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上海农业学报
首页
关于我们
期刊介绍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按栏目浏览
专题文章
整期阅读
作者中心
我要投稿
征稿简则
稿件写作标准规范
论文模板
收费标准
审稿流程说明
订阅及广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7-30
论文
全选
|
论文
Select
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的选育
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蒋美艳,周熙荣,孙超才*
2013,29(4): 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228AB、临保系M-6477、恢复系08184,经“三系”配套而育成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新品种‘沪油杂7号’,其籽粒含油率高达47.76%,芥酸含量为零,硫苷总量为21.75 μmol/g。在2008—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22.4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8.85%;产油量1 252.50 kg/hm2,比对照增产17.29%。在2009—2010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146.70 kg/hm2,比对照‘沪油杂4号’增产14.48%;产油量1 346.10 kg/hm2,比对照增12.46%。
Select
真姬菇菌种质量评价方法的优化研究
陈 辉1,刘 洋1, 2,赵楚楚1, 3,于海龙1,张津京1, 3,冯志勇1*
2013,29(4): 4-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液体培养、可见光谱分析,探究碳源、氮源单因素及正交优化设计对真姬菇SIEF4104与SIEF4078菌株的LBL评价方法的效应,并确立了优化液体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同一菌株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碳氮源对于优劣菌株间的评价效应差异不显著,即碳氮源因素对于优劣菌株间评价结果的作用相当;相对于添加无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添加有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的DR值普遍较低。
Select
施肥浓度与周期对杂交兰组培苗叶片生长的影响
范晓芬,苏振洪,朱建军*,李秀芬,易水根
2013,29(4): 9-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杂交兰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设计了4种施肥浓度和3种施肥周期进行试验,以了解其对杂交兰组培苗叶片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肥浓度大于3 000倍液时,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等3个指标的增长值随着施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第4个月时,施用复合肥(20-10-20)1 200倍液,组培苗叶片生长情况最好,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以10 d为间隔的施肥是较为理想的施肥周期。
Select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丙二醛含量
杨海锋1,刘 丹2,杨俊花1,赵志辉1*
2013,29(4): 14-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饲料中丙二醛的含量,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定量评估饲料油脂酸败程度的方法。选取鸡、猪、宠物和水产等不同饲料样本,经三氯乙酸提取,TBA衍生化,以乙腈∶磷酸二氢钾(50 mM[mol/L])(V/V=18/82)为流动相、C18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在0.02~0.20 μg/mL范围内,丙二醛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定量限(以信噪比为10计)为0.05 mg/kg。在鸡、猪、宠物等7种饲料样本基质中添加1、2、5 μg/kg丙二醛,其平均回收率为85%~96%,相对偏差均小于5%,满足饲料中丙二醛检测的要求。
Select
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8号'机插秧制种技术研究
龚丽英1,杜兴彬2,刘国兰1,黎佳佳1,罗利军1,顾品强3,余新桥1, 2*
2013,29(4): 18-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旱优8号’亲本的生理特性、生育习性,特别是开花习性进行了全面考察,同时展开田间种植行比、密度,父本种植方式,机插秧密度等制种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播始历期分别为89 d和109 d,主茎叶片数分别为16±0.5叶和18±0.5叶,母本开花时间在12:00时左右,父本比母本早20~30 min;在机插秧种植模式下,父本种植模式相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其中行株距为30 cm ×14 cm时产量最高,达2 683.54 kg/hm2;在三种父本种植方式中,二期父本交叉单行种植产量最高,为3 047.41 kg/ hm2;相同的种植密度下,机插秧的产量比人工移栽的产量高。
Select
苗期高水位胁迫对超甜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孙大鹏,王 慧,卢有林,施 标,林金元*,郑洪建*
2013,29(4): 23-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苗期至拔节期高地下水位胁迫对超甜玉米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拔节期轻度、中度、重度高水位胁迫处理的生育期迟于对照;株高、单株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均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减产25.57%、47.12%和57.83%;鲜穗外观品质比对照差,蒸煮品质变化不大。
Select
添加麸皮对花椰菜茎叶青贮发酵特性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薛惠琴,原现军,杭怡琼,李荣杰,林月霞,吕玉华,卢永红
2013,29(4): 27-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麸皮对花椰菜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60 d后,添加不同比例麸皮均改善了青贮发酵品质,各麸皮添加组乳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H值、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麸皮添加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10%和15%麸皮添加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花椰菜叶单独青贮组(P<0.05)。对照组和5%麸皮添加组均有流汁产生,而10%和15%麸皮添加组在青贮过程中未见汁液渗出,且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花椰菜茎叶青贮时添加10%麸皮较为适宜。
Select
5种园林植物的抗旱性比较研究
王 瑛
