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5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3-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15,31(2):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吴爱忠,李林峰,俞菊生,张莉侠,马佳,俞美莲,罗强,钱华,马莹,董家田,鲁珊珊
    2015,31(2): 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头脑风暴和专家问卷相结合、比较研究和技术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先发地区的经验,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由六大主体指标、24个群体指标构成的上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权重和目标值,研究旨在科学衡量和准确把握上海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 李皓青,韩兴勇
    2015,31(2): 8-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上海都市型休闲渔业的发展概况,结合金山嘴渔村典型案例分析了上海都市型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黄杰,谭琦,鲍大鹏
    2015,31(2): 13-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香菇单核菌丝体135A和135B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筛选出香菇功能基因CAP、GLA1、TLG1结构域中的非同义SNP位点,开发出3对SNPCAPS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这3对功能基因SNP CAPS分子标记可将23个香菇单核体供试菌株分成135A型(分别为16株、20株、2株)和135B型(分别为7株、3株、21株),这些标记表现出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香菇菌株的来源和功能基因的定位提供参考价值;并建立起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调查重要功能基因的SNP位点变异情况的方法。
  • 李芳芳1,2,3,戴建军1,2*,吴彩凤1,2,张树山1,2,王昕1,2,3,吴鋆龙 1,2,3
    2015,31(2): 18-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了3头隐睾克隆猪和3头正常猪不同阶段(2-6月龄)的睾酮(T)和雌二醇(E2)激素的水平;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R和ER基因在睾丸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正常猪血清T和E2浓度从2月龄到6月龄呈上升趋势,隐睾克隆猪血清E2浓度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T变化趋势为先缓慢升高然后降低,5月龄达到最高[(1.98±1.06)ng/mL],且各阶段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猪;ER基因在克隆猪睾丸中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AR基因表达量则反之,且差异显著。血清T的低水平和睾丸AR基因mRNA低表达均可能是引起克隆猪发生隐睾的因素。
  • 于宗幸 ,2,刘成倩2,李红2,范兴琼1,2,陈 磊1,2,王 静1,2,易建中2*
    2015,31(2): 22-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Lasota病毒RNA反转录为cDNA,按照GenBank上公布的Lasota基因组序列(AF077761)设计了5对引物进行全基因组的扩增(RT PCR),并将各个片段连于克隆载体pMD18,获得高拷贝的基因序列,然后通过酶切连接将测序正确的各个片段连接到pET30a载体。PCR分片段扩增、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表明,所构建的Lasota全基因组cDNA基因序列正确,连入载体的位置与预期完全一致。
  • 薛惠琴,涂尾龙,杭怡琼,肖长峰,卢永红
    2015,31(2): 26-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热应激条件下,对产蛋高峰期的海兰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0、0.3、0.5、0.7mg/kg硒的日粮。在试验0、1、7、14、21d时,测定各组鸡的血清自由基、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第7天热应激组血清清除超氧阴离子(OH)降低为97.33±1.48 U/L,热应激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蛋鸡血清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日粮添加硒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热应激条件下蛋鸡血清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第1天日粮添加 0.7mg/kg 硒组T-SOD活性升高为83.78±0.96 U/mL、GSH-Px 活性升高为489.26±9.97 U/mL,热应激对蛋鸡造成一定的氧化应激,降低其抗氧化能力,但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硒可提高蛋鸡机体抗氧化能力。
  • 王惠影1,刘毅1,龚绍明1,陈永水2,何大乾1
