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8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5-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18,34(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18,34(3):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秦 秦1,2,宋 科1,杨建军1,3,乔红霞1,孙丽娟1,吕卫光1,薛永1*
    2018,34(3):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上海奉贤示范区10年生‘翠冠’梨种植园,行间生黑麦草、白花三叶草、紫花三叶草,研究梨园生草对土壤层次(0—60 cm)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有效含量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梨园行间生黑麦草较清耕显著提高各土层有效铁和有效铜含量。生白花三叶草仅0—20 cm土层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土壤,而生紫花三叶草各土层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有效含量均无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无论是生黑麦草还是生三叶草,梨园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有效含量均降低。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比较分析表明,在示范区梨园生黑麦草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具有较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0—20 cm表层土壤。
  • 李双喜1,吕卫光1*,雷艳芳2,唐雅莹3,陈新兵4,余丛田2,顾建人3,张汉强2
    2018,34(3): 6-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土壤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不同的重金属评级方法评估结果差异较大。为考察光明食品集团在上海崇明和奉贤区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地积累指数法,以国家和上海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计算依据,按照地积累指数评价与分级标准,分析典型区域重金属积累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区域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依次为Cu 23.61mg/kg,Zn 88.34mg/kg,Pb 12.38kg/kg,Cd 0.11mg/kg,Cr 86.82mg/kg,Ni 27.59mg/kg,Hg 0.1mg/kg和As 8.71mg/kg;奉贤区域重金属平均含量依次为Cu 21.18mg/kg,Zn 103.13mg/kg,Pb 12.59kg/kg,Cd 0.13mg/kg,Cr 85.03mg/kg,Ni 19.71mg/kg,Hg 0.08mg/kg和As 8.85mg/kg。整体而言,光明食品集团国营农场崇明和奉贤区域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地积累指数分级频率因评价标准值的差异而有所不同,8种重金属Cu、Zn、Pb、Cr、Cd、Ni、Hg和As等指标均没有造成污染,Igeo均小于0,说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和奉贤区域的国营农场土壤质量安全。
  • 周佳欣1,姚春霞1,孙明星2,白 冰1*,周昌艳1*
    2018,34(3): 11-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过硫酸盐经金属离子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可高效降解土壤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通过考察反应体系的初始pH条件、确定活化金属离子以及过硫酸盐与金属离子的投入比例等试验条件,确定最佳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当酸性条件下,pH为3,选取亚铁离子作为土壤降解的活化金属离子,过硫酸钾:Fe2+:氯霉素的抗生素的摩尔质量比为40:20:1时,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降解率分别为80.9%、79.2%和78.4%,降解效果最佳。
  • 宣 斌,王 济*,蔡雄飞,胡丰青,段志斌
    2018,34(3): 16-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对比研究6种菊科植物(三脉紫菀、黑心菊、硫华菊、血皮菜、金盏菊、三叶鬼针草)在不同浓度胁迫下的耐铅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6种植物随着Pb含量的增加,地上部干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硫华菊、血皮菜和金盏菊在所有浓度处理下,耐性指数(TI)均大于0.5且根系耐性指数(RTI)均大于0.9,对Pb胁迫具有较好的耐性;黑心菊地上部Pb含量最大为1 783 mg/kg,且富集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根据修复潜力指数计算,当土壤Pb含量为500 mg/kg时,黑心菊地上部Pb累积总量最高为2.507 mg/株;最后综合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和修复潜力指数,黑心菊可作为低浓度Pb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 李超汉1,杨红娟1*,高亚达2,朱丽华1,宋荣浩3,顾卫红1**
    2018,34(3): 2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7份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其中10份为崇明岛地方品种)为试材,利用150 mmol/L及200 mmol/L NaCl溶液进行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然后用150 mmol/L NaCl溶液对其中10份品种资源进行结荚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3个耐盐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和‘骨粒青’,3个盐敏感品种‘乌大青’、‘苏鲜四号’和‘绿皮豆’。对耐盐级别不同的4个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苏鲜四号’和‘乌大青’苗期表现分析,结果表明:‘浙鲜豆五号’和‘VS13-2’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盐胁迫前期高于对照,与‘乌大青’和‘苏鲜四号’相比,‘浙鲜豆五号’和‘VS13-2’在盐胁迫的大多数时间点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本研究为菜用大豆耐盐种质筛选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 马 欣, 郭俊花, 许先猛
