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8-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翟建中,徐菊英,姚惠明,程荣昌,张燕
    2002,18(3): 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林业工程是上海城市基础设施中有生命的组分,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和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进行规划。首先应建设好三道绿色屏障,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依照不同的地貌构建不同的森林植被群落,充分展示上海的森林文化。并对建设上海林业工程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 张承妹,陆家安,袁勤,倪林娟,张建明,侯根宝,万常照,全立勇
    2002,18(3): 7-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寒丰A、8204A和保持系寒丰B、8204B及恢复系R161、R161-10、湘晴花培提纯复壮。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的花药培养力达6%以上,花培后代的败育率不育系为100%,对照为99.55%和99.54%;套袋自交结实率花培不育系为零,对照为0.16%-0.30%。不育系花粉植株后代性状稳定,整齐度高,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花培后代生活力提高,结实率、种子饱满度和千粒重都比对照提高,具有复壮效果。
  • 李文斌,祁贤,张治礼,郑学勤
    2002,18(3): 13-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天然抗菌肽B的结构特点,选用植物偏爱密码子,设计相应编码区,加接大麦α-淀粉酶信号肽序列,并对碱基序列作如下调整:(1)将编码区中Met替换成Val;(2)N端增加三个氨基酸;(3)用Gly残基替代C端的酰胺。利用三个寡聚核苷酸单链互为引物与模板,PCR扩增技术合成全长207bp的新型抗菌肽基因,克隆于pGEM-Teasy载体上,经DNA序列分析证实,合成的SB嵌合基因碱基序列符合设计要求。
  • 褚云霞,张永春,杨红娟,黄燕文,陈龙清
    2002,18(3): 17-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六个百合品种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有五个品种的花药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其适宜的培养基均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基因型差异;均匀设计法可大大减少工作量。
  • 张小玲,吴一琦,唐征,罗天宽,胡彩英
    2002,18(3): 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磁场强度300,500,700mT预处理大部分花粉发育处于单核中期和单核靠边期的花蕾,以提高花椰菜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结果表明,磁场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以均匀磁场预处理30min、磁场强度为300mT的效果较好,提高诱导率28.87%;经过磁场预处理,两种不同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差异比对照间差异明显缩小,即经磁场预处理的材料对培养基的选择性降低;在同一种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差异更明显,M2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比M1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平均高13.
  • 张小明,李春寿,叶胜海
    2002,18(3): 24-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研究植物性状与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植物图谱群体的QTL分析是一种精确定位某一性状的研究方法,但混合分组分析法,即BSA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是利用F2代分离群体的极端表现分成二组而不同测定各基因型的每一植株,BSA还可测定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是一种既定节省时间又较实用的分析技术。本文就BSA的特点以及对各种不同作物的育性基因、抗性基因、生理基因、形态基因的定位以及品种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作了概述。
  •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赵伟明,毛国娟
    2002,18(3): 28-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3个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特性。结果表明,持续高产田具有成穗率高、穗型大、谷草比高的生育特点。谷草比大小与产量关系极为密切,因此谷草比高是持续高产田的最基本特性。谷草比大小取决于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水平,这种物质积累优势与后期植株的氮素营养水平、倒4叶素质关系密切,但基础是根系发达的程度,只有保持后期有较强大而健康的根系,才能使地上部生长清秀,光合效率高。单季稻与其它稻作比较,谷草比偏低,所以栽培措施应围绕提高谷草比这个中心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单季稻持续高产。
  • 刘成洪,王亦菲,陆瑞菊,孙月芳,黄剑华
    2002,18(3): 35-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的单倍体植株和种子来源的植株为材料,研究两者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外围周长值(L)的差异,对两者的L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与种子来源植株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外围周长值(L)的差异显著,并且在两者第五片叶片中不同部位测得的L值比较稳定,可将L值作为鉴定甘蓝型油菜植株倍性水平的一个辅助指标。
  • 张国荣,黄培忠
    2002,18(3): 39-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白化颖壳近等基因系的颖壳作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颖壳白化是由于叶绿体发育不良所致;近等基因系颖壳的内外表面基本特征一致,都具有长短不一的刺毛、气孔及突起物,但白化颖壳外表面的短刺毛密度较高及突起更明显。
  • 顾卫红,张燕,郑洪建
    2002,18(3): 43-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对西瓜果肉瓤色遗传的调控作用。试验高度在大棚双膜覆盖条件下分期播种,观测各品种果肉中瓤色的遗传表现。同时观测在三膜、双膜、单膜覆盖和露地等四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各品种果肉瓤色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及果实膨大期温度的升高,黄色性状在果肉中的表现比例就逐渐变大;同样,随着播种及果实膨大期光照强度的提高,黄色性状在果肉中的表现亦越高。由此表明,西瓜果肉瓤色的遗传并不完全由显、隐性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调控作用。此外,不同留果节位果肉瓤色的表现差异则说明,西瓜果肉瓤色的遗传表现
  • 李明,周志疆,隋雪燕,周泽琳
    2002,18(3): 47-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种衣剂包衣的辣椒种子,测试其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成苗数与对照比较并未降低。由于种衣剂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使得辣椒幼苗生长加快,酶活力、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陈发棣,崔娜欣,丁跃生