    2015,31(2): 31-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不同黑麦草添加量对浙东白鹅生长性能、常规养分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浙东白鹅150只随机分成3组,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至3周龄后,分别用5%、10%和20%的黑麦草替代基础日粮进行饲喂,试验期5周。结果显示鹅日粮中黑麦草添加量在4周龄内以不超过10%为宜,5-7周龄可以增加到10%—20%,第8周添加量可以进一步提高至20%而对体重增加没有显著影响。6周龄浙东白鹅日粮中黑麦草添加量达到20%时,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差异。20%与5%黑麦草添加量对8周龄浙东白鹅盲肠长和肠pH产生了显著影响,对胸肌重产生极显著影响,对其他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
  • 严华祥1,2 ,蔡 霞1 ,徐志刚2 ,杨 俭2 ,陆 军2 ,谢承光2
    2015,31(2): 35-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贵妃鸡作为珍禽从欧洲引入我国后,除作为独立珍禽品种外,还参与鸡合成系和配套系的育种。本研究测定了经过4个世代闭锁群选育后笼养贵妃鸡的产蛋性能,统计了19-90周龄存栏母鸡的存活率和产蛋率,检测了36周龄和90周龄的蛋品质,分4批次进行了46-56周龄时的种蛋孵化。结果表明72周龄入舍鸡产蛋量176.8个,存栏鸡产蛋量187.2个,90周龄入舍鸡产蛋量213.3个,存栏鸡产蛋量228.3个。36周龄贵妃鸡与90周龄相比蛋重差异极显著,蛋壳强度差异极显著,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黄颜色等差异不显著。50周龄时贵妃鸡种蛋保存10d的入孵蛋孵化率74.3%,种蛋保存30d的入孵蛋孵化率63.6%。贵妃鸡笼养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应激能力,产蛋性能、鸡蛋品质和孵化性能有进一步提高的潜能
  • 马丽1,2,乔勇进1*,张娜娜1,张辉1,2,唐坚1,黄礼明3
    2015,31(2): 40-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0.03 mm PE无孔膜、0.03 mm PE微孔膜、0.05 mm智能呼吸膜对采后鲜金针菇进行包装,并置于低温(4℃)和冰温(- 0.5℃)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金针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色差、细胞膜渗透率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金针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优于低温贮藏,智能呼吸膜包装优于两种PE膜包装,其中冰温条件下智能呼吸膜包装对金针菇的保鲜效果最优,能够长时间保持菇体品质,使金针菇贮藏期延长至30 d左右。
  • 郝婷1,2,丁小涛1,张红梅1,金海军1,余纪柱1
    2015,31(2): 45-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20℃、25℃、30℃、35℃ 4个根际温度处理5d后黄瓜幼苗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黄瓜幼苗在25℃的根际温度中生长量最大,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的光能捕获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4个处理中均为最大,PSⅡ激发能压力(1-qP)及PSⅠ、PSⅡ间激发能分配的不平衡性(β/α-1)均为最小;35℃处理下各参数则表现为相反趋势;25℃处理下,PSⅡ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P)最大,而35℃下吸收的光能用于天线热耗散的比例(D)最大,达70.2%。试验表明,黄瓜幼苗最适宜于25℃的根际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且高温影响尤为严重
  • 殷丽青1,陆锦明2,叶正文1*,朱天华2,徐芳杰1,王水燕2,乔文燕2
    2015,31(2): 51-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植株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甜樱桃矮化砧木品种‘吉塞拉6号’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外植体培养于改良MS + 1 mg/L ZT + 0.5 mg/L BA + 0.2 mg/L NAA + 0.5 g/L CH,30 d后腋芽萌发率达81.3%;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改良MS + 0.5 mg/L BA + 0.5 mg/L KT + 0.1 mg/L NAA + 0.01 mg/L TDZ,增殖系数达5.8;1/2 MS + 1.0 mg/L IBA + 0.2 mg/L NAA是诱导甜樱桃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生根率达98.3%;适宜试管苗移栽的基质配比为泥炭∶椰糠∶珍珠岩=1∶1∶1(v/v/v),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 谢米雪,许言福,龚峙妍,李建粤
    2015,31(2): 56-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直接在同时影响稻米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两项食味品质指标的基因SBE3和ISA以及影响稻米胶稠度的基因AGPiso重要多态性位点上建立分子标记:SBE3 (+3 577)、ISA (-1 499)和AGPiso (-511)。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分子标记可以分别用来区别SBE3、ISA和AGPiso基因的基因型。
  • 陈英杰,陈锦祥,颜彬,崔丽洁,潘静娴,开国银
    2015,31(2): 60-6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水稻新品系‘沪选102’的田间主要农艺性状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沪选102’的表型显著区别于‘稻谷香5号’、‘安徽黑米’、‘秀水128’及‘秀水134’,在不同生育期,其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紫色,成熟糙米呈深黑色,有光泽,粒型优美;其株高107cm,穗长15cm,穗粒数120.9粒,千粒重24.58g;多年产量稳定在7800-8100kg/hm2,高于多地主栽黑米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 王李宝1,沈辉1,赵伟2,凌云1,黎慧1,万夕和1,陆勤勤1
