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2-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梅,高勤学,王林云,张似青
    2003,19(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RFLP方法对申农Ⅰ号(即长大二)育肥猪的MyoG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即第二内含子内(PCR1-RFLP)和3'-端(PCR2-RFLP)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测定,并对其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内含子内的多态性位点只有2种表现型,AA型和AB型,其频率分别为66.7%,33.3%;3'-端的多态性位点有3种表现型,MM型、MN型和NN型,其频率分别为21.21%,60.61%和18.18%.
  • 2003,19(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2003,19(1): .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 俞菊生
    2003,19(1): 1-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是我国人民生活消费中的重要副食品,中国大陆各地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战略措施之一,蔬菜生产规模全面扩大。我国蔬菜年产量已达4亿多t,蔬菜产值已达28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粮食的4600亿元人民币,位居农产品第二位,蔬菜的种类、产量、人均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因此,研究蔬菜市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报道蔬菜产业概况;流通体制;“菜篮子工程”建设;批发市场;上海市蔬菜生产和流通;蔬菜市场的发展展望。以供各级蔬菜主管部门和蔬菜科研机构参考。
  • 熊爱生,彭日荷,李贤,范惠琴,姚泉洪
    2003,19(1): 6-1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拟南芥热激因子是一重要的耐热基因。从拟南芥幼苗中提取总RNA,根据报道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大约1.4kb的拟南芥热激因子基因Athsfc。将其克隆入pBluescript SK载体的XbaI和SacI位点,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国外Huebel(1994)报道的Athsf l基因间99.8%同源,只有3个核苷酸不同。序列分析显示,编码相同的氨基酸。将该基因构建入含内含子Km筛选标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YPl203E中,构成了拟南芥热激因子基因Athsfc植物表达载体pYPl203E(A
  • 李延莉,孙超才,钱小芳,王伟荣,庄静
    2003,19(1): 11-14.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了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法直接测定与用传统的化学方法测定油菜籽中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芥酸、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的效果。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测定具有快速、简便、样品用量少、无药品污染,准确度、精密度良好的效果。
  • 董遵,刘敬阳,马红梅,许才康,张建栋,孙华
    2003,19(1): 15-18.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离子束处理油菜干种子,其后代出现了黄化苗、裂叶、株高、生育期以及脂肪酸组成改变等多种性状突变体。从供试材料的表现可以看出,相同剂量处理,不同基因型反应不同;不同剂量处理,不同基因型可能有类似反应。如氮离子中等剂量处理,沪油12号株高增加,中油119株高降低,I7株高未变;而高剂量处理,I7株高增加。特别是处理后代出现的高油酸突变体,将促进油菜品质育种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由于离子注入的高激发性、剂量集中性和可控性,使定向诱变成为可能,单粒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将使这项技术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 谢正荣,黄晓燕,沈小妹,朱秀芳,陆招林,郁志华,郭瑞林,陈觉明
    2003,19(1): 19-2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不同稻作方式生产力水平比较试验与栽培研究、丰产示范资料,分析了麦套稻的产量水平与经济效益,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包括有效解决立苗难、草害重、前期生长量小等突出问题的优化栽培技术模式。
  • 朱为民,朱龙英,薛林宝
    2003,19(1): 23-2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在逆温条件下具有单性结实性的番茄材料OS(Oregan Spring)、SN(Santiam)和耐贮运、含Tm-2nv抗病基因的非单性结实高代自交系P1504、P542为试材,P1、P2、F1、F2、BC1Pt、BC1P2 6个世代的有种子果实和无种子果实的比例及χ2测验结果表明,OS、SN的单性结实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从4个材料的F2至F5的分离后代中经定向选择,获得两个株系OS×P1504-29-7-4-1-6(00-06)和SN×P542-136-9-6-2-7(00-07),经过与亲本和对照
  • 潘跃平,戴忠良,秦文斌,毛忠良,姚悦梅,肖燕,吴国平
    2003,19(1): 27-2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夏甘58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A15和O02配制成的甘蓝一代杂交种。该杂交种早熟,生育期105d,耐热性强,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单位面积产量达3500—4500kg/667m2,比对照杂交种夏光增产10.9%;叶球近扁圆,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单球质量1.6kg左右。
