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黄亦辰1,2.3,高润红2.3,何 婷2.3,郭桂梅2.3,陈志伟2.3,徐红卫2.3,刘成洪2.3*,黄剑华2.3*
    2016,32(2): 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获得的6份大麦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亲本‘花30’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盐胁迫水培方法,测定了苗期的形态指标(株高、分蘖数、干重)和不同部位(根、茎叶)钠/钾离子的含量,并对其耐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6份大麦突变体及其亲本苗期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株高、分蘖数和干重等形态指标都呈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突变体间以及突变体与亲本间在多个测定指标上存在差异,形态指标耐盐性综合评定3份突变体(A7-6、A7-12和A7-20)耐盐性优于亲本‘花30’,地上部K+/Na+含量比例表明2个材料(A7-6和A7-20)耐盐性优于亲本‘花30’,综合比较认为1份突变体(A7-20)苗期耐盐性优于亲本‘花30’。
  • 王平1,2,张红梅2,金海军2,丁小涛2,余纪柱2, 朱月林1*
    2016,32(2): 7-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春秋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法,在智能光照培养箱内通过模拟“高温闷棚”研究了高温处理对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代谢及几丁质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白粉病的侵染明显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及光能的捕获与转换效率,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高温处理使得正常植株(H-CK)的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降低;对于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高温处理降低了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可以降低白粉病菌的活性,增强感染白粉病菌的黄瓜植株的光能的捕获与转换及抗氧化酶活性,并且正常植株比感染白粉病植株表现出对高温条件更强的适应能力。
  • 符楠1,2, 殷奎德1*,郭晓红3, 刘芳3,吕艳东3
    2016,32(2): 14-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柽柳ThCAP基因导入粳稻基因组中,对T0、T1 代潮霉素抗性植株进行PCR、qRT-PCR 及Western blot 检测分析表明,ThCAP基因已整合到粳稻基因组中,并能转录和翻译出相应的产物。在4℃低温处理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7d后,转基因植株T2L-6脯氨酸含量最高,是胁迫前的75.4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ThCAP基因的转入提高了转基因水稻的抗冷性。
  • 李 星1,2,陶 洁2,3,殷秀辰2,3,张清真1,2,熊年年1,2,刘惠莉2,3*
    2016,32(2): 19-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筛选耐热性能好、能提高猪瘟病毒(SFV)疫苗经口服途径免疫效果的冻干保护剂,配比不同组分的冻干保护剂与黏膜佐剂LTRG蛋白、SFV按比例混合,通过对冻干工艺的优化,制备了4种SFV的冻干苗;口服免疫小鼠,测定血清IgG和粘膜IgA抗体效价。结果表明:试验2组即甘氨酸+明胶组和试验4组即明胶组的外观形态较好,水溶后呈现澄清的状态;试验2组和试验4组的冻干苗经口服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SFV组、SFV+LT组及其他试验组(P<0.01)。二免7 d试验2组小鼠肛试子IgA抗体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小鼠脾脏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表达量也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研究初步筛选出第2组配方,即以甘氨酸和明胶配伍作为猪瘟口服疫苗冻干保护剂,为研制口服途径免疫的猪瘟疫苗奠定了基础。
  • 王惠影1,2,刘 毅1,龚绍明1,王 翠1,杨云周1,何大乾1
    2016,32(2): 24-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花菜叶饲养肉鹅的可行性和效果,选用同批饲养、体重相近的4周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花菜叶组、黑麦草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20%花菜叶+80%精料)日粮、(20%黑麦草+80%精料)日粮和100%精料日粮,试验期3周。结果显示:用20%花菜叶替代部分精料,试验鹅体重和补饲精料料重比差异无显著改变(P>0.05);试验鹅血清中TP、ALB和GLU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BUN和TG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ALT活性有所降低(P>0.05);T3和T4含量显著提高(P<0.05);LDL-C含量与其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DL-C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可见花菜叶可作为肉鹅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 薛惠琴,涂尾龙,熊慧慧,杭怡琼,肖长峰,蔡 旋,卢永红*
