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2008,24(1): .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市级鲜食玉米基地——上海香嘭嘭玉米无公害示范基地,是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南汇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着力打造的科技型示范基地,得到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宣桥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基地规模大,设施齐全,配有仓储、加工设备。
  • 李琳一,吕卫光,袁涛,张帅
    2008,24(1): 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经典统计和空间统计方法在对星辉农场管棚内的土壤养分进行抽样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设施内几种主要养分要素的合理取样数量.结果表明:该设施内各土壤养分要素基本呈随机分布,存在极弱的空间自相关,取样设计依据随机抽样理论进行.本研究中,土壤pH值变异系数最小,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大.
  • 孙超才,王伟荣,李延莉,周熙荣,庄静,钱小芳
    2008,24(1): 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815.5 kg/hm2和2 632.5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 μmol/g.
  •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8,24(1): 8-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APD技术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与其相应保持系21B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共使用了380个随机引物,其中有213个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不育系21A与相应保持系21B基因组DNA用213个引物扩增后有6条主差异带,主要表现为条带数目、条带位置和条带强弱的差异.找到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基因组DNA特异的RAPD片段CMS Y15500、CMS BE5850和CMS BG1900,并对这些特异片段的来源及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 朱玉英,侯瑞贤,杨晓锋,龚静
    2008,24(1): 11-1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将青菜抗病基因重组到地方种质资源红青菜,经连续7代回交,结合抗病性鉴定和加代技术,选育出优良的红青菜新品系16-1,进一步培育获得红青菜新品种"紫衣".该品种叶紫红色,椭圆形,叶面平滑有光泽,叶柄浅绿色,播种后35 d平均单株重291 g左右,耐寒、抗病,品质优良.
  • 王昭凯,吴华莉,张德福,刘东,刘伟,王少兵
    2008,24(1): 14-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屠宰场废弃卵巢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冷冻保护剂、冷冻载体、成熟时期、去脂处理和不同受精方法对冻后卵母细胞存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性保护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EG<GL<DMSO;一步法冷冻M Ⅱ期卵母细胞,以EFS40的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他玻璃化液组;在玻璃化液与卵母细胞的作用时间上,30 S和1 mi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好于2 min处理时间组;以GLT(55.8%)为冷冻承载工具,效果要好于OPS(29.05%)和GMP(13.4%)法,且差异显著;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发育进程,卵
  • 郑志仁,朱建华,李新国,娄玉霞,黎万奎
    2008,24(1): 19-2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野生铁皮石斛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础培养基、天然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5mg/L NAA 10%土豆汁;原球茎增殖与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5 mg/L 6-BA 0.1 mg/L NAA 10%土豆汁;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NAA 10%土豆汁.在此条件下建立的铁皮石斛快速繁殖体系,原球茎在增殖与分化培养基上培养3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高约1~2 cm的试管苗,转
  • 孙晓梅,陈杰,张永鑫
    2008,24(1): 24-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未生根的草莓苗在3%蔗糖或无糖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同时分别给予(60±10)、(150±10)μmol·m-2·s-1两种光照及(350±50)、(700±100)μL·L-1两种CO2浓度,培养20 d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草莓组培苗的整体生长势以添加3%蔗糖处理的较好,提高光照和CO2浓度进一步促进其生长.较高光照降低了叶绿素含量,而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有所提高.在未增加CO2的条件下蔗糖对组培苗的光合有轻微的负影响,而提高CO2浓度对组培苗光合速率有积极影响.
  • 李翠花,吴震,杨芸,龙玉娟
    2008,24(1): 27-31.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宜兴百合'珠芽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配比和不同切割方式对珠芽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探讨了继代方式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0.2 mg/LNAA和1.5 mg/L6-BA组合对珠芽不定芽的诱导效果较好,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分别为93.8%和5.32;珠芽单个鳞片的下半部分作为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分别为87.5%和4.11;将初代培养获得的丛生芽直接接种,增殖系数较高,可获得大量的试管鳞茎.