    2018,34(3): 28-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晋麦8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苹果渣发酵酵素菌肥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稀释倍数的酵素菌肥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无菌水对照相比,稀释1000倍的菌肥溶液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发芽率提高40.01%,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16倍;稀释100倍的菌肥溶液能显著促进小麦株高、最长根长和鲜重的增长,尤其能明显促进小麦根系分蘖,比对照增加了4.11倍;稀释10倍的菌肥溶液能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强度和CO2同化量均增加了4.75倍。
  • 张 军 ,2,魏 璐 2,3,任 雪 盈 2,3,曹 书 苗 1,王 周 锋 1,耿 雅 妮 2,3
    2018,34(3): 32-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培发芽实验,研究了Cd2+在1、10、25、50、100 mg/L浓度下对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较低(<25 mg/L)时,Cd2+对黑麦草的鲜重、干重和发芽指数有一定促进作用;在Cd2+浓度较高(>50 mg/L)时,Cd2+对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的萌发指标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籽粒苋、印度芥菜、黑麦草的综合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402、0.434和0.556,3种植物耐镉顺序依次为黑麦草>印度芥菜>籽粒苋。研究结果可以为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种子筛选和污染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王金斌,2,3,李文1,3*,郭陈莉4,白蓝1,3,刘华1,3,吴文惠2 ,唐雪明1,2,3**
    2018,34(3): 37-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肉制品中牛、羊、猪、鸡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高效多重PCR检测方法,利用4对牛、羊、猪和鸡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 PCR 引物(靶基因序列来源于线粒体基因组)对多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四重PCR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牛、羊、猪、鸡源特异性引物浓度分别为0.16 μmol/L、0.40 μmol/L、0.16 μmol/L、0.16 μmol/L,退火温度58 ℃,退火时间45s,循环次数4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建立的牛、羊、猪和鸡4种动物源性成分多重PCR的gDNA 检出限达到20 pg。应用优化后的多重 PCR 方法对20份市售肉制品样本进行盲样检测,验证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现行标准的检测结果一致,掺假率达45%。本试验为该 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 卢 媛1,韩 晴1,王义发1,沈 渊3,沈新芬3,瞿玉玑4,施 标2*,沈雪芳1*
    2018,34(3): 45-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4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对2个供试品种进行DNA指纹鉴定,确定‘沪玉糯3号’的真实性。通过在‘沪玉糯3号’及其双亲间扩增,发现SSR标记umc2007y4,bnlg1940k7,bnlg2305k4,bnlg1702k1,umc1125y3,phi080k15能在样品与‘沪玉糯3号’间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条带,因此,认为这6对SSR引物可用于‘沪玉糯3号’品种真实性的快速鉴定。此外,筛选出6对共显性SSR核心引物(bnlg1940k7、bnlg2305k4、umc1536k9、bnlg249k2、bnlg2235y5和phi233376y1),可用于‘沪玉糯3号’的纯度鉴定。SSR标记bnlg1940k7和bnlg2305k4作为首选,可同时对‘沪玉糯3号’种子进行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率。本研究为加强‘沪玉糯3号’的产权保护及种子质量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白建江1,张建明1*,朴钟泽1,方军1,杨瑞芳1,2** ,李钢燮3
    2018,34(3): 50-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研究了秀水134-Bt 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组织中Bt毒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秀水134-Bt毒蛋白在各个组织中均表达,但不同器官中表达量明显不同,不同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叶鞘次之,根、茎、小穗中表达量相对较低,成熟种子中几乎检测不到。不同发育期叶片Bt毒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Bt毒蛋白表达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减少。研究结果可为转基因抗虫水稻适宜检测时间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 宋晓霞,王 倩,赵 妍,黄建春,宋春艳,陈明杰*,谭 琦
    2018,34(3): 54-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对分析了由双核菌丝L808制备的两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L808P65和L808P78与双核菌丝L808之间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Cx)活性和IGS1序列差异。结果表明: L808双核菌丝生长速度快,分泌胞外酶快且含量高,Cx比活居中,拥有两个长度不同的IGS1序列:L808-c1(1003 nt)和L808-c2(1041 nt);L808P65单核菌丝生长速度居中,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居中,Cx比活最低,拥有与L808-c1一样的IGS1序列;L808P78单核菌丝生长速度最慢,分泌胞外酶含量和速度最小,但Cx比活最高,拥有与L808-c2一样的IGS1序列。