  • 薛循革,李军,乔连芳,张耀良,瞿兆赛
    2003,19(1): 30-3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得出春季“水果型”西瓜在上海地区适宜的保护地栽培方式是“三立架二地爬”;果实膨大期40℃以上的高温对生长明显不利;果实生长期适宜的环境气象因素为:平均温度27℃、温度变幅15—38℃、空气相对湿度75%-80%;叶片和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ll-27℃。
  • 李海云,王秀峰,魏珉,刘玉超
    2003,19(1): 33-3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化肥中的NO3^-、SO4^2-和Cl^-三种不同阴离子在三个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对黄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阴离子处理都增加了黄瓜叶片的电解质相对渗漏率、MDA及游离Pro含量,降低了黄瓜叶片的渗透势,其作用强度是Cl^->SO4^2->NO3^-,而且,随着土壤中阴离子浓度的升高,此趋势更加明显。不同阴离子处理对不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但都比CK有所增加,其中SO4^2-处理条件下,POD活性最高;S0D活性在Cl^-处理中最高;CAT活性在SO4^2-和Cl^-处理中无大差异
  • 杜永芹,陈雪芳,沈卫平,万平,马桂莲,倪林娟,殷丽青
    2003,19(1): 37-4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培法对上海建坪常用冷季型草坪草的4个属16个品种进行种子萌发期及幼苗生长早期阶段耐盐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草坪草品种的发芽率和幼苗生物量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参试的4个属草坪草种子耐盐性次序为草坪型黑麦草(Lollium perence)>草坪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草坪草品种间耐盐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夜影黑麦草(Evening shade)最强,在1.5%的高盐逆境下,发芽率与
  • 黄清俊,丁雨龙,谢维荪,季大方
    2003,19(1): 41-45.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引种多肉植物离体种质保存研究的迫切性和可行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多肉植物种质保存的研究现状、水平和多肉植物离体种质保存研究方法及程序,明确了在我国进行多肉植物离体种质保存的现实意义。
  • 田吉林,奚振邦,陈春宏
    2003,19(1): 46-49.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蔬菜无土栽培中,稳定、良好的根际环境如水分、氧气、养分、温度、酸碱度等主要决定于基质的理化性质。其中基质的孔隙性(孔隙度、孔径分配)直接影响水分和空气的含量,是最重要的理化性质参数。通过不同颗粒粒径配比试验,研究了颗粒粒径(孔径)分配对基质物理性质、水分常数和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性可作为基质的质量标准参数之一,其标准为总孔隙度60%-90%,非活性孔 毛管孔隙度与通气孔隙度的比例为1:1。具体操作时,可通过不同颗粒粒径的配比来调控基质的孔隙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因地制宜配合基质
  • 吴淑杭,姜震方,俞清英
    2003,19(1): 50-5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堆肥化处理是禽畜粪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堆肥系统以条垛式堆肥系统、棚式发酵堆肥系统、圆筒发酵堆肥系统和塔式发酵堆肥系统四类为主;影响堆肥系统运行的主要操作因素是水分、pH值、温度、C:N:P和O2含量(通风);固相C/N、NH4^ 、N、水浸提液WSC含量和发芽率指数(IG)可作为禽畜粪堆肥的优化指标,R(胡敏酸/富里酸)、E4/E6(腐殖酸物质在465nm和665nm处消光系数比)、HS(腐殖酸)含量和CEC(阳离子交换量)等可作为禽畜粪堆肥的一般性熟化判别指标。
  • 杨佩珍,沈金川,张文献
    2003,19(1): 53-57.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与“稻麦秸秆直接还田适用技术研究”项目试验基地密切结合,连续3年定位跟踪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稻麦在浅耕、免耕栽培条件下,稻麦秸秆粉碎全量直接还田,不但不会影响后茬稻麦产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机质增加15.2%,稻麦产量增加3.2%-8.9%。
  • 蒋杰贤,赵京音,柴晓玲
    2003,19(1): 58-62.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我国森林害虫监测预报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与测报有关的基础研究(种群空间格局、抽样技术),以及应用技术(地面诱捕、雷达监测、数理统计预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对森林害虫监测预报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汪祖国,顾品强,王桂云,薛耀英,蒋建忠
    2003,19(1): 63-66.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的观测资料,禾本科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正常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并分别分析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差异;同时,采用A—B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上述结果对于制定防除杂草策略和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印丽萍,沈国辉,易建平,严振汾
    2003,19(1): 67-70.
