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3年, 第2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3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张天澍1,章巧利1,习育艺2,袁永达1,滕海媛1,王冬生1*
    2013,29(1):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LC10、LC20、LC30和LC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20、LC30、LC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付 冬1, 2,陈 亮1,刘 毅1,楼巧君1,李明寿1,熊 良1,罗利军1*
    2013,29(1): 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个包含286个个体的F2群体及衍生出的包含12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人工接种纹枯病菌,进行多年多点的纹枯病抗性鉴定。相关分析表明,病级(DR)、病斑长度(LL)、病斑高度(LH)、相对病斑长度(RLL)及相对病斑高度(RIH)等5个抗病性鉴定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指标均可以较好地评价材料的抗病性,能够用于抗病鉴定研究。
  • 李 梁1,杜志钊2, 3,高润红2, 3,刘成洪2, 3,陈志伟2, 3*,黄剑华2, 3**
    2013,29(1): 10-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全国各地22个大麦主栽品种在苗期进行正常供氮和胁迫供氮两种供氮水平下的溶液培养试验,将得到的苗期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和聚类。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间,茎叶干重、植株干重、株高、根长、分蘖数和氮素利用指数等性状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所有统计性状差异极显著;胁迫供氮水平下植株的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分蘖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作为聚类分析的标准。利用软件SPSS 17.0对这些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将其分为三大类及若干亚类。
  • 周 音,张建军*,殷丽青
    2013,29(1): 15-1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PGR)对3个大花蕙兰品种‘金色年华’、‘绿洲’和‘华尔兹’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PGR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类原球茎的产生,MS培养基上PLB诱导的最适PGR配比为BA 4 mg/L +NAA 0.5 mg/L +KT 0.5 mg/L +TDZ 0.2 mg/L,增殖系数分别为11.12、9.65和7.54,与对照处理(BA 4 mg/L +NAA 0.5 mg/L)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选取PLB诱导率最低的品种‘华尔兹’建立诱导不定芽的离体再生途径,筛选出不定芽诱导的最佳PGR配比为BA 2 mg/L +NAA 0.2 mg/L +PIC(毒莠定,Picloram)1 mg/L,平均增殖系数为5.08。MS培养基中添加NAA 0.2 mg/L +HMI(恶霉灵,Hymexazol)2 mg/L,4 d时的生根率高达85%。大花蕙兰通过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均能实现产业化繁殖种苗的目的,前者增殖速度快,后者再生植株生长势强、驯化移栽易于成活。
  • 张计育,郭忠仁*
    2013,29(1): 20-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湖北海棠组培苗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低温4℃处理后湖北海棠MhNPR1、MhTGA2以及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家族成员(MhPR1、MhPR5、MhPR8、和Mhchit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诱导这些基因的表达,并且所有基因的表达量在48 h达到最大。可以推测:1)低温作为一种逆境条件,可能使植物体内SA含量提高,诱导MhNPR1基因的表达,使NPR1蛋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与TGA类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诱导下游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2)低温可能直接诱导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 吕秀立1, 2,施季森2*
    2013,29(1): 24-2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欧洲七叶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胚性细胞具有细胞小、大小均一、胞质浓、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的特点,分裂速度快;而非胚性细胞体积较大、核小、细胞质稀薄、细胞之间间隙较多,不易成团。体细胞胚发生主要起源于表层的单细胞,依次经过2-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等与合子胚发育类似的过程,再生植株。欧洲七叶树离体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具备发育完善的V型维管束、茎尖分生组织以及根尖分生组织,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 王振旗,沈根祥,钱晓雍,洪祖喜,郭小品
    2013,29(1): 29-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玉米-花菜轮作田作物氮磷养分需求,对上海市崇明北八滧奶牛养殖小区污水生态还田工程进行工艺设计和施工建造,匹配农田选择场区东侧田块35 hm2,以确保能够完全消纳奶牛场液肥,并采用压力喷灌系统进行灌溉或沟灌,田间均匀布置喷灌栓15个,工程总投资74.62万元,年运行费用约2.74万元。工程实践表明,在确保作物正常产量的同时,奶牛场污染物减排TN 9.01 t/a、TP 0.65 t/a、COD 64.66 t/a;匹配农田节省尿素和过磷酸钙分别为13.07 t/a和55.99 t/a,折算减少投入为0.33万元/(hm2·a),其环境和经济效益显著。
  • 王林山1, 2,尹燕博2,邹 勇1,何锡忠1,韩芳婷3,倪建平1, 4,赵本进1, 4,李春华1, 4*
    2013,29(1): 34-3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0/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 曹 斌,周广生,王 健
    2013,29(1): 39-4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鸡胚培养法和红血球凝集(HA)试验,测定中药蓝靛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蓝靛注射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蓝靛注射液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 林 淼,赵志辉*,韩 薇
    2013,29(1): 42-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饲料中T-2毒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水(体积比80∶20)提取,通过免疫亲和柱(IAC)净化,以1-蒽腈(1-anthroylnitrile, 1-AN)为衍生化试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进行衍生,C18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T-2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200 μg/L,加标回收率为76.9%~92.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 %。该方法可用于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 雷 萍,王红梅*