  • 李菊芬,史蕾蕾,张伟,许玲,马国斌
    2008,24(1): 32-3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以甜瓜品种"东方蜜1号"的成熟干种子、萌动种子、子叶和真叶为材料,选用4种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总DNA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包括干种子在内的不同生长期的材料均能提取到总DNA,刚展平子叶的提取效果最好;4种提取方法中以尿素提取法最为简便,效果最佳.经PCR检验,干种子和子叶提取的总DNA均可用于PCR扩增.
  • 李晓锋,朱玉英,侯瑞贤,朱红芳,侯喜林
    2008,24(1): 36-3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大白菜在夏季高温下不同发育期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大白菜脯氨酸含量在苗期大于其他时期,对高温较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并且CAT活性在耐热性品种(组合)与热敏性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POD的活性则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耐热组合与早熟5号差异显著.说明各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大白菜耐热性的生化机
  • 张红梅,解静,余纪柱,金海军
    2008,24(1): 40-43.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欧洲型黄瓜品种春秋王和华南型品种沪杂6号分别嫁接到南瓜品种中原共生Z101和圣砧三号砧木上,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对嫁接组合和相应自根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嫁接苗株高的增长量明显高于自根苗,春秋王嫁接组合春/中和春/圣之间株高差异不明显,而沪杂6号嫁接组合沪/圣的株高明显高于沪/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都高于自根苗;以圣砧三号为砧木的两个嫁接组合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高于相应的自根苗;可溶性糖含量除春秋王/圣砧三号外,其他嫁接组合都高于自根苗;所有嫁接组合果实中的Vc含量都
  • 梅喜雪,潘彬荣,许立奎,周志辉,张宗宸
    2008,24(1): 44-4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温甜品2"的亲本自交系及其姊妹系等5份自交系互相配制6个甜玉米测交组合,以"超甜3号"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自4/自91"、"华自2/自91"、"华自1/自91"产量较高,口感及穗形均较好;"海南矮/华自4"产量最高,其反交组合产量与对照相当,但二者口感较差;"自91/华自4"口感及穗形较好但产量较低.产量构成因子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中亲优势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穗位高、顶部结实性(即秃尖长度负优势)、株高、行粒数、穗行数和果穗粗;超对照优势数据显示各测交组合果穗长明显小于"超甜3号",但果穗粗
  • 庄静,孙超才,周熙荣,李树林,王伟荣,李延莉,顾龙弟,钱小芳
    2008,24(1): 48-5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全不育系为母本,优良青菜自交系为父本,配置种间杂交种,并对菜薹作蔬菜食用的营养成份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与青菜新品种之间的亲和性.结果表明:全不育系间亲和性差异比较明显,显性核不育系比隐性核不育系亲和性高.选育出了菜薹产量高的甘白杂交组合2个,甘白杂交组合菜薹Vc含量明显较青菜薹高.
  • 张冬梅,魏华丽,苏金乐,钱又宇
    2008,24(1): 51-5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槭属树种总DNA,分析了Taq聚合酶、样本浓度、Mg2 浓度、dNTP浓度以及引物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法确定了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 浓度、dNTP浓度的最佳组合,并优化模板浓度,建立了稳定、可重复的槭属树种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及PCR扩增参数.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10 μL的反应体系内,Taq聚合酶宜加入0.25 U,dNTP最适浓度为0.3mmol/L,模板最适浓度为4 ng/μL,引物最适浓度均为0.5 μmo
  • 姚祥坦,赵建平,张敏,徐素琴
    2008,24(1): 55-5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16(45)正交试验比较了BAP、NAA、AgNO3、蔗糖和外植体等5因素对甘蓝型油菜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AP为甘蓝型油菜再生频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依次为外植体、NAA和AgNO3,蔗糖对其影响不显著.结果显示,MS BAP 4 mg/L NAA 0.3 mg/L AgNO3 2.5 mg/L 2%蔗糖 0.8%琼脂为培养基,以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甘蓝型油菜再生体系的再生频率最高,达到94.45%.