    2015,31(2): 65-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GB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的铅的测定》方法对条斑紫菜一次加工菜中的铅进行测定,并按照JJF1059.1-2.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测定时铅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称量是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最终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6.15×10-2和1.23×10-1。本试验中铅含量为0.44mg/kg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54(k=2),该方法适用于条班紫菜中铅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 余月书,王斌,薛晚烟,徐玮,徐聘
    2015,31(2): 71-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低剂量吡虫啉、百菌清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的生殖刺激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生殖力随百菌清浓度上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呈现出Hormesis效应的典型特征;吡虫啉0.01mg/kg处理能显著刺激禾谷缢管蚜生殖。百菌清8mg/kg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增加102.64%。吡虫啉0.1mg/kg、0.2mg/kg、0.4mg/kg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83%、30.39%、30.39%。随吡虫啉浓度变化,禾谷缢管蚜生殖力的变化趋势同小麦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
  • 王欢1,李凯2
    2015,31(2): 75-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mtDNACOI序列标记对上海8个区县的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序列分析显示,所测33个种群165个样本中,仅发现2种烟粉虱单倍型,即Q型与B型。B型仅存于远郊崇明的花椰菜种群与奉贤的南瓜种群,比例为6%;其余各种群均为Q型,占94%。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已全面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主要优势生物型
  • 熊苏翔,葛凯1,2
    2015,31(2): 79-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90只20日龄无球虫感染的青脚麻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株柔嫩艾美耳球虫六安分离株对常用的5种抗球虫药———氨丙啉、磺胺氯吡嗪、妥曲珠利、马杜霉素、海南霉素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对5种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马杜霉素的保护效果最好,磺胺氯吡嗪次之,海南霉素、氨丙啉、妥曲珠利无保护效果。
  • 彭喜玲,周建强,方海兰
    2015,31(2): 83-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绿化植物废弃物与不同调理剂混合堆肥的效果,设置空白对照(处理1)、添加尿素(处理2)、添加尿素和菌剂(处理3)、添加尿素、菌剂和烟气脱硫石膏(处理4)4个处理,进行为期197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和菌剂对堆体的pH和EC值影响不大,烟气脱硫石膏能调节堆体的pH并提高堆体EC值;堆肥结束时,处理1的有机质分解效果不明显,处理2—处理4的有机质分解率依次为4.7%、5.8%、14.8%;4个处理的总养分在整个堆肥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4个处理的总养分含量依次为4.07%、4.85%、5.31%和6.06%,均符合有机肥或有机基质相关质量要求;4个处理的终点C/N依次为22、17、16和12。添加尿素、菌剂、烟气脱硫石膏均能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堆体腐熟,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以处理4的堆肥效果最好
  • 朱丽华1,李超汉1,杨红娟1,宋荣浩2,顾卫红1,马坤1,任永源3,沈立
    2015,31(2): 89-9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青酥六号’是以‘AVR 3’为母本、‘VS96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连续自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约86d,株高约42cm,花冠浅紫色,卵圆叶,主茎8-9节,分枝2-3个,单株结荚22-27个,标准荚长5.37cm,标准荚宽1.35cm,鲜荚绿色,荚毛灰白,平均鲜荚产量9689.51kg/hm2,鲜籽百粒重82.3g,易烧煮,吃口糯性,微甜。干籽粒圆形,种皮浅绿,种脐蓝黑色。
  • 孙大鹏1,王慧1,于典司1,林金元2,任清盛3,周强4,李炯5,张红伟5,施标1,郑洪建1