    2016,32(2): 28-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热应激条件下,对产蛋高峰期的海兰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 mg/kg、0.3 mg/kg、0.5 mg/kg、0.7 mg/kg硒的日粮,分别在试验第0天(试验开始前一天)、1天、7天、14天和21天的时候,对各组鸡的血清进行采样,测定样品中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皮质醇(CORT)含量;对各组鸡的胸肌、肝脏进行采样,测定各组织热应激蛋白70(HSP70)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蛋鸡血清T3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第1天和第7天血清CORT的含量;日粮中添加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血清T3含量,降低CORT含量;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海兰蛋鸡胸肌、肝脏组织中HSP70 mRNA的表达量;日粮中添加硒能极显著地降低蛋鸡胸肌、肝脏HSP70 mRNA的表达量。
  • 李大伟1,付晓燕2,赵伟2,王苑螈1,何永梅1,彭日荷2,姚泉洪2*
    2016,32(2): 33-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来源于Kosakonia radicincitans的新型植酸酶基因(以下命名为KrPhyS)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将其导入到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KrPhyS的蛋白分泌量可积累到45μg/mL;该酶的比活力为1.83×103 U/mg;最适pH为3.5;最适温度为55 °C;在65 °C 下热稳定性较高;在pH3.5~7.5时该酶比较稳定。以植酸钠作为底物,EDTA和Mg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有一定的激活作用;Cu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酶还具有良好的抗胃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 周今一1, 2,杨俊华1, 2,蒋杰贤1, 2*
    2016,32(2): 39-4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对甜菜夜蛾种群的控制效果,测试了3个地区4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效应,并对其致死效果进行了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第4~7天球孢白僵菌菌株BD-038(河北保定)、2096N(上海)、菌株A(广东广州)、菌株B(广东广州)对甜菜夜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单位:孢子/mL)分别为5.46×105~3.41×107、1.32×107~2.31×108、1.76×107~5.47×108、2.94×108~6.63×109,其中菌株BD-038在1×106~1×108孢子/mL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6.4854~3.6689d,菌株2096N和菌株A在1×108孢子/mL的LT50分别为4.7565d和5.2085d。由此表明菌株BD-038对上海地区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毒力。
  • 田志慧1,赵胜荣2,路凤琴3,朱建文4,倪 江5
    2016,32(2): 43-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春夏和秋冬两个时期对上海市域9个区县绿叶菜田杂草发生为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杂草67种,隶属24科54属,以禾本科和菊科杂草最多,一年生杂草占82.1%,多年生杂草占17.9%,本土种占80.6%,外来种占19.4%;出现频率较高的杂草有稗、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以及小藜、凹头苋、醴肠、繁缕、荠菜等阔叶类杂草。测定了优势杂草稗和繁缕对茼蒿和小白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稗300株/㎡或繁缕250株/㎡时,茼蒿产量损失率分别可达48.7%和49.5%;当繁缕密度达到150株/㎡时,小白菜产量即开始受到明显影响,200—250株/㎡时小白菜产量损失率高达42.0%—48.1%。
  • 赵 理1,王新娟2,尚梅花3,史春余4*
    2016,32(2): 48-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黄淮区域直播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日本粳稻品种‘越光’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越光’的最适播期及其生长发育特点,以‘越光’为试材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2013年设T′5(6月10日)、T′6(6月20日)、T′7(6月30日)三个播期处理,2014年设T1(5月1日)、T2(5月11日)、T3(5月21日)、T4(5月31日)、T5(6月10日)、T6(6月20日)、T7(6月30日)七个播期处理,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2013年试验结果是:T′5产量最高,为6252.3 kg/hm2;T′6产量次之,为5805.4 kg/hm2;T′7产量最低,为3897.1 kg/hm2;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试验结果是:T5产量最高,为6601.1kg/hm2,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6产量次之,为6110.3 kg/hm2,除与T4之间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T7产量最低,为2773.4 kg/hm2,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两年试验的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以T5和T6为最好,表现为分蘖集中、蘖位较低,一次大分蘖所占比例大,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整齐,后期不早衰,抗倒伏能力强,落黄好。结论:‘越光’适宜在黄淮区域作麦茬直播栽培,最适播期为6月中旬,全生育期117d左右;在能够安全成熟的范围内尽量推迟播期是避免早衰、防止倒伏、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