  • 于典司,王慧*,卢有林,林金元,孙萍东,顾炜,施标**,郑洪建**
    2018,34(3): 59-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申科爆1号’是以‘SPL01’为母本、以‘SPL02’为父本杂交获得的爆裂玉米单交种,分别于2015年6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16年7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申科爆1号’花形为蝶形,爆花率达99%,膨爆倍数31倍。该品种2013年~2014年在上海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4910.2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19.7%;2014年-2015年在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457.4kg/hm2,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增产7.6%。
  • 蒋美艳,李延莉,张俊英,江建霞,杨立勇,周熙荣,孙超才,王伟荣*
    2018,34(3): 63-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选育适合长江下游区域种植的高油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利用不育系沪228A与恢复系10-5133配组,育成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11号’。该品种在上海市生产试验中表现好,产量、产油量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种子含油量高达49.38%;芥酸、硫苷含量符合双低标准;生育期短、主要农艺性状优、抗倒性强、生长整齐度高、生长势强,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
  • 高全新1,刘云霞2*,程玉强2,严亚贤2,孙建和2**
    2018,34(3): 66-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方法扩增获得6个不同长度的鸭IFN-β启动子DNA片段,并连接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0,构建包含6个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分别将构建的报告质粒与内参报告质粒pRL-TK转染至DEF细胞,检测报告质粒在不同刺激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包含鸭IFN-β启动子全长的报告质粒pGL-IFN-β-1593能够有效地被相应刺激物激活;截短研究表明,包含390bp鸭IFN-β启动子的报告质粒pGL-IFN-β-453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全长基本一致,且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冗余碱基的不良影响,因此选取该质粒用于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系统的鸭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为后续鸭IFN-β通路研究提供检测工具。
  • 刘成倩,李 红,陈斌,易建中*
    2018,34(3): 72-7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PCR技术扩增prM+E基因,将其插入到供体质粒pFast-Bac1中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1-W-PE,之后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构建包含西尼罗河病毒prM+E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然后感染正常的sf9细胞,收集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及上层培养基。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的第1天目的基因就得到了转录,同时有少量的重组杆状病毒释放到培养基中;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43.0-66.0ku之间,感染细胞裂解液较正常细胞的裂解液多出一条带,该蛋白为WNV完整的E蛋白,而且这一差异蛋白能与WNV兔多抗反应。
  • 彭凌,杨旭夫
    2018,34(3): 78-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采用经优化建立的ERIC-PCR分型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16个鸭场的4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用ERIC-PCR法可将48个分离株分为16个基因型。12个鸭场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一样,8型和11型是较为流行的菌株。该研究结果可为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免疫防治提供参考。
  • 姚惠娟1,陈晓1,2,3*,葛雷1,2,戴建军1,2**,吴彩凤1,2,张树山1,2,吕玉华1**,张德福1,2
    2018,34(3): 83-8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采用颈静脉采血方法研究不同性别和生理阶段健康崇明白山羊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母羊的ALB、DBIL和UREA值最高,与其他6组羊差异显著;妊娠母羊的CHE和TP值最高,与成年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5组羊差异显著;妊娠母羊的ALP最低,与哺乳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5组羊差异显著;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和妊娠母羊的GGT、HBDH、LDH和Ca值较高,与其他4组羊差异显著;成年公羊的AST和ALT值最高,与成年母羊和妊娠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4组羊差异显著。公羊的CK值高于母羊,且成年公羊与其他6组羊均无显著差异;成年母羊的AMY值最高,与成年公羊和妊娠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4组羊差异显著;后备母羊的GLU值最低,与断奶小母羊和哺乳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4组羊差异显著;后备母羊的CHOL值最低,与成年公羊和哺乳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4组羊差异显著;成年公羊的TG值最高,与其他6组羊差异显著。后备母羊的Mg值最低,与其他6组羊差异显著;后备母羊的Fe和P值最低,与哺乳母羊无显著差异,与其他5组羊差异显著。该研究可为崇明白山羊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 张德顺,刘 鸣*,刘晓萍,路 萍
