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5-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马 佳,马 莹,张 睿
    2014,30(3):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上海耕地利用情况,选用耕地利用的五个投入要素(分别为农业从业人员、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分析了2007—2011年上海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演变规律及特征,以及2011年上海各郊区(县)耕地利用集约度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1年上海耕地利用集约度表现为小幅波动,总体水平较高,基本高于1,3×1016 sej/hm2;劳动力集约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所占比重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到49%。2007—2011年,农业机械集约度增幅为12%,其所占比重更是稳居首位,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化肥、农药、地膜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都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化肥集约度与农药集约度也是先增后降,地膜集约度则一直表现为下降趋势。2011年,上海各郊区(县)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宝山区和崇明县耕地利用集约度(排名前两位)是闵行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最低)的2倍以上,从空间分布上看,上海位于北部远郊的区(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远高于上海南部远郊和近郊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研究结果为促进上海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支持。
  • 王连会1,2,茅文俊1,鲍大鹏1*
    2014,30(3):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筛选出对5’-FOA的敏感性较高的香菇L26菌株,采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获得L26菌株18株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分子验证表明,其中8株菌株的尿嘧啶合成代谢路径发生了基因突变。5个菌株的pyrE基因发生突变,3个菌株的pyrG基因发生突变。
  • 周新伟1,2,常志州2,3,沈明星1,2,陆长婴1,2,王海候1,2,施林林1,2, 陈凤生1,2,马艳3
    2014,30(3): 10-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鸡粪与稻壳为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鸡粪堆腐进程中温度、pH、电导率(EC)、C、N、P等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不同堆腐时间(15d、25d、35d、50d)堆肥对小白菜、黄瓜的农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堆腐时间的延长,鸡粪堆肥的腐熟程度不断提高,堆腐50d时达到基本腐熟。小白菜田间单位面积出苗数随堆腐时间延长而提高,但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P>0.05)?;不同堆腐程度鸡粪堆肥对移栽黄瓜成活率、小白菜与黄瓜单株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株高、根长、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无不良影响。腐熟度理化指标与蔬菜生物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堆肥理化指标间、理化指标与发芽指数间的相关关系密切,但堆肥腐熟度理化指标与蔬菜田间生物指标间关系不密切。不同腐熟程度鸡粪堆肥对蔬菜播种出苗与成苗的影响不一,低腐熟度鸡粪对蔬菜播种出苗可能产生影响,对移栽苗影响不大。
  • 刘德好1,李涛1,2,沈国辉2,郭水良1
    2014,30(3): 16-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的药害,以‘秀水128’为供试水稻品种,设置0 g/hm2、225 g/hm2、300 g/hm2、450 g/hm2、600 g/hm2和750g/hm2 6个吡嘧磺隆处理浓度,于施药后5d应用WinRHIZO软件分析测定水稻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尖数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除225g/hm2施药处理外,其他处理均极显著地降低了水稻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随着用药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加强。吡嘧磺隆处理超过450g/hm2会对水稻根系体积产生明显影响。根尖对吡嘧磺隆最敏感,所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根尖数。因此,通过上述根系形态指标的检测能够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可能的药害。
  • 孙 娟1,陈舜胜1,乔艳艳2,于子翔3,于 翠3,杨翠云3*
    2014,30(3): 20-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从澳大利亚进境的多批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3株疑似棉花枯萎病菌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形态学观察表明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均产生典型的棉花枯萎病菌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前者呈镰状或椭圆形弯曲,后者呈假头状着生,多数为单孢,卵圆形;用通用引物ITS4 /ITS5和特异引物FOV-F/R扩增分别获得518bp和354bp 的DNA片段,测序后通过BLAST比对表明,其与GenBank中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序列同源性为100%;致病性测定表明3个菌株均侵染棉花并致其萎蔫死亡。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鉴定为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加强进境棉籽的检疫和病害监控,是防止该重要真菌扩散和传播的有效方法。
  • 董茂锋,白 冰,宋卫国,饶钦雄,杨海锋*,赵志辉
    2014,30(3): 26-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饲料中2种抗氧化剂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Q(乙氧喹)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前处理优化后,用异丙醇磁力搅拌提取30min,采用GC-FID测定。结果表明:在50~900mg/L范围内,BHT和EQ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线性相关(R≥0.999);BHT和EQ方法检出限为100mg/L?,仪器检测限分别为0.8 mg/L和1.0 mg/L,4个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率为73.40%~99.43%,相对标准偏差为0.39%~12.38%。BHT和EQ无明显基质效应出现。
