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1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俞菊生1,吴轶韵1, 2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建设“两型都市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在分析“两型都市农业”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上海“两型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上海建设“两型都市农业”的基本路径和政策建议。
  • 周 音,张智奇*,张建军,顾佳清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311-B”回归最优设计研究毒莠定等3种试剂对郁金香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出愈率及胚状体产生与毒莠定浓度呈极显著相关,毒莠定对郁金香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起决定性作用,培养20 d愈伤组织就可以产生,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培养基+毒莠定6 mg/L + BA 0.5 mg/L, 出愈率达100%,每块愈伤组织平均产生10个胚状体。毒莠定与BA呈正交互作用,可以配合使用;与恶霉灵呈负相关,不必配合使用。
  • 郑洪建1,徐瑞瑞2,孔令杰2,郑成超2,蔡 润3,吴爱忠3*,董树亭2*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我国30份主要玉米自交系保绿性进行鉴定,表明大部分自交系保绿性一般或较差,筛选出4份保绿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178、沈3195、沈137和齐319,分别来源于旅大红骨类群(国内地方种质)和PB类群(国外引进种质),可用于改良类群内其它材料的保绿性。
  • 温广月,沈国辉*,钱振官,李 涛,柴晓玲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杂草稻发生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和萌发势强于杂交稻申优693和常规稻秀水128。杂草稻萌发起点温度为8.86 ℃,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60 ℃,低于秀水128和申优693;杂草稻最适发芽温度为30~35 ℃,高于45 ℃或低于10 ℃均不能发芽;20~40 ℃杂草稻的萌发势强于秀水128和申优693。土壤含水量≥10%时杂草稻均可萌发,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5%~40%,杂草稻萌发对干旱和水涝具有更强的忍耐性,水层深度对杂草稻萌发和生长影响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杂草稻的出苗率随之降低,土层深度大于12 cm时杂草稻出苗率为0,杂草稻受土层的影响小于秀水128和申优693。
  • 白 洁1,张建中2,张红梅1,李建粤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比较“秀水123”和“上师大3号”两个水稻材料的露白率和发芽势,结果表明,“上师大3号”露白率和发芽势分别比“秀水123”高出约90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差异;采用蒸馏水和营养液两种方式培养第5天和第10天时,测量两个水稻材料的苗高、根数、最长根长、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结果显示,除蒸馏水和营养液培养第10天“上师大3号”最长根长平均值极显著小于“秀水123”,及营养液培养第10天两者的根数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测量值“上师大3号”均显著高于“秀水123”,而且铵态氮吸收量也显著高于“秀水123”。
  • 杨立勇,王伟荣,周熙荣,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一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以其配置的两个杂交组合沪油杂7号和沪油杂8号在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和20.5%,平均含油量分别达到了47.76%和50.12%,表明通过利用BCF2群体进行连续回交转育从而获得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是可行的。
  • 马承铸1,李世东2,缪作清2,郭荣君2,崔星明1,顾真荣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实验室平皿法测试了二硫氰基甲烷(MBTC)对四个蔬菜种子萌发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MBTC浓度<50 μg/mL,黄瓜,青菜,豇豆,菜豆均能正常萌发;浓度为12.5~25 μg/mL表现出促进生长作用;浓度>100 μg/mL则严重抑制萌发甚至死亡。四种作物对MBTC的耐药性依次为;豇豆>青菜> 黄瓜>菜豆。 MBTC和四硫代碳酸钠(STTC)在上述蔬菜和几个多年生草本作物(草莓,苜蓿和酢酱草等)生长期中进行漫灌和穴灌根围土壤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0% MBTC稀释液浓度为有效成分35~50 μg/mL,31.5% STTC稀释液浓度为有效成分600~800 μg/mL,施药15 d后,黄瓜、番茄、豇豆、菜豆和几种多年生作物均表现安全,生长良好;土壤中线虫数量降低67.7%~90.4%,真菌密度降低80%~90%。
  • 金海军,张红梅,丁小涛,余纪柱*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多年的选育,培育出适于设施栽培的全雌性欧洲迷你型黄瓜杂交组合“春秋王”。栽培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白粉病,抗霜霉病。瓜长15~18 cm,果形指数4.9,单瓜重120 g左右。瓜条亮绿色。比对照增产4%~25%。
  • 吴 迪1,余舜武2,罗利军1, 2*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高GC含量基因分析中无法应用ECO-TILLING,以高GC含量的基因组物种水稻为材料,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0.1 mmol/L的甜菜碱,随后直接利用CEL-I酶酶切。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能够明显提高PCR反应效率,而且不影响CEL-I的酶切活性。说明添加合适的甜菜碱浓度有助于ECO-TILLING在高GC含量基因组序列中的应用。
  • 吕秀立,张冬梅*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春兰杂交种子非共生萌发即无菌播种诱导根状茎试验表明:培养基为MS+BA 0.1 mg/L +NAA 0.1 mg/L +LH 5 g/L +AC 1 g/L 时,其萌发率达到66.67%,添加水解乳蛋白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促进根状茎生长,果龄8~9个月的蒴果播种萌发率较为理想;根状茎增殖分化培养基为WPM+ 6-BA 1.0 mg/L +LH 5 mg/L +AC 1 g/L时,其根状茎增殖倍数为2.7,芽苗分化率达到最大76.7%,培养周期以35~45 d合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 NAA 1.0 mg/L +LH 2.5 g/L时,生根率达到95%,移栽成活率为83%。