  • 李 伟1,曾朝芳2,张万萍1,徐彦军1,耿广东1,姚鹏1,胡仕军1,孙美静1
    2016,32(2): 56-6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贵州、四川、重庆等地42份朝天椒种质为试材,统一播种、育苗,于7~10叶期定植大田,统一进行常规栽培及管理,在各种质大田不同生育阶段,观测各材料植株株型、分枝类型、茎枝颜色、主茎长、株高、始花节位、主茎粗、株幅、分枝数、叶色、果实朝向、果实着生类型、单果鲜重、单果干重、单株结果数,计算果实含水量、鲜椒产量、干椒产量及主要生长、产量指标变异系数,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2份种质材料中,分枝类型中59.5%属无限分枝,果实朝向73.8%为垂直向上,单果鲜重有95.2%不超过3g,单株结果数有23.8%超过50个,干椒产量高于4200kg/hm2有6份。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最小的是果实含水量。在影响朝天椒产量的诸多因素中,单株结果数、株高与干椒产量的正相关系数为0.603**、0.477**,均达极显著水平。
  • 余月书, 郑绵婵, 唐莉
    2016,32(2): 61-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有翅蚜对于蚜虫扩散为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不同浓度农药及空间大小对桃蚜翅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78.5cm3空间条件下,0.0001、0.001mg/kg吡蚜酮能显著抑制无翅桃蚜向有翅桃蚜的转化。随吡蚜酮浓度上升,无翅桃蚜向有翅桃蚜转化率上升;同一空间条件下,百菌清处理对蚜虫翅型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吡蚜酮处理后,78.5cm3与164.9cm3空间大小对桃蚜翅型转化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百菌清处理后,78.5cm3空间条件下,无翅蚜转化为有翅蚜的比率显著高于164.9cm3空间条件。
  • 陈 旭1,张秋丽1,周锋利2,顾远帆3,沈 纯4,王依明5,李秀玲1*
    2016,32(2): 65-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扬麦11’为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的生育特点、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后期追氮比例2次施用穗肥,小麦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小麦高峰苗数、成穗数降低,茎蘖成穗率、理论产量、实产提高。总施氮量为270 kg/hm2,肥料运筹方式为基追比4∶6,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1.67∶2.16∶2.17,成穗率、穗粒数、产量最高,嘉定、浦东最高实产分别为5 625.30 kg/hm2和5 166.30 kg/hm2。
  • 刘腾飞,杨代凤,董明辉*,顾俊荣
    2016,32(2): 70-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茶园土壤中敌敌畏、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和三唑磷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腈(1:99,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PSA和C18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用GC-FPD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在0.01—4.0mg/L范围内,7种有机磷农药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70,方法检出限为0.004—0.03 mg/kg,定量限为0.025—0.1 mg/kg,加标回收率在73.9%—96.6%,相对标准偏差为1.3%—9.4%。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溶剂用量少、分析成本低,可用于茶园土壤中7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测定。
  • 冯 璐,马 辰,李 彤*
    2016,32(2): 75-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评价虫草产品的质量,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虫草中核苷类成分(尿嘧啶、尿苷、腺嘌呤、腺苷、虫草素)的含量。采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柱温30 ℃,流速1.0 mL/min,以甲醇-水梯度洗脱的方法同时测定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5个核苷类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尿嘧啶41.12—2 056 μg/L (r=1.0000);尿苷80.96—4 048 μg/L (r=0.9995);腺嘌呤82.56—4 128 μg/L (r=0.9995);腺苷82.08—4 104 μg/L (r=1.0000);虫草素81.12—4 056 μg/L (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尿嘧啶99.7% (RSD=3.1%),尿苷95.6% (RSD=6.7%),腺嘌呤93.4% (RSD=2.8%),腺苷104.1% (RSD=2.3%),虫草素99.9% (RSD=1.4%)。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效率高。
  • 朱奎德1,2,3,白雪1,2,3,赵英1,2,3,卢永昌1,2,3*,李海丽1,2
    2016,32(2): 80-8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萃取温度、时间、压力3个因素对苞叶雪莲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物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苞叶雪莲最佳工艺,并对萃取物进行了GC-MS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萃取压力26MPa;通过GC-MS初步鉴定出2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二十四烷、二十七烷、香树精、γ-谷甾醇、棕榈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等。