    2018,34(3): 88-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上海园林植物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域性植物种源地和增加上海园林绿化植物的适生性,选取北纬25°至35°之间的150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依据1970—2000年各地市气象资料中最低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太阳辐射量5个气候因子,搜集整理近年来预测2030—2050年气候变化趋势的文献资料,利用欧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预测了与上海当今气候和未来气候相似的区域。结果表明:1)与上海当今气候相似的区域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聚类结果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2)随着未来气温和降水的升高,上海地域性园林植物的核心引种区始终为太湖流域,但略向北偏移;3)次引种区由平行纬度分布将逐渐转变为垂直东南季风方向分布,且向东南方向偏移。该研究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上海园林植物的引种最适区域提供了参考。
  • 王晓庆 , 骆军1* , 施春晖1 , 张学英1 , 蒋爽1 , 滕美贞2 , 张玲2
    2018,34(3): 95-9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棚、露地‘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枝为材料,分别在25℃、35℃处理2h、4h和6h,以及40℃处理1h、2h和3h,模拟高温对大棚梨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蕾耐高温低于35℃,尽管花粉量较多,但花粉萌发率低,花粉有效数量低;露地‘早生新水’梨露白期花蕾也不耐35℃高温。35℃高温持续时间越长,花粉萌发率越低,40℃高温显著降低花粉萌发率。35℃高温后露地‘早生新水’梨花粉活力较大棚梨的修复能力强,但不耐受40℃长时间高温。高温对花粉管长度影响小。可见,温度对花粉萌发率影响大,对花粉活力起关键作用,大棚栽培应避免35℃以上的高温长时间出现。
  • 杜纪红,吴丹丹,叶正文*,苏明申,周慧娟,李雄伟,张夏南
    2018,34(3): 100-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早熟蟠桃胚败育的发生规律,对早熟蟠桃‘沪蟠1号’和晚熟蟠桃‘玉露蟠桃’的果实和种胚的发育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沪蟠1号’果实的硬核期持续时间较‘玉露’少2周,果实其余的发育时期持续时间基本相同;‘沪蟠1号’胚的干物质含量和胚发育指数PF值远远低于‘玉露蟠桃’;‘沪蟠1号’与‘玉露蟠桃’胚的迅速生长期为5月25日—6月7日,‘沪蟠1号’胚乳大小与形状不均,畸形胚比例高,‘玉露蟠桃’胚乳整齐,畸形胚比例低,推测胚乳的异常是导致胚败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沪蟠1号’和‘玉露蟠桃’种子的最终败育率分别为50%和10%;胚挽救工作尽量选择在胚败育前进行,‘沪蟠1号’ 的胚挽救工作需要在5月25日之前进行。
  • 张秀荣,张保才,魏峥楠,孙俞洪
    2018,34(3): 106-1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娃娃菜净菜率关联度最大的为内叶数,其次为单株净重和中心柱长,关联度较小的为球形指数、叶柄长和外叶数。净菜率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外叶数、球形指数、叶柄长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娃娃菜单株净重关联度最大的为叶球宽,其次为单株毛重、株幅、内叶数和中心柱长,关联度最小的为球形指数。单株净重与内叶数、单株毛重、株幅、中心柱长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叶球宽呈正相关但不显著,与球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 陈家龙,余宏傲,朱建军,戎建涛
    2018,34(3): 111-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3个食用木槿栽培类型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成分分析原理,选取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419% 的前4个主成分,4个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食用木槿的花朵形态特征、生长势、产量、开花特性等综合指标。同时,分析了16个农艺性状相关矩阵R,研究了不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食用木槿栽培类型可以聚类为3个大类,细分为9个小类。本研究可为食用木槿种质的收集、分类、保存和创新提供参考。
  • 范洁群,刘福光,陈军平,王伟民*,董茂锋**,温广月,张 栩,唐红霞
    2018,34(3): 117-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砜嘧磺隆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以及在玉米籽粒和土壤中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1)25%砜嘧磺隆WG 18.75~33.75 g/hm2对供试玉米生长安全,增产明显,株高、叶龄、地上部鲜重等生育指标与空白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5%砜嘧磺隆WG 45 g/hm2对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叶片出现褪绿斑块,但15 d左右可恢复,不影响产量;2)25%砜嘧磺隆WG对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醴肠(Eclipta prostrata)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等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推荐使用剂量为22.5~26.25 g/hm2;3)25%砜嘧磺隆WG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5 d,收获时玉米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远低于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0.1 mg/kg限量,对农产品和土壤环境安全。
  • 王 晓1, 乔勇进1* ,甄凤元1 ,刘晨霞1 ,黄宇斐1,朱忠南2,程朝辉2,归蔚羚3