  • 单艳菊,束婧婷,宋 迟,徐文娟,胡 艳,李慧芳*
    2014,30(3): 30-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出雏早期下丘脑TRH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规律及其对胚重或体重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胚重或体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两鸭种在13胚龄时已均可检测到TRH基因mRNA的表达,从21胚龄到岀雏后7日龄,TRH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一直在增加,且岀雏后7日龄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胚胎期(P<0.01);两鸭种在胚胎期没有差异,而在岀雏后7日龄时金定鸭极显著高于高邮鸭(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鸭种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与胚重或体重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下丘脑中TRH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及组织差异性,岀雏后还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其对鸭早期生长发育可能有正调控作用。
  • 林月霞,吕玉华,丁宏林,薛惠琴,杭怡琼,卢永红*
    2014,30(3): 35-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比较用不同秸秆废弃物配方青贮饲料饲养崇明白山羊的效果,将40只3~4月龄、体重约10 kg的崇明白山羊羔羊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进行饲喂试验:Ⅰ组饲喂青贮山芋藤加精料,Ⅱ组饲喂青贮玉米秸加精料,Ⅲ组饲喂青贮花菜叶加精料,Ⅳ组饲喂青贮芦笋秸加精料,Ⅴ组饲喂青贮玉米秸与精料制成的全混合颗粒饲料,并检测了饲喂后7 d、14 d、21 d和28 d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秸与精料制成的全混合颗粒饲料效果最好,28 d平均日增重达到125.18 g;其次是玉米秸秆青贮组,28 d平均日增重达到113.17 g。该结果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丁小涛1,郝 婷1, 2,金海军1,张红梅1,余纪柱1
    2014,30(3): 38-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及不同苗龄定植对番茄生长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时更换大营养钵的大苗较一直在小营养钵中生长的中苗株高、茎粗均明显增大,生长速度加快,同时叶片变大,生长加快,定植前大苗比中苗多生长两片真叶,叶片光合作用、总叶面积、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均显著增加;番茄大苗定植采收期最早,产量最高,中苗次之,小苗定植采收期最晚,且产量最低;大苗定植对番茄提前上市及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
  • 严培兰
    2014,30(3): 42-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机械法不同破壁时间对灵芝孢子粉破壁率、多糖、脂肪、腺苷含量测定及核苷和三萜类HPLC图谱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破壁率有随破壁时间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但破壁20、30、50 min的破壁率无显著性差异;孢子粉中的油脂以及三萜类的成分,只有在破壁后才能被释放,破壁10 min后已能使这些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而破壁与否及破壁时间对多糖和腺苷含量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 周建强,方海兰*,朱 丽,郝冠军,梁 晶
    2014,30(3): 45-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硝酸银滴定法、佛尔哈德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了3种餐厨垃圾氯离子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餐厨垃圾中氯离子含量时存在系统误差,且硝酸银滴定法和佛尔哈德法的结果高于离子色谱法;由于餐厨垃圾滤液颜色较深,不易判断终点,导致硝酸银滴定法测定的氯离子含量偏高;佛尔哈德法操作繁琐,且对于低含量的氯离子测定误差较大;而离子色谱法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并兼有操作简单,精确度高等优点;因此建议优先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餐厨垃圾中的氯离子含量。
  • 孙翊1,殷丽青1*,竺唯杰2,王云峰3,朱建军1,冯友良3,李秀芬1
    2014,30(3): 49-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了日本莽草在上海地区的扦插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日本莽草适宜扦插的插穗类型为1~2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500 mg/L NAA或ABT1号处理插穗均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分别为92.6%和94.1%);砻糠灰+珍珠岩3:1和泥炭+珍珠岩3:1两种基质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扦插生根率(分别为92.6%和90.4%),但3个月后,后者更适宜于其生长。
  • 徐忠1, 张春英2*
    2014,30(3): 52-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上海露地栽培的22个杜鹃花品种(种)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10个选择指标的评价结果,把22个品种(种)分为四级:>3.90为I级,包含3个品种(种); 3.89~3.40分为Ⅱ级,包含8个品种(种); 3.39~3.10分为Ⅲ级包含5个品种(种);<3.10为Ⅳ级,有6个品种(种)。综合评价结果与杜鹃花的实际应用效果表现一致,为上海地区杜鹃花品种的选择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郑桂萍1,梁金国2,赵 洋1,蔡永盛1,郑 悦1,李丹丹1,潘世驹1,朱化敏3
