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9-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陈大超1, 2,王金斌1, 2, 3*,蒋 玮1,吴 潇1,何建华1,刘 华1, 李 鹏1,白 蓝1,武国干1,吕贝贝1,唐雪明1,3, 4**
    2013,29(5):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opdA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T-28b-opdA,将其转化至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重组工程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诱导前菌液OD600 的吸光值为0.5,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5 h。opdA对甲基对硫磷的Km为42.6 μmol/L,其Vmax为32.669 μmol·L-1·min-1,比酶活为24.48 U/mg。
  • 吴 斌1, 2, 3,戴建军1, 2,张廷宇3,张树山1, 2,吴彩凤1, 2,顾晓龙1, 2, 3,陈会兰1, 2,张德福1, 2
    2013,29(5): 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构质粒酶切纯化后,与去除精浆的猪新鲜精液按比例混合,17℃孵育处理使重构质粒结合到精子头部,通过人工授精对6头受体母猪进行配种,4头受孕,产仔38头。经PCR对特异性片段扩增,结果表明:有6头PCR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5.8%。扩增片段经克隆、测序、比对,与阳性对照组序列相似率均在99%以上,说明目的基因已转入阳性个体体内。
  • 杨 奇1, 2,韩芳婷1, 3,刘启文1, 3,蒋玲曦1, 4,谭芙蓉1, 4, 吴 潇1, 4,赵 凯1, 4,王金斌1, 4,唐雪明1, 4*
    2013,29(5): 10-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方法从克隆载体上扩增转基因水稻中的抗虫基因cry2A,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BamH I双酶切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成功构建了蛋白表达载体pET-30a(+)/Cry2A, 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时间为6 h、诱导温度为30℃的表达条件下,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将包涵体裂解并用Ni-NTA亲和柱纯化,所得纯化蛋白在复性缓冲液中复性,最终得到有活性的高纯度目的蛋白。
  • 林范学1, 2,李宏盛1, 3,冯 磊2,梁保东2,鲍大鹏1*
    2013,29(5): 15-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香菇菌株HW21的120个单孢子分离物与4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其他香菇单核体杂交所得的480个双核体后代为材料,探讨了不同交配型对香菇单核体、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交配型孢子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变异系数趋势为AxBx < AxBy < AyBx < AyBy,菌丝生长速度的大小趋势为AxBx > AxBy > AyBx> AyBy,其中AxBx和AyBy之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含Ax因子的单核体菌丝速度大于含Ay因子的单核体,差异极显著;而含Bx、By因子的单核体菌丝速度差异不显著。来自HW21的两个原生质体分离物菌丝生长速度大小为AxBx > AyBy,差异也极显著,推知交配型因子与控制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基因位点之间有着某种连锁。PDA及木屑培养基中的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之间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CYM及木屑培养基中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之间也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但单核体与其杂交后代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 肖长峰,卢永红,易建中*
    2013,29(5): 23-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患病小猪粪便中提取病毒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RV)的核衣壳蛋白VP4、VP7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昆虫表达载体PFastbac1;然后将重组载体转化入DH10Bac1感受态细胞中转座重组后,纯化该重组杆状病毒并转染昆虫细胞sf9。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含有目的基因的杆状病毒的阳性重组子,并将重组病毒成功转染sf9细胞。
  • 李秀芬1, 朱金兆2*,刘德玺3,朱建军1,周建3,刘青山3, 魏海霞3
    2013,29(5): 28-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沙柳、刺槐等14个树种在不同盐碱地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其成活、生长及受害情况,根据抗盐性=盐分胁迫/由该胁迫所导致的胁变原理,采用单一和多个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树种的抗盐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紫穗槐、绒毛白蜡、侧柏、沙柳、桑树等抗盐性强,应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造林的首选树种;而毛桃、山杏等树种抗盐性弱,不能用于盐碱地造林。提出树种耐盐性评价必须结合不同盐碱地类型进行。
  • 许言福1,郭 亮1*,沈卫平3,时亚琼1,张建中4,李建粤1, 2**
