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0-11-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方志权
    2000,(4):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农业是达到永久经营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上海的情况,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食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在机制与经营形式上实行创新,多渠道地吸纳各方力量来投资发展上海的有机农业,同时要加强科技攻关,搞好宣传培训,逐步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的生产、加工、保
  • 陆锡康
    2000,(4):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叙述了崇明县农技推广在该县90年代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技推广在经费投入、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和改善的条件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大作用。主要表现为:(1)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稳步提高;(2)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3)保护了崇明县农田生态环境质量;(4)引导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5)取得了一批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成果。并简要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 钟仲贤,徐悌惟,卫志明,徐淑平,黄健秋,薛红卫
    2000,(4): 1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7~1999的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小菜蛾1龄幼虫,每φ9cm圆形叶片接种20条,在20~22℃培养5~6d,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可取得有效的结果,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 黄剑华,陆瑞菊,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
    2000,(4): 15-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影响大科花药离体培养反应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供体穗子经3℃预处理可以促进花药离体培养反应,迟钝基因型的最佳处理时间比敏感基因型的短,以10~15d为宜。诱导培养基中添加800mg/L CH能够较大幅度提高花药反应率和绿苗率,在含CH的培养基内添加500mg/L脯氨酸或100mg/L精胺,均能进一步提高迟钝基因型的反应花药率,特别是绿苗率。
  •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
    2000,(4): 18-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极癌农杆菌介导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番茄中,得到转基因植株。导入的三个基因即nptⅡ、bar和几丁质酶基因在子一代以3:1的比较分离。
  • 全立勇,施标,高卫兵,袁勤
    2000,(4): 21-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杂交、回交和复交并结合低世代品质鉴定的育种方法,育成了配合力强、F1籽粒充实度好的BT型粳稻不育系“系水-04A”和米质优、恢复力达94.42%的粳型强恢复系“R161”。以此亲本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8优161”不仅产量杂种优势明显,而且米质优良,经农业部中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测定,稻米多数指标达到2000年国家新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研究还表明,在杂交粳稻亲本选育时,不育系应以矮秆、株型优
  • 张承妹,陆家安,万常照,朱艳,汤剑力,高惠娟,侯根宝,施标,张建明,章振华
    2000,(4): 24-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六个粳型杂交稻的幼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为胚性细胞,经秋水仙素处理,使胚性细胞染色体加倍为四倍体。共获得243个四倍体株系,再由四倍体花药培养成双单倍体。观察到,这种四倍体性状稳定,但在少数株系中出现二倍体,此为无融合生殖的双单倍体。在获得的86个双单倍体不同株系之间表现遗传的多样性,大多数株系性状稳定,少数株系有分离。经过性状的考查分析,双单倍体的株系中有少数株系产量优势接近或超过原供
  • 曹黎明,潘晓华
    2000,(4): 31-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评价水稻不同基因型(耐低磷基因型和低磷敏感基因型)而低磷能力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以0.5mg/L(P)为低磷处理,培养到五叶一心期能较好地区分水稻耐低磷基因型和低磷敏感基因型品种。而低磷基因型在低磷时单株绿叶数、苗高、茎基宽、叶龄、磷含量和吸磷量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其中,低磷处理对对照的叶龄、磷含量、吸磷量、干物重等相对值在不同莳是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龄相对值可作为水稻苗期而低磷能力鉴定
  • 沈雪芳,王义发,李庆富
    2000,(4): 35-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加甜16”是由加强型甜玉米自交系suse263和suse233杂交选育而成的双隐性基因(suse)控制的加强甜玉米单交种。其具有以下特点:早熟、优质、高产;抗大小叶斑病;保绿度好;抗倒性强;植株生长整齐,长势健壮;鲜果可鲜食,也可速冻或削粒后制罐加工。目前,全国已有较大推广面积。