  • 李 璇,周京一,王秀敏,李为福
    2016,32(2): 85-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果型砂梨品种‘新高’(Pyrus pyrifolia cv. ‘Niitaka’)和普通果型品种‘丰水’(Pyrus pyrifolia cv. ‘Housui’)为试材,分析了两个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游离态和束缚态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游离态多胺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而束缚态多胺含量则在果实发育后期较高,且‘新高’比‘丰水’果实中多胺含量高,说明游离态多胺含量变化与砂梨果实细胞分裂关系密切,而束缚态多胺含量变化对果实细胞体积的膨大有重要作用。
  • 宋盈颖1,张饮江1,2*,李博炎1,张雨婷1,贺珊珊1
    2016,32(2): 89-9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环境下金森女贞(Ligustrum)叶片含水量、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质膜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金森女贞叶片Chla、Chlb含量均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Fv/Fm并无产生明显变化;植株叶片含水量在100mmol/L NaCl处理时达到峰值;叶片中SOD活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100mmol/LNaCl处理时;处理组质膜相对电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NaCl质量浓度为200 mmol/L时达到最高值;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 黄攀攀1,2,陈旭 3,钱婷婷2,4, 李琳一 2,4*
    2016,32(2): 94-9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对于辅助种植人员进行关键时期决策、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ThinkPHP框架下采用传感器技术实时获取田间环境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田间档案信息、专家知识库信息、环境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并引入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开发了水稻高产栽培专家系统。该系统能够准确的模拟田间的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并及时推送管理建议,对水稻生产管理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 涂尾龙,曹建国,吴华莉,施建春*
    2016,32(2): 99-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集上海市2009—2013年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实绩,系统分析了上海市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的工作和成效。工程采用指导员入户指导、推荐主推技术、创新培训方式、示范技术成果、实施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技术人员、技术成果与生猪养殖实际的结合,切实提升了上海市生猪生产水平。据统计,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由2009年的17.69头提高到2013年的18.31头;平均日增重由2009年的562.6g提高到2013年的583.0g;料重比由2009年的3.21:1降低到2013年的3.17:1。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提高了27.51%,工程实施5年累计增加经济效益7899.66万元人民币。
  • 陆天华,虞紫燕,蒋书洪,李 明,王建明
    2016,32(2): 105-1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对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经营性、成长性、创新性三方面研究建立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瞿冬栋,胡麦秀*
    2016,32(2): 111-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衡量当前粮食进口对外部粮源供给的依赖程度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对稻米、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进口数据进行了分析,测算粮食对外部供给的净依存度,并引入赫芬达尔指数进一步量化进口集中程度。结果显示:我国主要谷物品种进口来源相对集中,但对外依存度处于合理水平,对外部供给依赖性不高,对我国整体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大豆对外依存度过高,进口高度集中于美国与巴西,过于依赖外部供给,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性。应充分利用进口粮食的主动权,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形成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渠道,防止粮食进口对外部粮源产生供给依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
  • 孙佳伟,陈廷贵*