  • 李正鹏1, 2,潘 辉2,李 玉2,于海龙2,王瑞娟2,周 峰2,谭 琦2,郭 倩2*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同玉米芯颗粒度对工厂化生产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单产、生物学效率以及生长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玉米芯颗粒度试验中,随着玉米芯颗粒度的增大,菌丝生长速度与单产明显增加,X1配方单产为133.29±7.91 g,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10.56%,而颗粒度过低则会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不同玉米芯颗粒度混合试验中,M3、M4配方单产分别为131.83±4.02 g、133.63±5.53 g,与对照相比,产量分别增加9.36%和10.85%。
  • 张娟琴1,2,邢增涛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双孢菇中4种农药进行辐照处理,以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双孢菇中农药的降解效果和农药的不同浓度对辐照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农药的降解作用显著。辐照剂量增大,降解率增大,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但是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农药浓度越大,降解率越小。
  • 李 玉,于海龙,周 峰,王瑞娟,郭 倩*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工厂化瓶栽杏鲍菇疏蕾后保留的子实体数目与单菇重量以及单瓶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实体数目对单菇重量以及单瓶产量存在显著影响,且子实体数目与单菇重量成反比与单瓶产量成正比,生产过程中将子实体数目控制在2~3个有利于获得较大的产量并且出口菇比例较大。
  • 王 飞1,沈玉英1, 2,佟兆国1,高志红1,章 镇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5个果梅品种的休眠枝韧皮部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并与其相应幼叶的DNA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从5个果梅品种的休眠枝韧皮部中均能提取出基因组总DNA,且DNA的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D260nm/D280nm比值均在1.8~2.0之间,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经SSAP分析验证,发现韧皮部DNA的电泳表型与其相应幼叶完全一致(引物组合为LTR-1/EcoR-ACC,LTR-2/EcoR-ACC),且均表现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表明此方法提取的果梅休眠枝韧皮部总DNA完全适于SSAP分析。
  • 杜正香1, 2, 3,侯瑞贤2, 3,李晓峰2, 3,朱红芳2, 3,朱玉英2, 3*,侯喜林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抽薹性显著不同的不结球白菜亲本及其F1代为试材,对其营养生长期、现蕾期、抽薹初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和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丙二醛(MDA)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SOD、POD、CAT和MDA呈现先下降再上升随后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品系间存一定的差异。
  • 宋红霞,侯璐芬,武 喆,张光星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贮藏于室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干燥与否的胡萝卜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胡萝卜花粉的生活力在相同贮藏条件下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贮藏温度越低,生活力下降速度越慢;干燥贮藏花粉生活力高于非干燥贮藏的。本试验条件下,冰箱冷冻干燥贮藏最有利于保持胡萝卜花粉的生活力。
  • 陈文俊1, 2,曾 蓉1,陆金萍1,宋荣浩1,童蕴慧2,戴富明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JK-3菌株是从西瓜根际筛选得到的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大小为3.0~4.2 μm× 0.7~1.0 μm,菌落呈淡黄色、圆形、隆起、无褶皱、边缘整齐。扫描电镜观察,该菌周生鞭毛,卵圆形芽孢,孢囊膨大。培养4 d后菌落表面有较多粘性物质生成。通过16S rDNA 测序、常规生理生化方法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碳源测定等3种方法鉴定出该根际细菌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平板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并能产生抗生物质。
  • 张兆辉1,汪李平2 ,陈春宏1
    2011,27(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西瓜多代自交系17C04与JX-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平Cl-对西瓜幼苗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l-胁迫条件下,2个品系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Cl-浓度升高,2个品系的SOD、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CAT活性则逐渐降低;2个品系的GSH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均显著高于对照;JX-2的AsA含量逐渐增加,而17C04的As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Cl-条件下,JX-2幼苗叶片的SOD活性、AsA含量均显著高于17C04;JX-2的相对电导率则显著低于17C04。
  • 王剑敏1,尹丽娟2,张春英2*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云锦杜鹃根系分离的15个内生真菌pH值适应性和氮源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不同pH和氮源培养条件下15个真菌菌丝产量差异显著;云锦杜鹃根系内生真菌培养基最佳pH为4.35~5.00;铵态氮和硝态氮是多数分离内生真菌培养的最佳氮源。
  • 王志高1,谭济才1*,刘 军1, 2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验室内研究不同浓度不同pH的空心莲子草皂素提取液毒杀大中小福寿螺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空心莲子草皂素溶液浓度不断增加,福寿螺的死亡率不断增大,当皂素溶液浓度为200 mg/L时,72 h福寿螺的平均死亡率为79%。不同pH的空心莲子草皂素溶液毒杀福寿螺的效果之间差异显著,当皂素溶液浓度为150 mg/L且pH为9 的条件下,72 h的杀螺率可以达到 89 %;在碱性条件下可显著提高皂素溶液的杀螺效果。