    2013,29(1): 48-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GB/T5009.3-2010对灵芝孢子粉中的水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依据JJF1059-1999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如实反映测量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度。
  • 范洁群,褚长彬,吴淑杭*,周德平,姜震方
    2013,29(1): 5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选择肥效较好的微生物菌肥以促进桃树生长,在上海桃生产基地进行了4种常见微生物菌肥对桃果实品质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GEM 10 mL处理肥效最佳,提高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桃树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大幅度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固酸比,减少了可滴定酸含量。除了BIO 250 mL +K 250 mL +ZK 250 mL处理外,其他3个微生物菌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除了BIO 250 mL处理外,其他3个微生物菌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放线菌数量。
  • 胡亚萍1,董 萍1,赵驾浩1,张 艇2,于子翔3,于 翠3,杨翠云3*
    2013,29(1): 55-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上海浦东新区孙桥蔬菜基地温室内发现大量黄瓜植株发病,叶片出现花叶、斑驳、皱缩和变形等症状,发病率达到50%以上。经过DAS-ELISA、RT-PCR和摩擦接种试验鉴定,首次发现引起黄瓜发病的病原生物是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 郑 涛1,潘东明2*,李开拓3
    2013,29(1): 59-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枇杷叶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波提取枇杷叶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即超声时间150 min、超声功率360 W、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该工艺与传统的水提取法相比,得率提高一倍多,提取时间缩短了30 min,水溶性多糖得率为24.29 mg/g。
  • 侯瑞贤1,李晓锋1,朱红芳1,朱玉英1*,归武球2
    2013,29(1): 63-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冬春季普通大棚、普通大棚+中棚2种设施处理及露地栽培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大棚+中棚处理对空气、土壤的增温效果最好,比普通大棚提前4 d、比露地提早8 d促进种子出苗。幼苗在普通大棚+中棚处理中的生长速度优于普通大棚处理。成株的生长量等各项指标与露地相比差异极显著;‘新矮青’的叶宽、柄下宽、单株重和柄重等指标差异极显著,且普通大棚+中棚处理>普通大棚处理;‘新夏青’的各个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 俞菊生,罗 强,张 晨,俞美莲,马 佳,李林峰,马 莹,刘 刚
    2013,29(1): 66-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上海农业科技创新的4个目标、5项任务和4个方向,并指出要在农业种源、园艺智能、现代林果、优质畜禽、农产品加工、生态资源保护、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理论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的程度。
  • 杨 娟1,蔡永立2,龚云丽2,袁 涛1
    2013,29(1): 71-7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自然因素导致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反映风险源的危险性和受体的脆弱性。以上海市典型农业区崇明县为例,把崇明县高发自然风险源(风暴潮、暴雨、咸水入侵)以及对生态系统分布影响较大的人为风险源(围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风险源在区域的危险度指数分布和区域生态本身的脆弱度指数分布,最后综合评价崇明县的生态风险分布。所建指标体系将风险源特性和受体特性分开,便于采用分层次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使得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更加全面和科学。
  • 高 萍,杨冬梅
    2013,29(1): 76-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提出了选择适合自身能力的营销体系、以满足目标买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经营目标、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经营策略。这种差异化经营策略不仅对于西郊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具有创新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农产品营销体系的建设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张 晨,罗 强,俞菊生,马 莹,曹黎明*
    2013,29(1): 80-8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低碳经济出发概括了低碳农业的内涵及发展思路,归纳了农业碳源和碳汇的效果和产生机理,认为碳源有三类研究方向,碳汇有四种实施途径;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农业生物资源充分利用,管理手段的核心是增加有机碳固定;进而研究展望提出,发展低碳农业应深化经济领域研究、加强技术与社会应用的结合、推进制度设计。
  • 张德福1, 2,戴建军1, 2,张廷宇1, 2,吴彩凤1, 2,张树山1, 2,顾晓龙1, 2, 3
    2013,29(1): 85-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克隆牛、猪和羊的研究现状、克隆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克隆动物的再克隆等最新研究进展,为克隆家畜的产业化发展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 施 标1,郑洪建1,孙大鹏1,王 慧1,George Mahuku2,吴爱忠1*
    2013,29(1): 91-9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在玉米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育种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目前CIMMYT在玉米DH育种的诱导策略和相关的研究活动,特别是CIMMYT在热带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新型单倍体鉴别标记技术和DH纯系农艺管理系统优化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 贤景春1,郭香云1,刘玉明2
    2013,29(1): 95-9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水蜈蚣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探讨了溶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其总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为70%、时间为1.5 h、料液比1∶8 (g∶mL)、温度为50℃,此条件下测得其总生物碱含量为0.879 mg/g。
  • 李世忠,张彩峰,陆 奕,胡 新,王丽华
    2013,29(1): 98-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国内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和系统选育方法,选育出优良的雄性不育系03-11A和自交系07-3-4-1,通过组合的选配,培育出青菜新品种‘闵青101’[1]。‘闵青101’耐热、抗病,适宜夏秋季栽培,特别适合夏季生产,播种后15~40 d可采收,30 d平均产量可达22.5 t/hm2。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