    2016,32(2): 117-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城乡一体化农民集中居住试验点——江苏省太仓市M镇的安置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调查数据,通过有序Logistic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农户动迁安置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安置前房屋结构、安置前距公路距离、安置后子女上学距离变化、安置后收入情况、对安置小区物业服务满意度、以及动迁安置过程中对媒体的关注程度是影响本次城乡一体化动迁安置满意度的显著因素。
  • 车 斌,李英娇
    2016,32(2): 122-1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我国蔬菜近年来对外贸易的状况,并介绍了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index)的概念。采用NRCA index研究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比较优势分布及变动,并对比分析了我国与荷兰、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世界主要蔬菜出口国的国际竞争走势。结果显示:我国蔬菜整体比较优势呈不断减弱趋势,且落后于荷兰、西班牙、墨西哥;从种别上看,我国脱水蔬菜、鲜或干的蔬菜产品、短期保鲜蔬菜、冷冻蔬菜以及腌渍蔬菜长期具备比较优势,但其中部分种别比较优势呈下滑趋势,腌渍冷冻蔬菜虽然获取了比较优势,新鲜蔬菜逐步失去比较优势,揭示了我国蔬菜比较优势波动性背后的绿色贸易壁垒、蔬菜附加值差异、价格波动、出口退税政策等相关因素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姚东伟,李 明*,吴凌云,陈利明
    2016,32(2): 130-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种子精加工技术在青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精选、引发、包衣对青菜种子发芽、出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精选提高了‘新矮青’种子的发芽率;引发处理提高了青菜种子在高温下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通过种子精选、引发结合包衣处理缩短了青菜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出苗时间,提高了出苗率和产量。
  • 许建华1,黄 俭1,苏 晖2,王 萃1,余飞宇1*,王冬兰1,景 阳1,汪江涛1
    2016,32(2): 134-1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麦新品种‘光明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及肥料运筹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明麦2号’在崇明地区的适宜播期范围为10月25日—30日,适宜种植密度(基本苗)为165万/hm2;高产栽培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为纯氮270 kg/hm2,氮肥运筹上,应适当后移,最适宜的前后用量比例为6∶4。
  • 陈 雯,武 威,孙成明*,陈 晨,王 瑞,刘 涛
    2016,32(2): 138-1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无人机遥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成本低、实时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地块面积估测、生长状况以及灾害监测;对比了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近地遥感监测手段,分析了无人机的优势;最后展望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应解决的问题,为无人机在作物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 王金庆,张娟琴,吕卫光*,李双喜,郑宪清,张翰林,何七勇,袁大伟
    2016,32(2): 144-1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泥鳅密集在底泥中掘洞,鳅洞为泥鳅提供了躲避高温酷暑和低温寒冬的有效场所,泥鳅掘洞与浮叶植物群落也存在紧密联系。通过从农田改造、水体改良和水生植物调控等方面,针对农田泥鳅的生物特性、鳅洞的生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研综述,分析了泥鳅掘洞过程的响应变化和生态作用,探讨了浮叶植物在泥鳅有土与无土养殖中的应用技术,旨在为泥鳅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无土养殖和工厂化高密度育苗提供技术支持,为泥鳅野生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改进泥鳅养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王凌云1,马海莲1,宋晋辉1,瓮巧云1,袁进成1,刘颖慧1*,赵治海2
    2016,32(2): 150-1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的反相液相色谱法,采用1mL/min的流速在检测波长为280nm处对小米中α-生育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α-生育酚在浓度为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3,回收率83%-99%。在选定的5种小米中,α-生育酚含量各异,可能与品种有关。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小米α-生育酚的含量测定。
  • 王 华,朱萍,顾艾节,顾建芹,周士良,汤梅林,刘璇菁
    2016,32(2): 153-15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奉贤地区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机插杂交稻施用树脂包膜缓释肥料的运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杂交稻上施用46%(26-10-10)树脂包膜缓释肥600kg/hm2,可以在等氮条件下比42%水稻BB肥少施一次分蘖肥,并且增产3.16%、增收2.17%,起到了较好的减肥、减人工以及增产、增收的效果。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