2013,29(4): 3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方法,测定上海南园公园5种园林植物的9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反应,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植物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胁迫下,5种园林植物抗旱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八宝景天、马蔺、香茅、红叶石楠、杜鹃。
Select
微量叠加定量法校准蔬菜农药残留色谱分析中的基质效应
汪传炳,黄秀根,樊晓青,吴爱娟,高永东
2013,29(4): 36-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蔬菜农药残留色谱检测定量的微量叠加方法及其校准基质效应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在黄瓜基质溶液中添加0.05、0.1、0.5mg/kg和1.0 mg/kg的8种有机磷农药,用气相色谱FPD检测、微量叠加法定量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20.1%,相对标准偏差为0.1%~14.9%,最小检出浓度为0.01~0.04 mg/kg。基质溶液中残留农药的种类及其浓度以及基质溶液自身的组成是影响微量叠加法定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微量叠加定量法能有效减小蔬菜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检测中基质效应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Select
上海松江区蔬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袁大伟,何七勇,郑宪清,吕卫光,李双喜
2013,29(4): 42-4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松江区4城镇蔬菜田土壤重金属的总体含量为Cu 34.05 mg/kg、Zn 91.15 mg/kg、Pb 26.80 mg/kg、Cd 0.22 mg/kg、Cr 78.64 mg/kg、Hg 0.16 mg/kg和As 8.20 mg/kg。除泖港镇和叶榭镇蔬菜田的Cu、泖港、新浜以及车墩镇蔬菜田的Cd、泖港镇蔬菜田的Hg外,其他几种重金属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GB 15618-1995),并且满足国家对绿色食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要求(NY/T391-2000)。与上海土壤背景值相比,除As低于背景值外,Cu、Zn、Pb、Cd、Cr和Hg分别比背景值高出19.10%、5.87%、5.21%、68.48%、4.85%和57.62%。Zn、Cd和Hg是引起松江4城镇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4城镇40个采样点中有31个样点属于轻警,9个样点属于预警,综合评估IER=1.360,为轻警。4城镇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的高低排序为:泖港镇(IER=2.059)>叶榭镇(IER=1.284)>新浜镇(IER=1.158)>车墩镇(0.903)。
Select
地被菊及部分菊属近缘种花粉形态分析
郑雅馨,陈雪鹃,孙 明
2013,29(4): 47-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对29个地被菊品种、2个菊属近缘种、7个杂交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比较,并对观察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形态为近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大小平均在18.726 μm × 16.543 μm—36.089 μm × 24.522 μm,基本属中型花粉,具三孔沟,外壁表面具刺状突起,刺间纹饰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花粉形态指标按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刺宽、刺长、穿孔直径、极赤比、刺间距、花粉形状、极轴长、穿孔密度、体积和赤道轴长。聚类结果表明:除‘粉黛’、‘铺地淡粉’、‘金不换’及‘重瓣早黄’外,地被菊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近,种间亲缘关系近;与2种菊属近缘种及杂交种太行菊×甘菊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
Select
部分紫藤属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龚和解
2013,29(4): 52-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1个从日本引进的多花紫藤品种(Wisteria floribunda)和3个紫藤属(Wisteria Nutt.)植物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8条引物,共扩增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条带100条,多态性带比例为88.50%,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0655~0.4995,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1484~0.6926,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7~0.96,表明紫藤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种或品种分为三大类群,为紫藤种质资源选育利用提供了参考。
Select
食品和饲料中猫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
张舒亚,韩 丽,于 翠,张 坤,姚静梅,张 燕
2013,29(4): 56-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检测食品和饲料中猫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动物和植物材料基质中,均能检出0.01%的猫源性成分。该方法适用于市售食品和饲料中猫源性成分的检测。
Select
贵州黑马羊间性、无角、颌下髯及颈部肉垂遗传特征分析
宋德荣1,范俊杰2,张琼娣1,周大荣1,杨思维1,彭 华1,吴 萍1,吴蕊汝1
2013,29(4): 60-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际观察、杂交试验、考察育种记录、遗传分析和适合性检验,对贵州黑马羊间性、无角、颌下髯以及颈部肉垂特征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和探讨了黑马羊相关遗传特征表现的基因表达方式和遗传关系。结果表明:①“无角×无角”繁殖的F1代无角羊占72.41%,有角羊占24.14%,无角间性羊占3.45%;②“有角×有角”繁殖的F1代有角羊为100%。③“有角×无角”、“无角×有角”的正反交试验,F1代无角羊占52.20%、有角羊占47.80%。④对166只19个群体的黑马羊统计,颌下有髯率为80.72%,颈部有肉垂率为19.28%;无角(P)对有角(p)呈显性,无间性(I)对间性(i)呈显性,颌下有髯对无髯呈显性,颈部有肉垂对无肉垂呈完全显性;有角山羊基因型为ppII,正常无角羊基因型为PPII、PPIi和 PpII、PpIi,间性羊基因型为PPii、Ppii,且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Select
金叶苔草标准化繁育技术研究
王华宇,何贵整,陈乃明,张树明,吕秀立
2013,29(4): 64-6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叶苔草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和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和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NAA 0.05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 +6-BA 0.05 mg/L+NAA 0.01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IBA 0.1 mg/L,生根试管苗移入泥炭∶珍珠岩=2∶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增殖培养过程中选定光照时间8 h、光照强度1 500 lx,生根培养选用大容器育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Select