  • 帅建军1, 2, 熊 飞2, 郑建立1, 彭日荷1, 姚泉洪1, 熊爱生1*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多氯联苯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本文主要综述了多氯联苯非生物降解的类型、机理和优缺点,并对今后多氯联苯污染的修复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 查健生,姚 政,徐四新,罗国安,金海洋,宋 科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5月初到12月底对上海郊区旱地地下水进行了定时观测和雨后瞬间观测,并测量了地下水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降水后潜水位迅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直到平衡;地下水位日变化呈波动性,每天极差在3~6 cm,每天水位在12:00最低,20:00—22:00达到最高;降雨后潜水中的硝酸盐浓度明显升高,当水位降低后硝酸盐浓度又明显回落,水位不同其浓度也不同;潜水中硝酸盐浓度的变化和土层中硝酸盐的含量均自上向下逐渐减小。
  • 周广生,周新民,王 涛,王永娟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鸡胚培养法和红血球凝集(HA)试验,测定中药红芪注射液对鸡新城疫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中药红芪注射液对鸡胚无毒性作用,红芪注射液与病毒同时接种鸡胚,能完全抑制鸡新城病毒在鸡胚中增殖。
  • 张莉侠1,张建明2*,王维君2,闫其涛1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崇明县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生产为例,通过调查对比分析了有机水稻与常规水稻的生产状况以及种植的技术经济指标。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生产技术条件要求要高于常规水稻,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种植有机水稻具有一定的比较效益。
  • 王 威1,翟丽丽2,杨敏杰2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SWOT模型分析了黑龙江省乳业发展与战略选择。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乳业在奶源、产业基础、宏观政策和技术整合方面具有优势,农村地区乳品消费需求的增长、“禁鲜令”的废止和“三聚氰胺事件”也为黑龙江省乳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由于现有的奶源利用效率、技术设备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整合缓慢和人才外流等问题,黑龙江省乳业尚未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开发奶源的盈利模式、产业整合战略、进军细分市场、培养复合型乳业人才等乳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 曹红亮,高 芸,陈海燕,苏振洪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的信息工作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信息工作质量还不高,机制还不健全,队伍还不强等;并以此提出了解决方案:要从队伍上、从内容上、从机制上、从方法上、从平台建设上等多方面入手,提升信息工作的水平,以更好地为农业科研事业服务。
  • 张廷宇1, 2,顾晓龙1, 2, 3,吴彩凤1, 2,戴建军1, 2,刘 亮1, 2, 4,孟祥黔1, 2, 3,张德福1, 2*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克隆技术生产转基因猪的技术途径、研究状况以及发展趋势。
  • 王瑞婷,王富华*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汞污染来源及其形态分类,分析了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并对农产品中不同形态汞进一步分析研究提出了建议。
  • 张建中1,刘轶男2,张海波2,杨立桃2*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了基于核酸扩增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以及扩增产物的分析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转基因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 王巨媛,赵 燕,张演义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下测定了天门冬叶片生理指标,并分析其抗盐特性。结果表明,NaCl处理后,天门冬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增强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第6天达最大值,第8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表明天门冬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 陆文玉,吴敬忠,张 霆,吴君兰,顾玉珍,赵红双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采用不同的浸泡方法、时间及去皮处理,以研究农药残留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菜餐前采用清水浸泡0~10 min后清洗,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去除率最高,在45.0%~66.7%之间;采用清水浸泡0 min直接清洗,氰戊菊酯、乐果农药残留去除率最高,在60.0%~64.9%之间。生菜餐前采用清水浸泡10 min后清洗,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农药残留去除率最高,在62.1%~87.5%之间;乐果农药残留去除率,清水浸泡30 min后清洗最高,为52.7%,其次是清水浸泡10 min后清洗农药残留去除率为40.9%。茄子、黄瓜经不同时间浸泡去皮处理,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敌敌畏、氧化乐果、乐果农药残留去除率在53.8%~100%之间,平均去除率达87%。为此建议青菜、生菜餐前宜用清水浸泡0~10 min后清洗处理,茄子、黄瓜以清水浸泡0 min后清洗去皮处理为宜。
  • 杜永芹,程勤贤,程秋华*,管丽琴,王玉香,沈佩华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市嘉定区外冈蜡梅优良切花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常规播种和嫁接两种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播前浸种和1∶3混沙堆放处理有利于提高当年种子出苗率和整齐度,缩短出苗时间;上海地区嫁接育苗以枝接法为宜,平均成活率达66.2%,其中红心型>乔种型>素心型,枝接后套袋保湿优于埋土保湿。并初步提出了外冈蜡梅的育苗栽培技术措施。
  • 杨 忠1, 2,张佩菊2,朱忠南2,黄丹枫1
    2011,27(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金瓜产量和商品率,对金瓜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密度、不同留瓜数等栽培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矮生型新品种“崇金1号”,采用大棚早熟栽培,最佳种植密度1.8万株/hm2,每株留1~2个瓜,可使金瓜获得最佳的产量和商品率,经济效益显著。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