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8-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朱宗文1,查丁石1,郭世荣2,朱为民1*,叶文娣3,殷伯贤3,黄 俭3,陈红辉3
    2010,26(3):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0~100 Gy的60Co-γ射线对番茄栽培品种‘1479’的组培无菌苗子叶进行辐射,研究60Co-γ辐射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分化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1479’子叶后,其出愈率、胚性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的分化情况受到显著的影响。大于50 Gy的60Co-γ射线显著抑制了子叶外植体的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并对胚性愈伤中芽的分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对胚性愈伤不定根的诱导影响较小。根据数据得出番茄子叶外植体半致死剂量为50 Gy左右。
  • 丁小涛,金海军,张红梅,余纪柱*
    2010,26(3): 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温室条件下不同类型黄瓜感染霜霉病后不同发病程度叶片单位叶面积质量、气体交换参数、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瓜光合系统对霜霉病菌的侵染特别敏感,以欧洲迷你类型敏感性较为突出;轻度染病后单位叶面积质量即明显下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相对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发病程度越高,降低越明显;非气孔因素可能是感病黄瓜叶片光合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杨俊丽1, 2,陈召亮1,王海宏1,乔勇进1*
    2010,26(3): 8-1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处理丰香草莓,并置于(0.5±0.5 )℃、相对湿度(RH)85%~95%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丰香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微生物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0~3.5 kGy为草莓电子束辐照保鲜的有效剂量范围,与低温对照相比,可使草莓保鲜期延长8~9 d (腐烂指数<20%),且2.0 kGy辐照对果实硬度、水分、糖、酸及Vc等贮藏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5.0 kGy辐照虽然能够显著抑制微生物,但对草莓品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使草莓在贮藏期间发生失色、玻璃化现象,失去保鲜意义,可作为电子束辐照草莓的最高极限剂量。
  • 岳 翔1, 2, 3, 侯瑞贤2, 3, 李晓峰2, 3, 朱玉英2, 3*, 侯喜林1*, 朱红芳2, 3, 成素云1, 2, 3, 杜正香1, 2, 3
    2010,26(3): 13-1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不结球白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对其膳食纤维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过少(干旱)或水分过多(水涝)条件下,不结球白菜体内膳食纤维含量都低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且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保护酶SOD、CAT活性基本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变化规律有所不同;POD活性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 张春玲,张婉华,李春华,蒋凤英,周宗清,何锡忠,朱永军,苏万国,邹 勇*
    2010,26(3): 17-2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变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诱导剂浓度以及诱导菌的浓度等大肠杆菌表达条件,进行了融合蛋白HIS-GP5和HIS-N的优化表达和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化菌E. coli BL21 (DE3)在含0.3 mmol/L IPTG的TB培养基中,20℃诱导表达14 h时融合蛋白表达量最高,经纯化得到了 HIS-GP5和HIS-N融合蛋白。对可溶性的蛋白进一步纯化后的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的蛋白纯度大于95%。
  • 高君辉,陈 辉,冯志勇,唐利华
    2010,26(3): 21-2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得到更广泛地应用,试验采用一种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生产金针菇FV3液体菌种。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白砂糖3%、豆饼粉0.5%、KH2PO4 0.15%、MgSO4 0.1%、p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8 d,通气量50 L/h,菌丝生物量可达21.80 g。
  • 刘艳芳1,唐庆九1*,顾俊杰1,张劲松1,杨 焱1,冯 娜1,周 帅1,魏东芝2
    2010,26(3): 26-3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收集到的23个北冬虫夏草菌株发酵液中虫草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得到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为21号;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蔗糖 40g/L,蛋白胨15 g/L,MgSO4·7H2O 0.5 g/L,KH2PO4 0.5 g/L,K2HPO4·3H2O 0.5 g/L,pH自然;在此培养基中添加0.5 g/L腺嘌呤进行培养,可使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提高约30%,同时证明腺嘌呤的添加可以加快虫草素的合成。培养方式的考察结果表明:纯静置培养有利于虫草素的产生和积累,静置培养28 d,所得发酵液中虫草素含量达2.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2倍。