    2013,29(5): 32-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KAS内建立了有效的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检测方法对由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分别选育的35种、3种和12种水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0种水稻含有与‘Kasalath’水稻相同的抗性基因qSTV11KAS。该研究有助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进行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选育。
  • 訾玉华1, 2,张春玲2*,史仲平1*,李春华2,何锡忠2,周宗清2,张婉华2,蒋凤英2,彭丽英2
    2013,29(5): 36-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方法对5份疑似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猪场采集的腹泻粪便样品和小肠组织样品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DNAStar进行序列对比及进化分析。结果表明:5个PEDV S及ORF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2%~99.6%,氨基酸同源性为86.3%~99.3%。与经典病毒株CV777相比,CH-GZH毒株在PEDV S基因3581~3583 bp处存在3个核苷酸缺失;CH-ZJ毒株在ORF3基因245~293 bp处缺失49个核苷酸。S及ORF3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与中国毒株BJ-2011-1亲缘关系较近;CH-ZJ独立于其他中国病毒株独自构成一个群体,与其他病毒株有较大差异。
  • 常 瑶1,李 明2,姚东伟2,吴凌云2,朱月林1
    2013,29(5): 40-4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蛭石引发处理对‘新矮青’、‘新夏青二号’、‘夏冬青’和‘华王’不结球白菜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特性和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引发处理后,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干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品种的引发效果存在差异。以上结果显示,蛭石引发提高了不结球白菜种子的活力并增强了幼苗的耐低温性。
  • 吴雪霞, 查丁石*, 朱宗文, 许爽
    2013,29(5): 45-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5份耐低温性不同的茄子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冷害指数、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后,5份材料生物量(株高、茎粗和地上部鲜重)积累均显著受到抑制,耐低温材料的受抑制程度小于低温敏感材料;(2)低温胁迫下5份材料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ˉ)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耐低温材料的MDA含量、O2?ˉ产生速率的增加幅度小于低温敏感材料,SOD、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大于低温敏感材料;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幅度变化不规律;(3)茄子的耐冷性与茎粗、地上部鲜重降低值、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与MDA含量、O2?ˉ产生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的降低值、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使茄子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耐低温材料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来减轻低温胁迫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及生理代谢功能。
  • 王真真,侯瑞贤,李晓峰,朱红芳,朱玉英*
    2013,29(5): 50-5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抽薹性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为试材,研究了在光期10℃/10 h、暗期4℃/14 h低温下,0、20、25、30、35、40、45 d的春化处理对其现蕾、抽薹和开花时间,以及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的时间越长,植株从春化结束到现蕾、抽薹、开花的时间越短,且不同处理间差异较大。早抽薹材料09-1-328c春化20 d,90%以上植株均可抽薹开花,但是所需时间较长,春化30 d较合适;中等耐抽薹材料08-1P-76春化30 d,81.8%的植株可抽薹,春化35 d,全部植株都均可抽薹开花;晚抽薹材料08-1P-89春化35 d,只有44.8%的植株抽薹,春化40 d可全部抽薹。
  • 牛付安1, 2,洪德林2,江建华3,刘 健2,倪林娟1,程 灿1,周继华1,袁 勤1*
    2013,29(5): 54-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粳稻‘秀水79’和‘C堡’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8个株系为试材,对粳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与具体的农艺性状之间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提高粒重、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一次枝梗数和降低二次枝梗数有利于改善粳稻碾磨品质;提高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以及降低粒重和着粒密度有助于粳稻垩白的改良;提高全生育期和降低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有助于改善粳稻蒸煮食用品质。利用2009年参加上海市区试和生试的26个粳稻品种对RIL群体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