    2014,30(3): 56-6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明群体构建因素与寒地水稻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分蘖力不同的‘空育131’和‘龙粳3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株距、穴数、穴苗数中以穴数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穴苗数,穴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空育131’为0.895**、‘龙粳31’为0.823**);株距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空育131’为-0.794** 、‘龙粳31’为-0.780**);穴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空育131’为-0.572、‘龙粳31’为-0.709**);行距与产量呈负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空育131’为-0.428,‘龙粳31’为-0.035);相同基本苗不同田间分布两品种均表现株距6 cm、穴数69.4穴/m2、穴苗数2苗/穴时产量最高,且秧苗分布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插秧基本苗数的影响;两品种的CV均表现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空育131’为0.892**、‘龙粳31’为0.958**,即群体构建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穗数而影响产量。寒地水稻在现有株行配置下通过“缩株距、增穴数、减穴苗”,能够实现大幅度增产,对分蘖能力差的品种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 诸海焘1, 蔡树美1 ,余廷园1 林天杰2 高善民2 范红伟2 田吉林1
    2014,30(3): 62-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果型‘早佳8424’和小果型‘早春红玉’西瓜品种为试材,在春播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西瓜对主要矿质营养氮、磷、钾的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西瓜在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的分配和吸收比例不同,西瓜植株对氮磷钾的分配在结果前主要用于叶的发育,其次是茎的生长,坐果后,逐渐转向用于果实的发育;西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成熟期‘早佳8424’西瓜吸收氮磷钾24.21g/株,氮磷钾三者的吸收比例为1:0.26:1.84;‘早春红玉’西瓜吸收氮、磷、钾25.04g/株,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1:0.29:1.62。
  • 陈香波1,冯宜冰2,田 旗3,有祥亮1
    2014,30(3): 66-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根瘤调查结合15N自然丰度值(d15N‰)及叶片(鲜叶、落叶)含氮量测试,分析了10种(品种)胡枝子属植物的固氮效率,综合固氮效率与落叶含氮量指标比较出各胡枝子种的绿地供肥能力,其中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美丽胡枝子(L. formosa)、截叶胡枝子(L. cuneata,白花)与二色胡枝子(L. bicolor ‘Yakushima’)四个胡枝子品种,生物固氮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肥田效果,值得在上海绿地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 常晓丽?1,杜兴彬1,陈海霞1,武向文2,陆爽3,王冬生1*,袁永达1,张天澍1
    2014,30(3): 71-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扩散趋势及其防控措施,并对上海南方水稻条黑矮缩病的发生提出了预警。
  • 杜永芹1 ,程勤贤1, 田晓龙1, 高雪娟2
    2014,30(3): 75-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嘉定外冈蜡梅优良切花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修剪方式与施肥技术对蜡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采用重短截,翌年可形成良好切花枝,3~4年生蜡梅二年生枝以自然长度为好,留枝数量10枝/株;5~6年生蜡梅强截后施用667g/株有机肥和60g/株过磷酸钙作为基肥效果较佳,平均新梢长度为79.6 cm,二年生枝中短花枝占新枝的比例和二年生枝总花芽数分别达78.2%和383.5个/枝。
  • 张 栩,王伟民,盛亚红,陈军平,曲明清
    2014,30(3): 79-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咪唑烟酸在耕地土壤中的降解情况,通过试验分析咪唑烟酸在潮土、褐土以及紫泥土的降解半衰期,结果表明:潮土的降解半衰期潮土最大(降解速率最慢),而紫泥土的半衰期最短(降解速率最快)。降解半衰期与土壤各性质之间的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咪唑烟酸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因素为有机质含量,其次为土壤酸碱度。
  • 卢洪秀
    2014,30(3): 82-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单剂及其混配剂在甘蓝上的农药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单剂以及高效氯氰菊酯和哒嗪硫磷、毒死蜱混配剂中的高效氯氰菊酯在甘蓝植株上的半衰期分别为0.98d、0.90d和0.82d;哒嗪硫磷单剂以及哒嗪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哒嗪硫磷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9d 和1.09d;毒死蜱单剂以及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剂中的毒死蜱在甘蓝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25d和1.19d。通过混配高效氯氰菊酯半衰期较单剂有所缩短;各供试农药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前7d降解速度较快,随后趋于平衡,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各供试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速率大于其在甘蓝植株中的消解速率;高效氯氰菊酯、哒嗪硫磷和毒死蜱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d、7d和7d,在甘蓝上的残留限量标准均为1 mg/kg。各供试农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内采收仅有高效氯氰菊酯单剂的残留超标,因此高效氯氰菊酯在秋冬季节的安全间隔期相对有所延长。此外,混配剂中相应单剂的消解速率明显大于其单剂在甘蓝上的消解速率,以高效氯氰菊酯最为明显。
  • 顾炳朝 ,岳绪国, 唐泽庆, 杨 军 ,张 超
    2014,30(3): 89-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万~18万株/ 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镇油6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5万株/hm2;单株分枝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总角果数、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每角粒数差异不大。
  • 陶江华1, 董晖2, 姚麒麟2*
    2014,30(3): 92-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过连续4年对上海市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水稻猪粪尿还田调查表明,猪粪尿还田150.00t/hm2左右,可节省肥料30%以上,达到水稻增产,培肥土壤等效果。同时,指出了猪粪尿还田数量偏多和时间偏迟的问题,提出了猪粪尿作为基肥和分蘖肥使用,还田量150.00t/hm2的利用技术。