  • 王加倩1, 2,吴 震1*,卜崇兴2,蒋芳玲1,尤秀娜2
    2010,26(3): 31-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瓜品种“春秋王”为材料,研究了在高垄覆膜滴灌条件下3个浓度水平的营养液对黄瓜产量、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的黄瓜在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上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除了滴头间0~10 cm土壤深度的土壤EC值和滴头处0~10 cm土壤深度的土壤pH显著高于滴灌前外,其他区域的土壤EC值和pH值与处理前均无显著增加。综合以上因素,处理A为黄瓜栽培的最适浓度。
  • 马 坤1,顾卫红1*,杨红娟1,宋荣浩2,陈远东1
    2010,26(3): 36-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青酥五号’为试材,在崇明东部垦区对菜用大豆早熟覆盖栽培的播种适期、种植密度、基肥和追肥施用量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播种期为2月上中旬,最佳种植密度为每穴定苗2株,穴距20~22 cm,行距30 cm,保苗21.0~22.5万株/hm2,基肥施用量以复合肥675 kg/hm2+有机肥22 500 kg/hm2为宜。在植株的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可显著增加植株的结荚数,而同时增施60~75 kg/hm2氮肥,则可使荚型增大,籽粒饱满,显著提高鲜荚的商品性。
  • 杜纪红1,吴德平2,叶正文1*,张学英1,苏明申1
    2010,26(3): 40-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桃树树冠滴水线处和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对日光温室栽培油桃‘沪油007’新稍生长、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施用方法均能抑制新稍生长,但以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效果更显著;两种方法对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与树冠滴水线处土施多效唑相比较,主干基部土施多效唑更加省力有效,可作为替代传统土施多效唑的新方法进行推广。
  • 许才康,孙 华,陈培锋,张建栋
    2010,26(3): 44-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密度和施氮量进行单、复因子试验,研究了栽培因子水平及其组合对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因子水平优化组合的生产示范,结果表明:(1)苏油4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2万~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70~315 kg/hm2。在此范围内产量高,籽粒含油率较高,品质优。(2)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最佳的栽培因子水平组合为:种植密度12万株/hm2,施氮量(纯氮)27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3 800 kg/hm2,大面积丰产栽培可达3 400 kg/hm2,菜籽中芥酸和硫苷含量低且稳定。
  • 张 敏1,姚祥坦2*,张月华1
    2010,26(3): 48-5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浙北地区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月31日播种,密度37.5×104株/hm2的处理小区产量最高;10月21日播种的处理中,小区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10月31日和11月10日播种的处理中,小区产量随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要产量性状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明显;株高、单株一次分枝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花序长和主花序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播种期推迟对油菜产量影响不显著。
  • 姚东伟,李 明*
    2010,26(3): 52-5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自制配方进行了丸粒化包衣处理,研究了不同包衣倍数和添加生物菌剂对矮牵牛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丸粒化种子单籽率>95%,有籽率>98%,整齐度>96%,单粒抗压强度>3 N,丸粒化处理对该批次矮牵牛种子发芽和出苗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幼苗鲜重。
  • 刘彦文1,李 明2,姚东伟2,朱月林1*
    2010,26(3): 56-5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蛭石引发对‘特耐热二白皮’和‘碧绿青’ 茎用莴苣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碧绿青’发芽特性和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引发处理的茎用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幼苗干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则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28℃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品种引发效果存在差异。以上结果表明,莴苣种子存在高温休眠现象,蛭石引发可减轻莴苣种子的高温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 李辛雷,李纪元,范正琪,范妙华
    2010,26(3): 60-6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桑果色素提取的因素及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果色素溶剂萃取效果好于微波和超声波提取。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80%的乙醇、料液比1∶3(g/mL)、浸提温度30 ℃、浸提时间0.25 h;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
  • 黄志英,赵志辉,顾赛红,雷 萍