    2015,31(2): 93-9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的采收期下,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表现差异显著。随着采收期的推迟,产量逐渐增加,而品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采收期为24d,有效积温达到367.85℃时,产量和品质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折合产量为9238kg/hm2,品质综合评分为87.4分。该结果将有助于生产者在上海地区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 王 慧1, 2,潘玲玲1,孙大鹏 , 2,于典司2,施 标2,卢有林2,郑洪建1, 2*,林金元1, 2*
    2015,31(2): 98-10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设置5个水平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夏王’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甜玉米‘夏王’的产量和果穗性状都有明显的差异;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幅度后又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植株果穗长度、果穗粗度、行粒数、正品果穗率和单穗重量均逐渐下降;综合性状表现,‘夏王’在上海地区春播适宜的播种密度为4.50万—4.95万株/hm2,从鲜穗商品性及种植效益考虑,最佳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 林万树
    2015,31(2): 102-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给当地中稻生产提供因土施肥科学依据,应用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设计方案,探讨山区单季中稻氮磷钾推荐施肥技术。25个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中稻产量的贡献率平均为53.4%;施用氮磷钾化肥平均分别增产稻谷27.8%、25.6%和19.9%,每公斤氮磷钾养分可分别增产15.6 kg、26.2kg和11.9 kg稻谷;平衡施肥产量与空白区产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 005.5+0.5003X (F=4.8*, n=25);土壤速效氮磷钾高产临界指标为碱解氮285 mg/kg、Olsen-P 62 mg/kg和速效钾138 mg/kg;经济施肥量平均分别为N 146 kg/hm2、P2O5 75 kg/hm2和K2O 100 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51∶0.68,但不同肥力等级稻田的推荐施肥量有明显差异。
  • 沈慧芳1,吴 丁1*,王幸斌1,方克明2
    2015,31(2): 106-10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供茶园管理的理论依据,对江西省浮梁县10个重点茶乡的30个茶园进行了土样采集与测定,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作了主成份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广泛变异,各因子变异系数为13.17%—63.58%;(2)土壤酸化严重,全氮水平尚好,碱解N含量高,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较丰富,有效P、有效镁和有效硫含量偏低;(3)土壤可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类型。
  • 徐美红,陆文玉,金明弟,吴燕芬,张燕霞
    2015,31(2): 110-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爬蔓和吊蔓两种栽培法,对不同来源的上海市四大名瓜之一———七宝黄金瓜进行了大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两个品种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差异;吊蔓种植下,果实的单果重、糖度、着色等指标均优于爬蔓种植;吊蔓种植能够较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但是不能控制白粉病。应采用吊蔓种植七宝黄金瓜可以达到更加高效、优质的生产目的
  • 张保才,化娟莉,刘光斌,张延安
    2015,31(2): 113-1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墨娇’是利用高代二环系杂交配制而成的紫黑线茄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品质优、抗黄萎病、绵疫病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墨娇’果长40-45cm,粗2.5-3cm,单果重135-150g,果实商品性好,耐储运,较对照‘沪茄二号’平均增产10%以上,适宜春秋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 顾树平1,李刚2,张强1,沈小燕1,袁伟3,左京1,程婷1,沈杰1
    2015,31(2): 117-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大田生产条件下晚麦茬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以‘武运粳24’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机直播水稻的分蘖发生率、成穗特点以及对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晚麦茬机械直播水稻第1叶位的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较低,在成穗数的茎蘖组成中占比较小;2-4叶位为分蘖优势叶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都较高,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分蘖对产量的贡献率与播种密度成反比,4个处理主茎和分蘖对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9.44%和40.56%;在所有分蘖成穗叶位中,第2、3、4叶位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38%、12.21%和9.33%,且随着密度的提高,第2、3、4叶位对产量的合计贡献率随之降低;同时,第2、3、4叶位分蘖穗部性状好,更容易创造高产。
