)和小菜蛾对青菜的为害率(<3.11%)均显著小于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0.13头/株;>8.89%)。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青菜产量(<8599.95kg/公顷)显著低于其他2种处理棚的产量(>16225.05kg/公顷)。同用药棚相比,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不仅青菜产量比用药棚略增加,而且每茬青菜可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3000g/公顷。综上,全封闭式防虫网塑料大棚对小菜蛾具有非常好的阻隔效果,该结果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海霞1,朱明芬1*,常晓丽2
    2019,35(2): 52-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连续2次用药,比较4种杀菌剂第一次药后10 d和第二次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不同处理间水稻产量性状。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较好,都显著高于对照药剂,但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第二次药后14 d平均病指防效在79.19%—91.27%,防效大小依次为: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 24%己唑·嘧菌酯悬浮剂> 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 6%井冈·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同时,所有供试药剂对产量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6.37%—8.56%。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地控制作用,可以作为生产中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之选。
  • 郝新朝1,2,安裕伦1,2*,伍 显1,2,陈啟英1,2,安宏锋3,夏 林1,2,奚世军1,2
    2019,35(2): 56-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GIS和RS技术,对贵州草海地区1990年、1995年、2010年以及2015年四期TM遥感影像解译获得覆被图。采用转移矩阵,计算草海保护区1990—1995年和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比分析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成立初期和近些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发现:1)1990年、1995年、2010年和2015年草海国家级保护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6696.57万元(人民币,下同)、18391.57万元、20724.93万元和20766.52万元,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研究区1990—1995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比2010—2015年的增加量增长了10.15%,增加速度快了2%;3)在草海各土地利用类型中,湿地和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占比最大,均在65%以上;4)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与其面积的变化一致。
  • 畜牧·兽医

  • 吕松洁1, 2, 3,戴建军2, 3,孙玲伟2, 3,葛雷1, 2, 3,梁菲4,张树山2, 3,张德福2, 3*
    2019,35(2): 63-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优化湖羊冻精生产工艺,提高冻精质量,本研究以湖羊种公羊的精液为试验材料,分别选择7种稀释液进行处理,采用液氮熏蒸法进行冷冻,并设置不同解冻温度和时间进行交叉试验。结果表明:7号稀释液处理的湖羊精子在42 ℃和70 ℃两种解冻条件下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均最高;6种解冻条件中,70 ℃解冻5 s的解冻效果最佳,其活率、活力、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率分别达50.62%、43.09%、40.09%和54.37%。综上所述,7号稀释液和70 ℃解冻5 s是湖羊精液冷冻的最佳稀释液和解冻条件。
  • 戴建军1,2,3,吴彩凤1,2,张树山1,2,3,孙玲伟1,2,陈亚宁1,2,张德福1,2,3*
    2019,35(2): 67-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猪MII期卵母细胞冷冻前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猪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其冷冻前后的基因进行表达谱分析,筛选出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这些基因进行GO和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1)猪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前后共获得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171个,其中冻后上调表达基因103个,下调表达基因68个;选取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经RT-PCR验证后与芯片分析结果一致。(2)损伤应答、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坏死及蛋白激酶调节、RNA拼接、核mRNA拼接和mRNA代谢等参与了卵母细胞冻后基因差异表达的生物学过程;(3)胞外区、基底质膜、细胞外间隙、质膜、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线粒体脊、线粒体、细胞器膜和线粒体包膜等参与了卵母细胞冻后基因差异表达的细胞组分调控;(4)类固醇结合、酶抑制剂的活性、激素结合、核苷酸结合、辅酶结合和ATP酶活等参与了卵母细胞冻后差异表达基因的分子功能调控。(5)KEGG Pathway分析表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黏着连接和MAPK信号通路等参与了冻后卵母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综上所述,冷冻能造成猪MII期卵母细胞多系统的损伤,如线粒体损伤、凋亡、坏死、质膜损伤和RNA拼接与代谢异常等。
  • 质量标准·食品安全

  • 姚小玲1,潘 嘹1,卢立新1,2*
    2019,35(2): 75-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槟榔为试验材料,结合气调贮藏(4%O2,4%CO2,92%N2)技术,探究减压预处理对槟榔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压强(10 kPa、20 kPa、30 kPa、101 kPa)对槟榔进行20 h预处理,测定其在气调贮藏期间对槟榔感官品质、相对电导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表征品质参数与预处理压强、贮藏时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槟榔在20 kPa预处理后35天贮藏期内能保持良好产品品质,减压预处理能有效延长槟榔的贮藏期;提出的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高,可用于表征槟榔在贮藏期的品质变化。
  • 路以兴
    2019,35(2): 82-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以下简称“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趋关注,“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在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方面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为了解近年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情况,主要从区域分布、品类分布、时间分布、财政补贴情况、认证条件五个方面对上海市2012—2017年的认证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认证工作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环保意识,还提升了地产农产品的竞争力。
  •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