优质抗病型甘薯新品种‘福薯14号’的选育
邱永祥,罗文彬,许泳清,刘中华,李华伟,纪荣昌,汤 浩,蔡南通
2013,29(4): 68-7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福薯14号’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根据优质高产广适型甘薯新品种的育种目标进行定向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具有优质、中高产、抗病性好及适应性强等特点。该品种于2008年提供国家甘薯南方组区试,2011年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鲜薯食用品质优于‘金山57’。对南方薯区主要病害蔓割病和薯瘟病抗性分别达到高抗和中抗水平。
Select
粉花长寿花试管花卉研究
郑新会,柳 俊,袁继红,齐迎春
2013,29(4): 72-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粉花长寿花茎段为材料,在培养基MS +BA 1.0 mg/L +NAA 0.1 mg/L中快繁,在1/2 MS +NAA 0.2 mg/L培养基中生根,获得无菌苗。20 d后在温度16°C、光周期8 h/d的条件下培养,60 d后花芽诱导率达45%,90 d后达100%;而在温度22°C、光周期12 h/d和温度22°C、光周期8 h/d条件下培养,长寿花不形成花芽。将带有花芽的茎段接种在分别添加柠檬黄(0.2 g/L)、葡萄紫(0.2 g/ L)、苹果绿(25 g/ L)和胭脂红(0.4 g/L)的培养基MS +NAA (0.2 mg/L)中,获得四种彩色长寿花“迷你试管花卉”。容积为250 mL和500 mL的培养容器观赏时间分别为180 d和300 d。
Select
气象条件对鱼塘水质影响的研究
薛正平,李 军,荣裕良,戴蔚明,袁 超,余宝根
2013,29(4): 75-7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9、2010年多项鱼塘水质指标及气象要素的监测,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鱼塘水温与气温具有密切的线性关系;(2)水体透明度随风速增大以及在适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而增加;(3)鱼塘水体溶解氧与气温、水汽压、云量呈负相关,与气压、日照时数、风速呈正相关;(4)氨氮、亚硝酸盐含量与水汽压、气温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5)所建的气压、气温、水汽压与溶解氧含量关系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可预测溶解氧变化,为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Select
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与防治技术研究
邹 治1,张婉英2,瞿 洁3,徐浩良1
2013,29(4): 79-8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二化螟诱剂的诱蛾能力与测报效果,进行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具有较强的诱蛾能力,其诱蛾量高于灯光诱捕的诱蛾量,且受环境影响较小,诱测结果能够反映出二化螟当年发生的实际情况;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示范试验也证明,性诱剂对二化螟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作为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Select
氮肥运筹对‘沪油杂1号’生长影响初探
邱美良1,沈 淳2,费全凤3,李秀玲4*
2013,29(4): 82-8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氮肥施用量、氮肥施用比例下对杂交双低油菜品种‘沪油杂1号’进行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沪油杂1号’氮肥适宜施用量270~300 kg/hm2;在氮肥施用量270 kg/hm2时,年前、年后氮肥施用比例应为6.5~7∶3.5~3。
Select
上海现代农业园区类型与经营绩效研究
俞菊生,马 莹,张 晨,罗 强,陈国荣
2013,29(4): 85-8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现代农业园区的特点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目前上海有13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按各自特色可以分为科技型、生产型、加工型、生态型、出口型五类。运用经济弹性的测算方法,从总产值、出口、就业、技术四个方面评估了上海所有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引致效应,认为它们对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带动效果最显著。上海的现代农业园区存在发展不平衡、辐射能力弱、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建议从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三方面加强力度。
Select
上海种源农业发展分析及技术政策建议
杨 娟,赵京音
2013,29(4): 90-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系统梳理上海种源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上海发展种源农业的SWOT分析,结合上海种源农业的未来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采用专利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法等方法,总结种源农业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其主攻方向,并从技术研发和政策导向两方面分别给出了建议,以期提高上海种源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上海种源农业产业的跃升。
Select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劳动力现状分析与提升素质途径研究
金智青,陶明芳,何正其,王世官,凌 燕
2013,29(4): 95-10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闵行区农业劳动力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了提升农民从业技能的途径,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4项对策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有效发展。
Select
沪郊农户的种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大城市粮食安全供给角度
陶雪娟,杜 辉,杨 红
2013,29(4): 102-10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上海市郊区农户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对农户粮食种植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沪郊的粮食播种面积逐渐下降,农户的种粮意愿不容乐观。农户的性别、年龄、户主职业、务农时间、农资价格、种粮预期收益及政策因素变量等对农户的种粮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为了保证上海市的粮食供给安全,建议采取平抑农资价格、加大农业劳动力人才培养及结构调整力度、完善粮食专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加大对粮食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等措施来提高农户的粮食种植意愿。