  • 袁永达,王冬生,张天澍,滕海媛,常晓丽
    2013,29(5): 58-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防治技术体系中秋季花菜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动态以及控制效果,并作了收益和成本分析。结果表明,秋季花菜主要害虫以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烟粉虱为主。在害虫复合防治指标作为决策指标下,4种防治技术中生物防治区、化学防治区和常规防治区防治成本、产量和净产值无显著差异;生物+化学防治区和化学防治区比常规防治区减少化学药剂有效成分量70%左右;生物防治区不使用化学药剂,蜘蛛等天敌数量明显多于化学防治区和常规防治区。综合考虑,生物防治是综合防治中较好的防治方法,既保障花菜正常生长和产量,又很好地保护自然天敌和环境,为有机蔬菜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 张 玲1,岳生梅1, 2,王淑华1, 2,徐雪雪1, 2,王延秀2,段 可1,高清华1*
    2013,29(5): 63-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外源激素对“章姬”草莓茎芽萌发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 0.5 mg/L和GA 0.2 mg/L时,“章姬”草莓茎尖萌发率为98%;增殖培养时相同外源激素浓度(BA 1.5 mg/L和IBA 0.1 mg/L)上连续培养4代后,植株矮化簇生,畸形苗、玻璃化苗增多;降低外源激素浓度,组培苗接种至培养基MS上添加BA 0.5 mg/L和IBA 0.1 mg/L上增殖培养,组培苗生长势良好,增殖系数为2.28~2.68。
  • 唐传红,曹 晖,张劲松*,冯 娜,杨 焱,唐庆九,吴 迪,刘艳芳
    2013,29(5): 67-6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沪农灵芝1号’斜面母种的最薄处、中间部位及最厚处的菌落栽培生产的子实体,发现斜面母种中间部位栽培产生的子实体的厚度、产量及多糖含量最高,但三萜的含量最低;斜面最厚处产生的子实体的厚度、产量及多糖含量次之,三萜的含量较高;斜面最薄处产生的子实体的厚度、产量及多糖含量均最低,但三萜的含量最高。
  • 赵楚楚1, 2,陈 辉2,冯志勇2*,陈明杰2,汪 虹2,张津京1, 2
    2013,29(5): 70-7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LBL评价方法,对2个显色分别为黄色(SIEF3132)和蓝色(SIEF3246)的斑玉蕈优劣菌株进行了液体显色培养,测定了培养过程中A615、pH、电导率和菌丝体生物量、乳糖的变化,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使BTB变色的活性物质进行了作用位置的定位。结果显示:显示黄色的优质菌株,pH、电导率变化小、代谢乳糖能力强;显示蓝色的劣质菌株,pH、电导率变化大、代谢乳糖的能力弱;使BTB变色的活性物质分泌到细胞外,在胞内没有发现活性。
  • 吴东妮1, 2,陈舜胜2,杨翠云1,于 翠1*
    2013,29(5): 74-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感染ArMV的百合种球制备粗提液,分别用聚乙二醇(PEG-6000)和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 IMB)进行富集处理,以富集处理后的样品进行ELISA、RT-PCR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表明,富集处理能显著提高这些方法从百合种球样品中检测ArMV的灵敏度。PEG-RT-PCR可检测稀释至10-5的样品,IMB-RT-PCR可检测稀释至10-3的样品。实时荧光RT-PCR检测也表明,PEG对百合种球中ArMV的富集效果优于IMB处理。对19批进境百合种球进行ArMV的RT-PCR检测,发现PEG或IMB富集处理提高了阳性样品的检出率。
  • 刘 娜,朱为民1*,鲁 博2,何 璐3,朱龙英1,张 辉1
    2013,29(5): 79-8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RZ-1’为砧木、‘浦红968’为接穗进行嫁接,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进行根际微生物分离,研究了青枯病菌胁迫下嫁接番茄根际微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降低了青枯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嫁接后根际土壤中青枯病菌数量极显著低于自根对照,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降低,其中,放线菌数量增加比例最大。试验结果还表明,嫁接改变了番茄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增加了有益菌数量,进而增强了番茄的抗病性。
  • 袁大伟,郑宪清,李双喜,张翰林,吕卫光*,何七勇,张娟琴
    2013,29(5): 84-8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两年的定位试验,对崇明岛地区稻田秸秆类有机物料添加,结合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稻谷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化肥施用,几种秸秆类有机物料添加配施化肥处理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速效氮、有效磷等养分的提高;增加了土壤团聚体R0.25、平均重量直径及几何平均直径;在产量方面,虽较常规施肥有所下降,但综合经济效益却是增加的,较常规施肥增收276.61~1 457.22元/hm2,其中沼渣还田的增益率最高达11.83%。
  • 辛雅芬
    2013,29(5): 89-9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层厚度、基质配比和灌水量三个方面研究了离地环境条件下,确保水稻正常生长的用土量、基质配比、灌溉水量等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水稻种植于土层厚度在20~40 cm中,或10 cm种植土加30 cm草炭土的配比基质上,获得等同或稍高于常规水稻田的产量,折合产量超过9 000 kg/hm2;水稻种植于土层厚度20 cm中,整个生长过程需要灌水526.3 mm,产生的最高压力为300 kg/m2。结果显示离地种植水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陈培峰,朱勇良,乔中英,王建平,黄 萌,孙 华,许才康*