    2010,26(3): 64-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测定饲料酸化剂中甲酸和丙酸的含量,用水超声提取样品,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甲酸和丙酸两种成分。色谱条件为C18柱(250 mm×4.6 mm (I.D.), 5 μm),乙腈+ 0.02%的磷酸溶液(5 + 95, 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检测结果表明,甲酸和丙酸在100~2 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5.8%~99.2%;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酸化剂中的甲酸和丙酸。
  • 柳福春1,李 涛2,陆保理3,温广月2
    2010,26(3): 67-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和五氟磺草胺在直播稻田开展防除稗草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50%二氯喹啉酸WP在上海部分地区连续使用20多年后,稗草对其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525~750 g/hm2(商品量,下同)对稗草的防效仅50%左右,即使剂量提高至1 125 g/hm2,杀稗效果也未见相应提高;100 g/L氰氟草酯EC对稗草的防除效果随着叶龄的增加而下降,稗草1.5~2叶期使用900 mL/hm2,防除效果就可达90%以上,而在稗草4~6叶期使用时剂量需提高到3 000 mL/hm2,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防除效果;25 g/L五氟磺草胺OD对小龄稗草和大龄稗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推荐剂量600~900 mL/hm2防效可达90%以上。因此,当前防除直播稻田稗草尤其是高龄稗草的首选药剂为五氟磺草胺。
  • 唐国来1,武向文1,李 涛2,钱振官2,温广月2,王治雄3
    2010,26(3): 71-7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滩滩涂新垦区机插秧稻田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了定点监测和普查。结果表明,东滩滩涂水稻田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等14种病虫种类,以及海三棱藨草、水苋菜、稗草等15种杂草。优势病虫草种类主要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纵卷叶螟、海三棱藨草等。以上结果为今后更好地监测和综合治理滩涂稻田病虫草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吴时英1,陈连根2,董尚斌3,朱 兵1,杨爱英4
    2010,26(3): 75-7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无齿木虱(Edentatipsylla shanghaiensis Li et Chen, 2008),是上海地区发现的海桐新害虫,主要以若虫、零星成虫和卵在植物叶腋、叶片内越冬,一年5~6代。在平均室温15 ℃下,卵期平均为5.5 d,1~5龄若虫历期平均各为5.1 、4.6、5.5、4.0和5.5 d,成虫寿命5.0 d,整个世代历期约35.2 d。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和强光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在春秋两季,对海桐嫩梢进行修剪,能有效控制其虫口密度。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吡虫啉水剂2 500倍和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 000倍喷雾防效最好,持效达1个月左右;不同养护水平与该虫危害程度密切相关。
  • 陈井生1,2,陈立杰1*,段玉玺1,朱晓峰1,王媛媛1
    2010,26(3): 80-8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稀释分离法室内测定了放线菌Snea253的发酵代谢产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和小杆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菌株Snea253的代谢物对北方根结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较弱,对小杆线虫毒力最弱,即对不同种类线虫存在选择性毒力差异,而且随稀释倍数增加毒力减弱。
  • 朱建华,韩玉洁
    2010,26(3): 83-8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应对上海市林业用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分析了在上海市开展围垦地造林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围垦地造林绿化成功的案例,讨论了围垦地造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实施围垦地造林的相关建议。
  • 罗 强,刘 刚,俞菊生,俞美莲*
    2010,26(3): 87-9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条件,以此确定了上海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应该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服务农业,并提出了三种产业的主要发展思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相应的决策依据。
  • 石达祺1,罗 强2,刘 刚2*
    2010,26(3): 91-9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材料,分析了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方式、经济管理形式、劳动者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
  • 裴红罗,程彬彬,姚利根,江洪涛*
    2010,26(3): 96-10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上海市崇明县白山羊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参加白山羊合作社的因素。结果表明,文化程度、饲养年数、农户是否参加培训、是否有技术人员指导等因素均对农户参加合作社有显著影响。在以上研究基础上,从规模化养羊、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完善白山羊合作社的功能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崇明白山羊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徐丽华,黄炜铖,许铁光,方 鑫,杨 华,何宇婕,田潇洒