  • 张国江1,顾树平1,张汉强2,张建汉1,张强1,韩才明1,樊永兴1,丁锦锋3,李春燕3
    2015,31(2): 122-1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小麦06135的超高产群体形成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高产攻关田和播期、密度及施氮量等试验,分析高产田产量构成及群体形成特征。结果表明小麦06135产量>8000kg/hm2的群体形成特征为穗数435万—475万穗/hm2,穗粒数44-46粒/穗,千粒重42-43g;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约1.1,高峰苗?最终穗数约2.0,分蘖成穗率约38.5%,分蘖穗比例约60%。小麦06135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28日,适宜基本苗为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307.30kg/hm2。
  • 李爱华
    2015,31(2): 127-1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岛市为例,将变异系数应用于区域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中,构建均衡度模型,测评青岛市2003-2012年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均衡状况,并对青岛市与大连市、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均衡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3-2012年青岛市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均衡;“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均衡度表现为宁波市优于青岛市,青岛市优于大连市。
  • 白 朴1,曾 玮2,白若琦1,张春泉1,卢华金1*
    2015,31(2): 131-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多年作物栽培研究与实践,从稻田周年节能、减排、增汇、增产、增效的角度,论述了种植模式优化、低碳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精确减量施肥、节水节能灌溉、病虫害科学防治等综合性配套技术,以实现兼顾稻田周年产出和效益增加,温室气体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均大幅度下降的低碳栽培目标。
  • 田志慧,沈国辉
    2015,31(2): 137-1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杂草种子是除草剂筛选的重要靶标,但其休眠性对靶标的周年培育和批量供应带来了困难。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杂草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杂草种子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技术、植物激素对杂草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影响、贮藏方法对杂草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调控作用等,旨在找到简易有效的解除杂草种子休眠的途径。
  • 杨俊花,刘峰良,杨海峰,郭文博,陈慧英,孙真真,赵志辉
    2015,31(2): 142-1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伏马毒素(Fumonisins)是谷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真菌毒素,可降低生产性能、损伤免疫系统、干扰鞘酯代谢,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通过概述伏马毒素的分子结构、物理特性,分析污染状况及居民膳食暴露情况,着重对其神经毒性、免疫毒性、组织器官毒性和细胞毒性,以及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进行综述,以期为伏马毒素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陆爽1,蒋飞2
    2015,31(2): 147-1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上海地区柑橘红蜡蚧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卵5月底开始孵化,6月初达到孵化高峰,孵化期长达40d左右,雌成虫有效卵孵化量可达500-800粒/头。在室外喷雾100倍95%矿物油EC、4000倍240g/L螺虫乙酯SC、1000倍40%杀扑磷EC、1000倍1.2%苦参碱·烟碱EC,7d后防效均达到80%以上。建议防治红蜡蚧时交替使用上述4种农药,可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
  • 李枷霖1,秦 帆1,谢亚可心1,毛安元2,蔡 平1*
    2015,31(2): 150-1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苏州地区日本壶链蚧的寄主种类及危害程度,调察了苏州地区42科106种阔叶观赏树和灌木。结果表明:日本壶链蚧寄主植物有13科25种,其中木兰科、蔷薇科观赏树木受害严重;日本壶链蚧不为害草本、仙人掌类观赏植物、禾本科竹类,以及棕榈科、松科、柏科、杉科植物;初孵若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为害分布位置有所不同,通常喜聚集于嫩梢、花芽、新生叶等幼嫩组织,以及叶柄、枝痕、枝干裂缝、节间缝隙、介壳旁,后期多聚集固定于一二年生枝干为害。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