    2013,29(5): 92-9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太湖农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62份香稻材料进行了主要性状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试验香稻的种质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为6.41%~25.85%,表现具有形态特性上的多样性;62份香稻种质的15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剑叶长、着粒密度、穗长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1.5,表现具有较丰富的遗传性;经对5个公因子聚类分析表明,62份香稻种质材料可分为4大组群,其中47份种质的穗粒结构协调,单株产量较高,且有较大的选择范围,这对香稻的产量性状改良与优选上提供了可能性。
  • 姜玉萍1,郝 婷2, 张兆辉1,陈春宏1,杨晓峰1
    2013,29(5): 97-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I-6400型光合仪(LI-6400; LI-COR, Inc., Lincoln, NE, 美国)对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淹水对番茄、茄子、黄瓜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5 d对三种作物光合作用和生长量均造成了严重影响,淹水对番茄和黄瓜抑制最为明显,茄子表现为耐淹水。淹水不同时间,三者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呈相似变化;非气孔因素是淹水时三者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淹水导致三者蔬菜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可以作为植物耐淹水胁迫的重要指标。
  • 李辛雷1,李纪元1,范正琪1,徐 翊2,罗 建2,梁清云2
    2013,29(5): 101-10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桑果、杨梅为材料,通过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对其色素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果、杨梅色素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不含查耳酮、橙酮、儿茶素、黄酮醇等,可能含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花色素及其苷等。桑果、杨梅色素的红色由于其花色素及其苷,且其红色的程度与其花色苷含量相关。
  • 林金元1,胡大明2,郑 超2,潘玲玲1,孙超才1*
    2013,29(5): 105-10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夏王’是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通过品种间连续自交选育亲本自交系,再由自交系杂交后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具有籽粒饱满、无秃顶、风味好、色泽佳、甜度高、果皮薄、抗倒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鉴定试验中,产量18 450.2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31.0%;品比试验中,产量18 154.5 kg/hm2,较对照‘金菲’增产29.8%;上海市玉米区试中,产量14 332.5 kg/hm2。
  • 李延莉,杨立勇,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29(5): 109-1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沪油杂6号’是利用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07129三系法育成的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芥酸含量为0.66%,硫苷总量为19.35 μmol/g,籽粒含油率高达47.0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2 915.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2.33%,产油量1 351.00 kg/hm2,比对照增产17.32%。在上海市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01.5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66%,产油量1 129.20 kg/hm2,比对照增16.97%。
  • 张兆辉1, 3,顾卫红2*,杨红娟2,姜玉萍1,陈春宏1
    2013,29(5): 112-1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圣女红2号’为对照,对自主选育的4个小果型西瓜新组合的生育期、品质、产量和抗病性等进行了综合考评,初选出SW11-3和SW11-5两个特色的小果型新组合。SW11-3 在早春低温弱光照条件下,表现易坐果、果实膨大快、丰产性好、肉质松脆多汁、品质佳等优点,适合春播早熟覆盖栽培;SW11-5则具有瓤色鲜艳、果肉含糖量高、肉质松脆、果皮韧、耐贮运等优点,秋延后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稳定、不易倒瓤,适合秋播设施栽培。
  • 李建勇1,陆利民2,张瑞明1,沈海斌1,李珍珍1,朱 恩1[收稿日期:2012-03-20
    2013,29(5): 116-1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调查了浦东新区5家代表性园艺场的小白菜施肥及其硝酸盐情况,并进行了不同茬口和不同施肥量的小白菜生产试验,测定不同采收间隔期小白菜硝酸盐含量,以研究小白菜生产中的安全间隔期和最佳施肥量,以及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及试验结果表明:各园艺场施肥量普遍较高,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普遍超标(GB 18406.1-2001:≤3 000 mg/kg);氮用量75 kg/hm2时,小白菜产量最高;安全间隔期、茬口安排以及施肥量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楼坚锋,姚丹青,陈银华,刘 康