  • 陈天明1,王冬翼2,戴国忠2,胡晓颖2,曹 忠2,陆燕雯2
    2014,30(3): 95-9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人工插秧精确模拟机插秧不同穴苗数,研究不同取秧量对亚种间杂交粳稻新品种‘浦优22’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穴苗数为2~3株时,‘浦优22’的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协调提高,总颖花量达到了7.5×108/hm2以上,在结实率和千粒重正常的情况下,‘浦优22’能够稳定实现12.0t/hm2的高产水平。
  • 苏瑞芳,江 健,方群英,顾 盈,李 丹,唐建国,周建新,金秀华*
    2014,30(3): 98-10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花优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了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种量以155~175 g/盘为最适;在行距30 cm固定情况下,栽插株距14 cm最有利于发挥‘花优14’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氮量300 kg/hm2、基蘖肥:穗肥=7:3时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花优14’机插栽培增产的主要原因。
  • 黄玉人1,赵 杰2, 3*,唐赵莲3,支月娥4
    2014,30(3): 102-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PSA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生长的适温为5~35℃(最适30℃),适宜pH 6~10,菌落产孢的适宜pH值为8;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但以全暗条件的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鼠李糖、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甘露醇和淀粉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尿素最适宜产孢。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对淀粉和硝态氮的利用能力很强。
  • 徐芳杰,张学英,骆 军*
    2014,30(3): 106-1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栽培管理(品种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授粉品种配置、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设施栽培)和树体特性(需冷量、光合特性、夏季高温和降水对花芽分化和雌、雄配子发育进程的影响)两方面分别阐述了长江中下游的暖冬地区大樱桃的结果习性,分析了大樱桃引种过程中发生“花而不实”、坐果率低下、花器官畸形率异常偏高等问题的原因,以期为长江以南温暖地区大樱桃引种及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广大南方地区大樱桃的引种和推广栽培的可能方式和途径选择提供参考。
  • 江 健1,戴智春2,邹 治3,苏瑞芳1,李 丹1,顾 盈1,方群英1,唐建国1,周建新1,金秀华1*
    2014,30(3): 113-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奉贤区主推杂交粳稻组合‘花优14’进行播期、播量、总氮量及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花优14’作单季晚稻人工直播栽培,以播期6月8日、播量37.5 kg/hm2、总氮量270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8∶2~9∶1为宜。
  • 金智青,陆文玉,万 江,王艳菊,关元妹
    2014,30(3): 118-1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区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盈利、规模等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益及其作用,并论述了四个方面的扶持问题,既要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又要促进农民增收,使扶持政策真正有效。
  • 夏龙平
    2014,30(3): 123-1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归纳了加快提升上海种业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作用,重点分析了上海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提升上海种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 陈海燕,曹洪亮,高 峰,刘 红*
    2014,30(3): 127-1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涵,并结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提出了体会和对未来的思考。
  • 孙大鹏1 ,王慧1,林金元2,卢有林1, 吴爱忠1,施标1*, 郑洪建1*
    2014,30(3): 130-1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研究进展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黄艳贞1,栾军波2
    2014,30(3): 135-1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和顶空分析方法目前常用于植物萜类物质的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是萜类化合物分析的最常用手段;近年来植物萜类测定技术正朝着高效、高灵敏度、高精确度、高通量和在线实时的方向发展;新发展的技术明显提高了分析水平,简化了操作流程,极大促进了植物萜类化合物的测定;但新技术仍有不足,尚需不断完善发展,技术应用上既要有所选择,又要结合使用。
  • 孙惠敏1, 2,张春娇3,李保同1,潘晓华1*
    2014,30(3): 142-1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类病斑突变体的命名来源、发生机制、抗病机制,及基因遗传模式和功能。
  • 朱金星1,2
    2014,30(3): 148-1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2007~2011年在浙江遂昌开展了单季稻稻田福寿螺调查监测,研究了单季稻稻田福寿螺预测预报技术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预测浙南山区单季稻稻田福寿螺发生程度关键是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建立预测模型Y=0.2045+0.4447X,吻合率92.9%。手插移栽单季稻产量损失率(Y1)与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X1)的关系模型为Y1=1.4661+0.4169X1,直播单季稻产量损失率(Y2)与越冬后福寿螺田间基数(X4)的关系模型为Y2=3.7914X4-1.6613。在现有生产条件下,经济允许水平(EIL)为2.1%~2.8%。制定了手插单季稻福寿螺防治指标为1.5~3.2头/m2,直播单季稻防治指标为1.0~1.2头/m2。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