  • 卓伟,程琛聃,庄宝华
    2008,24(1): 59-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张永泰,惠飞虎,左青松,冷锁虎,董召娣
    2008,24(1): 63-6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不同品种的干物重,研究了施N水平对成熟期油菜杂交种及其亲本地上部各器官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株生物产量随施N水平的增加先增后减;主茎重量随施N量增加而明显增加,籽粒、果壳、分枝的重量则随施N量增加而先增后减;杂交种子粒、果壳、主茎、分枝的重量在不同施N水平下均高于常规亲本,在土壤供N水平低的条件下优势更明显.
  • 张建明,李建刚,管帮超,沈为民,朴钟泽
    2008,24(1): 66-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抽穗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器官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研究了吸氮量、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在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稻在抽穗期与灌浆初期叶、鞘、茎的含氮率均高于籼稻与粳稻;杂交稻各时期叶片与穗部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3个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随灌浆成熟进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
  • 史焱,俞周杰,陈一定
    2008,24(1):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1-2005年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剖析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 赵田芬,何为志,何勇
    2008,24(1): 73-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3种浓度敌克松对水稻机插秧盘土壤进行消毒后,对机插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敌克松在机插秧育秧进行盘土消毒,对绵霉菌(Ach枷spp.)、镰刀菌(Fusarium spp.)及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控制效果较好.但高浓度的敌克松对水稻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佳使用浓度为稀释3 000倍液.
  • 蒋耀培,陈晓斌,姚麒麟,王一平,华正国,武向文,彭震,王桂云,罗清文
    2008,24(1): 76-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病虫发生动态、危害症状、防治技术等配合文字和解说词等集合成病虫电视预报.实践表明:这种新型的病虫预报技术在沪郊得到成功播放,使农业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 钱振官,沈国辉,李涛,柴晓玲
    2008,24(1): 81-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小香葱田间杂草的发生危害、除草剂控制技术和残留量分析研究表明:小香葱田间杂草有23科62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分别占杂草发生种类的21.0%和19.4%;一年生和越年生杂草的发生量分别占全年杂草发生量的63.5%和29.7%,多年生杂草占6.8%.5种除草剂对小香葱田杂草均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其中96%金都尔EC1008.0 g a.I./hm2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分别达96.6%和95.8%,50%异丙隆WP1125.0 g a.I./hm2对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分别达95.7%和94.8%
  • 2008,24(1): 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姚士桐,郑永利
    2008,24(1): 85-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黄、绿、红等10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44 d内,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绿板和红板,其中黄板极显著高于其他9种色板的诱集量.试验还调查了烟粉虱在黄板上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上烟粉虱的诱集量呈垂直分布特点,黄板底端的诱集要极显著高于两侧、中间和上端等部位.
  • 李玉秀,冯琛,张岳峰
    2008,24(1): 87-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有害生物危险陛分析方法,对红棕象甲在上海市的分布情况、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定殖、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管理的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其危险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在上海市属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并结合上海市林业总站对上海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相关风险管理对策.
  • 徐建陶,高聪芬,孙定炜,沈晋良,周威君,谢建伟,彭震
    2008,24(1): 91-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采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和印楝素对瓜蚜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两药剂对瓜蚜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其毒力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苦参碱的毒力又显著高于印楝素(相同测定方法);苦参碱为正温度效应的杀虫剂,印楝素则为存在一定负温度效应的杀虫剂;测定了7.15%银杏酚(分别为80℃和100℃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发现其对桃蚜有一定的触杀、拒食和内吸作用,LC50(AFC50)值分别为1877和2132、4675和3027、1838和2835(96 h)a.I.mg/L,较常规杀虫剂毒力低.