  • 万常照,陆家安,范洪良,薛庆中
    2000,(4): 38-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超高产水稻育种是当前稻作科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报道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由来,超高产水稻的概念,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以及水稻超高产育种突破途径等。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 程磊,周根余,沈革志
    2000,(4): 43-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水稻遗传转化的历程,对根癌农杜菌介导的目的基因的水稻遗传转化,以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概述,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 祁贤,叶向阳,张婉华,朱永军,步志高,刘思国
    2000,(4): 52-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 张德福,陈茵,王英,王凯,张平,李震
    2000,(4): 57-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显微注射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制备转基因动物的首选方法,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影响小鼠显微注射成功有许多因素。本文根据我们显微注射的工作,着重探讨影响小鼠显微注射成功的受精卵的质、量和原核清晰度三个关键因素。
  • 杨金楼,奚振邦
    2000,(4): 60-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肥与盐土盐分以0.05%与1.00%浓度施入土壤,使同一浓度的溶质势相近;而1.00%浓度比0.05%浓度的溶质势可增高约3倍。表明化肥与盐土主要含盐成分的化学性质虽有不同,但对溶质势的影响一致。在化肥采用全层施、穴施、底施、表施等不同施肥方法时,溶质势有差异,结果为全层施〉穴施〉底施〉表施,似可说明全层施在土壤中分布均匀,溶质势增强快,化肥穴施时,愈近施肥点则溶质势愈高,影响范围可及15~20
  • 张家驯,王依明,周海,陆晓莉,张颂函,何翠娟,林祥文
    2000,(4): 64-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系统观察和小区试验方法,阐述了上海市浦东地区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发生种类、特点和消长规律,客观评价了若干化除配方的除草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提出了浅耕旱条播稻田二次主体防除策略,筛选出“扫弗特→农得时+高杀草丹”、“扫弗特→农得时+稗草净”等配方,基本解决了浅耕旱条播稻田杂草危害。
  • 张英,方华,陈磊,金桓先,王玲燕,施月欢
    2000,(4): 70-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固氮室筛选与构建的水稻根际联合固氮工程菌MGH8与EH861对小白菜和莴苣进行浸种或喷苗或沾根处理,结果表明,小白菜的株高、绿叶数、样品的鲜重、干重、叶片的鲜重、小区的总产量都略有增长,莴苣有一定的增产趋势。
  • 魏春妹,张春明,王建明,刘宗镇,赵建华
    2000,(4): 74-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90B4-2-2对茄果类作物青枯病和烟草于枯病等有良好的防效。研究表明,经90B4-2-2菌液处理的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及植株茎的粗壮度分别是对照的1.23倍和1.06倍,番茄青枯病防效达70%~80%,增产11%左右;该菌能够在植物体内繁殖,并表现出对番茄种子(浸种)具有发芽势高、健株防病和增产作用。
  • 程秋华,陈根兴,王连娣,薛友英,朱文江
    2000,(4):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监测表明,某瓷砖厂排放出含氟的废气和粉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的氟污染半径已超过1km,以此半径范围内生产的稻米和蔬菜含氟量大部分已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粉尘的影响范围小于含氟废气的影响范围,但在污染源附近也已超过环境标准,造成了程度不等的污染。还针对瓷砖厂的污染状况,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建议。
  • 陈海荣,朱林龙,翁惠良,张忠振
    2000,(4): 83-8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省东南部针对厚皮甜瓜进行了不同播种期、不同品种筛选、不同整枝方式、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最适播种期为7月1日。最适品种为真株200和古拉巴。网纹甜瓜应采用立架栽培。光皮甜瓜较适于伏地栽培。最适整枝方式为双杆整枝各留1瓜。
  • 田吉林,汪寅虎
    2000,(4): 87-9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国内外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已取得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就基质研究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基质研究的目标和关键技术。
  • 李军,刘益国,龚丽英,陈荣,闻人楚
    2000,(4): 93-9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知识经济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指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行战略性转变并就如何转变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维码

关注微信订阅号