  • 贾 磊1,覃梦妮2 ,张莉侠1 ,刘增金1,周 洲1, 高慧琛3*
    2019,35(2): 87-9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携运动(Teikei movement)作为日本的一种替代性食物网络,起源自20世纪60年代。与现在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相似,提携运动也是通过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建立一条短链食物供给来保证食品安全。通过分析日本提携运动的由来及做法,希望能为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社区支持农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并且,通过回顾提携运动在日本的发展历史,结合北海道“Menno Village农场”的事例,发现提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食品安全、有效促进城乡交流、推进产业融合。但是,也存在着劳动力短缺、大超市竞争激烈、农协关系协调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日本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供给、促进超市与社区支持农业合作、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和扩大互联网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 刘 勇1,2,郑秀国1,2*,徐识溥1,2,杨 娟1,2,王运圣1,2 ,陈 旭3
    2019,35(2): 94-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星型无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一套绿叶菜生产环境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子节点使用电池供电,利用ARM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STM32F103VET6采集绿叶菜生产中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和光照度等环境信息,中心节点使用DTU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后台服务器利用数据库技术、云服务器技术和B/S架构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发布和多终端可视化展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上海市郊区绿叶菜生产基地内运行稳定,子节点可以根据生产状况随时布设或收起,满足绿叶菜生产对环境监测的实时性和便利性要求。
  • 马 佳1,薛信阳2,杨德利2
    2019,35(2): 100-10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户土地承包权有序退出可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基于上海45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干预情况下”、“取消农业补贴情况下”和“获得可观收入情况下”有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农户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2%、33%和36%。户主年龄、户主非农就业经历、流入农地数、流出农地数、土地确权能否促进土地流转、土地确权能否促进就业增收分别对不同条件下农户土地承包权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得出政策启示:一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政策设计,实现有条件的农户有序退地;二是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激活农地财产权;三是持续加大农村发展支持力度,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 孟晓芳1,刘增金2*,张莉侠2,李玉峰1
    2019,35(2): 107-1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上海市、济南市实地调查的1009份消费者问卷数据,以可追溯猪肉为例,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信息源信任对消费者食品购买意愿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仅有30.72%的受访者知道可追溯食品,主要通过网络、电视与食品标签渠道了解可追溯食品的相关信息;经情景模拟信息强化后87.4%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有购买意愿;消费者对政府发布的猪肉追溯信息较为信任;信息源信任变量通过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消费信心进而影响购买意愿;消费比重、年龄及学历变量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最后提出加大对食品可追溯体系宣传的力度,鼓励消费者积极查询可追溯信息,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等相关对策建议。
  • 洪名勇,唐幸子2*,何玉凤1
    2019,35(2): 115-1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各省级区域“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评价,并探讨其演变规律与特征,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三阶段DEA模型能够甄别传统DEA模型对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的偏误;2)调整后的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大面积、大幅度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的下降是制约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粮食生产效率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江苏等4省始终处于技术效率前沿,西北及沿海地区则为综合效率值的主要提升区域。基于此,提出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粮食生产效率类型特点,采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及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投入潜力等建议。
  • 综述

  • 张镭1, 2,刘福兴1, 2*,王俊力1, 2,乔红霞1, 2,付子轼1, 2
    2019,35(2): 121-1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湿地因其基建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生态效益高、降解污染物能力强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湿地基质的材料特性及配置方式对湿地的运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于基质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归纳总结。本文综述了近些年人工湿地基质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物化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等多角度对基质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非基质类外源汇入颗粒对湿地功能的影响。最后对人工湿地基质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对未来湿地科学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王伟荣,周熙荣,杨立勇,孙超才*
    2019,35(2): 127-1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油菜品质性状遗传规律逐渐被挖掘,以及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和QTL定位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油菜中几个重要的脂肪酸相关的分子标记和QTL定位进行综述,最后对已有的研究报道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和总结,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 孙玲伟1,戴建军1,梁 菲2,张树山1,吴彩凤1,张德福1*,吕松洁1
    2019,35(2): 133-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是围产期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与母体及宫内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密切相关,且IUG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揭示。因此,建立与人类临床病理特征相似的IUGR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通过介绍啮齿类、灵长类、家养类等不同动物的IUGR模型,并综述通过自然选择法、子宫动脉结扎法、营养限饲法等IUGR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选择复制IUGR的动物以及复制模型的方法提供新的依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