    2018,34(3): 123-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温度(0 ℃、3 ℃、6 ℃、9 ℃和室温)和不同剂量乙烯吸收剂(8g/kg和16g/kg)条件下,对德国小香葱进行了贮藏试验,测定了不同贮藏条件下德国小香葱营养和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0 ℃,乙烯吸收剂为8g/kg时,香葱的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保藏效果最佳。本研究对德国小香葱的贮藏保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刘 刚 ,马立政2
    2018,34(3): 128-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深层次研究上海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的关联性,利用1988—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复杂网络与空间分析方法,从创新网络整体结构、关键节点的比较及其空间结构等方面,剖析了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的网络联系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优势明显,具有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潜力, 主要体现为:农业创新合作主体逐渐增加;农业创新网络规模和密度急剧增加;上海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驱动主体作用明显高于企业。进而提出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涉农科技主体运行机制,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合理分配资金,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成果共享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2)深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跨区域合作,上海可以借助于其他地域,特别是适合农业发展的区域,对上海的农业科技进行实地检验;其他区域可以依托上海的人才、资本、技术等优势,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
  • 刘娅琴,李 荧,施 标*,赵志辉*
    2018,34(3): 134-1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竞争是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和前沿,加强国家科技平台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的重要载体。通过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为例,详细介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进程与管理模式,并对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相应对策。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工程中心建设为依托,着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三是以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为支撑,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平台建设管理模式上,平台的建设由院统一组织申报,并以国家各部委、上海市各委办局等相关单位下达的文件为准,院科研管理处在平台的立项、建设、考核等方面行使管理职能;平台建设实行院领导下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或基地主任负责制,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平台科研人员由专职科研人员和兼职科研人员及流动科研人员组成;依托平台完成的研究成果原则上应署平台名称,知识产权归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所有,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申报奖励等按院有关规定办理;平台建设及维护经费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上报项目规划及经费预算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对科技平台的考核工作主要由平台的上级主管部门与院科研管理处组织与实施,考核结果与运行费的发放挂钩。在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上,应从改变“重建设、轻管理”思维、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运行管理体系、整合与共享资源、完善绩效考核方式等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拓展经费来源及广泛与企业合作、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得持续稳定资助;将学科领域建设、人才培养与加强平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 王 笑1,张 弦1,钱戴玲1,马明周3,袁 涛2*
    2018,34(3): 140-1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将村庄划分为不同的网和网格,建立了浦东新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网和网格之间有效的流通。该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事件上报、响应和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对村庄改造设施可视化管理、对事件处理流程可跟踪的目的,从而实现美丽乡村自主管理。
  • 施 俭,张庆香*,徐培培,沈小燕,沈寅寅,包士忠
    2018,34(3): 145-1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调查上海崇明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主要经营类型、经营效益、经营人员素质以及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并与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目前崇明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土地流转难、从业人员素质低、经营效益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不健全、绿色认证率低、品牌意识差等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崇明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和建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