    2010,26(3): 101-10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宁波象山县泗洲头镇东联村为例,通过无人机进行遥感航拍,结合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图,利用遥感专题信息提取技术对东联村进行用地类型现状提取。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其新农村的规划,从而论证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新农村规划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 金春早
    2010,26(3): 106-11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上海奉贤区为例,借助3S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该区遥感图像各类绿地信息和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解译和详细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奉贤区的景观斑块以中、小型规格为主;奉贤中心城区和其他乡镇各种绿地斑块格局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郑江平1,卓丽环1*,毕施华2,许长荣1,朱明德1
    2010,26(3): 112-1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上海新型农民带头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海新型农民带头人的培育模式:以产业项目实施为途径、学员共同参与的跟随式培育扶持模式;以扶持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为途径的渗透式服务培育模式;以校企交叉合作、引导创业为途径的后备人才培育扶持模式。
  • 刘 红,曹红亮,陈海燕,刘 刚,张晓彦
    2010,26(3): 115-11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建设三维创新文化体系的角度,重点阐述农业科技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探索培育农业科技人员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以大力推进农业科研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
  • 李茂柏,张建明,程 灿,曹黎明*
    2010,26(3): 118-12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稻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土壤特性、耕作措施和水稻品种的选择都是影响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近年来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分析了稻田甲烷产生的主要条件和外界对其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寻求水稻生产最优的甲烷减排方法。
  • 沈 娟
    2010,26(3): 122-12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物候法和实时监测法对上海地区寄生于广玉兰的日本壶蚧孵化期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物候法和实时监测法都能有效确定日本壶蚧的孵化期,但物候法相关性更好,且准确简便。广玉兰叶芽伸长到3 cm时日本壶蚧若虫开始孵化出壳,伸长到9.3 cm左右时,若虫全部孵化出壳,此时广玉兰叶芽开始展叶。可在叶芽长至3.5 cm左右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虫害发生。
  • 雷 萍
    2010,26(3): 124-1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高压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最优化条件下,以ACQUITY UPLC BEH C18为色谱柱,甲醇和三氟乙酸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可实现对预混合饲料中D-泛酸钙和D-生物素的联检。上述各组分在4 min内完全分离;各组分浓度与峰面积在5~20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下限(S/N=3)分别为1.5 μg/mL和1.5 μg/mL。
  • 蒋其根1,费全凤2,李秀玲3,钱益芳1*
    2010,26(3): 127-1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对影响双低油菜直播种植高产的肥料用量进行了田间试验,建立了双低油菜直播种植高产的肥料用量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双低直播油菜产量大于2 100 kg/hm2的肥料肥料用量为:纯氮243.30~256.50 kg/hm2,过磷酸钙554.55~628.95 kg/hm2,氯化钾159.00~191.40 kg/hm2;各肥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氮肥>磷肥>钾肥。
  • 金巧玲1,张之桐2,平 刚2
    2010,26(3): 130-13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奉贤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阐述了实施农机购置政府补贴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机购置补贴中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后续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和运作提供借鉴。
  • 时 燕
    2010,26(3): 134-13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逐步建立适宜小麦种植的施肥指标体系,对崇明岛轻质土壤的小麦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增产率、单位养分籽粒产出率、产投比均以施氮肥最高;肥料利用率以钾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施氮肥0~255 kg/hm2、施磷肥0~76.5 kg/hm2、施钾肥0~76.5 kg/hm2,小麦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则逐渐下降;施肥量配比为氮274.7 kg/hm2,磷69.9 kg/hm2、钾7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766.6 kg/hm2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