    2013,29(5): 119-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6份粳稻品种,在开花后不同天数取穗子进行保湿培养,观察其抗穗发芽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之间的抗穗发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以开花后39 d左右的穗子保湿培养8 d考查穗发芽,能较好地比较出品种之间的差异。
  • 樊 敏
    2013,29(5): 122-1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重阳木帆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上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在上海地区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过观察重阳木帆锦斑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并监测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室内常温条件下,1–6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3、2、3、4、5、5 d;该虫在上海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建筑物角落和植株枯枝落叶等处结茧越冬;越冬幼虫翌年3月底化蛹,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为害。2011年种群消长调查发现,5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第1代幼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为18.7头/百叶;6月底至7月中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为58.8头/百叶;8月初至8月中旬为第3代幼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为43.6头/百叶;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第4代幼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密度为5.8头/百叶。
  • 陈春秀1,毛爱军1,王 鹏2,王永健1
    2013,29(5): 125-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京研108’、‘京研108-1’、‘京研109’、‘京研207’、‘京研105’、‘京研106’、‘京都082’、‘中农16’共8个品种进行春季保护地品种比较试验,比较了供试品种的生长势、开花结果习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新品种京研105和京研207的产量最高,达76 500 kg/hm2;京研108、京研108-1、京研109产量和对照持平,产量在69 000~73 500 kg/hm2之间,京研108、京研108-1、京都082综合性状都与对照没有本质区别,在抗病性上,优于对照。试验筛选出与对照中农16相当,或优于对照的品种,推荐京研108、京研108-1、京都082为适合北京地区春大棚栽培新的黄瓜优良品种。
  • 陈海荣1,黄志城1,张新明2,杨 坤2,唐 浩2,高建昌3,李 荧4,杨 华4,褚云霞1,李寿国1,邓 姗1,顾晓君1
    2013,29(5): 128-1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番茄新品种DUS测试性状选择的总体要求,列举了番茄新品种的DUS测试性状,并与原有测试指南在文本格式和性状选择方面进行了比较,为我国番茄新品种保护审查测试体系提供较为坚实的技术支撑。该文本从2011年起开始执行使用。
  • 张莉侠1,徐霞倩2*,徐燕芳3
    2013,29(5): 132-1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SWOT模型全面分析了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优劣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从法律、政策、技术、组织等方面提出上海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措施。
  • 张 晨,俞菊生,马 佳,罗 强*,程彬彬
    2013,29(5): 137-1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农业和旅游业与低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休闲农业低碳化经营的理念。以上海38家农业旅游推荐单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农业属性和旅游属性的角度分析了休闲农业经营中的碳排放情况,提出了适合上海休闲农业低碳发展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最后从资金补贴导向、低碳交通出行、内部综合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 李 明1,常 瑶1, 2,姚东伟1,吴凌云1
    2013,29(5): 142-14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蔬菜种子引发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引发方法、引发效果、影响引发的因素及引发机理,并阐述了种子引发的应用前景和应予以关注的研究问题。
  • 姜宗庆1, 2,施菊琴2,李向前2,屠赞梅2
    2013,29(5): 146-1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稻无氮基础地力试验,力图探明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水稻无氮基础地力产量及潜力。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对水稻生长有明显影响,对比施氮处理,无氮区水稻株高降低,茎蘖减少,高峰苗减少,穗数少,穗形小,虽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加,但最终产量仍明显下降。该区水稻无氮基础生产力平均为4 620 kg/hm2,土壤供氮量77.25~82.50 kg/hm2,平均为80.25 kg/hm2。该结果供本地及江苏沿江高沙土地区水稻施肥参考。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