    2002,18(3): 51-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照其它花卉分级评定标准,并结合与同行探讨,通过对睡莲品种10个主要观赏性状的观察记录,制定了一套睡莲观赏性状评比标准,进而对31个新引种耐寒睡莲新品种打分、分级,作定量评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规定>84.6分为甲级(有6个品种);70.2~84.6分为乙级(有21个品种);<70.2分为丙级(有4个品种).评比结果可为睡莲的引种栽培、杂交育种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茅国芳,顾玉龙,汪湖北,朱建华,何翠娟,王麟祥
    2002,18(3): 56-6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化肥、农药污染方面的研究报道和调查资料以及有关统计数据,对上海化肥农药非点源污染所作的分析表明,“九五”期间,上海的化肥农药污染特征为,以化肥氮流失污染和杀虫剂有机物流失污染为主;同时,化肥农药品种的结构性缺陷、化肥农药使用技术创新能力偏弱、污染治理存在的技术性障碍,是本市化肥农药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鉴此,提出以化肥农药品种结构性改造与升级;构建减氮减药技术保障平台和制定发展生态农业鼓励政策作为上海治理化肥农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途径。
  • 陆锡康,许建平,包士忠
    2002,18(3): 61-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本地单季晚稻生产过程长期存在的单纯、过量偏施氮肥,以及土壤中缺乏作物生长发育和影响产量的必需微量元素等问题,根据水稻无公害生产要求和作物需肥规律,研制开发了养分齐全,并与作物和环境相融性好的26%含硅专用配方肥(N=10、P=8、K=6、Si=2)。试验结果表明,含硅专用配方肥示范区稻曲病减少66.7%,产量增加6.50%-9.53%;化肥减少用量30.04%,促进了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碱解氮、全N、全K等营养元素,分别比对照区提高0.36%、16.2mg/kg、0.023%、0.006%、0.34
  • 杨翠云,郑建中,沈禹飞,戚龙君,陶庭典,易建平,周国梁
    2002,18(3): 65-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考啤酒大麦加工工艺流程中所采用的药剂及浓度,设计不同浓度的漂白粉、石灰、甲醛以及石灰加漂白粉,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简称TCK)冬孢子分别处理4h,接种于3%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移入5℃生长箱内培养,观察药剂处理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粉浓度达到0.05%以上时,孢子基本不能萌发;几种浓度的生石灰处理对TCK孢子几乎没有灭活作用;0.01%甲醛可以明显抑制TCK孢子的萌发;对TCK孢子直接浸水处理45d仍有50%以上的萌发率。大麦加工工艺中所采
  • 王爱兴,施建中,汪明根,谭秀芳
    2002,18(3): 69-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95-8“为较易感白粉病的小麦品系。拔节期见病,孕穗期发展迅速,大发生年能侵害麦穗,病害每上升一个等级,产量多损失9.18%,白粉病对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防治该品系白粉病的技术要点是:大发生年应在孕穗初期和抽穗扬花期确保单独防治2次;普通发生年在孕穗初期和抽穗扬花期防治1-2次。
  • 张似青,张忠明
    2002,18(3): 7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地方猪种自1979年首次出口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其明显的优缺点也同时被中外养猪专家所肯定,接着便是怎么开发利用这些高产优良品种资源。本项研究试图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含梅山猪遗传基因的合成系和不同品种杂交以后的经济效益趋势,其中根据合成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位置划为三类共12个杂交组合。结果显示,在二元杂交体系中,合成系作为外祖父时的杂交效果最好。而在三元杂交体系中,合成系作为曾外祖父时的效果则最好。本文报道的结果是在引用了一些假设和参数的基础上得到的,这些假设和参数的选择均是可以讨论的。
  • 赵志辉,金邦荃,陆天水,陈杰,陈伟华
    2002,18(3): 78-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4头装有慢性颈静脉血管导管的100日龄二花脸去势公猪,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1周。在日粮中添加500mg/kg的大豆黄酮,由血管导管采集对照期和试验期血样,每次间隔15min,连续采集6h。结果表明,血清中生长激素(GH)总体水平上升37.52%,基线水平增加11.64%,峰频率增加52.63%;试验期猪血清中IGF-1与对照期相比增加32.16%,差异显著;T3、T4分别下降41.51%、44.87%。代谢产物尿素氮、胆固醇浓度下降,谷丙转氨酶活性、葡萄糖浓度增加,总的趋势是促进去势公猪的生长。
  • 张德福,张似青
    2002,18(3): 82-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近20年来已被国外竞相引进,主要目的是用以改良基本国猪种的产仔性能。这些国家对梅山猪不限于杂交利用,而且于基础理论方面作深入研究,如梅山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机制、基因定位、主效基因检测等,探索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的机理和控制基因。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进展,有可能将高产基因直接插入西方猪的基因组,以避免梅山猪生长慢、瘦肉率低的缺点,创建新的合成系,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 祁贤,张婉华,叶向阳,朱永军
    2002,18(3): 87-9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纯化的猪繁残呼吸综合征病毒沪1株(PRRSV-S1)病毒液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PRRS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AG1。ELISA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AG1具有高度特异性。AG1可与PRRSV-S1、美洲株VR-2332、欧洲株LV反应,对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均不反应。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上清液效价AG1属于IgG2b,腹水效价在1:10^-3-10^-5之间。AG1有100条染色体,琼脂双扩散试验结果表明AG1属于IgG2
  • 缪德年,陈溥言,张德明,张秀根,姚惠娟,樊生超
    2002,18(3): 92-9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为对象,通过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的OD490值.结果表明,随着囊素和法氏囊超滤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抗体分泌逐渐增加,当囊素浓度为50μg/mL、超滤物浓度为2.5mg/mL时,OD490值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83%和5.72%(P<0.01);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加,OD490值开始下降.同时观察到,处理48h后,500μg/mL囊素组和5mg/mL法氏囊超滤物组有部分细胞死亡,1000μg/mL囊素组及40,20,10mg/mL法氏囊超滤物组细胞全部死亡,其它组细胞正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