Select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江苏泰州的调查
崔菲菲
2013,29(4): 107-1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泰州农业产业化存在经营模式单一、利益联结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户缺乏利益代言人,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风险识别和预防机制缺乏,农户仍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成本高昂;针对上述分析,认为现阶段宜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公司,引入强契约和强关系治理农民与农民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Select
上海郊区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现状分析
汤勇华
2013,29(4): 112-1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统计年鉴2001—2010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上海地区化肥施用、粮食产量现状。结果表明:近年来上海地区化肥施用量有所下降,但整体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增产缓慢。针对现状,提出了精准施肥、施肥方式调整等建议。
Select
提高审稿的质量和效率 促进科技期刊发展
闫其涛1,张 睿1,毛万霞2,王晓华1*
2013,29(4): 115-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新形势下科技论文产出的新特征,指出了编辑部在专家评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家评审的质量和效率的途径,以促进期刊发展。
Select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以中国水产总公司为例
魏 恺1,杨德利2
2013,29(4): 118-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水产总公司为例,构建了包含企业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4个方面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计算其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与水产行业其他15家上市公司进行横向比较,根据各指标及综合排名情况对其财务绩效进行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中国水产总公司的进一步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Select
转录因子DREB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抗逆中的应用
柯亚光1, 2,余舜武2,罗利军2*
2013,29(4): 122-12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DREB类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功能、逆境下表达调控模式以及在水稻抗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Select
抗生素在有机肥料-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转化及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 洁,刘善江*
2013,29(4): 128-1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对抗生素在“有机肥-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的转化及其影响的研究状况,旨在为降低抗生素危害提供参考。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土壤前,无害化处理过程需考虑抗生素降解效果,否则存在抗生素进入食物链的潜在风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会受到有机肥料中残留抗生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土壤肥力;部分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残留抗生素的影响,且会吸收抗生素,使抗生素在食物链中迁移累积,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知的威胁。
Select
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戴惠学,胡俏强,陈舜权
2013,29(4): 132-13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8号’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穗长、鲜果穗重和分蘖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晶甜8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与分蘖去除与否无关。同一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导致鲜果穗重和产量下降、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和秃尖长变短,但差异不显著。‘晶甜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6.0万株/hm2左右,生产上不必去除分蘖。
Select
百合种子在不同基质中生长试验研究
王丹菲,王艳萍
2013,29(4): 135-1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百合野生种和栽培品种种子在4种不同基质中出苗和生长情况观察发现,‘渥丹’、‘布鲁拉诺’和细叶百合出苗率普遍较高,最高出苗率分别达到94.6%、83.8%、92.7%,而毛百合的最高出苗率只达到10.0%。除毛百合之外,其他供试百合的出苗时间在4~11 d,不同百合真叶出现需要30~60 d。大多数百合种子在腐叶土含量高的基质中的萌发情况最好,出苗率高,子叶的生长基本上都遵循“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1985年创刊,双月刊
ISSN:1000-3924
CN:31-1405/S
主管单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市农学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
1000号3号楼314/
316室
邮政编码:201403
电 话:021-52235461
E-mail:xx6@saas.sh.cn
广告经营登记证:3101124000005
国内订价:10.00
编辑部公告
《上海农业学报》喜获“中国农业期刊网”两项大奖
我刊获评上海市2019年度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我刊2021年度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更多...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
Email Alerts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