  • 曹东杰,顾玉泉,朱恩,王云飞,周春梅,毕经伟
    2008,24(1): 95-9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金山区20年来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金山区耕地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略有下降,土壤有酸化趋势,速效养分氮磷增加而钾肥降低,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有机质、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北部中部均高于东部,但pH相近;北部速效氮磷含量丰富,中部速效钾含量丰富,东部速效磷钾含量丰富;耕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少部分区域Hg超标.并提出了5种耕地质量提高的技术途径.
  • 赵定国,薛伟成
    2008,24(1): 99-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轻型屋顶绿化节电效果试验表明:采用屋顶绿化比未有屋顶绿化的房间用电量减少0.1066 kW·h·d-1·m-2或0.0333 kW·h·d-1·m-3;白天减少20.9%,夜间减少15.3%,全天减少18.4%.室外温度越高,屋顶绿化的节电效果越大,两者呈显著直线关系.
  • 2008,24(1): 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荣
    2008,24(1): 102-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论述了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人才素质与国际化要求的差距及其成因,提出了加速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的对策措施.
  • 李军,殷勤,柯福源,秦斌凤,杨建军
    2008,24(1): 105-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解读"以人为本"哲学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以人为本"是科研院(所)人事人才工作的主线和灵魂,并就如何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提出了若干的思路与对策.
  • 沈国辉,唐国来,陆保理,王玉香
    2008,24(1): 108-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与总结了上海地区农田杂草研究40多年来的工作历程,同时从农田杂草监测预报技术、外来杂草的预警管理与控制、抗药性(耐药性)杂草监测与治理对策、杂草综合治理技术、新除草剂研制与应用、除草剂药害预防和控制对策、杂草与除草剂应用技术普及等7个方面阐述了今后本市杂草研究工作的一些设想.
  • 李明,陈磊,姚东伟
    2008,24(1): 114-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具有生防功能的微生物的主要种类,生物防治的作用及其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现状,并对微生物与种子处理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 高峰,熊爱生,彭日荷,刘金戈,蔡斌,陈建民,姚泉洪
    2008,24(1): 118-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DREB转录因子即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可以特异地与DRE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非生物逆境胁迫(干旱、低温、高盐)中激活胁迫诱导基因的表达,使植物能够耐受水分胁迫的影响.本文介绍DREB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以及在抗逆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DREB转录因子在信号传递和调控网络方面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
  • 程灿,倪林娟,曹黎明,周继华,袁勤
    2008,24(1): 124-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5个杂交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配组的25个组合的研究表明:粒重对产量影响显著,粒重高的组合产量也较高,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粒重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 2008,24(1): 1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陈建德,陆国权
    2008,24(1): 127-1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水培花卉的研究与市场作了概述,并从产业化角度分析了上海地区水培花卉的发展趋势.
  • 褚剑峰,郑琪,孙叶芳,赵虎,邢海,陆国权
    2008,24(1): 130-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5种不同品种玫瑰为试验材料,从中筛选出适宜试管内开花的品种.以改良MS为基本培养基,加不同浓度比率的6-BA,IBA和NAA,研究不同品种玫瑰诱导开花最适的培养基配方、花芽的诱导、花朵的完整和开花周期.结果表明:1号白花品种在改良培养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中诱导最佳;2号红花品种在培养基MS 6-BA 0.1 mg/L NAA 0.05 mg/L中诱导效果最佳;5号红花微型玫瑰品种在培养基MS 6-BA 0.5 mg/L NAA 0.1 mg/L中诱导最佳.
  • 孙光兴,陈俊朝,章国荣,郑伟成
    2008,24(1): 13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浙江海宁市榨菜病毒病种类、网纱覆盖育苗、播种期、移栽密度和瘤茎膨大期的追肥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海宁市榨菜病毒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采用网纱覆盖育苗比露地育苗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8个百分点和52.2%;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可减少蚜虫的传毒和染病的机会,具有降低病毒病发病率而增产的效果,榨菜最佳播种时间为10月5~10日;采用移栽密度27.0万株/hm2和适当增加瘤茎膨大期追肥具有明显增产效果.
  • 2008,24(1): 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