    摘要 ( )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地区已有10种进口花卉逸生为杂草,隶属于4科。其中,部分危害程度已相当严重,而且其中的一些种仍在被作为优良花卉引进。引进花卉在我国逸生为有害杂草,与花卉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环境阻力因素有关,也与种植管理措施有关。
  • 黄臻,朱庆
    2003,19(1): 7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除虫菊不仅对害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而且还有熏蒸、驱赶和击倒的作用。加之其具有高效广谱和低毒的特性,除虫菊被作为防治卫生害虫的一种理想的天然杀虫剂。由天然除虫菊素衍生而来的拟除虫菊酯,例如,烯丙菊酯、炔丙菊酯、炔戊菊酯等是一类仿生杀虫剂系列,其立体构造对生物活性有着重大的影响。拟除虫菊酯的光学活性开发是未来拟除虫菊酯的一个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杀虫剂,但品种间抗药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差异较大。拟除虫菊酯光学活性的研究在定向合成、酶拆分和膜拆分等新的技术领域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
  • 龚振明,李蓓,陈鲁勇,沈明泉
    2003,19(1): 76-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硫酸铵沉淀法对兔抗孕酮血清进行粗提后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对IgG进行层析纯化,然后用胃蛋白酶切除Fc片段而制备F(ab’)2,用β-琉基乙醇还原F(ab’)2后得到F(ab’)2,再将Fab’与热稳定性较高的大豆过氧化物酶(SBP)偶联制得抗孕酮Fab’-SBP。将抗孕酮Fab’-SBP用于二级竞争酶联免疫法测定孕酮有以下优点:(1)减少因Fc片段与固相载体非特异性吸附而引起的高背景干扰;(2)由于Fab’和SBP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偶联,可使偶联产物保持较高的免疫活性和酶活性
  • 刘梅 高勤学 王林云 张似青
    2003,19(1): 80-8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RFLP方法对申农I号(即长大二)育肥猪的MyoG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即第二内含子内(PCR1-RFLP)和3’-端(PCR2-RFLP)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测定,并对其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内含子内的多态性位点只有2种表现型,AA型和AB型,其频率分别为66.7%,33.3%;3’-端的多态性位点有3种表现型,MM型、MN型和NN型,其频率分别为21.21%,60.61%和18.18%。
  • 刘永杰,郝艳红,李庆章
    2003,19(1): 84-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周围宿主反应。结果显示,宿主炎性细胞在囊尾蚴周围出现有先后顺序。初期以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随后巨噬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开始出现,并在虫体周围呈围墙样增生,最后在虫体外围形成结缔组织包囊。从病理组织学结果可以看出,嗜酸性粒细胞是虫体开始遭到破坏的决定细胞。
  • 曹越平,蔡润,莫云华,卫志明
    2003,19(1): 87-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上海种植业及养殖业(仅限畜牧业)近年来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及销售情况的调查,总结上海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及发展源头农业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海目前源头农业中所存在的推广品种不能满足生产及市场需要,品种退化、混杂现象严重,现有品种科技含量不高,以及育种研究、种子生产、繁育、推广和销售的脱节等问题,提出上海发展源头农业要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重视上海本地品种资源的利用,实现传统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并不断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走“研—推—繁—销”的一体化之路。
  • 王爱兴,李洪金
    2003,19(1): 91-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三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宝山区在种植业布局、粮经比例、出口创汇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初见成效。但是,在区域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生态环境、技术推广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根据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宝山农业要以“生态农业、精品农业、出口农业”为目标,加大调整力度,提升种植业效益。
  • 胡胜昌,沈桂明,蒋其根
    2003,19(1): 94-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内外食用菌消费市场、青浦区食用菌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在青浦区大力发展食用菌,并使其成为新的重点产业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经验,针对青浦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强化产业龙头建设,重视品牌包装,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提高设施化栽培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严格菌种管理,确保菌种质量”作为青浦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对策。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